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 发帖数: 17243 | 1 你说的那是南方redneck
美国非知识分子人家我还真没怎么去过,所以也不知道
但是以前我的俩美国室友倒都是看书的
美国的小说里侦探类的占了不少,应该是男读者为主吧 |
|
v*****s 发帖数: 20290 | 2 我三个labmate一个从不看书,一个在飞机上看看小说,另外一个看magazine,天天被
人嘲笑。 |
|
d*****u 发帖数: 17243 | 3 不知道你是不是工科的
美国二流公立大学工科的研究生很多都是劳动人民出身吧
我以前的labmate就是,他家是办农场的
总体来说工科学生看书也少一些
我清华的同学就有从来不看闲书的,连金庸都没看过 |
|
v*****s 发帖数: 20290 | 4 我不是工科的,但我不是文科的。
define“二流公立”吧。 |
|
d*****u 发帖数: 17243 | 5 我不是针对你的,只是随便说说
二流公立就是除了berkeley ucla等几个之外的公立
比较典型的就是许多university of XX,或者XX state u
美国所谓精英阶层的小孩是不会去这些学校念的,本科和研究生都不会
倒不是说他们比这些学校的学生强 |
|
v*****s 发帖数: 20290 | 6 http://www.washingtonpost.com/wp-dyn/content/article/2007/08/21/AR2007082101045.html
One in four adults read no books at all in the past year,
The typical person claimed to have read four books in the last year _ half
read more and half read fewer. Excluding those who hadn't read any, the
usual number read was seven.
When the Gallup Poll asked in 2005 how many books people had at least
started _ a similar but not directly comparable question _ the typical
answer was five. That was down from 10 i |
|
v*****s 发帖数: 20290 | 7 呵呵,除了加州的公立其他公立都是二流的?
精英阶层不都去藤校和liberal arts college嘛,去公立的哪有精英。 |
|
d*****u 发帖数: 17243 | 8 我不记得出处了,人均7本我也觉得有点多
但是你这个新闻只说了1/4的成年人没读书
没说人均多少
那些喜欢读的一年看十几本也不奇怪
美国文科的研究生一个星期就要看一本书 |
|
d*****u 发帖数: 17243 | 9 如果是phd的话,好的公立大学还是有一些精英的
毕竟phd是跟着导师走
但是精英阶层有多少念phd的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
|
v*****s 发帖数: 20290 | 10 The typical person claimed to have read four books in the last year _ half
read more and half read fewer. Excluding those who hadn't read any, the
usual number read was seven.
没看见这段?我记得以前讨论过这个吧,当时你说的话好像和现在一模一样,好像是在
cn版。 |
|
|
d*****u 发帖数: 17243 | 12 那也不是人均7本
7本是在读过书的人里的一个mode
不过这个调查总体都不清楚 |
|
g****t 发帖数: 31659 | 13 圣经算不算?
另外美国本科生一般都有Great Books的课,这门课往往从亚里斯多德到莎士比亚
狄更斯什么的都有节录要求。
你觉得人家什么都不知道,那就错了。
几十年前美国搞过通才教育改革,这方面要求热门过一次。
另外美国科普发达。很多人读科普书。 |
|
v*****s 发帖数: 20290 | 14 那您老把那个人均7本的出处给出来吧。
顺便解释一下,为什么typical number是4,去除不读书的以后,usual number就变成7
了。 |
|
v*****s 发帖数: 20290 | 15 我三个labmate,两个公立二流大学工科的,一个liberal arts school的都没上过你说
的这门课。liberal arts那位选修过古希腊神话史。 |
|
g****t 发帖数: 31659 | 16 我记得原来出国前看资料讲。美国xx年代芝加哥大学一个校长鼓吹通才教育,
形成一种时髦。后果是很多学校开了Great books 课。 |
|
|
d*****u 发帖数: 17243 | 18 你看不懂我的话吗?
