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吴之荣
1 (共1页)
b***a
发帖数: 8
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想想吴之荣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aterWorld 讨论区 】
发信人: budda (BUDDA), 信区: WaterWorld
标 题: 想想吴之荣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pr 26 16:53:36 2013, 美东)
没准以后有人会写小说.
吳之榮(?-?),清初人物。祖籍江西撫州,旗下人。
自順治七年(1650年)任歸安縣(今属湖州南潯區)知縣,因貪贓被革職查辦。順治十
六年,告發莊廷鑨私刻「明史」案,康熙二年(1663年),獲得朱佑明與莊廷鑨大量家
產[1]。全祖望《鮚崎亭集外編》、陸莘行《老父雲遊始末》、《范氏記私史事》都說
吳之榮最後因疾慘死,但这些记载未必可信。
j****e
发帖数: 508
2
这货就象鹿鼎记里的吴之荣,当奴才还当的很努力,可惜又贱又蠢,被收拾也是自找的
h******i
发帖数: 21077
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feebe (openfeint招ruby开发),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旗人金庸的那点龌龊事儿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Feb 14 15:40:26 2014, 美东)
一、引言
金庸,本名查良墉,浙江海宁人,顺治时著名的文字狱(明史案)的告密者就是其
祖上查继佐。当时无辜屈死者无数,老查踏着别人的鲜血爬了上去,得到了满族统治者
的宠信。查家此后一门竟出了七个进士和五位翰林,这在满人排汉的风气下,是汉人门
庭根本无法做到地,所以虽然金先生死活不承认自己是旗人,可辩护却总是显得那样苍
白无力。
二、《明史》案的告密者查继佐
查继佐又名查伊璜,“伊璜”应该是其族谱名。他是金庸的一个本家,也是清朝最
大的几场文字狱之一----《明史》案的告密者。此案最终有七十二人被处死,其中十八
人被凌迟,数百人充军,之后江南人人自危,文坛、史坛都陷入死水一潭的局面。究其
根源,金庸的祖上查继佐做为首告,为了一己之私,把原本未必会兴起大祸的一次史书
编写推动成了一幕惨剧,终致血染江南。
据印鸾章的《清鉴》记载:“...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5443
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旗人金庸的那点龌龊事儿
一、引言
金庸,本名查良墉,浙江海宁人,顺治时著名的文字狱(明史案)的告密者就是其
祖上查继佐。当时无辜屈死者无数,老查踏着别人的鲜血爬了上去,得到了满族统治者
的宠信。查家此后一门竟出了七个进士和五位翰林,这在满人排汉的风气下,是汉人门
庭根本无法做到地,所以虽然金先生死活不承认自己是旗人,可辩护却总是显得那样苍
白无力。
二、《明史》案的告密者查继佐
查继佐又名查伊璜,“伊璜”应该是其族谱名。他是金庸的一个本家,也是清朝最
大的几场文字狱之一----《明史》案的告密者。此案最终有七十二人被处死,其中十八
人被凌迟,数百人充军,之后江南人人自危,文坛、史坛都陷入死水一潭的局面。究其
根源,金庸的祖上查继佐做为首告,为了一己之私,把原本未必会兴起大祸的一次史书
编写推动成了一幕惨剧,终致血染江南。
据印鸾章的《清鉴》记载:“此案诛死者七十余人,名列参校者皆死,刻工及鬻书
者同日刑。惟海宁查继佐、仁和陆圻,当狱初起,先首告,谓(庄)廷鑨慕其名,列之
参校中,得脱罪。”
《明史》案主要由两人告发,杭州举人查继佐是首告,归安本地知县吴之荣后来再
次告发。如果起初查继佐不告发,吴之荣也未必会关...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1998
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旗人金庸的那点龌龊事儿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haibugui (KingOfLunHui马甲), 信区: History
标 题: 旗人金庸的那点龌龊事儿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Feb 14 15:59:16 2014, 美东)
发信人: feebe (openfeint招ruby开发),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旗人金庸的那点龌龊事儿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Feb 14 15:40:26 2014, 美东)
一、引言
金庸,本名查良墉,浙江海宁人,顺治时著名的文字狱(明史案)的告密者就是其
祖上查继佐。当时无辜屈死者无数,老查踏着别人的鲜血爬了上去,得到了满族统治者
的宠信。查家此后一门竟出了七个进士和五位翰林,这在满人排汉的风气下,是汉人门
庭根本无法做到地,所以虽然金先生死活不承认自己是旗人,可辩护却总是显得那样苍
白无力。
二、《明史》案的告密者查继佐
查继佐又名查伊璜,“伊璜”应该是其族谱名。他是金庸的一个本家,也是清朝最
大的几场文字狱之一----《明史》案的告密者。此案最终有七十二人被处死,其中十... 阅读全帖
a**e
发帖数: 8800
6
一、引言
金庸,本名查良墉,浙江海宁人,顺治时著名的文字狱(明史案)的告密者就是其祖上
查继佐。当时无辜屈死者无数,老查踏着别人的鲜血爬了上去,得到了满族统治者的宠
信。查家此后一门竟出了七个进士和五位翰林,这在满人排汉的风气下,是汉人门庭根
本无法做到地,所以虽然金先生死活不承认自己是旗人,可辩护却总是显得那样苍白无
力。
二、《明史》案的告密者查继佐
查继佐又名查伊璜,“伊璜”应该是其族谱名。他是金庸的一个本家,也是清朝
最大的几场文字狱之一----《明史》案的告密者。此案最终有七十二人被处死,其中十
八人被凌迟,数百人充军,之后江南人人自危,文坛、史坛都陷入死水一潭的局面。究
其根源,金庸的祖上查继佐做为首告,为了一己之私,把原本未必会兴起大祸的一次史
书编写推动成了一幕惨剧,终致血染江南。
据印鸾章的《清鉴》记载:“此案诛死者七十余人,名列参校者皆死,刻工及鬻
书者同日刑。惟海宁查继佐、仁和陆圻,当狱初起,先首告,谓(庄)廷鑨慕其名,列
之参校中,得脱罪。”
《明史》案主要由两人告发,杭州举人查继佐是首告,归安本地知县吴之荣后来
再次告发。如果起初查继佐不告发,吴之荣也未... 阅读全帖
b****r
发帖数: 2555
7
☆─────────────────────────────────────☆
aple (凸-_-凸) 于 (Thu Aug 18 01:47:56 2011, 美东) 提到:
一、引言
金庸,本名查良墉,浙江海宁人,顺治时著名的文字狱(明史案)的告密者就是其祖上
查继佐。当时无辜屈死者无数,老查踏着别人的鲜血爬了上去,得到了满族统治者的宠
信。查家此后一门竟出了七个进士和五位翰林,这在满人排汉的风气下,是汉人门庭根
本无法做到地,所以虽然金先生死活不承认自己是旗人,可辩护却总是显得那样苍白无
力。
二、《明史》案的告密者查继佐
查继佐又名查伊璜,“伊璜”应该是其族谱名。他是金庸的一个本家,也是清朝
最大的几场文字狱之一----《明史》案的告密者。此案最终有七十二人被处死,其中十
八人被凌迟,数百人充军,之后江南人人自危,文坛、史坛都陷入死水一潭的局面。究
其根源,金庸的祖上查继佐做为首告,为了一己之私,把原本未必会兴起大祸的一次史
书编写推动成了一幕惨剧,终致血染江南。
据印鸾章的《清鉴》记载:“此案诛死者七十余人,名列参校者皆死,刻工及鬻
书者同日刑。惟海宁查继佐...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8
http://www.managershare.com/post/491714
多多头2017-09-14
1
《明史辑略》祸端的前身是《明史》,是明末大学士朱国桢在退休之后闲来无事的无聊
所做。他死后,因家道中落,朱家的子孙以区区一千两白银卖给了庄廷鑨。
庄廷鑨是一个盲人。所谓“身残志不残”,在听说了先秦的史学家左丘同样也是以一个
盲人的身份写了名垂千古的历史著作《国语》之后,庄廷鑨便一心想着也在这世上留点
什么以永垂不朽。
于是,他以《明史》为蓝本,邀请了一大批志趣相投的有识之士写一部同样能流传后世
的、能与《国语》媲美的史书。
2
可惜,没有等到这部著作完成,庄廷鑨就去世了。庄廷鑨出身于富商家庭,庄廷鑨的父
亲庄允城父承子业继续出资,终于使《明史辑略》得以刊刻完成。
由于参编人数太多,而署名位置有限,有些人因为没能名列其中,而为此感到遗憾。但
不久之后,这份遗憾便化成了幸运女神的青睐。
《明史辑略》中到底写了些什么,让告密者吴之荣抓住了如此实实在在的把柄害死庄家
一干人等?
