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古诗词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B**********y
发帖数: 3855
1
来自主题: Parenting版 - 中国的高考
美国中学里,也有要求读莎士比亚的,原版偏向古英文。
端看哪个老师的偏好。
个人认为小时候学习语文,背诵记忆,還是有益處的。现在记得古诗词,大多是中小学
诵读记下来。
高中大学,偏向理解赏析。
中國语文标准化考试,早就把中文的教育绑上刑车。实在可惜。
不過,信息时代給予許多便利。网上有大学古诗词的课程,听得太高兴,又不用考试。
高考,最让人受不了是那种"一考定终身"。弄得全民武装一般,当父母也硬是可怜。
刚刚看到一个新闻说,为了保证某位考生休息,家长要求住的楼宇电梯停开。
多么"神奇"的国度!
z**********e
发帖数: 22064
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zhonghangyue (中行说),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男子11年前拒送女儿上学自己教 今初中试卷做不完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Aug 22 08:51:10 2016, 美东)
http://news.qq.com/a/20160822/003315.htm
成都商报电子版 蒲康林 罗敏 2016-08-22 05:07
女儿画画,父亲在一旁指导
新闻背景
11年前,泸州市一位父亲的举动轰动一时。2005年春,泸州市纳溪区居民李铁军以“娃
娃到学校学不到东西”为由,将女儿李婧磁带回家自己教。女儿的母亲向纳溪区法院提
起诉讼,状告李铁军违反义务教育法,请求法院判决让女儿重返校园,这起“家教挑战
义务教育法”案轰动全国。面对法院判决,李铁军表示“宁肯坐牢也不送女儿到学校念
书”,女儿自此再未踏入过学校一步。2007年,李铁军曾宣称:“女儿18岁时,我要把
她培养成一名生物磁场方面的科学家!”
如今,11年过去了,父亲李铁军的教学成果如何?女儿李婧磁又经历了怎样的成长呢?
2016年8月17...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26222
3
ZT自亦明
方舟子生于福建省云霄县。据方舟子后来回忆说:“我小时候我家住在一家大院里。这
座大院是原来当地首富的住宅,三层的楼房,非常的气派,当街的墙上有守卫用的枪眼
,护家的大门则足足有三寸厚。一九四九年当地首富全家乘自己的汽船逃到台湾,房子
便充了公,分给三户干部,每户一层,我家住二楼。”(方舟子:《公安局长与父亲》
,见1994年4月26日《中央日报》,http://www.xys.org/fang/doc/prose/wusheng/gongan.txt
亦明注:这样的生活经历,为他后来无所顾忌地偷、抢别人的东西打下了牢固的思
想基础。
【1974-1980年左右】
上小学。据方舟子后来回忆说:“据说我小时候长得人见人爱,是真心喜欢呢,还
是看在父母面子上的假意应承,早熟的孩子最清楚不过了。”(方舟子:《汤经理》,
见《方舟子诗文集》,http://www.xys.org/fang/doc/prose/wusheng/tang.txt
亦明注:被人哄着、捧着,至今被方舟子视为“理所当然”。
【1980年-1983年】
上初中。据方舟子后来回忆说:“上了初中,文学才能开始显露...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26222
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smokinggun (硝烟),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方舟子习惯性剽窃和一稿多投的历史ZT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Aug 10 09:11:02 2011, 美东)
ZT自亦明
方舟子生于福建省云霄县。据方舟子后来回忆说:“我小时候我家住在一家大院里。这
座大院是原来当地首富的住宅,三层的楼房,非常的气派,当街的墙上有守卫用的枪眼
,护家的大门则足足有三寸厚。一九四九年当地首富全家乘自己的汽船逃到台湾,房子
便充了公,分给三户干部,每户一层,我家住二楼。”(方舟子:《公安局长与父亲》
,见1994年4月26日《中央日报》,http://www.xys.org/fang/doc/prose/wusheng/gongan.txt
亦明注:这样的生活经历,为他后来无所顾忌地偷、抢别人的东西打下了牢固的思
想基础。
【1974-1980年左右】
上小学。据方舟子后来回忆说:“据说我小时候长得人见人爱,是真心喜欢呢,还
是看在父母面子上的假意应承,早熟的孩子最清楚不过了。”(方舟子:《汤经理》,
见...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5
来自主题: Working版 - 我为什么要离开新京报?
2017年9月1日,最后一次签完新京报书评周刊的版,我就彻底熔断了自己的媒体生涯,
也从此真正熔断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解甲回家,扮演一个家庭煮男的角色,从此安心于
给女儿买菜做饭。
我这辈子,职业生涯自1989年7月起,28年,归纳起来无非就做了两件事,一件是在高
校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另一个就是在媒体行业服务。
第一件事,拿了个讲师职称,自此,我再也没有参与评定过任何职称,讲师成了我职业
生涯曾经拥有的最高职称。当然如今做不了了,也不会再去做了,尽管我偶然还会翻翻
马克思的一些作品,敬佩于他老人家的真知灼见。
第二件,自1994年借调到新闻出版署工作,迄今23年,一直在广义上的媒体行业服务,
走南闯北,换过不少工作,也博了些虚名,在别人眼中可以收割剩余价值的时候,却断
然与这个行业割袍断义,年过半百,从此回家相妻教女,选择新生活。
年轻人辞职换工作很正常,我这一辈子,换过很多工作,从离开体制开始,都是裸辞。
这个年龄(50岁)的时候,选择离开职场,需要别人想象不到的勇气。
我上有老下有小,老人年纪都大了,孩子还正上中学,夫妻俩身体也不是很好,需要足
够的收入养家糊口,维持相对有尊严的... 阅读全帖
b*******e
发帖数: 24532
6
娶妻当娶张璐啊....
====================
人大闭幕后,温家宝总理的记者招待会成为中外媒体关注的焦点,温总理再次以睿智和
博学、以富有文采的回答,迷倒了中外记者。与此同时,坐在温总理身边的美女翻译张
璐,由于现场流利地翻译温总理引用的古诗词,也受到亿万观众和网民的热捧。昨天,
记者在各网站微博http://t.sina.com.cn上看到,张璐的排名超过了刘翔获得世锦赛第七的消息。
记者了解到,张璐是外交学院国际法系1996级学生,2000年毕业,后来改行做高级翻译
,现任外交部翻译室英文处副处长,有着丰富的高翻经验,是国家领导人的首席翻译,
也是重要对外场合的首席翻译之一,外界对她的赞赏是:“反应敏捷、举止优雅。”
另据媒体报道,由于温总理的语言非常丰富,谈话时常常引用古诗词和专业词汇,
需要翻译做大量前期准备工作,一般多会在小本子整理出总理以前说过的古诗句和成语
,免得临场慌乱。另据张璐外交学院的小师妹介绍,张璐非常聪颖,也很勤奋,常常加
班到凌晨一两点,几乎每天听BBC、VOA、CNN,喜欢做笔记,爱看《参考消息》和《环
球时报》等。
-现场翻译:
1、
b******e
发帖数: 95
7
来自主题: LosAngeles版 - 俺也来回忆一下当年的高考
表妹是地道的90后,前天刚刚结束高考。阿姨说小丫头刚考完,就从考场直奔钱柜,和
一帮同学腐败去来了,听着俺不知咋滴心里一阵狠狠的羡慕。这种快乐,不知为什么特
别让人羡慕。
想当年高考前一天,俺紧张的在床上辗转反侧,怎么都睡不着。想想能不紧张吗?十多
年的寒窗苦读全在那两天见分晓。直到凌晨两点多都还没睡着,脑子里迷迷糊糊一会儿
美梦着金榜题名光宗耀祖鸡犬升天,一会儿想想要是落榜了俺就不要爹娘再养了,隔
壁电器厂正招人呢,俺收拾收拾换身粗布衣服没准能报上名。。。后来实在翻来覆去睡
不着,索性翻身起来把语文老师给抄的九百多条可能考的古诗词又给背了一遍(事后证
明他老人家真是有先见之明啊,那次高考的古诗词填空全在那里面了)。
后来俺爹娘被俺房间里的灯给亮醒了,批着衣服过来一看俺在那里念念有词的吓了一大
跳,以为俺走火入魔。赶紧把俺的台灯和笔记本强制性没收。俺娘心疼的摸着俺的头说
:闺女啊,快点儿睡吧,这天都要亮了。这能考上就上,考不上咱也别强求。身体最要紧。。。
才闭了会儿眼,天就又亮了。七月的上海,天气又闷又潮又热。第一门是语文。那么多
年过去了,俺居然还记得第一题,是道选择题,选到底是“唇
i***i
发帖数: 36
8
地址:1149 S De Anza Blvd
San Jose, CA 95129
时间:9/8(周五晚)7:30-9:30PM
活动内容:
介绍儿童戏剧,早期语音发声训练的重要性,帮助儿童免费评估和纠正。
特别礼物-《银河古诗词精讲课件》以生动有趣的讲故事方式给孩子们讲述80多个经典
古诗词 。
T***c
发帖数: 17256
9
来自主题: Basketball版 - 这一定是精分的作品
【转自人人】硬派科密,硬派科黑。 由 HITgogogo 发表在虎扑篮球·步行街 http://bbs.hupu.com/bxj
我的朋友陈总十二岁的时候被他的球迷爹带着见证了曼联三连冠,从此以后就喜欢上了
篮球。
之所以第一自然段的转折这么奇特,是因为老牌科密陈总是个奇特的人。
举个例子,陈总有次跟我看NBA,瞅着外面四个空位,科比冲队友曰区区顶薪球员何足
挂齿科某去去便回,于是一个人杀进低位,咣一声打铁。
忽然间风云突变,陈总一跃而起,指着三分线外球员们大喊一声:
补扣!
