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半月刊
1 2 3 4 5 6 下页 末页 (共6页)
r*a
发帖数: 1503
1
中国杂志发行量排行榜
期刊名称 发行量(万册) 期刊发行量(万册)
1 半月谈(含时事资料手册) 450
半月刊(期发量)
2 读者(含乡村版) 500 半月刊
(月发量)
3 知音 423
半月刊(月发量)
4 故事会 372
月刊
5 时事报告(中学、大学版) 370
月刊
6 家庭 305
半月刊(月发量)
k****u
发帖数: 1686
2
关于我们的目标和计划
我记得一句话,“一个人可以没有政治生活,但是不可以没有政治头脑。”
是的,在古代雅典,不参与政治民主决策的人是应该得到蔑视和摒弃的。
在当今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物质、经济迅速发展的中国,精神文明却极
其落后。
我想,我们都明白中国最薄弱的也是最困难的地方;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过程中,我们不得不畏惧种种阻碍。
但是畏惧是要有限度的,不能出于主观而不去视察它的本质。是的,在主观主义者看来
——我们的行动是可笑、卑微和必定失败的。
但我只能说,在我看来——对的就是对的,错的就是错的。真理就是真理,正义就是正
义。
没有什么可以阻止中国的应该觉悟的思潮,这不仅是国家的需要,并且是社会以及一个
民族甚至全世界都需要的思潮。
好的、对人们精神文化有利的,我们就去做;不好的、消极腐败的,我们就去抨击和摒
绝。
如果人们无视法律和道德,去闯红灯(非常多人),我们只能以劝说的方式、以宣传和
自我教育的方式去解决这个问题(这是唯一的途径,犹如中国的人民政协);每个人的
观念是不同的,但是爱国、爱民、爱己一定要有,所以这种“改变”是建立在人们共同
的认知和精神...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8158
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关于"一个历史真相"

图书馆的,是杂志,不是书。我家以前有订,有一大摞,但是没有带过来。
《新华文摘》大型的综合性﹑学术性﹑资料性文摘半月刊, 因为中国社会科学的研究
已形成综合化的特点,那些从不同角度反映时代呼声的热点问题、前沿问题往往是在交
叉学科中出现的,原有栏目很难容纳。改刊后的《新华文摘》半月刊,每期保持16个栏
目,从而加快了传播速度,增强了时效性;加大了承载容量,提升了前沿性;加强了精
选精编,体现了权威性。
中文名称: 《新华文摘》
语言: 中文
主管单位: 新闻出版总署
主办单位: 人民出版社
创刊时间: 1979年1月

出版周期: 半月刊
国内刊号: CN11-1187/Z
国际刊号: ISSN 1001-6651
邮发代号: 大字本2-244,小字本2-243
定价: 13.00元(小字本:15.00元)

发帖数: 1
4
中文报刊在日本
《读卖新闻》、《朝日新闻》、《中日新闻》、《产经新闻》、《日本经济新闻》等日
本大报的名字,为很多的国内人所熟知。其中,相当一部分的人都以为《中日新闻》是
专门刊发中、日而国之间的政治、绖济、科技等内容的一种报纸。甚至还有人以为这是
一家中文报纸。其实,这是误解。这里的“中日”是中部日本的简称,和中文里的“中
原”的概念有点接近。要是到了广岛一带,那里有称为中国银行、中国新闻、中国工业
、中国科学、中国化学、中国体育、中国音乐等名字的机构,但那里的“中国”也是中
部日本的简称。和中文报刊、和我们炎黄子孙的中国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
真正的中文报刊反而很少在名称中使用中国这一术语。如目前在日本最有影响力、发行
量很大、又长期盛行不衰的《留学生新闻》、《外国学生新闻》等等。
早在一八九八年的六月二十九日,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留日高潮时期,诞生了由在日留
学生主办的报纸《东亚报》。至今年为止,正好是中文报刊在日诞生的一百周年。而现
代日本中文报刊的兴起是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留学生政策紧密相关的。八十年代中期
以来,公费和自费赴日留学的洋插队一族们在日本一日多似一日,读日文报刊以提...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26222
5
在政治方面,一方面中国各派政治势力竞逐争斗,并让中原大战与国共内战等战事
于中国山东、江西等地持续爆发。但在中国其他地区,以军事强人蒋中正为首的中国国
民党逐步于中国建立起相对稳定、巩固的统治机器,于安定中,同时开启了中国政治、
经济等发展的新进程。惟年代中末期之1937年开始,邻国日本的军国主义政府却发动了
全面性的侵华战争,陆续增兵入侵中国,使得十年间的建设成果毁于一旦。
在所谓黄金十年建国初期,国民政府所遇的困难极大,除了财政方面收入少支出大
,在政治层面,国民政府实际上只掌握长江下游的江苏、浙江几省,其他省表面上服从
中央,收入却不上交。占总收入百分之八、九十以上的关、盐、统三大税收,也因晚清
及北洋政府向外举债而早被当作抵押。战事频仍,导致军费开支庞大且要偿还前清政府
所定条约债务。当时国民政府财政上面对的困局是中央丧失田赋收入及地方上存在着税
收混乱。加上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各国不敢向外投资。1920年代与1930年代之交,国
民政府可谓处境恶劣。
①工商业发展
[1934年中国学生代表团参观德国工业设施]
1934年中国学生代表团参观德国工业设施
1930年-1... 阅读全帖
i*********t
发帖数: 5873
6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白岩松:夹缝中的良知和智慧
想了解储安平,看章诒和不行。
储安平与“党天下”。
戴晴
1.
【帽子】(mao•zi)①戴在头上保暖、防雨、遮日光或作装饰的
用品:一顿~。②比喻罪名或坏名义:不必用~压人;批评应该切合实际、有内容
,不要光扣大~。
——《现代汉语词典》
帽子这字眼,如果不考虑它的第一个含义,在中国近现代(可能也只在中国近现代
)以来最风光的一次,要算是1978年了。那年,从春天到秋天,至少有两则关于帽子的
文字,扰动了中国(恐怕还不只中国)上百万人的心。它们是:
《关于摘掉右派分子帽子的请示报告》,统战部上报,1978年4月5日,中共中央批
复。
《贯彻中央关于全部摘掉右派分子帽子决定的实施方案》,1978年9月17日。
一年半之后,1980年5月8日,55万余顶右派帽子已全部摘去——它们是在1957年夏
天和以后的几个月里被陆续制作出并扣在别人头上的。如果不考虑其中一部分人已在
1959-1964年间陆续获摘,到了1980年,真正以皮肉俱全的头顶享受到大自然的空气与
阳光,并且还享受到那帽子压出的凹痕已不再被人视为种性表记的快乐的,只剩下10余
万了。
帽子已不复存在,对当初“戴帽”... 阅读全帖
w*****n
发帖数: 2260
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wanshan (wanshan),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现在国内发行量最大的杂志居然是《读者》?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Aug 26 15:09:05 2010, 美东)
好像是甘肃还是那个偏远省份的一份小资杂志?现在居然发行量第一?还进军台湾?
记得某年等了一个爱因斯坦的头像,让我们盯着看,结果居然看出一个 E = MC^
2来那个杂志?
这个杂志好像挺喜欢发汪国真那种风格的文章了?
特大喜讯: 台湾首次批准中国大陆杂志《读者》在台发行
《读者》半月刊进入台湾之后能否立足?
