o***o 发帖数: 11767 | 1 2018年2月27日,苏州动物园狮虎山改造工程新年第一铲竟然无意中打通一座古墓。出
土300多件文物中最具传奇色彩的一部红楼梦全本,学界命名为《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
本》
《红楼梦》确是一部千古奇书,倾倒了古今中外众多读者。广大红学研究者不断地探佚
考证,千万红楼爱好者一遍又一遍地孜孜苦读,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想知道红
楼故事的最终结局,想弄清文本背面到底隐藏了一部怎样的“家亡血史”。随着《吴氏
石头记增删试评本》的横空出世,真相终大白于天下,几百年来的诸多红楼谜团亦随之
迎刃而解!遗憾的是,胡适、周汝昌等红学大师们辛辛苦苦构筑起的红学大厦,顷刻间
轰然坍塌了!
《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共有一百零八回,除却部分段落语言粗俗外,绝大部分还是
作者的原笔原意,文气一以贯之,情节与前回毫无脱节之感,更重要的是人物判词和“
畸笏”等人的批语大都得以验证,当属真本无疑。吴祖本的出现,完全颠覆了我们对《
红楼梦》的传统认识——原来《红楼梦》隐写的就是明亡清兴、改朝换代的那一段血泪
历史!在清初严酷的“文字狱”高压下,作者不得不借“以家寓国”的方式隐写了那段
残酷历史(清人编写的历史全是美化自己... 阅读全帖 |
|
c*********d 发帖数: 9770 | 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Joke 讨论区 】
发信人: chinabbsdad (张果老他爹), 信区: Joke
标 题: 旧时真本红楼梦横空出世,红学大厦轰然坍塌?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Nov 21 06:55:44 2018, 美东)
http://www.sohu.com/a/215173395_167342
2018-01-07 09:19来源:摄影与诗歌 红楼梦
编者按:关于《红楼梦》,这本千古奇书,可以说迄今为止在中国最有名的一本鸿篇巨
著了。而有关它的研究更是门派众多,胜似武林江湖。对红楼梦的研究著作和文稿文字
远远超过红楼梦本身的文本字数量上百倍。最近发现一片这样的文章,算起惊奇,权当
一论耳,不妨一读。
旧时真本横空出世,红学大厦轰然坍塌
《红楼梦》确是一部千古奇书,倾倒了古今中外众多读者。广大红学研究者不断地探佚
考证,千万红楼爱好者一遍又一遍地孜孜苦读,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想知道红
楼故事的最终结局,想弄清文本背面到底隐藏了一部怎样的“家亡血史”。随着《吴氏
石头记增删试评本》的横空出世,真相终大白于天下,几百年来的诸多红楼谜... 阅读全帖 |
|
c*********d 发帖数: 9770 | 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hinabbsdad (张果老他爹),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旧时真本横空出世 红学大厦轰然坍塌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Dec 30 00:08:26 2017, 美东)
http://www.360doc7.net/wxarticlenew/564238810.html
360doc个人图书馆
《红楼梦》确是一部千古奇书,倾倒了古今中外众多读者。广大红学研究者不断地探佚
考证,千万红楼爱好者一遍又一遍地孜孜苦读,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想知道红
楼故事的最终结局,想弄清文本背面到底隐藏了一部怎样的“家亡血史”。随着《吴氏
石头记增删试评本》的横空出世,真相终大白于天下,几百年来的诸多红楼谜团亦随之
迎刃而解!遗憾的是,胡适、周汝昌等红学大师们辛辛苦苦构筑起的红学大厦,顷刻间
轰然坍塌了!
《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共有一百零八回,现在网上已公开发布了从第八十一回起的
后二十八回。笔者读之再三,感觉除却部分段落语言粗俗外,绝大部分还是作者的原笔
原意,文气一以贯之,情节与前回毫无脱节之感,更... 阅读全帖 |
|
n*******w 发帖数: 6708 | 4 罗汝才之死
董骁涵
罗汝才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物。在后来的历史记忆里,他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地位。
《明史》里记载了《流贼列传》,其中只写了两个人:李自成、张献忠。因为他们
是流贼中少有的需要“独志其亡天下者”。
可是并没有罗汝才的列传。于是老罗的身影就渐渐消逝在远方,很久以后,大家只
记得差点坐了江山的李自成,差点杀光四川人的张献忠,并没有人记得罗汝才——一个
充满暴发户气质的快乐男人,比李自成真实,比张献忠善良。
《明史》的作者其实是很势利的,即便是在写“贼”,竟然也遵循“成王败寇”的
臭规律。当过“皇帝”的“贼”多写,不成气候的“贼”少写。唉,我常常掩卷太息,
大抵除了《史记》,其他史书的作者都是很势利的。我始终以为,《流贼列传》并没有
用心去定位“流贼”的概念。如果一伙人,居然是以“亡天下”为宗旨,那末,他们就
脱离了“流贼”,转变为“僭伪”。清季如张廷玉辈,尽可以去写篇《僭伪列传》。
有一次,看到有篇文章大胆地论断,明末流贼的核心人物并不是高迎祥、李自成、
张献忠,而是绰号“曹操”的罗汝... 阅读全帖 |
|
i****r 发帖数: 1803 | 5 “宋先生,周延儒请辞了。”张大会匆匆来到宋闻贤的分院,挥退了旁边的丫鬟,
低声跟宋闻贤说了今日的大事。
宋闻贤没有丝毫惊讶,周延儒会倒台是大家都知道的,虽然他的任上并无大的漏子
,但他得罪的人并不少。
“陈于泰和吴伟业有没有给周延儒行贿,谁也说不清楚,不过陈于泰是他姻亲是没
错的,吴伟业他爹是周延儒的旧识也是没错的,可笑吴伟业还不知低调,居然带妓女来
京会试。他当年点这两人进一甲,就是留人说道。”宋闻贤抿了一口茶,“原本一向都
是次辅任主考官,这周延儒一门心思要收门生,抢了温体仁的位置,按后来一甲的样子
看来,不是同乡就是亲友,中间没有点猫腻也没人信,偏生最后陈于泰还中了状元,他
这是自己找来的麻烦。要再说神一魁行贿,板上钉钉,周延儒连这个银子也敢收,真是
不要命了。”
张大会迟疑道:“但皇上会不会准许,眼下还说不明白,毕竟吴伟业和陈于泰都是
两年前的事情,前两年弹劾的御史也不少,皇上也没有说什么。”
“这次多半会准了。”宋闻贤淡淡说道,“己巳年建奴入寇,东林表现差劲,钱龙
锡王洽正在其位,还有个不清不楚的袁崇焕,私下便定了毛文龙死罪,这是犯皇上大忌
的事情。后来倒了钱龙锡,王洽送了菜... 阅读全帖 |
|
s****7 发帖数: 2507 | 6 2. 阮大铖,先依东林党,后依魏忠贤阉党,南京城陷后乞降于清,后病死于随清军攻打
仙霞关的石道上。朱大典的城破传与此他的出卖有关.