我大惊失色,问陈总这如何补扣。
陈总说,用腰腹。
我说那他妈也不能跳这么远扣啊我操。
陈总说,你看他们都长得跟猩猩似的,你看过人猿泰山吗,人都一跳好几棵树呢。
我只好说陈总我不是那个意思,我只是觉得这样补扣的话不太好算分,容易给人家数据
统计员造成一定的困扰。
陈总翘起了两条美腿,撩了一下头发说我也觉得不太好算,那还是别勉强了吧。
对,第二个奇特例子就是,陈总是个女的。
这个年代,女球迷一旦出现,基本就是被男球迷活捉然后供奉起来的路子。尤其是陈总
这种能侃的女球迷,尤其是陈总这种黑丝范儿的女球迷,尤其是陈总这种...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10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文海又有人讨论半生缘
西西不热也不物质,文笔挺冷的,有点晦涩难懂。她喜欢古诗词,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是爱人穿着青色衣服,所以看到青草,就想起爱人。这和小王子里的狐狸说小王子的
麦色头发让它一看到麦子就想起小王子一样。她很能用现代人的语言解释古诗词。李碧
华也是。她还写一个火葬场的化妆师的爱情故事,给我印象也很深。
黄碧云也不物质,写的好像都是穷人家的故事。
张小娴可能物质丰富,我记不清了,不过记得颇有点点滴滴的哲学升华。我在她的小说
里知道炼金术士这个童话。看散文就觉得有点滥有点腻了。
j******n
发帖数: 21641
11
http://cnd.org/my/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3Farticleid=313
什么样的文字可算作诗,怎样的诗才称得上好,许多人都说不清楚。我也说不清楚——
估计在他人看来,但自我觉得,勉强可以自圆其说。然而,一首诗是否符合某一体格,
却是一个知识性的问题,中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也能判定。在汉语文化体系中,诗词体格
的重要性被过份强调。尤其是格律诗,有人以为是诗中之王,也有人说是诗文化皇冠上
的明珠。汉语文化过份强调诗词的体格,导致诗词欣赏重视形式不重视内容,本末倒置
,我称之为“格律之误”。
先谈谈本人的诗词审美主张。我以为好的诗词应该具备:1. 立意要有文化内涵;2. 词
句要清晰易懂;3. 表达要精炼、有特色、有力度、有想象空间;4. 结构要和谐匀称;
5. 押韵;6. 平仄;7. 对仗。我还有另一个说法,诗词是简洁优美的文字,尽管表达
精炼简洁,但却具有四种美感:1. 韵美,读起来像唱歌一样,流畅、自然、声韵和谐
;2. 辞美,像串珠缀玉一样,所谓字字珠玑;3. 画美,给人想象的空间,像一组抽象
画;4. 意美,给人哲理的启迪或者情感... 阅读全帖
C***3
发帖数: 2226
12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今儿被梁羽生给气了一把
温学古太多恐怕很难开宗立派吧?从前金古看完,郁闷了好长一段时间的时候,突然看
到了温的杀楚,不知道算不算四大名捕系列,因为现在内容全都忘了,很惊艳的感觉,
好象古龙再世的样子。卧龙生就没看过乐。话说也就古龙的调调好学,金梁都不好学,
学金没他的文化修养,学梁没他的古诗词修养,他的古诗词创作是名家传授,经过专业
训练的说,连带着传统文化的修养也就上去乐。俺在中学写武侠小说也是学金,大概在
文学社的墙报登了也不是一次还是两次,就被老师让撤下来乐,不是因为学古,是因为
学校根本不让登武侠小说,哈~
S*********e
发帖数: 3006
13
抱歉打扰清兴。我没有在此打击古诗词的打算---虽然我也不认为喜爱古诗词而对现代
诗歌无感有什么值得“庆幸”的地方。用这样的词说明此贴有成为意气之争的倾向。
比如你问我“为什么拎出明清诗话词话”,在我看来就莫名其妙。第一,一个帖子里不
可能包罗万象。第二,我“拎出明清诗话词话”是为了说明对诗歌结构的研究到了病态
的地步,是个负面的例子。第三,明清诗话词话的基础是诗品、文心雕龙,(理论上)明
清诗话词话代表更高更具体的成就。事实上,按照诗品的思路,顺理成章的发展下去就
是明清诗话词话。诗品并没有开一个好头(虽然她本身还没有那么病态)。
严羽的沧浪诗话我当然看过。给出一个“兴趣”这个名词,丝毫不提“兴趣”的性能、
本质,不能算研究。王国维确实实在地、扎实地给出了意境的定义。所以大家公认“意
境说”从王国维开始(虽然“意”、“境”这两个字显然不是他创造的,前人用过很多
很多次)。
s**t
发帖数: 17016
14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昨梦山花开
关于碎片化阅读,你的观察很有前瞻性。
很多人将诗歌当成一种抒情文体,只是看到了侧面。诗歌其实是一种信息处理方式:简
约,直指内核,高度的可容性。在信息越来越泛滥的当下,诗歌的压缩方式越来越显得
重要。另外,诗歌也是一种获得信息的方式。那些面对复杂情境能够胜出的领袖,比如
毛泽东,往往有着很强的写诗能力。因为这样的人善于从不同角度观察,抽取要害,迅
速判断,并且能将自己的判断和意志变成简洁的文本让整个团队迅速领会。
我发现在我的读者中,喜欢古诗词的其实多于现代诗,当我写一首古诗词的时候,获得
的回应往往更热烈,有时候一首小词甚至有几十万的阅读人次。你说古典诗歌将在未来
将获得长足发展,我也是这么相信着的。
S*********e
发帖数: 3006
15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费明:说说芒克的《顾城二三事》
因为我最开始写古诗词好多年(初中到大二也有6、7年呢),所以养成注意连贯、诗气运
转的习惯(一种强迫症)。
另一个毛病是太注意押韵。古诗词是不必讲道理的,到地方无论如何必须押一下韵,带
到现代诗里面就显得滑稽。
SHOT后面说得对,他这方面没我那么多毛病,处理得很好。
当然押韵问题似乎是中文现代诗特有的。英文现代诗很多押韵自然流转,不显得突兀。
也许是我的水平问题;也许也有中英文差异的因素:英文一个词很长,押韵起来可以非
常强,例如每句结尾两个音节都押;中文一个字就一个音节,押得比较“弱”。
b*s
发帖数: 82482
16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San Diego吃牛排
爱写古诗词的感觉官味很重,都是士大夫风格的,至少一员外郎,搞不好侍郎尚书总督
巡抚,跟文青不搭边啊

波西米亚是一种很specific的风格和装束啊。
爱写古诗词的可以说文青,但是一点也不波西米亚啊。
s**t
发帖数: 17016
17
中国传统文化里,菊花是美好意象,是纯洁淡泊的隐士象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山。"古代君子们追求的正是这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境界。
如今,菊花是后庭的代指。采菊东篱下,意味着猛士们打野战。
中国传统文化就是这样不声不响被消蚀,被瓦解的。让中国传统文化走入末路,并不是
西方文明的逼迫,而是中国人自己的选择。
再说一个词,小姐。这个词半中半洋,盛行于民国时代,指时髦的、有文化的年轻女
性。如今大家都知道,小姐指妓女。
这个词的命运,暗示了中西结合的做法也没有出路。
道理很清楚,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文化根本不是一个层级上的东西,将两者并列逻
辑走不同。说是中西结合,其实是以西为实,以中为表。比如掺了西药的中药。比如国
画风韵的油画。
中国传统文化根植于农业时代,已不适应现代生活。如何用古诗词表达现代人的孤独和
冷漠呢?如何用水墨画表达公司职员的卑微和窘迫呢?
还会有人写古诗词,还会有人画水墨画,不过是装逼而已。美还是美的,但已没了直指
人心的力量。
最后说一个词:摇滚。
摇滚,是一个完完全全西方的概念。一种破坏性的,颠覆性的音乐力量。玩音乐的,十
个有九个说自己玩过摇滚。《一无所有》,《... 阅读全帖
M********c
发帖数: 11672
18
现在的古风里确实很多垃圾。确切的说,我希望的不是现在意义上的古风,不是一些古
曲,小曲,民歌堆砌一些无病呻吟的古诗词,而是创作出有中华元素的现代音乐,一听
就知道是中国的东西,但是又不类似民歌或古曲,能有新意,让人过耳不忘。
用文字描述太空洞了。贴三个我觉得好的。可惜的是,只有林海是大陆的作曲家。
林海《琵琶语》
鲍比达《凡心大动》
《一程山水一程歌》把古诗词化入歌曲 (放个纳兰大叔的视频给小鱼MM看哈)
c********d
发帖数: 11593
19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活动】关山月
因为看到版面活动中有帖子提到苏东坡的水调歌头而想起来的。
老实说,在为古诗词配的曲子当中,最不喜欢的就是这首水调歌头。我欲乘风归去,又
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本来何其高旷清远的句子,配上的调子偏偏是那么低回委婉
的,顿有一种小里小气的靡靡之音的感觉。整首词中,唯一配得上这曲子的大概就是转
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这三句——问题是人家苏东坡也没有通篇就看着朱阁绮户啊。
吐槽完毕,接着说说我最喜欢的为古诗词配的歌——李白的关山月。
最初听这首关山月还是在我初中的音乐课上。那次估计是音乐欣赏还是什么?忘记了,
唯一记得的就是录音机中,仿佛来自一个极遥远的所在,陪着寥落的古琴声,一个男高
音唱道:“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当时一听之下就心折。头两句起得低然后渐渐高起来,第三句长风几万里则蓦然高上去
,几乎要高入云霄,仿佛真有塞外长风,呼啸掠过几万里大地,扑面而来。也就是从那
时起,关山月成为除了静夜思之外,我最熟悉的李白的诗。
这诗起得虽然气势磅礴,但是收尾也不是一直NB烘烘下去的。曲子的后半截也是低了下
去,然而好在低得沉凝而不柔婉。结尾是“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 阅读全帖
M*****e
发帖数: 11621