3
细数起来,这套史册中所著内容皆与满洲皇室有关:直呼清朝皇帝先祖的名字,不加尊
称;对于努尔哈赤在辽东的...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1998
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金庸的那点龌龊事儿 (zz)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sanguan (不限),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金庸的那点龌龊事儿 (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ul 10 16:06:44 2015, 美东)
本篇目录:
一、“明史案”的告密者
二、鲜血染红的富贵
三、铁杆汉奸吴六奇
四、“查嗣庭案”文字狱
五、金庸到底是不是满人
六、金庸祖上到底有没有入旗
七、私心作祟,满口谎言
八、尾言
一、“明史案”的告密者
金庸,本名查良镛,浙江海宁人,康熙年间著名的文字狱“明史案”的告密者就是
其祖上查继佐。当时无辜屈死者无数,老查却踏着乡邻们的鲜血爬了上去,并因之得到
了满清统治者的宠信,短短几十年间,他所在的查氏一脉竟出了七名进士、两位翰林,
这在清初满人强烈排汉的风潮之下,是汉人门庭几乎不可能做到地,因此尽管金庸死活
不肯承认自己是旗人后裔,可辩解却总显得苍白无力。
二、鲜血染红的富贵
清廷在编撰二十四史中的《明史》时,曾经煞费苦心地大肆歪曲史实,自然不能允
许有人私自修史,说出历史的真相。因此当得知湖州(今浙江吴兴)巨富庄廷珑私自聚
众编史之后,...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1998
1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金庸的那点龌龊事儿 (zz)
本篇目录:
一、“明史案”的告密者
二、鲜血染红的富贵
三、铁杆汉奸吴六奇
四、“查嗣庭案”文字狱
五、金庸到底是不是满人
六、金庸祖上到底有没有入旗
七、私心作祟,满口谎言
八、尾言
一、“明史案”的告密者
金庸,本名查良镛,浙江海宁人,康熙年间著名的文字狱“明史案”的告密者就是
其祖上查继佐。当时无辜屈死者无数,老查却踏着乡邻们的鲜血爬了上去,并因之得到
了满清统治者的宠信,短短几十年间,他所在的查氏一脉竟出了七名进士、两位翰林,
这在清初满人强烈排汉的风潮之下,是汉人门庭几乎不可能做到地,因此尽管金庸死活
不肯承认自己是旗人后裔,可辩解却总显得苍白无力。
二、鲜血染红的富贵
清廷在编撰二十四史中的《明史》时,曾经煞费苦心地大肆歪曲史实,自然不能允
许有人私自修史,说出历史的真相。因此当得知湖州(今浙江吴兴)巨富庄廷珑私自聚
众编史之后,处置非常严厉,株连极广,“明史案”也成为清代最大的几场文字狱之一
。此案最终有七十二人被处死,其中十八人被凌迟,数百人充军,江南一时人人自危,
文坛和史坛自此陷入死水一潭的局面。究其根源,金庸的祖上查继佐做为首告,为了一
己之私,将原本未必会引发大...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好像很多满狗都改姓金了
金庸的那点龌龊事儿——写给所有被查良镛欺骗的人
一、“明史案”的告密者
二、鲜血染红的富贵
三、铁杆汉奸吴六奇
四、“查嗣庭案”文字狱
五、金庸到底是不是满人
六、金庸祖上到底有没有入旗
七、私心作祟,满口谎言
八、尾言
一、“明史案”的告密者
金庸,本名查良镛,浙江海宁人,康熙年间著名的文字狱“明史案”的告密者就是
其祖上查继佐。当时无辜屈死者无数,老查却踏着乡邻们的鲜血爬了上去,并因之得到
了满清统治者的宠信,短短几十年间,他所在的查氏一脉竟出了七名进士、两位翰林,
这在清初满人强烈排汉的风潮之下,是汉人门庭几乎不可能做到地,因此尽管金庸死活
不肯承认自己是旗人后裔,可辩解却总显得苍白无力。
二、鲜血染红的富贵
清廷在编撰二十四史中的《明史》时,曾经煞费苦心地大肆歪曲史实,自然不能允
许有人私自修史,说出历史的真相。因此当得知湖州(今浙江吴兴)巨富庄廷珑私自聚
众编史之后,处置非常严厉,株连极广,“明史案”也成为清代最大的几场文字狱之一
。此案最终有七十二人被处死,其中十八人被凌迟,数百人充军,江南一时人人自危,
文坛和史坛自此陷入死水一潭的局面。究其根源,金庸的祖上查继佐做为首告... 阅读全帖
m*t
发帖数: 2464
12
来自主题: Joke版 - 金庸的祖宗牛叉啊
本篇目录:
一、“明史案”的告密者
二、鲜血染红的富贵
三、铁杆汉奸吴六奇
四、“查嗣庭案”文字狱
五、金庸到底是不是满人
六、金庸祖上到底有没有入旗
七、私心作祟,满口谎言
八、尾言
一、“明史案”的告密者
金庸,本名查良镛,浙江海宁人,康熙年间著名的文字狱“明史案”的告密者就是
其祖上查继佐。当时无辜屈死者无数,老查却踏着乡邻们的鲜血爬了上去,并因之得到
了满清统治者的宠信,短短几十年间,他所在的查氏一脉竟出了七名进士、两位翰林,
这在清初满人强烈排汉的风潮之下,是汉人门庭几乎不可能做到地,因此尽管金庸死活
不肯承认自己是旗人后裔,可辩解却总显得苍白无力。
