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 发帖数: 16326 | 1 谈政治其实不无聊,乱谈才无聊。
政治也是科学,只有严肃对待,才能谈好。 |
|
p****t 发帖数: 11416 | 2 ★您的位置★桑桑学院 PLUS >动漫评论>>侯宇的动漫评论>>中国风
格乱谈
中国风格乱谈
中国风格--条件各路媒体,漫画杂志讨论了不知多少次得老掉牙的话
题,让那些初出茅庐的年轻画手头痛不已的东西,也是诸多"资深漫
画工作者"、"专业人士"、"动漫专家"们进行口诛笔伐的有利武器。
在一次偶然的社团聚会中又被推至前台,任由一群超级热情的漫画狂
人无穷无尽的发挥起来。
身为元老级人物的本人原本只是友情出席,正躲在角落舒服的听着眼
前的学弟学妹们充满朝气的发言,冷不妨被现任的漫研社长以一副极
其崇拜的样子揪了出来。
"学姐也说几句吧。"霎时间,数十双雪亮的眼睛齐齐的看过来。被打
了个措手不及的在下向现任会长投去一个杀人的目光,然后讪笑着说
着客气话,然后草草的结束了发言。聚会结束之后,不知怎的,心情
却因为中国风格四字而沉重起来,郁结许久的话颇有些不吐不快的感
觉。
想起数日前,偶然在中央台的动画城中看到了一段介绍中国原创漫画
的节目,原本欣喜雀跃的心情在听到主持人用一副哄小孩睡觉的口吻
介绍着新人画作的时候荡然无存,随之而来的则是如潮水般淹没了自
己的悲哀。经过了整整十年的艰辛奋斗,我 |
|
发帖数: 1 | 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ATCGu (Second Chance),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与君梦里乱谈战争与爱情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Nov 5 06:34:48 2015, 美东)
写于:Tue Nov 3 06:35:38 2015, 美东)
我的真实名字就叫Jane. 取自《简爱》的女主人公。我的另外一个role model是
Scarlett O'Hara. 包括我的母亲,这三个女人是我前半生的坐标。
我长时间不明白方宏渐对唐小芙的爱情,尽管我非常厌恶孙柔嘉的小市民似的精明,可
是在现实生活中,孙柔嘉占了95%。我把孙比作Toyota, 方比作Lamborghini, 我喜欢车
。。。。。
为什么在这个时候要谈及女人和爱情呢?因为在我的眼里,战争的正面意义就是为了战
后重建,毁掉一个世界,再重新建立起一个更美的世界。女人和爱情是废虚中的美丽风
景。。。那是男人的催化剂。。要make love instead of make war....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 阅读全帖 |
|
c*******g 发帖数: 2472 | 4 乱谈越剧之二——《红楼梦》
我写这个题目时心里有点发虚,说真的,我对越剧知之不多,能说的几乎都在《
梁祝》中说光了,到《红楼》里就没话好讲了。就象口袋里只有一元钱,买了铅笔就买
不了橡皮,买了冰棍就不能买油糕。又如现代女士们的衣服,遮住了前胸,就露出了后
背,遮住了后背,又露出了前胸,好不容易把前胸后背都遮住了,又露出一段白肚皮,
给个肚脐眼让你瞧瞧。
如前所述,越剧进入上海后,受到了各种文化的影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终的
趋势是由俗入雅,由简入繁。《红楼梦》是最杰出的代表,它综合了各种文化因素,古
典文学、现代话剧、江南丝竹、甚至西洋歌剧等,遂成一代名剧。我在听王文娟的《葬
花》和《焚稿》时常常发生恍惚,仿佛在听西洋歌剧中什么夫人的咏叹调,华美之极,
高雅之极。我不得不佩服徐进他们的本事,能把越剧提升到如此高雅又不失其本真,不
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做到的。徐老先生胆挺大的,竟让越剧来唱《红楼梦》。在我看来红
楼太大,越剧太小,越剧唱不动红楼的。这到不是我小瞧越剧,而是因为《红楼梦》这
部巨著内涵太深、场景太大,情节太复杂,很难想象用另一种艺术形式加以再现。由刚
刚仙逝的晓旭女士出演林黛玉... 阅读全帖 |
|
c*******g 发帖数: 2472 | 5 乱谈越剧之三--袁雪芬与祥林嫂(一)
越剧四大名剧:《梁祝》、《红楼》、《西厢记》、《祥林嫂》,说完了前面两
个照理该轮到《西厢》了,但《西厢记》广大贫下中农不喜欢,田头广播中播得少,所
以我不很熟,一下子无法对它说出个所以然来,所以只好先把它搁在一边,待我找出来
看几边再说。现在就说说〈祥林嫂〉吧。
这个〈祥林嫂〉我很熟,小说、电影、越剧都看过,而且多次。照理写起来应该
比较顺手,但却迟迟下不了手,为什么呢?是因为我发现,很难用一种有趣的方式来处
理〈祥林嫂〉。开博一年,拉拉扯扯地写了一点东西,难得有几位博友错爱,喜欢我的
文字,汗颜得很。其实我心里很清楚,我的东西纯粹狗屁,要文采没文采,要思想没思
想。如果硬要找出什么好处,就是有时能举几个不伦不类的比喻,给大家搞搞笑,解解
乏。现在连这个好处都要没了,大家还来看啥?有这个时间和眼神还不如学习“三个代
表”去。
提起《祥林嫂》一定要说起袁雪芬,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就象母鸡与蛋的关系。袁
不仅是主要角色祥林嫂的塑造者,而且直接参与了《祥林嫂》的编导工作,并起到了关
键性的作用。1946年的某一天,当时雪声越剧团的编剧南薇先生捧着鲁迅先生的... 阅读全帖 |
|
c*******g 发帖数: 2472 | 6 乱谈越剧之八——越女争锋与娱乐至上
这几天在越女争锋,市面好象很闹猛,场上演员的表演且不说,花边新闻也不少,
什么上海越迷发飙,白燕升当场被气哭、浙江小百花要退赛,还有传说中的这个黑幕那
个黑幕,有人为之痛心疾首,我却看得挺高兴,要赞一句,好得很!
戏曲正在被边缘化,越剧也如此。流行音乐在全球范围内铺天盖地地传播,大规模
地复制繁衍,吞噬着本土的艺术样式。流行音乐对本土艺术一边倒的胜利,并不表明其
艺术水平的孰优孰劣,而是一种适应于现代都市生活和工业化时代的艺术生产制作传播
模式的巨大胜利。戏曲要反边缘化,或至少延缓一下边缘化的进程,就必需向这种艺术
生产制作传播模式进行学习和借鉴。有人指出越女争锋是对快乐女声的克隆,并因此而
表现出不屑,我以为,这种不屑态度大可不必,为越剧计,甚至应该完全屏弃。这种克
隆行为至少表明越剧正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着反边缘化的努力。现在的问题并不是“要
不要克隆?克隆得是否太多?”的问题,恰恰相反,目前的现状是“克隆尚未成功,同
志还须努力!”