2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shot (野水横木),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打擂】菊花、小姐、摇滚,中国文化的末路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y 5 17:44:38 2014, 美东)
中国传统文化里,菊花是美好意象,是纯洁淡泊的隐士象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山。"古代君子们追求的正是这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境界。
如今,菊花是后庭的代指。采菊东篱下,意味着猛士们打野战。
中国传统文化就是这样不声不响被消蚀,被瓦解的。让中国传统文化走入末路,并不是
西方文明的逼迫,而是中国人自己的选择。
再说一个词,小姐。这个词半中半洋,盛行于民国时代,指时髦的、有文化的年轻女
性。如今大家都知道,小姐指妓女。
这个词的命运,暗示了中西结合的做法也没有出路。
道理很清楚,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文化根本不是一个层级上的东西,将两者并列逻
辑走不同。说是中西结合,其实是以西为实,以中为表。比如掺了西药的中药。比如国
画风韵的油画。
中国传统文化根植于农业时代,已不适应现代生活。如何用古诗词表达现代人的孤独和
冷漠呢?如何... 阅读全帖
D******6
发帖数: 6211
21
来自主题: WebRadio版 - 想起海子(转载)
古诗词也是中学的时候看的多一些。记得上初中的时候,让我妈妈去图书馆借宋词,借
来一本李清照和李煜的合集选集,从此就觉得这二人的最好。赫赫。后来也看过一些其
他的宋词和唐诗,现在能记得也就是那几个名人的。辛弃疾苏东坡我都很喜欢。
我很喜欢古诗词,觉得既有图画的美感又有音乐的节奏。我今天还和一个美国朋友说,
英文word就是代表声音,中文的字除了声音还代表一幅图画。
我又想起纳兰性德,找出以前的一篇帖子。
纳兰性德
小时候在长春,因为我不能经常上学,家里特意订了不少消遣的杂志给我看。现在想来
,以当时的经济水平来说还是比较奢侈的。
有一个杂志叫《东西南北》,是文摘,长春出的,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了。文摘杂志挺
好的,从其他各种报刊杂志上选择文章来登,内容五花八门,古今中外什么都有,可读
性很强。那可能是我看过的第一个文摘类杂志。
记得有一期,在某一页的右下角,似乎也不是什么栏目,就是右下角很小的一块地方,
写着“纪念清朝诗人纳兰性德诞辰多少多少周年”(也许是逝世多少周年,我记不太清
了),然后就是纳的2首小词,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
wh
发帖数: 141625
22
来自主题: WebRadio版 - Doha's 纳兰性德
发信人: Doha2006 (猫咪), 信区: WebRadio
标 题: Re: 想起海子(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r 16 19:21:43 2009)
古诗词也是中学的时候看的多一些。记得上初中的时候,让我妈妈去图书馆借宋词,借
来一本李清照和李煜的合集选集,从此就觉得这二人的最好。赫赫。后来也看过一些其
他的宋词和唐诗,现在能记得也就是那几个名人的。辛弃疾苏东坡我都很喜欢。
我很喜欢古诗词,觉得既有图画的美感又有音乐的节奏。我今天还和一个美国朋友说,
英文word就是代表声音,中文的字除了声音还代表一幅图画。
我又想起纳兰性德,找出以前的一篇帖子。
纳兰性德
小时候在长春,因为我不能经常上学,家里特意订了不少消遣的杂志给我看。现在想来
,以当时的经济水平来说还是比较奢侈的。
有一个杂志叫《东西南北》,是文摘,长春出的,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了。文摘杂志挺
好的,从其他各种报刊杂志上选择文章来登,内容五花八门,古今中外什么都有,可读
性很强。那可能是我看过的第一个文摘类杂志。
记得有一期,在某一页的右下角,似乎也不是什么栏目,就是右下角很小的一块地方,
D******6
发帖数: 6211
23
不是帖子出处,这句话是我套的一句古诗词。我在问这个古诗词,其实,如烟版已经揭
了底了,赫赫。这句词看过射雕英雄传小说的也应该知道。
wh
发帖数: 141625
24
来自主题: WebRadio版 - 闹了个笑话
这么严厉!我又不是学中文的,古诗词我都没读过几首,不要说评论古诗词的人了。跟
你读博肯定很难,你既不肯传道授业,又时时嘲讽打击。你写几篇缪钺、俞樾、唐钺给
我们看呀。
哈哈我想起以前大学一个老师,期末学生评分时我给他打了个零分。考试时他跟其他老
师在一起,对我指指点点,不知道是不是在说我坏话。不过他倒不是像你那样不肯教人
,他是水平太差,无甚可教。
c*****d
发帖数: 7143
25
还是给中国人看的吧?觉得最好有经典又有流行,copy个list
莫言《蛙》
莫言《蛙》
莫言《丰乳肥臀》
莫言《丰乳肥臀》
莫言《会唱歌的墙》
莫言《会唱歌的墙》
莫言《四十一炮》
莫言《四十一炮》
莫言《天堂蒜薹之歌》
莫言《天堂蒜薹之歌》
莫言《檀香刑》
莫言《檀香刑》
莫言《生死疲劳》
莫言《生死疲劳》
莫言《红蝗》
莫言《红蝗》
莫言《红高粱家族》
莫言《红高粱家族》
莫言《透明的红萝卜》
莫言《透明的红萝卜》
莫言《良心作证》
莫言《良心作证》
莫言《酒国》
莫言《酒国》
莫言《红树林》
莫言《红树林》
张小娴《面包树上的女人》
张小娴《面包树上的女人》
余华《第七天》
余华《第七天》
余华《兄弟》
余华《兄弟》
余华《活着》
余华《活着》
余华《许三观卖血记》
余华《许三观卖血记》
鲁迅《呐喊》
鲁迅《呐喊》
鲁迅《彷徨》
鲁迅《彷徨》
韩寒《三重门》
韩寒《三重门》
韩寒《青春》
韩寒《青春》
贾平凹《废都》
贾平凹《废都》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
三毛《哭泣的骆驼》
三毛《哭泣的骆驼》
围城
围城
韩寒《零下一度》
韩寒《零下一度》
林语堂《京华烟云... 阅读全帖
n****4
发帖数: 12553
26
来自主题: Joke版 - 一个生物民科和他的女儿
新闻背景
11 年前,泸州市一位父亲的举动轰动一时。2005年春,泸州市纳溪区居民李铁军
以“娃娃到学校学不到东西”为由,将女儿李婧磁带回家自己教。女儿的母亲向纳溪区
法院提起诉讼,状告李铁军违反义务教育法,请求法院判决让女儿重返校园,这起“家
教挑战义务教育法”案轰动全国。面对法院判决,李铁军表示“宁肯坐牢也不送女儿到
学校念书”,女儿自此再未踏入过学校一步。2007年,李铁军曾宣称:“女儿18岁时,
我要把她培养成一名生物磁场方面的科学家!”
如今,11年过去了,父亲李铁军的教学成果如何?女儿李婧磁又经历了怎样的成长
呢?
2016 年8月17日上午,20岁的李婧磁坐在画架前,照着一本素描书临摹“亚历山大
大帝”头像,父亲李铁军时而在旁边指导几句。她画了擦,擦了画,一个小时过去了,
“亚历山大”仍然没有露出大致轮廓。这个场景,恍如李铁军开始将女儿李婧磁从学校
接回家的时候,只是时间已经过去了11年,当年的小女孩已长成了落落大方的大姑娘,
父亲李铁军的两鬓又增添了一些白发。
11年前,即2005年春,李铁军以“娃娃到学校学不到东西”为由,将女儿李婧磁带
回家自己教,这起“家教挑战义务... 阅读全帖
f****p
发帖数: 18483
27
来自主题: Joke版 - 男子拒送女上学自己教 如今20岁女儿做不完初中试卷 成都商报 ugmbbc 6小时39分钟前 11年前,泸州市一位父亲的举动轰动一时。2005年春,泸州市纳溪区居民李铁军以“娃娃到学校学不到东西”为由,将女儿李婧磁带回家自己教。女儿的母亲向纳溪区法院提起诉讼,状告李铁军违反义务教育法,请求法院判决让女儿重返校园,这起“家教挑战义务教育法”案轰动全国。面对法院判决,李铁军表示“宁肯坐牢也不送女儿到学校念书”,女儿自此再未踏入过学校一步。2007年,李铁军曾宣称:“女儿18岁时,我要把她培养成一名生物磁场方面的科学家!” http://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16/0822/e8482cea25f0ce5.jpg 女儿画画,父亲在一旁指导 如今,11年过去了,父亲李铁军的教学成果如何?女儿李婧磁又经历了怎样的成长呢? 2016年8月17日上午,20岁的李婧磁坐在画架前,照着一本素描书临摹“亚历山大大帝”头像,父亲李铁军时而在旁边指导几句。她画了擦,擦了画,一个小时过去了,“亚历山大”仍然没有露出大致轮廓。这个场景,恍如李铁军开始将女儿李婧磁从学校接回家的时候,只是时间已经过去了11年,当年的小女孩已长成了落落大方的大姑娘,父亲李铁军的两鬓又增添了一些白发。 11年前,即2005年春,李铁军以“娃娃到学校学不到东西”为由,将女儿李婧磁带回家自己教,这起“家教挑战义务教育法”案轰动全国。如今,11年过去了,父亲李铁军的教学成果如何呢?对此,李婧磁大方坦承,自己连初中试卷都考不及格。父亲李铁军也承认,女儿在语数外和物理化学这些学科方面均学艺不精。但李铁军坚持认为自己的教育是非常成功的。他说,他在培养一名伟大的科学家。 说学习 父亲:指导女儿学绘画 女儿:画了1小时,画作未完成 从泸州市纳溪城区的一条窄巷进入,向着长江方向步行约两公里,就到了李铁军和女儿居住的地方——中国化学工程第七建筑公司退休职工宿舍,被纳溪人称为“下七化建”。小区里古木参天,共有四栋青砖楼房。如今四周都是新小区,这些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楼房,相比之下显得有些破旧。小区居民都是上了年纪的人,整个小区显得十分安静。 李铁军一家住在一楼,客厅墙壁和屋顶画着各种星座图,狮子、小熊一应俱全,几幅油画和石膏像挂着,还有一幅裸女画是李婧磁妈妈李安素所画,其他山水画则是李铁军的作品,一张“铁军 画 不卖不送”字条被虫蛀了几个窟窿,质地看起来很清脆,吊扇一吹就飘来飘去。靠窗的地方摆着一台电子琴,另一边书桌上摆着《人体解剖入门》《素描技法》《名家国画技法·古代仕女》等书,旁边墙壁上挂着一块小黑板,上面用粉笔字写着“知识就是力量”。和11年前相比,屋里并无太多变化,只是新增了笔记本电脑、WiFi和一笼共5只虎皮鹦鹉。 2016年8月17日上午11时左右,李婧磁在窗前支起画架,开始临摹“亚历山大大帝”头像。她画了擦,擦了又画,李铁军偶尔指导几句。