二、鲜血染红的富贵
清廷在编撰二十四史中的《明史》时,曾经煞费苦心地大肆歪曲史实,自然不能允
许有人私自修史,说出历史的真相。因此当得知湖州(今浙江吴兴)巨富庄廷珑私自聚
众编史之后,处置非常严厉,株连极广,“明史案”也成为清代最大的几场文字狱之一
。此案最终有七十二人被处死,其中十八人被凌迟,数百人充军,江南一时人人自危,
文坛和史坛自此陷入死水一潭的局面。究其根源,金庸的祖上查继佐做为首告,为了一
己之私,将原本未必会引发大... 阅读全帖
k**n
发帖数: 3989
13
来自主题: paladin版 - Re: 金庸的祖宗牛叉啊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Joke 讨论区 】
发信人: myt (明月塔), 信区: Joke
标 题: Re: 金庸的祖宗牛叉啊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Mar 26 23:53:12 2017, 美东)
本篇目录:
一、“明史案”的告密者
二、鲜血染红的富贵
三、铁杆汉奸吴六奇
四、“查嗣庭案”文字狱
五、金庸到底是不是满人
六、金庸祖上到底有没有入旗
七、私心作祟,满口谎言
八、尾言
一、“明史案”的告密者
金庸,本名查良镛,浙江海宁人,康熙年间著名的文字狱“明史案”的告密者就是
其祖上查继佐。当时无辜屈死者无数,老查却踏着乡邻们的鲜血爬了上去,并因之得到
了满清统治者的宠信,短短几十年间,他所在的查氏一脉竟出了七名进士、两位翰林,
这在清初满人强烈排汉的风潮之下,是汉人门庭几乎不可能做到地,因此尽管金庸死活
不肯承认自己是旗人后裔,可辩解却总显得苍白无力。
二、鲜血染红的富贵
清廷在编撰二十四史中的《明史》时,曾经煞费苦心地大肆歪曲史实,自然不能允
许有人私自修史,说出历史的真相。因此当得知湖州(今浙江吴兴)巨富庄廷珑私自聚
众编史之后,处置非常严厉,株连极广,“... 阅读全帖
s********r
发帖数: 2067
14
来自主题: paladin版 - 正文 第四十九节 风气(下)
金圣叹是哭庙案的主角,这位才子因为名头响亮,所以邓名打算给他特别优惠,给
他一笔秘密贷款帮助他购买军火抵抗——贷款是邓名为金圣叹担保的,而保持秘密性是
邓名为了不给自己造成太大的负担。不过金圣叹却谢绝了邓名的好意,当安乐思返回吴
县时,金圣叹明确表示他不会诉诸武力。
“步枪的威力非常可观,足以保护金先生和你们的朋友。”安乐思等军火商给邓名
的报告里,就称金圣叹为哭庙案众多当事人中最勇敢的,也是众人的领袖,所以只要金
圣叹愿意振臂一户,吴县周围的缙绅一定会群起响应。
“这并非我所愿。”金圣叹摇头道:“我不能让本地父老因为我的一念之私而遭遇
兵灾,我也不愿意为了自己活命就打死衙役,何况安老板不是向我保证过,保国公会设
法救我们出去四川吗?”
“保国公确实这样保证过,但事情不一定能够办妥啊。”安乐思更希望金圣叹能够
领到吴县缙绅和蒋国柱打起来,这对他的军火生意会有益处,而且根据安乐思现在的理
解,邓名似乎也希望和东南督抚作对的人越多越好。
“那也是我一人性命不保罢了,要是我为了自己活命就去杀伤无辜,我又算什么呢
?”金圣叹在这个问题上非常坚决,明确表示... 阅读全帖
a**e
发帖数: 8800
1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袁腾飞为什么如此仇视明朝?
金庸,本名查良墉,浙江海宁人,顺治时著名的文字狱(明史案)的告密者就是其祖上
查继佐。当时无辜屈死者无数,老查踏着别人的鲜血爬了上去,得到了满族统治者的宠
信。查家此后一门竟出了七个进士和五位翰林,这在满人排汉的风气下,是汉人门庭根
本无法做到地,所以虽然金先生死活不承认自己是旗人,可辩护却总是显得那样苍白无
力。
查继佐又名查伊璜,“伊璜”应该是其族谱名。他是金庸的一个本家,也是清朝
最大的几场文字狱之一----《明史》案的告密者。此案最终有七十二人被处死,其中十
八人被凌迟,数百人充军,之后江南人人自危,文坛、史坛都陷入死水一潭的局面。究
其根源,金庸的祖上查继佐做为首告,为了一己之私,把原本未必会兴起大祸的一次史
书编写推动成了一幕惨剧,终致血染江南。
据印鸾章的《清鉴》记载:“此案诛死者七十余人,名列参校者皆死,刻工及鬻
书者同日刑。惟海宁查继佐、仁和陆圻,当狱初起,先首告,谓(庄)廷鑨慕其名,列
之参校中,得脱罪。”
《明史》案主要由两人告发,杭州举人查继佐是首告,归安本地知县吴之荣后来
再次告发。如果起初查继佐不告发,吴之荣也未必会关注此事,更无须因担心失职被惩
处而也跑去... 阅读全帖
b****r
发帖数: 2555
16
☆─────────────────────────────────────☆
xlzero (Megatron) 于 (Wed Aug 17 19:54:19 2011, 美东) 提到:
看了他视频的都清楚他讲古代史时,对隋唐赞不绝口,还上百家讲坛讲两宋,对清朝皇
帝也是称赞,唯独对明朝他宣称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王朝,还有把明朝十六个皇帝说
成十六个混蛋,朱元璋这样的被他咬住出身说是最卑贱的皇帝,武宗,嘉靖,万历在他
嘴下都是极尽可能的贬低,为什么呢?他和明朝有什么仇么?
