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刑部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j******l
发帖数: 10445
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我朝的警察机构超过明朝啦
明朝有东西厂,刑部。
我朝有公安,纪委,国安,反贪局,预防贪污局。
w*********r
发帖数: 613
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我朝的警察机构超过明朝啦
东西厂成了警察机构了?各府的捕快都成了编外机构了?刑部也让警察机构给代替了?
中国现在人口超了明朝多少倍了?
w*********r
发帖数: 613
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百团大战的105个团
你赢了,我输了,就这么简单。我输了,我错了,我不回复这个贴子遁走刑部行?
h****g
发帖数: 312
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隋书 帝纪第四
八年春正月辛巳,大军集于涿郡。以兵部尚书段文振为左候卫大将军。壬午,下诏曰:主
刑典天地大德,降繁霜于秋令;圣哲至仁,著甲兵于刑典。故知造化之有肃杀,义在无
私;帝王之用干戈,盖非获已。版泉、丹浦,莫匪龚行,取乱覆昏,咸由顺动。况乎甘
野誓师,夏开承大禹之业;商郊问罪,周发成文王之志。永监前载,属当朕躬。粤我有
隋,诞膺灵命,兼三才而建极,一六合而为家。提封所渐,细柳、盘桃之外,声教爰暨
,紫舌、黄枝之域,远至迩安,罔不和会。功成治定,于是乎在。而高丽小丑,迷昏不
恭,崇聚勃碣之间,荐食辽“之境。虽复汉魏诛戳,巢窟暂倾,乱离多阻,种落还集。
萃川薮于往代,播实繁以迄今,眷彼华壤,剪为夷类。历年永久,恶稔既盈,天道祸淫
,亡征已兆。乱常败德,非可胜图,掩慝怀奸,唯日不足。移告之严,未尝面受,朝觐
之礼,莫肯躬亲。诱纳亡叛,不知纪极,充斥边垂,亟劳烽候,关柝以之不静,生人为
之废业。在昔薄伐,已漏天网,既缓前擒之戮,未即后服之诛。曾不怀恩,翻为长恶,
乃兼契丹之党,虔刘海戍,习靺鞨之服,侵轶辽西。又青丘之表,咸修职贡,碧海之滨
,同禀正朔,遂复夺攘琛”,遏绝往来,虐及弗辜,诚而遇祸。輶轩奉...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1933
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史上唯一的“十朝元老”
中国历史上有三个大乱时代:春秋战国时期、两晋南北朝时期、五代十国时期。那时候
,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中华大地,五十六个民族的精英们个个粉墨登场,乱世中
不知出了多少位智者,多少位英雄。冯道,便是见证五代史的唯一奇人。有人称他是“
十朝元老”,官场上的不倒翁;有人说他软脊梁,中国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汉奸”;
有人说他颇懂“无为”之道,上善若水,悟出了官场上的老子之道;有人说他政绩空空
,无所建树,占着茅坑不拉屎;还有人说他个人修为了得,是大至大圣的完人;更有人
说他体察民情,也算个仁人君子……
冯道有六奇:
一奇历五代十帝,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十朝元老”。常听戏的人,说某人资格老,便称
他为“三朝元老”,冯道则三倍超越之外再加一朝,他历经桀燕皇帝刘守光、后唐庄宗
李存勖、后唐明宗李嗣源、后唐闵帝李从原、后唐末帝李从珂、后晋高祖石敬瑭、后晋
出帝石重贵、辽太宗耶律德光、后汉高祖刘知远、后周太祖郭威十朝,基本上在每朝都
受重用,是名副其实的“官场不倒翁”。
二奇总换“明主”,却不被人当做“汉奸”。冯道的脾气,现在看来有点象墙头上的草
,随风倒,谁硬,谁有势力,他就投奔谁,寡廉鲜耻、丧失气节... 阅读全帖
c*c
发帖数: 2397
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陈寅恪:论韩愈
http://site.douban.com/widget/notes/134616/note/208286045/
陈寅恪:论韩愈
2012-04-05 01:33:42
论韩愈
陈寅恪
古今论韩愈者众矣,誉之者固多,而讥之者亦不少。讥之者之言则昌黎所谓“蚍蜉
撼大树,可笑不自量”者(昌黎集五调张籍诗),不待赘辩,即誉之者亦未中肯綮。今
出新意,仿僧徒诠释佛经之体,分为六门,以证明昌黎在唐代文化史上之特殊地位。至
昌黎之诗文为世所习诵,故略举一二,藉以见例,无取详备也。
一曰:建立道统,证明传授之渊源。
华夏学术最重传授渊源,盖非此不足以征信于人,观两汉经学传授之记载,即可知
也。南北朝之旧禅学已采用阿育王经传等书,伪作付法藏因缘传,已证明其学说之传授
。至唐代之新禅宗,特标教外别传之旨,以自矜异,故尤不得不建立一新道统,证明其
渊源之所从来,以压倒同时之旧学派,此点关系吾国之佛教史,人所共知,又其事不在
本文范围,是以亦可不必涉及,唯就退之有关者略言之。
昌黎集一一原道略云:
曰:斯道也,何道也?曰: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
,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 阅读全帖
d******i
发帖数: 1379
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为什么农村人非得要生儿子
古代的人怎么杀女婴 发贴心情 Post By:5/1/2012 3:14:00 AM
战国时期溺女婴就有一定的普遍性,《韩非子·六反》:
“且父母之于子也,产男则相贺,产女则杀之。”说明溺女已是人们的带有一种普
遍性的心理。到南北朝时,“世人多不举女”,表明溺女婴者多,颜之推在说到这种事
情的时候,特地举出他亲戚的例子:那人广有婢妾,每当她们将分娩时,派奴隶守在产
房门外,若是生的女孩,就拿出去害死,产妇心疼,号哭不让,其悲惨之声令人不忍听
闻,但并不能改变那个人溺女的习性和举动(《颜氏家训》)。颜之推这个亲戚极残忍
,是溺女的一个典型。
元末人郑文和在《郑氏规范》中说:“世人生女,往往多至淹没。”反映的是元代
人的溺女习俗。
明初浙江严州府遂安人“生女多不举”,知县袁政禁止,以后百姓生女儿,多取名
叫“袁留”,表示对袁县令的纪念(民国《吴县志》卷六十六引《姑苏志》)。金华府
人“产女多不举”,县令吕祚禁止,据说活下的女婴甚多(光绪《常昭合志稿·人物》
)。嘉靖间兰溪令李昭祥令民间生三个女儿的豁免徭役,因此几年内没有抛弃女婴的(
光绪《华亭县志·人物》)。同时间江西贵溪县民人也使溺女... 阅读全帖
d******i
发帖数: 1379
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古代的人怎么杀女婴