近一个小时过去了,“亚历山大”仍然没有露出大致轮廓。 “这么一直坐着画,累不累?”记者问她。“这是我爱做的事情,不觉得累!”她一边说,一边拿起橡皮擦掉了一根画歪了的线。 学习完美术开始练习音乐,李铁军和女儿一人拉二胡,一人弹电子琴,合奏了一曲《二泉映月》。不过,这首曲子中间断了两次,一次是父亲拉错了,一次是女儿忘了调。 “你们又新学了什么曲子?大概有多少首了?”记者问道。“好几十首了!”李铁军说,除了《二泉映月》和《梁祝》,还有其他一些歌曲。 看到记者对李婧磁展示的美术音乐才能面露困惑,李铁军有些着急,冲着记者问道:“我来问你,中国历史上的四大丑女分别是哪些?”记者表示不知。他立马叫过女儿,女儿答道:“分别是嫫母、钟离春、孟光、阮氏”。 实际上,几年前,在一个电视节目的录制现场,李婧磁就用同样的问题考住了一堆人,这让父亲李铁军非常满意。但是,人们却在质疑:一个孩子掌握诸如“四大丑女的名字”这样的知识,对今后的成长和成才有多少帮助呢?不过,面对这些不同的声音,如今已74岁的李铁军仍然不屑一顾。 说退学 父亲:学校学不到东西 女儿:从此再没踏入学校一步 和11年前相比,74岁的李铁军两鬓又添了些白发,除此以外并无太大变化。虽已年过七旬,但精神劲儿挺不错,喜欢一边抽烟一边大声谈论事情。照他的描述,自己离开学校后相继对天文、医学、音乐、美术等进行研究,是一名“奇才”。正是因为自己前半生将时间放在科研上,直到50多岁才有了女儿。 一边抽烟,李铁军谈起了过往。他从自己开相馆谈到画油画,从在“七化建”当工人谈到中国人口的增减,然后谈到了“恐龙灭绝既不是因为火山,也不是因为气象原因。”李铁军补充说,这是自己最新的“研究”,等有合适的机会就公之于众。不过,对他的这套理论,小区邻居们有些不以为然,“研究天体运行连一台天文望远镜都没有,说出来谁信?” 这样的质疑从11年前就开始了,除了对他研究的质疑,更多的质疑和指责是针对他把女儿带离学校一事。但对于外界的意见,他一直非常不屑:“除了教人拍马屁,学校里学不到东西!”李铁军手一挥,丢掉了一个烟头。当年,正是由于这样的观点,女儿李婧磁只在学校里待了3年,便被父亲接回家“自己教”,这引起了李婧磁母亲李安素的不满,于2005年将他告上法庭。泸州市纳溪区法院判决:李铁军违反《义务教育法》,限他在判决生效5日内送女儿返校读书。 对于这个判决,李铁军表示“宁肯坐牢也不送女儿到学校读书”。此后,因为多方面原因,这个判决并未执行。从此,李婧磁再没踏入学校一步。 说起当年的决定,李铁军讲述了自己的理论,他说自己就是研究人的,并称人分为“大脑发达”和“小脑发达”两种。“小脑发达的人,记忆力好,学东西来得快,反之则来得慢。”李铁军解释,女儿属于后者,学东西比较慢,因此需要让她一遍一遍地学。 在邻居们看来,李铁军是个“油盐不进”的人,当初曾有不少人劝他至少让女儿读完初中,他一概不听。对于2007年“将女儿培养成科学家”的豪言,李铁军表示女儿正在打基础阶段,关于“生物磁场”的研究也正在进行中。“等有合适机会就会公布,这是对大家的一个承诺。”李铁军说道。记者问他“合适机会”是什么时候?李铁军似乎有些不高兴,调转话头说起了自己“关于癌症成因方面的‘研究’”,并表示已经有了答案。 说家教 父亲:音乐美术天文无所不教 女儿:做不完初中生的试卷 那么,将女儿接回家自己教,这11年是如何度过的?又是如何安排课程的?李铁军表示,一般是“上午学习,下午和晚上休息”。上午学习的课程也没有严格规定,有时会学画素描,有时会练琴,有时直接讨论社会问题。 李家屋里有一份李婧磁的日程表,上面写了每天要做的事。学习:画画、音乐、看书、背书、练字;运动:拉伸、下蹲5组(40个一组),仰卧起坐6组(50个一组),跳绳一千下,羽毛球、篮球、跑步;家务:打扫、洗衣、做饭。在书桌上的一个笔筒上,还贴着两张便笺,其中一张写着“对自己恨(狠)一点,再过5年你会感谢今天发狠的自己……”旁边有一沓古诗词小卡片,大概有四五十张,有《鹅鹅鹅》、《天净沙·秋思》等古诗词。李铁军介绍,这些卡片是以前学习使用,“现在早不用了”! “她能背完吗?”记者问。“不用全部背,只要能理解意思就行。”李铁军吐了一个烟圈。“音乐、美术、天文、医学,我无所不教。”李铁军说。记者问他没有现成的教材怎么办,李铁军称,“随便都能找到教材。有一天我看到一首有关青春的诗,马上查了让她学。”李铁军举例说,为了证明有效果,他让李婧磁背了一遍这首诗。 李铁军反复强调,自己是研究人体生物磁场的,并表示曾多次带着李婧磁外出做“实验”。做“实验”的方式也很特别,例如守着溺水死亡者观察身体变化。“所有的实验都进行了记录,留作以后用。”李铁军说。对于记者想要看这些记录的请求,他表示“不方便”。 对于父亲的11年坚持,女儿是如何看待的呢?李婧磁表示,经过这些年的家庭学习,她自己认为成效很明显。“但是如果拿初中生的试卷来考,我肯定不行。” 记者追问:“那是否意味着不如初中生的文化程度?”李婧磁表示认可。但李铁军情绪突然激动起来,狠狠地摔了烟头:“妈哦,不要说初中文化水平,大学生又哪样,能赶上我们李婧磁?” 说收获 女儿:知道了做人的原则 父亲:女儿正在进行伟大的研究 11年来,李婧磁和她的同龄人一起成长,有的已上大学,有的即将升入大学。李婧磁曾有个很好的伙伴“蛋蛋”,今年即将上大学,两人在微信上相约一起去附近的游泳池游泳,但她因脚扭伤去不了。另一个稍大的朋友没有继续读书,已经结婚了,成天在朋友圈晒娃。她一边笑,一边把手机拿给父亲看。 “羡慕他们读大学吗?”记者问她。“不羡慕,她们还羡慕我呢!”说起读大学,李婧磁认为没有什么用,“好多大学毕业生不是找不到工作么?我觉得我现在挺好。”李铁军在一旁补充道,学校那一套并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而世界上很多有成就的人都是自学成才。 让邻居印象深刻的是,随着李婧磁一天天长大,李铁军父女越来越以独来独往的形象出现在邻居面前。“小时候,院子里还有小朋友和她一起玩耍。后来,大家都到学校念书,就几乎没有见到娃娃们一起耍了。”邻居毛婆婆叹了一口气。 “11年里,你到底教了你女儿什么?”面对记者的追问,铁军冷静地说道:“教什么?她现在的研究是对人类的最大贡献,历史上没有哪个科学家的贡献会超过李婧磁。”对于李婧磁具体在研究什么,他只透露是关于磁场和生命方面的,但具体内容要保密。 当记者问李婧磁到底学到了什么时,李婧磁称,最大的收获是知道了做人的原则。“是什么原则呢?”记者追问。这时,李铁军皱着眉头,不耐烦地接过话头:“做人原则的最高境界,就是没有原则”。 说未来 父亲:“搞科研”不能过早结婚 女儿:想在25岁前把自己嫁出去 这11年来,父女俩靠他的退休工资生活。李铁军坦言,自己每月有3000多元钱,“但我们只花1500元左右”。在李家,记者发现他们异常简朴,今年夏天这么热,他们也没有添置空调。 曾有人劝李铁军给女儿找个事情做,让她适应社会,“你已经74岁了,现在有退休工资,将来你走了,娃娃拿什么谋生?”可李铁军对此一点也不担心,表示女儿以后可以靠劳动谋生,“实在不行出去擦皮鞋也能找到一碗饭吃。” 对于女儿的现状,李婧磁的母亲李安素十分痛心。一位女邻居介绍,就在当年打官司后不久,李安素曾回到纳溪找女儿,希望能带她一起生活,但未成功,“女儿不听”。 由于李铁军和李安素没有扯结婚证,李婧磁至今没有上户口。“周围邻居和亲戚都劝他把女儿的户口上了,他坚决不上。”一位邻居说。 说起这个问题,李铁军很生气,表示“喊我去上也不会去”。“没有身份证连车票都买不了,难道不担心吗?”面对记者的问题,李铁军表示买不了就不出去。接着,他就不愿意再谈这个问题。 但是,回避话题显然阻止不了女儿的成长,也阻止不了现代生活的影响。对于手机和电脑,虽然使用时间不长,李婧磁和其他年轻人一样“无师自通”。7月16日泸州出现了火烧云,她也发了四张照片,配文“晚霞如此美好”。 相比之下,她觉得父亲的进步没有她明显。“很多新词语他都不懂,解释半天才明白,很快又忘了什么意思。”李婧磁举了“醉了”这个词作为例子,“他总以为是喝酒喝醉了,讲过很多遍他还是不懂”。 李婧磁告诉记者,其实再过两个月,她就满21岁了。对于未来,父女俩有些小小的意见不合。李铁军认为搞科学研究,没有人会很早结婚,要结婚就只能中止科研。而李婧磁则表示,虽然自己目前没有意中人,但她想在25岁之前把自己嫁出去。
教孩子,你得打。
m***y
发帖数: 14763
28
来自主题: Joke版 - 男子拒送女上学自己教 如今20岁女儿做不完初中试卷 成都商报 ugmbbc 6小时39分钟前 11年前,泸州市一位父亲的举动轰动一时。2005年春,泸州市纳溪区居民李铁军以“娃娃到学校学不到东西”为由,将女儿李婧磁带回家自己教。女儿的母亲向纳溪区法院提起诉讼,状告李铁军违反义务教育法,请求法院判决让女儿重返校园,这起“家教挑战义务教育法”案轰动全国。面对法院判决,李铁军表示“宁肯坐牢也不送女儿到学校念书”,女儿自此再未踏入过学校一步。2007年,李铁军曾宣称:“女儿18岁时,我要把她培养成一名生物磁场方面的科学家!” http://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16/0822/e8482cea25f0ce5.jpg 女儿画画,父亲在一旁指导 如今,11年过去了,父亲李铁军的教学成果如何?女儿李婧磁又经历了怎样的成长呢? 2016年8月17日上午,20岁的李婧磁坐在画架前,照着一本素描书临摹“亚历山大大帝”头像,父亲李铁军时而在旁边指导几句。她画了擦,擦了画,一个小时过去了,“亚历山大”仍然没有露出大致轮廓。这个场景,恍如李铁军开始将女儿李婧磁从学校接回家的时候,只是时间已经过去了11年,当年的小女孩已长成了落落大方的大姑娘,父亲李铁军的两鬓又增添了一些白发。 11年前,即2005年春,李铁军以“娃娃到学校学不到东西”为由,将女儿李婧磁带回家自己教,这起“家教挑战义务教育法”案轰动全国。如今,11年过去了,父亲李铁军的教学成果如何呢?对此,李婧磁大方坦承,自己连初中试卷都考不及格。父亲李铁军也承认,女儿在语数外和物理化学这些学科方面均学艺不精。但李铁军坚持认为自己的教育是非常成功的。他说,他在培养一名伟大的科学家。 说学习 父亲:指导女儿学绘画 女儿:画了1小时,画作未完成 从泸州市纳溪城区的一条窄巷进入,向着长江方向步行约两公里,就到了李铁军和女儿居住的地方——中国化学工程第七建筑公司退休职工宿舍,被纳溪人称为“下七化建”。小区里古木参天,共有四栋青砖楼房。如今四周都是新小区,这些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楼房,相比之下显得有些破旧。小区居民都是上了年纪的人,整个小区显得十分安静。 