☆─────────────────────────────────────☆
Ranma (ranma 1/2) 于 (Wed Aug 17 19:55:27 2011, 美东) 提到:
不如此不出名啊

☆─────────────────────────────────────☆
xlzero (Megatron) 于 (Wed Aug 17 19:59:18 2011, 美东) 提到:
问题是他给学生讲课阿,又不是出去讲座贬低明朝
而且他如果想出名,完全可以把隋唐骂一遍,把贞观...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7
清初的“明史案”是著名的文字狱:顺治年间,湖州富户庄廷鑨编了一部明史,被人告
发后,七十多人被清廷诛杀,数千人遭受株连被捕。在金庸小说《鹿鼎记》中,庄家妇
孺被武林高手救出,告发者吴之荣则被杀掉,十分解气。然而,真实的历史和小说中的
记载不同,金庸的先祖査继佐恰恰是此案最早的告发者。

庄廷鑨得到明朝前首辅的一部明史书稿后,便想以此为基础编一部明朝全史,让自己也
流芳百世。庄家财力雄厚,请到了江浙不少文化精英参与修撰,成为文坛盛事。尽管庄
廷鑨在成书前已过世,其父最终于顺治十七年(1660年)刊成了《明史辑略》一书,一
时洛阳纸贵。此书洋洋洒洒一百多卷,奉明朝年号,不承认清朝为正统。

为了打广告,图书扉页的“参阅”名单中列入了査继佐等18位江南名士的名字,实际上
査继佐等人并未参与。顺治十八年,其中一位名士看到此书后告诉了査继佐,査继佐的
深知明朝灭亡才十几年,此时公开出版一部讲述明亡清兴的史书会很敏感。査继佐再一
翻发现里面还有不少违禁的文字,而自己的名字赫然在首页上列第一位。

査继佐“殊骇”,决定主动向朝廷检举。他很快给浙江学政写牒文,说明自己等三位名
士与此书无关,并含... 阅读全帖
M******8
发帖数: 10589
1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明清时期的那些敏感瓷
【 以下文字转载自 Joke 讨论区 】
发信人: MZL05 (YAHO), 信区: Joke
标 题: 明清时期的那些敏感瓷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an 30 22:55:22 2018, 美东)
我国乃瓷器之故乡,原始瓷器在商代就已经出现,距三千多年。不久,大约西周时
期,就出了一种举世闻名的瓷器,敏感瓷——

我国历代好为尊者讳,这大约是礼仪之邦的基因铭刻到骨子里的一个副产品。
避讳的范围从君王到尊亲再到长官、圣贤,各种奇葩层出不穷。一般遇到需要避讳
的字就用其他字代替,或减笔、空字,彼时文人自恃有文化,不屑于以**代替。
据暗黑君考证,今日火星文之溯源,皆来源于二千余年之避讳也。
晋时王忱,一日拜访桓玄,桓玄上酒,王忱服五石散,忌用冷酒,即吩咐仆人去“
温酒”,不料桓玄听后大哭,原来桓玄的父亲叫桓温,一听到“温”字就要大哭以示纯
孝。
王忱顿感讨了个没趣,好好一个酒场让桓玄这一哭弄得没了兴致,只好告辞。桓玄
酒瘾发作也不敢挽留,以免授人以柄。
吕后名雉,当时文书上凡遇雉字,均用“野鸡”二字代...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9
来自主题: Joke版 - 明清时期的那些敏感瓷
我国乃瓷器之故乡,原始瓷器在商代就已经出现,距三千多年。不久,大约西周时
期,就出了一种举世闻名的瓷器,敏感瓷——

我国历代好为尊者讳,这大约是礼仪之邦的基因铭刻到骨子里的一个副产品。
避讳的范围从君王到尊亲再到长官、圣贤,各种奇葩层出不穷。一般遇到需要避讳
的字就用其他字代替,或减笔、空字,彼时文人自恃有文化,不屑于以**代替。
据暗黑君考证,今日火星文之溯源,皆来源于二千余年之避讳也。
晋时王忱,一日拜访桓玄,桓玄上酒,王忱服五石散,忌用冷酒,即吩咐仆人去“
温酒”,不料桓玄听后大哭,原来桓玄的父亲叫桓温,一听到“温”字就要大哭以示纯
孝。
王忱顿感讨了个没趣,好好一个酒场让桓玄这一哭弄得没了兴致,只好告辞。桓玄
酒瘾发作也不敢挽留,以免授人以柄。
吕后名雉,当时文书上凡遇雉字,均用“野鸡”二字代替。吕野鸡,想想也是醉了。
唐太宗名世民,连观世音都要避他的讳,略称为“观音”。
宋仁宗名赵祯,蒸包子蒸馒头的“蒸”字就得改为“炊”字,怪不得武大郎的饼叫
“炊饼”。
更有甚者,宋高宗名构,为避“构”...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20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芦笛:纪念姚文元
寄信人: zxzheng
标 题: [转寄] 芦笛:纪念姚文元
发信站: 一见如故 BBS (Tue May 31 12:49:25 2005)
纪念姚文元
芦笛
姚文元同志是上海人,父亲姚蓬子,似乎在30年代也算个文化人。鲁迅还有一首屁
诗赠过他,我只记得第三句是“可怜蓬子非仙子”。那似乎是姚蓬子领着文元和他哥(
弟)逃难逃到老鲁家去,老鲁赠送给他的。记得赵奸无眠为此还专门写了篇《鲁迅与姚
文元》,把老鲁吹到了天上去,说成是为文元“摸顶”的活佛。我从未看过蓬子的玩意
,因为他不知怎么后来就成了叛徒,就算是出过书也给禁了。所以文元和我一样,本是
黑崽子。
快“解放”时,文元似乎在念中学,自然是和我的长兄一样作愤青(当时叫“民青
”——民主青年同盟,即共青团前身,不过当时是地下组织),闹腾什么“反饥饿,反
内战,要民主,争自由”,所以,这“民主”并不是现在才时髦起来的。等到上海“解
放”,文元高中未毕业(似乎正念高一)便参加了革命工作,在区政府里搞文宣。
这样的遭遇并不稀罕,因为我党是个文盲痞子党,只要认识两个字便能做“理论家
”。陈伯达、陆定一、胡乔木等人都是这么当的“理论家”。其实...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4895
2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听到白宫的澄清
吴之荣告密,被韦爵爷给糊弄回来了,估计下一步就是做掉吴之荣
D**e
发帖数: 10169
22
来自主题: Beijing版 - 猜迷了 刘小波  (转载)
我猜是下列人名之一。。。
《飞狐外传》人物(共有112人)
马行空 马春花 徐铮 商宝震 何思豪 阎基 田归农 苗人凤 南仁通 补锅匠 脚夫 车夫
蒋调侯 店伴 钟兆文 钟兆英 钟兆能 南兰 苗若兰 商老太 平四 胡斐 张总管 王剑英
王剑杰 陈禹 古若般 殷仲翔 福康安 赵半山 孙刚峰 吕小妹 钟四嫂 易吉钟小二 钟阿
四 胖商人 瘦商人 凤南天 凤七 俞朝奉 蛇皮张 邝宝官 凤一鸣 大汉 孙伏虎 尉迟连
杨宾 中年武师 程灵素同桌后生 袁紫衣 刘鹤真 崔百胜 曹猛 蓝秦 王仲萍 张飞雄 慕
容景岳 姜铁山 薛鹊 王铁匠 姜小铁 田青文 张管家 聂钺 上官 褚轰 汪铁鹗 周铁鹤
曾铁鸥 秦耐之 姬晓峰 张九 任通武 相国夫人 蔡威 汤沛 无青子 海兰弼 大智禅师
欧阳公政 西灵道人 文醉翁 周隆 郭玉堂 齐伯涛 陈高波 安提督 宗雄 桑飞虹 倪不大
倪不小 常赫志 常伯志 上官铁生 哈赤大师 心砚 石双英 刘之余 童怀道 李廷豹 石
万嗔 木文察 陈家洛 无尘道长 德布 李沅芷 余鱼同 司徒雷 谢不当 黄希节
《雪山飞狐》人物(共有25人)
于管家 田青文 左书僮 右书僮 平阿四 阮... 阅读全帖
j********p
发帖数: 9680
2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历史上的大吃一惊系列
关于清编《明史》的可信性
新浪历史论坛
个人对于清朝的印象一般来说是“闭关锁国”——表现为全面禁海。“有窥天下之心而
恨天下之人”——已经是天下之主了,却还怀抱着“满汉之分”死也不放,“ 宁与洋
夷,不予家奴”。还有最重要的是“文字狱”。——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我对于清朝
乾隆年间才在张廷玉主导下完成《明史》抱有最大程度的质疑。
以下的文字都是从百度百科找到的,小子无礼,权窃一方之言,自己没有太多的历
史功底,也很遗憾,所以提出质疑,希望能有达人斧正。看到了“文字狱”才知道我们
国家的历史是如何出现的巨大断层,连宋朝的文字都不放过,这样的书籍,居然也能够
成为我们历史学习的主要读本。我们的历史早就被篡改完了!
