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古人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s**x
发帖数: 266
1
古人女人刮除体毛吗?
比起她们与时俱进的高智商,中国的女人在刮除体毛上可没什么进化。事实上,很早之前古代女性就推崇将眉毛剃掉,再用黑色颜料画眉……没错,黑泽明的电影《乱》里的女人喜欢把眉毛搞成一小点儿,就是师从中国先人的成果……除此之外,古代女人们还流行“挽面”,就是用线除掉脸上的细毛……都说只有男人爱面子,看来并非如此。
古代皇帝后宫3000人,果真有这么多吗?
3000?这只是一个保守的数字。古代皇帝在女色方面上的追求可谓孜孜不倦,著名的昏君隋炀帝,就曾下诏广征天下美女,更是选了3000童贞女子入宫供他“消遣”。隋炀帝还是小菜一碟,排行榜冠军当属唐玄宗。别看古书中把他和杨贵妃的爱情写得惊天地、泣鬼神,他的后宫人数可是高达四万……嗯,一天一个,也得100多年才能用完。
人常说学富五车,五车到底能装多少书?
需要指出,这“车”是马车、牛车,而不是大卡车。这词儿是描述战国时代的名家施惠如何勤奋好学的。他每次出个门,都要带上五车竹简在路上阅读。也不知道这一路颠簸的,他能不能看得进去,总之这范儿算是做足了。这五车竹简也没几本书,大概连精装版的《古文观止》也装不完。
古人通常多久洗一次澡?
他... 阅读全帖
R*****g
发帖数: 682
2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古人穿鞋不分左右脚 鞋头都有“鞋翘”
作为人类最早穿鞋的民族之一,中国古人曾经创造过非常丰富的鞋文化。其中,有
许多“鞋尖上的秘密”,更是让人意想不到。
古人穿鞋不分左右脚
鞋子分左右脚,这是现在大家都知道的常识。但如果时光能回到100年前,鞋子分
左右脚,还是颇为另类的现象。分左右的鞋子,古代称之为“运脚鞋”,古人是不穿的
,在几千年的时间里,古人穿鞋始终不分左右。
左右不分的鞋子是不是很难穿?非也!古代制鞋的材料大多非常柔软,如草鞋、麻
鞋,即使用动物皮也处理得很柔软。而且,古人穿的鞋子做得相对宽松,尺码比较大,
不会有穿不上或是磨脚的现象。有意思的是,古代鞋子不讲尺码,只说鞋号,称“脚第
几”。虽然鞋子不分左右,但古人买鞋还是讲左右的。试鞋时,一般会先伸左脚,只要
左脚能穿下,右脚就不用试了。这是因为,人的左脚一般比右脚稍长一些,这与手刚好
相反。在古代,还有人也因左脚畸长而出名,如楚国的宰相孙叔敖,《荀子·非相篇》
中便记其“长左”。
因为鞋子不分左右,古代制鞋用的鞋楦只有一只。其实,鞋子不分左右国外亦然,
西方鞋子分左右距今也不到200年的时间,出现于1818年的美国。中国第一双分左右的
皮鞋,诞生于1876年,... 阅读全帖
R*****g
发帖数: 682
3
三伏天,连日持续高温,很多同事连午餐都草草对付了事,还有人换了签名———
“宁可在空调房饿死,也不做外出觅食的勇士”。习惯了与空调、电风扇为伴的现代人
也许很难想象,在没有电也没有电器的古代,人们如何度过热浪滚滚的夏天?其实,古
人度夏不但充分体现了智慧,还十分低碳环保且有情趣。

“清凉殿”堪比空调房
“天气这么热我哪里通通不想去,只想躲在家看着我的电视吹冷气。”张学友的一
曲《天气这么热》唱出了现代人对空调房的依赖。可是,在没有空调的古代,人们怎么
办呢?和现代人一样,古人避暑首先想到的就是改造居住环境。看过电视剧《后宫·甄
嬛传》的观众或许仍记得这样的情节———炎炎盛夏,仆人在一个大瓷缸中放入冰块,
再将瓷缸放到小主、娘娘的房中,用以降低房间的温度。
这种用冰块降温的方法其实早在先秦就已经有了。那时存放冰块的地方被称为“窟
室”。窟室是一间考究的地下室,每到酷热的夏夜,贵族们在窟室中通宵达旦饮酒作乐
,和今天人们下班后到冷气十足的夜店喝上两杯十分类似。到了汉代,皇宫里设有冬夏
两用的“空调房”,冬季用房叫“温调殿”,夏季用房叫“清凉殿”。清凉殿内有多重
降温装置———以石头为床... 阅读全帖
M*V
发帖数: 3205
4
来自主题: ChinaNews2版 - 古人园子里种什么?(ZZ)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aterWorld 讨论区 】
发信人: suanxiangge (蒜香哥), 信区: WaterWorld
标 题: 古人园子里种什么?(ZZ)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Feb 28 14:07:21 2014, 美东)
发信人: suanxiangge (蒜香哥), 信区: gardening
标 题: 古人园子里种什么?(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Feb 28 14:04:39 2014, 美东)
来源:《中国收藏》杂志 2013年第9期 文、图/唐枫
古人园子里种着的花草树木,大部分今天都还能看到,梅兰菊竹、松树牡丹、山茶
芙蓉……今天仍然是花园的主角。除了这些主角外,还有一些不太引人注目的植物,在
古代,他们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花木们蕴含的吉祥意蕴与风姿情调建构了一个令人
神往的诗意世界。
玉树临风
宋代佚名的《槐荫消夏图》,描绘了一位高士在夏天的槐荫下午休的情景,庭院中一棵
高大茂盛的槐树引人注目。作者细细地描绘了叶片细小的槐树,将槐荫的特点表现得很
充分。
古代人们喜欢在房前屋后种植槐树,因为槐树对于... 阅读全帖
g***j
发帖数: 40861
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古人园子里种什么?(ZZ)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aterWorld 讨论区 】
发信人: suanxiangge (蒜香哥), 信区: WaterWorld
标 题: 古人园子里种什么?(ZZ)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Feb 28 14:07:21 2014, 美东)
发信人: suanxiangge (蒜香哥), 信区: gardening
标 题: 古人园子里种什么?(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Feb 28 14:04:39 2014, 美东)
来源:《中国收藏》杂志 2013年第9期 文、图/唐枫
古人园子里种着的花草树木,大部分今天都还能看到,梅兰菊竹、松树牡丹、山茶
芙蓉……今天仍然是花园的主角。除了这些主角外,还有一些不太引人注目的植物,在
古代,他们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花木们蕴含的吉祥意蕴与风姿情调建构了一个令人
神往的诗意世界。
玉树临风
宋代佚名的《槐荫消夏图》,描绘了一位高士在夏天的槐荫下午休的情景,庭院中一棵
高大茂盛的槐树引人注目。作者细细地描绘了叶片细小的槐树,将槐荫的特点表现得很
充分。
古代人们喜欢在房前屋后种... 阅读全帖
f**z
发帖数: 186
6
来自主题: Chinese版 - 穿越·像古人一样过夏天
穿越·像古人一样过夏天

导 语:提到夏天,一定会想到有叫不停的知了、刺眼的大太阳、永远流不尽的汗、
从早开到晚的空调、一天好几支的冰淇淋。这样的夏天伤身又浪费,在提倡节能环保的
今天,让我们一起返璞归真,像古人一样过个环保又健康的夏天吧!