我的博友风满袖说得好:“其实戏剧的出发点就和娱乐分不开,上升可为思索,出
发点还是怡情!”我始终以为所有一切所谓的... 阅读全帖 |
|
c*******g 发帖数: 2472 | 7 乱谈越剧之十——浙百-茅威涛-何英
一
一、竞争是必然的,说茅与这批优秀演员的离去没啥关系,要过份为茅撇清,这不
好,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有又有什么关系呢?正常的竞争是必然的,也是必需的,只
要在这过程中没有采取太下三烂的招数,而且也不是茅一个人与他们之间的竞争,离去
的这批人之间相互也是充满竞争的。
二、离去的人大多是不甘心的,不是象有些人说的那样是高高兴兴地选择自己光明
前途的,这从何英与方雪雯的有关访谈中就能看出,时隔多年,她们终不至于还要说谎
吧。
三、浙百开始时群星灿烂的格局,必定要改变的,必定会有人胜出,期间也必定发
生很多是是非非,无论是茅胜出,还是方胜出,都一样。
四、茅还是好样的,你可以不喜欢她,但不能闭上眼抹杀她的贡献,而且也无法抹
杀,她的确给越剧带来了很多新的东西,越剧界多有几个这样的人才好呢
五、目前的当事人都有点心平气和了,要我们干着急干吗呢?何英在访谈中就很留
口,说,现在想想,时隔这么多年,当时的事情,也并不是我一定对,别人一定错,各
有各的道理。大概的意思就是这样的。茅威涛也在补过,如对何英的《李清照》拍摄、
二十年团庆的操办等,形势在往好的方向发展嘛... 阅读全帖 |
|
c*******g 发帖数: 2472 | 8 乱谈越剧之二——《红楼梦》
我写这个题目时心里有点发虚,说真的,我对越剧知之不多,能说的几乎都在《
梁祝》中说光了,到《红楼》里就没话好讲了。就象口袋里只有一元钱,买了铅笔就买
不了橡皮,买了冰棍就不能买油糕。又如现代女士们的衣服,遮住了前胸,就露出了后
背,遮住了后背,又露出了前胸,好不容易把前胸后背都遮住了,又露出一段白肚皮,
给个肚脐眼让你瞧瞧。
如前所述,越剧进入上海后,受到了各种文化的影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终的
趋势是由俗入雅,由简入繁。《红楼梦》是最杰出的代表,它综合了各种文化因素,古
典文学、现代话剧、江南丝竹、甚至西洋歌剧等,遂成一代名剧。我在听王文娟的《葬
花》和《焚稿》时常常发生恍惚,仿佛在听西洋歌剧中什么夫人的咏叹调,华美之极,
高雅之极。我不得不佩服徐进他们的本事,能把越剧提升到如此高雅又不失其本真,不
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做到的。徐老先生胆挺大的,竟让越剧来唱《红楼梦》。在我看来红
楼太大,越剧太小,越剧唱不动红楼的。这到不是我小瞧越剧,而是因为《红楼梦》这
部巨著内涵太深、场景太大,情节太复杂,很难想象用另一种艺术形式加以再现。由刚
刚仙逝的晓旭女士出演林黛玉... 阅读全帖 |
|
c*******g 发帖数: 2472 | 9 乱谈越剧之三--袁雪芬与祥林嫂(一)
越剧四大名剧:《梁祝》、《红楼》、《西厢记》、《祥林嫂》,说完了前面两
个照理该轮到《西厢》了,但《西厢记》广大贫下中农不喜欢,田头广播中播得少,所
以我不很熟,一下子无法对它说出个所以然来,所以只好先把它搁在一边,待我找出来
看几边再说。现在就说说〈祥林嫂〉吧。
这个〈祥林嫂〉我很熟,小说、电影、越剧都看过,而且多次。照理写起来应该
比较顺手,但却迟迟下不了手,为什么呢?是因为我发现,很难用一种有趣的方式来处
理〈祥林嫂〉。开博一年,拉拉扯扯地写了一点东西,难得有几位博友错爱,喜欢我的
文字,汗颜得很。其实我心里很清楚,我的东西纯粹狗屁,要文采没文采,要思想没思
想。如果硬要找出什么好处,就是有时能举几个不伦不类的比喻,给大家搞搞笑,解解
乏。现在连这个好处都要没了,大家还来看啥?有这个时间和眼神还不如学习“三个代
表”去。
提起《祥林嫂》一定要说起袁雪芬,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就象母鸡与蛋的关系。袁
不仅是主要角色祥林嫂的塑造者,而且直接参与了《祥林嫂》的编导工作,并起到了关
键性的作用。1946年的某一天,当时雪声越剧团的编剧南薇先生捧着鲁迅先生的... 阅读全帖 |
|
c*******g 发帖数: 2472 | 10 乱谈越剧之八——越女争锋与娱乐至上
这几天在越女争锋,市面好象很闹猛,场上演员的表演且不说,花边新闻也不少,
什么上海越迷发飙,白燕升当场被气哭、浙江小百花要退赛,还有传说中的这个黑幕那
个黑幕,有人为之痛心疾首,我却看得挺高兴,要赞一句,好得很!
戏曲正在被边缘化,越剧也如此。流行音乐在全球范围内铺天盖地地传播,大规模
地复制繁衍,吞噬着本土的艺术样式。流行音乐对本土艺术一边倒的胜利,并不表明其
艺术水平的孰优孰劣,而是一种适应于现代都市生活和工业化时代的艺术生产制作传播
模式的巨大胜利。戏曲要反边缘化,或至少延缓一下边缘化的进程,就必需向这种艺术
生产制作传播模式进行学习和借鉴。有人指出越女争锋是对快乐女声的克隆,并因此而
表现出不屑,我以为,这种不屑态度大可不必,为越剧计,甚至应该完全屏弃。这种克
隆行为至少表明越剧正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着反边缘化的努力。现在的问题并不是“要
不要克隆?克隆得是否太多?”的问题,恰恰相反,目前的现状是“克隆尚未成功,同
志还须努力!”