台湾新闻局经过一个月的审查,发出核准文件,允许中国大陆出版的《读者》半月刊登
台发行。
《读者》杂志也就成了第一份获准到台湾发行的中国杂志。
据报道,主管此一业务的台湾新闻局在审查时,格外注意内容是否凸显中国共产党的标
志以及宣扬共产主义、进行统战。
在长时间的审核之后,台湾新闻局发出《局版台陆志字第一号》批文,同意《读者》半
月刊到台湾。
台湾版本
台湾媒体报道说,《读者》半月刊获准登台发行,具体体现了在经贸之后,
o***s
发帖数: 42149
8
冯绍峰封面大片
冯绍峰迷人深情
冯绍峰帅气微笑
近日,冯绍峰压轴拍摄了《ELLE》2月刊封面大片。《ELLE》主编晓雪表示:“ELLE EXTRA三年创意无限,本期收官封面曝光,以年度新偶像冯绍峰压轴extra最后一期。这一个冯少,有一点性感么?下一期ELLE,将变为半月刊,每月5日和20上巿希望半月刊ELLE再见冯少!”而冯绍峰也是至今为止首位独自一人登上该封面的中国男星。以下为采访原文节选:
《ELLE》对话冯绍峰:男人的性感是专注
ELLE:你心目中的理想伴侣是什么样的?
冯绍峰:我真是没有时间经营感情,虽然我真的很向往那样的生活:有一个安稳的伴儿,幸福地生活。
ELLE:是好女孩更容易打动你?还是坏女孩?
冯绍峰:“女人不坏,男人不爱”这种情况,还是容易发生在那些寻求刺激和挑战的人身上。倒也不是固定的,某个人一定喜欢好女孩或者喜欢坏女孩,人生不同的阶段可能有不同的需求,你要找挑战,那就冒险找个“坏”的;如果你不想冒险,寻求安稳、惬意的生活状态,那“坏”就入不了你的眼。对于现在的我来说,好或者坏的选择题,答得太困难。因为我给自己设置了一道特别强烈的心理防线,那就是“现在这个阶段我...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8158
9

过去各方说法不一,本版的说法好象是14万
“最新统计数据”是徐焰少将在最新出版的一期《文史参考》半月刊上撰文指出的。
人民网北京6月26日电  (记者 杨铁虎)最新统计数据表明,中国在抗美援朝战
争中共牺牲了18万人。
国防大学教授徐焰少将在最新出版的一期《文史参考》半月刊上撰文指出,抗美援
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战场阵亡11万多人,加上参战人员中伤病和其他原因的死
亡,中国方面在战争中共牺牲了18万人。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直至国内改革开放前,中国政府一直未对外公布过自己在朝鲜战
争中的伤亡数字,因此外部有了一些夸大不实的数字。改革开放后,中国对历史资料增
强了公开性,在20世纪80年代曾公布志愿军共有36万人伤亡,这个数字只是志愿军司令
部计算出的纯减员数字(即不可重返前线者的总计)。
徐焰介绍说,根据卫生勤务部门准确的阵亡统计和医院接收伤病员统计,志愿军在
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总损失数是:战斗和事故亡114084人;负伤383218人(因包含两次以
上负伤而存在重复统计);患病后送入院治疗455199人(因包含多次住院同样存在重复
统计);战场失踪25621人。此外,战争期间根据解
w*****n
发帖数: 2260
10
好像是甘肃还是那个偏远省份的一份小资杂志?现在居然发行量第一?还进军台湾?
记得某年等了一个爱因斯坦的头像,让我们盯着看,结果居然看出一个 E = MC^
2来那个杂志?
这个杂志好像挺喜欢发汪国真那种风格的文章了?
特大喜讯: 台湾首次批准中国大陆杂志《读者》在台发行
《读者》半月刊进入台湾之后能否立足?
台湾新闻局经过一个月的审查,发出核准文件,允许中国大陆出版的《读者》半月刊登
台发行。
《读者》杂志也就成了第一份获准到台湾发行的中国杂志。
据报道,主管此一业务的台湾新闻局在审查时,格外注意内容是否凸显中国共产党的标
志以及宣扬共产主义、进行统战。
在长时间的审核之后,台湾新闻局发出《局版台陆志字第一号》批文,同意《读者》半
月刊到台湾。
台湾版本
台湾媒体报道说,《读者》半月刊获准登台发行,具体体现了在经贸之后,两岸将以文
化交流为主要重点。
号称发行量是中国第一的《读者》杂志未来进入台湾市场之后,虽然名称仍将沿用《读
者》,但是该杂志将在台湾发行繁体字(正体字)版。
来自台湾的报道说,《读者》未来将先进入台湾的大专研究机构、地方县市图书馆,并
将会在便利商店出售,估计售价大约
S*******s
发帖数: 13043
1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破除资产阶级的法权思想
凡是略为知道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史的人,都会知道: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
中国人民军队和革命根据地内部,从工农红军到后来的八路军、新四军、人民解放军,
从井冈山根据地到后来广大的解放区,在那里,从来就是以军民平等、官兵平等、上下
平等作为处理人民内部相互关系的根本原则的。这个原则,是在最早的革命根据地井冈
山,在毛泽东同志的直接领导下创立起来的。在 " 井冈山的斗争 " 这篇向中共中央的
报告中,毛泽东同志写道:
红军士兵大部分是由雇佣军队来的,但一到红军即变了性质。首先是红军废除了雇
佣制,使士兵感觉不是为他人打仗,而是为自己为人民打仗。红军至今没有什么正规的
薪饷制,只发粮食、油盐柴菜钱和少数的零用钱。……
湖南省委要我们注意士兵的物质生活,至少要比普遍工农的生活好些。现在则相反
,除粮食外,每天每人只有五分大洋的油盐柴菜钱,还是难乎为继。……
这样冷了,许多士兵还是穿两层单衣。好在苦惯了。而且什么人都是一样苦,从军
长到伙夫,除粮食外一律吃五分钱的伙食。……
红军的物质生活如此菲薄,战斗如此频繁,仍能维持不敝,除党的作用外,就是靠
实行军队内的民主主义。官长不打士兵,官兵待遇平等...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1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od_CHN_Hist 讨论区 】
发信人: chinabbsdad (张果老他爹), 信区: Mod_CHN_Hist
标 题: 揭秘导致胡耀邦下台的陆铿事件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Sep 2 21:09:20 2017, 美东)
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1421ba9330102vjb6.html
揭秘导致胡耀邦下台的陆铿事件
陆铿是资深记者,曾出任国民党中央机关报《中央日报》副总编辑兼采访主任,创办过
《天地新闻》因准确预测出解放军渡江地点,被“国府”当局以“通匪”之嫌关入监狱。
解放后担任云南省政协委员,1957反右开始后以历史反革命帽子入狱,1975年获释出狱
后去香港。在台湾因批评蒋经国被指“通共”而禁入台湾, 89风波因支持运动被列入
禁止入境黑名单。
1985年5月11日的《人民日报》以“胡耀邦会见陆铿”为标题登出短讯:“中共中央总
书记胡耀邦今天下午在中南海会见了香港《百姓》半月刊社长、美国《华语快报》发行
人陆铿及其亲属。
陆铿作为新闻人的老江湖,在玩语言方面远比胡耀邦会... 阅读全帖
s***y
发帖数: 1
13
海外华人订阅中文杂志的平台,200种中文杂志全球配送
中 美 商 城 www.chinausmall.com
海外华人订阅中文杂志的平台,200多种中文杂志,全球到达:美国, 加拿大,欧洲各
国,亚洲,澳洲
2008新春最新体验促销:
6大畅销杂志体验订阅 ,每月初到货:读当月杂志!!
《家庭》体验订阅3个月 共6本 每本 US$1.32
《知音》体验订阅3个月 共6本 每本 US$1.32
《读者》体验订阅3个月 共6本 每本 US$1.32
《家庭医生》 体验订阅3个月共6本 每本 US$1.32
《兵器知识》体验订阅3个月 共3本 每本 US$2.65
《青年文摘》 体验订阅3个月 共6本 每本 US$1.32
200余种最热的畅销杂志
青年文摘(半月刊)
青年一代(月刊)
小说选刊(月刊)
小说月报(月刊)
小说界(双月刊)
上海故事(月刊)
视野(半月刊)
收获(双月刊)
散文(月刊)
十月(双月刊)
文史知识(月刊)
现代青年(月刊)
意林(月刊)
幽默大师(月刊)
咬文嚼字(月刊)
钟山(双月刊)
大众文摘(月刊)
当代(双月刊)
读书(月刊)
读者.原创版(月刊)
a*o
发帖数: 25262
14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黄色,色情,爱情 (转)
那就也考考古黄色的来由:
为什么用「黄」形容色情?什么时候开始的?