一、不可思议的古代智慧结晶
古代中国的夏天并不比今天好过,差不多的高温,却没有今天的高科技,不要以为
没有空调的夏天古人只能干熬,我们智慧的先辈可是有很多让我们眼前一亮的发明呢。
1、 叶轮拨风——古代的“电”风扇
我猜最早的扇子应该是一片大大的树叶,摇破了就爬到树上再摘一片,慢慢地进化
成竹扇、帛扇、写上诗做上画的折扇。这么摇来摇去太费劲,能工巧匠发明出一种名叫
“叶轮拨风”的大型纳凉器具,《西京杂记》中记载:“长安巧匠丁缓作七轮扇,大皆
径丈,相连续,一人运之,满堂寒颤。”“满堂寒颤”简直令人震惊,只是一定苦了“
一人运之”的一人。

想是这玩意儿太大,为了方便携带,雍正年间皇宫里出现了小型的“机械扇子”。
它看起来就像普通的手握羽扇,但只要开动发条,让太监宫女抓着把手,像手摇放映机
那样,均匀有力地摇着“电风扇”,扇叶就能旋转起来,产生习... 阅读全帖
s*********e
发帖数: 5245
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gardening 讨论区 】
发信人: suanxiangge (蒜香哥), 信区: gardening
标 题: 古人园子里种什么?(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Feb 28 14:04:39 2014, 美东)
来源:《中国收藏》杂志 2013年第9期 文、图/唐枫
古人园子里种着的花草树木,大部分今天都还能看到,梅兰菊竹、松树牡丹、山茶
芙蓉……今天仍然是花园的主角。除了这些主角外,还有一些不太引人注目的植物,在
古代,他们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花木们蕴含的吉祥意蕴与风姿情调建构了一个令人
神往的诗意世界。
玉树临风
宋代佚名的《槐荫消夏图》,描绘了一位高士在夏天的槐荫下午休的情景,庭院中一棵
高大茂盛的槐树引人注目。作者细细地描绘了叶片细小的槐树,将槐荫的特点表现得很
充分。
古代人们喜欢在房前屋后种植槐树,因为槐树对于人们来说,有着特殊的吉祥寓意
。槐树多子,“槐子”与“怀子”谐音,多栽于宅院内以求多生儿子,所表达的是人们
对吉祥幸福生活的向往。同时,槐树在古代还被认为是贵人之树、富贵之树,代表着高
官厚禄。《花镜》... 阅读全帖
s*********e
发帖数: 5245
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gardening 讨论区 】
发信人: suanxiangge (蒜香哥), 信区: gardening
标 题: 古人园子里种什么?(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Feb 28 14:04:39 2014, 美东)
来源:《中国收藏》杂志 2013年第9期 文、图/唐枫
古人园子里种着的花草树木,大部分今天都还能看到,梅兰菊竹、松树牡丹、山茶
芙蓉……今天仍然是花园的主角。除了这些主角外,还有一些不太引人注目的植物,在
古代,他们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花木们蕴含的吉祥意蕴与风姿情调建构了一个令人
神往的诗意世界。
玉树临风
宋代佚名的《槐荫消夏图》,描绘了一位高士在夏天的槐荫下午休的情景,庭院中一棵
高大茂盛的槐树引人注目。作者细细地描绘了叶片细小的槐树,将槐荫的特点表现得很
充分。
古代人们喜欢在房前屋后种植槐树,因为槐树对于人们来说,有着特殊的吉祥寓意
。槐树多子,“槐子”与“怀子”谐音,多栽于宅院内以求多生儿子,所表达的是人们
对吉祥幸福生活的向往。同时,槐树在古代还被认为是贵人之树、富贵之树,代表着高
官厚禄。《花镜》... 阅读全帖
s*********e
发帖数: 5245
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gardening 讨论区 】
发信人: suanxiangge (蒜香哥), 信区: gardening
标 题: 古人园子里种什么?(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Feb 28 14:04:39 2014, 美东)
来源:《中国收藏》杂志 2013年第9期 文、图/唐枫
古人园子里种着的花草树木,大部分今天都还能看到,梅兰菊竹、松树牡丹、山茶
芙蓉……今天仍然是花园的主角。除了这些主角外,还有一些不太引人注目的植物,在
古代,他们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花木们蕴含的吉祥意蕴与风姿情调建构了一个令人
神往的诗意世界。
玉树临风
宋代佚名的《槐荫消夏图》,描绘了一位高士在夏天的槐荫下午休的情景,庭院中一棵
高大茂盛的槐树引人注目。作者细细地描绘了叶片细小的槐树,将槐荫的特点表现得很
充分。
古代人们喜欢在房前屋后种植槐树,因为槐树对于人们来说,有着特殊的吉祥寓意
。槐树多子,“槐子”与“怀子”谐音,多栽于宅院内以求多生儿子,所表达的是人们
对吉祥幸福生活的向往。同时,槐树在古代还被认为是贵人之树、富贵之树,代表着高
官厚禄。《花镜》... 阅读全帖
s*********e
发帖数: 5245
10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古人园子里种什么?(ZZ)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gardening 讨论区 】
发信人: suanxiangge (蒜香哥), 信区: gardening
标 题: 古人园子里种什么?(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Feb 28 14:04:39 2014, 美东)
来源:《中国收藏》杂志 2013年第9期 文、图/唐枫
古人园子里种着的花草树木,大部分今天都还能看到,梅兰菊竹、松树牡丹、山茶
芙蓉……今天仍然是花园的主角。除了这些主角外,还有一些不太引人注目的植物,在
古代,他们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花木们蕴含的吉祥意蕴与风姿情调建构了一个令人
神往的诗意世界。
玉树临风
宋代佚名的《槐荫消夏图》,描绘了一位高士在夏天的槐荫下午休的情景,庭院中一棵
高大茂盛的槐树引人注目。作者细细地描绘了叶片细小的槐树,将槐荫的特点表现得很
充分。
古代人们喜欢在房前屋后种植槐树,因为槐树对于人们来说,有着特殊的吉祥寓意
。槐树多子,“槐子”与“怀子”谐音,多栽于宅院内以求多生儿子,所表达的是人们
对吉祥幸福生活的向往。同时,槐树在古代还被认为是贵人之树、富贵之树,代表着高
官厚禄。《花镜》... 阅读全帖
R*****g
发帖数: 682
11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跟古人学敬语:这些词不能乱用
敬称,是古人用对方的官职、身份、名字以及美德方面专门性的词语所表示的尊敬,男
性一般多用“君”“子”“公”“先生”“夫子”“卿”等敬词。
“君”,本是封建时代一国之主,后引申为对一般有地位的人的敬称。如《邹忌讽
齐王纳谏》:“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这是妻子对丈夫邹忌的敬称
。有时,君对臣讲话,为了表示亲近也用“君”来敬称。如《鸿门宴》:“沛公曰:‘
君安与项伯有故?’”
“子”,是男子的表敬美称。如《左传·僖公三十年》:“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
求子。”
“公”,作为对尊长或平辈的敬称,是由周代分封诸侯(公、侯、伯、子、男)的头
一等诸侯而引申来的。如《鸿门宴》:“公为我献之。”
“先生”,本义是“父兄”。引申为“老师”,后来用作对人的敬称。如《吕氏春
秋·孟纪》:“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长矣。’”
“夫子”,本义是对大夫以上官吏的敬称,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如《中山狼传》
:“又安能发狼踪以指示夫子之鹰犬也?”