战国时期溺女婴就有一定的普遍性,《韩非子·六反》:
“且父母之于子也,产男则相贺,产女则杀之。”说明溺女已是人们的带有一种普
遍性的心理。到南北朝时,“世人多不举女”,表明溺女婴者多,颜之推在说到这种事
情的时候,特地举出他亲戚的例子:那人广有婢妾,每当她们将分娩时,派奴隶守在产
房门外,若是生的女孩,就拿出去害死,产妇心疼,号哭不让,其悲惨之声令人不忍听
闻,但并不能改变那个人溺女的习性和举动(《颜氏家训》)。颜之推这个亲戚极残忍
,是溺女的一个典型。
元末人郑文和在《郑氏规范》中说:“世人生女,往往多至淹没。”反映的是元代
人的溺女习俗。
明初浙江严州府遂安人“生女多不举”,知县袁政禁止,以后百姓生女儿,多取名
叫“袁留”,表示对袁县令的纪念(民国《吴县志》卷六十六引《姑苏志》)。金华府
人“产女多不举”,县令吕祚禁止,据说活下的女婴甚多(光绪《常昭合志稿·人物》
)。嘉靖间兰溪令李昭祥令民间生三个女儿的豁免徭役,因此几年内没有抛弃女婴的(
光绪《华亭县志·人物》)。同时间江西贵溪县民人也使溺女成为风俗(民国《吴县志
·传》)。浙江新昌人弃女,县令采取刑法处断的手段严行禁止,他在任... 阅读全帖
c*****1
发帖数: 3240
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合集] 曾左失和后面的深意
☆─────────────────────────────────────☆
Diaowai (Waiting for suckers rally) 于 (Sun May 27 11:28:27 2012, 美东) 提到:
曾国藩和左宗棠在曾老九攻克天京后,莫名其妙地失和,互相写折子参对方。
表面上看是因为天京失陷后,幼天王和李秀成等突围,而且突围方向经过左宗棠的防区
,害的左宗棠在曾家弟兄与李鸿章都被封爵后,非但没有封爵,反而被勒令追剿太平军
余部。
不过二人互参这事背后可能还要更深刻的背景。当年湘军打下安庆后,据说湘系大员中
的胡林翼、左宗棠、彭玉麟都拿“问鼎”来试探,结果被曾国藩断然拒绝。
当年邓艾、钟会打下蜀国,结果自己或不造反而死,或造反而死。现在灭了太平天国,
对于不想造反的曾国藩来说,如何生存下去,是一个考验。做一个湘军干将窝里斗的局
面,恐怕就是为自保而实行的苦肉计。曾左都是明白人,参对方时,同时也写了一个副
本给对方送去--意思就是,兄台,小弟骂你的事,你懂的。
☆─────────────────────────────────────☆
coco...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7927
10
1904年7月4日清晨,清王朝在礼部会试中选拔出来的273名贡士来京城参加由皇帝主考
的殿试。上午10时,试题发下,是以皇帝名义提出的时务策问,题长大约五六百字。日
暮为交卷时限。这次殿试的前三名为:状元刘春霖、榜眼朱汝珍、探花商衍鎏。清廷于
次年宣布废科举,因此甲辰科考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科举考试。
屈指可数的“状元”郎
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中
国科举史上,曾经涌现了数以百万计的举人和十多万名进士,而作为这个庞大知识份子
群体之巅峰的“状元”郎,则是屈指可数。
据考证,自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的第一位科举状元孙伏伽开始,到清光绪三十年(
1904年)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止,在这1283年间,可考的榜数为745榜,共产生了592名
状元(一说504人),加上其他短时政权选考的状元以及各代的武状元,中国历史上总计
可考的文武状元为777人。
而在状元中能够“三元及第”(一身兼解元、会元、状元)的仅14人。在唐朝有二人张
又新 、准元翰、宋朝有六人孙何、王曾、宋庠、杨置、王若叟、冯京,金代一人孟宋
献,在元代只有王崇哲一人;明代三百... 阅读全帖
o*****h
发帖数: 2082
1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谥号庙号
臣下给活着的皇帝拟谥号乃是大忌,历史上曹魏明帝曾有其事,被后人笑谈。但曹睿的
情况有点特殊,一说曹睿实为袁熙之子,且无子,担心自己身后祭庙被除,所以亲自在
生前核定自己的庙号云云,总之这种做法比较搞笑
其后比较牛逼的是另外一例,明朝嘉靖年间大礼仪事件中,刑部员外邵经邦上过一道讽
谏弹劾张、桂,给即位还没几年的嘉靖皇帝推荐将来庙号“世宗”,嘉靖大怒,将其充
军(最后邵卒于戍所)。
搞笑的是,嘉靖在位四十多年挂了以后,庙号竟然真的被议为“世宗”,老邵同志地下
有知,估计也会被惊掉下巴了!
c***h
发帖数: 1862
12
两岸历史书上看不到的鸦片战争史实

核心提示
1:鸦片之所以如此炙手可热,原因在于市场有巨大需求。在那个年代,人类对鸦片的
认识远不同于今日。世界各国,包括英国本土在内,都没有对鸦片设立限制。问题在于
,只有中国社会吸食鸦片泛滥成灾,乃至于形成巨大的暴利市场。如果没有中国官员的
配合,英国鸦片商跟本无法从事走私鸦片的任何活动。
2:广东水师巡船“每月受规银三万六千两,放私入口”;水师副将韩肇庆专门护送走
私,走私鸦片干脆由水师包办运输,每万箱抽数百箱报功,韩竟因此“保擢总兵,赏戴
孔雀翎”。福建水师居然全靠协办走私鸦片为业,甚至“夷船之鸦片一时不能进口,往
往寄顿于炮台附近”
3: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指挥打响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英国政府全权代表查尔斯.义律是一
个坚决的鸦片贸易反对者。在给伦敦的报告中,义律写道:鸦片贸易“给打着天主教旗
号的国民丢脸。”
4:英国军舰与中国水师在穿鼻、官涌海面开始武装冲突,此类冲突共发生七次,双方
各有损失。而林则徐报告朝廷称之为“七战七捷”。
5:鸦片战争的一个结果是中国从单纯的鸦片输入国变成输出国,与中国苦力同时输出
。西方从那时起将近百余年的“黄祸”... 阅读全帖
z******a
发帖数: 5381
13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惟治世以文,清法度,明律令,弼成国家之治也。
平西郡王,太子少保,渝州节度使薄熙来者,以儇佻恶少,屡逢侥悻。朕拔其与微末,
擢至封疆,然其狂昧无知,骄横不法,靡费贪渎。恣王妃古氏公然跋扈,狂悖无忌,毒
杀英吉利国商人在先,又有逼迫私党王立军,以提督之尊夜奔美利坚夷馆,宗庙社稷受
辱在后。罔顾君恩者,莫此为甚!
人犯古,王之罪,业已审结,罪臣薄熙来欺君僭越,罪恶深重,本当显戮。 朕念其祖
上追随侍奉先皇,持躬忠慎,先着薄熙来革一等侯爵,黜本身及加衔诸职,交由九王,
九卿
,议政大臣,军机处大臣会同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定罪
钦此!