我的博友风满袖说得好:“其实戏剧的出发点就和娱乐分不开,上升可为思索,出
发点还是怡情!”我始终以为所有一切所谓的... 阅读全帖 |
|
c*******g 发帖数: 2472 | 11 乱谈越剧之十——浙百-茅威涛-何英
一
一、竞争是必然的,说茅与这批优秀演员的离去没啥关系,要过份为茅撇清,这不
好,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有又有什么关系呢?正常的竞争是必然的,也是必需的,只
要在这过程中没有采取太下三烂的招数,而且也不是茅一个人与他们之间的竞争,离去
的这批人之间相互也是充满竞争的。
二、离去的人大多是不甘心的,不是象有些人说的那样是高高兴兴地选择自己光明
前途的,这从何英与方雪雯的有关访谈中就能看出,时隔多年,她们终不至于还要说谎
吧。
三、浙百开始时群星灿烂的格局,必定要改变的,必定会有人胜出,期间也必定发
生很多是是非非,无论是茅胜出,还是方胜出,都一样。
四、茅还是好样的,你可以不喜欢她,但不能闭上眼抹杀她的贡献,而且也无法抹
杀,她的确给越剧带来了很多新的东西,越剧界多有几个这样的人才好呢
五、目前的当事人都有点心平气和了,要我们干着急干吗呢?何英在访谈中就很留
口,说,现在想想,时隔这么多年,当时的事情,也并不是我一定对,别人一定错,各
有各的道理。大概的意思就是这样的。茅威涛也在补过,如对何英的《李清照》拍摄、
二十年团庆的操办等,形势在往好的方向发展嘛...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967 | 12 发信人: ATCGu (Second Chance),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与君梦里乱谈战争与爱情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Nov 5 06:34:48 2015, 美东)
写于:Tue Nov 3 06:35:38 2015, 美东)
我的真实名字就叫Jane. 取自《简爱》的女主人公。我的另外一个role model是
Scarlett O'Hara. 包括我的母亲,这三个女人是我前半生的坐标。
我长时间不明白方宏渐对唐小芙的爱情,尽管我非常厌恶孙柔嘉的小市民似的精明,可
是在现实生活中,孙柔嘉占了95%。我把孙比作Toyota, 方比作Lamborghini, 我喜欢车
。。。。。
为什么在这个时候要谈及女人和爱情呢?因为在我的眼里,战争的正面意义就是为了战
后重建,毁掉一个世界,再重新建立起一个更美的世界。女人和爱情是废虚中的美丽风
景。。。那是男人的催化剂。。要make love instead of make war....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is the key...方宏渐是太悲催的北美w... 阅读全帖 |
|
e***d 发帖数: 8248 | 1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aterWorld 讨论区 】
发信人: susanto (煎饼是一种生活态度), 信区: WaterWorld
标 题: Re: 乱谈《新水浒传》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Apr 1 15:13:32 2012, 美东)
晁盖显然是宋江找花荣干掉的
没看晁盖死之前宋江一直死守着
晁盖一系的人全都一边去了
史文恭就是个顶缸的罢了 |
|
s*********r 发帖数: 609 | 14 『影视评论』 [电影]香港电影,何日出头:乱谈金像
作者:错错错cuocuocuo 提交日期:2005-3-29 1:35:00 (tianya)
一、引言:辉煌不再
2005年3月27日晚,倍受华人关注的华语影坛盛事第24届金像奖以《功夫》
和《2046》的平分秋色而告终。每一次大奖的幕起幕落总是几家喜欢几家愁,紧张了
一个晚上的周星驰笑到了最后,“最佳影片”奖项告诉世人“三年磨一剑”的辛酸与成
就;《2046》以六项大奖成为获奖最多的影片,王家卫赢了电影,却输了自己;尔东
升虎口夺食,抱走份量极重的最佳导演和最佳剧本两项大奖;《新警察故事》和《大事
件》双双空手而归,成龙的“专业精神奖”难掩陈木胜内心的遗憾,杜琪峰这位旗手同
样少不了几分失落。尽管由于不少“主角”的缺席,本届金像奖多少显得有些沉闷,但
当无数闪光灯打照在帅男靓女身上时,我感叹“东方好莱坞”已学到好莱坞奥斯卡华丽
外表的真传,却少了《百万宝贝》的美丽动人和杰米.福克斯的完美表演。本届金像奖与
其说是艺术的比拼和展示,不如说是沿袭一惯大牌名星和当红小星的一场秀。在金壁辉
煌的香港红馆的包围中,看着屏幕上大小“星”“星 |
|
it 发帖数: 161 | 15 注意是乱谈,别太当真
游行不可能周周游,月月游。此次事件参与的华人属于无产阶级的不多吧。大家都还要
养家糊口呢。估计这周的万人流行是顶峰。要扩大游行规模和延长运动周期,还要发动
真正的无产阶级,包括其他族裔的。给点小钱什么的。
白宫请愿到18号人数也就是达标再出头点,远不到触目惊心。O8同志顶多也就是敷衍一
下。
FCC看白宫的眼色。
上诉过程漫长,有很多变数。一个微小的程序上错误都能改变宣判结果。不好说。但是
如果过程也能吓吓人也不错。
抵制ABC和迪斯尼,华人在美数量太少,在门口骚扰骚扰不成问题,经济上造不成太大
后果。给事件加点联想,煽风点火,触动其他族裔,造成影响比较有希望。但要以此打
倒ABC,可能差点。就象大家都反对媒体宣扬暴力,也只能喊喊口号。不过要是抵制上
海和香港的迪斯尼,尤其是香港的(上海有城管),因为客户群纯度很高,迪斯尼恐怕
就得想一想了。
流行高潮过后,大概算是进入后JK事件时期了吧。此次事件加强了各地华人紧迫感,加
上各种利益考虑,政治组织如雨后春笋,有如各次农民起义。之后受权力利益驱动,各
团体重组,联合,吞并。在美国法律下,通过暴力解决对手可能性不太,但... 阅读全帖 |
|
|
c*******g 发帖数: 2472 | 17 乱谈越剧之一——《梁祝》(二)
“梁祝”是个好东西,好东西就象美女,人人想得而有之。我在网上查了一下,
发现有十几个地方都声称对“梁祝”有独立的知识产权,有浙江、安徽、山西、湖北、
四川、河北、广东、河南、江苏九省都说梁山伯和祝英台是他们老乡。不仅在国内争,
而且在省内也争,如江苏的宜兴和苏州,山东的曲阜与嘉祥就争得不可开交。我们浙江
争得最厉害,余杭、宁波、绍兴都争着说“梁祝”是他们的人。宁波人说:“梁山伯、
祝英台是阿拉宁波鄞县人,侬勿相信有方志为证。”接着就抱出一堆线装书来让你翻;
“侬再勿相信,阿拉领侬到鄞县去白相白相,让侬看看梁山伯庙。”绍兴人说:“侬搞
不拎清对七对八,我问侬,越剧侬有没有听过?《梁山伯与祝英台》开头就唱:‘上虞
县,祝家庄,玉水河边。有一个祝英台,她才貌双全。’《草桥结拜》侬有没有听过?