“卿”,最初是古代高级官员的称谓,后引申为君对臣,长辈对晚辈的敬称。如皇
帝称臣为“爱卿”,称老臣为“老爱卿”。朋友之间也称“卿”,丈夫对妻子也以“卿
”为爱称的。... 阅读全帖
s*********e
发帖数: 5245
12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古人园子里种什么?(ZZ)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gardening 讨论区 】
发信人: suanxiangge (蒜香哥), 信区: gardening
标 题: 古人园子里种什么?(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Feb 28 14:04:39 2014, 美东)
来源:《中国收藏》杂志 2013年第9期 文、图/唐枫
古人园子里种着的花草树木,大部分今天都还能看到,梅兰菊竹、松树牡丹、山茶
芙蓉……今天仍然是花园的主角。除了这些主角外,还有一些不太引人注目的植物,在
古代,他们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花木们蕴含的吉祥意蕴与风姿情调建构了一个令人
神往的诗意世界。
玉树临风
宋代佚名的《槐荫消夏图》,描绘了一位高士在夏天的槐荫下午休的情景,庭院中一棵
高大茂盛的槐树引人注目。作者细细地描绘了叶片细小的槐树,将槐荫的特点表现得很
充分。
古代人们喜欢在房前屋后种植槐树,因为槐树对于人们来说,有着特殊的吉祥寓意
。槐树多子,“槐子”与“怀子”谐音,多栽于宅院内以求多生儿子,所表达的是人们
对吉祥幸福生活的向往。同时,槐树在古代还被认为是贵人之树、富贵之树,代表着高
官厚禄。《花镜》... 阅读全帖
j*******7
发帖数: 6300
13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中国古人所敬拜的皇天上帝
http://cclw.net/gospel/explore/sdyzggr/htm/5.htm
第五章 中国古人所敬拜的皇天上帝
在我们进一步研究之前,必须首先认识中国人所认识的最初的上帝。当中国的祖先
在公元前2247年左右告别巴别塔,由美索不达米亚的两河流域从西向东,迈进中国大地
时,我们发现当时的中华祖先所敬拜的,正是《圣经》中所说到的义人挪亚和他儿子闪
的上帝。传说中的“五帝”中最后二位分别是尧和舜。这二位先帝的一直以圣王的美名
而流传了下来。论到尧,孔子这样说:
原文: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
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译文∶孔子说∶“尧作为国君真伟大啊!崇高啊!只有天最大,唯独尧能效法天。
他的恩德广博无边,老百姓不知道怎样去称赞他。他的功业真崇高啊!他的礼仪制度也
太美好”《论语·泰伯第八》
《书经·舜典》中记载舜帝“肆类于上帝。”从这两则短短的描述之中,可以看出
尧和舜都是敬拜真神上帝的。在前一章我们提到中国上古社会所传习的圣人之道,也是
自尧舜开始。中国最古老的《书经》的第一篇就是《尧典篇》。
因此,我们似... 阅读全帖
s*********e
发帖数: 5245
14
来自主题: gardening版 - 古人园子里种什么?(ZZ)
来源:《中国收藏》杂志 2013年第9期 文、图/唐枫
古人园子里种着的花草树木,大部分今天都还能看到,梅兰菊竹、松树牡丹、山茶
芙蓉……今天仍然是花园的主角。除了这些主角外,还有一些不太引人注目的植物,在
古代,他们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花木们蕴含的吉祥意蕴与风姿情调建构了一个令人
神往的诗意世界。
玉树临风
宋代佚名的《槐荫消夏图》,描绘了一位高士在夏天的槐荫下午休的情景,庭院中一棵
高大茂盛的槐树引人注目。作者细细地描绘了叶片细小的槐树,将槐荫的特点表现得很
充分。
古代人们喜欢在房前屋后种植槐树,因为槐树对于人们来说,有着特殊的吉祥寓意
。槐树多子,“槐子”与“怀子”谐音,多栽于宅院内以求多生儿子,所表达的是人们
对吉祥幸福生活的向往。同时,槐树在古代还被认为是贵人之树、富贵之树,代表着高
官厚禄。《花镜》云:“人多庭前植之,一取其荫,一取三槐吉兆,期许子孙三公之意
”。槐树象征三公宰辅之位。西周时朝廷中种三槐九棘,公卿大夫分坐其下,左九棘为
卿大夫之位,右九棘为侯伯子男之位,而三槐为三公之位。后世常以三槐借喻三公一类
的高官,多喜在庭院中植槐,期盼子孙发达,位... 阅读全帖
j****d
发帖数: 1675
15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古人近视怎么办?
古人肺炎怎么办古人做手术怎么办古人白内障怎么办古人洗衣服怎么办古人肉没出放怎
么办古人想打电话怎么办古人去北京没火车怎么办
据说古人大多数一辈子呆在一个地方,活30多岁就死
o***s
发帖数: 42149
16
修复后的陶灶,专家认为堪称“中华第一灶”
泗洪县顺山集遗址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久远的年代,其考古挖掘一直备受考古界瞩目。17日,来自省内及北京、山东、上海、浙江、安徽、河南、陕西、山西等地30多位国内知名专家和学者在实地察看遗址现场和出土的器物后,对泗洪顺山集考古成果进行了多方位的论证,专家们认为,泗洪县梅花镇境内发现的距今8000年的顺山集遗址,是分布于淮河下游地区时代较早的古文化遗址之一,是目前江苏境内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填补了江苏早期古文化遗址的空白,也是全国同一时期、规模最大的环壕聚落之一。“可以将以顺山集遗址一、二期文化遗存为代表的文化遗存命名为顺山集文化,这是江苏文明之根。”考古界泰斗、北京大学文博学院教授、震旦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李伯谦老先生对遗址进行了定性。 通讯员 许昌亮 杜光 秦振华 扬子晚报记者 高峰 文/摄
重大发现
顺山集遗址新发现 将“江苏文明”提前1500年
小镇有20多处史前遗址
梅花镇是距泗洪县城15公里左右的一个小镇。顺山集遗址就位于该镇大新庄西南约500米处,重岗山北麓坡地之上,海拔28-31米。其实,顺山集遗址早在1962年由南京博物院尹焕章、张正... 阅读全帖
gi
发帖数: 496
17
100多年以来,中国人批评古人之声一直就不绝于耳。总而言之一句话:中国的问题概
出于古人(先人),故吾辈后人,不鞭挞之便对不起他们。
飞云以为,无论批评古人还是谴责今人,本来都是可以的。只是我们在谴责之前需要搞
清楚事实与基本逻辑。否则闹笑话事小,害惨自己就事大了。
首先让我们从户口system说起。 一提起户口,除了住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同志们以
外,多数人都颇有微词。中式户口system束缚了人的自由和灵性,中式户口必导致目光
呆滞、胆战心惊;最终必致自由的缺乏、灵性的失丧。户口唯一的“好处”是上面“管
理”下面时显得得心应手,比起放羊、牧牛来不知简单了多少倍。
奇怪的是:我们不少同志,认为户口这玩意儿“已经搞了几千年了”,应该松松了。您
看这古人,躺在地下也中枪,比躺在地上中枪还匪夷所思。朱元璋因此抱怨:偶要是早
点知道你们那户口system,现在偶的后人还在当皇帝;刘邦不服气骂朱元璋道:俺要是
实行了户口system,现在全国都姓刘了。有的有学问的同志,借助于自己的影响力,居
然引经据典,不顾朱元璋、刘邦、金花咕嘟等人的反对,硬是“坐实”了古人玩儿户口
游戏欺压百姓这件事。皇帝... 阅读全帖
b****s
发帖数: 164
18
儿女双全。这是很多准备二胎的宝爸宝妈的想法。特别第一胎是女孩的家长,非常希望
二胎是个男孩。从个体上,生男生女的概率各为50%。从统计学上,生男孩的比例略高
于女孩,约为110:100。为了儿女双全,有人花巨资去香港抽血验染色体,如果不满意
,立即终止妊娠。这是一种粗暴的做法。我们不禁想,能否人为控制生男呢?古人又有
哪些研究结论呢?