李铁军一家住在一楼,客厅墙壁和屋顶画着各种星座图,狮子、小熊一应俱全,几幅油画和石膏像挂着,还有一幅裸女画是李婧磁妈妈李安素所画,其他山水画则是李铁军的作品,一张“铁军 画 不卖不送”字条被虫蛀了几个窟窿,质地看起来很清脆,吊扇一吹就飘来飘去。靠窗的地方摆着一台电子琴,另一边书桌上摆着《人体解剖入门》《素描技法》《名家国画技法·古代仕女》等书,旁边墙壁上挂着一块小黑板,上面用粉笔字写着“知识就是力量”。和11年前相比,屋里并无太多变化,只是新增了笔记本电脑、WiFi和一笼共5只虎皮鹦鹉。 2016年8月17日上午11时左右,李婧磁在窗前支起画架,开始临摹“亚历山大大帝”头像。她画了擦,擦了又画,李铁军偶尔指导几句。近一个小时过去了,“亚历山大”仍然没有露出大致轮廓。 “这么一直坐着画,累不累?”记者问她。“这是我爱做的事情,不觉得累!”她一边说,一边拿起橡皮擦掉了一根画歪了的线。 学习完美术开始练习音乐,李铁军和女儿一人拉二胡,一人弹电子琴,合奏了一曲《二泉映月》。不过,这首曲子中间断了两次,一次是父亲拉错了,一次是女儿忘了调。 “你们又新学了什么曲子?大概有多少首了?”记者问道。“好几十首了!”李铁军说,除了《二泉映月》和《梁祝》,还有其他一些歌曲。 看到记者对李婧磁展示的美术音乐才能面露困惑,李铁军有些着急,冲着记者问道:“我来问你,中国历史上的四大丑女分别是哪些?”记者表示不知。他立马叫过女儿,女儿答道:“分别是嫫母、钟离春、孟光、阮氏”。 实际上,几年前,在一个电视节目的录制现场,李婧磁就用同样的问题考住了一堆人,这让父亲李铁军非常满意。但是,人们却在质疑:一个孩子掌握诸如“四大丑女的名字”这样的知识,对今后的成长和成才有多少帮助呢?不过,面对这些不同的声音,如今已74岁的李铁军仍然不屑一顾。 说退学 父亲:学校学不到东西 女儿:从此再没踏入学校一步 和11年前相比,74岁的李铁军两鬓又添了些白发,除此以外并无太大变化。虽已年过七旬,但精神劲儿挺不错,喜欢一边抽烟一边大声谈论事情。照他的描述,自己离开学校后相继对天文、医学、音乐、美术等进行研究,是一名“奇才”。正是因为自己前半生将时间放在科研上,直到50多岁才有了女儿。 一边抽烟,李铁军谈起了过往。他从自己开相馆谈到画油画,从在“七化建”当工人谈到中国人口的增减,然后谈到了“恐龙灭绝既不是因为火山,也不是因为气象原因。”李铁军补充说,这是自己最新的“研究”,等有合适的机会就公之于众。不过,对他的这套理论,小区邻居们有些不以为然,“研究天体运行连一台天文望远镜都没有,说出来谁信?” 这样的质疑从11年前就开始了,除了对他研究的质疑,更多的质疑和指责是针对他把女儿带离学校一事。但对于外界的意见,他一直非常不屑:“除了教人拍马屁,学校里学不到东西!”李铁军手一挥,丢掉了一个烟头。当年,正是由于这样的观点,女儿李婧磁只在学校里待了3年,便被父亲接回家“自己教”,这引起了李婧磁母亲李安素的不满,于2005年将他告上法庭。泸州市纳溪区法院判决:李铁军违反《义务教育法》,限他在判决生效5日内送女儿返校读书。 对于这个判决,李铁军表示“宁肯坐牢也不送女儿到学校读书”。此后,因为多方面原因,这个判决并未执行。从此,李婧磁再没踏入学校一步。 说起当年的决定,李铁军讲述了自己的理论,他说自己就是研究人的,并称人分为“大脑发达”和“小脑发达”两种。“小脑发达的人,记忆力好,学东西来得快,反之则来得慢。”李铁军解释,女儿属于后者,学东西比较慢,因此需要让她一遍一遍地学。 在邻居们看来,李铁军是个“油盐不进”的人,当初曾有不少人劝他至少让女儿读完初中,他一概不听。对于2007年“将女儿培养成科学家”的豪言,李铁军表示女儿正在打基础阶段,关于“生物磁场”的研究也正在进行中。“等有合适机会就会公布,这是对大家的一个承诺。”李铁军说道。记者问他“合适机会”是什么时候?李铁军似乎有些不高兴,调转话头说起了自己“关于癌症成因方面的‘研究’”,并表示已经有了答案。 说家教 父亲:音乐美术天文无所不教 女儿:做不完初中生的试卷 那么,将女儿接回家自己教,这11年是如何度过的?又是如何安排课程的?李铁军表示,一般是“上午学习,下午和晚上休息”。上午学习的课程也没有严格规定,有时会学画素描,有时会练琴,有时直接讨论社会问题。 李家屋里有一份李婧磁的日程表,上面写了每天要做的事。学习:画画、音乐、看书、背书、练字;运动:拉伸、下蹲5组(40个一组),仰卧起坐6组(50个一组),跳绳一千下,羽毛球、篮球、跑步;家务:打扫、洗衣、做饭。在书桌上的一个笔筒上,还贴着两张便笺,其中一张写着“对自己恨(狠)一点,再过5年你会感谢今天发狠的自己……”旁边有一沓古诗词小卡片,大概有四五十张,有《鹅鹅鹅》、《天净沙·秋思》等古诗词。李铁军介绍,这些卡片是以前学习使用,“现在早不用了”! “她能背完吗?”记者问。“不用全部背,只要能理解意思就行。”李铁军吐了一个烟圈。“音乐、美术、天文、医学,我无所不教。”李铁军说。记者问他没有现成的教材怎么办,李铁军称,“随便都能找到教材。有一天我看到一首有关青春的诗,马上查了让她学。”李铁军举例说,为了证明有效果,他让李婧磁背了一遍这首诗。 李铁军反复强调,自己是研究人体生物磁场的,并表示曾多次带着李婧磁外出做“实验”。做“实验”的方式也很特别,例如守着溺水死亡者观察身体变化。“所有的实验都进行了记录,留作以后用。”李铁军说。对于记者想要看这些记录的请求,他表示“不方便”。 对于父亲的11年坚持,女儿是如何看待的呢?李婧磁表示,经过这些年的家庭学习,她自己认为成效很明显。“但是如果拿初中生的试卷来考,我肯定不行。” 记者追问:“那是否意味着不如初中生的文化程度?”李婧磁表示认可。但李铁军情绪突然激动起来,狠狠地摔了烟头:“妈哦,不要说初中文化水平,大学生又哪样,能赶上我们李婧磁?” 说收获 女儿:知道了做人的原则 父亲:女儿正在进行伟大的研究 11年来,李婧磁和她的同龄人一起成长,有的已上大学,有的即将升入大学。李婧磁曾有个很好的伙伴“蛋蛋”,今年即将上大学,两人在微信上相约一起去附近的游泳池游泳,但她因脚扭伤去不了。另一个稍大的朋友没有继续读书,已经结婚了,成天在朋友圈晒娃。她一边笑,一边把手机拿给父亲看。 “羡慕他们读大学吗?”记者问她。“不羡慕,她们还羡慕我呢!”说起读大学,李婧磁认为没有什么用,“好多大学毕业生不是找不到工作么?我觉得我现在挺好。”李铁军在一旁补充道,学校那一套并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而世界上很多有成就的人都是自学成才。 让邻居印象深刻的是,随着李婧磁一天天长大,李铁军父女越来越以独来独往的形象出现在邻居面前。“小时候,院子里还有小朋友和她一起玩耍。后来,大家都到学校念书,就几乎没有见到娃娃们一起耍了。”邻居毛婆婆叹了一口气。 “11年里,你到底教了你女儿什么?”面对记者的追问,铁军冷静地说道:“教什么?她现在的研究是对人类的最大贡献,历史上没有哪个科学家的贡献会超过李婧磁。”对于李婧磁具体在研究什么,他只透露是关于磁场和生命方面的,但具体内容要保密。 当记者问李婧磁到底学到了什么时,李婧磁称,最大的收获是知道了做人的原则。“是什么原则呢?”记者追问。这时,李铁军皱着眉头,不耐烦地接过话头:“做人原则的最高境界,就是没有原则”。 说未来 父亲:“搞科研”不能过早结婚 女儿:想在25岁前把自己嫁出去 这11年来,父女俩靠他的退休工资生活。李铁军坦言,自己每月有3000多元钱,“但我们只花1500元左右”。在李家,记者发现他们异常简朴,今年夏天这么热,他们也没有添置空调。 曾有人劝李铁军给女儿找个事情做,让她适应社会,“你已经74岁了,现在有退休工资,将来你走了,娃娃拿什么谋生?”可李铁军对此一点也不担心,表示女儿以后可以靠劳动谋生,“实在不行出去擦皮鞋也能找到一碗饭吃。” 对于女儿的现状,李婧磁的母亲李安素十分痛心。一位女邻居介绍,就在当年打官司后不久,李安素曾回到纳溪找女儿,希望能带她一起生活,但未成功,“女儿不听”。 由于李铁军和李安素没有扯结婚证,李婧磁至今没有上户口。“周围邻居和亲戚都劝他把女儿的户口上了,他坚决不上。”一位邻居说。 说起这个问题,李铁军很生气,表示“喊我去上也不会去”。“没有身份证连车票都买不了,难道不担心吗?”面对记者的问题,李铁军表示买不了就不出去。接着,他就不愿意再谈这个问题。 但是,回避话题显然阻止不了女儿的成长,也阻止不了现代生活的影响。对于手机和电脑,虽然使用时间不长,李婧磁和其他年轻人一样“无师自通”。7月16日泸州出现了火烧云,她也发了四张照片,配文“晚霞如此美好”。 相比之下,她觉得父亲的进步没有她明显。“很多新词语他都不懂,解释半天才明白,很快又忘了什么意思。”李婧磁举了“醉了”这个词作为例子,“他总以为是喝酒喝醉了,讲过很多遍他还是不懂”。 李婧磁告诉记者,其实再过两个月,她就满21岁了。对于未来,父女俩有些小小的意见不合。李铁军认为搞科学研究,没有人会很早结婚,要结婚就只能中止科研。而李婧磁则表示,虽然自己目前没有意中人,但她想在25岁之前把自己嫁出去。
赶脚现在伢们20岁时都做不完初中试卷吧?当然,老汉二十时也不行,但性质不一样,
老汉那是被十年动乱耽误了,是有中央文件定性的。任何企图以此怀疑老汉智商的行为
,都是新的反党发明。
H********g
发帖数: 43926
29
来自主题: Joke版 - 男子拒送女上学自己教 如今20岁女儿做不完初中试卷 成都商报 ugmbbc 6小时39分钟前 11年前,泸州市一位父亲的举动轰动一时。2005年春,泸州市纳溪区居民李铁军以“娃娃到学校学不到东西”为由,将女儿李婧磁带回家自己教。女儿的母亲向纳溪区法院提起诉讼,状告李铁军违反义务教育法,请求法院判决让女儿重返校园,这起“家教挑战义务教育法”案轰动全国。面对法院判决,李铁军表示“宁肯坐牢也不送女儿到学校念书”,女儿自此再未踏入过学校一步。2007年,李铁军曾宣称:“女儿18岁时,我要把她培养成一名生物磁场方面的科学家!” http://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16/0822/e8482cea25f0ce5.jpg 女儿画画,父亲在一旁指导 如今,11年过去了,父亲李铁军的教学成果如何?女儿李婧磁又经历了怎样的成长呢? 2016年8月17日上午,20岁的李婧磁坐在画架前,照着一本素描书临摹“亚历山大大帝”头像,父亲李铁军时而在旁边指导几句。她画了擦,擦了画,一个小时过去了,“亚历山大”仍然没有露出大致轮廓。这个场景,恍如李铁军开始将女儿李婧磁从学校接回家的时候,只是时间已经过去了11年,当年的小女孩已长成了落落大方的大姑娘,父亲李铁军的两鬓又增添了一些白发。 11年前,即2005年春,李铁军以“娃娃到学校学不到东西”为由,将女儿李婧磁带回家自己教,这起“家教挑战义务教育法”案轰动全国。如今,11年过去了,父亲李铁军的教学成果如何呢?对此,李婧磁大方坦承,自己连初中试卷都考不及格。