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倪瓒
1 (共1页)

发帖数: 1
1
倪瓒,元末明初画家、诗人。字符镇,号云林,元四大家之一。出身富裕,父亲和曾祖
父都是富商,他自己对从商没兴趣,十足文艺范儿,把他家的钱都用来买了珍贵书籍、
古董和书画。元代末年,倪瓒的田产所剩无几,钱也花得差不多了,索性抛弃家庐田产
,隐居去也。
他非常孤傲,从不和富人和俗人来往,对当官更是相当不屑。不过对高雅的文友,不但
礼遇而且照顾。后来也证明他的出走,也让他在老年时过得较平静,避免了政治的烦扰。
这是赵元于1352年作的《倪瓒写照》,看看书摆放得多整齐,倪大爷端坐在黄金分割点
上,好傲娇哦。
他有严重洁癖,而且极度傲娇,整个人就是奇葩。
不信你看:
1. 倪瓒每天洗头时要换水十几次,每天穿戴的衣服与帽子,都要拂拭数十次。客人来
访离去后,客人坐的地方必须重新刷洗。
2. 一次,倪瓒留客住宿,因怕客人不洁,起夜好几次视察,终于听到一声咳嗽。这可
不得了,一晚睡不好。第二天一大早,他就让仆童展开地毯式搜寻痰迹,可怜仆童实在
找不到,只好指着一片挂着晨露的梧桐叶说是痰迹。倪瓒便立刻闭上眼睛,蒙住鼻子,
命令仆童剪下那片梧桐叶,并扔到十里之外。秦有赵高指鹿为马,元有仆童指露为痰……
3....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120
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 原文由 bluebird 所发表 】
倪瓒的绘画开创了水墨山水的一代画风,在绘画史上被列
为元代中后期的“元季四大家”之一,又被当代评为“中国
古代十大画家”之一,英国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将 他列为世界
文化名人。 倪瓒原名琏,后改名瓒。自称倪迂,变姓名曰奚
元朗,又曰元映。字元镇,号云林,又署云林子或云林散人。
别号有很多:荆蛮子,净名居士,朱阳馆主,萧山闭卿,幻霞
子。他是无锡人。生于1301年,卒于1374年。 倪瓒家族为江
南著名豪富,幼年丧父,由其兄抚养。自小受到良好教育。读
书努 力,过目不忘,一生没做过官,40岁以前优游岁月,过
着富裕而“风雅”的名士生 活,吟诗作画,邀名流同赏古书
画,调声律,游四方。其人清眉秀目,有洁癖。在他后半生约
20年中,社会动荡,战争连年,思想日趋消极,开始疏散的他
的 家财,游荡在太湖四周一带。扁舟五湖,过着闲适,优游
的岁月。清人在《一峰道人 遣集序》中直言不讳,“元代人
才,虽不若赵宋之盛,而高士特著,高士之中,首推 倪黄”。
所以在明清画家中,倪瓒的诗、文、书、画,受到了极大的重
视。著
i***s
发帖数: 39120
3
洁癖,在生活中绝不罕见。在中国古代有洁癖的名人很多,如果要说最最出名的当属元末明初的画家倪瓒,此人爱干净到了癫狂的地步,最后被明太祖朱元璋狠狠整了一把......
倪瓒(1301-1374),生于元末,为“元朝四大家”之一。倪瓒的祖父是有名的大地主,积攒下万贯家财。倪瓒长兄名叫倪昭奎,是当时道教的上层人物。元代有名望的道士享有很多特权,其家不用服劳役也不用交租税,因此少年时期的倪瓒生活得颇为悠闲。倪昭奎后来给弟弟请了同样是道士的王仁辅当家庭教师。倪瓒受家庭影响,成年后性格和儒家格格不入,他一生都追求闲云野鹤的极致生活,不愿入仕做官也不愿管理生产,只爱清静无为.......
元泰定五年(1328年),倪昭奎和王仁辅先后去世,倪家原本享受的特权逐一消失殆尽,到了元顺帝执政时期,倪瓒把万贯家财全部分给邻居,在太湖一带游荡。
倪瓒爱干净,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最严重的洁癖患者。
万贯家财都被散空后,他仍然坚持雇佣专人清洗文房四宝,碰一下就要洗一次。不仅文房四宝每天要洗澡,就连书房外院子里的梧桐树也要早晚“沐浴”,又擦又洗。久而久之梧桐树一棵棵死去了。
古代没有自来水,老百姓想喝水只有去井里挑。倪瓒规...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1856
4
《秋亭嘉树图》
作者:元.倪瓒
####倪瓒,字元镇,号云林,人称云林先生,别号很多,
如倪迂、嫩瓒等。江苏无锡人,出身于豪富之家,中年之
后,家道哀落,以吟诗作画自娱。晚年正值元末农民起义,
怀着恐惧,变卖家产外逃,以舟为家混迹太湖间。“昔日
挥金豪侠,今日苦行头陀”,哀叹他的生活变迁。
####被称为“元季四家”的黄公望、王蒙、倪瓒和吴镇,
受赵孟的直接影响,并在山水画上取得卓越成就。他们共
同的贡献是各具特色的绘画风格,丰富和发展了水墨山水
画艺术表现技法和经验,把主观感情色彩溶进画面之中,
鲜明的个性特征得到充分展现,迫使人物画退居二线,水
墨山水成为画坛的主流。而在元四家中,倪瓒与黄公望英
名并存,称为倪黄,是他们代表了元代山水画简繁的两种
风格。
####倪瓒的画师承董源又博取众长而自成一家。他长期隐
居太湖周围,每日领略秀丽清幽的湖光山色,尤其到了晚
年技艺精湛,一变古法,以天真幽淡为宗,世称高品第一。
这种天真幽淡的画风与他笃信道学,又崇尚佛教有关,在
此影响下养成他孤僻狷介的性格。浸透骨髓的脱尘避世思
想反映在他的绘画之中。思想内容与他创造的新颖别致三
段式平远构图的
i***s
发帖数: 39120
5
估价3万到5万元的乾隆《仿倪瓒山水》,经过200多轮叫价,以2357.5万元成交!昨天,记者从北京保利拍卖方面获悉,在保利第16期精品拍卖会上,乾隆御笔书画大爆冷门,创下中国艺术品四季精品拍卖的新高。
乾隆皇帝留下的御笔作品不胜枚举。由于数量众多,乾隆的书画拍品在市场上少有惊人之绩。然而,在北京保利第16期精品拍卖会上,乾隆的《仿倪瓒山水》却创下2357.5万的天价。保利拍卖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乾隆的《仿倪瓒山水》在一场小型拍卖会上创下如此成绩,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这幅画估价只有3万到5万元。”该负责人表示,当时竞拍达200多轮,买者是一位酷爱乾隆作品的收藏者。
业内人士分析,乾隆作品拍出天价是近期投资资金向艺术品市场流动的一个表象。