一、女子年龄+怀孕月份
生男生女的方法,不光是现代人追求。其实在古代也是如此。古人重男轻女,不孝有三
无后为大。子以母贵,母又以子贵。所以,古人对生男生女的研究,比现在更深入。现
代染色体理论告诉我们,生男生女的决定权在男方。在《易经》中提到,女子生小孩,
也是顺承乎丈夫所布之气。不过呢,民间广为流传的《生男生女清宫图》,却以女子的
年龄和怀孕月份为准。
在《生男生女清宫图》中,女子的年龄是虚岁。虚岁是这样计算的,古人认为,自怀孕
那时候起,孩子就算年龄了。一出生就一岁。其实,虚岁有自己准确的计算方法,用农
历生日+9月(怀胎时间)。准不准呢?在这里,我拿我自己来测算下:
我出生年月是90年的农历07月10日,那么虚岁的生日是+9个月,即1989年11月... 阅读全帖
o***s
发帖数: 42149
19
草长莺飞的春天,卸下沉重的冬装,一颗心往外飞,总想尽情地拥抱春天。可是,做些什么好呢?其实,古人早就给了我们答案,他们早就把春天过得多姿多彩,忙碌而充实。
垂钓。“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这首《钓鱼湾》充满了诗情画意,岸边杨柳依依,杏花乱舞,在花丛中悠然垂钓,春风拂面,美景当前,偶尔有花瓣飘落在鱼竿上,或者轻轻地拂过面颊,徜徉在无边春色里,即使独坐半天,也丝毫不会觉得寂寞。
爬山。“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这首《春山夜月》详细描写了古人游山玩水的情景。在山中赏绿树红花,看小桥流水,一直到夜幕降临仍舍不得归去,捧一把水,月亮映在手心里,拨弄一下花朵,身上便有了淡淡的香味,春天如此美好,所有人都会流连忘返的。
赏花。“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这首《城东早春》读起来朗朗上口,简单明了,却让我们一下子看清了古人的生活。春天才刚刚开始,杨柳叶还带着嫩嫩的黄色呢,人们已经迫不及待地走出家门,要到郊外去赏花。看花人如此之多,和现在到名胜...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2791
20
1491年,1552年,十七世纪初,鞑靼人先后三次对瓦剌发动大规模进攻,将瓦剌人赶
到 蒙古西北的科布多地区,瓦剌人基本上退出了蒙古高原。在忽必烈鞑靼人的打击下
,瓦剌人分裂为四部,准噶尔部,和硕特部,土尔扈特部,杜尔伯特部,即后来清人所
称的漠西蒙古,或额鲁特蒙古,或卫拉特蒙古
西蒙古中最强大的准噶尔部落西逃,将其西方的土尔扈特部落又赶向更西的地区。土尔
扈特人击败哈萨克人的阻截,于1632年占据金帐故地伏尔加河下游地区。至1770年,土
尔扈特汗国占据了顿河到乌拉尔河之间的广大地区。
在鞑靼人的打击下,瓦剌人四散奔逃,另一部和硕特人逃到额尔齐斯河一带。1636年,
和硕特汗的弟弟顾实汗离开大队,前往青海发展,建立了青海和硕特汗国。这时候西蒙
古人先后接受了喇 嘛教。1705年,顾实汗的曾孙拉藏汗进军拉萨,扶立新达赖。此时
已非常强大的准噶尔汗国不愿接受这个达 赖,遂出大兵,千里关山飞渡,进攻拉萨。
拉藏汗被杀。和硕特汗国亡。其后裔至今居住在青海。北方的和硕特汗国也早已于1677
年被准噶尔汗国吞并。
西蒙古人中最强大的是准噶尔汗国。1634年,巴特尔洪台吉即位为准噶尔汗。他击败哈
... 阅读全帖
R*****g
发帖数: 682
21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古人送别为何要“折柳”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送别,永远是一个令人伤感的话题。在古代社
会,由于交通不便和通讯滞后,送别显得伤感而又隆重,往往一别,竟不知何年何月才
能相见,也因此产生了大量的脍炙人口的诗词。而折柳相送是古人送别的重要仪式。
古人送别要折柳,这在当时是一种非常普遍的送别风俗。“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
不起故园情”,可见,折柳在传统文化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诗文、戏曲和小说等
文学作品中均有反映。《三辅黄图·桥》中有言:“霸(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
汉人送客人至此,折柳赠别。”这是有关折柳相送的最早文字记载。
关于折柳相送由来,颇有浪漫色彩。相传是取自于《诗经》中的《采薇》:“昔我
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柳”与“留”谐音,借此表达依依不舍之
情。此外,俗语说,“有心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树生命力很强,柳条插
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阴。折柳送别,也就寓含着希望远行
的人,能够在他乡顽强地生活下去。
同时,折柳赠别是对旅人安全的一种祝福。古人视柳树为可以辟邪驱鬼,北魏贾思
勰《齐民要术》载:“正月旦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行人带上... 阅读全帖
b*******8
发帖数: 37364
22
古人不会那么傻认为圆缺是地球挡住 因为有时日月都在天上也有圆缺 而且日月同在的
情况可以让古人迅速知道圆缺的成因
当然这是古人里聪明的 古人里也有跟现代文科生一样笨的 而且更多。古人里聪明的
可以根据我说的简单方法 迅速知道月食的成因

★ 发自iPhone App: ChineseWeb 11

发帖数: 1
23
这样一碗热腾腾、香喷喷的方便面,相信很多人都无法拒绝它的诱惑。对于我们大多数
人来说,泡一包方便面,搭配一根香肠,任何美味都无法与之相比拟!
方便面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品了,特别是外出在火车上又或者晚上饿
了想吃夜宵,方便面都是出镜率最高的。不过,你知道吗?中国古代就已经有类似的“
方便面”了,而且古人也是很注重它的美味的!
一提到方便面的历史,大多的观点都是它是日本日清食品公司的创业人安藤百福在1958
年发明的。
日本人当时很喜欢吃面条,即便是晚上也会排长队买面条。安藤百福看到日本人如此喜
欢吃面条,便昼思夜想发明一种既易于保存而又可快熟的面条。
据说他是受到制作天麸罗菜肴的启发,开始研制方便面。天麸罗菜肴是日本名菜之一,
主要用食用油,将裹好面糊的大虾、鱼贝、薯类、蔬菜,放油锅炸,后把炸好的食物,
趁热蘸一下放有白萝卜泥的酱油食用,香甜可口。安藤发现油炸可使食物中水分蒸发,
为此食品变得干脆可口,可以保存半年以上。他还发现油炸后的食品表面形成很多微小
孔隙,如加开水于其上,小孔吸水性极强,食物会快速复原。
1958年8月25日,方便面终于研制成功。这一天便成了日本方... 阅读全帖
R*****g
发帖数: 682
24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古人为什么竖着从右向左写字?
中国古人为什么竖着写字,而且由右向左写呢?问题是在多行连续书写的状态下,
写字的右手总是把已经写好的文字给掩盖住,而且右手腕或者衣袖还会把未干的墨汁碰
糊。于是,写字时要提腕,甚至要用左手管住右衣袖,这造成了很大的不方便。这样写
字是偶然还是故意?像现代一样从左往右写不好吗?
具体说法有如下几个:
1、最早是在竹简上写字
古人之所以竖着写,是因为在造纸术发明以前,古人是在竹木简牍上写字的。竹木
简牍都是窄长的竹木片,用绳串起来可卷成册。“册”字就是简牍的象形字,而打开卷
册自然是右手执端,左手展开方便。所以,书写也就是自上而下,从右往左了。古时竹
简的书写,是一片片单片写好后再装订的。
2、汉字的特点和人的书写习惯
从汉字的特点和人的生理习惯来看,一个字的笔顺自然是从上至下来、从左到右方
便。如果从右往左横写,写左半部时,毛笔势必挡住右半字形,不便于安排结构,影响
结字的美观。而每个汉字的末笔都是在中下或右下,写完上一字的末笔紧接着写下一字
的起笔,竖式书写比横式书写更便于笔势的连贯。
3、古人以右为尊
汉字书写的自上而下,自右而左,也反映了古人的尊卑思想。古代,上为君,为父
母;下为... 阅读全帖
R*****g
发帖数: 682
25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古代枕头又硬又冷 古人为何如此自虐
北宋定窑孩儿枕,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号称九大镇国之宝。看到这枕头时就觉得
奇怪:我泱泱大国,绫罗丝绸、棉麻丝绢,缺了哪样?非要睡这种又硬又冷的枕头,不
怕把脖子睡断吗?古人为何这么“自虐”呢?