对于明历史,明朝末年的人也有写的,结果如下:(转自百度百科)
康熙年间的:
【明史案
从庄廷鑨明史案说起,却说明熹宗天启朝内阁首辅朱国祯受魏忠贤排挤,告病回到
老家浙江乌程,编了一本《皇明史概》并刊行,未刊的稿本有《列朝诸臣传》。明亡后
,浙江湖州有个叫庄廷鑨的富户,他是个盲人,受“左丘失明,厥有国语”的鼓舞,也
想搞一部传世史作。但他自己并不通晓史事,于是出钱从朱国祯后人处买了... 阅读全帖
j********p
发帖数: 9680
24
关于清编《明史》的可信性
新浪历史论坛
个人对于清朝的印象一般来说是“闭关锁国”——表现为全面禁海。“有窥天下之心而
恨天下之人”——已经是天下之主了,却还怀抱着“满汉之分”死也不放,“ 宁与洋
夷,不予家奴”。还有最重要的是“文字狱”。——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我对于清朝
乾隆年间才在张廷玉主导下完成《明史》抱有最大程度的质疑。
以下的文字都是从百度百科找到的,小子无礼,权窃一方之言,自己没有太多的历
史功底,也很遗憾,所以提出质疑,希望能有达人斧正。看到了“文字狱”才知道我们
国家的历史是如何出现的巨大断层,连宋朝的文字都不放过,这样的书籍,居然也能够
成为我们历史学习的主要读本。我们的历史早就被篡改完了!
对于明历史,明朝末年的人也有写的,结果如下:(转自百度百科)
康熙年间的:
【明史案
从庄廷鑨明史案说起,却说明熹宗天启朝内阁首辅朱国祯受魏忠贤排挤,告病回到
老家浙江乌程,编了一本《皇明史概》并刊行,未刊的稿本有《列朝诸臣传》。明亡后
,浙江湖州有个叫庄廷鑨的富户,他是个盲人,受“左丘失明,厥有国语”的鼓舞,也
想搞一部传世史作。但他自己并不通晓史事,于是出钱从朱国祯后人处买了... 阅读全帖
j********p
发帖数: 9680
25
关于清编《明史》的可信性
新浪历史论坛
个人对于清朝的印象一般来说是“闭关锁国”——表现为全面禁海。“有窥天下之心而
恨天下之人”——已经是天下之主了,却还怀抱着“满汉之分”死也不放,“ 宁与洋
夷,不予家奴”。还有最重要的是“文字狱”。——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我对于清朝
乾隆年间才在张廷玉主导下完成《明史》抱有最大程度的质疑。
以下的文字都是从百度百科找到的,小子无礼,权窃一方之言,自己没有太多的历
史功底,也很遗憾,所以提出质疑,希望能有达人斧正。看到了“文字狱”才知道我们
国家的历史是如何出现的巨大断层,连宋朝的文字都不放过,这样的书籍,居然也能够
成为我们历史学习的主要读本。我们的历史早就被篡改完了!
对于明历史,明朝末年的人也有写的,结果如下:(转自百度百科)
康熙年间的:
【明史案
从庄廷鑨明史案说起,却说明熹宗天启朝内阁首辅朱国祯受魏忠贤排挤,告病回到
老家浙江乌程,编了一本《皇明史概》并刊行,未刊的稿本有《列朝诸臣传》。明亡后
,浙江湖州有个叫庄廷鑨的富户,他是个盲人,受“左丘失明,厥有国语”的鼓舞,也
想搞一部传世史作。但他自己并不通晓史事,于是出钱从朱国祯后人处买了... 阅读全帖
M******k
发帖数: 27573
26
燕山夜话的事儿被他带过去了,说大了那和吴之荣也没什么区别。
c***s
发帖数: 4895
c***s
发帖数: 4895
28
这个,楼主就是吴之荣,下眼药的主,这是现在年头好,搁以前碰上一鳌拜内样的,不
知道要
坑多少人,所以单老师常说,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
X*******G
发帖数: 14887
2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想想吴之荣 (转载)
不是被韦小宝搞掉的吗?
b***a
发帖数: 8
3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想想吴之荣 (转载)
小说而已.
T****i
发帖数: 715
31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泪痕谈金庸小说中的历史zz
泪痕谈金庸小说中的历史
作者:泪痕
金庸先生的文学才能,泪痕想说那是百年难得一见的奇才。
金庸先生的历史水平,泪痕以为实在幼稚、可笑极了。
只是现代人认真学历史的非常少,所以某些所谓的学者教授,大约也无非是看了
几本《岳飞演义》《杨家将》之类的书,就以为自己非常懂宋朝历史了!金庸先生大约
也不例外。
泪痕这种说法,也许稍嫌刻薄。但金庸小说中所表现出的宋朝历史知识,实在一
点也不敢让人恭维!本来武侠小说不符合历史,原不是什么了不起事的。因为不要说武
侠小说了,现在就是所谓的历史剧都是一个劲的胡改历史。但金庸先生在新版作品中,
一再表示自己的历史内容都有出处,即使不符合历史的地方,也都是一一标注了出来。
泪痕感觉金庸先生实在荒唐极了!一部武侠小说,犯得着在历史内容上如此兴师动众吗?