顺治三年( 1646 )六月,建州军渡钱塘,阮大铖率先剃发降清。清廷授其内院职衔。他
感激涕零,自请为前驱,破金华后随清兵入闽,在五通岭上突然头面肿胀,贝勒劝他留
下养病,“大铖惊曰:‘我何病?我年虽六十,能骑生马,挽强弓,铁铮铮汉子也!我
仇人多,此必东林、复社诸奸徒潜在此间,我愿诸公勿听!’已而又曰:‘福建巡抚已
在我掌握中,诸公为此言得毋有异意耶?’”于是大铖带病随军南征,越仙霞岭,众将
上马缓行登山,而“大铖独下马,徒步而前,左牵马,右指骑(者)曰:‘我精力百倍
于后生!’盖示壮以信其无病也。言讫,鼓勇先登”,不久“马抛路口,身踞石坐”,
僵仆石上死。时天气炎热,尸体溃烂,清军草草收殓,不知埋在何处。
拜读何满子先生大作《皓首学术随笔·何满子卷》(中华书局2006年10月版)第122
至123页《超级风派阮大铖之死》杂文,于阮之死引吴伟业《鹿樵纪闻》云:
大铖骇曰:“我何病!我年虽六十,能挽强弓,骑劣马。我何病!……”
... 阅读全帖 |
|
q*****k 发帖数: 586 | 7 清军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顺治皇帝,于
1661年驾崩时,还不满24周岁。
正当盛年的顺治皇帝突然驾崩,不免令人生疑。很快,另一种说法就在民间流传开
来——顺治皇帝实际上并没有“驾崩”,在他的清东陵孝陵中,只有一副空棺,而真正
的顺治帝,却是看破红尘,出家为僧了。
关于“顺治出家”的传闻,从一开始就甚为流行,后来又不断地被“添加”新的“
内容”和“证据”。
(一)清初著名诗人吴伟业的《清凉山赞佛诗》有“房星竟未动,天降白玉棺”一句
,相传就是隐喻董鄂妃去世后顺治皇帝因过度伤心而看破红尘、“西行”到清凉山(五
台山)出家的故事。
(二)据说顺治皇帝的儿子玄烨也就是康熙皇帝后来六次西巡,其中有五次都去了五
台山,其目的就是为了去寻找和探望父亲。
(三)“庚子之变”时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西狩”(逃难)至五台山,五台山和尚找
出了许多贵重的器皿来招待他们,而这些器皿都是宫廷的御用之物。由此有人猜测,这
些御用之物可能就是顺治出家时带到五台山来的。
(四)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在日记里记载了他在北京西山见到的一首题板诗,此诗
出语真率,不事雕琢,口吻很像传说中念... 阅读全帖 |
|
l******3 发帖数: 293 | 8 当下的娱乐圈,精彩程度自不必说:无论素人草根趋之若鹜的选秀活动,还是各家电
视台绞尽脑汁花费重金筹办的各类综艺节目,抑或明星艺人想方设法自高身价聚拢人气
……桩桩件件都颇为吸引眼球。其实,娱乐事业,古已有之,几百年前的大宋娱乐圈,
同样不遑多让。
愈巧愈拙钱谦益
说起江左三大家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必让人联想起失节、贰臣、江浙五不肖这些
难听的字眼。显然,降清是事实,贰臣是脱不了干系的,但他们的行为真的不齿到令人
痛恨吗?这或许也未必。只是从一而终的思想,是古人恪守的道德标准,所谓饿死事极
小,失节事极大。故此,失节被人痛恨,对古人来说,自是情理之中。
常熟钱谦益,字受之,一字牧斋,别署很多,明朝末年文坛领袖,儒林宗匠。其在文坛
的地位不言而喻。阎若璩曾说海内读书博而能精者只有三人,钱谦益是其中之一。黄宗
羲说他:“四海宗盟五十年。”可见他在士人中的地位是实实在在的。而顾炎武虽鄙视
他的人格,但也不无客观地承认,钱谦益死后,江南没有人可以超过他。这一系列的评
论,说明他在当时是名副其实文坛领袖,而不是浪得虚名的江湖骗子。
钱谦益的名头虽然大,但他的仕途却并不顺畅,宦海沉浮,虽是人生常... 阅读全帖 |
|
o*****p 发帖数: 2977 | 9 摘自 汗青著 《天崩地解——1644大变局》节选
在明清之季的党争中,素有清名的东林一脉未必个个身上干净有骨气,而阉党中人、贪
官污吏则未必一定无气节,如东林魁首钱谦益、黄宗羲和历来臭名昭著的弘光朝“奸臣
”马士英,以及著名的死节忠臣史可法等人事迹,就有极强烈的代表性。而其中牵涉到
的其他一些所谓正人君子楷模如大儒刘宗周、黄道周等人之表现,则颇令人齿冷。
马士英,字瑶草,贵阳人,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明
史》将其与温体仁、周延儒、阮大铖等一起列入奸臣传。天启时,迁郎中,历知严州、
河南、大同三府。崇祯初迁任山西阳和道副使,后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
到此时,马士英的仕途都是颇顺利的,只是他做了巡抚后仅一月,就开始动用公款贿赂
朝贵,结果为镇守太监王坤揭发,被罚遣戍,随之流寓南京。
而马士英在南明弘光朝的得势与一方坐大,与当时同在南京的一位名列“逆案”的人物
——阮大铖,有极大关系。马士英与阮大铖两人就此熟识起来,也从此时开始,他们被
东林党人及大多史家指为阉党和大奸大恶的人物。
可实际上,阮大铖的名挂逆案与马士英被指奸臣,多少是有些冤枉的。认真追究起来,... 阅读全帖 |
|
a****r 发帖数: 12375 | 10 韩正要坐十八路反王第一把交椅?
标 题: 【澎湃】明代人如何巴结权要:“万般皆下品,只有奉承高
陈大康
2016-05-30 15:54 来自 私家历史
朱元璋夺得天下后,就开始着手建立与新王朝相适应的尊卑体系,这不仅表现于权力与
财产
的重新分配,他还要求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体现出尊卑等级的秩序。什么人可以
穿什
么样的衣服,袖子可以有多长他要管;酒杯能用玉的、金的、银的还是瓷的,他有规定
;什
么级别的人能住几间房,大门的颜色如何,门环是什么样的兽形,他也有条例明确划分
。郎
瑛的《七修类稿》还介绍说,朱元璋甚至连世间书信往来的格式也要过问。他规定,写
信给
尊长者,一律用“端肃奉书”,回信是“端肃奉复”;平辈交往是“奉书”与“奉复”
;尊
长者对下,则是“书寄”与“书答”,他还禁止使用“顿首再拜”、“百拜”之类阿谀
而不
实的套语。叶梦珠在《阅世编》中也说,当时只有对尊长者才可以使用卑谦的自称,如
“侍
生”、“晚生”之类,而且使用时也有区别。如果自己比对方迟中进士三科至六科,则
应自
称“侍生”,若迟了七科以上,才可以自称“晚生”。
可是自嘉靖朝以后,社会风气开始发生明显... 阅读全帖 |
|
c*********d 发帖数: 9770 | 11 原创:李淳 太原道 微信号tydaocom
功能介绍
山西地域文化网站太原道的公众平台,致力于三晋文化的传播,这里有山西的文化、历
史、民俗、旅游、民歌、戏曲、名人、晋商……
█ 大明兵部尚书、督师孙传庭,电影《大明劫》剧照
明史有“传庭死而明亡矣”的说法。《明史·孙传庭传》还称“传庭死,关(潼关)内
无坚城矣。”“传庭败死,贼(李自成起义军)遂入关,势以愈炽。存亡之际,所系岂
不重哉!”