梁山伯想都勿想开口就说:‘会稽梁山伯。’梁山伯祝英台是伢绍兴人是他们自己亲口
说的。”所以04年梁祝文化在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时,最后来个折衷方案,四省六
地联合申报,大家都有份。
“梁祝”题材在戏曲中也是个热门,据说最早在元杂剧中就有相关曲目。现在京
剧、越剧、川剧等... 阅读全帖 |
|
c*******g 发帖数: 2472 | 18 乱谈越剧之一——《梁祝》(三)
山里杜鹃与我抬杠,说《红楼梦》才是越剧精典中的精典。我承认《红楼梦》是
精典,不是非典,但无边以为,说起越剧的经典,头把交椅还得让《梁祝》来坐,看在
杜鹃卖力推荐的面上,这第二把交椅就让给《红楼梦》坐吧,简称红老二。什么原因呐
?待我慢慢道来呀······
一百年前越剧诞生于浙江嵊县的一个小山村,其前身是一种叫“落地唱书”的说
唱艺术。这种唱书我小时侯也曾见过,逢年过节时,终有一批身背米袋手拿竹板的人来
沿门说唱,唱的多是吉利的话,所以我们叫作“讴顺溜”,主人听了一高兴,就布施一
碗米或二条年糕作为酬资。光绪三十年(1906)清明节这一天,嵊县东王村艺人高炳火
、李世泉、钱景松三人突发奇想:为什么不学学“绍兴大班”,扮角色,穿行头,唱一
回戏文?这样也许更有趣些。于是在村中香火堂前用门板搭成临时戏台,穿上从农民家
借来的大布衫、竹布花裙,演出了《十件头》、《双金花》等折子戏,就象现在郭德纲
的德云社演出的相声剧那样。这次不经意的创新,完成了越剧从曲艺到戏曲的转换,一
不小心开启了一个伟大的剧种。我很钦佩这三位农民艺人,这到不是因为他们开启了越
剧(说真的... 阅读全帖 |
|
c*******g 发帖数: 2472 | 19 乱谈越剧之一——梁祝(四)
有一天,我半躺在车上听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听着听着,发现了一个重大问
题,梁山伯的缺位!是的,至少在越剧和小提琴协奏曲中我找不到梁山伯独立的形象,
他只是作为一种陪衬甚至背景而存在。《回十八》和《山伯临终》这两段戏中他是主角
,但在前者我只看到了一只急吼吼的小公鸡,后者是《梁祝》中最糟糕的一段戏,我一
看到这里就想上厕所。终之,在《梁祝》中梁山伯虽然名字排在第一位,其实很不出彩
,所以京剧中把剧名改成《英台抗婚》,更恰当了些,我对这个改名充满敬意。
为什么会出现“梁山伯的缺位”这个问题呐?我想有两个原因:
一是剧情的要求。要成就《梁祝》这段故事,第一要求英台必须是个外向型的人
物,聪明活泼,敢爱敢恨。第二要求山伯是个性格内敛的人,诚实木讷,循规蹈矩,是
个好学生的样子。假如梁兄是个人精,三下两下就拆穿了英台的西洋镜,不要说同窗共
读三长载,三个月就有好戏看了。在性的问题上,女性相对慎重一点。伟大导师恩格斯
曾经说过,人类从性乱交发展到固定性伴侣,女性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在《梁祝》中,
祝英台对梁山伯一开始就有明确的异性意识,只是女性的矜持抑止了亲密的身体接触... 阅读全帖 |
|
c*******g 发帖数: 2472 | 20 乱谈越剧之三--袁雪芬与祥林嫂(二)
丛林法则在演艺界表现得更残酷、更直接,速度更快。演红了名利双收,演砸了颗
粒无收。袁大师每日能挣一两金子的包银,而有很多跑龙套的小角色每天也许一钱银子
都挣不到。姚皇后之所以发动了“越剧改革”,一方面诚然是为了越剧艺术的发展,另
一方面也是为了应对现实挑战的无奈之举,是被逼出来的。当时上海码头上来了个筱丹
桂,扮相比姚皇后更俊美,唱做功夫也稍胜于姚皇后,而且善演香艳戏(筱丹桂长得漂
亮,被当时的一个大流氓包了身,后自杀身亡,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一时风
头正健,眼见得要压倒姚水娟了。姚皇后着急了,就进行了越剧改革。四十年代的雪芬
同志大概还不是中共党员,没有接受过先进的马克思文艺理论,没有学习过毛主席的《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思想觉悟不能要求太高。她之推进越剧改革,一方面是
出于一个天才艺术家、一个具有旺盛创造力的越剧艺人对艺术完美的追求。另一方面也
是想藉此艺压群芳,做越剧的拿摩温(NO1)。对于这一点不用讳言,也无可厚非,反而
应大加敬佩,恩格斯说过,私欲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越剧艺术正是在舞台姐妹
之间这种残酷的竞争中日臻完... 阅读全帖 |
|
c*******g 发帖数: 2472 | 21 乱谈越剧之三--袁雪芬与祥林嫂(三)
越剧流派:袁、尹、范、徐、王、傅、戚、毕、陆、金、吕、张十二大,袁氏居首
,这是艺术原因还是政治原因?还是两者兼而有之?我们且不去管它。流派中尹、范、
徐、毕、陆为生角,占五席;袁、王、傅、戚、金、吕、张为旦角,占七席。七席中王
文娟遗世独立,与袁派毫无挂葛,其他四位都与袁氏有很大渊源。戚、金、吕、张是袁
太师的徒弟,傅全香与袁雪芬属同一辈的,两人合作机会较多,艺术上也颇受袁氏影响
。由此见出袁雪芬在四、五、六十年代在越坛的势力之大。
袁氏的确聪明过人,具有极佳的艺术感觉和表演天赋,袁氏容貌在演员里只属中
下水平,嗓音条件也并不很好,但能引领群芳,成为越剧第一人,主要靠的是脑子,天
道酬勤哪!袁派属正旦一路,端庄肃穆是她的本色,近年来在网上看到了其早期的作品
《双烈记》和《山河恋·送信》,印象大改,发现其还有俏丽活泼的一面,足见戏路之
宽。吕瑞英继承就是袁派的这个旁门“喜”的一面,形成了英姿飒爽的吕派;金彩凤继
承的是袁派正路,擅演大家闺秀,但比袁氏少了几分贵气;戚雅仙则把“袁氏之哀”发