相关链接
国博出品乾隆福寿瓶在京亮相
当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出品的红瓷“乾隆福寿瓶”在北京亮相发行。瓶身采用通体红釉,“福、寿”描金二字是乾隆御笔所书,瓶体为24K纯金描金工艺描绘而成,暗纹八宝吉祥纹饰工艺属世界首创。这套“中国国家博物馆制”的字样款式的“乾隆福寿”瓶是国博建馆以来首次对外公开发行的一套红瓷藏品。
c***s
发帖数: 70028
6
《稚川移居图》
元代王蒙《稚川移居图》在4日晚北京保利2011春拍夜场中,以4.025亿元人民币成交,成为今春拍卖市场上成交价最高的中国古代书画作品。
这个价位仅次于一年前黄庭坚《砥柱铭》4.368亿的价格,为迄今为止拍卖市场上第二高价的古代书画作品。
由于该拍品备受关注,在今晚古代书画夜场前,拍卖师宣布,竞投王蒙《稚川移居图》需要办理8000号以上的特殊竞投牌。截止晚7点半,已有17位藏家办理了特殊竞投。
在拍卖师报出1亿1千万元的开槌价后,最终经过19次叫价,该拍品被持8086号竞投牌的藏家以3.5亿元竞得。再加佣金,最后成交价达4.025亿元,成为今春最“贵”的中国古代书画作品。
《稚川移居图》所画题材为东晋葛洪移居罗浮山炼丹的故事。画上有与王蒙同时或稍后的七位大学者的题诗,包括王冕的老师韩性、“元四家”倪瓒、陶复初、陈则等。
该作品曾为明代大收藏家项元汴珍藏,晚清入藏苏州过云楼顾氏家族。过云楼为晚清民国蜚声中外的收藏世家,在新中国成立后捐赠了南宋魏了翁的《文向帖》、元倪瓒的《竹石桥柯图轴》、明唐寅的《洞庭黄茅渚图》、清石涛的《细雨虬松图轴》等数百件巨作,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上海博... 阅读全帖
i***a
发帖数: 11826
7
来自主题: Arts版 - 艺术比较
对,古代有很多词语描绘写实,比如画龙点睛、惟妙惟肖、栩栩如生。。。都是早期写
实的要求。
而到了中唐以后,文人大儒们开始介入绘画理论,历史上,最主要的理论推动,第一是
元代的倪瓒,中国水墨山水的巅峰。第二是苏轼。
倪瓒说:“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他不少画是赠朋
友的,都裱在手卷(hand scroll)上,类似图穷匕首现的那种卷。这种手卷裱法,在古
代本身就意味着不求公示,不求闻达。因为传统上还可以裱成立轴hanging scroll,展
示给观众。
再加上元代的特殊环境,导致了文人画在元代开始繁盛,归隐、闲逸、悲观、绝望。。
。反映的是与蒙古人的对抗。
而苏轼在理论贡献上排第二,他说:“论画以形似,见于儿童邻”,画作追求形似写实
就是小儿科的意思。。。
不过整体来讲,还是宫廷画更细腻。。。
元灭后,明代恢复了宫廷画,开始了复古(复兴汉)的思想。宫廷画代表,仇英的《汉
宫春晓图》,就是用唐的绘画技法,去描绘汉代宫廷的生活。,反映了明的一种复兴汉
唐文化的思想。这些类似的宫廷画,也是很写实的。
i***a
发帖数: 11826
8
来自主题: Arts版 - 艺术比较
对,古代有很多词语描绘写实,比如画龙点睛、惟妙惟肖、栩栩如生。。。都是早期写
实的要求。
而到了中唐以后,文人大儒们开始介入绘画理论,历史上,最主要的理论推动,第一是
元代的倪瓒,中国水墨山水的巅峰。第二是苏轼。
倪瓒说:“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他不少画是赠朋
友的,都裱在手卷(hand scroll)上,类似图穷匕首现的那种卷。这种手卷裱法,在古
代本身就意味着不求公示,不求闻达。因为传统上还可以裱成立轴hanging scroll,展
示给观众。
再加上元代的特殊环境,导致了文人画在元代开始繁盛,归隐、闲逸、悲观、绝望。。
。反映的是与蒙古人的对抗。
而苏轼在理论贡献上排第二,他说:“论画以形似,见于儿童邻”,画作追求形似写实
就是小儿科的意思。。。
不过整体来讲,还是宫廷画更细腻。。。
元灭后,明代恢复了宫廷画,开始了复古(复兴汉)的思想。宫廷画代表,仇英的《汉
宫春晓图》,就是用唐的绘画技法,去描绘汉代宫廷的生活。,反映了明的一种复兴汉
唐文化的思想。这些类似的宫廷画,也是很写实的。
R*****g
发帖数: 682
9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古代文人中的诗酒情调与个性
这种文人的酒文化现象,与当时的社会现状、人文环境,以及个人际遇是分不开的
。用通俗的话来说,玩情调,彰显个性。
古代文人嗜酒,是不争的事实。与酒结缘一生,尽管有悲喜愁苦诸味杂陈,却从饮
酒中体味生活的乐趣,追寻文化的品味。这种文人的酒文化现象,与当时的社会现状、
人文环境,以及个人际遇是分不开的。用通俗的话来说,玩情调,彰显个性。
陈遵投辖及刘伶随行随饮
中国有个成语叫“陈遵投辖”。西汉嘉威侯陈遵,性嗜酒,善书。史载,汉平帝时
,陈遵“以列侯居长安,宾客满门,酒肉相属”。热情好客,酒肉管够。他立有“规矩
”:宾客满堂,立即紧闭大门,命人把客人来车的车辖投入井中,让客人无法离去。辖
,一种小物件,用来插车的軎孔,固定车轴,阻止车轮外脱。去其辖,车不能行。后人
用“陈遵投辖”褒誉盛情留客。还有一位孔融,少好学,博览群书。汉魏时,曾举为北
海相。明代曹臣《舌华录》载,当孔融失势在家,居然宾客日满其门,他不禁感叹:“
座上客常满,尊中酒不空,吾无忧矣。”
一个位高列侯,一个失势居家,境遇迥异,他们的诉愿相同:客常满,尊不空。倘
若说,聚众群酗,追求的是氛围热闹,酣兴意畅;那么,三几知己... 阅读全帖
M****o
发帖数: 7045
10
来自主题: _StoneStory版 - 七月,《隔江山色》
我一贯的随心所欲,当然读书也不例外。
去年读过一段《隔江山色》,不知为何扔下了;最近想起来,却先读其后的《江岸送别
》。最近在微博偶遇品花,才想起来重把《隔江山色》读完。。。。。哈哈
1
倪瓒:"天下无人也"。其"渔庄秋霁"自题诗:"江城风雨歇,笔砚晚生凉。囊楮未
埋没,悲歌何慨慷"。一辈子只画内心,内心几乎无所有。。。则天下之人,之山水,
于我有何哉。。。
2
7月4日 11:13
"隔江山色":王蒙。看过倪瓒再看王蒙,真是一种"冲击"。在他那密密麻麻的皴啊
点中,到底说了些啥啊?用笔如此之密,却殊少变化,让人沉闷的透不过气。至于毛茸