作者:黄兴涛、陈鹏
近年来,时常有学者或文化人从中国民族文化自尊的角度强调,不宜再将“黄色”一词
作为色情和淫秽的代名词来使用。他们认为,这一中国传统语境中本来象征高贵和尊严
的色彩词,其含义的剧烈转变其实历史并不长,不过是近代以来中西文化互动的变异产
物。然而这些文章未能深化探讨“黄色”一词内涵演变的近代轨迹,未能深入揭示其“
淫秽”含义在中国得以生成的具体历史过程、时代契机与因缘,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所
潜藏的文化意蕴。故此,本文试图在这些方面,作出新的研究努力。
一、传统语境下“黄色”一词内涵的基本倾向及近代延展
在任何一种文化中,赤橙黄绿青蓝紫都不仅是只表示物理含义的颜色词,而且还被
赋予各种不同的文化内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黄色”基本上属于被崇尚的颜色。不
仅汉民族很早就尚黄,很多与“黄”相连的组合词汇,多富积极含义,而且在藏族和维
族的传统文化中,也有类似现象。藏传佛学的知名研究专家扎雅·罗丹西饶活佛说:“
黄色作为佛之增业的本色,是福、禄、寿、教证(指教法和证法)兴旺发达的象征。人
们把黄色作为尊贵、高尚... 阅读全帖
l*****d
发帖数: 7963
15
2011美国诗界大辩论:什么是美国的文学标准
2012年01月13日 19:30 来源:文艺报 参与互动(0)
哈佛大学教授海伦·文德莱在2011年11月24日《纽约书评》半月刊上发表题为《这
些是值得记住的诗篇吗?》的长篇文章,严厉批判非裔美国诗人丽塔·达夫主编的《企
鹅20世纪美国诗歌选集》(2011),引起美国诗坛大辩论。这是美国有史以来,非裔美国
诗人与主流白人诗评家的首次公开论战,促使人们进一步思考:什么是美国文化的基本
价值观?什么是美国的文学标准?文学标准是否有与时俱进的可能?
如同支持美国体育事业的非裔美国人运动健将层出不穷一样,美国诗坛也不断出现
著名的非裔美国诗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保罗·劳伦斯·邓巴是第一个饮誉全美国的
优秀诗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被誉为“哈莱姆桂冠诗人”的兰斯顿·修斯更是名满天下
。当代的优秀非裔美国诗人勒罗伊·琼斯特别活跃,激进;玛雅·安吉罗被克林顿总统
邀请,在他的总统就职仪式上朗诵;丽塔·达夫曾被选为美国桂冠诗人,还荣获了普利
策诗歌奖。现任非裔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年轻时也诗兴勃勃,例如他的诗作《外公
》(1982)描写他年轻时与外公对... 阅读全帖
y*******g
发帖数: 20
16
来自主题: Thoughts版 - 第二章 颠倒黑白

长虹冤案这道“造神”祭品的炮制工程,发端于1956年的《注8》。《注8》撰稿人用
扣大帽子、窜改史实、混淆是非、颠倒黑白等不正当手段,在高长虹定性、史实评介、“
高鲁冲突”性质判定、“退稿事件”是非评介等一系列问题上,背离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
想路线,做出了与事实不符的结论,彻底否定了高长虹,首次炮制了长虹冤案。

现将《注8》全文引录于下:
8 这里“去年就有四十五岁了”的话以及下文好几处,都与当时高长虹对鲁迅的诽
谤有关。高长虹,山西盂县人,狂飙社中坚分子;是当时一个非常狂妄的青年作家,一个
在思想上带有虚无主义和无政府主义色彩的极端个人主义者。他在1924年12月认识鲁迅,
后即常往访问鲁迅,因而得到鲁迅的一些教育和帮助;他的第一本创作散文和诗的合集《
心的探险》即由鲁迅选辑,并编入鲁迅所主编的《乌合丛书》中。鲁迅在1925年编辑《莽
原》周刊时,高长虹是经常的撰稿人之一;但至1926年下半年,《莽原》半月刊的编者韦
素园(当时鲁迅已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任教,《莽原》至1926年起改为半月刊)压下了与
高长虹接近的向培良的一篇稿子未与发表,高长虹即对韦
z**n
发帖数: 22303
1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wanshan (wanshan),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现在国内发行量最大的杂志居然是《读者》?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Aug 26 15:09:05 2010, 美东)
好像是甘肃还是那个偏远省份的一份小资杂志?现在居然发行量第一?还进军台湾?
记得某年等了一个爱因斯坦的头像,让我们盯着看,结果居然看出一个 E = MC^
2来那个杂志?
这个杂志好像挺喜欢发汪国真那种风格的文章了?
特大喜讯: 台湾首次批准中国大陆杂志《读者》在台发行
《读者》半月刊进入台湾之后能否立足?
台湾新闻局经过一个月的审查,发出核准文件,允许中国大陆出版的《读者》半月刊登
台发行。
《读者》杂志也就成了第一份获准到台湾发行的中国杂志。
据报道,主管此一业务的台湾新闻局在审查时,格外注意内容是否凸显中国共产党的标
志以及宣扬共产主义、进行统战。
在长时间的审核之后,台湾新闻局发出《局版台陆志字第一号》批文,同意《读者》半
月刊到台湾。
台湾版本
台湾媒体报道说,《读者》半月刊获准登台发行,具体体现了在经贸之后,
c*********d
发帖数: 9770
18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揭秘导致胡耀邦下台的陆铿事件
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1421ba9330102vjb6.html
揭秘导致胡耀邦下台的陆铿事件
陆铿是资深记者,曾出任国民党中央机关报《中央日报》副总编辑兼采访主任,创办过
《天地新闻》因准确预测出解放军渡江地点,被“国府”当局以“通匪”之嫌关入监狱。
解放后担任云南省政协委员,1957反右开始后以历史反革命帽子入狱,1975年获释出狱
后去香港。在台湾因批评蒋经国被指“通共”而禁入台湾, 89风波因支持运动被列入
禁止入境黑名单。
1985年5月11日的《人民日报》以“胡耀邦会见陆铿”为标题登出短讯:“中共中央总
书记胡耀邦今天下午在中南海会见了香港《百姓》半月刊社长、美国《华语快报》发行
人陆铿及其亲属。
陆铿作为新闻人的老江湖,在玩语言方面远比胡耀邦会算计,一开始就看出胡耀邦“口
无遮拦,全无机心。”稍加诱导便滔滔不绝,该说的说了,不该说的也说了。尤其在台
湾及中央高层人士方面,引诱胡耀帮说了一些不算慎重的话。谈话进行了近两个小时。
胡耀邦开始就说“我们让你受委曲了”。作为总书记,说出这种话等于是代表共产党向
国民党道歉,在... 阅读全帖
l****z
发帖数: 29846
19
2010-06-27 06:40:00 来源: 人民网(北京)  手机看新闻
核心提示:日前,国防大学教授、解放军少将徐焰撰文指出,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
民志愿军在战场阵亡11万多人,加上参战人员中伤病和其他原因的死亡,中国方面在战
争中共牺牲了18万人。
人民网6月27日报道 国防大学教授徐焰少将在最新出版的一期《文史参考》半月刊上撰
文指出,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战场阵亡11万多人,加上参战人员中伤病
和其他原因的死亡,中国方面在战争中共牺牲了18万人。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直至国内改革开放前,中国政府一直未对外公布过自己在朝鲜战争中
的伤亡数字,因此外部有了一些夸大不实的数字。改革开放后,中国对历史资料增强了
公开性,在20世纪80年代曾公布志愿军共有36万人伤亡,这个数字只是志愿军司令部计