正如后来清代诗人所说:“劳臣一剑系沧桑,角鼓悲风绕战场”(沈会霖)“国家之乱
谁为基,英雄数尽际亦危”(清代诗人冯云骧)。
孙传庭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中进士至崇祯十六年(1643年)兵败身亡的25年间,
由永城知县,逐步升至兵部尚书,统领七省军务,先后参与并直接指挥了数十次对民军
的镇压战争。他以独有的聪明智慧、多谋善断和出色的战略战术,使农民起义军多次处
于危亡之境,几近彻底失败。后来由于多种原因,他兵败潼关,在有机会逃命之时,他
带不多的部下冲入敌阵,慷慨赴死;其妻率三妾及婢女跳井而亡。可谓满门忠烈。崇祯
帝因为没找到孙传庭的尸首,认为他逃匿了,而不给褒蔭(褒奖和给他的后人以恩惠)
直... 阅读全帖 |
|
l*****f 发帖数: 13466 | 12 是,侯方域大概清军下江南前后就跑回商丘家乡了。后来曾应清朝乡试,搞笑吧。有
说是为了家人生命安全才不得不试;不过也有说,他考试写的那篇文章,大有向清廷进
谏的意思;无论如何,他一直后悔的要死,所以以壮悔堂命名书斋与文集,抑郁成疾4
0岁就去世了。李香君与他情事只见于他文集中的李姬传,其中最后只说秦淮一别,香
君为他置酒送别,以蔡邕比他,而蔡邕曾仕董卓,为一生污点,勉励他"自爱"。他惭
愧未能达到香君期许。但是没有提后来如何,似乎再也未相见,所以我觉得商丘说与栖
霞说都是后人美好愿望吧。侯方域跟陈贞慧吴伟业交情都极好,陈的一个儿子入赘他家
。吴伟业作为后来也不得不出仕的故友,曾在他死后墓前给他写了一首诗,我觉得很厚
道也写的好;
河洛烽烟万里昏,百年心事向夷门。
气倾市侠收奇用,策动宫娥报旧恩。
多见摄衣称上客,几人刎颈送王孙。
死生总负侯赢诺,欲滴椒浆泪满樽。 |
|
发帖数: 1 | 13 现今,中国反腐都会牵出一连窜的贪官,而倒下的贪官即权色皆享。如果没有几个情妇
,实在算不上是合格的贪官,对于这种情况的存在。人们也都见怪不怪,现今人们奇怪
是落马贪官如果没有情妇,二奶,总觉得不可思意,从这里可以看出,在民众的眼里,
贪官必色已经成为共识, 成为官场潜规则。并非人人以此而感到自豪,人人以能拥有
情妇越多而感到骄傲!清代才子吴伟业写过一句诗“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
。”而今对贪官来说,我们不妨改一改,“情妇都是反腐将,贪官无奈是多情”呀!在
众多贪官的眼里,自己包养二奶,搞姘头,包情妇,这些都是自己“风流种”而已。
曾有位落马的贪官说道:“自己只要一说话,很多女人都会倒贴过来。”然而,这些风
流种,从不提自己手中的权力在作怪。其实,不管是包的情妇也好,养的二奶也罢,都
是冲着你手中的权力而去。如果有贪官落马后,权力丧失后,仍然自豪的说:“自己一
句话,有很多女人都会倒贴过来”我辈自当佩服。然,贪官落马之后,哪些曾经床上卧
鸳鸯的情妇又都哪里去了。所以,对一个人来讲,当你用权力去拥有的东西,同样也会
因权力失去而丧失,不管的官至何位,不要认为自己有多不了起,你摘下官... 阅读全帖 |
|
w*****g 发帖数: 1503 | 14 编一部长篇色情小说就为了恶心毛的一首诗? 谁闲得蛋痛?并且文体跟近代色情小说
真伪难辩, 找了一下,在临川地方网上找到了一点:
进入清代以来,有祖籍临川生于合肥的龚鼎孳,是清初文坛大家,与钱谦益,吴伟业齐
名称“江左三大家”他有一方闲印署:“临川二十七”世孙;蒙学大师王相编辑的《千
家诗》《百家姓考略》《三字经训诂》《女四书》等广为流传;著名八股文家李泰来开
创了“经史合一”的新写法;戏剧家吴庞的《锦蒲团》至今仍为昆剧舞台上常演的剧目
。李绂是继北宋之后临川最出色的政治家,他先后首次提出了改土归流和编户入保的建
议,他与学生全祖望日抄佚书30倦,成为清朝设修《四库全书》的远源,他是清代王学
中坚,粱启超称其为“王学最后一健将”,钱穆于《近三百年学术史》专章记述,其学
被称为“穆堂学派”。他一生勤政爱民,打击腐败,是清一代少有的硬汉,因弹劾田文
镜三次入狱,两次赴刑场问斩,却没有半点怯懦。著名文学乐钧,诗词骈文兼擅,他的
《耳食录》一书是清代文言短篇小说的代表之作;小说家临川山人创作了《捣玉台》和
《花荫露》。
from http://www.linchuan.jx.cn/lczb/S... 阅读全帖 |
|
e********3 发帖数: 18578 | 15 朱门骨肉臭的时候,给穷人喝点粥都做不到?闯王打到北京城的时候,城里的大臣王爷
们可是富的留油。
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二月朱常洵就藩洛阳,得庄田二万顷。崇祯十四年(1641年)
正月,李自成攻克洛阳,杀死朱常洵及前南京兵部尚书吕维祺。重达三百六十多斤的朱
常洵,身上的肉被一块块割下来,李自成部将他的肉和皇家园林里的梅花鹿一同烹煮,
在洛阳西关周公庙举行宴会,赐给部下食用,名曰“福禄宴”[出自吴伟业《鹿樵纪闻
》。《李自成传》称李闯拿朱常洵的血跟鹿血混在一块儿调酒,称“福禄酒”,《明史
》则称李自成厚敛朱常洵“桐棺一寸,载以断车”。 ]。由于朱常洵接受了明神宗大量
赏赐,加上历年来横征暴敛,财宝无数,“民间藉藉,谓先帝耗天下以肥王,洛阳富于
大内”[2]。朱常洵的财产成了李自成的军队在此之后几年的军费的来源。
其子朱由嵩从洛阳逃脱,流落江淮。两年后袭福王。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思宗在
煤山上吊自杀后,他在南京被拥立为皇帝,定年号“弘光”。国号依旧为“明”,史称
“南明”,朱常洵被追谥为恭皇帝,不久追封庙号恭宗,谥号慕天敷道贞纯肃哲修文显
武圣敬仁毅孝皇帝。
明史记载:
及崇祯时... 阅读全帖 |
|
l*****f 发帖数: 13466 | 16 赶在结束前凑一篇挣包子,轻砸
论起说书人,不能不提起鼎鼎大名的一位:柳敬亭柳麻子。他的名字在当时人笔记里都
有记载,尤其孔尚任桃花扇里他是点缀其中的重要人物,不过遗憾的是现在的昆曲桃花
扇因为时间等限制,而且为突出主角的悲欢离合罢,40出戏一番削减整合,这个人物
整个就被砍掉,更不要说他在剧中说书的段子了。据说当时这种传奇可以搬演几天细细
唱来,想必有柳敬亭说书段子,笙箫且住而听鼓板讲书,应该很是有趣。
柳敬亭在桃花扇里光彩照人,第一出听稗即是中心,为复社的饱学书生们说些稗官野史
,正如柳先生自己所说:
相公都是讀書君子,甚麼《史記》、《通鑑》,不曾看熟,倒來聽老漢的俗談。
他却别开声面,对着书生们不讲那些英雄演义却讲孔子,还是书生们最最滥熟的论语里
的一段:
大師摯適齊,亞飯干適楚,三飯繚適蔡,四飯缺適秦。鼓方叔入於河,播鞀武入於漢,
少師陽、擊磬襄入於海。
这是当时鼓词,也是剧中讲书最细致的一次,一共五段鼓词,只贴一段未说之前的开场
白罢:
(拍醒木說介)敢告列位,今日所說不是別的,是申魯三家欺君之罪,表孔聖人正樂之功
。當時魯道衰微,人心僭竊,我夫子自衛反魯,然後樂正。那些樂官恍... 阅读全帖 |
|
c********g 发帖数: 15629 | 17 不代表本人观点,转过来供大家参考。
http://bbs.tiexue.net/post_3725498_1.html
鞑子——屠蜀的真凶
孙次舟
一、《明史·张献忠传》的诬妄
清朝在征服中国和统治中国的过程中,很早就懂得文化统治的重要性。清朝为