E******u
发帖数: 3920
1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资治通鉴》读书札记(三)
贞观之治继续:
唐纪十二
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中之中 贞观十五年(641年)礼部尚书江夏王道宗持节送文成
公主于吐蕃。太常博士吕才刊定阴阳杂书可行者,凡四十七卷,斥术士妄言。突厥乙毗
咄陆可汗击败沙钵罗叶护,杀之。以李世勣为兵部尚书。薛延陀寇朔州,上命李世勣统
兵击之。十二月,世勣败薛延陀于诺真水。
十六年(642年):正月,魏王泰上《括地志》。凉州都督郭孝恪击败西突厥乙毗咄陆
。乙毗咄陆部下立新可汗,乙毗咄陆奔吐火罗。宇文士及卒。高丽泉盖苏文弑其王武,
立王弟子藏,自为莫离支。
十七年(643年):正月,郑公魏征薨,陪葬昭陵。代州都督刘兰成反,坐腰斩。二月
,上命图画功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齐王祐反,败死。四月,太子承乾因涉谋反被
废;汉王元昌赐自尽,侯君集等伏诛。诏立晋王治为皇太子。闰月,上许与薛延陀真珠
可汗通婚,复下诏绝其婚。上观《高祖》、《今上实录》。九月,徙承乾于黔州,顺阳
(魏)王泰于均州。
十八年(644年):上欲自征高丽。七月,敕阎立德造船四百备战高丽。九月,郭孝恪
击焉耆,虏其王突骑支而还。十一月,诏告天下伐高丽。
十九年(645年):正月,上将发洛阳伐高丽,以... 阅读全帖
s*******l
发帖数: 597
1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请教一个历史问题:关于李卫
看看这个。你会发现李卫能上位根本还是因为是个能臣,而非忠臣,更不是愚忠。
李卫轶事
历史上真实的李卫 字又玠,并不是出身于市井的小混混,而是江苏丰县一家家境
比较富裕的人家。康熙五十六年,李卫花钱捐了一个官。《清史稿·李卫传》载:李卫
“入赀为员外郎,补兵部。康熙五十八年,迁户部郎中。”据《小仓山房文集》载,李
卫在户部供职期间干了一件让当时还是亲王的胤禛刮目相看的事:当时分管户部的一位
亲王每收钱粮一千两,加收平余十两。李卫屡次谏阻都不听,于是在走廊上置一柜,写
着“某王赢钱”,使这位亲王十分难堪,只好停止多收。雍正十分看重李卫“勇敢任事
”的优点,一继位就任命李卫为云南道盐驿道,次年擢升为布政使掌管朝廷重要税源的
盐务。雍正三年 1725年 又被擢升为浙江巡抚兼理两浙盐政。雍正五年,李卫“寻授浙
江总督,管巡抚事”;翌年,朝廷又以“江南多盗”,而地方官又“非戢盗之才”为由
,命李卫统管江南七府五州盗案,“将吏听节制。”雍正七年,李卫被加封为兵部尚书
、太子太傅,雍正十年又内召署理刑部尚书,寻授直隶总督。
李卫任浙江、直隶总督十多年倒做了几件让世人称赞的好事。李卫管理盐政不仅加
强了... 阅读全帖
b**********u
发帖数: 2817
1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李秀成:天国兴亡的见证人
谈到反腐败,已是近年来社会上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前些时候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大
型历史连续剧《太平天国》后,又引发了不少关心千古兴亡者对这一问题的思索。太平
天国作为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战争,其兴也勃,其亡也速,使百年来的一代代革
命家为之扼腕叹息。孙中山曾以洪秀全的后继者自命来反对清朝,同时又认为太平天国
败于内部争权。毛泽东对太平天国的兴亡也曾很有兴趣,曾于1944年11月致信郭沫若,
希望他继总结李自成起义失败教训的《甲申三百年祭》后,“倘能经过大手笔写一篇太
平军经验,会是很有益的。”可惜种种原因限制,特别是解放后长期人为地给洪秀全等
加上一层美化的光环,直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史学界才开始了科学的总结这场农民
战争的经验教训。前车之覆,如果不能成为后车之鉴,那场据容闳估计有2500万人死亡
的起义,就白白流淌了鲜血。
起义得到天下响应源于清廷腐败
进入19世纪50年代时,中国大地上刚经历了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却仍是一
片表面上歌舞升平的景象。1851年1月间,却突然霹雳突发,原来并不为多少人所知道
的“拜上帝会”在广西的偏僻金田村一呼崛起,一两年内便有上百万人闻风响应,兵... 阅读全帖
n*******w
发帖数: 6708
1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清朝开国的汉族功臣
1.
范文程 清初汉族官员中,最有影响的就是他,张良加陈平式人物。我认为他最大的
功绩有二,一是出反间计害死袁崇焕,二是帮助太宗招降了洪承畴。
2.吴三桂 中国头号汉奸,先后叛明、顺、清,但在顺治10年之前,却是清朝入主中原
的大大功臣。清廷也没亏待他,封平西王,云贵川桂都听他调度,子尚公主,封赏居清
朝汉人之冠.
3.洪承畴 汉人看来他是大汉奸,满洲人对他也没什么好感,但满清征服中国,他确实
尽心尽力、任劳任怨、功勋卓著。
4. 孔有德 清初四大汉人王爷之一,在南方战场被南明李定国部击毙。幸好死的早,否
则康熙年间就是“四蕃之乱.
5.
李永芳,辽东铁岭(今属辽宁)人。
原为明朝抚顺游击,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因后金兵攻陷旅顺,李永芳投降努尔哈
赤,授三等副将,娶阿巴泰之女为妻,是明朝官员第一位降清者。天命六年,以功授三
等总兵官。及后于萨尔浒之战中献计以“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努尔哈赤采用此
计,便决定以集中兵力、逐个击破的,以多战少来打败明军。曾随兵征讨朝鲜。崇祯七
年卒。有子九人,知名者有次子李率泰、三子刚阿泰、五子巴颜。李永芳之女嫁阿巴泰
孙辅国公翁古。李侍尧... 阅读全帖
n*******w
发帖数: 6708
1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清朝开国的汉族功臣
李率泰(1608-1666年)清代将领。初名延龄,字寿畴,汉军正蓝旗人,后金将领李永
芳子。历官都督同知、兵部侍郎。
初名延龄,年十二,入侍清太祖,赐今名。年十六,以宗室女妻之。弱冠 李延龄画像
[1]
,从清太宗征察哈尔、朝鲜及明锦州,又从贝勒阿巴泰征山东,并有功,洊擢梅勒额真。
编辑本段入关立功顺治元年,命以刑部参政兼任,率师驻防锦州。四月,从睿亲王多尔
衮入关,破李自成;又率兵徇山东、河南,斩自成将赵应元,降其众万人。二年,从豫
亲王多铎破自成兵潼关。移师南征,克扬州,下江宁,分兵定苏州、松江诸郡。江阴典
史阎应元拒守,督兵攻破之。豫亲王令驻防苏州。会明将吴志葵、黄蜚等来犯,时城兵
仅千馀,率泰使绕城张帜为援兵状。志葵等斩关入,劲骑突起截击,尽歼之。
三年,从端重亲王博洛平浙江、福建,叙功,授世职二等阿达哈哈番兼拖沙喇哈番。五
年,郑彩犯福建漳、泉诸郡,诏率泰与靖南将军陈泰协剿,斩获甚众。复长乐、连江二
县。彩走,复擒斩所署总督顾世臣等,遂克兴化。寇攻福州十四月,围始解。民食尽,
江西盗郭天才自杉关长驱至福州,载米麦江上,诱民出就食。率泰师次建宁,檄守吏严
备,乃夜焚洪山桥遁。... 阅读全帖
d******a
发帖数: 32122
1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开国时封的齐王好像都很惨

更全的一个
很多开国被老爹封为齐王的都得到了善终,还有作皇帝的
你不能拿几个个例说是
汉朝齐王概述
前201年,汉高祖刘邦立庶长子刘肥为齐王,封地七十座城,百姓凡是说齐语的都归属
齐王。前193年,刘肥入京朝见惠帝。惠帝与齐王饮宴,二人行平等礼节如同家人兄弟
的礼节一样。吕太后为此发怒,将要诛杀齐王。齐王害怕不能免祸,就用他的内史勋的
计策,把城阳郡献出,做为鲁元公主的封地。吕太后很高兴,齐王才得以辞朝归国。前
189年,刘肥去世,终年46岁,子刘襄继位。刘襄传四世至刘次昌。刘次昌在位时,因
淫乱而国除。
前117年,汉武帝刘彻封11岁的次子刘闳为齐王。前110年,刘闳卒,无子,国除。
35年,汉光武帝刘秀改封刘縯之子太原王刘章为齐王。37年,刘章被降为齐公。39年,
汉光武帝追谥兄长刘縯为齐武王。43年,复刘章为齐王。87年,齐王刘晃因罪被贬为芜
湖侯,齐国国除。芜湖侯刘晃去世后,由他的儿子刘无忌袭爵为芜湖侯。90年,汉朝廷
怜惜刘演这支宗室,又封芜湖侯刘无忌为齐王,恢复齐国。206年,曹操专权,打击削
除刘氏宗室势力,将齐、北海、阜陵等8个藩王国废除,齐王刘承被废为庶民,齐国国
... 阅读全帖
d****z
发帖数: 9503
20
你对这些东东完全没概念,所以才会张嘴就错,不是啥不准确的问题。
不说后面有人讲的很多大的制度,单单司法体系里面的刑事审判制度我敢保证你完全没
概念。初审是谁,如何取证,如何定罪,怎么上诉,怎么复审,怎么复查,如何报批,
如何备案,如何定案,县,府,道,省,刑部,以至皇帝在这个过程中各自的权力和职
责。你是不是以为跟评书一样,
八省训按拎着尚方宝剑到处跑呀?