挥到了极致,其单调的、拉锯式的唱腔,以韵取胜,倒与尹桂芳的尹... 阅读全帖 |
|
c*******g 发帖数: 2472 | 22 乱谈越剧之五--《五女拜寿》
越剧有四大名剧——《梁祝》、《红楼》、《西厢记》和《祥林嫂》,这四部名剧
都完成于四、五十年代的上海。那是越剧的黄金时代,是越剧的青春期。就象一个人成
长的经历一样,越剧在此时此地,完成了其发育定型的过程,杨家有女初长成,在繁华
似锦的上海滩,越剧出落成一代名媛。四大名剧以后越剧是否还出现过五大名剧、六大
名剧……以至于N大名剧呢?好象现时还难有定论。俺翻箱倒柜找来找去,翻遍了抽屉
,摸遍了裤兜,硬生生地掏出了一枚硬币,这枚硬币就是《五女拜寿》。俺以为,越剧
如果要排五大名剧,非《五女拜寿》莫属。为啥呐?道理很简单,她本来就以五字开头
,让她做五小姐名正言顺,顺理成章。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五女拜寿》的故事情节脱胎于莎士比亚的《李尔王》。编剧
顾锡东先生是个老手,他从莎翁那里借了一个故事轮廓,再填上中国人的纲常伦理,就
成了《五女拜寿》。故事虽然简单,但情节尚称饱满。加之当时选调的演员个个都出类
拔萃,萃全浙越剧界之精华,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小百花们,茅威涛、何英、何褰
飞、夏赛丽、周美蛟、陶慧敏、董柯娣皆值妙龄,一时间花团锦簇,煞是好看。
一出戏要成为名... 阅读全帖 |
|
c*******g 发帖数: 2472 | 23 乱谈越剧之六--傅门双绝:何英和陈飞(一)
孔子曰:只闻来学,未闻往教。这大概是师道尊严的一种吧!傅全香老太太有一次
却坏了规矩。1979年傅全香在看嵊县越剧团演出的《四姑娘》时,忽然被幕后伴唱的一
个声音所吸引,就“咚咚咚”地跑到后台,找到那个伴唱的十七岁的小姑娘,对她说:
“你给我鞠个躬,我收你做徒弟吧。”那样子就像《天龙八部》中的南海恶神岳老三,
一不小心看中了段誉的后脑勺,硬要收他当徒弟。这个小姑娘就是何英。
傅老桃李满天下,弟子众多,何英不是她最早的一个弟子,也不是最后的一个弟子
,却是唯一一个自己找上门要来的学生,也是最为看重的一个学生。傅全香有一次不无
感慨地说:“我有一个学生叫何英,她做到了我不曾做到的一点,就是真声假一点,假
声真一点,可惜她现在离开了舞台。”这语气怪熟悉的,好象在哪里听到过,好半天才
想起孔子就是这样评价他最中意的学生颜回的,他说:“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识才、惜才之意溢于言表。凭着这几句话,俺也值得为
她老人家上三炷清香。
傅何之间与一般的师徒关系不一样,可以说她们之间,是师傅不把自己当作师傅,
徒弟不把自己当作徒... 阅读全帖 |
|
c*******g 发帖数: 2472 | 24 乱谈越剧之六--傅门双绝:何英与陈飞(二)
越剧流派十二大,按无边落木的看法,这十二大中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古典抒
情派,以尹桂芳、戚雅仙为代表。二是华丽转身派,以傅全香、吕瑞英、张云霞为代表。
这个华丽转身派追根问源,其祖宗还是袁雪芬,只是她本身还是归到古典抒情派较
合适,而由她派生出来旁枝侧脉,则成了华丽转身派的直接来源。华丽转身派总的特点
是:自觉或不自觉地用西方声学知识来改造越剧唱腔,唱腔更加华美婉转细腻,富有歌
唱性。华丽转身四、五十年代在上海转出了傅派、吕派、张派,八十年代在浙江转出了
莺歌燕舞派,一莺领唱,群燕飞翔,这只莺就是何英,大家一致公认的;燕子很多,飞
得最漂亮的要数赛飞、陈飞和吴素英之辈。
傅全香说何英是一个天生的闺门旦,眼光独到,佩服佩服。何英虽然师承傅全香,
但其表演路子与袁雪芬最为相符。同为旦角,细细品味差别很大的,譬如袁雪芬的祝英
台与傅全香的就大为不同。袁雪芬走是的正旦的正路,表演持重端庄,一看上去就象一
个大姐姐,特别适宜演苦大仇深、深受压抑之人,演祝英台活泼不够,沉郁有余;而傅
全香的表演多了一份俏丽活泼,更适宜演小妹妹,所以傅全香比袁雪花能更好... 阅读全帖 |
|
c*******g 发帖数: 2472 | 25 乱谈越剧之六--傅门双绝:何英与陈飞(三)
科学才是硬道理,戏剧唱腔在麦克风之前与之后,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前麦克风时
代,你想当演员,第一个条件就是嗓门要响,一嗓子能喊破二里地,这样才能在乡村的
野地里搭台唱戏。所以老一代越剧艺人的嗓门都很响,如徐玉兰、毕春芳、范瑞娟等,
口一开就让你吓一惊。因为这个原因,所以鲁迅说中国的戏剧适宜于野地里,远远的望
着看。旦角中数傅全香的嗓子最响最高最远,傅派唱腔一字一句,一顿一挫,每一个字
都象小石子一样,从嘴中迸出来,直射到你的耳中,听起来很有劲道。利弊相生,傅派
的这种唱法有时会显出硬、尖这些毛病来。吕瑞英、张云霞出道时已经有了麦,嗓子就
不用这么响了,可以唱得轻柔一点,始开莺派之前风。莺声唱法的发展与有麦无麦大有
关系,无麦就无莺声。一言以蔽之,莺声唱法就是傅派唱腔的柔美化。何英以外的莺声
唱法却又生出了一弊,唱得太轻松了,轻巧巧的一张嘴:“我家有一个小九妹,蓬嚓蓬
嚓蓬嚓嚓”柔则柔矣,美却未美,柔得象一团烂泥,劲道全无。何英的莺声却不一样,
她的傅派功底十分扎实,咬口很紧,很有劲道,她的唱腔柔中带骨,绵里藏针,的确非
同凡响。
何英在《梁祝... 阅读全帖 |
|
c*******g 发帖数: 2472 | 26 乱谈越剧之六--傅门双绝:何英与陈飞(四)
《西厢记》中唱道:“银光盈盈满庭阶,天仙飘飘下楚台。花般模样,玉般精神 .