了防止顺治十六年(1659)郑成功、张煌言大举反攻,进逼南京之威胁的再度发生,因此
制定了“迁海”、“告密”、“奏销”三项政策,对汉族人民进行政治上与经济上的多
方面迫害。由于奖励“告密”的结果,发生了康熙二年(1663)的庄廷鑨私修“明史”案
,许多无辜者遭到杀害(株连而被杀者七十余人,被害之家的妇女均发边)。由此发生了
两方面的影响:在汉族知识分子方面,感到明朝的历史变成禁物,不能公开写作,公开
谈论了;在清朝方面,开始认识到文化统治的需要,对“明史”要来一番“钦定”工作
,对民间保存的明史资料,也要大力搜查一番。康熙十八年(1679)开“明史馆”,地方
官假借修史为名,向东南一带世家大族强索明史资料。人民惧祸,大批的明史资料被湮
没或窜改了。康熙五十年(1711),戴名世《南山集》案发生。为了《南山集》中有南明
的历史记事,触犯“忌讳”... 阅读全帖 |
|
m******r 发帖数: 4351 | 18 孙次舟的东西逻辑上的问题处处都是. 没时间一个一个扁, 先转一个
这个是发在正经刊物上的
http://pub.bashuquanshu.com/bashuluntan/13018373285378.html
张献忠帝蜀史的畸形研究
冯广宏 《文史杂志》2011年第2期 2011-04-03
一、偏爱辩解终究无益
现代研究家出自对农民起义首领的热爱,极力否定张献忠“屠蜀”一事。其论证方
式虽有多端,而目标和趋向则基本一致:
一是痛斥“张献忠杀尽蜀人”的谰言,以归还其清白。其实“杀尽蜀人”这句话仅
属文学性语言,既无定量价值,亦非史学定性;即使不做考证,只凭常识也能知道,谁
能把四川人杀个一干二净,不留半口?所以反复辩证根本没有必要。
二是力辨张献忠杀人数量不大,以洗刷其罪责。这可能是个可笑的命题:如果在战
争环境下杀戮和平居民,杀一千人和一万人有无区别?杀一万人和十万人有无区别?人
为万物之灵,能够随便去杀?
三是引经据典论述所杀者皆为该杀者,以突出其正义。这种论述就过于带理想主义
色彩了,或可评为迂腐之论。在对敌斗争的真刀真枪条件下,要说不枉杀一个好人,那
是不可能的;但... 阅读全帖 |
|
n*******w 发帖数: 6708 | 19 《国榷》:“(李自成)赏各将百金,各兵十金。吏卒大失望,更赏卒白布四丈,青
布八丈,皆市夺取之。时都人大失望,牛金星,顾君恩以告。刘宗敏曰:‘今但畏军
变,不畏民变。……且军兵日弗万金,若不强取,从何而给?”《再生纪略》载:“逆
闯每欲僭位,其下即相对偶语云:‘以响马拜响马,谁甘屈膝。’又云:‘我辈血汗杀
来天下,不是他的本事。’繁言喷喷,逆闯心不甚安。”
---------------------------
李自成进京师后,实施“助饷”政策,设立“比饷镇抚司”,以刘宗敏、李过主之。规
定助饷额为“中堂十万,部院京堂锦衣七万或五万三万,道科吏部五万三万,翰林三万
二万一万,部属而下则各以千计” (《甲申核真略》)。三月二十六日行劝进之礼时,
刘宗敏竟对众官说:“我与他同作响马,何故拜他?”[1]。
5月17日,李自成在武英殿召集军事会议,拟派大将刘宗敏出兵山海关。刘竟顶撞说:
“大家都是做贼的,凭甚么你在京城享受,却让我去前线卖命?”[2]李自成无奈,只
好率队亲征。刘宗敏不好再推托,随李自成讨吴三桂。
5月26日,大顺军向山海关猛攻,吴三桂拼死抗拒。后吴三桂引清军入山海关,攻入京
... 阅读全帖 |
|
n*******w 发帖数: 6708 | 20 郑成功南京之役如果把南京打下来,历史可能就改写了
可惜 郑 被 朗廷佐 这个大清国的ABC 给骗了
第三节 南京战役失败和郑成功退出长江
七月下旬,清方守备南京的兵力已经大大加强,而郑成功顿兵坚城之下不攻不战,
士气难免低落。就在清军反攻前几天,郑成功命户官杨英巡视部队,竟发现前锋镇余新
部下的士卒离开汛地到江边捕鱼。郑成功得报后很耽心余新轻敌“偾事”,说:“取鱼
者伙兵则可,或战兵则事去矣。”①二十二日晚上,南京城里的满、汉官员认为时机已
到,派汉族绿营兵打头阵,由梁化凤率领部下骑兵五百余名出仪凤门、管效忠领兵出钟
阜门于次日黎明时分突然对郑军营垒发起冲击。驻守在这里的余新等部盔甲器械都来不
及披挂周全就仓促上阵,很快被清军击败,余新被俘②。清军初战告捷,收兵在城外扎
营。③
当天晚上,郑成功依据形势的变化,重新部署军队,以观音山至观音门一带为集结
地点,准备同清军决战。派左先锋镇杨祖统率援剿右镇姚国泰、后劲镇杨正、前冲镇蓝
衍屯扎大山上,作犄角应援;中提督甘辉、五军张英伏于山内;左武卫林胜、右虎卫陈
魁列阵于山下迎敌;他自己督右虎卫陈鹏、右冲镇万禄在观音门往来策应;后提督万礼
、宣... 阅读全帖 |
|
Z**********g 发帖数: 662 | 21 这几年折腾吴梅村的人特别多,作为本家,本常委想多说几句。
吴梅村这个人,跟他们那几位相好在上海附近,留下煌煌一本红楼梦,在南明那个历史
条件下,也算对得起祖
师爷和先皇之恩了。我们太仓人,不知道别的,就知道吴大师实在是尽力了。周永康家
就在无锡的梅村,也算是一个奇案了。
梅村确是软骨头,非要去当那个破校长,可是后来也传了石头记,里面极写南京云锦,
补写万老师的明史所缺漏的明武宗、明思宗、魏忠贤等人,也算是赎罪了。出发前他也
知道没有办法呀:
“过淮阴有感
登高怅望八公山,琪树丹崖未可攀。
莫想阴符遇黄石,好将鸿宝驻朱颜。
浮生所欠只一死,尘世无由拾九还。
我本淮王旧鸡犬,不随仙去落人间。”
关心红楼的同学,多读读他的琴河感旧四首就能对上话了。
“休将消息恨层城,犹有罗敷未嫁情。
车过卷帘徒怅望,梦来褍袖费逢迎。
青山憔悴卿怜我,红粉飘零我忆卿。
记得横塘秋夜好,玉钗恩重是前生。”
“油壁迎来是旧游,尊前不出背花愁。
缘知薄幸逢应恨,恰便多情唤却羞。
故向闲人偷玉箸,浪传好语到银钩。
五陵年少催归去。隔断红墙十二楼。”
这辈子不图别的,我就希望更多的人读读吴梅村的作品。吴伟业的作品什么时... 阅读全帖 |
|
M******a 发帖数: 6723 | 22 http://lz.book.sohu.com/chapter-147013.html
王春瑜
姚雪垠同志是大家所熟悉的老作家。尽管我和其他同志一样,感觉他的长篇历史小
说《李自成》,也有把古人现代化——诸如李自成太成熟、高夫人太高、红娘子太红、
老神仙太神之类的倾向,但是,每当想到这是建国后我国第一部描写明末农民战争的历
史小说,我便感到雪垠同志的努力是可贵的。不过,最近读了他在《文汇月刊》发表的
长文《评〈甲申三百年祭〉》,则感到文中大部分论点难以苟同。
雪垠同志把郭老的《甲申三百年祭》说得一钱不值,斥为“代表一种不严肃的学风
”、“黯然无光的著作”、“反科学的历史著作”,断言必须“推倒”;而且只有这样
做,才“是对祖国历史负责,对全国读书界负责,对千百万中学生负责”。《甲申三百
年祭》果真被雪垠同志“推倒”了吗?我看根本没有。
雪垠同志花了那么多的笔墨,在《甲申三百年祭》中抓问题,大力抨击,但归结起
来,实际上只有两大类: 一是史学界迄无定论,至今还在争论中的问题,雪垠同志执
其一说,便将郭老的论点一笔勾销,并大加挞伐;二是郭老囿于抗战期间的治史条件(
史学界对明末农民战争史的研...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3 有一种说法己巳之变后阉党残余分子准备反击东林,不过尚书梁廷栋没敢答应,此事就
此泡汤?