泪痕以为金庸小说只是武侠小说。他的小说,不要说历史细节了,就是历史大背
景也都和真实历史毫不相干。
但金庸先生对自己小说中的历史内容,大约感觉非常良好。以致于总喜欢标注自
己小说某处内容与历史不符,好象他不标注的地方就非常符合历史了。
《射雕》中还一部非常有名的秘籍叫《武穆遗书》。
与此相关的内容,大都经不起推... 阅读全帖
m********5
发帖数: 17667
32
为何不支持?教主遇到真章就怂,又不是第一回了。
要是大众支持这种吴之荣一类的货色,那才是没希望的地方
不过你说得对,最后胜利肯定是肘子的,老罗这老愤青玩儿不过这种阴人的。
而且此人从来都是在大家面前很得意的宣称他这种智慧的胜利
国内外历来的官司他都是这么处理的
他是有后台,脸皮又够厚,心够恨才会出来混的
老罗过段时间绝对被搞得吃不了兜着走,我先话放这里
在华人圈,从来都是逞这种一时口舌之快的人挂掉
他缩一阵,又有几个媒体会大肆报道?又有几个老百姓关心?
只要没很硬的证据,他都可以随便躲掉,因为上面有人。
而和他作对的,只要造点捕风捉影的谣言或者有点小纰漏,就能随便惊动公检法,不搞
死誓不罢休。这种策略是老罗玩儿得起的?
肘子有那些权位上的人挺着,关键时刻又这么能忍,我觉得他的确是个人才
要是用在官场上,肯定能发挥大作用,科技圈么,还是这种聪明人越少越好
m********5
发帖数: 17667
33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教主面对老罗太怂了
某教主很像以前小说里面那种得志小人,类似吴之荣,平时就靠唬人告状吃饭
遇上有真本事的豪杰就只有躲了,怂了,可惜大环境还是假英雄多,适合他这种跳梁小
丑角色发财的。

家。
b***a
发帖数: 8
34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想想吴之荣
没准以后有人会写小说.
吳之榮(?-?),清初人物。祖籍江西撫州,旗下人。
自順治七年(1650年)任歸安縣(今属湖州南潯區)知縣,因貪贓被革職查辦。順治十
六年,告發莊廷鑨私刻「明史」案,康熙二年(1663年),獲得朱佑明與莊廷鑨大量家
產[1]。全祖望《鮚崎亭集外編》、陸莘行《老父雲遊始末》、《范氏記私史事》都說
吳之榮最後因疾慘死,但这些记载未必可信。
v***t
发帖数: 27100
35
来自主题: Joke版 - 一个破奖,不拿也罢
读过鹿鼎记吗?知道吴之荣吗?
l****w
发帖数: 583
36
来自主题: Joke版 - 一个破奖,不拿也罢
不要太吴之荣了。就是个代号而已。哈哈。
s**t
发帖数: 54
37
来自主题: LES版 - 立体菱形的灵魂
斑竹大人几何真好!语文也很好!我不过是最近三国杀中毒,说了句立体菱形让我想起
了方块,您就直接提升到了灵魂是纸的程度,要是出生在吴之荣那个年代,肯定也是人
中翘楚!
w*****n
发帖数: 375
38
来自主题: paladin版 - 伐清_第二十五节 投奔(下)
清康熙元年、明永历十六年六月,南京。
蒋国柱和梁化凤一边喝茶,一边聊着东南的局势。这两个月来蒋国柱的心情越来越好,
数万明军过境,轰动朝野,北京传令南京、南昌严防死守,不能给明军袭取两江重镇的
机会。这个命令正符合蒋国柱和张朝的心意,两江绿营更有理由不与明军交战了。等到
明军过后,两江的衙门就一个劲地上奏表功,顺便要求免税。
川军取道崇明、舟山在浙江登陆后,浙江绿营和随后赶来的福建绿营被周开荒、李星汉
和任堂杀得大败。
以前在明军纵横两江、湖广的时候,浙江官场一直在唱高调,坚决主剿,不断弹劾两江
、湖广的官吏无能,还鼓动朝廷出动大军进入四川,剿杀成都的明军政权;在传出李国
英遭遇大败后,浙江方面还弹劾李国英丧师辱国、罪大恶极。可这次浙江真遇到了川军
后,这种声音立刻消失不见了,只剩下一个劲地向朝廷求援。
“我们为什么要去救他们?首先我们救不了,就算能救,当初是怎么骂我的,他们不记
得了吗?”蒋国柱嗤笑着把浙江方面的求援信交给梁化凤看:“反正我上书朝廷了,江
宁才是东南首要,只要我们以不变应万变,力保江宁不失,那么这次明军入寇就和前两
次一样,他们终究还是得哪里来就回哪里去。”
“总督大... 阅读全帖
b*******s
发帖数: 5216
39
2013-12-13 12:00:00 6483
燧发枪的研究是邓名在帝国zhèng fǔ开张后就向各个军火商提出来的,可是却拖了这
么多年才搞出了发火率能够接受的样品来。一开始成都的军火商实际就是铁匠铺,根本
没有制造枪支的能力,能做的就是修补破损的刀剑、盔甲。后来靠着邓名各种政策扶持
,算是发展起来了,可明军的膨胀速度远远超过这些商行发展速度,修理装备的生意都
忙不完,都没有人去制造新的装备,更不用说研究一种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本的新式
武器。
长期以来邓名很少在成都呆着,他的大部分收入也都用来发展五十一亭和私人卫队了,
没有继续向军火商那里投入,所以燧发枪的研究进度就像乌龟爬一样的慢。直到两年前
,明军的扩充速度才稍微放缓,战争红利丰厚,也让军队和士兵都开始考虑更jīng良
的装备,成都军火商的主要业务也开始从修补旧装备变成生产更多的新装备。
但直到一年前,军火商修理的盈利依旧和生产新武器持平,因为夔东军获得的装备更多
,而夔东军的工业能力更差,很多军火商都跑到袁宗第、李来亨他们的地盘上,靠帮他
们修理装备赚钱,而这些人也拥有了用粮食、食盐、邓名给的补贴或是其他出产付账的
能力。... 阅读全帖
T**********e
发帖数: 29576
40
-----吴之荣、査继佐的诉告就像是一把悬在庄家头上的利剑,随时都可能掉下来杀人
s********r
发帖数: 2067
41
来自主题: paladin版 - 正文 第四十九节 风气(上)
还在叙州的邓名接到了院会的提案,其中并没有什么具体的要求,只是表明了院会
的态度,要求帝国政府和军队为汉人的知识份子记录历史的自由做出更多的努力。
“我们身处战争之中,”邓名并没有立刻把手下叫来宣读文件,而是看着那份提案
自言自语:“如果不是在这个疯狂的时代,文字狱的对错即使是一个中学生都应该知道
对错,都会不假思索地选择站在汉族知识份子一边吧,哪怕这个中学生的户口本上写的
是满族。而战争扭曲了人的是非观,让人觉得这些人的家产似乎更重要,其实也扭曲了
我的,如果放在我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我是不会如此态度暧昧,在这个问题上犹犹
豫豫,而是会旗帜鲜明,用我全部的力量去与汉文明的敌人作战。”
邓名召集了叙州周围的军官,向他们宣布了参议院和帝国议会的提案:“院会命令
,我们应该做的比现在更多。”
“比现在更多?”不少人都疑惑地问道:“这是什么意思?要我们做什么?”