.....”这是赞莺莺的,也是赞何英的。何大小姐资质清丽,如菊如兰,天生的一个美
人坯子,是从曹子建的《洛神赋》中走下来的神仙一样的人物。女人不同的花期有三种
不同的境界:20岁以前的少女时代最好的是天真烂漫冰清玉洁,25到35嫁为人妇,自然
要性感妩媚善解人意,35以后,奔四了,最高境界是人淡如菊。俺曾经写过一句诗:“
你的额头散发出秋天的气息”,说的就是中年妇女的散淡之美。我有一个朋友是大美女
,也奔四了,她的网名就是淡如菊,可见“人淡如菊”是女人追求的最终目标。何英同
志在演杨三春的时候稚气未脱文静淡雅,看上去挺天真可爱的,但这不是她最高的美,
她的美体现在十年以后的人淡如菊上面,老徐同志虽然也自称要人淡如菊,但与何大姐
相比,显得有点风尘之色,燕赵女子到底不及江南佳丽的细腻淡静。至于性感妩媚,要
看赛飞了,何小姐与此无涉。据熟悉她的人说,何英在生活中不施粉黛素面朝天,可见
她对自己的美学特质十分自信,且有清醒的认识。这几天俺在网上拼命地搜何英的图片
,惜乎收获... 阅读全帖 |
|
c*******g 发帖数: 2472 | 27 乱谈越剧之六--傅门双绝:何英与陈飞(五)
陈飞是个好同志,好在哪里?第一个是美女,凡是美女都是好同志。第二个是武功了
得,一口气能翻十七廿八个跟斗,对付七八十来个小流氓不在话下,水袖功夫天下第一
。第三个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敬业精神令人敬佩,是傅派花旦中学老师学得最
到位的一个。
傅全香说:“我为学生流过两次泪,一次是陈飞车祸,一次是何英出国。”可见在
老师的心目中,陈飞是份量很重的。在傅派门生中,陈飞和何英是一个对子,一静一动
,一文一武,一阴一阳,有这么两位优等生在,也是傅老师一生之中的一大幸事。何英
是越剧中第一青衣,主攻文戏;陈飞是越剧中最好的刀马旦,擅演武戏;何英对傅派艺
术功在发扬,陈飞对傅派艺术重在继承。在对越剧的态度方面,何英与陈飞也绝然相反
。何英有一点大小姐的脾气,受不得委屈,一有点事,就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
架势,两度放弃越剧,决绝得让人寒心;陈飞对越剧艺术很执着,几乎把命都搭到越剧
上去了。也许是老天故意要考验一下陈飞的毅力、陈飞的坚韧,她的从艺生涯十分坎坷
,一次车祸,一次声带疖结,一次练功时粉碎性骨折,这对戏剧演员来说,都是致命性
的打击,换个... 阅读全帖 |
|
c*******g 发帖数: 2472 | 28 乱谈越剧之七——《西厢记》(一)
有一件事物,象积木、象魔方,经过多次的拆解、搭接、变幻、叠加、衍生,几十
年、几百年后,就成为了经典。戏剧是一个产生经典的地方,为什么呐?因为它具有一
种其它艺术样式无法拥有的特性——重演性。同一剧目,几十年、上百年地演,昆剧演
好京剧演,京剧演好越剧演,越剧演好黄梅戏演......。同一剧种之内,不同的剧团,
不同的演员,又继续对该剧目进行重演。如白娘子在越剧中,仅我所见的,就有袁雪芬
、傅全香、戚雅仙、何英、何赛飞、陈飞等,都演过,而且各有千秋。这种千百次的重
演,造成了一种厚重的积淀,形成了一种奇特的艺术生态群落:每一个剧目都生成或正
在生成一个自己的族群,象一枚庞大的树冠。这个过程又与玉器的打磨相似,千雕万琢
,始成玲珑剔透。
《西厢记》大概是所有剧目最为典型的一个,按山里杜鹃的说法,是经典中的精典
,不是非典,更不是猪流感。在艺术之林中,这棵大树根深叶茂。所以王国维说:“戏
曲之存于今者,以西厢为最古,亦以西厢为最富。”
以王实甫的《西厢记》为界,《西厢记》的经典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从唐传奇《
莺莺传》到元杂剧《崔莺莺等月西厢记》为一阶段,是... 阅读全帖 |
|
c*******g 发帖数: 2472 | 29 乱谈越剧之七——《西厢记》(二)
西厢妙文,人所共鉴,其事谐,其词雅,其情真。它把华美典雅、浓情旖旎、诙谐
调侃的风格融为一体,千古独绝。看了《西厢记》后,你再去看莎士比亚的《皆大欢喜
》、《无事生非》等剧,就会觉那只不过是文学青年的习作,乡间村夫的野语。可见从
前俺们的确比他们阔许多,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呐。
越剧《西厢记》最出名的有两个版本:一个是上越版的袁派西厢,另一个是浙百版
的茅派西厢。五十年代上越版的袁派西厢以袁雪芬为核心,第一主角自然是如花似玉的
莺莺小姐,老袁在《西厢记》中着实优雅了一把。到底是太师级的人物,袁老对人物心
理的深度把握和细腻刻画极其到位,她的莺莺小姐端庄大方,一咏三叹,显出十分雅致
。袁老的莺莺是原创性的,她为越剧莺莺划定了范畴,后继者一般情况下只能在这个圈
子内打转,很难超越的。
与袁老演对手戏的玉兰大师的表演始终一以贯之,她不会让你大失所望,也不会
让你大喜过望,她的表演以分值来衡量,始终处在70-80分之间。玉兰大师是个世俗之
人,对艺术不存有过高的企求,一切以抓住观众为核心,是一种表层化的表演。这个艺
术特点给她扮演张生这个角色带来了莫大的好处,她... 阅读全帖 |
|
c*******g 发帖数: 2472 | 30 乱谈越剧之七——《西厢记》(三)
《五女拜寿》是浙江越剧的独立宣言,从此浙江越剧摆脱了对上海越剧亦步亦趋的
崇拜和摹仿,开始了自己的独立追求。 近五十年的越剧中心地位,使上海云集了极大
部分最优秀的越剧艺术家,新时期的上海越剧有着这批老奶奶们罩着,虽然能近水楼台
先得越,嬴得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率先复兴和繁荣,但也因为这个原因,艺术上
不免保守,继承有余,创新不足,这给浙越有了个反超的机会。浙越这个小姑娘,离上
海外婆远了点,受约束相对较少,唱着唱着,就开始信口开河,唱出了莺声越腔,唱出
了唯美越派。