我承认这个新闻。并解释并不存在人均7本
你现在让我给出出处?莫名其妙
成7 |
|
v*****s 发帖数: 20290 | 19 你先说人均7本,我找到了出处,表明人均7本是去除了1/4不读书以后的,然后你说我
给的不是人均。那您老不应该给个人均7本的出处? |
|
d*****u 发帖数: 17243 | 20 你的问题是总是把谈话的另一方推向对立面
我明明在agree你的说法,你却还在这吵
我都明确说了“那也不是人均7本”
就是人均7本的说法不对
还不清楚? |
|
d*****0 发帖数: 68029 | 21 你还不如说说到底是美国小本读得名著多还是中国小本读得名著多 |
|
T***c 发帖数: 17256 | 22 say 'ello to my lil brother |
|
b*****o 发帖数: 284 | 23 有啊,用的很多的是fucking,shit, 和dick。什么莎士比亚、雨果、巴尔扎克这些东
西,也许从他们爷爷开始就已经淘汰了。 |
|
d****z 发帖数: 9503 | 24 我就说这个七本书看着不太对,啥时候老美这么爱读书了? |
|
m**********2 发帖数: 6568 | 25 我觉得老美两极分化比较严重。不读书的是就是不读。你去banes noble, local
library看看,读书的人还是很多的。
另外。 美国的大部分畅销书都是口水书,读起来很容易的。 我这么忙, 用“三上
”的时间一年下来英文书也读十来本。美国人做到这一点不费多少事。
还有就是我不知道他这个是怎么统计的。 要是小孩子读的书也算, 就更没边了。
我女儿每个星期也能超十本。一下子可以把N个文盲拉到平均数。 |
|
m**********2 发帖数: 6568 | 26 骚B挖的坑总是不同凡响。赞一个。
不过,补充一点,这里有个文化差异。美国文化比较鄙视满口引用经典名言的, 但是
提倡引用大众人物的名言。比如说90年代的丹奎尔,近年来的布什切尼, 还有永远昌
盛不衰的Yogi Berra。 |
|
s**********k 发帖数: 210 | 2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Detective 讨论区 】
发信人: saintpatrick (saintpatrick), 信区: Detective
标 题: 毛泽东爱吃的饭菜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May 6 23:24:19 2010, 美东)
毛泽东爱吃的饭菜
爱吃武昌鱼、胖头鱼、泥鳅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这是毛泽东脍炙人口的词《水调歌头.游泳》中的名句
,至今被人传诵。那是在1956年5月31日,毛泽东第一次畅游长江时,厨师曾在船上做过
几道菜,其中就有武昌鱼。武昌鱼肉嫩味美,本是湖北的一道地方名菜,历史悠久,因
毛泽东的称赞更是扬名天下。
几年前,我到武汉,曾游览了毛泽东几次到武汉的下榻之地--东湖宾馆毛泽东别墅。通
过当时的负责人袁义祥的介绍,知晓了毛泽东的一些生活趣事。今录于此。
据了解,他们根据当年为毛泽东主厨过的老师傅整理出部分菜谱,推出了毛泽东爱吃的
风味菜。武昌鱼是其中之一。
武昌鱼又名团头鲂(鳊鱼的一种),原产于鄂州市和武昌县共辖的梁子湖。武昌鱼烹调方
法有多种,东湖宾馆毛泽东别墅厨师多以清蒸活鱼为主,只有这样才能让人尝到鱼的本
味。 |
|
v*****s 发帖数: 20290 | 28 这事大家都知道吧。不就是tg捞钱太狠,世界银行还是联合国来着看得很不爽,现在一
口咬定tg上马的减排项目不是额外的,而是tg本身就一定会上的,所以不能给钱嘛。
亮点是回帖啊,出现了“阻挡TG捞钱的存在都会被历史的车轮70码”“世界上最贱的两
个国家,一个是TG一个是美帝”等等名句,另外jy们持续展示智商下限,对大风的恶劣
生存环境表示担忧。
最后就是那些美图了,都很漂亮。 |
|
M*****5 发帖数: 627 | 29 怎么没人想起红楼梦里薛蟠的名句:
女儿乐,。。。。。。(此处删去七字) |