“院会还不不会下命令,”邓名觉得也是不敢下命令给自己,所以才给了这么一个
几乎没有约束力的提案:“就我的理解,因为我们反对清廷因言罪人,所以正在进行的
活动,比如向被迫害的士人提供军火和其他... 阅读全帖
J*********y
发帖数: 14
42
·美人荧荧兮,颜若苕之荣。命乎命乎,曾无我嬴。
“美人荧荧兮,颜若苕之荣。命乎命乎,曾无我嬴。”公元前310年,即位十六年的赵
武灵王游大陵时,梦见一个美貌少女鼓琴而歌。后来,他竟然迎娶了与梦中美女一样容
貌的美人。于是,赵武灵王成为史上唯一美梦成真的风流君王。
赵武灵王年少登基,在复杂的环境中锻炼成材,且为人谨慎务实;早年他在参与中原诸
侯发起的“五国相王”时被称赵王,他认为自己的实力还不足以称王,说:“无其实,
敢处其名耶?”于是他去掉王号,终身不用,只让国人百姓称其为“君”。赵武灵王是
后人对他的称谓。
在经历一系列挫折、勤勉之后,赵武灵王终成一代明君。他思想开明,提倡“胡服骑射
”,主动打破了华夏贵、戎狄卑的传统观念,既团结了各民族,又增强了国力。此外,
赵武灵王还着力开疆拓土,力压秦国,修建长城,收服楼烦,灭中山国,并在壮年急流
勇退;功勋伟业,至今仍被人们称颂。
然而,让人称奇的是,有如此传奇经历的赵武灵王,在儿女私情上也颇具戏剧性。公元
前310年,赵武灵王已在位十六年。这一年,他颇有雅兴,至大陵游玩。
一日,赵武灵王做了一个美梦。梦境里,一个妙龄少女出现在赵武灵王的眼前...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43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殉国的15位将领与无数将士
回望淞沪会战中殉国的15位将领与无数将士,以此纪念抗战胜利67周年。(来源:凤凰
网历史)
图为淞沪会战中奋力反击的中国战士。
淞沪会战,又称作“八·一三淞沪战役”,中国抗日战争中第一场重要战役,也是抗日
战争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战役,前后共历时3个月,日军投入9个师团和2个旅团
30万余人,宣布死伤4万余人;中国军队投入75个师和9个旅75余万人,自己统计死伤30
万人;至1937年11月12日上海沦陷,淞沪会战结束,中国军民浴血苦战,粉碎了日本“
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并争取了时间,从上海等地迁出大批厂矿机器及战略物
资,为坚持长期抗战起了重大作用。图为淞沪会战中的战斗场景。
淞沪会战中国军队阵亡中将军长1人、阵亡师长、副师长4人、阵亡团长28人、阵亡营长
44人。图为参加淞沪会战的中国军队。
黄梅兴少将。字敬中,广东梅县人,1897年生,黄埔一期毕业,国军第9集团军第88师
第264旅旅长。1937年8月14日下午3时许,黄梅兴将军亲临前线指挥,在连续攻破十余
个日军坚固堡垒后,不幸在爱国女校附近被日军迫击炮弹击中,壮烈殉国,时年40岁。
一同殉国的还有旅部参谋主任邓洸... 阅读全帖
M*****e
发帖数: 11621
44
☆─────────────────────────────────────☆
volontaire (volontaire) 于 (Sun Dec 22 11:47:31 2013, 美东) 提到:
说它经典是因为,曹雪芹在红楼梦里说,情产生的过程,“既悦其色,复恋其情”。这
是比较自然的,人本来就是动物,人最先感知的也是一个人生物特征,生物特征的相互
吸引,带来了情感和肉体的交流,然后是各种社会经济现实,决定了最终的关系走向,
李瓶儿和西门庆是情,欲,钱,交织的关系,这种关系也是最真实的男女关系
☆─────────────────────────────────────☆
charmed (仙境别红尘) 于 (Sun Dec 22 11:55:55 2013, 美东) 提到:
情,欲,钱,交织的关系,的确是最真实的男女关系,不过我就读不进金瓶梅,它太不
风花雪月了,不适合YY。。。

☆─────────────────────────────────────☆
volontaire (volontaire) 于 (Sun Dec 22 11:59:0... 阅读全帖
a***g
发帖数: 3377
45
不要说东北军不抗日,东北军不抵抗的罪名背负了好久了,就因为西安事变,老蒋不宣
传,其实东北军打的一直是最艰苦的仗,淞沪,徐州会战他们打的阻击战,血战腾冲,
他们在远征军中攻下了腾冲,鲜为人知的是台儿庄第一枪和最后掩护其他军队撤出的也
是东北军,但是却很少有功劳,甚至就连吴克仁做为第一个抗战正是爆发牺牲的中将军
长,甚至一直被当做叛徒,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给平反,下面把东北军各军的结局贴一
下,希望他们的英灵在天能安息。不要再被一些脑残的人骂了。
第49军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1937年8月中下旬,日军开始沿津浦路大举南犯。刘多荃率第49军进驻沧县及静海附近
。8月21日,由日军第10师团步兵第10联队主力组成的右侧掩护队,开始向静海前进。
49军之一部立即加以阻击,与敌发生激烈战斗。日军以猛烈的炮火向静海轰击,49军守
军奋力抵抗不支,被迫向南撤退。
1937年10月底,49军被调到淞沪战场。105师在钱江弄、江桥一线坚守阵地,遭到日军
重火力猛攻,626团团长顾忠全阵亡,该团一营伤亡过半。109师在纪王庙、马同桥一线
与数倍日军苦战,四... 阅读全帖
k******k
发帖数: 6800
46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陈寅恪南下岭表的象征与隐喻
陈寅恪南下岭表的象征与隐喻
作者:张少鹏 来源:《社会科学论坛》2011.10
摘要:陈寅恪南下岭表,在政治上象征着他不仅对中共不信任,而且对国民党失望。在
文化上则隐喻着他在祖、父两辈先人之卓绝人格的影响下想成为中国文化托命之人,一