算出的纯减员数字(即不可重返前线者的总计)。
徐焰介绍说,根据卫生勤务部门准确的阵亡统计和医院接收伤病员统计,志愿军在抗美
援朝战争中的总损失数是:战斗和事故亡114084人;负伤383218人(因包含两次以上负
伤而存在重复统计);患病后送入院治疗455199人(因包含多次住院同样
a*****y
发帖数: 33185
20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在“民主与独裁”论战中的胡适
在“民主与独裁”论战中的胡适
文章作者:范泓

1932年5月,胡适主编的《独立评论》出版第一期。
这一年,胡适42岁,身任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独立评论》是一本同人性质的政
论刊物,若从近代思想史的角度看,在二十世纪中国自由主义政论刊物中具有 “承前
启后”的作用,与之前的《努力周报》、《新月》杂志及之后的《观察》、《自由中国
》半月刊,在推进中国民主政治的过程中,正好可构成那个时代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
的价值谱系,胡适则是这个“价值谱系”中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这个时期的胡适,坚
守民主政治、渐进改革的理念,在其民主思想、外交问题、教育理念、社会思想、中西
文化观等方面多有论述,但发生在1933年12月至1935年2月期间,前后二个回合的有关
“民主与独裁”的论战,实为胡适在《独立评论》五余年中最重要的思想表征,“尽管
这种讨论是学术性的,但其含义却是有现实意义的,因为讨论中反映了整个国家知识分
子所关心的问题以及他们的价值观。”(美易劳逸,《流产的革命》,第177页)
引发这场论战的是胡适的朋友蒋廷黻,1933年12月,他在八十号《独立评论》上... 阅读全帖
b*****t
发帖数: 9671
21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司马南其人其事
司马南其人其事
25 次点击
0 个回复
0 次转到微评 脑残一族 于 2011-4-13 11:41:26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猫眼看人
1956年,出生于黑龙江依安劳改农场,未成年父母先后病故。(日期楼主不祥)
1972年,初中辍学,后补上一年高中。其间,做过农工、赤脚医生、建筑队力工、
瓦工,砖厂工人、宣传干事、广播站编辑等。
1977年,恢复高考第一年考取黑龙江商学院(哈尔滨商业大学)经济系。
1982年,国家商业部教育司高教处办事员。
1982年,浙江工商大学中国语文课教师、教务科副科长。
1985年,《中国商报》新闻部记者、新闻部副主任、总编室主任。
1991年,国家商业信息中心声像中心负责人。
1992年,中国中商广告公司总经理。
1995年,《中国商贸》半月刊出品人。
1998年,北京梅迪亚电视传播中心艺术总监、总制片人。
(资料来自路云亭《司马南传记》《天枭记》等书)
司马南抨击胖子 胖子母亲要求拿出证据
http://truth.25u.com/h/75/n-7375.html
针对司马南的评论,胖子母亲高瑛表示,如果司马南知道艾有什么不法的行为,早
就应该向国家... 阅读全帖
c*****3
发帖数: 1141
22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铁流:没有奴才性格 难以当官
今天“2011年6月19日上午9时,去八宝山灵堂送走老朋友老故人关志豪先生。
相关文章
铁流:中国向何处去? 6/18/11
铁流轰乌有之乡:毛泽东是汉奸卖国贼图 6/7/11
铁流:北京一条独特的风景线“告洋状” 8/12/10
铁流九次上书要求胡兑现批毛承诺 2/16/10
铁流:我们为什么没有言论自由与通信自 10/31/09
关志豪何许人也?首都新闻界的大哥大,赫赫有名的“硬骨头”总编,也是老团派,老
党员。
远在 1948年就读浙江省立杭州高级中学肘时,便秘密加入中共外围组织“新民主义年
社”,翌年加上中共1950年工作在杭州市青委,团委,同年进入中央团校学习。因思想
敏锐,平易近人,能力出众,工作认真,很快从团中央组织部干事升为副科长、科长、
团中央委员,后参与组建“中国青年”杂志社的创建,1980 年5月在他出任社长兼总
编辑期间,亲自组织策划了​​由一封读者来信而引发的“潘晓现象”大讨
论轰动全国,同年当选为全国第五届政协委员,再后是法律出版社总编辑1983年出任中
央政法委新创刊的“中国法制日报”(现名法制日报)总编辑。
1989年“6.4”,...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26222
2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smokinggun (硝烟),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方舟子习惯性剽窃和一稿多投的历史ZT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Aug 10 09:11:02 2011, 美东)
ZT自亦明
方舟子生于福建省云霄县。据方舟子后来回忆说:“我小时候我家住在一家大院里。这
座大院是原来当地首富的住宅,三层的楼房,非常的气派,当街的墙上有守卫用的枪眼
,护家的大门则足足有三寸厚。一九四九年当地首富全家乘自己的汽船逃到台湾,房子
便充了公,分给三户干部,每户一层,我家住二楼。”(方舟子:《公安局长与父亲》
,见1994年4月26日《中央日报》,http://www.xys.org/fang/doc/prose/wusheng/gongan.txt
亦明注:这样的生活经历,为他后来无所顾忌地偷、抢别人的东西打下了牢固的思
想基础。
【1974-1980年左右】
上小学。据方舟子后来回忆说:“据说我小时候长得人见人爱,是真心喜欢呢,还
是看在父母面子上的假意应承,早熟的孩子最清楚不过了。”(方舟子:《汤经理》,
见... 阅读全帖
g*********r
发帖数: 9366
2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aklix (AKLIX),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一家之言:西安事变真相 张学良糊涂死了——假英雄、假将军、假基督徒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an 2 01:11:41 2012, 美东)
一家之言:西安事变真相 张学良糊涂死了——假英雄、假将军、假基督徒
文章提供 于 2012-1-1 23:45:48 (北京时间: 2012-1-2 12:45:48)
文章作者: 曹长青
谈中国近代史,离不开国共两党;而研究国共两党史,离不开西安事变,因它是两
党关系的转捩点;但西安事变的主角张学良,活到101岁,就是不肯说出事变内幕,直
到2001年10月14日去世,把他知道的秘密带进了坟墓。
自1936年西安事变至今,海内外出版了很多关於这一事件的书籍,截止1991年底,
仅中国就已出版了23种;另外还有张学良接受各种媒体采访的谈话。但海峡两岸对张学
良的评价却像黑、白那样两极:中国大陆把他誉为“民族英雄”,台湾定他为“历史罪
人”(解除党禁报禁後,台湾已有不同声音)。
到底怎...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26222
25
1,转基因玉米更有益健康
2,美国人不直接吃转基因食物吗?
3,方舟子:转基因食品对人无害
4,我为什么选择转基因食品
5,方舟子:转基因食品会引起过敏吗?
6,方舟子:别怕,转基因食品不是要转你的基因
7,方舟子:为什么说吃转基因食品是更加安全的
8, 方舟子:转基因食品要不要标记
9, 方舟子:为什么对这么一个基因就那么担心?