|
f****i 发帖数: 9419 | 30 行了,马上要睡了,没工夫多说。1,文学创作方面,看你的言谈,你也就知道个妙手
偶得之的经典名句了。文学创作
的规则和逻辑估计你也不清楚,想当然认为如何如何。2,还是劝你多读书,中国哲学
都是搞文的去搞,呵呵,无知到
了极点。3,基于你第四点可以看出你根本没搞清楚中国古代士子学问人和文科是什么
区别,张嘴就归类。可是第二点
又给了一句“文科才多久”,你本身就自身思维中对很多事物的定义混乱不堪。4,语
言和文学的级别问题是你说的,而且
内容强调了记录用的文字和语言工具。你既然那么强调文理科和对其不屑,那么就别还
对人家的东西恋恋不舍。5,你
第三条充分显示了你的文字表达能力差到什么程度。不过站在你的立场以你的水平来理
解,我揣测是你把语言和文字等
工具使用水平给统一化了。教你一个知识,即便是都会用的大众工具也是分等级的。另
:好像没什么学文科的表现出“感
觉过于良好”的行为,反而是类似你这样的,不知道是不是学习理科的人对此比较积极。
别再回复俺这么没意义的口水内容,交流的时候显示出一点知识底蕴吧,否则请恕以后
您的帖子我不回复,因为浪费我
的生命。
同时俺还是那句话,很多理科牛人,其文科水 |
|
c***c 发帖数: 21374 | 31 一、汉朝。公元前206年,刘邦创建了汉朝,60年后即公元前146年,当政者是汉朝第4
位皇帝汉景帝。这一年,已是汉景帝在位的第12个年头。由于汉初几代统治者都能认真
吸取秦朝覆亡的教训,对统治方式进行了积极有为的调整,实施较为开明的政治,并延
续了“与民休息”、“轻徭薄赋”(三十税一)等政策,到汉景帝时,经济不仅得到了
全面恢复还有长足发展,社会出现了历史少见的富裕与稳定的景象,进而迎来了中国封
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史称“文景之治”。
景帝在位期间,大力推行削藩,平定了吴楚七国叛乱,使中央集权统治大大加强。为随
后的汉武大帝奠定了充分的政治基础和物质条件。
这一年(公元前146年),汉武帝刘彻刚满11岁,史学家司马迁已躁动于母腹。汉朝如
旭日初升,前景一片光明。
二、唐朝。公元618年,李渊创建了唐朝,60年后即公元678年,唐朝第3位皇帝高宗李
治在位,实际当政者是皇后武则天。
唐朝经历了20多年的“贞观之治”,社会安定,经济也有了长足发展。但是到了唐太宗
统治的后期,皇室与贵族奢侈之风盛行,动辄劳民伤财,部分地区的社会矛盾开始激化
。早在公元653年10月,睦州青溪县(今浙江淳安境... 阅读全帖 |
|
j****e 发帖数: 12067 | 3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joycee (买买提头号女魔头),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印度"阿三"的来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an 5 19:01:13 2011, 美东)
话说七、八十年前,上海还是个租界,所以老外非常多、尤其是英国人,更是占了绝大
多数!为了维护上海租界的治安,所以英国人找了很多来自印度的锡克教徒来当保安警
察(当时的名词叫做巡捕)。
这些印度佬的皮肤都很黑,加上宗教信仰之故,头顶上都缠著红巾。所以上海人一开始
都叫这些印度警察为「红头黑炭」。
不过英国体系的公务人员(尤其是警察)长久以来都习惯被称呼为SIR(详见成龙的警
察系列电影,不是都叫警察为阿SIR或是警SIR吗?)。另外上海人一向习惯在单音节的
单字前面添加一个「阿」字。所以上海人叫著叫著、就把阿Sir叫成了阿三,於是印度
警察就被叫成了「红头阿三」了。
后来又过了几个月,上海人发现并不是每一个印度人都是缠著红巾的锡克教徒,印度还
有很多不缠红头巾的其他宗教人民。所以上海人索性就把「红头阿三」改成了「印度阿
三」,於是这个不礼貌的浑... 阅读全帖 |
|
a*****y 发帖数: 33185 | 33 纪实文学
蒯 大 富
要宝钟著
卷 首 語
蒯大富其名何意?