茸的青卞隐居,比仙剑的迷宫还迷了。。。
j******n
发帖数: 21641
11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闲人”解(很长的转贴,可跳过)
xys
【网里乾坤】∽∽∽∽∽∽∽∽∽∽∽∽∽∽∽∽∽∽∽∽∽∽∽∽∽∽∽∽∽
◆      “闲人”解
·树 玄·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
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这是苏轼的小品文字《记承天寺夜游》,全文83字,载《东坡志林》卷一。
苏轼强调,只有“闲人”方能欣赏那如“积水空明”,“藻荇交横”之“竹
柏影”。不是“闲人”,是不能欣赏的。
欧阳修《采桑子》的“念语”中有“清风明月,幸属于闲人”句,“清风明
月”有“闲人”欣赏,是“清风明月”之“幸”。欧阳修也认为“闲人”方可欣
赏“清风明月”。
“赖有高楼能聚远,一时收拾与闲人”(苏轼《单同年求德兴俞氏聚远楼诗
三首》),又一个“闲人”。高楼将八方美景“收拾”给“闲人”欣赏。
李白游湖南桃花岩留有诗句:“云卧三十年,好闲复爱仙。”(李白《安陆
白兆山桃花岩寄刘侍御绾》)看来,李白也“好闲”,愿做一个“闲人”。
何止李白,何止欧阳修,何止...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12
近来华人艺术品屡在拍卖创下新高,由元代四大家之一王蒙创作的名画《稚川移居图》,下月4日将在北京拍卖,起拍价约7.2亿元台币,是迄今中国拍卖史上估价最高作品,成交价可望超越北宋黄庭坚《砥柱铭》的约19.66亿元台币,打破全球中国艺术品最高拍卖纪录。
富商开价12.6亿
此外,罗芙奥拍卖公司昨在香港办春季拍卖会,生前旅居法国的中国画家常玉的《五裸女》估价3亿多元台币,最后竟以约4.74亿元天价成交,打破华人油画拍卖纪录。
《稚川移居图》的拍卖,据《广州日报》报导,北京保利拍卖公司透露,已有11名来自海外的竞拍者,稍早一名在广东省博罗县投资的香港富商开价约12.6亿元台币欲直接收购,但未如愿。
四大家作品稀少
《稚川移居图》堪称是王蒙传世佳作,描述东晋着名道士「抱朴子」葛洪移居罗浮山炼丹的故事,原属收藏世家苏州顾姓家族藏书阁「过云楼」所有,在抗战时逃过日本战机轰炸等劫难,依然保存完好,堪称奇,极具史料价值。
元代书画流传至今的极少,王蒙、黄公望、倪瓒、吴镇四大家的作品更是凤毛麟角,王蒙另一幅同题材画作《葛稚川移居图》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业界预估,这件辗转流传6个半世纪的王蒙佳作,可望刷新中... 阅读全帖
b*****e
发帖数: 5476
13
依山傍水的台北故宫博物院在熠熠阳光下格外清丽典雅、宏伟壮观。淡蓝色的琉璃
瓦屋顶覆盖在米黄色墙壁之上,洁白的石栏杆环绕在青石基台的四周,与北京故宫博物
院有异曲同工之妙。
2011年6月1日,这里贵宾云集。创作于660年前、分离于300多年前的《富春山居图
》之《剩山图》与《无用师卷》,在台湾故宫博物院完美合璧。笔者躬逢其盛,触景生
情,不禁追溯此画的前世今生。
画中兰亭传世佳作
《富春山居图》是元朝画家黄公望的作品。
黄公望(1269~1354),江苏常熟人,字子久,号一峰,又号净竖、大痴,晚年又号
井西道人。幼而聪慧,勤学博读,以至于天下之事无所不知。青年时寄兴于道教。中年
时得到江浙行省平章政事张闾赏识,为书吏,又到京城做过中台察院椽吏,后张闾因贪
污事发,遭到法办。黄公望受其影响,锒铛入狱,出狱后黄公望看破红尘,成为一名道
士,居于苏州天德桥,布教传道,云游四方,以诗画自娱。
黄公望步入画坛较晚,31岁开始作画,到50岁左右才开始专门从事山水画的创作。
他酷爱自然,又有深厚的文化学养,加之早期临摹了众多古代名作,笔法学五代宋初董
源、巨然一派,后受赵孟頫熏陶,善用湿笔披麻皴,在... 阅读全帖
m********1
发帖数: 368
14
去年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做了一个主要展出元代书画(主要是画)的大型展,The Yuan Revolution: Art and Dynastic Change
http://www.metmuseum.org/special/yuan_revolution/images.asp
里面的藏品不乏赵孟頫和“元四家”中吴镇、倪瓒、王蒙(仅缺“富春山居图”的作者、“元四家”之首黄公望)的画作。大部分是MET所藏,不过也有不少是私人收藏家或者从Yale University Art Gallery 或 Princeton University Art Museum 借来的展品。私人藏品中每件都非常珍贵,频繁出现的三个华人家族尤其引人注意:C. C. Wang Family,P. Y. and Kinmay W. Tang Family 和 Oscar L. Tang Family。Wikipedia 对于 Oscar L. Tang Family 有一个不甚详尽的介绍:
http://en.wikipedia.org/wiki/Oscar_Tang
Princ... 阅读全帖
m***n
发帖数: 12188
1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崖山败将,开拓南洋
再抄一段:
爱国诗人郑所南(1942年12月18日)
南洋荷属爪哇岛之巴达维亚埠,俗称吧城,为荷印首府。商业繁盛,仅次新加坡。今日
华人占四分之一,闽籍最多。该城华人市场中心,呼为“拔地管”,沿称已久,莫知所
谓,实即“八茶罐”之意。盖闽语读茶如地。其源为一段民族兴废之故事,与一爱国遗
老有关。
南宋之末,有文臣郑思肖,字所南,福建连江人,性刚直,隐居吴下,誓不降元。见河
山沦陷,乃蓄志南徙,故改字所南。元兵南下,郑氏乃由吴回闽,从泉州往南洋,抵爪
哇之吧城。是处闽人群相设宴欢迎。郑乃视此为安身之土。
孤愤情怀,寄之于诗。善画,画兰无土。深有寓意焉。
元朝名画家倪瓒从其画兰探索其俯仰胸怀,有题《郑所南画兰》诗云:
「秋风兰蕙化为茅,南国凄凉气已消。惟有所南心不改,泪泉和墨写《离骚》。
《鹿鼎记》里面提到这个人物,顾炎武有井中心史歌,曰:
胡虏从来无百年,得逢圣祖再开天。

发帖数: 1
16
在中国,最常见的家族兴旺和衰落的过程是:上一辈白手起家,艰苦创业,下一辈老
成守旧,艰难维持,再下一辈坐吃山空,家道中落。所以“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富不过三代”这些老话,都是在说财富传承的不易。
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之后,财富经过一轮重新洗牌,以前的名门望族早已成为“伟大
的无产阶级”,想要在中国找能够几代财富传承的家族,成为了更加困难的事情。
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个家族故事,可能是目前中国唯一富过15代的家族,这便是美籍
华人建筑师,1983年普利策克奖得主,被誉为“现代主义建筑的最后大师”贝聿铭的家
族——苏州贝氏家族。
中国唯一富过15代的家族。
提起贝聿铭,可谓名满天下,无人不知。
上个月贝老先生刚刚过完自己的100岁生日。在他这传奇的100年人生里,他获得了
一个建筑师能拥有的全部荣誉。
但很少有人知道,在贝聿铭身后,是一个传承了15代的名门望族。
根据贝聿铭传记的介绍,贝氏族人,为躲避元末的战乱,从北方迁移到了苏州。
他们靠行医卖药起家,到了乾隆年间,贝氏已经成为苏州四富之一。
贝氏家族曾经辉煌到什么程度?
首先是祖辈、父辈们在金融业开疆拓土,并转向政坛,身居要职。
贝聿铭的... 阅读全帖
l******r
发帖数: 18699
1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元朝人咏wsn的诗加赏析
题郑所南画兰①
(元)倪瓒
秋风兰蕙化为茅,②南国凄凉气已消。③
只有所南心不改,④泪泉和墨写离骚。⑤
【注释】
①郑所南:宋遗民,著名画家,他的诗画多表现对故国怀念之情和坚贞的民族气
节。
②兰蕙:香草名,是兰花中的一种。 茅:茅草。
③南国:泛指长江以南广大地区。 气已消:万物生气已经消失。这里比喻遗民的
复国之志已经消失。
④所南心不改:郑所南的复国之心始终没有改变。
⑤泪泉:泪水。 离骚:爱国诗人屈原的爱国诗篇。
【解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是为南宋爱国画家郑所南画的墨兰而题写的诗。诗中赞扬了
郑所南的民族气节,寄寓了作者的爱国情操。诗的大意说:在秋风的摧残下,香草兰蕙
化为茅草,随风乱飘。秋天的江南一片凄凉,生气已经消尽。只有郑所南的复国之心永
不改变,他用泪水和着墨汁画出的香草,恰如爱国诗人屈原借香草以喻志,写下了千百
年传诵不衰的《离骚》。
... 阅读全帖
h******n
发帖数: 674
18
经常翻阅画册,不期然地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历代仕女图所画的美女,全都是单眼
皮,双眼皮的一个也没看到。
这是为什么?我开始思索。单眼皮是蒙古人种的特征之一,其起因是由于上眼睑的
上方脂肪较多,形成一道褶襞,将上眼睑盖住。这样看来,古代的汉人是”纯系”的蒙
古人种啰?
但所谓“古代”,要看古到什么时候。秦、汉以前,汉族的血统或许较纯,这从出
土的秦俑可以得到证明。秦俑脸宽、鼻扁,而且都有一双单眼皮的凤眼,正是典型的蒙
古人种。但是到了晋室东渡之后,汉族的遗传结构就不可能再像秦、汉时那么”纯粹”
。公元四至六世纪(魏晋南北朝),北方的游牧民族南侵(五胡乱华),结果入侵的异族大
多被汉族同化,南下避难的汉族又同化了若干南方土著民族。灿烂的大唐文明,就是这
次民族大融合的结果。
民族大融合
这种变化可以从唐代壁画及唐代雕塑看出端倪。壁画和雕塑中都出现了凸鼻凹目的
胡人,而且为数相当多。双眼皮也出现了,但似乎未见出现在汉人脸上。双眼皮仍未大
量出现,可能和这些壁画及雕塑全都存在于北方有关。当时北方还是中国的文化中心,
而被北方汉族同化的匈奴、鲜卑等游牧民族,应该都是相当”纯粹”的蒙古人种。尽管... 阅读全帖
m***n
发帖数: 12188
19
确实,其实福建人本来更牛的,半个东南亚都是福建人的地盘。可惜后来没能赶快搞出
火枪和军国主义民主来,倒霉了。被杀了许多。
来自《沈来秋文集》
卓谋帅众定居婆罗洲(1942年12月20日)
南洋英属婆罗洲北部有一高峰曰支巴卢山,即中国寡妇山之意。高四千一百公尺,为南
洋诸山之冠。河流之最大者,名中国河。有城在河三角洲上,名新福州。南洋华人之历
史,原溯南宋,实为该岛最初发轫之主人公。惜后来经营不善,更不善武力,遂至于喧
宾夺主,良可慨也。
南宋末,有元将率兵由赣州趋粤,陷嘉应州。文天祥时在漳州,奉驰驾救之。嘉应州之
民,应募勤王,争先恐后。有卓谋者,农家子,勇力过人,亦与其列。,,,(略),
,,至崖山倾覆,死者十之八九,桌谋幸得生还。召集流亡,告之曰:“,,,曷若漂
游海外,徐图再举。”众然之。结队乘舟,浮海而南。抵达婆罗洲之北岸。,,,(略
),,,生番谋劫夺货财,卓率众力占,生擒蛮王,余部俱降。努力经营,成独霸一方
之王国。固一时极盛。今日旅行,犹见当年堡垒遗址。
(和美国五月花很类似啊)
爱国诗人郑所南(1942年12月18日)
南洋荷属爪哇岛之巴达维亚埠,俗称吧城,为荷印首府。... 阅读全帖
h***i
发帖数: 89031
20
傻逼啊
文坛领袖赵孟頫,宋朝宗室,还不是跑到大都做官
主要文化活动都在大都啊
做官做到刑部主事,翰林学士,副总理级别
他的外甥倪瓒,也在大都做官
北京的文化活动绝对领先
你不听文盲造谣
s******g
发帖数: 126
21
赵孟府的“府”,写错了,应该是“頫”字才对。赵孟頫仕元的原因挺复杂的,一方面
他对南宋末年黑暗的政治不满,另一方面元初忽必烈对儒士们多采用了怀柔政策,他与
钱选不过政治选择不同,实在不应该诋毁赵的艺术上的成就。
《洛神赋图》现在有四个摹本,Freer里面的那副《洛神赋图》和故宫里面那副应该是
一样的,据说头尾残缺较多。
韩幹的《照夜白图》确实是宝贝,大都会里面还有倪瓒的《虞山林壑图》,陈洪绶的《
喜上眉梢图》,杜堇的《伏生授经图》,屈鼎的《夏山图》等等。。太多了。。
还有威尔逊博物馆里大量的中国文物。。好多国宝。。
我倒是觉得宁愿这些国宝流散在美国或者世界其他地方,只要好好保管好。要是留在国
内,估计早都没了。
w***o
发帖数: 3428
22
至正倪瓒?