父亲李铁军也承认,女儿在语数外和物理化学这些学科方面均学艺不精。但李铁军坚持认为自己的教育是非常成功的。他说,他在培养一名伟大的科学家。 说学习 父亲:指导女儿学绘画 女儿:画了1小时,画作未完成 从泸州市纳溪城区的一条窄巷进入,向着长江方向步行约两公里,就到了李铁军和女儿居住的地方——中国化学工程第七建筑公司退休职工宿舍,被纳溪人称为“下七化建”。小区里古木参天,共有四栋青砖楼房。如今四周都是新小区,这些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楼房,相比之下显得有些破旧。小区居民都是上了年纪的人,整个小区显得十分安静。 李铁军一家住在一楼,客厅墙壁和屋顶画着各种星座图,狮子、小熊一应俱全,几幅油画和石膏像挂着,还有一幅裸女画是李婧磁妈妈李安素所画,其他山水画则是李铁军的作品,一张“铁军 画 不卖不送”字条被虫蛀了几个窟窿,质地看起来很清脆,吊扇一吹就飘来飘去。靠窗的地方摆着一台电子琴,另一边书桌上摆着《人体解剖入门》《素描技法》《名家国画技法·古代仕女》等书,旁边墙壁上挂着一块小黑板,上面用粉笔字写着“知识就是力量”。和11年前相比,屋里并无太多变化,只是新增了笔记本电脑、WiFi和一笼共5只虎皮鹦鹉。 2016年8月17日上午11时左右,李婧磁在窗前支起画架,开始临摹“亚历山大大帝”头像。她画了擦,擦了又画,李铁军偶尔指导几句。近一个小时过去了,“亚历山大”仍然没有露出大致轮廓。 “这么一直坐着画,累不累?”记者问她。“这是我爱做的事情,不觉得累!”她一边说,一边拿起橡皮擦掉了一根画歪了的线。 学习完美术开始练习音乐,李铁军和女儿一人拉二胡,一人弹电子琴,合奏了一曲《二泉映月》。不过,这首曲子中间断了两次,一次是父亲拉错了,一次是女儿忘了调。 “你们又新学了什么曲子?大概有多少首了?”记者问道。“好几十首了!”李铁军说,除了《二泉映月》和《梁祝》,还有其他一些歌曲。 看到记者对李婧磁展示的美术音乐才能面露困惑,李铁军有些着急,冲着记者问道:“我来问你,中国历史上的四大丑女分别是哪些?”记者表示不知。他立马叫过女儿,女儿答道:“分别是嫫母、钟离春、孟光、阮氏”。 实际上,几年前,在一个电视节目的录制现场,李婧磁就用同样的问题考住了一堆人,这让父亲李铁军非常满意。但是,人们却在质疑:一个孩子掌握诸如“四大丑女的名字”这样的知识,对今后的成长和成才有多少帮助呢?不过,面对这些不同的声音,如今已74岁的李铁军仍然不屑一顾。 说退学 父亲:学校学不到东西 女儿:从此再没踏入学校一步 和11年前相比,74岁的李铁军两鬓又添了些白发,除此以外并无太大变化。虽已年过七旬,但精神劲儿挺不错,喜欢一边抽烟一边大声谈论事情。照他的描述,自己离开学校后相继对天文、医学、音乐、美术等进行研究,是一名“奇才”。正是因为自己前半生将时间放在科研上,直到50多岁才有了女儿。 一边抽烟,李铁军谈起了过往。他从自己开相馆谈到画油画,从在“七化建”当工人谈到中国人口的增减,然后谈到了“恐龙灭绝既不是因为火山,也不是因为气象原因。”李铁军补充说,这是自己最新的“研究”,等有合适的机会就公之于众。不过,对他的这套理论,小区邻居们有些不以为然,“研究天体运行连一台天文望远镜都没有,说出来谁信?” 这样的质疑从11年前就开始了,除了对他研究的质疑,更多的质疑和指责是针对他把女儿带离学校一事。但对于外界的意见,他一直非常不屑:“除了教人拍马屁,学校里学不到东西!”李铁军手一挥,丢掉了一个烟头。当年,正是由于这样的观点,女儿李婧磁只在学校里待了3年,便被父亲接回家“自己教”,这引起了李婧磁母亲李安素的不满,于2005年将他告上法庭。泸州市纳溪区法院判决:李铁军违反《义务教育法》,限他在判决生效5日内送女儿返校读书。 对于这个判决,李铁军表示“宁肯坐牢也不送女儿到学校读书”。此后,因为多方面原因,这个判决并未执行。从此,李婧磁再没踏入学校一步。 说起当年的决定,李铁军讲述了自己的理论,他说自己就是研究人的,并称人分为“大脑发达”和“小脑发达”两种。“小脑发达的人,记忆力好,学东西来得快,反之则来得慢。”李铁军解释,女儿属于后者,学东西比较慢,因此需要让她一遍一遍地学。 在邻居们看来,李铁军是个“油盐不进”的人,当初曾有不少人劝他至少让女儿读完初中,他一概不听。对于2007年“将女儿培养成科学家”的豪言,李铁军表示女儿正在打基础阶段,关于“生物磁场”的研究也正在进行中。“等有合适机会就会公布,这是对大家的一个承诺。”李铁军说道。记者问他“合适机会”是什么时候?李铁军似乎有些不高兴,调转话头说起了自己“关于癌症成因方面的‘研究’”,并表示已经有了答案。 说家教 父亲:音乐美术天文无所不教 女儿:做不完初中生的试卷 那么,将女儿接回家自己教,这11年是如何度过的?又是如何安排课程的?李铁军表示,一般是“上午学习,下午和晚上休息”。上午学习的课程也没有严格规定,有时会学画素描,有时会练琴,有时直接讨论社会问题。 李家屋里有一份李婧磁的日程表,上面写了每天要做的事。学习:画画、音乐、看书、背书、练字;运动:拉伸、下蹲5组(40个一组),仰卧起坐6组(50个一组),跳绳一千下,羽毛球、篮球、跑步;家务:打扫、洗衣、做饭。在书桌上的一个笔筒上,还贴着两张便笺,其中一张写着“对自己恨(狠)一点,再过5年你会感谢今天发狠的自己……”旁边有一沓古诗词小卡片,大概有四五十张,有《鹅鹅鹅》、《天净沙·秋思》等古诗词。李铁军介绍,这些卡片是以前学习使用,“现在早不用了”! “她能背完吗?”记者问。“不用全部背,只要能理解意思就行。”李铁军吐了一个烟圈。“音乐、美术、天文、医学,我无所不教。”李铁军说。记者问他没有现成的教材怎么办,李铁军称,“随便都能找到教材。有一天我看到一首有关青春的诗,马上查了让她学。”李铁军举例说,为了证明有效果,他让李婧磁背了一遍这首诗。 李铁军反复强调,自己是研究人体生物磁场的,并表示曾多次带着李婧磁外出做“实验”。做“实验”的方式也很特别,例如守着溺水死亡者观察身体变化。“所有的实验都进行了记录,留作以后用。”李铁军说。对于记者想要看这些记录的请求,他表示“不方便”。 对于父亲的11年坚持,女儿是如何看待的呢?李婧磁表示,经过这些年的家庭学习,她自己认为成效很明显。“但是如果拿初中生的试卷来考,我肯定不行。” 记者追问:“那是否意味着不如初中生的文化程度?”李婧磁表示认可。但李铁军情绪突然激动起来,狠狠地摔了烟头:“妈哦,不要说初中文化水平,大学生又哪样,能赶上我们李婧磁?” 说收获 女儿:知道了做人的原则 父亲:女儿正在进行伟大的研究 11年来,李婧磁和她的同龄人一起成长,有的已上大学,有的即将升入大学。李婧磁曾有个很好的伙伴“蛋蛋”,今年即将上大学,两人在微信上相约一起去附近的游泳池游泳,但她因脚扭伤去不了。另一个稍大的朋友没有继续读书,已经结婚了,成天在朋友圈晒娃。她一边笑,一边把手机拿给父亲看。 “羡慕他们读大学吗?”记者问她。“不羡慕,她们还羡慕我呢!”说起读大学,李婧磁认为没有什么用,“好多大学毕业生不是找不到工作么?我觉得我现在挺好。”李铁军在一旁补充道,学校那一套并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而世界上很多有成就的人都是自学成才。 让邻居印象深刻的是,随着李婧磁一天天长大,李铁军父女越来越以独来独往的形象出现在邻居面前。“小时候,院子里还有小朋友和她一起玩耍。后来,大家都到学校念书,就几乎没有见到娃娃们一起耍了。”邻居毛婆婆叹了一口气。 “11年里,你到底教了你女儿什么?”面对记者的追问,铁军冷静地说道:“教什么?她现在的研究是对人类的最大贡献,历史上没有哪个科学家的贡献会超过李婧磁。”对于李婧磁具体在研究什么,他只透露是关于磁场和生命方面的,但具体内容要保密。 当记者问李婧磁到底学到了什么时,李婧磁称,最大的收获是知道了做人的原则。“是什么原则呢?”记者追问。这时,李铁军皱着眉头,不耐烦地接过话头:“做人原则的最高境界,就是没有原则”。 说未来 父亲:“搞科研”不能过早结婚 女儿:想在25岁前把自己嫁出去 这11年来,父女俩靠他的退休工资生活。李铁军坦言,自己每月有3000多元钱,“但我们只花1500元左右”。在李家,记者发现他们异常简朴,今年夏天这么热,他们也没有添置空调。 曾有人劝李铁军给女儿找个事情做,让她适应社会,“你已经74岁了,现在有退休工资,将来你走了,娃娃拿什么谋生?”可李铁军对此一点也不担心,表示女儿以后可以靠劳动谋生,“实在不行出去擦皮鞋也能找到一碗饭吃。” 对于女儿的现状,李婧磁的母亲李安素十分痛心。一位女邻居介绍,就在当年打官司后不久,李安素曾回到纳溪找女儿,希望能带她一起生活,但未成功,“女儿不听”。 由于李铁军和李安素没有扯结婚证,李婧磁至今没有上户口。“周围邻居和亲戚都劝他把女儿的户口上了,他坚决不上。”一位邻居说。 说起这个问题,李铁军很生气,表示“喊我去上也不会去”。“没有身份证连车票都买不了,难道不担心吗?”面对记者的问题,李铁军表示买不了就不出去。接着,他就不愿意再谈这个问题。 但是,回避话题显然阻止不了女儿的成长,也阻止不了现代生活的影响。对于手机和电脑,虽然使用时间不长,李婧磁和其他年轻人一样“无师自通”。7月16日泸州出现了火烧云,她也发了四张照片,配文“晚霞如此美好”。 相比之下,她觉得父亲的进步没有她明显。“很多新词语他都不懂,解释半天才明白,很快又忘了什么意思。”李婧磁举了“醉了”这个词作为例子,“他总以为是喝酒喝醉了,讲过很多遍他还是不懂”。 李婧磁告诉记者,其实再过两个月,她就满21岁了。对于未来,父女俩有些小小的意见不合。李铁军认为搞科学研究,没有人会很早结婚,要结婚就只能中止科研。而李婧磁则表示,虽然自己目前没有意中人,但她想在25岁之前把自己嫁出去。
哈哈
j**********1
发帖数: 89
30
来自主题: Arts版 - 丰子恺作品鉴赏
画诗词
丰子恺的漫画创作,是从画古诗词意境开始的,他第一幅发表的漫画便是画"人散
后,一钩新月天如水"的词意。
丰子恺小的时候,接受过六年中国传统的启蒙教育,刚认字时,读的就是《千家诗
》,诗词的美妙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丰子恺自己说,他最喜欢看的书是诗话和词话
,因为这些书把最优美最动人的句子集锦起来,省去了自己寻找的麻烦,读来很是畅快。
他的诗词漫画也是这样,把最耐人寻味的景象凝固了,定格下来,给人以细细的、
长久的回味。 在这些以古诗词为题的漫画里,却一点也闻不出陈腐的味道,意古人的
意,生活却是今人鲜活的生活,典雅的意境和浓厚的生活气息毫无矛盾,让人感受到二
、三十年代典型的文化氛围。
D******6
发帖数: 6211
31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呵呵,我可以发包子了 :)
我可以发包子了?