10,方舟子:转基因其实很环保
11,方舟子:杂交水稻可能有毒素,转基因大米才靠谱
12,方舟子:我们时代的转基因恐慌
1, 转基因玉米更有益健康
•方舟子•
提起主粮,许多人想起的是水稻和小麦。其实玉米也是非常重要的主粮。
对美国来说尤其如此,全世界的玉米有近一半产自美国。玉米是美国最重要的
作物,不仅总产量在所有作物中排第一(2009年总产量3.34亿吨),总产值也
是第一(2009年总产值486.6亿美元)。
这么高的产量当然不可能都做食品,大部分玉米被用来做成饲料、酒精等,
剩下的才供人食用:主食有用玉米粉做的各种面食以及早餐吃的玉米碎片,蔬
菜有煮玉米粒、... 阅读全帖
s*****y
发帖数: 169
26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干情报工作的没有好下场
在中共的情报人员中,袁殊是最神秘的传奇人物之一,他是“五方特务”(中共、共产
国际、国民党中统、军统和日寇),他一生参加过许多惊险的地下战斗,为中共夺取政
权立下大功。近年有些报刊虽刊登了他的一些事迹,但有的文章泛泛而谈未涉要害,有
的文章戴着“左”的眼镜,抹杀回避了中共利用袁殊勾结日寇破坏抗战的事实,因而不
够真实,不够客观公正。笔者的舅父恽逸群(曾任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社长,中共华东
局政治秘书)是袁殊的结拜兄弟,是同一战线的战友,我与袁及其部下又有过接触,为
了反映历史真相,我特写此文作重要补充和纠正。
我初次见到袁是在1938年上海“孤岛”时期,当时我在一所夜大学新闻系读书,白天无
事常到袁主持的《杂志》社看报聊天。袁当时约近30岁,身材矮胖结实,神采弈弈,来
看他的人很多,可见他交际广宽,而一个20多岁的摩登女郎则是常客,她是女作家关露
,后来才知道她是潘汉年手下的特工。渐渐地我了解到袁的身世和经历。
从北伐战士到文艺青年
袁殊本名袁学易,1911年出生于湖北蕲春县,父亲袁晓岚是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员,虽
是官宦却家道衰落,独自到浙江谋生,妻子带着两个儿子到上海投靠姐姐,后又迁到... 阅读全帖
b***0
发帖数: 373
27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中共內部分裂嚴重 滅亡前兆凸顯
江派勢力正針對習近平的憲政夢發出猛烈攻擊,中共黨刊《紅旗文稿》與官方媒體《環
球時報》發表文章和社論稱中國不適宜實行憲政,隨后這兩篇被指為“反憲”文章引發
輿論各界廣泛關注和抨擊,中南海高層分裂日益嚴重。
中共機關刊物《求是》雜志屬下的半月刊《紅旗文稿》21日刊文《憲政與人民民主制度
之比較研究》,文章指憲政只屬于資本主義和資產階級專政,而不屬于社會主義人民民
主制度。
文章提到,憲政以私有制的市場經濟為基礎,實行議會民主政治以及三權分立、互相制
衡的國家政權體制,且實行“司法獨立”及司法機關行使違憲審查權。
文章還提到說,憲政實行軍隊中立化、國家化。而中共政權體制下的軍隊是由共產黨的
絕對領導。
對于《紅旗文稿》的這篇“憲政說”,時評人趙景秀表示,在世界大形勢下,面對中國
的日益高企的憲政夢,竟然還有人拿出幾十年前的語調自我粉飾,還在用意識形態的垃
圾當做是非標準否定西方社會的政治經濟成就,指責其政治制度的虛偽和欺騙,這樣的
所謂學者簡直就是中國大學的恥辱。
5月22日,官方媒體《環球時報》發表題為《“憲政”是兜圈子否定中國發展之路》社
評文章,文章稱“憲政”實際上是繞了個彎,用新說... 阅读全帖
w**********5
发帖数: 1741
28
面传奇——中国当代政坛的生死对决
吴稼祥/文
引子:朋友们都知道我是很少几个认为周太尉被非正义围剿,且一直安然的不合时宜的
人。我的看法,不来自八卦,也不来自深宫秘闻,而来自我对当代中国政治史的理解,
以及我对现任老大禀赋的认知。从今天起,我以章回微信方式,向朋友们汇报,这是第
一篇。
第一回:周公渡海归国,毛祖占山为王
1924年月,周恩来从巴黎回国,毛泽东回湖南养病。1927年8月1日,周恩来领导南昌起
义,失败后流窜;9日,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失败后创建井冈山根据地。中国政坛长
达近一个世纪的恩怨情仇拉开序幕。
毛说他领导了10次路线斗争,那其实都权力斗争,真正的路线斗争只有一次,那就是他
代表的山沟马列,与周恩来所代表的西方马列之间的斗争。周恩来一生,只有一个得意
门生,也是最疼爱的小弟,还是最坚定的政治盟友,那就是邓小平。毛祖周公去世后,
他们之间的过节,被邓与他的对手继承。
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二回:同房情深非基友,一生道合真兄弟
先说说周恩来与邓小平的情缘。
1922年6月,巴黎戈德弗鲁瓦街17号一家廉价旅馆的一个小房间里,住着周恩来,他在
主编《少年》(后改... 阅读全帖
v*********u
发帖数: 10464
2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vincentsjtu (微博vincentsjtu),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前妻柯玲玲评习近平:正直而不懂浪漫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ug 28 11:07:00 2015, 美东)
因为非常喜欢彭丽媛,所以第一次那么关注一个中国领导人,总觉得习近平选女人的眼
光不错,所以蛮期待他能做点什么的
1951年出生,64岁的柯小明(柯玲玲)是原中国驻英大使柯华的小女儿,她也是习近平
的前妻。受过良好教育的柯玲玲,目前她是伦敦一家私立医院的高级主任,也是伦敦大
学亚非医学院的客座教授。她在近日接受了英国《侨报》的采访。QQ截图
20150828183246.png图片来源:方式书简的微信
1979年柯玲玲与习近平结婚,因为价值观与性格的不同,1982年,她与结婚三年的习近
平离婚,移民英国。而那时的习近平正竞选正定县委书记,习近平毅然放弃了与柯玲玲
一同移民英国的机会,并指责柯玲玲贪恋西方繁华。经多次劝说让习近平移民无效,两
人最终分道扬镳。
“与习近平离婚,你觉得后悔吗?”