硬枕是古人床上标配吗?网上有帖说,古人用硬枕大兴于隋,这是因为隋开创科举
,寒门学子为改换门庭,纷纷挑灯夜读,困了就在圆木枕头上眯一会,一旦熟睡稍有偏
动,就会滑落而惊醒。它又叫“警枕”,和悬梁刺股差不多的意思。其实,硬枕公元前
11世纪的西周初年就该有了。“寤寐无为,辗转伏枕”出自《诗经 陈风 泽陂》,从“
枕”的造字上看,最初做枕头的材料就多为木头,《说文解字》的解释也认为如此。考
古学家曾在河南信阳发掘一座战国楚墓,里面有个竹枕;玉枕、石枕、铜枕,陆续发现
于汉代之后;隋唐之后又有了陶瓷枕。
硬枕是陪葬品还是生活品?这些枕头多发现于贵族墓中,古人认为玉器通灵,一般
用在礼仪、祭祀、陪葬,生活上是不太会用玉枕的,那剩下的石枕、瓷枕、铜枕是陪葬
品还就是日常家居的生活品呢?在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展出的第87号瓷枕上,枕面
中央刻有:峰前明月照藤床,窗内清风生石枕。
月上群峰,藤床石枕,清风徐... 阅读全帖
R*****g
发帖数: 682
26
时下,越来越多的人年轻人为了静心,喜欢借助焚香来达到心灵的放松。一股缥缈
怡人、似有若无的香气,不仅带来温暖与祥和,也会让人净心虑性。其实,中国从古至
今,从宫廷到民间,都有焚香净气、焚香抚琴、焚香作画或焚香静坐等习俗,并且古人
还把焚香做为吹箫抚琴、吟诗作画、登高远游、对酒当歌等十大雅事之首。那么,焚香
为何让古人觉得如此高雅呢?
焚香可以杀菌消毒去除浊气
古人为了驱逐蚊虫,去除生活环境中的浊气,便将一些带有特殊气味和芳香气味的
植物放在火焰中烟熏火燎,这就是最初的焚香。比如,《荆楚岁时记》记载:“端午四
民踏百草,采艾以为人,悬之户上,禳毒气”。在民间传统习俗的端午节,这一天,普
通百姓家里都会在房中烧芸香、挂香囊,以此来达能到驱虫杀菌、排除毒气的目的。
我国焚香起源于春秋时期,最早是最为诸侯王的朝仪。传说香能辟瘟驱邪,所以宫
室、朝堂、议事厅必焚香。到汉代,宫室发展到用香熏衣、驱虫、抑制霉菌、防腐蛀,
还出现了专业的焚香炉,不但士大夫家里有焚香的传统,甚至普通百姓家里也会点燃一
支香来净化空气。
到了宋代,正是焚香的特殊意义,焚香成为文人雅士的一大兴致。据南宋文人笔记
《梦粱录》...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7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古人的那种赏花意境,现代人学不来
还是古人更有那种“范儿”,现在的人的各种“范儿”,跟古人的比不了,可能是现代
是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一切都是快速的,干什么都是行色匆匆的,尤其是一些大城市,
生活节奏很快很快,所以就算路上有风景,也无法做到“驻足欣赏”。
仔细一想,我自己都有多久没有抬起头来欣赏美丽浩瀚的天空了,还有路过一片美丽的
鲜花的时候,也来不及过多欣赏,甚至也没有那个心思,最多就是看几眼,感叹一句,
这里的花儿真漂亮,然后举起手机拍张照片留个念,就完事了。
其实回去之后,那张照片也不见得会再看,时间久了就删掉了。。。
再看看人家古人,不但驻足观赏,而且还有雅兴赋诗一首,并且更加有才能的古人,还
能从包袱里掏出来画具,把眼前的美景画下来,比现在举着手机拍个照的逼格高多了。
什么小资范儿,根本不如古人的这种范儿,闲情逸致,现在能有多少人做得到呢,有人
说古代人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可是以前经常有那种去山里放牛砍柴,还能放声高歌
的,现在的人大多数心里都在盘算着房贷和股票吧。
T*******r
发帖数: 333
28
耶经本来是中东某个小部落YY出的童话,里面体现的是古人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古人的
世界观,思想,方法和道德体系等等。古人认识世界的工具不多,知识的积累也不够,
道德体系也保留在原始状态,所以今天的人看来,耶经中充满了事实和逻辑上的错误,
很多地方并不符合现代人的伦理道德体系。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你总不能要求古人的
想法和现代人一样吧。但是,就是这样一本童话书,偏偏心不甘情不愿的被基督徒推到
了宇宙第一真理的宝座上。这下问题就来了,本来是不符合事实的东西,因为耶经的“
真理性”,基督徒必须要将其解释的符合事实(来说服自己)。
妇女是否需要蒙面,是否需要在教会中保持肃静就是其中的一例。在耶经刚刚传入中国
的时候,封建中国的道德体系依然是男人至上,有钱人有三妻四妾很平常。如果那个时
候的男人读了耶经,绝对不会对其中体现出的男尊女卑的思想有任何的异议,因为当时
的社会价值体系就是那样,符合YY出耶经的古人的道德观。可是到了今天人性解放,人
人平等的概念深入人心,再提倡妇女蒙脸不再符合现在社会的道德体系了。这下惨了,
男女平等了,耶经的道德观过时了,怎么办?耶经的道德观重要还是现实社会的道德观
重... 阅读全帖
f****o
发帖数: 8105
2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oldMiscNews 俱乐部 】
发信人: fuxeto (富士德), 信区: WoldMiscNews
标 题: 士为知己者死 古人交友重义胜于生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Feb 11 15:00:05 2015, 美东)
古人云:“ 千金易得,知己难求”、“士为知己者死”、“知遇之恩”、“海内存知
己,天涯若比邻”。古人非常重视朋友的交往,人生能得一知己死而无憾。管仲得到鲍
叔牙的识拔而为齐国宰相;伯牙与钟子期一曲高山流水而相知;豫让为报智伯知遇之恩
舍命刺杀赵襄子。古人对知己的看重,远在金钱名利之上,甚至超过了生命。诸如此类
的历史典故不胜枚举。说明了朋友相处之道,贵在重义。
所谓朋友,一般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相交,一种是相知。相交甚易,相知则难得。明
朝冯梦龙的《警世通言》卷一中写道:“这相知有几样名色: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己;
腹心相照者,谓之知心;声气相求者,谓之知音。”
高山流水
战国•郑•列御寇《列子•汤问》中记载了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
有一年,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8月15日那天,他乘船... 阅读全帖
o***s
发帖数: 42149
30
考古人员正在清理壁画墓,该墓的墓室为近圆形。
工作人员临摹的壁画
该墓曾遭盗贼洗劫,因此出土文物很少。
墓中的壁画和砖雕结合得十分完美
洛阳发现唐末宋初墓葬,墓中壁画与砖雕完美结合,再现当时生活场景。
核心提示
近日,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配合地产公司基本建设的时候发现了一座壁画墓葬。初步判断,该墓葬的时代为唐末宋初。墓葬中砖雕与壁画结合完美,反映了由唐至宋墓葬在形制上、壁画内容等方面的变革。壁画上的妇人们身着带有小碎花、小圆点图案的服饰,带着宠物狗参加宴会,生活气息浓郁。
【砖雕“遇上”壁画】平面与立体完美结合
12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洛阳市西工区王城大道东侧、310国道北侧的这座壁画墓葬。在现场,考古工作者正对壁画进行临摹。记者看到,墓室呈圆形,由砖雕和壁画两部分组成。正对着甬道的一幅砖雕呈大门形状,门柄和锁栩栩如生,两旁各有一扇窗户。墓中的壁画上共绘制有16个人物,包括妇人启门图、宴饮图、家居环境图等。人物都是平面的壁画,桌椅、灯台等均为立体砖雕,平面的壁画与立体的砖雕结合十分完美。
“通过对墓葬结构和壁画内容、服饰等方面的分析,我们推测,这个墓葬的年代在唐末宋初。”现场考古专家...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31
南开大学教授孟昭连在《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发表长篇论文《破解『之乎者也』千古之迷――文言语气词非口语说》。他经过对古代汉语中语气词考证分析,发现『之乎者也』之类的所谓『文言语气词』,并非古人口语,而只是一种书面语符号,它的功能是提示于此断句,并提示此句的语气声调,基本上相当于现代的标点符号;而且这一类词在阅读时是不需要发声的。
根据人民网报导,此一结论对传统语言学中的『文字是语言的客观反映』观念,是一个冲击。
中国古代主要书面语是文言体,也就是带『之乎者也』之类辞汇的文体。研究语言的专家认为,文言既是古代的书面语,也是秦汉之前的口语,那时的古人就是操着『之乎者也』说话的。孟昭连以有力的论据与逻辑推理,否定了这种成见。按照语言学界共识,西周之前汉语是没有语气词的,『之乎者也』等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才在书面语中开始出现的,并且在二叁百年间很快达到完备的程度。孟昭连置疑,一个民族的语言,在二叁百年间突然出现了一整套以前所没有的语气词,那么它出现的最初动因是什么?在古代传播手段相当落后的情况下如何在全民口语中迅速普及?又是如何进一步在战国书面语中广泛运用的?他分析认为,如此... 阅读全帖
d*********o
发帖数: 6388
32
http://news.163.com/10/1117/02/6LLKCI3900014AED.html
核心提示:近日,有网友在微博里上传了一组插画,并称:“高中的历史课本,秦始皇
,光武帝,诸葛亮,唐玄宗,颜真卿,原来全是同一个人。”据网友透露,这些画像一
般都是取自《三才图会》之类明清类书,这类书在绘制历史人物画像时想象力一向比较
有限。
现代快报11月17日报道 倭瓜脸、肿眼泡、鹰钩鼻、长胡须,在你的印象中,历史书里
的古人是不是都长得一个样?最近,有网友在微博里上传了一组插画,并称:“高中的
历史课本,秦始皇,光武帝,诸葛亮,唐玄宗,颜真卿,原来全是同一个人。”引来网
友议论纷纷,不少网友“猜测”:“可能是同一个古人买了不同的QQ秀。”还有网友恳
请人肉插画作者,不过据查,这一系列插图来自《三才图会》,作者去世已近400年。
《三才图会》中的秦始皇、光武帝和唐玄宗画像
长得真像
秦始皇、光武帝是同一人?