"蒯"乃齊心協力,披荊斬棘;
資本主義是小富,
只有社會主義才是大富,
此乃共同富裕。
(蒯大富同薄一波辯論語)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前三十年睡不醒,後三十年睡不著。
《蒯大富》序言
唐 少 杰
蒯大富,何许人也?凡是当年在"文化大革命"(以下简称文革)故乡参与或经历或置身
于文革历史及文革运动的人们,都熟悉这个名字,都熟悉这个人物对于文革初期历史所
起的作用。今天,出生在1980年代(更不用说1990年代)之后的中国大陆青年人,大多
数可能对蒯大富的名字和事迹比较陌生。然而,无论怎样,正如在当年苏联共产党历史
上和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一些以人物名称为标志的并有其特定政治功能的"文化现象"(
诸如"日丹诺夫现象"、"斯达汉诺夫现象"、"苏斯洛夫现象"、"周扬现象"、"雷锋现象"
等等),蒯大富或曰"蒯大富现象"是文革1966年夏季涌动和突起、1967年经历高潮和狂
飙、1968年底陷于低潮和衰落的一个政治标记或一个...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120 | 34 对高干子弟判处死刑,这还是第一次。1986年1月17日,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
这样说:现在要从抓大案、要案入手,特别是那些有高级干部及其子女插手的大案要案。
80年代正法"官二代"
1986年2月19日下午,上海市中级人民法院在静安体育馆宣布了陈小蒙、胡晓阳、葛志
文等六人的强奸、流氓罪行,以及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下达的对陈小蒙、胡晓阳、葛志
文执行死刑的命令,据1986年2月22日的《参考消息》报道:“他们被绑着胳膊、低着
头,在三千名旁听者面前示众,然后被拉去枪决。”其余三名同案犯陈冰郎、陈丹广、
康也非分别被判处20年、5年、3年不等有期徒刑,其中陈冰郎系陈小蒙的弟弟,后来在
狱中自尽身亡。
# 对高干子弟判处死刑,“这还是第一次”
此前的2月1日,上海市中级人民法院已做出这样的审判结果,除判处三年轻刑的康也非
之外,其余人均不服判决,提出上诉,被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驳回上诉。据当时的一位
西方外交官所说:“他们是以任何人都无法反对的罪名惩办的”。
这六名当年横行上海的罪犯都是什么身份呢?陈小蒙系《民主与法制》杂志记者,胡晓
阳系深圳大学《世界建筑导报》记者,葛志文系上海新华香... 阅读全帖 |
|
c*c 发帖数: 2397 | 3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cxc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百年五牛图之五:关于林彪(修订稿)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Mar 27 18:43:01 2011, 美东)
闲闲书话』 百年五牛图之五:关于林彪(修订稿)
点击:79538 回复:504 12345下一页末页回复此贴共5页直接到页
作者:梁由之 发表日期:2005-9-13 0:22:00
《百年五牛图》封面:
相关:
百年五牛图之四:关于陈寅恪
百年五牛图之三:关于张季鸾
百年五牛图之二:关于蔡锷
百年五牛图之一:关于鲁迅
若夫明妃去时,仰天太息,紫台稍远,关山无极。摇风忽起,白日西匿,陇雁少飞
,代云寡色。望君王兮何期?终
芜绝兮异域!
江淹<<恨赋>>
但凄凉顾影,频悲往事,殷勤对佛,欲问前因...... 辛弃疾:<<沁园春.老子平生
>>
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陈维崧<<醉落魄.咏鹰>>
------题记
一.一个非神即鬼的人
开篇就抄书:
这是一个曾被尊为中国的第二号神,后来又被列为...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1862 | 36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爱国海归教授对毛泽东时代的回忆
作者:巫宁坤
一九五一年初我在芝加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开始撰写论述爱略特(T.S.Eliot)的文
艺批评传统的博士论文。不料突然接到燕京大学陆志韦校长的急电,邀我尽快回国担任
英美文学教职。随后,也收到中国国务院发来的信,热烈观迎留学生回国工作。我去国
已七年,近年接国内亲友来信,大都对新中国讚不绝口,令我心响往之。我便不顾一些
亲友的告诫,毅然放弃论文的写作,应聘回国。八月中旬,我怀着满腔游子还乡的激情
,带着几大箱进步书刊,到达新中国的首都,即将在风光旖旎的燕园开始我的教学生涯
,私心不由得感到庆幸。
思想改造;初嚐洗脑滋味
我回国不过两个月,就到中南海怀仁堂听周恩来总理做报告,他号召全国知识份子,特
别是高级知识份子,带头进行思想改造。他滔滔不绝讲了七个小时,我听得头昏脑涨,
不禁想到送我上船的朋友送着说的“洗脑子”的前景,难道这么快前景就要成为现实吗?