wh那天抱怨我发包子总叫大家背古诗词什么的。。。其实有孤沟了,这古诗词不是也很
容易么。。。好,今天就发包子,没有就的。。。
D******6
发帖数: 6211
32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ft,咱这版水太大了
原创每篇500字以上100字以下的古诗词古文或者原创古诗词古文的感想评论,都给包子。
C********g
发帖数: 9656
33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门三爷:中国的酒文化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29736
·门三爷·
几年前回国,跟表哥一起吃过一顿饭。表哥生活在一个小城市,在一个事业单位工作,
是五个副局长之中的一个,副科级。中国人说跟谁谁吃了一顿饭,其实是跟谁谁喝了一
顿酒。酒桌上,表哥喝得高兴了,问我,中国的酒文化你知道多少?他这么一问,我不
知道如何回答。我说,我想想。我头脑中首先想到的是酒与中国古代文化人之间的联系
,中国古文化人与酒的不解之缘。我一下想到了三首诗。在高中时,我特喜欢古诗词,
抄写背诵过不少古诗词。下面三首诗是熟记于心的。李白的诗:人生得意需尽欢,莫使
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去尽还来。杜牧的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
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还有一首诗写得特有气魄,我不记得是
谁写的了: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我说,表哥,你说的酒文化是不是古代文化人写的与酒有关的诗词歌赋之类的东西?表
哥说,不是。我问,那酒文化指的是啥呀?表哥说,连中国的酒文化都不懂,你真是没
文化... 阅读全帖
c*********2
发帖数: 3402
34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漫话诗词欣赏与“格律之误”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31315
阿W
什么样的文字可算作诗,怎样的诗才称得上好,许多人都说不清楚。我也说不清楚——
估计在他人看来,但自我觉得,勉强可以自圆其说。然而,一首诗是否符合某一体格,
却是一个知识性的问题,中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也能判定。在汉语文化体系中,诗词体格
的重要性被过份强调。尤其是格律诗,有人以为是诗中之王,也有人说是诗文化皇冠上
的明珠。汉语文化过份强调诗词的体格,导致诗词欣赏重视形式不重视内容,本末倒置
,我称之为“格律之误”。
先谈谈本人的诗词审美主张。我以为好的诗词应该具备:1. 立意要有文化内涵;2. 词
句要清晰易懂;3. 表达要精炼、有特色、有力度、有想象空间;4. 结构要和谐匀称;
5. 押韵;6. 平仄;7. 对仗。我还有另一个说法,诗词是简洁优美的文字,尽管表达
精炼简洁,但却具有四种美感:1. 韵美,读起来像唱歌一样,流畅、自然、声韵和谐
;2. 辞美,像串珠缀玉一样,所谓字字珠玑;3. 画美,给人想象的空间,像一组抽象
画;4. 意美,给人哲理的启迪或... 阅读全帖
d*******i
发帖数: 143
35
今年九月份开学,国内中小学生将迎来新的语文教材。据说这次的新版语文教材里加大
了古诗文的比例,小学生平均每年要学习20首古诗文。
于是,大家纷纷针对增加古诗文到底对中小学生好不好展开了议论。
我个人觉得,让中小学生多接触古诗文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
中国古典文学,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都是中华民族不可多得的财富。熟读古诗文对一个
人的成长也是非常重要和有利的。它们凝聚了几千年里中国人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热
爱,对世界的探索,凝聚着几千年里中国人的聪明才智。
我是在长大后的很长时间里才慢慢体会出中国古诗文的诸多好来的。于是开始自觉的接
触和学习古诗文。可惜,因为年纪渐长,记忆力远不如从前,心思也不再清明和纯粹,
一些优美的古诗文,无论如何都不能背诵下来,刻在自己的脑子里。
至今记得最牢的一些古诗文,都是学生时期被老师强制记住的那些。当时虽然并不是情
愿的,但现在却是万分感激。如果没有当年老师的强制,我现在可能都不能很好的记住
一首古诗词,那是一件多么可惜的事情。
所以,我非常赞成孩子们从小就开始接触古诗文,并且背诵下来。儿童的记忆力是最好
的,并不需要理解每一首古诗词,他们也可以一字不落地背诵... 阅读全帖
u***************r
发帖数: 11227
36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unidentified_title
发信人: ribolalula(), 信区: ChineseClassics
标题: 重温李白的《将进酒》,有点改观了
发信站: BBS未名空间站(Fri Oct 27 13:59:18 2017,GMT)
李白的《将进酒》很有名,中学时读过,很是为诗中的豪迈所折服。当然诗中的名句也
很喜欢,不光我喜欢,身边的很多人都喜欢,比如“人生得意须尽欢”“天生我材必有
用”,现在看仍然是很多人的签名,被很多人推崇。
前段时间,跟一个小不点一起重温了一遍《将进酒》,有点改观了。
小不点现在六七岁,最近有点喜欢上了古诗词,而且李白名气那么大,就点名要一篇李
白的名作来学习一下,然后就选择了《将进酒》。结果一遍还没读完,读到“五花马,
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的时候小不点就很是担忧地说“李白这是要把儿子也拿去换
酒喝吗?”然后很是担心,他还由此开始质疑李白,说李白是个酒鬼,动不动就喝酒,
这篇唐诗就是李白喝醉酒之后的胡言乱语,一点也不美。
我当然是有点尴尬,然后还引导他,说前边的“君不见。。。。。。。”那两句写的多
豪迈,李白虽然爱喝酒,但是写诗还是很厉害的。现在还小,理解不了,等再大一些再
读,会... 阅读全帖
x*****u
发帖数: 3419
37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鲁迅的诗z
http://bbs.gxsd.com.cn/viewthread.php?tid=181126&highlight=%E8%83%A1%E9%80%82
浅谈胡适对古诗词的态度z
对古诗词一直抱着一种矛盾的心态,非常喜欢其中的一些词句,像“明月松间照,清泉
石上流”之类,如同握在手里的串串珠玉,给人一种阅读上的美感;“人道横江好,伊
道横江恶”,也能让人感受到浓郁的生活气息;“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何等的明白晓畅,表达通透;“独守千年纸上尘”,则给人以强烈的历史悲壮感;“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也能让人的眼前出现那一幅可以想见的蜀道险
远。
不过“扪参历井仰胁息”读起来就累了。
还有的诗句,读起来何止是累,简直就让人晕头转向。比如闻一多读张若虚的《春江花
月夜》,可以激动不已,连称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但也有人指其为一首彻底
的形式主义的作品,反正我看完《春江花月夜》也是一头雾水,除了一大堆漂亮的词汇
和景色,不知道里面还有什么东西。
但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律诗格词的那种对形式上的严格的要求,排词用字的那种玩
味的态度,都让人有一种受到束缚的感觉,
a******e
发帖数: 6689
38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柳词八赏--羁旅
我有一个疑问,也不知道对不对,就是发现在读古诗词的时候大家都是“见人下菜碟”
,换句话说,就是因为先了解了人,知道了他的生平事迹理想抱负,然后在读诗词的过
程中不自觉的向那方向去靠拢。比如下面对温冯李欧阳四人的词之对比。欧阳修那句“
狼藉残红”,单拿出来,怎么也没有“脱离人生八苦”的超脱感嘛,但是你若知道他的
背景资料,知道这是他的定论,再向那个方向去读去画,又可以说嗯,这也说得通。
所以,我特别想问问,是不是读古诗词就得走这样的套路?诗词离不开作者,而因为诗
词篇幅短小,文字藏得过深,要读明白,就得先了解生平事迹?

温庭筠的《菩萨蛮》:
牡丹花谢莺声歇,绿杨满院中庭月。相忆梦难成,背窗灯半明。
翠钿金靥脸,寂寞香闺掩。人远泪阑干,燕飞春又残。
冯延巳《鹊踏枝》:
梅花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
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一向凭阑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
李煜《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欧阳修《采桑子》:
群芳过后西
s**t
发帖数: 17016
3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oetry 讨论区 】
发信人: shot (清泉石上), 信区: Poetry
标 题: 已经飘散的古典意境(效颦Listen2046兄)
关键字: 胡搅蛮缠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Apr 23 14:46:36 2011, 美东)
严格地讲,古诗的意境在现代生活中已不存在了。亭台楼阁倒是可以看到,但只能观摩
,不能生活于其间。静美的田园风光也已不复存在。我们每日接触的都是键盘,屏幕和
八卦,我们的生活中雅致的古意从何而来?