昨日,在微博“围脖经典语录”的页面里,一条微博被转发了近4000次。这条微博写着
:“高中的历史课本,秦始皇,光武帝,诸葛亮,唐玄宗,颜真卿……原来全是同一个
人!”配图上,... 阅读全帖
f********t
发帖数: 6999
3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lovefish66 (lovefish66),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古人三妻四妾,家庭关系岂不很乱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Nov 22 07:02:47 2016, 美东)
古人是怎么协调家庭关系的呢,古代稍微有点点经济条件的男人就三妻四妾了,大户人
家更有钱的,能养得起更多老婆的,自然也就是娶得更多。
不仅如此,古代妓院还是合法的,有钱还可以去喝花酒,看来古人的夜生活比现在的人
更加丰富多彩呢,现在虽然也可以嫖娼,但是毕竟是非法的,被举报了或者抓了,还得
罚款,拘留等等,古代人就不会有这些了,就连皇帝都去妓院玩,哪还好意思管人家普
通人呢。
不过这也侧面的说明了皇帝的那些后宫妃子三千佳丽,其实都很丑吧,都是一些官二代
或者官三代的,不是那谁哪个大臣家里的女儿,就是谁家的孙女,总之就是有关系的,
这种也不是选秀来的,肯定不一定好看,甚至很丑,皇帝也没有什么兴趣,只好去妓院
了。
扯远了哈,我想说的是,平民百姓家里三妻四妾的,这些老婆们之间争风吃醋,该怎么
处理呢,以及平时去哪个老婆的房间里睡觉... 阅读全帖
f****o
发帖数: 8105
3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oldMiscNews 俱乐部 】
发信人: fuxeto (富士德), 信区: WoldMiscNews
标 题: 士为知己者死 古人交友重义胜于生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Feb 11 15:00:05 2015, 美东)
古人云:“ 千金易得,知己难求”、“士为知己者死”、“知遇之恩”、“海内存知
己,天涯若比邻”。古人非常重视朋友的交往,人生能得一知己死而无憾。管仲得到鲍
叔牙的识拔而为齐国宰相;伯牙与钟子期一曲高山流水而相知;豫让为报智伯知遇之恩
舍命刺杀赵襄子。古人对知己的看重,远在金钱名利之上,甚至超过了生命。诸如此类
的历史典故不胜枚举。说明了朋友相处之道,贵在重义。
所谓朋友,一般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相交,一种是相知。相交甚易,相知则难得。明
朝冯梦龙的《警世通言》卷一中写道:“这相知有几样名色: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己;
腹心相照者,谓之知心;声气相求者,谓之知音。”
高山流水
战国•郑•列御寇《列子•汤问》中记载了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
有一年,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8月15日那天,他乘船...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5
来自主题: Talk版 - 古人教育以德为重
古人教育以德为重
韩愈《师说》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在解惑之前,必须传道、受(
授)业,而传道在前、授业在后,可见教授作人道理以及正确的道德观,比教导知识更
加重要。
随着时代开放,教育也出现种种弊端,许多专家学者们发表各种研究或理论,或是提出
法案想要补救,效果亦有限。然而翻开古书,却能看见老祖宗们教育的智慧。
“程门立雪”——尊师重道的典范
身为学生,怎么样才是真正的求学精神?《宋史.杨时传》记载:“一日见颐,颐偶瞑
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宋朝人杨时,为了丰富自身的知识,放弃高官厚禄,来到河南颖昌拜当时有名的道学家
程颢为师。之后,程颢死了,杨时也年届四十,不过依然立志于学、刻苦研究学问,并
且转而向其弟程颐求学问。
杨时与朋友游酢一块儿到程家去拜师,程颐明知他两人前来,却故意装睡,不予理会。
两人看见程老先生正在休息,也不出声打扰,就站在一旁等候。过了大半天,程老先生
醒了,看见两人还站在面前,便吃惊说道:“啊!你们两位还没走啊?”这时,门外的
雪已积了一尺多深,可见时间之久,但是两人却没有不耐烦或是疲倦的样子。这就是有
名的“程门立... 阅读全帖
B******1
发帖数: 296
36
实际上,古人虽然没有现代的高科技产品,但是他们凭借智慧和劳动也创造出的很多避
暑设施以及消夏产品。总结来看,古人的避暑途径分为三种:避暑的凉房、避暑的饮食
以及避暑度假区。
一、避暑的夏房
古人称可以避暑消夏的房间为夏房,后来是泛指一切用于纳凉的房间,效果类似于现代
的空调房,比如先秦时期的“窟室”、秦汉时期的“凉房”以及后来的“冰室”。不过
由于夏房的制造成本高,所以一开始只有帝王及贵族才能拥有。
先秦时期在贵族中流行的夏房叫做窟室,是一种类似于现代地下室的房间。由于窟室建
造在避开日照的地下,内部阴凉,所以夏天一些重要的餐饮宴会都会在窟室内举办。郑
国大夫良霄就经常在自家的窟室里饮酒作乐,通宵达旦。
比起中原地区,位于现今湖北、江苏地区的楚国、吴国贵族消夏更是离不开窟室。公子
光在宴会上派专诸刺杀吴王僚,就是在盛夏时节,利用了吴王僚来自己家窟室消夏的机
会。后来公子光就成为了吴王阖闾。
先秦的窟室除了利用自然条件降温外,还利用冰块进行降温。从周代开始,就有一种专
门为王室采集冰块的官职——凌人,从每年十二月开始,将冰块收集到冰窖储藏,第二
年夏天的时候供王室使用。这种采冰制度一直沿...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7
现代社会的特征之一就是节奏飞快,还没什么感觉,一年可能就过去了。虽然人类的平
均寿命在显著增加,但是时间的流逝却是日益加快。社会上的第一批80后早已成家立业
,甚至第一批90后,也开始苦恼于脱发的问题了。
谈到脱发,不管是90后还是几0后,不管是现代还是古代,都是很火的话题。对于古人
来说,只有很少一部分人会担心自己的脱发问题。直到1949年解放时,我国的人均预期
寿命也只有35岁左右。频繁的战乱与饥荒,尤其是极高的婴儿夭折率让大多数人都没有
机会活到自己脱发的那一天。
而那些有幸活到很大年纪的古人,秉承着体之发肤受之父母的精神,自然对自己的头发
格外重视。峨冠博带的发式,会让脱发的特征更加明显。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是《黄帝内经》,在先秦两汉时期就已经意识到了秃头的问题。那
时候的人们意识到脱发与人的年纪有很大的关系,女子一般35岁开始脱发,男子一般40
岁开始脱发,因而秃头是一种老年长者的特征。古代的画像中的老者也多是以脱发的形
象出现。但是有些人明显没有到应该脱发的年纪就已经开始了脱发,自然是身体机能出
现了问题。古人认为头发的生长有赖于肾气的强盛,若肾气衰弱则头发便会脱落。脱发
... 阅读全帖
s******a
发帖数: 407
38
来自主题: NextGeneration版 - 看古人生子为何烧水不断 zz
最近热播剧《芈月传》王后芈姝产子过程中有这样一段对白,大致意思是“热水,热水
,这时候热水不能断,吩咐伙房要不断的烧热水……”
在很多古装电视剧的生子环节中,大多会有接生婆嚷嚷着要热水,然后下人赶紧端
着热水送进屋的场景,看得多了,大家不知不觉便接受了这一,生孩子需要大量热水的
设定!