“十一”一过,思想改造就开始成为教师的中心任务,而批判的重点又是“亲美、崇美
、恐美”思想。十二月,中共北京市委派来工作组领导运动,校长靠边站,全校停课搞
运动。经多次大会... 阅读全帖 |
|
R*****d 发帖数: 1148 | 37 ☆─────────────────────────────────────☆
xiaoxiaoyu (雨潇潇~玉暖香融) 于 (Sun Aug 3 00:34:08 2008) 提到:
题:
1. 这场战争爆发的区域是一个著名的古战场 (xixi,兵家必争之地嘛 ^_^,这个地方大家都知道)
2. 指挥这场战争的将军有一个和生物相关的绰号雅称(hehe,吸取“韦虎”的教训,
不能多说 ^_*)
3. 和韦叡同一时代(生卒时期有重合)的一个伟大文学家,曾经在一篇著名的作品中
提到过这个将军。
问: 这是什么战争?
版主赞助一个包子,我自己赞助四个包子,凑成五个,只发给第一个回答出来的~ :p
☆─────────────────────────────────────☆
rival (qiqi) 于 (Sun Aug 3 08:54:27 2008) 提到:
冯异,大树将军
庾信(513年-581年),庾信在《哀江南赋序》提到"将军一去,大树飘零",是指冯异
。韦睿是(公元442—520年).
战役是崤山(崤底之战)之战击败赤眉. 或者洛阳之战? .....
☆... 阅读全帖 |
|
B******m 发帖数: 2643 | 38 这个词意境确实不错,但是言语确实不太雕琢。
秦皇汉武难道不风骚?
唐宗宋祖比秦皇汉武文采差哪儿了?
而且短短几句,两个风字,写得确实可以提高一点。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
比高也不知道讲what,前后逻辑差点事儿。
这个可能是我的审美要求不一样,我认为最好的词就是浅显易懂,逻辑通顺的情况下稍
微有点名句的。 |
|
C***Y 发帖数: 1323 | 39 --据说老将度了老毛的这首,就开始想退路了.
老蒋?才不呢!剿匪勘乱大业尚未成功,民国35年领袖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有一帮大将张灵甫还在呢。
秦皇汉武难道不风骚?--诗词里的夸张手法,还白发三千丈呢!
唐宗宋祖比秦皇汉武文采差哪儿了?
--成吉思汗难道真只会射雕?谁相信!我一个台湾同学就这么说,毕竟来自背景和大陆人不同的岛内。
而且短短几句,两个风字,写得确实可以提高一点。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也不知道讲what,前后逻辑差点事儿。这个可能是我的审美要求不一样,我认为最好的词就是浅显易懂,逻辑通顺的情况下稍微有点名句的。
----------------------------------------------------------
诗词写的好的就是要朦朦胧胧,欲言此事,又不直接提此事。
两个风字--看看苏轼词作很多相同的字,无妨,这个没有忌讳。
《沁园春·雪》里面没有什么难懂的吧?大家都识字。见过北国的雪景?
缺少诗词修养的理工男隐隐约约能懂,就不多要求其他的了。如果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伯伯来评论沁园春,他的理解可能更不同。
连人民的好总理恐怕内心都在想主席是比秦皇... 阅读全帖 |
|
s*******t 发帖数: 2896 | 40 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会射雕都是跟这个今朝的那个比,你明白了?他的意思是,今
朝的那个把这帮人全盖了。
大将张灵甫还在呢。
陆人不同的岛内。
试比高也不知道讲what,前后逻辑差点事儿。这个可能是我的审美要求不一样,我认为
最好的词就是浅显易懂,逻辑通顺的情况下稍微有点名句的。 |
|
m*****g 发帖数: 833 | 41 诗词这种东西,智商不高,你可以选择回避.
尔曹身名与灰灭
不废江河万古流
大将张灵甫还在呢。
陆人不同的岛内。
试比高也不知道讲what,前后逻辑差点事儿。这个可能是我的审美要求不一样,我认为
最好的词就是浅显易懂,逻辑通顺的情况下稍微有点名句的。 |
|
s****y 发帖数: 704 | 42 与九·一三事件相联系的上海文汇报三·一六文章
——十问十答(上)
朱永嘉
· 收到网友guokuo1234跟帖:老爷子能不能请教一个问题啊,前几天看了徐景贤同
志的回忆录《十年一梦》,里面有九一·三之后参观毛家大院的记录,关于林彪叶群一
家的生活给我印象很深,这些情景是真的吗?毛家大湾确实如书里写的那样吗?