己巳之变时朝堂上是众正盈朝,内阁大学士李标、钱龙锡、成基命和孙承宗均为东林党
人。六部尚书也多为东林党人。
袁崇焕一案, 以周延儒、温体仁和吏部尚书王永光、御史高捷、袁宏勋、等纷纷
上书请斩袁崇焕,夏允彝《幸存录》:“当袁崇焕之狱起,攻东林之党,欲陷钱龙锡以
编织时贤,周(延儒)、温(体仁)实主之。”这些人也就是所谓的阉党余孽,他们指
袁崇焕为“逆首”,钱龙锡等为“逆党”,被东林党指为“欲以疆场之事翻逆案”。
这其中也有兵部尚书梁廷栋,但梁廷栋并非阉党,魏忠贤主政时,督抚以下为魏忠贤建
祠,廷栋独不往,乞终养归。
《明史。周延儒传》记载:“體仁與吏部尚書王永光制鹉姘竿踔肌渭內绲取;蛑^
延儒曰:「彼將翻逆案,而外歸咎於公。」延儒愕然。會帝以之臣問,延儒曰:「用之
臣,亦可雪崔呈秀矣。」帝悟而止。體仁益欲傾延儒。”温体仁想利用己巳之变的机会
启用所谓的阉党逆案的被牵连的旧臣的意图之所以失败,是由于周延儒的进言,梁廷栋
是没有这么大能量的。
由袁崇焕案牵出的钱龙... 阅读全帖 |
|
|
j****n 发帖数: 7636 | 25 自己点点这里面北方南方各有几个?
贰臣传甲 [编辑]
刘良臣,刘泽洪,孙定辽,孔有德,王鳌久,王正志,徐一范,徐勇,郝效忠,马得功
,李永芳,孟乔芳,张存仁,刘武元,祖可法,尚可喜,洪承畴,刘芳名,李国英,张
勇,祝世昌,鲍承先,王世选,祖大寿,祖泽润,祖泽洪,邓常春,耿仲明,全节,吴
汝玠,宋权,王宏祚,李化熙,任浚,曹溶,卫周允,李鉴,胡茂祯,高弟,孔希贵,
张烜,徐起元,贾汉复,张天禄,张天福,马宁,常进功,卢光祖,高进库,霍达,吴
六奇,陈世凯,田雄。
贰臣传乙 [编辑]孙得功,马光远,沈志祥,谢升,金之俊,胡世安,田维嘉,沈维炳
,房可壮,刘汉儒,黄图安,高斗光,王永吉,王铎,王无党,左梦庚,许定国,赵之
龙,粱云构,刘良佐,刘应宾,苗胙土,张凤翔,吴伟业,夏成德,冯铨,李若琳,谢
启光,孙之獬,李鲁生,吴惟华,土国宝,鲁国男,陈之遴,刘正宗,周亮工,刘谦益
,魏管,潘士良,李犹龙,王之纲,任珍,梁清标,党崇雅,卫周祚,戴明说,刘余佑
,龔鼎孳,刘昌,孙承泽,熊文举,薛所蕴,李元鼎,傅景星,叶初春,张若麟,唐通
,董学礼,骆养性,陈之龙,柳寅东,方大猷,陈名夏,高尔俨,张忻,...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26 真正的苹果,在古代叫“蘋婆”,不过现在的“频婆”已经指另外一种热带水果了。
http://agri-history.ihns.ac.cn/scholars/zhangfan1.htm
频婆果考——中国苹果栽培史之一斑
张帆,《国学研究》第13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
【内容提要】本文从考察频婆果到苹果名称的演变入手,从一个侧面讨论了中国古
代苹果栽培史的发展线索。文章认为:汉语中苹果一名,源于佛经中的“频婆果”。两
果原非一物,其名称的混同,属于中印文化交流中的“误读”现象。元朝后期,中国绵
苹果的一个新品种由西域输入内地,时人开始借用佛经中的“频婆果”一名来称呼它,
到明朝后期正式出现了苹果这一名称。岭南地区原有一种亚热带坚果,很早也被称为频
婆果,但它与苹果没有任何关系。李时珍《本草纲目》等书认为频婆果是柰的别称,这
一说法是不准确的。
我们今天日常食用的水果,大多数在中国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其名称也很早就见
于史载,苹果的情况则是一个例外。尽管中国古代很早就有种属与其十分接近的水果,
但苹果这一名称却到明朝才正式出现。究其渊源,苹果是“苹婆果”的简称,“苹婆”
起初写作... 阅读全帖 |
|
S********t 发帖数: 18987 | 27 你又来了,
我帮你全列一遍吧, 免的你零敲碎打,
* 薄姬
* 贝聿铭
* 包天笑
* 薄树人
C
* 陈鉴
* 蔡赟
* 曹楙坚
* 陈淳 (画家)
* 陈艳青
* 陈璋
* 陈初哲
* 陈鹤 (清朝)
* 秦沛
* 褚汝航
* 褚人获
* 陈真荣
* 陈大元
* 陈去病
* 陈秋霞
* 陈法蓉
* 陈仁锡
D
* 姜大卫
* 段宜康
* 都穆
* 丁宏度
* 杜寅
* 董兆熊
* 董小宛
F
* 方平
* 费彝民
* 冯培
* 冯康
* 冯端
* 冯梦龙
* 范仲淹
* 范成大
* 范敬宜
* 费孝通
* 费俊龙
* 费信
* 费巩
G
* 顾炎武
* 顾颉刚
* 顾肇熙
* 顾嗣立
* 顾广圻
* 归庄
... 阅读全帖 |
|
Z**********g 发帖数: 662 | 28 年轻人是挺冲动的,呵呵。我的意思是,红楼梦、金瓶梅的作者不大搞得清,这些人不
是为了写书而写书,以至于后人连他们光辉的名字和生平都搞不清楚,他们有自己的法
统传统。
光背长恨歌不能显示水平的 呵呵。因为那个字数不多,还挺风流的不够古,而且当时
就被清议嘲笑。你要说能背屈原那个五百字,我挺佩服的。我记得我初中的时候有个同
学能背七发,那个牛。我现在都认不全里面的字。
我在国内的时候有回去深圳遇到初中的班主任,跟他讲圆圆曲,他说他能背,当场就能
诵出来。我问她,你觉不觉得吴伟业的东西有点眼熟啊,她说莺湖曲挺像红楼梦里的一
组诗的。当然她老家是泰州的,大概比较耳濡目染吧。 |
|
i******e 发帖数: 595 | 29 梁实秋说,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麻将。相较村民的沉醉其中,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
子对麻将的态度则稍显暧昧。
赞同者对麻将欣赏有加。如,傅斯年撰文说136张牌中蕴涵人生哲学;梁启超更不
忘炫耀他打牌时“思潮汩汩”,“只有读书可以忘记打牌,只有打牌可以忘记读书。”
反对麻将者则将麻将视为祸害。同时代的胡适曾专门写了篇题为《麻将》的文章,
指出麻将是从前革新家说的中国“三害”(鸦片、八股和小脚)之外的第四害。前三害
差不多化为历史陈迹。惟有这第四害却“日益月盛,没有一点衰歇的样子”。对比日本
人忙着读书,胡适做了个估算,当时全国每天至少摆了100万张麻将桌。由此胡适痛心
地问:“我们走遍世界,可曾看到哪一个长进的民族、文明的国家肯这样荒时废业的吗
?”