p******9
发帖数: 7130
2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红朝史 平西王薄公世家
红朝史 平西王薄公世家
薄公熙来者,山西定襄人也。太祖建国元年生于京师,为老平西王爷书存二子。
初,老平西王爷党附修公少奇。文革二年,“六十一人叛徒集团案”事发,修公、太宗
皇帝皆事败。康生收老平西王下狱,老平西王妃自尽,熙来年才十九,收北苑少管所,
文革六年,为二轻局机修厂技工。
废帝凡是二年,太宗皇帝将加九锡,监国耀邦承旨就狱中赦出老平西王,授工部尚书并
军机大臣。熙来亦转读京师大学堂,熙来时年近三十,苦光阴荏苒,遂秉烛苦读,三年
间为社科院硕士。
改开五年,熙来拜辽宁金县令,改开十三年,迁大连知府。熙来知大连,人称好大喜功
。以女警劲装高头大马招摇过市,市人莫不侧目。熙来又整顿市容,栽树种草,大连面
貌一新。时太宗方倚重东南沿海,东北凋敝,盗贼四起,民不聊生。唯大连府政事日新
,商阜云集,号“北方明珠”,人以熙来为能。
才帝代表二年,熙来督辽宁,时辽宁重工毁弃殆尽,贵戚豪强鱼肉百姓,熙来到任,不
避亲贵,收沈阳巡抚慕绥新、富商仰融以下数十人下狱严治,豪强重足屏息。京师以其
严酷,号之“苍鹰”。
老平西王闻熙来在辽宁奉公执法,不避豪强,心甚忧之。每戒熙来宜和光同尘,不可锋
芒毕露,... 阅读全帖
r****p
发帖数: 1854
22
版主云:这样大家看着方便一点。
比较有内容的评论,我基本上是原文copy paste。除了一些地方因为上下文衔接稍作改
动,以及删除了个别过于激烈的言语
------------------------------------------------------------------

pegasus9红朝史 平西王薄公世家
薄公熙来者,山西定襄人也。太祖建国元年生于京师,为老平西王爷书存二子。
初,老平西王爷党附修公少奇。文革二年,“六十一人叛徒集团案”事发,修公、太宗
皇帝皆事败。康生收老平西王下狱,老平西王妃自尽,熙来年才十九,收北苑少管所,
文革六年,为二轻局机修厂技工。
废帝凡是二年,太宗皇帝将加九锡,监国耀邦承旨就狱中赦出老平西王,授工部尚书并
军机大臣。熙来亦转读京师大学堂,熙来时年近三十,苦光阴荏苒,遂秉烛苦读,三年
间为社科院硕士。
改开五年,熙来拜辽宁金县令,改开十三年,迁大连知府。熙来知大连,人称好大喜功
。以女警劲装高头大马招摇过市,市人莫不侧目。熙来又整顿市容,栽树种草,大连面
貌一新。时太宗方... 阅读全帖
C*******r
发帖数: 10345
23
173年前的9月,钦差大臣林则徐虎门销烟,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英
国人则以此为借口发动鸦片战争。次年,林则徐被流放新疆伊犁。
近日,有网友爆料说,监利县柘木乡赖桥村村医赖晓平收藏有林则徐的一封亲笔信
,这是林则徐在流放新疆途中写给当时的大学士王柏心的。王柏心是监利人。在这封《
谴戍伊犁行次兰州致姚春木王冬寿书》中,林则徐详细说明了广东禁烟的原委,如何抵
御外侮,还提出“八字”救国要言。
林则徐信件藏于螺山
螺山镇,位于长江之滨,与湖南岳阳隔江相望,原属监利县,后划归洪湖市。这是
晚清大学士王柏心的家乡。
近日,监利县村医、民间文史爱好者赖晓平,将林则徐写给王柏心的一封书信复印
件公诸于世,成为网友关注的焦点。
林则徐的书信为何流落在螺山镇?他在信中写了什么?他与王柏心是什么关系?带
着这些疑问,记者前往螺山镇寻访林则徐书信真相。
“这封信是王柏心的后人收藏的。”赖晓平说。2009年,监利县重刊王柏心《百柱
堂全集》,赖晓平在螺山镇找到了王柏心的后人王绳福,借用原件复印了林则徐的这封
书信。这封书信,共有15页,笔迹隽逸。
这封信真的是林则徐写的?监利县文史研究专家、县人... 阅读全帖
o***e
发帖数: 3526
2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elg (二里沟),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李则芬1979年旧文:明人歪曲了元代历史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Oct 6 13:41:23 2013, 美东)
李则芬1979年旧文:明人歪曲了元代历史
一、元代不是黑暗时代
七年前,作者开始研究元代史。仿照读书先看序文的习惯,首先遍读近人所著的许多中
国通史、史纲,及各种专史之元代部分。这些著作,几乎众口一词,都说元代政治黑暗
,毫无文化可言。有些专史,甚至根本不谈元代事。写完宋代之后,但说元代政治黑暗
、无足述,且谈明朝。於是,这些议论,就形成了我的先见。在我潜意识内,相当牢固
。我在研究过程中,凡发现与此先见相迳庭之处,对於新的发见,总是保留一个问号。
要到研究了五年之后,我才知道这个先见是错误的,但仍不知其所以然。我更涉猎明代
的历史文献,又过了一年多,才发见了答案:元代的历史事实,原来已被明人歪曲了。
与一般人的想像相反,元代不但不是一个黑暗时代,毋宁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难得的小康
时期。一般人说元代黑暗的,所引证的事例,无非是蒙古初期的残... 阅读全帖
h***i
发帖数: 89031
2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康熙要抓步军统领靠谁