一种艺术样式,往往原创于农民,繁荣于市民,最后为文人精致化,揣磨、把玩、
收藏,成为经典,成为文人案头的玩物。以袁雪芬为代表的现代越剧,就是越剧的市民
化时代,所以繁荣的很。浙江越剧的美学创新不可避免地向文人化方向发展,浙江小百
花越剧团最具代表性。浙百走的是越剧唯美化、诗化之路,以明末江南文人精心营造的
,以苏州园林、江南丝竹和昆曲为代表的江南雅文化,来精细越剧,我们不妨把这个阶
段戏称为唯美越派时期,杨小青、何英是这个时期的杰出代表。这个时期的浙百越剧活
脱一幅文人仕女画,素纨团... 阅读全帖 |
|
c*******g 发帖数: 2472 | 31 乱谈越剧之九--功夫在诗外
前几天看《越女争锋》上海站的复赛录像,听见那个光头评委叫胡什么的(这字我
读不出也打不出)说:“我要为民间演出机制而欢呼!”他是对萧雅说这句话的,当时
萧雅在台上为她的艺术中心的参赛演员配戏,大概是看到萧雅对她的小演员的细心呵护
有感而发的吧。这句话指出了一个大问题:越剧的市场化运作的问题。这个问题很重要
,是越剧今后发展的性命悠关之处,在我看来要比得几个梅花大奖,进几次国家大剧院
演出,甚至出几个越剧大师更重要。
越剧发展有两个黄金时代,一个是上世纪四十年代的上海时期,一个是上世纪八十
年代的文革后的复兴时期。四十年代的上海越剧是咋样的,俺不知道,谢晋的电影《舞
台姐妹》和梅婷主演的同名电视连续剧,说的就是那档子事,但说得不好,一点都不好
,从某种意义上是一种误导,好象四十年代的上海越剧史就是越剧演员与剧院老板的一
部斗争史,放大局部,掩盖历史,作用坏得很。在我看来,三、四十年代上海越剧发展
的主线应该是:越剧创作者——演员、剧务人员和越剧经纪人(包括剧院老板)与越剧
消费者们之间的互动关系,是越剧人如何成功运作十里洋场上海滩的种种利害形势,使
越剧脱颖而... 阅读全帖 |
|
c*******g 发帖数: 2472 | 32 乱谈越剧之十一——再说何英(一)
我知道何英其实很晚,08年3月份的某一天晚上,与几个朋友在一起喝茶,有一位
对我说:
“我看你最近的博客上和QQ聊天中老是说起越剧的事,你知不知道有一个叫‘何英
’的越剧演员?”
“何英?我想起来了,二十几年前,我老是听到田头广播中说:‘下面播放越剧《
白蛇传》选段《西湖山水还依旧》,演唱者何英’”
“告诉你也没关系,排起来我与她还是亲戚呢。我是她前夫的老爸的弟弟的女儿,
我还得叫她堂阿嫂呢。”
这位朋友是嵊县人,小时候她爸妈到四川支援三线建设,曾被寄养在上海伯伯家很
长时间,这位伯伯就是何英的前公公,何英的前夫是她的堂阿哥。因为他们已离了婚,
所以在这个前堂姑娘的嘴里自然听不到何英的好话,只是说“戏子无情!”
从此开始关注何英,这一关注不要紧,把自己关注成了她的粉丝。两年多来,我几
乎听遍、看遍了何英在网上的音像资料,收集了一百余张她的数码相片,几十个经典唱
段反来复去的不知道听了多少遍。并在上海、杭州、绍兴三地搜寻她的音像作品,这方
面成绩很不好,到现在为止,手头只有她的《越女天下白》的两盒磁带,与江瑶合作的
《楼台会》、浙百的《西厢记》和《198... 阅读全帖 |
|
c*******g 发帖数: 2472 | 33 乱谈越剧之十一——再说何英(二)
何英的嗓音是个奇迹,她让我想起了郭兰英、严凤英,大概都是英吧,所以都有莺
一样的嗓音。不过严凤英在“清、纯、嫩”上与何英相仿,高音能力上却远逊于何英。
只有老郭与何英一样,能“又高、又飘、又远、又嫩”。可以这么说,百年越坛,万名
角儿,何英的嗓音迄今尚独步天下,无出其右者。有时想想,这样一个单薄瘦弱的身躯
,竟会发出如此震撼的声音,不可思议呀。
我所听到的何英最早的声音是《四姑娘》中的《人去秦楼依绵绵》,她的声音如一
脉清泉在剡溪中静静流淌。谈不上什么技巧,她是用真力来唱的,散发着青春的气息,
如初春时的花香。老傅就是被这样的声音击到,对何英一见钟情的,她在何英的身上看
见了自己年轻时的影子。从1978年加入嵊县越剧团到1983年《五女拜寿》的公演,是何
英的学艺阶段,很可惜我找不到这阶段她的音像资料,但稍后的两个音像资料可以充分
展示出她这个阶段的学艺成绩,一个就是《五女拜寿》(http://www.56.com/u71/v_NTM5NDQ1ODg.html),一个是86年的录像《记得草桥两结拜》(http://v.ku6.com/show/WcTL... 阅读全帖 |
|
c*******g 发帖数: 2472 | 34 乱谈越剧之十一—再说何英(三)
我曾与别人开玩笑说:浙百的演员有一种自我表现的倾向,何英自叹,有事没事要
叹几声气;颜佳自恋,在台上老是一副对着镜子笑吟吟的样子,好象在问:“俺漂亮不
?”茅威涛自我陶醉,其自信力无人匹敌,在台上始终精神饱满,神气活现,好象在说
:“我真棒!为什么我有这么棒?”何英的自叹,往好的方面说,是大青衣的本质,往
差的方面说,太孤淡,不入戏。就象有人说她在台上象一个天线宝宝一动不动,君子动
口不动手,俺懒得与你过手,俺叹口气就把你灭了。
何英的嗓音与舞台气质是一对矛盾,嗓音太亮,亮得让人匪夷所思,舞台气质太冷
,冷得让人不可理喻,何英的艺术之路就在这对矛盾中左右摇摆着。小孩子的时候,没
有自我,老师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老师看中的是何英的嗓子,就把她调排成一个小花
旦。不过,杨三春宠辱不惊的淡定和对《双玉蝉》后半场曹芳儿激烈的内心冲突的从容
把握,已让人感觉到她作为大青衣的素质。特别是《菱花镜》(网址不让发),这段长
达十几分钟咏叹调,是何英艺术天赋的最为集中的表现,已经成为无可争议的越剧史上
的经典。这个新创段子,给何英提供了一个突破傅派的缺口,何英在这个段子中... 阅读全帖 |
|
c*******g 发帖数: 2472 | 35 乱谈越剧之十一—再说何英(四)
傅派艺术除了一个祝英台名头最响,人所共知,是老傅的招牌菜以外,其实以复仇
女性的塑造最为独到。陈飞对傅派艺术继承和发扬的着力点也在于此,一幕《女吊》把