一直佩服坚持写古诗词的朋友们,他们依旧守护着一种已悬空的传统。或者说这本来就
不是我们的传统,已被人为截断。从遣词造句到具体的生活场景,与百年前相比均已发
生了巨变。还有什么是相似的?就连字的写法都不一样了。但他们依旧能在文字间重构
出那种典雅的美。其精神令人动容。
某种程度上讲,我们都是没文化的人。书上说我们文明有五千年历史,我看一百年都不
到。我倒是看过不少古典作品。但总觉得这些作品与我没有文化上的血脉关系。其中的
场景和人物,与外国文学中的作品和人物一样,离我的生活太遥远。
Listen 2046刚发了两首【古诗新... 阅读全帖
i******n
发帖数: 538
40
来自主题: Xiqu版 - 我为主席录传统戏
孙以森(口述) 本文采写/杨敏
1966年文革开始后,传统戏曲作为“毒草”遭到批判。在此后将近十年里,由江青亲自
审定的八个革命样板戏独占戏曲舞台,经电影、电视、广播反复强制性播放,后有“八
亿人民八个戏”之说。但在文革最后的几年里,由江青亲自领导,文化部牵头专门为中
南海录制了一批传统戏曲。这批传统戏曲的录音部分,最后归属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
部的录音资料库,其中一些录音在后来也曾陆续播放,少数录音在客观上成为较珍贵的
录音史料。
文革一开始还有电视节目,大约半年之后,电视就停播了。所以那个年代就只有广
播,广播里又只有样板戏。我当时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戏曲组当编辑,后来当副
组长,虽是“革命”期间,但工作还是很忙的。
我是安徽寿县人,1960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毕业后,留校在中文系工作。两年后
调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作。文艺部戏曲组缺人,于是我就去了戏曲组。
秘密的任务》
大概是1975年初,电台文艺部的领导通知我去参加中央广播事业局的一个录音组
。录音组由广播事业局直接领导,全称是“送审录音组”。据我所知,工作就是翻录传
统戏曲、曲艺录音或者录制传统... 阅读全帖
m******r
发帖数: 4351
41
史记屈原有什么没弄清楚的?文学艺术本来就是感性的东西,每个人的人生经历不同,
看到同样的东西,感触也不一样。一样听贝多芬的命运,有的人情绪激越, 有的人潸然
泪下;一样看梵高的画,通过那种强烈的色彩,流动的线条,有的人看到了他的热情,
有的看到了他孩子般纯真的心。当然,对像你这种失去了自我,唯砖家叫兽是从的奴才
来说,不理解也并不奇怪。
你的那个<日寇二战的战略以及淞沪会战>是你看了什么<重光葵回忆录>,李敖的<蒋介石
研究>,<李宗仁回忆录>搞得一个读后感,简单地说,除了你从这几本书上抄来的东西还
靠谱外,你自己发挥的就没多少对的。你知道日本二战的南进和北进具体是什么吗,怎
么演变的你清楚吗?把日本全面侵华松沪抗战当成南进政策的贯彻是你自己创造的历史
吧。
其实你不但古文不好以至被抄古诗词的某男诱骗,其实现代文也不好。南进政策的误解
,不过是一个你理解不好现代文的例子。把对韩少的辩护理解成"看上韩寒的小说",已
经是连基本的对话都拎不清——waterworld版的HH粉哪个不是上来先声明一下"俺看不
上HH的小说,但俺就是要替他辩护"的?
居然没有看到guvest在篮球版的新段子的绍... 阅读全帖
s**t
发帖数: 17016
42
严格地讲,古诗的意境在现代生活中已不存在了。亭台楼阁倒是可以看到,但只能观摩
,不能生活于其间。静美的田园风光也已不复存在。我们每日接触的都是键盘,屏幕和
八卦,我们的生活中雅致的古意从何而来?
一直佩服坚持写古诗词的朋友们,他们依旧守护着一种已悬空的传统。或者说这本来就
不是我们的传统,已被人为截断。从遣词造句到具体的生活场景,与百年前相比均已发
生了巨变。还有什么是相似的?就连字的写法都不一样了。但他们依旧能在文字间重构
出那种典雅的美。其精神令人动容。
某种程度上讲,我们都是没文化的人。书上说我们文明有五千年历史,我看一百年都不
到。我倒是看过不少古典作品。但总觉得这些作品与我没有文化上的血脉关系。其中的
场景和人物,与外国文学中的作品和人物一样,离我的生活太遥远。
Listen 2046刚发了两首【古诗新作】。我觉得挺有意思。他以古诗的意境作为背景,
写出相关的新诗。古诗词的困难之一,就是在现代语言环境下难以被溶解消化。这倒是
一种不错的尝试。不去融化它,只是应和它。一位俄罗斯诗人曾说,每一首新的诗,都
是一座回廊和拱顶,是前人诗作的反光和回音。这种方法就是只制造回音,而不复现... 阅读全帖
l*****d
发帖数: 7963
43
☆─────────────────────────────────────☆
ladyred (落红万点,好运名:小旺红) 于 (Thu Oct 20 22:29:41 2011, 美东) 提到:
最近填的一些词,以秋愁秋怨为主题。欢迎大家拍砖指教!
少年游 秋程
秋愁总是,缠绵无绝,抽去又重来。
别情还似,山中浓雾,难得见云开。
欲解相思,应簪霜菊,轻管慢猜枚。
细算归程,迢迢千里,暂把锦书裁。
西江月 秋杉
寂寂山寒白柳,层层苇断蓝桥。叶零云落梦魂摇。月上乌还霜早。
几度情揉踯躅,一霄林染琼瑶。采来满袖紫杉稍,浸酒但求愁杳。
生查子 秋屐
暮听窗外雨,任凭愁来去。黄叶洗秋风,片片难留住。
伞屐向东篱,冷菊独开处。摘得紫霞杯,染袖香无数。
风流子 秋宿
飒飒风扫叶,天将晚,远客更伤秋。
望山横云垂,雁过声唱,日沉西岭,江自长流。
酒心起,遥知泉水处,应有杏帘楼。
金菊送香,炊烟添绪,井边村女,言罢还羞。
驿中芳情幽。开窗倚户看,月隐星休。
无奈昨愁仍在,又上眉头。
读香笺锦字,柔思满目,寸肠千折,往事悠悠。
如使月圆人聚,夫复何求?
翻香令 秋叹
窗纱犹绿落梧桐。夜凉笛怨... 阅读全帖
s**t
发帖数: 17016
44
来自主题: Poetry版 - 十六字令两个
我写古诗词很快,真要写的话,一天就可以写出来一堆。将来我也想出一本古诗词的集
子。^_^
F*******y
发帖数: 885
45
其实很多歌词都是现代诗,配上音乐也不逊于古诗词。
古诗词的缺点是讲韵律,很束缚思想。一般人无法入手。
如果swanswanswan提到的古风不存,就徒留架子了。
啥诗只要自己觉得好就好。

词。

发帖数: 1
46
来自主题: Poetry版 - 唐诗宋词全本搜索安卓APP
我老最新奉献:拇指唐诗宝是最棒的古诗词搜索APP。最全的古诗词文库,加上最快的
搜索技术,是您的掌中宝。完全免费。使用后请提宝贵意见。
安卓应用安装的官方链接:
http://play.google.com/store/apps/details?id=com.poeminpocket.c
s**t
发帖数: 17016
4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oetry 讨论区 】
发信人: shot (清泉石上), 信区: Poetry
标 题: 已经飘散的古典意境(效颦Listen2046兄)
关键字: 胡搅蛮缠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Apr 23 14:46:36 2011, 美东)
严格地讲,古诗的意境在现代生活中已不存在了。亭台楼阁倒是可以看到,但只能观摩
,不能生活于其间。静美的田园风光也已不复存在。我们每日接触的都是键盘,屏幕和
八卦,我们的生活中雅致的古意从何而来?
一直佩服坚持写古诗词的朋友们,他们依旧守护着一种已悬空的传统。或者说这本来就
不是我们的传统,已被人为截断。从遣词造句到具体的生活场景,与百年前相比均已发
生了巨变。还有什么是相似的?就连字的写法都不一样了。但他们依旧能在文字间重构
出那种典雅的美。其精神令人动容。
某种程度上讲,我们都是没文化的人。书上说我们文明有五千年历史,我看一百年都不
到。我倒是看过不少古典作品。但总觉得这些作品与我没有文化上的血脉关系。其中的
场景和人物,与外国文学中的作品和人物一样,离我的生活太遥远。
Listen 2046刚发了两首【古诗新... 阅读全帖
y******n
发帖数: 421
48
来自主题: NKU版 - 纪念李霁野诞辰110周年
【纪念李霁野诞辰110周年】文教同辉----李霁野编辑:管理员来源:南开大学新闻网
时间:2014-04-03点击:   肖福堂
李霁野早年结识鲁迅,共同创办未名社,成为鲁迅先生的学生和挚友,是我国著名
作家、翻译家和鲁迅研究专家。他终生从事教育工作,也是著作等身的教育家。
李霁野1949年9月来天津,任南开大学外文系教授,并从1951年起任系主任至1982
年。在此其间,他曾兼任天津市文化局局长、市文联副主席、主席、天津市作家联合会
副主席等职。1997年5月4日去世前,他仍以90多岁高龄兼任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
中国美国文学研究会顾问、中国外国文学研究会顾问、中国鲁迅研究会顾问、中国民主
促进会中央参议委员会常委、天津市文联名誉主席、天津图书馆名誉馆长、天津译协名
誉会长、南开大学外文系名誉系主任等。
追逐新潮 抗争旧俗
李霁野1904年4月6日出生于安徽省霍邱县叶集镇,1913年入私塾附读,1914年入叶
集明强小学读书。他的小学同学有韦素园、台静农、韦丛芜、张目寒等人。
1919年,著名的“五四”爱国民主运动爆发。那年秋天,李霁野考入安徽省阜阳第
三师范学校。当时,小学同学... 阅读全帖
G***Y
发帖数: 9698
49
来自主题: Cantonese版 - 粤语谚语有三多 鬼多鸡多沙煲多
话谚语有三多 鬼多鸡多沙煲多
大洋新闻 时间: 2015-05-25 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 胡亚平
广州小学生在学习粤语童谣。 广州日报记者胡亚平摄
一张暗藏80几个粤语谚语的漫画在朋友圈疯传
广州仔用粤语识讲唔识写 粤语谚语更是蒙查查
最近一幅名为《大粤港谚语》的漫画在广州人的朋友圈里疯传,图画中隐藏的80多
条粤语谚语也难倒不少广州仔女。记者了解到,尽管粤语在民间的使用仍然非常普遍,
但是这些极具特色的谚语因为使用环境和对应的语境日益减少,都渐渐不被人们了解。
此时,这张漫画再次唤醒广州人对粤语谚语的浓厚兴趣。更有有心人发现,图中有
9处出现了鬼,暗藏8个有“鬼”的谚语,8处出现了鸡,对应7个有鸡的谚语,多处出现
了沙煲,对应5个与沙煲有关的谚语。
文/广州日报记者胡亚平
最近一幅名为《大粤港谚语》的漫画在朋友圈里疯传,引起了不少广州后生仔的兴
趣,因为画风新颖,内涵丰富,一张图涵盖了80多个粤语谚语,甚至在不少群里玩起了
谚语接力,大家比赛谁找得多。白领刘小姐告诉记者,自己看到这幅图就特别感兴趣,
尤其是里面很多谚语其实过去常常听老人家说,比如“风吹鸡蛋壳”、“大石砸死蟹”
...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