刑部的警察是制衡力量之一
要是敢串通,就给钉死
m******r
发帖数: 4351
26
传统上的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区别有很多,比如众所周知的中国文化重实用不重逻辑。
还有一点,就是传统上的中国文化有着多神教的特点。相对比较宽容。也就是围棋思维
,你好我好大家好,只要我能比你强那么一点可以showoff就行了,不用杀的你死我活
。而中古时期的西方,尤其是天主教,是一神教,有你没我,具有强烈的排他性。
现在看这个圣教入川记,隐隐有一种感觉,在张献忠进行的这场四川大屠杀中,这两个
传教士可能也不清白。
张献忠早年虽然一样滥杀无辜,具备残暴成性的土匪本色,但并没有如在四川这般,连
城带邑,屠尽杀绝的凶残。
如果联想到天主教尤其是旧约全书里面,对异教徒和所谓的罪人的不分青红皂白的屠杀
,也许就不奇怪了。
这两个神父,在1640年来到四川,发展教徒。如果大家有在国内信教的朋友就知道了,
天主教和中国的传统宗教不同,对其他宗教是极度不宽容的,尤其是佛教道教,敬拜其
他神明那是最大的一宗罪(象棋思维)。这点上完全不同于僧道之间仅仅是为了寺产土地
的经济上争夺(围棋思维)。
所以可能双方信徒开始了冲突。僧人道士共六千人(成都周围的和尚道士真不少),奔赴
刑部,要求取缔天主教。这个时候一个叫... 阅读全帖
c******o
发帖数: 1184
2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大明主要还是亡于自然灾害
被王恭厂那一炸,木匠的儿子直接薨了, 木匠半条命都没了,现在说法是PTSD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8E%8B%E6%81%AD%E5%BB%A0%E5%A4%
《天變邸抄》描述:「天啟丙寅五月初六日巳時,天色皎潔,忽有聲如吼,從東北方漸
至京城西南角,灰氣湧起,屋宇動盪。須臾,大震一聲,天崩地塌,昏黑如夜,萬室平
沉。東自順城門大街(今宣武門內大街),北至刑部街(今西長安街),西及平則門(
今阜成門)南,長三四里,周圍十三里,盡為齏粉。屋數萬間,人二萬餘,王恭廠一帶
糜爛尤甚。僵屍重疊,穢氣熏天;瓦礫盈空而下,無從辨別街道門戶」。而震聲南至河
西務,東至通州,北至密雲、昌平,甚至遠距京城數百里的遵化、宣化、大同、山西廣
靈縣及天津等地都發生劇烈震動[6]。「京城中即不被害者,屋宇無不震裂,狂奔肆行
之狀,舉國如狂,象房傾圯,象俱逸出。遙室雲氣,有如亂絲者,有五色者,有如靈芝
黑色者,衝天而起,經時方散」。[7] 又及,「兩萬多居民非死即傷,斷臂者、折足者
、破頭者無數,屍骸遍地,穢氣熏天,一片狼藉,慘不忍睹」。一時間人畜、樹木、磚
石突然騰空... 阅读全帖
c******o
发帖数: 1184
2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大明主要还是亡于自然灾害
wiki上的
起因假說
對於王恭廠災變的成因,幾百年來一直眾說紛紜,有人認為是地震引起的,有人說是火
藥自爆,亦有認為是由地震、火藥及可燃氣體靜電引爆同時作用者。至於天然氣引爆說
、隕石墜落說、隱火山地球內核喷发說[3]、甚至外星人入侵等假說更多。但由於王恭
廠災變的記載中有眾多怪異現象,在相信這些記載皆為真實的前提下,均不可能由其中
單一之因素造成,故每一種觀點都無法使人完全信服。
一般來說,王恭廠災變的成因最為眾人接受者有以下四種:[11]
地震說
據史料記載,京畿僅明代就大小震百餘起。雖官方未明確此災變為地震所致,但災變前
後如「大震一聲」、「殿震」、「震撼天地」、「時息地震」、「震後」等種種跡象與
地震均有諸多相符之處。若王恭廠災變,是因地震直接促發火藥庫而引起的,那麼這次
地震具有烈度大而震區面小的特點,比如震災中心(宣武門內大街以西,刑部街以南)
破壞力幾乎達到摧毀性程度;然而在離震災中心較近的建築真如寺、承恩寺等均未受到
多大破壞,這種情況是舉世未見的;再者蘑菇狀煙雲,也不是地震出現的現象;又如「
不論男女,盡皆裸體」,「寸絲不掛」,「褫衣物」的現象,也非地震的後果;至於... 阅读全帖
L******w
发帖数: 5407
2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方孝孺夷十族原来是假的!
看靖难之役, 看到后来的结局有些疑惑,感觉朱棣登基后对对手还是比较宽大的,很
多和他打得死去活来的将领都继续用。
于是上网查了一下,原来方孝孺夷十族是假新闻。 这么假的东西,居然当历史到处讲
,中国人的治学态度太不严谨了。
《关于诛十族及其他》
第一版《明史》中记述方孝孺等人之夷族诛死仅用了“丁丑,杀齐泰、黄子澄、方孝孺
,并夷其族”十五字。
而在“四库”版《明史本纪》中则改为了这样的叙述:“丁丑,召方孝孺草登基诏,孝
孺投笔,且哭且骂。帝大怒,泰、子澄亦抗辩不屈。遂与孝孺同磔于市,皆夷其族”。
很显然,无论是原本还是四库本的《明史》,都没有明成祖夷方孝儒十族的记载。
(关关这里插一句:永乐帝登基的日子是己巳日,之后隔了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甲戌,乙亥,丙子整整七日才是丁丑,永乐帝都当了七天皇帝了,又怎么会在七天后逼
着他奸佞榜上第一人的方孝孺给他写登基诏书呢?《明史》四库版替前版增加的这个情
节,可疑乎?)