但是细心一琢磨,生个孩子要那么多热水干什么?那么,就让典典来给大家分析一下吧!
首先,古人接生的手段十分简单粗暴……
一、擦擦洗洗孕妇
古人生孩子,羊水破了没准还要折腾好久才能生出来,也没有催产针什么的,这羊水和
血水混合在一起得不到引流,会流的到处都是。接生的稳婆要观察产妇的生产情况啊,
这到处都是血水,稳婆也不方便观察,因此需要用水清洗,这擦洗肯定不能用凉水啊,
所以这里就要用热水了。
二、擦擦洗洗产婆
这个擦擦洗洗就不是擦擦洗洗孕妇了,古代产婆要不断地替产妇擦洗血水,同时自己也
要不断的洗手。古代没有自来水,喝的洗的大多不是井水就是河水,细菌多,容易导致
产妇感染,所以水要加热烧开来消毒,以降低脏东西进入孕妇体内的机会。(也就是现
在说的避免感染。)
三、擦擦洗洗孩子
折腾了半天,又是挤又是拽的,... 阅读全帖
c*******7
发帖数: 17225
3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ics 讨论区 】
发信人: csboy2007 (我叫包守腿,小名一筒,宇宙无敌包子控), 信区: Pics
标 题: 【古人骂人不带脏字】--其实我不太明白为啥是古人:(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May 1 14:10:24 2012, 美东)
【古人骂人不带脏字】看看古代文人是怎么骂人的吧,一个脏字不带,太经典了.本微
博最近被很多模仿,大家擦亮眼睛,全网@神秘野史 仅此一家!推荐大家关注哦!
R*****g
发帖数: 682
40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古人喜欢什么水果,你知道吗?
眼下,又到了瓜果梨桃等各种新鲜水果陆续上市的时节。那么,古代有瓜果吗?古
人喜欢吃什么水果?最新考古发现的桃核证实,殷商时期人们已有桃吃。从史籍记载来
看,汉代皇家果园已栽植苹果、葡萄;在中国古代,“南海献龙眼、荔枝”被称为“鲜
献”,汉和帝刘肇曾专门诏令禁止“南果北运”之“鲜献”……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先秦时期“桃”最流行
《诗经》诗云:“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从史料来看,先秦时期已开始人工培育、栽植果树。在《经诗》、《山海经》等古
籍中,桃、李、梨、枣、梅等中国传统的果树都已出现在当时的果园里。如《诗经》中
,就有“丘中有李”、“八月剥枣”、“华如桃李”……这一类说法。
桃和李子是先秦时期广泛栽植的果树,其中桃最多。在《诗经·魏风·园有桃》一
诗中,有“园有桃,其实之肴”的说法,意思是果园里面长着桃树,结出的桃子新鲜可
尝。魏国位于今山西境内,在黄河之北,不仅黄河流域的魏国栽植桃树,在南方的江汉
流域桃树也很普遍。《诗经·周南·桃夭》一诗,则是南方姑娘出嫁时所唱的歌:“桃
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树枝繁叶茂,鲜艳的桃花正在盛开,
新人以此表达对未来对婚姻家庭... 阅读全帖
kx
发帖数: 16384
41
神其实就是古人科研的阶段性成果
是古人对客观世界做出解释的尝试
就是古人总结出的客观规律(当然可能离真实的规律远了一点儿,不过当然我们也不能
就保证我们现在总结的客观规律就是完美的)
只不过可能由于多种原因,做出规律总结尝试的人不得不将其人格化成了神,也就是要
求无条件的服从,不允许质疑
1.可能这种规律总结本身猜测的成分就很大,总结出规律的人也不那么自信
2.觉得其他人都是笨蛋,给他们解释也解释不清楚
3.万一自己总结错了被人质疑了很丢脸,别人就不相信自己了,自己就失去权威性,就
管理不了其他人了
4.虽然发现了这个规律,但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个规律,只知道如果违反这个规律就会
出问题,于是就将其取个名字,然后归类为神(也就是不得质疑的客观规律总结),也
就相当于我们现在将某个未知量取名为x1,x2...
5.统治者要统一思想,需要各方表态支持拥护,否则没法儿办事,这点大家通过最近的
事情应该很容易理解了
6.骗人的需要,我相信那么多巫婆神汉,肯定都知道自己是骗人的
7.其他。
这就是为什么那谁就因为搞个日心说就会被烧死,按理说,日心说又没鼓吹唱红打黑,
那么激动要烧人干嘛。就因为动摇...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42
来自主题: Headline版 - 三千年前古人也流行集体相亲
鱼鹰在下游叫,“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件事情,男女遇到了,是在河的上游,远远他们听得到鱼鹰正在捕鱼,“逑”就是配偶,“好逑”就是理想的配偶。什么叫“窈窕淑女”?好多人胡乱解释,说窈窕就是苗条,其实“窈窕”不是这样。你们仔细注意这两个字的构造,上面是“穴”,洞穴,任何洞穴都很幽暗深远。“窈窕”说的是距离,这种词叫连绵词,“窈”和“窕”押了韵的,叫叠韵连绵词,不能够扯开讲,不能够说“窈”是什么,“窕”又是什么,不是这样的。“窈窕”就是“遥迢”,遥迢又是什么意思?远距离,距离很远,就叫“遥迢”。那一个淑女,“淑”是善良的,“淑女”就是善良的女子,大家闺秀,不是野女子,也不是潮婆,也不是街妹,是淑女。这个淑女很窈窕,什么叫“很窈窕”?我和她不认识,虽然近在眼前,但是距离很远,姓名都不知道,话都没有说过,就叫“窈窕”。“窈窕”本来是指的空间上的距离,但是用到这里,指两个人的感情上的距离,彼此不认识,话都没有通过,就叫很窈窕了,就是这个意思。等于我如果不说话,坐在这儿,你们各位也不说话,坐在这儿,那我们就很“窈窕”了。等到摆一会儿龙门阵,大家就了解了,啊!一下就觉得这个老头子是这样子的一个人嗦,... 阅读全帖
v*********y
发帖数: 667
4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两个关于古人名、字的问题
两个关于古人名、字的问题
古人的字,有和名相互解释的传统。比如说,三国时的诸葛亮,字孔明,“明”“亮”
同义。另一个有趣的例子是,吴国都督周瑜字“公瑾”而诸葛亮他哥诸葛瑾字“子瑜”
,名和字恰好互换了,因为“瑾”“瑜”意思一样。
我的第一个问题是关于孙策和孙权的。
孙策,字伯符,我们知道,“伯”是长子字里面常用的;孙权,字仲谋,“仲”是次子
常用的字。问题出在字的关键字里面,“策”是“谋划,出谋划策”,那这个名对应“
谋”更恰当。同时,“权”,“权力”的一个重要象征是“符”,握有“符”的人才有
权,例如“信陵君窃符救赵”。那么,按照我的简单设想,应该是孙策字伯谋,孙权字
仲符,或者他们两个人的名换一下,而字不变。难道历史写错了?呵呵。。。不大可能
。难道孙策孙权或者孙坚或者其他重要长辈犯了一个低级错误?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久。
现在我有了一个解释,可以化解这个问题,不知道对不对。
古人取字,还有另外一个传统,就是相互平衡。 比如说,韩愈,字退之,因为怕“愈
”太牛了,遭天谴,或者遭人妒忌,所以用“退之”来平衡一下。(顺便说一下题外话
,金庸命名很有水平,比如说,杨过本来是虚构的,他给他取
j****c
发帖数: 19908
4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古人如何计时?