答:看到你的跟帖内容,我知道大家都为林彪的结局惋惜,林彪毕竟是十大元帅之一,
出身黄埔军校,参加过南昌起义,上了井冈山,他二十五岁时,担任红军主力二十八团
的团长,不久就被任命为红军一军团的军团长,与彭德怀带的三军团是那个时期红军的
主力兵团,抗日战争时,他是八路军115师的师长,打过平型关战役,解放战争时期林
彪是第四野战军的司令员,打过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后来出任中南军区司令员,最终
摔死在外蒙古温度尔汗。许多人想不通,这样一个身经百战的将军怎么会落得这样一个
结局呢?徐景贤在《十年一梦》中描述的他二次参观毛家湾的景象与林的前半生戎马生
涯自然对不起号来,所以你提出的问题,很多人会有相同的想法。林彪在1950年3月便
迁居毛家湾,那里原来是高岗的住所,... 阅读全帖 |
|
C********g 发帖数: 9656 | 43 ◇ 湖畔风波
去杭州颇费了一点踌躇。无论是淹没在红海洋中的广州、陷于旋涡之中的武汉,还
是“天下未乱蜀先乱”的重庆,那都是革命大串联的好去处。
至于“红太阳升起的地方”——长沙,更是红卫兵们向往的圣地。即使我是在逃亡
,也得“以革命的名义”选择逃亡匿身的去处。在重庆等城市逃亡时,我可以混入革命
的洪流而问心无愧,不必担心被革命群众秋后算帐。
但杭州和革命有何相干?“东南形胜,三吴都会”,词客骚人都会于此,那是“暖
风熏得游人醉”的去处。去杭州颇有借革命串联的名义游山玩水和“公费旅行”的嫌疑
,我担心回校后会被革命群众抓住把柄。大革命失败之际,处于彷徨中的肖涧秋躲到了
风景如画的浙江芙蓉镇。文革前夜,肖涧秋身背逃兵罪名,和电影《早春二月》一起被
乱箭射杀。可见去风景如画的杭州还有步肖涧秋后尘之虞。
在后人眼中,大串联是当年青年学生花着国家的钱四处煽风点火和游山玩水的荒唐
事。事实上,除去在旅途中和全国人民一同犯了“方向性路线性”错误外,当时大多数
学生的“革命觉悟”都很高,并不图一时之蝇头小利。大串联中,煽风点火者有之,那
是“革命觉悟”最高的表现,纯粹游山玩水的也一定有,但两者绝对都是... 阅读全帖 |
|
M*****n 发帖数: 16729 | 44 ——道学兴起对男风的排斥
既然同性恋者之间的爱情不被宽容,则同性恋者的情欲遂降低为纯粹的低级的生理
发泄,造就了营利性男妓的蓬勃兴盛。
唐人对男风的态度,大抵是不提倡不支持不鼓励。
我们在前文说过汉代的宫廷已经出现女同性恋者,到了唐朝,由于国泰民安,宫女
越进越多,据《新唐书·宦者上》记载:“开元天宝中,宫嫔大率至四万。”
如果按当时人口比例换算,则全中国平均每600名女性中就有一名宫女。可见白居
易所谓的“后宫佳丽三千人”之说,并不是诗人的艺术夸张,反而是大大地低估了。
中国历史上的各朝代除了清朝规定宫女一旦年满22岁即可出宫,准其择配之外,其
他王朝都将宫女禁闭至老死。偶尔的例外无非是久旱不雨,皇帝才大发慈悲,将宫女放
出以求得阴阳感应之效。
深锁深宫的寂寞愁苦,往往成为文人笔下动人的辞章。元稹的《行宫》中说:“寥
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而白居易的《上阳白发人》一诗
则写道:“……莺归燕去长悄然,春往秋来不记年。唯向深宫望明月,东西四五百回圆
。”
可是宫女的性寂寞与性苦闷又岂是诗词可以安抚的?只要一有机会,她们就会逃离
这“见不得人的所在”。有一年正月望... 阅读全帖 |
|
s******g 发帖数: 3841 | 45 有没有督师的名句
掉哪媽!頂硬上!