《明史》从头到尾都由满清皇帝终审定稿。清廷的几位皇帝对《明史》修撰的重视可谓
到了离谱的程度,《明史》每完成一部分,康熙、雍正、乾隆无不仔细审阅,乃至事无
大小地就每个自己所... 阅读全帖
h***i
发帖数: 89031
3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古代越级上访是由门槛的
刑部门口的鼓可以敲
敲完了是要滚钉床的
这个没有特别训练,还是会被画几个口子,那个时候也没有破伤风疫苗也没有抗生素
被陈年铁丁划伤还是很不值得的,除非有重大冤情
j********p
发帖数: 9680
3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所谓满清的明君问题(转贴)
所谓满清的明君问题
一道闪电
阎崇年、杨珍等清史专家大力吹捧所谓满清明君,这是很荒唐的。首先推动历史发展从
来不是靠一两个皇帝,而是整体的进步思想,进步阶级,皇帝老儿的英雄史观要不得。
第二,对于英雄人物评价应该放在历史大环境里去看。离开了历史大环境,评价皇帝等
英雄人物就变成了对其个人才干的鼓吹和个人品德的颂扬,这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如
果是这样,那么希特勒、东条英机早晚就成为英雄了。在封建社会末期,资本主义萌芽
早期,统治者在某些方面的无为恰恰是促进了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相反,逆历史
潮流而动,还谈什么明君,昏君,满清的国策 “文字狱”、“海禁”。危害中国长达
二百年, 还可以谈明君、昏君吗?对皇帝的评价标准很多,个人品德评价,对社会发
展进步或者阻碍评价等等。有大节有小节,大节既亏,小节又何必多提。现在的影视作
品,对皇帝的评价只重小节,不提大节。影视作品中只重皇帝,少提其代表的统治阶级
。至于被压迫者的苦难,根本就没人关心。或者关心的角度在于皇帝如何如何仁慈,英
明,铲除了个把贪官,解救了个把农民的苦难。这造成观众对整个朝代的评价误判,把
对皇帝个人品行错觉为其政治,政策和...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2791
32
一)战前形势

永乐十二年,明成祖亲征,沉重地打击了瓦刺。不久,瓦刺三王向明朝遣使谢罪,
重新归附了明朝。而鞑靼的阿鲁台却利用瓦刺中衰的机会,连败瓦刺,使自己的势力获
得了较大的发势。阿鲁台转趋强盛,开始桀骜不驯,威胁明边了。

永乐十九、二十年间,明北边连续遭受了阿鲁台的侵扰,最特出的例子是阿鲁台围
攻兴和,导致明守将都指挥王唤战死。明成祖针锋相对,决定再次北征阿鲁台。明成祖
的北征计划遭到了户部尚书夏原吉、兵部尚书方宾、刑部尚书吴中等人的反对。明成祖
大怒,逮捕夏原吉、吴中入狱;方宾惧而自杀。

从永乐十九年起,明成祖不断征调辽东、山东、河南、山西各都司、卫所的军队,
筹备粮草,做好了战争的准备。明成祖打算亲自巡视北边。这时,南下侵扰明边的阿鲁
台嗅觉异常灵敏,适时退回大漠深处。双方的军队脱离了接触,战争暂时打不起来。阿
鲁台时来时去,令明边境几无宁日,明成祖当然不会善罢甘休。

永乐二十年,明成祖召集重兵出塞,准备犁庭扫穴。

(二)战区历史地理环境

战区所在地为大兴安岭东、西坡一带。大兴安岭西... 阅读全帖
S***p
发帖数: 19902
3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嘉庆除掉大老虎和珅后 (转载)
好像还是户部,吏部,吏部,刑部的尚书
以及内务府
g******t
发帖数: 18158
34

“清风不识字”案
翰林院庶吉士徐骏,是康熙朝刑部尚书徐乾学的儿子,也是顾炎武的甥孙。雍正八年(
1730年),徐骏在奏章里,把“陛下”的“陛”字错写成“狴”字,雍正见了,马上把
徐骏革职。后来再派人一查,在徐骏的诗集里找出了如下诗句“清风不识字,何事乱翻
书”、“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于是雍正认为这是存心诽谤,照大不敬
律斩立决。
雍正十一年(1733年)下诏征举士人,想学康熙重开博学鸿词科,谁知响应廖廖,只得作
罢。人才凋零,文治废弛,一至于此,文字狱的消极影响于此可峥。
w****2
发帖数: 12072
3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ao_and_Deng 俱乐部 】
发信人: wlwl12 (戒网), 信区: Mao_and_Deng
标 题: 陈晓平:唐德刚的硬伤太多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ul 20 01:17:58 2014, 美东)
自1999年岳麓书社推出了超级减肥版的《晚清七十年》以来,该书被无数名人非名人反
复推荐,俨然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必读书”,唐氏也被捧上了神坛。由于“糖粉”阵容
强大,批评的声音几被淹没。虽然唐德刚关于北洋海军“主炮晾衣”一说,已被海军史
研究者陈悦驳得体无完肤,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唐氏治学粗疏,是一以贯之。从专业角
度看,《晚清七十年》可以说是浪得虚名之作,硬伤太多,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本文
拟引用可靠史料和学界研究成果,略举数例,暴露唐氏史学功力的不足,读者自可举一
反三,重估该书的实际价值。近几十年晚清史研究成绩斐然,史料整理和考证方面成绩
更加突出,已非唐氏所能想见。
本文所引唐德刚《晚清七十年》原文,用的是远流版五卷本,为免繁琐,仅注出册数和
页码,如第四册第87页,注作“四,87”。
(1)李鸿章 “李鸿章是荣禄的政敌。... 阅读全帖
o***e
发帖数: 3526
3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元朝的法制问题
你所说法制之外,也不尽然。查《文献通考-刑考》,在宋仁宗时期,有如下记载:
诏:“如闻荆湖杀人祭鬼,自今首谋若加功者,凌迟、斩;募告者,悉畀犯人家资;捕
杀者,重其赏。”先时江、淮捕盗官奏覆,劫盗六人皆凌迟,朝廷以非有司所得专,因
诏:“获劫盗,虽情巨蠹,毋得擅凌迟。”凌迟者,先断斫其支体,次绝其吭,国朝之
极法也。
也就是说,仁宗期间,凌迟是对付劫盗的极法,但必须由专门部门来决定,地方捕盗官
不可以擅刑。律、令、敕、式固然是法,诏也是法。另外,刑考里面还提到:
凌迟之法,昭陵以前,虽凶强杀人之盗,亦未尝轻用,自诏狱既兴,而以口语狂悖者,
皆丽此刑矣。
这才有陆游后来请求废除凌迟这事。所以说元在凌迟这事情上无非是继承了宋的做法,
正式写入至元新格。我不认为这就是法制大倒退。
再说杀人数量,在宋朝,一年大辟上千人是常事,随便贴点刑考的记载:
刑部侍郎燕肃奏:“唐贞观四年断死罪二十九,开元二十五年才五十八。今天下生齿未
加於唐,而天圣三年断大辟二千四百三十六,视唐几至百倍,盖以奏谳之法废,失朝廷
钦恤之意。”
英宗始平二年,断大辟千八百三十二人
元朝初期忽必烈时期比较温和,在位34年间,最... 阅读全帖
b*********s
发帖数: 823
3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luke837 (abcdefg),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中华民族的大敌 《转一好文》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Aug 17 14:49:21 2014, 美东)
中华民族的大敌是: 中华有小人和小人文化
http://site.6park.com/chan1/index.php?app=forum&act=threadview&
中华小人文化与明王朝灭亡
送交者: 真正老胖子[知县★] 于 2014-08-16 15:54 已读 802 次 大字阅读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的汉人封建王朝,也是中华痞子文化、中华小人文化、中华江湖
文化,以及中华邪教文化发展之巅峰。我认为,明朝的灭亡与中华小人文化有直接关联
。换句话说,大明王朝毁于中华小人文化。
孔老夫子是定义中华小人文化的第一人,一本《论语》二十多次提到“小人”。中华小
人文化也在以后的西方文明中被说成“东方式的嫉妒”。中华小人文化到明末已极度发
育,加上崇祯皇帝对“朋党”现象病态的恐惧,朝廷内外和文武百官间上演了一场丑恶
的经典的中...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3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eadline 讨论区 】
发信人: Cnews (chinanews), 信区: Headline
标 题: 郑州魏岗村窑洞发现晚清《物权法》手稿(组图)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Sep 26 19:56:24 2014, 美东)
出土资料
遗址现场
近日,上街区居民魏树绍向记者反映,在老家峡窝镇魏岗村自家的窑洞里发现了《物权法讲义》的手稿,这可能是其先辈魏连奎留下的手稿笔记。难道早在晚清时期,中国人已经开启了物权法的意识萌芽?随之,记者跟随魏联奎的后人魏树邵来到已经有些破败的窑洞看看已逝的繁华并追寻它的历史痕迹。
繁华不再 徒有追忆
村里有十多孔老窑洞背山面河,斑驳的泥土墙,木架的拱形房顶,院子杂草丛生,看起来有些凄凉,站在院子里就能看到远处五云山的峰尖,在过去这可能是一个繁华热闹的地方。
据其后人魏树邵介绍:魏联奎生于1849年,卒于1925年,又名星五,字文垣。光绪年间曾任刑部主事和法部左丞,任职30多年,判案精密审慎。辞职回乡后,他联合几个老友集资成立“郑州贾鲁河水利公司”,历时三年,垒坝修渠,灌溉贾鲁河沿岸田地10万多亩,民饮水思源,... 阅读全帖
d******a
发帖数: 32122
3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
zz
雍正八年(1730年),翰林院庶吉士徐骏在奏章里,把“陛下”的“陛”字错写成“狴”
字,雍正皇帝马上把徐骏革职。复又查抄徐家,在徐骏的诗集里找出了如下诗句“清风
不识字,何必乱翻书”、“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雍正认为其存心诽谤
,依大不敬律斩立决。
徐骏,江苏昆山人,康熙朝刑部侍郎徐乾学之子,顾炎武的甥孙。
Z**********g
发帖数: 662
40
再补充一首,是他的情人卞玉京,这在红楼里面是妙玉饰演,因为她扬州城破后入道,
所以袭一身道袍。她湘江水逝去以后,吴去无锡看她,很沉重的一首纪念:
《过锦树林玉京道人墓并序》
“红楼历乱燕支雨,绣岭迷离石镜云。
绛树草埋铜雀砚,绿翘泥涴郁金裙。”
我想周永康去无锡老家,想想吴座,怕也是要痛哭的吧!