真品值老鼻钱了
c*****r
发帖数: 1958
23
倪瓒??!!!拽
s****m
发帖数: 5375
24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梁博
哈哈,握个手!不过不希望他称为梵高,还是称为倪瓒式的人物比较好 :)
i***a
发帖数: 11826
25
嗯,唐以后人物画衰落,确实和文人画兴起相关;另一方面,也是历史逐渐发展,人物
画、宫廷画,满足不了当时的审美了。其实西方也有类似,西方早期也是教会和贵族人
物画、宗教画题材为主,到早期印象派时,室外风景画开始兴盛。
文人画的兴起有个过程,宋元明都有些大师不断地提倡,其中有2人起了重要的直接作
用,一个印象中是倪瓒,另一个就是苏轼以书入画,绘画以形似,见与小儿邻。苏轼甚
至画了朱竹,只要神似,竹子也可以是红色的。元代没有设画院,所以文人画直接进入
了成熟期。
中国历代绘画中,人物画,首推吴道子和阎立本;山水画,元四大家;花鸟画,分工笔
第一人赵佶,和写意第一人,徐渭。而吴昌硕,差不多是清末最后一位大师了,他也是
不多见的职业卖画家,因为卖画,所以绘画中多有牡丹等富贵象征,这在文人画中其实
不多见,但是他通常在画牡丹等富贵之物时,会再点缀以石头、竹菊等,以示气节映衬。
i***a
发帖数: 11826
26
谢谢文豪mm转这么古典美的文章!这篇微信文章有些错误,不好意思,我直接说了。。
。擦汗呀~
比如———
“至今宋的书法山水画仍是世界公认最高的品格和风格,美学影响力都没有消失。唐朝
的美是大红大绿,到宋朝竟敢用墨来画画,但墨分五彩,墨比彩色还要高,淡雅反而更
形成高贵。”
宋代是个文化极致的年代,在中西艺术对比上,堪比文艺复兴。山水分青绿与水墨,这
里讲的是水墨。水墨山水画,作为文人画的一种,在宋代并未巅峰。
文人画整体的繁盛,是从元代开始。而水墨山水,比如元四家,黄公望、倪瓒等,才将
中国水墨山水推向了巅峰。
而墨分五色代五彩,这是早在唐以前就开始,不是宋的发明。唐代王维,作为历史上水
墨山水的创始者,在《画山水诀》中,开篇即讲:“夫画道之中,水墨为最上”,受古
代道家推尚物我两忘,佛家推尚解脱虚静所影响。
所谓宋之丘壑,唐之气韵,元之笔墨。理论上,中国的国画已经不可能再回到过去的水
准,因为其浸润的文化早已虚无。
i***a
发帖数: 11826
27
文人画---文人画,主要是为了区分于院体宫廷画。
文人画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在唐以前就有早期雏形。不过通常来讲,理论上认为,
王维是文人画的始祖。王维推动了水墨山水,王维的画作其实甚为可观,洋洋洒洒,“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明代董其昌称“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历代也基本遵循这一点。
苏东坡是中期文人画理论的推动者,他画过幅朱竹,甚至颠覆了传统文人的墨竹。
不过文人画理论的巅峰,是元代的倪瓒,他开创了水墨山水隔江两岸式,直抒开阔胸襟。
主帖最后一幅---
是南宋佚名(不署名不可考)的《荷蟹图页》,现藏于故宫博物院。描绘的是深秋,荷
叶斑驳
,潺潺流水,雌蟹挥鳌其上,题材新奇。
想起在上海博物馆看过的宋代佚名的《荷花蜻蜓图页》。那幅很端庄润意,贴幅网上的
照片。
有趣的是,现代一些画师也常画些荷蟹图,取现代“和谐”之意呀。。。:)
a*o
发帖数: 25262
28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大都会里藏了多少中华珍宝(转)
大都会里藏了多少中华珍宝
戴家湾村出土的西周青铜礼器
唐 韩干《照夜白图》(中国画)
宋元 云龙雕漆盒
作为世界四大美术馆之一,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收藏的文物和艺术品有200多万件,
涵盖了世界各地和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艺术,可谓是一座百科全书式的博物馆。而
亚洲部是其17个部中最大的两个部之一,藏品约有3.5万件,单中国文物艺术品就有1.2
万件,门类齐全,书画、青铜器、玉器、漆器、瓷器、金银器等应有尽有。日前,大都
会博物馆亚洲部中国艺术主任孙志新接受本报记者专访,详解了大都会博物馆最具代表
性的中国古代艺术珍品。
文、图/记者江粤军
书画:
唐代韩干《照夜白》最知名
孙志新告诉记者,大都会博物馆从1879年开始收藏中国文物艺术品,其收藏的中国
书画是美国最重要的书画收藏之一。而这源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的收藏“黄金时代”。
这一时代的成就要归功于大都会历史上几位杰出的人物,其中举足轻重的是曾做过美国
财政部长,后任大都会董事会主席的狄龙先生。狄龙在上世纪70年代初对大都会的收藏
做了一个调查,发现中国艺术品特别是中国书画,是博物馆收藏的弱项,因此决定注重
收藏中国书画。狄龙亲自捐...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120
2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 原文由 bluebird 所发表 】
元代中后期,黄公望、王蒙、吴镇、倪瓒四人,在山水画
创作方面作出了重要贡 献,以真山真水的现实描绘为起点。
在绘画史上得到很高的评价,被称为“元季四大 家”。 黄公
望,本姓陆,名坚,江苏常熟人,后过继给浙江永嘉黄氏为义
子,聪颖俊秀, 其父九十始得之,说:“黄公,望子久矣。”
因而得名黄公望,字子久,号一峰,又号大痴道人。
他生于南宋宗咸淳五年(1269年),死于元顺帝至正十四
年(1354年)前后,享年85岁。中年做过小吏,因张闾案受累