刻在那里? |
|
k******k 发帖数: 6800 | 46 转点关于傅柏翠的文章。这老兄才是个大牛人,没被党清洗掉,还叛党独立了。
90岁又重新入党,回到党妈温暖的怀抱了。
独一无二啊,牛X吧!
1
让毛泽东惋惜的傅柏翠
作者:许人俊
傅柏翠,福建省上杭县人,生于1896年9月。年轻赴日本留学期间参加同盟会。1927年9
月在革命危难之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南昌起义后,为周恩来、贺龙带领转移到上杭的部
队筹集粮饷、运送弹药,给周、贺留下深刻印象。1928年,领导了蛟洋暴动。后历任红
七军十七师五十团团长、五十九团团长(罗瑞卿任参谋长)、红四军第四纵队司令员(
第一纵队司令员为林彪)。1929年7月,傅柏翠随毛泽东到蛟洋文昌阁出席中央闽西第
一次代表大会,被选为以邓子恢为书记的中共闽西特委军委委员。傅柏翠为闽西革命根
据地的创建、扩大和巩固立下了汗马功劳。其卓越的军事才能深受红军将士的赞许。毛
泽东称他为“看起来是文质彬彬的书生,实是能打仗的猛将”,尊称他为“闽西傅先生
”。但让人扼腕叹息的是,傅柏翠后来因对闽西特委某些人有意见,意气用事,先后几
次拒绝了毛泽东、邓子恢、邓发等人的劝解,拒不接受党安排的工作和职务,导致党籍
被开除。后被诬为“闽西社... 阅读全帖 |
|
x******g 发帖数: 33885 | 47 毛主席看待农民对地主豪绅的残暴的态度是站在劳动人民的一边。他说:
“必须建立农民的绝对权力。必须不准人恶意地批评农会。必须把一切绅权都打倒,把
绅士打在地下,甚至用脚踏上。所有一切所谓“过分”的举动,在第二时期都有革命的
意义。质言之,每个农村都必须造成一个短时期的恐怖现象,非如此决不能镇压农村反
革命派的活动,决不能打倒绅权。”
“一切从前为绅士们看不起的人,一切被绅士们打在泥沟里,在社会上没有了立足地位
,没有了发言权的人,现在居然伸起头来了。不但伸起头,而且掌权了。他们在乡农民
协会(农民协会的最下级)称王,乡农民协会在他们手里弄成很凶的东西了。他们举起
他们那粗黑的手,加在绅士们头上了。他们用绳子捆绑了劣绅,给他戴上高帽子,牵着
游乡(湘潭、湘乡叫游团,醴陵叫游垅)。他们那粗重无情的斥责声,每天都有些送进
绅士们的耳朵里去。他们发号施令,指挥一切。”
这就是红色恐怖。这就是革命。
以下的这一名句就是那个时候写出来的: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
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 |
|
|
c*********2 发帖数: 3402 | 49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32064
罗慰年
容闳是清朝留美第一人。因为家贫,容闳得到教会资助,来美国念书。后进入耶鲁大学
,是耶鲁大学第一个来自清国的毕业生。学成后,容闳亟欲报效祖国,是近代华人第一
个海归。回国后,当上曾国藩的幕僚。他大胆向慈禧奏折,开创了留学事业。被誉为“
中国留学之父”。容闳后来出版《西学东渐记》。他对中国现代教育的影响,无人可以
匹敌。
留学美国后我才知道,容闳晚年回到美国,在美国去世。他的墓地不在中国,而在美国
。而且在离纽约不远的康州。我一直有个心愿,想拜竭容闳的墓地。不承想,这个心愿
埋在心里快二十年了,还没有实现。直到去年四月,我跟两位来自广州的朋友,去容闳
毕业的耶鲁大学参观校园,随后去容闳墓地祭奠。才终于完成了拜竭容闳之墓的心愿。
容闳之墓在康州哈福特市郊的雪松岭公墓(Cedar Hill Cemetery)。雪松岭公墓是一
个十分幽静的墓园。我们参观的那天,墓园没有守园人。离铁门不远处,立了一个一米
高的木柱。柱子顶上安了个有玻璃盖的小盒子。里面放着墓园... 阅读全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