金陵十二钗很有意思,全是当时的南京名人。比如红楼梦一开始姑苏城里的英莲,甄士
隐的女儿,就是陈圆圆:
《圆圆曲》
“家本姑苏浣花里,圆圆小字娇罗绮;
前身合是采莲人,门前一片横塘水。”
还有那个娇杏,甄家的丫环,因一回头攀上了龚鼎孳(贾雨村饰)这位三部尚书(刑部
兵部礼部),这当然是顾眉顾横波:
“便是那年回顾雨村者。因偶然一顾,便弄出这段事来,亦是自己意料不到之奇缘。谁
想他命运两济,不承望自到雨村身边,只一年便生了一子,又半载,雨村嫡妻忽染疾下
世,雨村便将他扶侧作正室夫人了。正是:
偶因一著错,便为人上人。”
不知道龚鼎孳看到后怎么想,呵呵,不过反正人家徽人会做事,游刃有余着呢。
s**a
发帖数: 141
41
武则天武媚娘当上皇帝后,为了治理贪官,她设立了举报箱,鼓励告密。对举报犯有罪
行过失官员的人,一经查实,一律授官;即便举报无实,举报者也无须承担任何责任。
长期重用狄仁杰、魏元忠等人,大力整顿官员队伍——
隋唐时期,科举制开始取代九品中正制,成为士子入仕的主要途径。武则天当政后,在
推行科举制的同时,又大开其他的选官门径,如自举、举报恶官、试官、殿试以及开武
举等。这种多途径选官求才的做法对当时的吏治产生了双重影响:从积极方面说,它为
各类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了较好的外部条件;从消极方面看,则使官员队伍鱼龙混杂,
泥沙俱下。武则天对此似也有所认识,因而在广开选官途径的同时,又采取了多种措施
对官吏队伍加以整肃。具体而言,武则天对官吏队伍的整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设立铜匦(举报箱),鼓励告密。对举报犯有罪行过失官员的人,一经查实,一
律授官;即便举报无实,举报者也无须承担任何责任。“于是四方告密者蜂起,人皆重
足屏息。”在这样一种严酷的政治环境下,除了极少数肆无忌惮的酷吏和内宠外,官员
们只好收敛起贪赃枉法之心。
其二,分设肃政左右台,加强对官员的监察。唐初沿袭隋制,朝廷最高的监察... 阅读全帖
m***n
发帖数: 12188
4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偶尔得闲:漫话高句丽
叫渤海国是因为被唐朝封为渤海郡王。
唐朝用这个名字是因为曾经在渤海郡定居过。
渤海国初名震国,为大祚荣袭其父的唐朝封爵“震国公”[1]。而关于“震”的含义说
法不一,比较通行的看法是认为取自周易震卦卦名[1][2],震是东方之卦,因此以地处
东方而以震为国号[3][4]。
朝鲜学者朴时亨所著渤海史则认为“震”是威震四方之意[5],但武则天封“震国公”
用威震四方之意几乎不可能[1]。
粟末(松花,这两个都是同一个名字的不同时代的音译)被高句丽打败后,不愿臣服于
高句丽的8个粟末部落,在首领突地稽的率领下逃往辽河以西,投奔隋朝,被当时的隋
文帝安置于幽州昌平一带(渤海郡)。
在隋与高句丽的战争中粟末靺鞨人也参加了对高句丽的征战,带路党。
后来又给唐朝带路。
高句丽灭亡后,此后为了防止高句丽政权复辟,并有效控制高句丽遗民与临近靺鞨、契
丹、奚、等部民,唐朝又强行将“粟末靺鞨附高丽者”(就是投降了高句丽的粟末靺鞨
部落)徙居辽西营州。
渤海高王大祚荣的父亲乞乞仲象(当时即为部落酋长)就在这部分粟末靺鞨人当中。乞
乞仲象一家自668年被迁到营州到公元698年大祚荣率部众重新迁回“粟末故地”期间... 阅读全帖
h***i
发帖数: 89031
43
隆科多的前任,贪污受贿欺男霸女,很多揭发的条子写到康熙那里,康熙一小了之
后来因为参加了一个宴会,一下就被以贪污罪处理了,另外一个要犯凌迟了,前任死在
狱中
康熙不解恨,要错估洋灰
起因是太子某个亲信幕后促成了这个宴会
除了城防司令之外,还有两个方面的武装力量,一个是刑部的稽查部队,一个是被大臣
的一支亲卫部队
这个宴会很快被报告康熙,于是太子第二次被打倒,武装力量的牵涉人员都死得很惨
隆科多接任城防司令
沙逼才说隆科多敢去串连别人,就算他敢,四阿哥那样的聪明人也绝对不敢
p*****e
发帖数: 371
44
“韦小宝从当小太监到鹿鼎公一共贪污了多少钱?”有一位热心又闲得蛋疼的仁兄,为
了回答这个问题,重读了一遍《鹿鼎记》,将韦小宝受贿、索贿的情节一一列出来。在
这位仁兄贡献的基础上,我准备将韦小宝的贪污数额一笔一笔统计出来(康熙皇帝以及
俄罗斯女王给他的赏赐不计在内),并折算成人民币,看看“韦老虎”到底贪了多少钱。
韦小宝贪污清单:
1、与索额图奉旨查抄鳌拜家产,共抄得二百三十五万三千四百一十八两,却只上报一
百三十五万三千四百一十八两,那多出来的一百万两银子,两人偷偷分掉了,扣除了上
下打点的支出,韦小宝分得四十五万两。(第五回)
2、尚膳监两名太监行贿:二千两银票。
康亲王送的大礼:大宛宝马“玉花骢”。(第七回)
3、索额图变卖鳌拜的家产,为讨好韦小宝,又多给了一万六千五百两银。
掌管尚膳监的“油水”:每个月八百两银子。(第九回)
4、在康亲王府,江百胜故意输钱给他:七百两银子。
吴应熊的贿赂:一对翡翠鸡;两串一百粒的明珠;四百两金票。康熙前期,金银的汇率
约为1:10,四百两黄金约可换成四千两白银。(第十回)
5、吴应熊委托他打点关系,给了十万两银票,被他“先来个二一添作五”,暗中抽... 阅读全帖
m*****o
发帖数: 408
45
康熙己卯夏四月,上南巡回驭,驻跸于江宁织造曹寅之署,曹世受国恩,与亲臣世臣之
列。爰奉母孙氏朝谒,上见之,色喜,且劳之曰:“此吾家老人也”。赏赉甚渥。会庭
中萱花盛开,遂御书“萱瑞堂”三字以赐。
这座“萱瑞堂”被认为是曹雪芹所撰《红楼梦》中“荣禧堂”的原型。康熙皇帝六
次南巡,除第一次驻跸在江宁将军署,其余五次均驻跸于江宁织造署,其中康熙三十八
年(1699年)及以后的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康熙四十六年(
1707年)都由曹寅承办接驾大典。此外,曹寅的两个女儿都嫁给亲王为妃。
曹玺是曹雪芹的曾祖父,曹寅是他的祖父。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曹寅病逝,在
江宁织造任职二十二年,驻江宁二十年。曹寅的儿子们——也就是曹雪芹的伯父曹颙、
曹子承父业,继任江宁织造近六十年。在历史上,南京的丝织业一直负有盛名,三国东
吴、东晋、南朝时期,都曾在建康(今南京市)设立锦署(织造署)。在清朝,江宁的丝织
业继承了优秀的传统,江宁织造署的丝绸产品——金陵云锦只供皇帝和亲王大臣使用,
高度垄断了当时的服装奢侈品市场。江宁织造署规模弘大,共有三个工场:一在西华门
,一在常府... 阅读全帖
x**b
发帖数: 290
46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杨树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晚清重臣,湘军之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荷叶塘白杨坪(今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大坪村)的一个普通耕读家庭。兄妹九人,曾国藩为长子。祖辈以务农为主,生活较为宽裕。祖父曾玉屏虽少文化,但阅历丰富;父亲曾麟书身为塾师秀才,作为长子长孙的曾国藩,自然得到二位先辈的伦理教育了。