柯:“在那个年... 阅读全帖
c*********n
发帖数: 90
30






【大纪元2016年02月26日讯】(大纪元记者杨
沐春报导)25日下午三...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1
共产党残酷的对待知识分子,而消除党文化是新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责任(网络图
片)
我们的先觉先贤,节操高品,名垂千古,留给我们后人的历史光辉、壮志魂魄,千秋忠
烈,明齐日月。近百年来却黯然失色,甚至被吞噬殆尽。这就是“党文化”侵蚀和毒害
中国民众、特别是迫害中国知识分子的恶果。走近历史的深处,那一幕一幕移动的惊心
动魄、揪人灵魂的知识分子被揪斗、凌辱的画卷历历在目。可是,中国知分子自古就有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和“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
的人格光辉和铮铮铁骨。康德说过:知识分子是“自觉为人类和社会的进步承担道义和
责任的人们”。现代著名人权活动家,捷克前民选总统哈维尔说过:“知识分子应该不
断地使人不安,应该作为世界之痛苦的见证人,应该因独立而引起异议,应该反抗一切
隐藏着和公开的压力和操纵,应该是体制和权力及其妖术的主要怀疑者,应该是他们谎
言的见证人。因此,一切知识分子就不能去扮演分配给他们的角色,也不能屈从于胜利
者所写的历史。"
然而,中国知识分子半个多世纪以来的跌落令人悲愤,可是它正是中共及其党魁毛泽东
所施行的一系列知识分子政策的必然结果。
... 阅读全帖
f****o
发帖数: 8105
3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oldMiscNews 俱乐部 】
发信人: fuxeto (富士德), 信区: WoldMiscNews
标 题: 张春桥为何长寿?遇审行使“沉默权”!(图)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Sep 6 20:28:01 2016, 美东)
“四人帮”中的张春桥(右一)在被审判时,一直保持沉默。(网络图片)
在“四人帮”之中,张春桥算是最长寿的了。张春桥能够长寿,从某种角度来看,得益
于他的心理承受能力。在审判“四人帮”的时候,可以清楚看出“四人帮”四种不同的
表现:
江青显得浮躁,坐立不安,她是那么的沉不住气,一触即跳,不时在法庭上尖叫以至破
口大骂。她后来以自杀身亡,正是她的这种焦躁性格的必然结局;王洪文则资历太浅,
经受不住沉重的一击。他是“四人帮”中认罪态度最好的一个。然而,他也是“四人帮
”中心理承受能力最差的一个。过度的郁闷,导致他壮年而逝;姚文元在法庭上承认一
部分的罪行,但总是力图大事化小,为自己开脱。他不会像江青那样去寻短见,也不会
像王洪文那样想不开;张春桥是最特殊的一个,他城府很深。他居然从头到尾保持沉默
,一言不发,一副藐视法...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33
来自主题: Detective版 - 中国秘密战-5
第五章 深入虎穴从不挂牌的“中央情报部”
国民党突然发动皖南事变,再次提醒中共必须预防突然袭击。为了预先掌握敌情,中共
中央决定成立毛泽东亲任局长的中央调查研究局,全面负责对敌我友的调查研究工作。
1941年9月,中共中央又决定成立中央情报部,作为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统一的军政战
略情报机关。以往都是一个机构兼管情报和保卫工作,现在第一次成立专门负责战略情
报工作的机构。这标志中共情报工作的重大战略转变,开始由“防”转“攻”。
新成立的中央情报部是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进行调查情报工作的统一的军政战略情报机
关。中央情报部是在原中央社会部的基础上,与军委总参谋部的一部分合并而成的,仍
由中央调查研究局领导。1942年5月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展开大扫荡,军委任务加重
,又把中情部中的军事部门大多分回军委总部工作。
中情部与中社部是一个机构两块牌子,主要任务是军政战略情报的获取与研究,也保留
较小的机构指导各根据地的保卫工作,指导情报工作用中情部的名义,指导保卫工作用
中社部的名义。
中央社会部部长康生兼任中情部部长,副部长3人: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副总参谋长
叶剑英、中社部副部长李克农。部长康... 阅读全帖
o***s
发帖数: 42149
34
中日韩三国外长会议15日至16日在韩国举行,报道这次会议成了日本媒体就近来东海纠纷向中国撒气的机会。日本媒体上充斥着各种冲动的奇谈怪论。
《环球时报》记者就“中日东海摩擦”采访了一些日本人,尽管记者解释了中国军舰是在公海航行,但很多日本人表示,中国军队的舰艇侵犯了日本的领海安全,因为中国军队进入了他们的岛屿(冲之鸟礁)周边的专属经济水域。
在日本的网站上,不少日本网民留言称,日本历史上是海洋国家,而中国就是大陆国家,中国走向海洋,无论是否真正侵犯日本的领海,都是对日本的压迫。
最近出版的日本国际新闻半月刊《SAPIO》还臆想式地报道说,中国军舰最近“成群结队通过日本冲绳本岛与宫古岛之间的公海”航向太平洋,同时在日本的冲之鸟礁环绕一周,“不排除是为了爆破冲之鸟岛”。
这篇报道说,日本以冲之鸟礁为中心划定的200海里专属经济海域可达38万平方公里,超过日本国土,这对中国海军进出太平洋是一个很大的障碍。因此“中国可能爆破冲之鸟,以达成远洋海军的目标”,“爆破的方法有舰炮射击、特殊部队爆破、中距离导弹攻击”,最可能的方法是“以水上舰艇进行舰炮射击”。
有分析人士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尽管国际海
c***s
发帖数: 70028
35
大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撰文警告,已开发国家的失业率高及政府债务危机等四大因素,可能影响中国大陆的经济发展,而中方需充分重视货币政策的后续和累积效应,提高政策的前瞻性。
北京官方智库及瑞士信贷等外资解读,温家宝这篇专文非常重要,等于为年底前的大陆宏观调控定调,而且文章内容其实是中共高层的集体意见,而非温家宝的个人意见。
曾任大陆商务部副部长的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秘书长魏建国认为,温家宝可能暗示中国不能扮演欧洲的救星,而且中方不会急著买进更多欧洲公债,以免遭受更多损失。
中新社、路透及道琼社报导,温家宝在最新一期中共中央「求是」杂志撰文指出,当前大陆经济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仍十分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还不少。
形式为半月刊的求是杂志,是由中共中央委员会主办的党刊,向来是中共的精神宣扬刊物,内容具有相当的指标意义及重要性。
从国际角度来看,温家宝点出可能影响大陆经济发展的四点因素。第一,一些国家经济增速回落,例如今年第一季与第二季的美国经济成长率,远低于去年第四季的水准,而欧元区一些受主权债务危机困扰的国家,经济依然低迷。
第二,全球通膨压力加大,资金流动性过剩的影响日益突出,通膨成为新兴经济体...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36
罕见刊物《松辽文化》在沈露面
揭秘台湾著名作家柏杨的一段沈阳情
1月20日,记者在沈看到了一本65年前的元旦刊物――饱含历史沧桑的杂志《松辽文化》,其收藏者詹洪阁向记者讲述了其中一段秘闻。这本杂志的主编名叫郭衣洞,令人很感兴趣的是,这个人就是已故中国台湾著名作家柏杨。而且这本杂志从来没有被发现过,柏杨自己也从没有提及过。
《松辽文化》仅出版了三期
记者眼前的这本《松辽文化》出版于1947年1月1日,标明的编辑部所在地是“和平区太原街65号”。杂志中的《新年献辞》主笔是鲁辅周,据说他是当时沈阳文化教育界的名人,可惜至今所留下的有关他个人资料相当稀少。《松辽文化》是半月刊,1946年12月15日出版第一期,后来又出了两期,记者所见的是第二期。在本期杂志上,有好几条东北大学的信息,这与郭衣洞念过东北大学有关。
郭衣洞初名叫郭定生