和顾炎武、吴伟业一样,胡适甚至同意明朝灭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归咎于士大夫当
年没日没夜打“马吊”这“麻将的祖宗”。话虽夸张,却也并非全无道理。想当年“八
一”南昌起义之所以大功告成,和朱德设计让诸位敌团长打麻将不也是有些关系的么?
也是因为明朝“赌掉天下”的逻辑,胡适开玩笑说,麻将一度风靡外国时谁也没有
梦想到东方文明征服西洋的先锋队却是那“ |
|
i******e 发帖数: 595 | 30 梁实秋说,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麻将。相较村民的沉醉其中,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
子对麻将的态度则稍显暧昧。
赞同者对麻将欣赏有加。如,傅斯年撰文说136张牌中蕴涵人生哲学;梁启超更不
忘炫耀他打牌时“思潮汩汩”,“只有读书可以忘记打牌,只有打牌可以忘记读书。”
反对麻将者则将麻将视为祸害。同时代的胡适曾专门写了篇题为《麻将》的文章,
指出麻将是从前革新家说的中国“三害”(鸦片、八股和小脚)之外的第四害。前三害
差不多化为历史陈迹。惟有这第四害却“日益月盛,没有一点衰歇的样子”。对比日本
人忙着读书,胡适做了个估算,当时全国每天至少摆了100万张麻将桌。由此胡适痛心
地问:“我们走遍世界,可曾看到哪一个长进的民族、文明的国家肯这样荒时废业的吗
?”
和顾炎武、吴伟业一样,胡适甚至同意明朝灭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归咎于士大夫当
年没日没夜打“马吊”这“麻将的祖宗”。话虽夸张,却也并非全无道理。想当年“八
一”南昌起义之所以大功告成,和朱德设计让诸位敌团长打麻将不也是有些关系的么?
也是因为明朝“赌掉天下”的逻辑,胡适开玩笑说,麻将一度风靡外国时谁也没有
梦想到东方文明征服西洋的先锋队却是那“... 阅读全帖 |
|
e********3 发帖数: 18578 | 31 吴三桂祖籍高邮,爸爸吴襄是中了武举去辽东当的总兵,吴襄本人应该是出生在高邮的
,就像你的儿子,算是北方汉人还算是美国白人?
吴三桂(1612年—1678年),字长伯。明末清初辽东人,祖籍江苏高邮身高约合现今1.
73米。武举出身,锦州总兵吴襄子,以战功及父荫授都指挥。明天启末年曾带二十余名
家丁救其父于四万满洲人之中,孝勇之举遍闻天下,有“勇冠三军、孝闻九边”的美誉
。曾在北京短暂逗留,遍识名公巨卿及文人雅士,吴伟业称其为“白皙通候最少年”。 |
|
l*****f 发帖数: 13466 | 32 赶在结束前凑一篇挣包子,轻砸
论起说书人,不能不提起鼎鼎大名的一位:柳敬亭柳麻子。他的名字在当时人笔记里都
有记载,尤其孔尚任桃花扇里他是点缀其中的重要人物,不过遗憾的是现在的昆曲桃花
扇因为时间等限制,而且为突出主角的悲欢离合罢,40出戏一番削减整合,这个人物
整个就被砍掉,更不要说他在剧中说书的段子了。据说当时这种传奇可以搬演几天细细
唱来,想必有柳敬亭说书段子,笙箫且住而听鼓板讲书,应该很是有趣。
柳敬亭在桃花扇里光彩照人,第一出听稗即是中心,为复社的饱学书生们说些稗官野史
,正如柳先生自己所说:
相公都是讀書君子,甚麼《史記》、《通鑑》,不曾看熟,倒來聽老漢的俗談。
他却别开声面,对着书生们不讲那些英雄演义却讲孔子,还是书生们最最滥熟的论语里
的一段:
大師摯適齊,亞飯干適楚,三飯繚適蔡,四飯缺適秦。鼓方叔入於河,播鞀武入於漢,
少師陽、擊磬襄入於海。
这是当时鼓词,也是剧中讲书最细致的一次,一共五段鼓词,只贴一段未说之前的开场
白罢:
(拍醒木說介)敢告列位,今日所說不是別的,是申魯三家欺君之罪,表孔聖人正樂之功
。當時魯道衰微,人心僭竊,我夫子自衛反魯,然後樂正。那些樂官恍... 阅读全帖 |
|
l*****f 发帖数: 13466 | 33 读柳如是别传
陈先生晚年“著书唯剩颂红妆”,三卷本柳如是别传,以钱,柳,陈文集,与顾云美河
东君传为主,以当时人笔记诗词等史料为辅,史料收集,旁征博引极为丰富,讲晚明与
柳如是切身的那一段历史。可惜我就专注意八卦部分了。
美女的寒柳词: 金明池咏寒柳:
有恨寒潮,无情残照,正是萧萧南浦。更吹起,霜条孤影,还记得,旧时飞絮。况晚来
,烟浪迷离,见行客,特地瘦腰如舞。总一种凄凉,十分憔悴,尚有《燕台》佳句。
春日酿成秋日雨,念畴昔风流,暗伤如许。纵饶有,绕堤画舫,冷落尽、水云犹故。忆
从前,一点东风,几隔着重帘,眉儿愁苦。待约个梅魂,黄昏月淡,与伊深怜低语。
陈先生对柳如是极为欣赏,还以柳之寒柳词来命名他的文集:金明馆稿与寒柳堂集。卷
前自题诗中说,推寻衰柳枯兰意,刻画残山剩水痕。又说,欲回杨爱千金笑,终剩归庄
万古愁。这两句里,也可见陈先生写此书之意,与对柳的偏爱。还细致记述曾得钱柳二
人卜居的白茆手种红豆树结的红豆子。因此自感有缘。因此也可以大略说陈先生晚年之
所以著书唯剩颂红妆,以这位风尘女子为题写下三卷本别传,一是红豆之缘,一是偏爱
柳之风度才华,一是欣赏钱与陈之才学,而兼以国... 阅读全帖 |
|
s**********n 发帖数: 3199 | 34 哈哈,最后一段那几串名字:
“除此而外,也曾想如昔日玉成董冒姻缘一般,想使已经出家的卞玉京与写圆圆曲的吴伟
业重述旧好。在他们安排下,卞吴又见了一面,吴伟业因此写下听玉京道人弹琴歌与琴
河感旧四首。中有“青衫憔悴卿思我,红粉飘零我忆卿”之句。吴诗人最终还是"被动
"滴出仕了,留下一生的悔恨之词。那个年代的文人,殉国的如张煌言瞿式耜陈子龙吴
应箕祁彪佳,主动投靠的如龚鼎孳陈名夏钱谦益,被动出仕的如吴梅村,大隐中隐小隐
各色隐居的如冒辟疆归庄陈贞慧王夫之黄宗羲侯方域,出家或江湖飘泊的如方以智顾炎
武傅青主。关乎各人身份与性情,而他们之间,似乎也没有截然划分。陈名夏与方以智
是儿女亲家,交情颇好。瞿式耜与钱谦益也有师生情分,书信来往。钱谦益一度因黄毓
祺案入狱,也得龚鼎孳相助。说实话,百无一用是书生。除了真正卖身投靠的洪承畴这