6岁时入塾读书,他勤奋好学,孜孜不倦。至道光十二年(1832年)他考取了秀才,并与欧阳沧溟之女成婚。连考两次会试不中,随后又努力复习一年,在道光十八年(1838),虚岁28岁时殿试考中了同进士,从此之后,他一步一步地踏上仕途之路,并成为军机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门生。在京十多年间,他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累迁侍读,侍讲学士,文渊阁值阁事,内阁学士,稽察中书科事务,礼... 阅读全帖
z***t
发帖数: 2261
47
这篇文章欠缺对四次拒绝的交代

族,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杨树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晚清重臣,湘
军之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
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
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县荷叶镇大坪村)的一个普通耕读家庭。兄妹九人,曾国藩为长子。祖辈以务农为主,
生活较为宽裕。祖父曾玉屏虽少文化,但阅历丰富;父亲曾麟书身为塾师秀才,作为长
子长孙的曾国藩,自然得到二位先辈的伦理教育了。
与欧阳沧溟之女成婚。连考两次会试不中,随后又努力复习一年,在道光十八年(1838)
,虚岁28岁时殿试考中了同进士,从此之后,他一步一步地踏上仕途之路,并成为军机
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门生。在京十多年间,他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累迁侍读,侍讲学士
,文渊阁值阁事,内阁学士,稽察中书科事务,礼部侍郎及署兵部,工部,刑部,吏部
侍郎等职,曾国藩就是这样坚韧不拔地沿着这条仕途之道,步步升迁到二品官位。十年
七迁,连跃十级。
政府从全国各地调集大量八旗、绿营官兵来对付太平军,可是这支腐朽的武装已不堪... 阅读全帖
y**********o
发帖数: 241
48
曾国藩和他提拔的李鸿章,一辈子只干了一件事,为大清朝在续命,
师徒俩一个比一个贪,都实现了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对中华民族的
贡献有限。
反例就是袁世凯,本来他也可以像曾一样,灭了革命党,做中兴之臣,
好在他没这么干,而是把清给推倒了。
曾国藩最大的本事就是做人和做官。

族,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杨树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晚清重臣,湘
军之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
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
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县荷叶镇大坪村)的一个普通耕读家庭。兄妹九人,曾国藩为长子。祖辈以务农为主,
生活较为宽裕。祖父曾玉屏虽少文化,但阅历丰富;父亲曾麟书身为塾师秀才,作为长
子长孙的曾国藩,自然得到二位先辈的伦理教育了。
与欧阳沧溟之女成婚。连考两次会试不中,随后又努力复习一年,在道光十八年(1838)
,虚岁28岁时殿试考中了同进士,从此之后,他一步一步地踏上仕途之路,并成为军机
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门生。在京十多年间,他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累迁侍读,侍讲学士
,文渊阁值...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8158
49
曾国藩对道光可能还有感激之情,他在道光期间得到很快的提拔,有知遇之恩。咸丰经
常敲打他,他很不爽,咸丰死的那年还纳了妾,这是曾国藩唯一一次纳妾,按当时的法
律国丧期间纳妾应该是违法行为。曾国藩看不上同治和慈禧,私下和赵烈文议论过同治
和慈禧,对他们评价不高,被赵烈文记在小本本上了

族,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杨树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晚清重臣,湘
军之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
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
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县荷叶镇大坪村)的一个普通耕读家庭。兄妹九人,曾国藩为长子。祖辈以务农为主,
生活较为宽裕。祖父曾玉屏虽少文化,但阅历丰富;父亲曾麟书身为塾师秀才,作为长
子长孙的曾国藩,自然得到二位先辈的伦理教育了。
与欧阳沧溟之女成婚。连考两次会试不中,随后又努力复习一年,在道光十八年(1838)
,虚岁28岁时殿试考中了同进士,从此之后,他一步一步地踏上仕途之路,并成为军机
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门生。在京十多年间,他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累迁侍读,侍讲学... 阅读全帖
c***c
发帖数: 21374
50
他没有资本称帝

族,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杨树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晚清重臣,湘
军之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
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
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县荷叶镇大坪村)的一个普通耕读家庭。兄妹九人,曾国藩为长子。祖辈以务农为主,
生活较为宽裕。祖父曾玉屏虽少文化,但阅历丰富;父亲曾麟书身为塾师秀才,作为长
子长孙的曾国藩,自然得到二位先辈的伦理教育了。
与欧阳沧溟之女成婚。连考两次会试不中,随后又努力复习一年,在道光十八年(1838)
,虚岁28岁时殿试考中了同进士,从此之后,他一步一步地踏上仕途之路,并成为军机
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门生。在京十多年间,他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累迁侍读,侍讲学士
,文渊阁值阁事,内阁学士,稽察中书科事务,礼部侍郎及署兵部,工部,刑部,吏部
侍郎等职,曾国藩就是这样坚韧不拔地沿着这条仕途之道,步步升迁到二品官位。十年
七迁,连跃十级。
政府从全国各地调集大量八旗、绿营官兵来对付太平军,可是这支腐朽的武装已不堪一
战[2]。...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