收藏家詹洪阁告诉记者,郭衣洞是满族,“柏杨”是他到台湾后起的笔名。“柏杨”初名叫郭定生,后来其父为方便替他转校而为他改名郭立邦,并于1944 年又以“郭衣洞”插校到东北大学政治系,圆了他的“大学梦”。郭衣洞当时就读的是抗战时从沈阳流亡到四川三台时的老东北大学。据了解...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37
2012-11-30 第92期1942-1943年河南大饥荒百姓以树皮为食
1942年河南大饥荒,是天灾与人祸双重打击下的产物。天灾状况,资料文献与媒体报道大致相同,无需多谈。
值得细讲的是“人祸”。时下媒体也热衷于谈1942年河南饥荒背后的“人祸”因素,但可惜其分析大多很不到位,甚至采纳的是伪历史。
本期专题,即试图勾勒出这场“人祸”的真实历史逻辑,并澄清一些广为流传的伪历史。
重庆方面:蒋介石“不愿救灾、不愿听灾”不是事实
“蒋介石不惟是不愿救灾,而且是不愿听灾”,张仲鲁、王芸生60年代撰写“文史资料”时均如此说;这也是当下媒体在报道1942年河南大饥荒时最常见的表述 [详细] 。但这种简单粗暴的表述,并不是事实。
1942年6月全国粮政会议:蒋介石要求加大对地主富户的征粮力度,以减轻平民负担
因通货膨胀,国民政府1942年的征粮工作采取“征实”模式,即拒收货币,要求民众缴纳实粮。同时,整个征粮工作被分为征收与征购两大块。征收即按固定标准无偿向政府缴纳,征购则是政府按规定价格向社会上购买。之所以分做两大块,既为保证征粮数量,更为保证粮食政策的平均和平等。1942年6月1日,蒋介石在...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38
9岁男孩徐毅加入重庆市作协,成为重庆最年轻的小作家。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6岁开始写作,8岁出版第一本诗集《梦落花》,迄今已发表诗歌、童话和小说等作品10多万字。本月21日,9岁重庆徐毅正式加入重庆市作家协会,成为我市最年轻的作协会员。
9岁男孩写诗歌 作品登上《诗刊》头条
徐毅是重庆树人小学四年级的一名学生,尤其爱金波爷爷的童话诗,还有《安徒生童话》等童话书籍。不过,说起写诗,他坦言,最初是被爸爸“要求”出来的。
原来,6岁时,徐爸爸为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要求徐毅每天观察自然,然后把看到的写下来,“有时写不出来也抓狂。”徐毅说,其实自己也不是“神童”,只不过慢慢写得多了对文字就“有了感觉”。之后,他开始学着作诗,且一发不可收拾,“诗歌是我对周边事物最真实的表达。”
徐毅的爸爸说,徐毅一直保持着早读诗歌、晚读小说或童话的习惯。此外,每周末,徐毅也都坚持写诗。目前,徐毅已经出版了一本诗集《梦落花》,诗歌小说集《雨是伤心的云》也将在近期出版。
“一朵大大的云/被烟囱的臭气/欺负了/白云非常伤心/哇哇哇——/流下了一滴滴眼泪……”今年10月下半月刊《诗刊》头题“锐视线”栏目推出了徐毅的童话组... 阅读全帖
o***s
发帖数: 42149
39
9岁男孩徐毅加入重庆市作协,成为重庆最年轻的作协会员。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6岁开始写作,8岁出版第一本诗集《梦落花》,迄今已发表诗歌、童话和小说等作品10多万字。本月21日,9岁重庆徐毅正式加入重庆市作家协会,成为我市最年轻的作协会员。
9岁男孩写诗歌 作品登上《诗刊》头条
徐毅是重庆树人小学四年级的一名学生,尤其爱金波爷爷的童话诗,还有《安徒生童话》等童话书籍。不过,说起写诗,他坦言,最初是被爸爸“要求”出来的。
原来,6岁时,徐爸爸为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要求徐毅每天观察自然,然后把看到的写下来,“有时写不出来也抓狂。”徐毅说,其实自己也不是“神童”,只不过慢慢写得多了对文字就“有了感觉”。之后,他开始学着作诗,且一发不可收拾,“诗歌是我对周边事物最真实的表达。”
徐毅的爸爸说,徐毅一直保持着早读诗歌、晚读小说或童话的习惯。此外,每周末,徐毅也都坚持写诗。目前,徐毅已经出版了一本诗集《梦落花》,诗歌小说集《雨是伤心的云》也将在近期出版。
“一朵大大的云/被烟囱的臭气/欺负了/白云非常伤心/哇哇哇/流下了一滴滴眼泪……”今年10月下半月刊《诗刊》头题“锐视线”栏目推出了徐毅的童话组诗... 阅读全帖
o***s
发帖数: 42149
40
近几年名人信札类的拍品市场行情走高,今年嘉德春拍上,鲁迅手书《古小说钩沈》手稿就拍出了690万元人民币的高价,该手稿为周作人收藏,1961年以此页赠鲍耀明,并题记,算作周氏兄弟合璧之作。
本次嘉德秋拍,除了鲁迅200余字书信拍出655.5万元的天价,1937年陈独秀致陶亢德的书札,拍出230万元。李大钊致夫人吴若男的书札拍出了414万元。
鲁迅写信对象———陶亢德
陶亢德何许人也?他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出版人、编辑家,先后任《生活》周刊编辑、《论语》杂志主编、《人世间》编辑,使他在上世纪30年代的期刊界崭露头角,结识了文坛上众多的成名作家,同时通晓五六种语言。1935年9月16日,陶亢德与林语堂共同出资创办《宇宙风》半月刊,在上海创立人间书屋。值得一提的是,他曾经是林语堂在文学和办刊业务上的左膀右臂。其余如周作人、老舍、郁达夫、丰子恺、朱自清、郭沫若等一大批成名作家,都在这个时候与陶有过亲密接触。
你能想象中国现代文学的重量级人物鲁迅的一个字能值3万元人民币吗?前天下午,在中国嘉德2013秋季拍卖会上,一纸鲁迅1934年6月8日致陶亢德函以655.5万元的天价成交!而这件作品的估价为180...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41
一项新研究破译出黑猩猩的身体语言,比如它们可以用手势来表达“跟我来”、“住手”或“拿着这个”等意思。
先前的研究已经揭示,这种与人类基因最接近的亲缘动物使用姿势交流。这样就提出一个问题:黑猩猩的交流方式是否与人类语言起源相同。
3日发表于美国《当代生物学》半月刊的新研究结果是,首次创建黑猩猩姿势类别字典,解释黑猩猩彼此在“说”什么。
在研究人员破译的66种黑猩猩姿势中,有些可以孤立使用,有些甚至可以组合起来,创造更为复杂的交流。重要的是,无论是哪只黑猩猩使用这种姿势,表达的意思都保持一致。
来自英国苏格兰的圣安德鲁斯大学研究人员,2007年至2009年间在乌干达拍摄了黑猩猩的3400次交流,对其中超过4500种姿势进行研究。经破译,研究人员确定,当一名母猩猩向孩子伸出一只脚,其意思是“爬到我身上”;一只猩猩触摸另一只猩猩的胳膊,意思是“给我挠挠”;咀嚼树叶,则是要引起异性关注。
研究人员说,他们的观察解释一些姿势和结果之间的明确联系,比如咀嚼树叶有诱惑意味。但有些动作表达不止一种意思,比如抓住另一只猩猩时,有时是表达“住手”、有时是“爬到我身上”甚至是“走开”。
c***s
发帖数: 70028
42
一项新研究破译出黑猩猩的身体语言,比如它们可以用手势来表达“跟我来”、“住手”或“拿着这个”等意思。
先前的研究已经揭示,这种与人类基因最接近的亲缘动物使用姿势交流。这样就提出一个问题:黑猩猩的交流方式是否与人类语言起源相同。
3日发表于美国《当代生物学》半月刊的新研究结果是,首次创建黑猩猩姿势类别字典,解释黑猩猩彼此在“说”什么。
在研究人员破译的66种黑猩猩姿势中,有些可以孤立使用,有些甚至可以组合起来,创造更为复杂的交流。重要的是,无论是哪只黑猩猩使用这种姿势,表达的意思都保持一致。
来自英国苏格兰的圣安德鲁斯大学研究人员说,黑猩猩传递的信息包括通过组合简单少数姿势表达简单诉求,也有组合更广泛姿势而表达更多社交信息。
研究人员2007年至2009年间在乌干达拍摄了黑猩猩的3400次交流,对其中超过4500种姿势进行研究。
经破译,研究人员确定,当一名母猩猩向它的孩子伸出一只脚,其意思是“爬到我身上”;一只猩猩触摸另一只猩猩的胳膊,意思是“给我挠挠”;而咀嚼树叶,则是要引起异性关注。
研究人员说,他们的观察解释一些姿势和结果之间的明确联系,比如咀嚼树叶有诱惑意
味。但有些动作表达不...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3
来自主题: Headline版 - 酌古鉴今:雷霆为何击孝子
民国初期的《慈光半月刊》上,登载过一篇文章,记述如下一件奇事:
广州市北门外,有一位孝子,是个哑巴。他事母至孝,每日背负其母乞食。凡乞得之食
物,必拣送味美质良者奉母,粗糙者自食。如果乞的少,即先供母食,自己则忍饥挨饿
。其母双足已残疾,双足如同鸡爪向后反,除了睡觉外,一年四季不能离其子,总在儿