样的,这些文士书生,对当时大局可悲的影响不大。在乎的也就是自己的青史留名了。
昔日的才子佳人,在此国破家亡的动荡中,难免青衫憔悴,红粉飘零,后人从他们的诗
词文章中,还可以追寻当年的美丽与哀愁,勇气与怯懦。”
几个月前看到的话我估计hold不住,现在有点无所谓了,有点... 阅读全帖 |
|
s**********n 发帖数: 3199 | 35 哦,还是最后一段,王船山黄梨洲我是超级仰慕他们的,现在太无知,恶补中来不及看
他们,但愿有一天能成了解之仰慕。拜。
另外,对其他人更不了解。只看王、黄二人,“只在乎自己青史留名”这个评语。。。
当时当境,没有一点远大想法,以他们聪敏识见,靠“青史留名”自愚撑的下去吗。。。
“除此而外,也曾想如昔日玉成董冒姻缘一般,想使已经出家的卞玉京与写圆圆曲的吴伟
业重述旧好。在他们安排下,卞吴又见了一面,吴伟业因此写下听玉京道人弹琴歌与琴
河感旧四首。中有“青衫憔悴卿思我,红粉飘零我忆卿”之句。吴诗人最终还是"被动
"滴出仕了,留下一生的悔恨之词。那个年代的文人,殉国的如张煌言瞿式耜陈子龙吴
应箕祁彪佳,主动投靠的如龚鼎孳陈名夏钱谦益,被动出仕的如吴梅村,大隐中隐小隐
各色隐居的如冒辟疆归庄陈贞慧王夫之黄宗羲侯方域,出家或江湖飘泊的如方以智顾炎
武傅青主。关乎各人身份与性情,而他们之间,似乎也没有截然划分。陈名夏与方以智
是儿女亲家,交情颇好。瞿式耜与钱谦益也有师生情分,书信来往。钱谦益一度因黄毓
祺案入狱,也得龚鼎孳相助。说实话,百无一用是书生。除了真正卖身投靠的洪承畴这
样的,这些文士书生,对... 阅读全帖 |
|
|
l*****f 发帖数: 13466 | 37 哦不好意思应该是乡试,我估计清朝统战标准是看在明朝的功名,吴伟业这样是已经高
中会试做过官的,就是征诏?侯在明朝只是秀才身份,若要出仕还必须乡试会试一路考
完。 |
|
l*****f 发帖数: 13466 | 38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蔷薇的名字 木有。。。。至少俺不记得有这么真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顺手还娶公主滴
倒是乱世中军功起家还靠谱点
唐朝探花使,选进士中最年轻美貌的收集名花,跟后来的一甲三人又不太一样,不过一
般好象探花尽量给进士里年轻点儿的。不一定哈,吴伟业当年中的是榜眼,第二名,他
才22岁,比那位探花年轻呢
钱谦益当年也是探花.... |
|
y****e 发帖数: 419 | 39 http://www.people.com.cn/GB/wenhua/1088/2924309.html
夏烈 郭梅
李渔被人称为中国古代的小资代表。“他说,稻米煮饭的香气,真让人欢喜;木槿早
上开花,晚上就凋谢了,生命如此短暂,也真够凄凉的了;相传一女子怀恋心中人,泪水
洒落一地,长出了断肠花秋海棠;一生钟爱的人,可以当药。”他的著作里充满了对人生
的细微观察。他被称为中华五千年第一风流文人。他原籍浙江兰溪,生于今江苏如皋,能
为小说,尤精谱曲,世称李十郎。字笠鸿,号湖上笠翁。曾在南京组织以姬妾为主要演员
的家庭剧团,北抵燕秦,南行浙闽,在达官贵府演出自编自导的戏曲,与戏曲家吴伟业、
尤侗结交。
大运河主编的“重读李渔丛书”做到了《闲情偶寄》的第四、第五种,去年尽散着靡
靡之音的“声容部”而今进化到了及时行乐的“颐养部”,如此想来,一部《闲情偶寄》
还大可花样翻新,比如“饮馔部”、“居室部”、“演习部”等等。做如是想后,顿时觉
得这也是一桩需要毅力的壮举,一次来自民间文化工作室的关于前辈畅销书作家的精耕细
作(“重读”),恐怕还要持续好些年头,这颇有些如今连学院里都逐渐丧失的“坐穿冷 |
|
l*****f 发帖数: 13466 | 40 nod, 这么惨的一直惨了这许多年阿。想起吴伟业的听玉京弹琴歌里说的,
玉京与我南中遇,家近大功坊底路。 小院青楼大道边,对门却是中山住。 中山有女娇
无双,清眸皓齿垂明珰。 曾因内宴直歌舞,坐中瞥见涂鸦黄。 问年十六尚未嫁,知音
识曲弹清商。 归来女伴洗红妆,枉将绝技矜平康,如此才足当侯王。 万事仓皇在南渡
,大家几日能枝梧。 诏书忽下选蛾眉,细马轻车不知数。 中山好女光徘徊,一时粉黛
无人顾。 艳色知为天下传,高门愁被旁人妒。 尽道当前黄屋尊,谁知转盼红颜误。
南内方看起桂宫,北兵早报临瓜步。 闻道君王走玉骢,犊车不用聘昭容。 幸迟身入陈宫里,却早明填代籍中。 依稀记得祁与阮,同时亦中三宫选。 可怜俱未识君王,军府抄名被驱遣。 漫咏临春琼树篇,玉颜零落委花钿。
中山王徐达之后,还有祁家与阮家的女孩,就是仅仅因为被那个南明皇帝选中为后妃,
还没有入宫,就被北兵按名册抓出来驱遣到极北之地去了。 |
|
E*******r 发帖数: 308 | 41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史说汉字 嗨嗨,我觉得比钱谦益吴伟业啥体面太多了。。。还在象是不是宋人写的美饰过。。。 |
|
E*******r 发帖数: 308 | 42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史说汉字 文化自大啊 o.O 文化上我还不知道怎么identify自己呢,我算华夏咩?我不过是野蛮
地区完全忘记自己祖先被同化的杂种后代而已,从被征服角度看,华夏也是一种成功进
入的外精神,,,顾颉刚在古史辩里提到说倒朔三四千年,他们顾家和华夏还是两族呢
。。。笑死,不过他是胸怀开阔又热情的人,我觉得他民族观其实很温和广博,虽然也
因此有点捣糨糊的感觉。。。达不到他的境界,只能共鸣于楚人“深固难徙”,但楚人
确有本可固,筚路蓝缕百折不回都可以攀附。。。-.-
没有科学精神倒是确凿,用论点反找证据,很自大 :D
"行及水际,则见复已被发徒跣,仰天而号,欲投水而未入"惨。。。不过在我看只要能
及时死掉总不至最惨。。。对了,吾国自杀有什么讲究么,灵钧前还有前辈吗?