坐牢,出狱后遂隐居不仕,皈依“全真教”(即新道教),寄
情于山水。常往来杭州、松江、虞山(常熟)等地讲道卖卜。
工书法、诗词、善散曲、通音韵、学画较晚,50岁左右开始山
水画创作,曾受赵孟(斧)影响,性情上有人题他的《天池石
壁图》说他“滑稽玩世”,“平生好饮复好画;醉后酒墨秋淋
漓”。晚年的黄公望,生活旷达浪漫,常酣饮游乐。
艺  术  特  色
黄公望善画山水,得赵孟(斧)指授,上师董源,巨然、
间及荆诰、关仝、李成诸名家,晚年大变其法,自成一家。发
展了
m*****a
发帖数: 120
3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 原文由 bluebird 所发表 】
明代后期著名画家、书法家、书画理论家。“华亭派”
的主要代表。   董其昌生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四(1555)
年,卒于明毅宗崇祯九(1636)年,他字玄宰,一字元宰,
号思白,又号 香光居士,华亭(上海松江)人。
董其昌少年时即负盛名,家中富有,好书画,并以书
法名垂海内。神宗万历十
七年中进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曾做太子太保等职。精
鉴赏,富收藏。既是画家、书法家,又兼美术评论家。著
书有《容台集》、《容台别集》、《画禅室随笔》、《画
旨》、《画眼》等。平生对书画理论见解相当丰富,竭力
推崇和提倡“文人画 ”的“士气”。曾说:“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董其昌才溢文敏。在当时书法上就有
“邢张米董”之称,即把他与临沂邢侗、晋江张瑞图、须
天米钟并列;绘画上有南董北米之说。他与莫是龙、陈继
儒提倡“南北宗”之说,即把“院体”山水画与 “文人画”
人为地分为南北两派。
艺术特色
董其昌是明代大家,绘画上,他专长于画山水,宗法
董源、巨然、高克恭、 黄公望、倪瓒等,尤其看重黄公望,
他的山水画大体有
c*******d
发帖数: 15
31
来自主题: Arts版 - 乱谈绘画(三)
顾恺之人称“顾痴”,米芾乃是“米颠”,倪瓒有着令人愕
然的洁癖,这些都未必是他们本性所然。如顾恺之,曾以一橱画
寄桓玄,桓发橱后取之。那时桓玄势大,恺之只能装傻道:“妙
画通神,变化而去,如人之登仙”如徐渭,晚期因惧于官府的迫
害,佯狂后来竟养成了自虐的癖好。旧时的文人,大抵如此,只
能描绘些闲情逸致。而西欧经历了黑暗的中世纪后,渐趋开明,
这于中国有着差别。
西欧画家常在绘画艺术中,注入一些科学的客观的探讨,雷诺
内多发现了日光的层次,而中国的画家从未注意及此。伦勃朗对
日光的斑点有深入的研究,发展至莫奈,遂纯粹描摹光线。而中
国画家着重内在的修养,诚如人们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徐渭“青藤之书,书中有画,青藤之画,画中有书”那样,
他们追求的是诗文书画的合璧,他们参佛理道,追求隐逸的生活。
l**********g
发帖数: 574
3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ludwigpeking (Ludwig), 信区: History
标 题: 貼個和中國藝術史有關的東東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Dec 17 14:52:23 2008)
March 11
ludwigpeking.spaces.live.com
中国画读书心得
读了本中国画历史普及书,开始认识中国画传统里的丰富性,这些东西有非常喜人的
一面。我下面三言两语的胡说一通,而且是远距离看画,完全没有expertise。
无背景的工笔画是种潜力很大的形式:有固有的对比度和形式感,非现实,表现性,
对各种技术的兼容性很强。比如宋代《子母鸡图》、民国蒋兆和《流民图》。还有图文
结合说明性很强的南朝萧绎《职贡图》。
魏晋唐时期运用配景比较尴尬,比如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唐孙位《高逸图》。到
了宋赵孟頫《红衣罗汉图》,配景使用就比较有效。
水平方向画山水的不多,比如石涛《淮扬洁秋图》倪瓒《渔庄秋霁图》。很少有人画
很平的山水。既然是“山水”,就经常有山,然后就会被用上“皴法”。皴法大家都用
,不过我把这个看成负面的东西,
l**********g
发帖数: 574
33
石涛《淮扬洁秋图》倪瓒《渔庄秋霁图》
l*r
发帖数: 79569
34
(上海书评)
阿城先生来沪,在文化圈颇为引人关注。以至于孙甘露先生从别的活动赶过来旁听,一
进门就说有多少人羡慕他,想跟着一起来围观。阿城先生每回来,都会分析天下大势,
然后讲几个惊心动魄的故事。这一回,有画家孙良先生在,就聊起了物质材料对艺术的
影响。他们二位从纸、墨、笔一直谈到透镜、装颜料的吸管,涉及古今中西,极具启发
性。
孙甘露:前几天在微博上看到一幅大英博物馆藏的拈花微笑佛陀像,宋代陈用志的
画,那个色彩和技巧跟传统中国画完全不一样,乍一看以为是梵高的作品呢。所以老听
到有人说,西方现代的技巧传统中国画里全有了。
阿城:台北故宫藏有一幅锦鸡图,黑底描金,可以归到现在说的漆画里面去。
孙良:唐宋时代的有些佛像的画法跟后来的确是不太相同的,后来引发了日本的禅
画和书法,它们是中国画的分支,但又不是文人画的路数。宋代散落在海外的画,风格
变化很多,包括泼墨、泼彩都有,但国内的正统教学里这类画看到的就不多。
阿城:文人画已经被明、清整理出了一个绘画传统,尤其在董其昌那里。这个传统
的规格很高,话语权很重,一直影响到我们今天。这个传统,核心人物是官和僚,我们
常常忘了他们是官和僚,就像... 阅读全帖
m**e
发帖数: 27062
35
来自主题: Arts版 - 你欣賞麼?