方面承先哲之统绪,示来者以轨则,另一方面尊崇气节,贬斥势利,以转移一代世风。
而陈寅恪南下岭表则主要受国共两党划江而治、陈序经个人魅力及抗战末期在燕京大学
所受良好照顾等因素的影响。
1948年12月15日,陈寅恪随胡适乘国民党派往北平的专机飞往南京,第二天即乘火
车前往上海。1949年1月16日,陈寅恪偕夫人唐篑及女儿小彭、美延乘船南下广州。从
此,在广州康乐园终老。关于陈寅恪南下岭表而未飞赴台湾一事,学界聚讼纷纭。实际
上,就陈寅恪当时的地位而言,其南下岭表具有浓厚的政治象征与文化隐喻意味。揭示
其间的象征与隐喻,不仅可以解开陈寅恪南下岭表的“本事”,透视其崇高的人格魅力
和文化追求,而且可以加深我们对陈寅恪的认识,进而促使我们在陈寅恪精神的感召下
增进历史责任感和文化使命感。
一、政治象征
陈寅恪随胡适乘机飞往南京时,虽然陈寅恪曾表示他很苦恼,“当... 阅读全帖
f*******5
发帖数: 1815
47
第67军
1937年8月下旬,吴克仁满怀报国之志昂然请缨,率67军奔赴华北前线的河北大
城,在西起姚马渡、中经马厂迄小卫庄一线构筑阵地防守。9月1日,日军第6师团在
飞机、重炮掩护下,猛攻67军的大城防线。吴克仁指挥全军与敌血战十日,日军屡遭
重挫无法前进。当日军增派二十余艘汽艇,载有山炮、机枪等重武器溯子牙河偷袭时,
又被67军预先埋伏在姚马渡的部队兜头猛击,第一艘汽艇首先被击沉,后续敌艇也被
分段截击。日军船队虽凭借重火器反扑,又派飞机助战,但在67军沉重打击下,终于
溃不成军,被击沉汽艇五艘,毙伤三四百人后狼狈逃窜。日军恼羞成怒,又调集二十余
门火炮、五架飞机,出动三千余人,于20日再次猛攻67军正面。吴克仁亲临前线,
指挥御敌,敌我双方竟至演成肉搏。67军官兵终以重大牺牲压倒敌焰,粉碎了日军强
大攻势。大城防线鏖战月余,67军以伤亡两千余人的代价重挫敌锋,歼敌数千,并阻
扼敌军南犯,掩护了友军安全撤退,受到最高长官部的通电嘉奖。
1937年10月底,淞沪战场中国军队处于不利地位,蒋介石急从华北战场抽调第6
7军南下增援。11月5日,67军临危受命,协同第43军郭汝栋部“抢占松江...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4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曾国藩本传
前言
曾国藩是影响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人物。然而对他的评价却大毁大誉,
差之天渊,正如章太炎所论:「曾国藩者,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
在改革开放的当今,又一次出现研究、评论、仿效曾国藩的热潮。不仅
是史学界、文化界、士农工商无不关心死去百余年的曾国藩。有人称之为「曾
国藩现象」。
曾国藩毕竟是历史人物,这本《曾国藩本传》旨在如实反映曾国藩的一
生史实,帮助大家研究了解,或能透视「曾国藩现象」的本质。
总序
从90年代开始,在中国思想文化界出现了一个研究、评论曾国藩的热
潮。当前,这个热潮已波及到历史学、哲学、文学、艺术等各领域,并广泛
影响到政界和工商界。被人们称之为「曾国藩热」或「曾国藩现象」。
对这一特定环境和条件下出现的历史文化现象,有人作
了比较系统的分析考察。认为其基本原因是:世界范围的儒学复兴热潮,
为「曾国藩热」的产生准备了良好土壤;新形势下新道德重建的社会呼声,
为「曾国藩热」创造了必要前提;领袖崇拜的自然延伸和向纵深发展,推动
了「曾国藩「热」的出现和形成;长篇文学作品《曾国藩》的出现,促使「曾
国藩热」由学术热潮转为社会热潮,等等。
上述分析无疑是有道理的。但... 阅读全帖
P******l
发帖数: 1648
49
文/赵征
生命季刊微信专稿
本文为“清华校友信仰见证集”一书的“代跋”。请参考阅读本文作者及清华校友们的
文章与见证(本刊将继续播发清华校友的见证,敬请继续关注):
1.你所不了解的——清华大学的信仰渊源!
2.清华校友信仰见证集之一:当我走到尽头……
3.清华校友信仰见证集之二:一个“清华土著”的信仰之旅
4.清华校友信仰见证集之三:我的信仰历程
5.清华校友信仰见证集之四:从迷失到献身
6.清华校友信仰见证集之五:见证:清华才女蒙恩记
7.清华校友信仰见证集之六:基督之光改变了我的心
8.清华校友信仰见证集之七:学长带我去教会
9.清华校友信仰见证集之八:回家
10.清华校友信仰见证集之九:寻找与被寻见
11.回家, 不再一样 清华校友信仰见证集之十
12.回家了——清华校友信仰见证集之十一
13.我的见证 ——清华校友信仰见证集之十二
14.在高山之巅, 遇见上帝!——清华校友信仰见证集之十三
15.全是神的恩典——清华校友信仰见证集之十四
16.祂总不撇下你,也不丢弃你——清华校友信仰见证集之十五
清华的源头,恰如其名,清澈而华美,吸引了众多的思想者畅游其中。初建之时,思想
开... 阅读全帖
k*******1
发帖数: 526
50
淞沪会战中牺牲的国军将领
吴克仁中将。字静山,黑龙江安宁人,满族,保定军官学校5期炮科毕业,国军第67军
军长。所辖107 、108师是淞沪抗战中最后赶到战场的原东北军主力,1937年11月8日拂
晓,日寇柳川第10军主力渡过黄埔江,猛攻松江县城,吴克仁将军率部与日军展开激战
,击退敌军多次进攻。9日,吴将军在掩护上海守军撤退时,在白鹤港遭到日军便衣队
袭击,不幸中弹,壮烈牺牲。
吴桐岗少将。辽宁人,国军第67军参谋长,1937年11月8日在上海松江与日军激战中牺
牲。
邓玉琢少将。辽宁东港人,国军第67军第107师参谋长。1937年11月9日在上海松江与敌
激战中牺牲。
朱之荣少将。辽宁人,国军第67军第107师第321旅旅长。1937年11月10日在上海松江与
日军激战中牺牲。
著名的淞沪会战,东北将领奋战牺牲,南方人都在忙着当汉奸呢:
周佛海,湖南沅陵人
汪精卫,广东三水人
按照你的逻辑,是不是湖南人广东人都是汉奸?
1 (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