:D 提李渔主要还是出于时局恶劣的惊心,恨的也是时局。不全是出于对他的喜爱(有
吗-.-)
和太息吴伟业类似
“吾一生遭际,万事忧危,死后殓以僧装,葬我邓尉灵岩之侧,坟前立一圆石,题曰:
‘诗人吴梅村之墓’,勿起祠堂,勿乞铭。”
同情钦佩确实蛮重的词,容易误会。(武功层面)弱肉强食我认同,但是可杀不可辱。
对方立场中对本族的追求即使野蛮也可... 阅读全帖 |
|
l*****f 发帖数: 13466 | 4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leawolf (执中以宁),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小说讲经史】说书人柳敬亭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an 31 14:42:59 2013, 美东)
赶在结束前凑一篇挣包子,轻砸
论起说书人,不能不提起鼎鼎大名的一位:柳敬亭柳麻子。他的名字在当时人笔记里都
有记载,尤其孔尚任桃花扇里他是点缀其中的重要人物,不过遗憾的是现在的昆曲桃花
扇因为时间等限制,而且为突出主角的悲欢离合罢,40出戏一番削减整合,这个人物
整个就被砍掉,更不要说他在剧中说书的段子了。据说当时这种传奇可以搬演几天细细
唱来,想必有柳敬亭说书段子,笙箫且住而听鼓板讲书,应该很是有趣。
柳敬亭在桃花扇里光彩照人,第一出听稗即是中心,为复社的饱学书生们说些稗官野史
,正如柳先生自己所说:
相公都是讀書君子,甚麼《史記》、《通鑑》,不曾看熟,倒來聽老漢的俗談。
他却别开声面,对着书生们不讲那些英雄演义却讲孔子,还是书生们最最滥熟的论语里
的一段:
大師摯適齊,亞飯干適楚,三飯繚適蔡,四飯缺適秦。鼓方叔入於河,播鞀武入於漢,
少師陽...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4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zhonghangyue (中行说),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Re: 苹果在古文里叫什么?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y 12 09:56:14 2014, 美东)
真正的苹果,在古代叫“蘋婆”,不过现在的“频婆”已经指另外一种热带水果了。
http://agri-history.ihns.ac.cn/scholars/zhangfan1.htm
频婆果考——中国苹果栽培史之一斑
张帆,《国学研究》第13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
【内容提要】本文从考察频婆果到苹果名称的演变入手,从一个侧面讨论了中国古
代苹果栽培史的发展线索。文章认为:汉语中苹果一名,源于佛经中的“频婆果”。两
果原非一物,其名称的混同,属于中印文化交流中的“误读”现象。元朝后期,中国绵
苹果的一个新品种由西域输入内地,时人开始借用佛经中的“频婆果”一名来称呼它,
到明朝后期正式出现了苹果这一名称。岭南地区原有一种亚热带坚果,很早也被称为频
婆果,但它与苹果没有任何关系。李时珍《本草纲目》等书认为频婆果是柰的别称,这... 阅读全帖 |
|
S***n 发帖数: 2932 | 45 唔,这样。通吃那个作字面解?
科普下,甲申后有什么伟大诗人?
今天凌晨瞄了两眼吴伟业,很郁闷。 |
|
s**********n 发帖数: 3199 | 46 不知道这个焚禁呢,太恶心了太恶心了。。。恩,有时间去瞄瞄牧斋~~~可怜
恩,吴伟业词看过一咪咪几只,格调好高啊,omg,拜倒。咦?我一直以为他是江阴人
了?原来是昆山? |
|
r****y 发帖数: 26819 | 47 名字是误打误撞从佛经来的,东西不是一个:
频婆果考——中国苹果栽培史之一斑
张帆,《国学研究》第13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
【内容提要】本文从考察频婆果到苹果名称的演变入手,从一个侧面讨论了中国古
代苹果栽培史的发展线索。文章认为:汉语中苹果一名,源于佛经中的“频婆果”。两
果原非一物,其名称的混同,属于中印文化交流中的“误读”现象。元朝后期,中国绵
苹果的一个新品种由西域输入内地,时人开始借用佛经中的“频婆果”一名来称呼它,
到明朝后期正式出现了苹果这一名称。岭南地区原有一种亚热带坚果,很早也被称为频
婆果,但它与苹果没有任何关系。李时珍《本草纲目》等书认为频婆果是柰的别称,这
一说法是不准确的。
我们今天日常食用的水果,大多数在中国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其名称也很早就见
于史载,苹果的情况则是一个例外。尽管中国古代很早就有种属与其十分接近的水果,
但苹果这一名称却到明朝才正式出现。究其渊源,苹果是“苹婆果”的简称,“苹婆”
起初写作“频婆”,而“频婆”又有过“平波”、“平坡”等同音异写。本文拟从考察
“频婆”果出发,讨论汉语中“苹果”一词的来源,兼为中国古代苹果栽培史的研... 阅读全帖 |
|
D*******t 发帖数: 42 | 48 在浙大上的选修课之中,印象较深的有朱则杰先生的“清诗鉴赏”。
上先生的课,先要买教材。教材是先生著的“清诗鉴赏”。先生出此书时,恰逢当时
“鉴赏热”。但清诗属冷门,故不畅销。记忆中印数也就3000册,连这3000册也需先
生先买下半数印量,然后或赠或卖。好在先生一学期开两个班的“清诗鉴赏”课,倒
也不愁。先生卖书是要亲笔签名的,无论男生女生,均为“某某兄指正”,然后加盖
印迹,颇具收藏价值。当时先生用“湖上灵隐”号,不免有消沉之意。
先生在北大的先生为此书作序,写的很精彩。大略是为先生作一小传,然后是对清诗
的评价。记忆最深的是序中提到先生刚入北大去拜访他时,谈及唐诗宋词,先生大都
能咏诵。先生北大毕业后师从苏州大学钱仲联先生研习清文学,获文学博士。后入浙
大执教。
在清诗中,先生最欣赏的是吴伟业(大约是)的“圆圆曲”。据说此篇鉴赏先生早在大
学时已写就。圆圆者,陈圆圆也,诗中讲吴三桂在京城时与陈圆圆有私情,李自成入
关后对陈圆圆不敬,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而放清兵入关。从情节上看,可以比
较唐诗中“长恨歌”。先生曾有志仿“圆圆曲”作一首“蓝苹曲”。蓝苹,江青是也。
先生自言已构思颇 |
|
m*******t 发帖数: 124 | 49 写的不错.在此浙大板当开另一种忆旧文风.
我在浙大蹉跎数年,听人说过朱则杰先生,只是未曾亲耳聆听而已.
看到你的文章,觉得挺亲切.它让我又想起当年狂放的岁月.本来以为"古调虽自爱,
今人多不弹"了,没想到此板出了个Maple,现在又出了Dirichlet. 至于Stones,也多
有此好,只是不知最近隐往何处.
就古诗词而论,清代当是中国最后一个高峰.文中提到的吴伟业,便是清初代表之一.
在<<圆圆曲>>中,我更喜欢"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一句.
清诗中的好诗不胜枚举,但再无与李杜比肩者.到是有些诗可与小李杜的诗比之,但就
个人而论,也挑不出象李商隐和杜牧那种人物了.
清代诗人有诗如其个性的,象郑板桥的<<访...>>(手头无资料,题目给忘了.)
渴疾由来亦易消,
西山酒旆望非遥.
夜深更饮秋潭水,
连星带月舀一瓢.
黄景仁的<<杂感>>
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
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粘来薄幸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白无一用是书生.
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等等.有许多人的诗值得一读.我较喜欢的是袁枚,赵翼,龚自珍的.曹雪芹的诗也可
.<<红楼梦>>里也有好诗 |
|
f*r 发帖数: 3968 | 50
不写为好, 呵呵
秦淮八艳么
李香君与侯方域,柳如是先从陈子龙后从钱谦益,
卞玉京与吴伟业,等等
清诗中佳句多多,但每有有句无篇之憾,是故清诗虽盛极一时,
终不能与唐宋相比肩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