这碗的制作,画本身,在我看来都非常低劣,可以算次品
你去找找古画,就你喜欢的倪瓒好了,有这种质量的么
wh
发帖数: 141625
36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我的涂鸦
我查了一下,多数认为宋拓定武兰亭序是欧阳询所模拓,说是最好的石刻本;他也写过
楷书兰亭记。但定武本似乎在台北故宫和日本,不在浙江博物馆。网上说法各一,浙博
应该也不会胡说,多半我没看仔细,下回再去研究一下。
http://www.3hao.org/thread-2777-1-1.html
唐太宗得王羲之《兰亭序》真迹,命欧阳询临摹,刻石于学士院,拓赐近臣。五代梁移
石汴都。辽耶律德光破晋后携此石北去,德光中途病死,石弃于杀虎林。宋庆历年间(
1041-1048年)碑被发现,置于定州。唐时定州置义武军,宋避太宗赵光义讳,改义武
为定武,故此石刻被称为《定武本兰亭》。《定武本兰亭》又有5 字损本与不损本之别
。宋代以来《兰亭序》刻本众多,论者多以欧摹定武本为正宗。 自宋代以来,《定武
本兰亭》特别受到推重。元赵孟頫曾在定武本后题跋,认为:“古今言书者以右军为最
善,评右军之书者以禊帖为最善,真迹既亡,其刻石者以定武为最善。”
http://9610.com/wangxizhi/gugong.htm
《兰亭序》刻本以“定武本”最为著名 定武石刻出於何人摹勒,历来众说纷纭,已不
可证实,比较多...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3199
37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宴死 祭生
XDDD
拖拖拉拉翻了一半,觉得冯同学这部笑话集鱼龙混杂哈,还是名士逸闻投我胃口点。。
。呵呵,相比世说像倪瓒的几条笑话又有新风味啊,看他讲“一说便俗”四字,我快笑
死了,哈哈。
又,今天看唐人笔记,看到这条郭暖和升平公主底,开始当笑话读得,我拍案叫绝哇:
郭暧尝与升平公主琴瑟不调,暧骂公主:“倚乃父为天子耶我父嫌天子不作。” 公主
恚啼,奔车奏之。上曰:“汝不知,他父实嫌天子不作。使不嫌,社稷岂汝家有也。”
哈哈,感叹代宗真是一表人才,接的一手好笑话。人家郭暖的冷笑话被他做丈人的接活
又翻新哇,正想拜呢,料不到“社稷岂汝家有也”下面还有“因泣下,但命公主还。”
汗,立马好辛酸。。。哎,笑话模式忽然就中断了,中断了,中断了```好惨底,摸摸
代宗小手手```
R*****g
发帖数: 682
38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流传下来的菜谱究竟是谁撰写的
文人掌握美食话语权
曹丕在《典论》中云:“一世长者知居处,三世长者知服食。”便是说,三辈子做
官,方懂得穿衣吃饭。
中国美食史上,掌握话语权的并非厨师,而是文人。他们中的多数人并不会做菜,
但对美食却有着天然的热爱和追求。凭着手中的一支笔,他们为后世留下了一篇篇或臆
想或具操作性的菜谱。袁枚的《随园食单》,以其条理清晰的讲解成为离我们最近的古
代食谱,精致浪漫的江南菜式让如今的不少女性对这位隔世“大厨”充满了迷恋和想象
。同样是清代的美食家,李渔的《闲情偶寄》“饮馔篇”则提倡清淡、自然的饮食观,
与现代很多健康养生理念十分相近。而元代倪瓒的《云林堂饮食制度集》则记录了很多
精致而朴实的太湖菜,比如烧鹅、蜜酿蝤蛑、煮麸干、雪菜、青虾卷等,现代的“苏锡
帮”菜肴多出自这本菜谱。
文人菜系中最为人熟知的当属“红楼菜”。《红楼梦》中的食谱菜单受到考据学家
和美食家们的重视和青睐,有关这一菜系的研究专著洋洋洒洒不下几十本。另一位在自
己的小说中大费笔墨描写美食的作家是金庸,在其作品《射雕英雄传》中,黄蓉为师父
洪七公费心制作了多道美食。2011年5月,800年前一本记录金华主流菜系的古菜谱《吴
... 阅读全帖
M*********m
发帖数: 2024
39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随笔论诗
《戏题盘石》王维
可怜盘石临水泉,复有垂杨拂酒杯。
若道春风不解意,何因吹送落花来?
有评论到,“结尾两语,似浮泛,实空灵,使人徐徐得到一种清新秀丽的艺术享受。”
为什么是似浮泛,实空灵呢?春风落花,意象用得太频,所以显得浮泛。可是,风送落
花,到底是因为作者独酌,春风送来的安慰?还是风送落花,伴我幽独?悠悠的,似着
又不着,所以说是用笔空灵。
从诗歌的标准来说,五古讲求古朴简奥。李白,王维,孟浩然都是此中高手。后来演变
到温庭筠,才变得绮丽起来。写古朴简奥的古风,要靠作者对古文的理解。古绝是梁楷
、倪瓒的减笔山水,重要的不是画了什么,而是墨色浓淡中勾勒出的意趣。有人崇拜日
本的枯山水,其实是不懂古绝,崇拜一种虚无的诡异。:)
王维的小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前两句作铺垫,都是俗语,构成了要问的原因,后面写出思念的人的地点,最后一句,
问花不问人,构成了“诗”的所有味道。不问人,因为心中不敢问,“近乡情更怯”,
怕知道结局,然而又渴望知道自己朝思暮想的人现在如何。问绮窗前的寒梅,希望听到
寒梅一样的那个人的消息,构成了很深的波折。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
R*****g
发帖数: 682
40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流传下来的菜谱是谁撰写的
文人掌握美食话语权
曹丕在《典论》中云:“一世长者知居处,三世长者知服食。”便是说,三辈子做
官,方懂得穿衣吃饭。
中国美食史上,掌握话语权的并非厨师,而是文人。他们中的多数人并不会做菜,
但对美食却有着天然的热爱和追求。凭着手中的一支笔,他们为后世留下了一篇篇或臆
想或具操作性的菜谱。
袁枚的《随园食单》,以其条理清晰的讲解成为离我们最近的古代食谱,精致浪漫
的江南菜式让如今的不少女性对这位隔世“大厨”充满了迷恋和想象。
同样是清代的美食家,李渔的《闲情偶寄》“饮馔篇”则提倡清淡、自然的饮食观
,与现代很多健康养生理念十分相近。
而元代倪瓒的《云林堂饮食制度集》则记录了很多精致而朴实的太湖菜,比如烧鹅
、蜜酿蝤蛑、煮麸干、雪菜、青虾卷等,现代的“苏锡帮”菜肴多出自这本菜谱。
文人菜系中最为人熟知的当属“红楼菜”。《红楼梦》中的食谱菜单受到考据学家
和美食家们的重视和青睐,有关这一菜系的研究专著洋洋洒洒不下几十本。
另一位在自己的小说中大费笔墨描写美食的作家是金庸,在其作品《射雕英雄传》
中,黄蓉为师父洪七公费心制作了多道美食。
2011年5月,800年前一本记录金华主流菜系的古菜谱《...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31
41
来自主题: ZJU版 - 春雨.杏花.江南
春雨.杏花.江南(ZT)
送交者: hengheng 2000年8月31日04:03:02 于 [恋恋风尘-
www.bbsland.com]
自古以来,江南便成为“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的代名词。唐末
韦庄一阙《菩萨蛮》,就道出了江南水乡的妩媚:“人人尽说江南好
,游
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
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江南于是又成为抚慰失意浪子的疗伤之所
。苏
南的无锡亦不例外。
无锡有个湖,叫太湖。相传春秋战国时期,越国大夫范蠡功成身
退,
携着倾城倾国的西施,隐居于此,“五湖烟水独忘机”,成就了一段
英雄
美人的佳话。至今湖畔的蠡园里,桃红灼灼,秀竹欣欣,台榭映水,
长廊
通幽,处处风流犹存;烟波浩淼之处,追慕当年自在荡漾的一叶扁舟
,已
是不可求了。所幸另有一位元朝的倪瓒,平时放浪形骸,也常在太湖