一颗恒星连续两次通过子午线(头顶)的时间间隔是一个恒星日,太阳连续两次通过子午
线的时间间隔是一个太阳日,古人对这两个时间测量还是挺准的,也意识到恒星日比太
阳日短一点点。把这两个概念摸准了,然后制定一个标准来即时还是很容易的。
不要以为古人知识有限,在大地测量或者天文历法方面,如果你不是这个领域的专家,
你对这些的了解绝对不如专门从事这项工作的古人。
f*********0
发帖数: 2538
45
我没写错你也没看错,我说的就是古人,当然了,这古人说的不是现在这个刘跨越,而
是刘跨越似的官员。这位古人就是三国时的和洽。我曾计划在历史版发一个《乱侃三国
》系列,专门聊一些被大家忽视而实际上颇有聊头的人物,而和洽就是其中之一。本来
已经发了一篇关于虞翻的了,下一篇就是和洽,现在既然刘跨越和撞车事故闹得这么大
,我就发在这里,毕竟菌版是我的老巢。
先说说和洽其人。
和洽,字阳士,汝南郡西平人(今河南西平县),汉末举孝廉,初投刘表,后投曹,拜
丞相掾属。曹操封魏王后拜和洽为侍中,魏文帝时拜为光禄勋,封安成亭侯,明帝时进
封为西陵乡侯,转为太常,死后谥为简侯。侍中是内朝官,秩“比二千石”,非博学高
德之士不得担任,是曹操的亲信顾问,而光禄勋和太常都是九卿之一,太常是九卿之首
,可见和洽深为曹氏三代核心重用,是响当当的重臣。《三国志.和洽列传》评曰:“
和洽清和干理,一世之美士也。”
但也正是由于和洽是内务官,声名在历史书中并不特别显赫。他之所以能引起后人注意
,多半还是沾了两人的光:崔琰、毛玠。熟悉三国正史的都知道这两位是曹操的股肱大
臣,他们负责官员的考核与任用,基本相当于现在负责中组部... 阅读全帖
f********t
发帖数: 6999
4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aterWorld 讨论区 】
发信人: mitbbs2715 (好吃不懒做), 信区: WaterWorld
标 题: 不与黄花闺女洞房 古人为何惧怕给新娘子开苞?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Oct 2 08:07:26 2011, 美东)
纵观湟湟五千年华夏历史,文明的辉煌中其实也伴随着诸多愚昧与无知。最为典型的例
证便是:我们的祖先们居然忌惮与新娘子“圆房”,惧怕给自己的新娘子“”。
这绝非危言耸听、空穴来风!
据古籍记载,在中国古代的稻作民族地区,尤其是南方一些少数民族部落,有一种颇为
愚昧的怪俗:男人“只与黄花闺女谈情,不与黄花闺女洞房”。
人们视破坏女子童贞为最大禁忌,从内心深处忌惮与“黄花闺女”圆房,很多男子心甘
情愿地将新娘的“初夜权”拱手出让给巫觋、部落首领等。
这一怪现象,在世界各地的原始部族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反映。
那么,古人究竟为何害怕和新娘子圆房呢?
根源得从原始的巫傩文化说起。
在古代稻作民族部落,傩是一种最古老的宗教。稻作文明充满着浓郁的巫傩文化色彩,
人们崇巫尚傩,对意象中的神灵采取一种蒙昧意义上的顶礼膜拜。
在原始... 阅读全帖
c*****1
发帖数: 3240
4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古人的俗趣味
呵呵,看来大家对古人的俗文化很有兴趣啊,从跟和尚通奸到“鸡巴”之来源。
俺也来贴个趣图,古人的涂鸦。话说纸这东西在古代还是满宝贵的,往往是正面用了,
反面再写,什么边角也要利用上,比如今天仅存的一张司马光资治通监手稿后面还夹了
封家信的草稿。不过这仍阻止不了古人的俗趣味,有机会还是会瞎涂乱画的。这是敦煌
藏经洞文书里面的一些佛经背面的涂鸦,出自
http://www.douban.com/photos/album/66352266/
看看跟如今网上流行的李白杜甫涂鸦有无近似之处
C*********e
发帖数: 178
48

压力死多的确实是古人,但压力死多的并未从月亮阴影的变化认为地球是圆的。
月亮的圆缺变化跟月食是两会事。楼主的【古人怎么从月亮阴影的变化认为地球是圆的
】,是不是他发梦遇见了某个古人告诉他的?

发帖数: 1
49
古人是怎么协调家庭关系的呢,古代稍微有点点经济条件的男人就三妻四妾了,大户人
家更有钱的,能养得起更多老婆的,自然也就是娶得更多。
不仅如此,古代妓院还是合法的,有钱还可以去喝花酒,看来古人的夜生活比现在的人
更加丰富多彩呢,现在虽然也可以嫖娼,但是毕竟是非法的,被举报了或者抓了,还得
罚款,拘留等等,古代人就不会有这些了,就连皇帝都去妓院玩,哪还好意思管人家普
通人呢。
不过这也侧面的说明了皇帝的那些后宫妃子三千佳丽,其实都很丑吧,都是一些官二代
或者官三代的,不是那谁哪个大臣家里的女儿,就是谁家的孙女,总之就是有关系的,
这种也不是选秀来的,肯定不一定好看,甚至很丑,皇帝也没有什么兴趣,只好去妓院
了。
扯远了哈,我想说的是,平民百姓家里三妻四妾的,这些老婆们之间争风吃醋,该怎么
处理呢,以及平时去哪个老婆的房间里睡觉,是不是还得排出来一个时间表啊?
虽然没有皇帝的那么多,还得翻牌子,但是假如娶了三个老婆,这不算多了吧,那也得
拍个时间呢,这一个月去谁那里几次,都得记录的,谁的多了,谁的少了,都会不满意
,互相之间不团结,闹得家里鸡犬不宁的也不行啊。
古人最讲究家和万事兴了。
这种...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50
《红楼梦》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这里宝玉又说:"不必温暖了
, 我只爱吃冷的。"薛姨妈忙道:"这可使不得,吃了冷酒,写字手打儿。"宝钗笑道:
"宝兄弟,亏你每日家杂学旁收的,难道就不知道酒性最热,若热吃下去,发散的就快
,若冷吃下去,便凝结在内,以五脏去暖他,岂不受害?从此还不快不要吃那冷的了。
"宝玉听这话有情理,便放下冷酒,命人暖来方饮。听着很有道理。其实过去酒的蒸馏
提纯技术是很差的,在生产酒的过程中会产生甲醇等一些有毒物质,又没有办法提纯。
所以会通过加热来使这些有害物质挥发,热酒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其实不仅古人喝酒要温一下,现在喝酒最好也温一下。现代的酒精酿造过程中,还
是会产生乙醇、甲醇、和各类微量酯(主要是乙酸乙酯)。乙醇就是要喝的酒了,但是
只有乙醇的酒是不会好喝的,之所以有酒香,不同窖酿的酒酒香不同,就是因为酯类物
质不同。这就是为什么老窖酿的酒好喝,因为老窖各类微生物丰富,微量酯类也丰富。
同时,长时间存储,酒中发生醇酸酯化反应产生酯,这就是“酒是陈的香”的原因。
回过头来再说甲醇。甲醇俗称工业酒精, 有毒性,误饮5~10毫升能致双目失明,
大量... 阅读全帖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