子的背上驼着。每次给母亲冲凉、洗脚,他都无不侍奉得周周到到。
当地人人都知道这个哑巴儿子是孝子,所以他所到之处,人们都乐于为其施食。
母子二人,相依为命,足有四十余载。到了孝子将及知命之年(五十岁为知天命之年)
,他的母亲死去。孝子除了葬母尽哀外,日间则乞食,夜则伴母坟而眠。
详文请看:
http://t.cn/EwGXF3G
l*w
发帖数: 3758
44
30年代,100多位各界人士共同做了一场“中国梦”。他们随心所欲、侃侃而谈,畅想
着未来的中国。今天,他们的预见哪些已成现实?哪些即将成为现实?又有哪些仍旧是
梦想?还有哪些已被历史进程所抛弃?对于读者这也许是一次饶有兴味的阅读与思考。
林语堂(论语半月刊主编)
我不梦见周公,也很久了。
我现在不做大梦,不希望有全国太平的天下,只希望国中有小小一片的不打仗,无
苛税,换门牌不要钱,人民不必跑入租界而可以安居乐业的干净土。
我不做梦,希望国中有数座百万基金堪称学府的大学,我只希望有一个中国人自办
的成样的大学,子弟不进洋鬼学校而有地方念书。
我不做梦,希望民治实现,人民可以执行选举,复决,罢免之权,
我不做梦,希望全国有代议制度,如国民会议,省议会等,只希望全国中能找到一
个能服从多数,不分党派,守纪律,不捣乱的学生会。
我不做梦,希望全国禁种鸦片,只希望鸦片勒捐不名为“懒捐”,运鸦片不用军舰
,抽鸦片者非禁烟局长。
我不做梦,希望中国有第一流政治领袖出现,只希望有一位英国第十流的政客生于
中国,并希望此领袖出现时,不会被枪毙。
x*******n
发帖数: 969
45
看完此文,我更是对余老不抱任何希望了,水平人品实在太烂、太烂了。wiki上的评价
还是恰如其分的:
“余英时曾于1954年撰《郭沫若抄袭钱穆著作考——〈十批判书〉与〈先秦诸子系年〉
互校记》一文攻击郭沫若在著作中抄袭自己的老师钱穆,并称郭“是一个完全没有学术
诚实的人”, 并于1992年再次发表此文,但随后被大陆学者发现余英时在此文中采用
了捏造证据和篡改原文的手法,这不仅使得余对郭氏的指控完全落空,反令他陷入了自
己所说的“完全没有学术诚实”尴尬境地。从此,余的学术道德受到广泛质疑。”
一桩学术公案的真相
——评余英时《〈十批判书〉与〈先秦诸系年〉互校记》
翟清福 耿清珩<中国史研究)1996年第3期
1954年8、9两日,香港《人生》半月刊第8卷第6、7、8三期连载余英时
先生的《郭沫若抄袭钱穆著作考——〈十批判书〉与〈先秦诸子系年〉互校记》(以下
简称《互校记》)。作者武断地肯定《十批判书》(以下简称《十批》)大量抄袭《先秦
诸子系年》(以下简称《系年》)。据说发表时该刊主编“觉得这正是可以为《人生》增
添热闹的题
c*******n
发帖数: 1082
46
http://news.sina.com.cn/c/2010-06-27/030220556194.shtml
人民网北京6月26日电(记者 杨铁虎)最新统计数据表明,中国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共牺牲
了18万人。
国防大学教授徐焰少将在最新出版的一期《文史参考》半月刊上撰文指出,抗美援
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战场阵亡11万多人,加上参战人员中伤病和其他原因的死
亡,中国方面在战争中共牺牲了18万人。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直至国内改革开放前,中国政府一直未对外公布过自己在朝鲜战
争中的伤亡数字,因此外部有了一些夸大不实的数字。改革开放后,中国对历史资料增
强了公开性,在20世纪80年代曾公布志愿军共有36万人伤亡,这个数字只是志愿军司令
部计算出的纯减员数字(即不可重返前线者的总计)。
徐焰介绍说,根据卫生勤务部门准确的阵亡统计和医院接收伤病员统计,志愿军在
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总损失数是:战斗和事故亡114084人;负伤 383218人(因包含两次以
上负伤而存在重复统计);患病后送入院治疗455199人(因包含多次住院同样存在重复统
计);战场失踪25621人。此外,战争期间根据解放军后方卫
v**e
发帖数: 8422
4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郁达夫算抗日烈士吗?
郁达夫抗日热情应该还是一贯的.
【满江红】郁达夫
三百年来,我华夏威风久歇。
有几个,如公成就,丰功传烈。
拔剑光寒倭寇胆,拨云手指天心月。
到于今,遗饼纪东征,民怀切。
会稽耻,终须雪。
楚三户,教秦灭。
愿英灵,永保金瓯无缺。
台畔班师酣醉石,亭边思子悲啼血。
向长空,洒泪酹千杯,蓬莱阙。
1936年
【小传】:
郁达夫(1896~1945)中国小说家,散文家。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1913年随兄赴
日本学习,1922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部。由于对中国古典文学浓厚的兴趣,又
广泛阅读外国文学作品,从而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1921年,他和郭沫若、成仿吾等发
起成立创造社。同时创作了新文学最早的白话短篇小说集《沉沦》,1923年又完成第二
本小说集《茑萝集》,震惊了文坛。在此期间,曾参加《创造》季刊、《创造周刊》、
《创造日》的编务工作,并在安庆政法学校、北京大学、武昌师范大学任教。1926年3
月,去广州中山大学任教,12月回上海编辑《洪水》半月刊和《创造月刊》,并主持创
造社出版部事务。1927年8月脱离创造社。一度与鲁迅合作编辑《奔流》月刊。1930年2
月,参与发起中国自
a****e
发帖数: 9589
4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又到西安事变时
谈中国近代史,离不开国共两党;而研究国共两党史,离不开西安事变,因它是两党关
系的转折点;但西安事变的主角张学良,活到101岁,就是不肯说出事变内幕,直到
2001年10月14日去世,把他知道的秘密带进了坟墓。
自1936年西安事变至今几十年中,海内外出版了很多关于这一事件的书籍,截止1991年
底,仅中国大陆就已出版了23种;另外还有张学良接受各种媒体采访的谈话。但海峡两
岸对张学良的评价却像黑、白那样两极:大陆把他誉为“民族英雄”,台湾定他为“历
史罪人”(解除党禁报禁后,台湾已有不同声音)。
到底怎样给张学良盖棺论定?要回答它,就必须弄清楚七个关键性问题:第一,日本侵
占东三省,张学良为什么不抵抗?第二,蒋介石为何不同意“抗日”?第三,张学良为
什么发动兵谏?第四,西安事变造成什么后果?第五,谁应该对西安事变负责?第六,
张学良为何近一生被囚禁?第七,张学良怎样看待中国那段历史?
第一,张学良为什么在东北不抵抗?
1991年5月,在张学良被软禁50多年后首次获准来美国那次,在东北同乡会的安排下,
我和李勇、徐松林、刘宾雁等八个东北人在纽约以老乡的名义去看望了他。在长达150
多分...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12072
4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看梁实秋人品之低劣(ZT)
小杂感·焚书(11)
发表于 2010-11-12 由 陈郢客
公式2: 自传也许即别传
同样,梁实秋的《槐园梦忆》里有一段不起眼的话却非常有助于定位“闻一多”:
【我与季淑约会,她从来不肯爽约,只有一次我候了一小时不见她到来。我只好懊丧的
回去。事后知道是意外发生的事端使她迟到,她也是怏怏而返。我把此事告诉 一多,
他责备我未曾久候,他说“你不知道尾生的故事么?《汉书。东方朔传》注:尾生,古
之信士,与女子期于桥下,待之不至,遇水而死。”这几句话给了我一 个启示,我写
一首长诗《尾生之死》,惜未完成,仅得片断。】
梁实秋即使写《尾声之死》,但是他永远不会是尾生。他大约是赏玩,深处必以为此人
傻到了家——这亦是常人对待“尾生”的态度。
而闻一多却敢拿尾生这个例子责备梁不多等——等不等并不是大事,真的——但他内心
深处何等认真,却也可见了。闻一多身上确有“尾生”的影子。
读史的时候,你可以把人物分成多个类型——模板下,自然亦有变异进化——但他们到
底分属哪个模板如果看明白了亦非常切用——老祖宗鼓励“言志”,大大的有道理,大
大的狡猾——当然以“作为”所言的志,最为真切。
闻一多对“尾生”... 阅读全帖
1 2 3 4 5 6 下页 末页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