里扣
舷独啸,览尽湖山秀色,绝意仕进,将一腔孤傲抑塞不平之气寓于水
墨之
中。山石烟树,水光天霁,清远萧疏。且看他一首越调的《小桃红》
就可
知其画了:“江涵秋水淡寒烟,水影明如练。眼底离愁数行雁。雪晴
天,
绿苹红蓼参差见。吴歌荡桨,一声
g*******1
发帖数: 6009
42
中共老人上书全国人大要求言论自由
http://politics.dwnews.com/news/2010-10-12/56541614-2.html
发起人(23人):
李 锐(前中央组织部常务副部长,中共十二届中央委员,十二、十三届中顾委委员。)
胡绩伟(前《人民日报》社长、总编辑,第六、七届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新闻学会联合
会会长)
江 平(原政法大学校长、终身教授,七届人大常委、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
李 普(原新华社副社长)
周绍明(原广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
钟沛璋(原中宣部新闻局局长)
王永成(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欧洲科学、艺术与人文研究院通讯院士)
张忠培(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原院长,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
杜 光(原中共中央党校教授)
郭道晖 (原《中国法学》杂志社总编辑)
萧 默(原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艺术研究所所长)
庄浦明(原人民出版社副社长)
胡甫臣 (原中国工人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
张 定(原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出版社社长)
于 友(原《中国日报》社总编辑)
欧阳劲 (香港《太平洋杂志》总编辑)
于浩成 (原群泷出版社社长)
张 清(原中国电影出版社社长)
俞月亭 (... 阅读全帖
g*******1
发帖数: 6009
4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goodegg01 (goodegg),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中共老人上书全国人大要求言论自由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Oct 13 17:56:55 2010, 美东)
中共老人上书全国人大要求言论自由
http://politics.dwnews.com/news/2010-10-12/56541614-2.html
发起人(23人):
李 锐(前中央组织部常务副部长,中共十二届中央委员,十二、十三届中顾委委员。)
胡绩伟(前《人民日报》社长、总编辑,第六、七届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新闻学会联合
会会长)
江 平(原政法大学校长、终身教授,七届人大常委、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
李 普(原新华社副社长)
周绍明(原广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
钟沛璋(原中宣部新闻局局长)
王永成(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欧洲科学、艺术与人文研究院通讯院士)
张忠培(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原院长,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
杜 光(原中共中央党校教授)
郭道晖 (原《中国法学》杂志社总编辑)
萧 默(原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艺术研究所... 阅读全帖
g*******1
发帖数: 6009
4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goodegg01 (goodegg),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中共老人上书全国人大要求言论自由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Oct 13 17:56:55 2010, 美东)
中共老人上书全国人大要求言论自由
http://politics.dwnews.com/news/2010-10-12/56541614-2.html
发起人(23人):
李 锐(前中央组织部常务副部长,中共十二届中央委员,十二、十三届中顾委委员。)
胡绩伟(前《人民日报》社长、总编辑,第六、七届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新闻学会联合
会会长)
江 平(原政法大学校长、终身教授,七届人大常委、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
李 普(原新华社副社长)
周绍明(原广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
钟沛璋(原中宣部新闻局局长)
王永成(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欧洲科学、艺术与人文研究院通讯院士)
张忠培(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原院长,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
杜 光(原中共中央党校教授)
郭道晖 (原《中国法学》杂志社总编辑)
萧 默(原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艺术研究所... 阅读全帖
M******8
发帖数: 10589
45
2018-02-03 黄慈萍 新三届 新三届 微信号 df3p1113-2
功能介绍
新三届乃1977级、1978级、1979级大学生之通称。本号与你分享新三届写、或写新三届
的非虚构原创作品,兼顾其它具有共同价值观和审美情趣的作品。本号由退休的资深媒
体人团队打理。
老编的话:2018年是新三届大学生中的77、78级走进校园40周年。他们有怎样的高考故
事?他们的校园生活如何度过?本号延续“卌年”“校园”“同窗”等专题,征集新三
届学子记录高考历程和大学生涯的文图稿件,共同分享新三届人永志不忘的那一段如歌
岁月。
原题
永久的棋盘——怀念宁铂
黄慈萍回忆在中国科技大学的岁月
13岁的宁铂
在我还年轻的时候,我会常常重复地做同一个梦:一个人正在给我吟咏一千年前的思想
家、政治家和文人王安石的著名篇章《伤仲永》。梦里,我听不到任何声音,却完全理
解每一个字。我痛苦挣扎,几乎窒息。最后在梦里我声嘶力竭地叫喊:"不不,那不是
我!"终于,我醒过来了,汗水淋淋,在拒绝的情绪中我禁不住问:这个人是谁?
当我听到我的大学同学和朋友、当年最著名的神童宁铂终于离开俗世,出家为僧时,我
突然醒悟,突然释... 阅读全帖
1 (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