傅派的复仇女性形象推到了极致。何英同志在台上没演过傅派的复仇女性,在这两盒磁
带中,用唱腔演绎了邀桂英、杜十娘这两个最重要的复仇女性的形象,而且演绎得大异
其趣,完全不按照傅老师的套路出牌。同样的唱词,同样的音乐,却得出了两种不同的
艺术效果,不简单呐,这一方面说明我们的越剧艺术博大精深,另一方面说明了我们的
何英同志古怪精灵。
傅全香与陈飞的复仇女性悲愤激烈,怨恨交加,是个刚烈的女子,一旦遇到薄情郎
负心汉,就一把抓他到妇联或法院去评理,或直接个对个PK,以命相博。何英同志不大
喜欢这样的女子,她即使非要杀人,也是希望拈着兰花手,捏着绣花针,用上乘武功去
杀的,而且确保你死相好看。因此,何英的邀桂英和杜十娘怨恨之情大减,着重突出一
个哀字。她用一种吃惊、绝望甚至带有几分悲悯的眼神看着你,在想,这人素质怎么会
这么差?怎么会这样?我对你,对你们男人,甚至整个人类感到失望,我不要与你在一
起。她的哀有一种抽... 阅读全帖 |
|
|
c*******g 发帖数: 2472 | 37 乱谈越剧之十一——再说何英(六)
有两个因素决定了何英三十年来的唱腔演变的轨迹:一个是嗓音的变化,一个是唱
腔技巧的变化。在78-83年的学艺阶段,何英的嗓音从一块璞玉,慢慢地被傅全香精雕
细琢,切磋成一块不世出的和氏璧,唱腔方面刻意摹傅,铢镏必究,把傅全香学得维妙
维肖。从五女到西厢,何英的嗓音状态处于最佳时期,傅派的唱腔技巧也应用的得心应
手,逐渐化入自己的骨肉,这一个时期的何英争议最少,大家一齐叫好。《西厢》以后
,嗓音上的生理变化过早出现,青春的亮色逐渐隐去,唱腔方面则走上了“去傅化”的
路子,刻意地回避傅派的小腔和韵味。同一唱段,80年代的何英与90年代初的何英,唱
出了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其中《记得草桥两结拜》这个唱段表现得最为明显: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mQQins8QVzk/与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M38XQukirsA/。前一段是她86年的录像,后一段是90年代初的录音,前一段古典韵味十足,大家都喜欢。对于后一段,一批老观众就有点微词了,好象看到一个好学生在写潦草字,深表痛... 阅读全帖 |
|
c*******g 发帖数: 2472 | 38 乱谈越剧之一——《梁祝》(二)
“梁祝”是个好东西,好东西就象美女,人人想得而有之。我在网上查了一下,
发现有十几个地方都声称对“梁祝”有独立的知识产权,有浙江、安徽、山西、湖北、
四川、河北、广东、河南、江苏九省都说梁山伯和祝英台是他们老乡。不仅在国内争,
而且在省内也争,如江苏的宜兴和苏州,山东的曲阜与嘉祥就争得不可开交。我们浙江
争得最厉害,余杭、宁波、绍兴都争着说“梁祝”是他们的人。宁波人说:“梁山伯、
祝英台是阿拉宁波鄞县人,侬勿相信有方志为证。”接着就抱出一堆线装书来让你翻;
“侬再勿相信,阿拉领侬到鄞县去白相白相,让侬看看梁山伯庙。”绍兴人说:“侬搞
不拎清对七对八,我问侬,越剧侬有没有听过?《梁山伯与祝英台》开头就唱:‘上虞
县,祝家庄,玉水河边。有一个祝英台,她才貌双全。’《草桥结拜》侬有没有听过?
梁山伯想都勿想开口就说:‘会稽梁山伯。’梁山伯祝英台是伢绍兴人是他们自己亲口
说的。”所以04年梁祝文化在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时,最后来个折衷方案,四省六
地联合申报,大家都有份。
“梁祝”题材在戏曲中也是个热门,据说最早在元杂剧中就有相关曲目。现在京
剧、越剧、川剧等... 阅读全帖 |
|
c*******g 发帖数: 2472 | 39 乱谈越剧之一——《梁祝》(三)
山里杜鹃与我抬杠,说《红楼梦》才是越剧精典中的精典。我承认《红楼梦》是
精典,不是非典,但无边以为,说起越剧的经典,头把交椅还得让《梁祝》来坐,看在
杜鹃卖力推荐的面上,这第二把交椅就让给《红楼梦》坐吧,简称红老二。什么原因呐
?待我慢慢道来呀······
一百年前越剧诞生于浙江嵊县的一个小山村,其前身是一种叫“落地唱书”的说
唱艺术。这种唱书我小时侯也曾见过,逢年过节时,终有一批身背米袋手拿竹板的人来
沿门说唱,唱的多是吉利的话,所以我们叫作“讴顺溜”,主人听了一高兴,就布施一
碗米或二条年糕作为酬资。光绪三十年(1906)清明节这一天,嵊县东王村艺人高炳火
、李世泉、钱景松三人突发奇想:为什么不学学“绍兴大班”,扮角色,穿行头,唱一
回戏文?这样也许更有趣些。于是在村中香火堂前用门板搭成临时戏台,穿上从农民家
借来的大布衫、竹布花裙,演出了《十件头》、《双金花》等折子戏,就象现在郭德纲
的德云社演出的相声剧那样。这次不经意的创新,完成了越剧从曲艺到戏曲的转换,一
不小心开启了一个伟大的剧种。我很钦佩这三位农民艺人,这到不是因为他们开启了越
剧(说真的... 阅读全帖 |
|
c*******g 发帖数: 2472 | 40 乱谈越剧之一——梁祝(四)
有一天,我半躺在车上听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听着听着,发现了一个重大问
题,梁山伯的缺位!是的,至少在越剧和小提琴协奏曲中我找不到梁山伯独立的形象,
他只是作为一种陪衬甚至背景而存在。《回十八》和《山伯临终》这两段戏中他是主角
,但在前者我只看到了一只急吼吼的小公鸡,后者是《梁祝》中最糟糕的一段戏,我一
看到这里就想上厕所。终之,在《梁祝》中梁山伯虽然名字排在第一位,其实很不出彩
,所以京剧中把剧名改成《英台抗婚》,更恰当了些,我对这个改名充满敬意。
为什么会出现“梁山伯的缺位”这个问题呐?我想有两个原因:
一是剧情的要求。要成就《梁祝》这段故事,第一要求英台必须是个外向型的人
物,聪明活泼,敢爱敢恨。第二要求山伯是个性格内敛的人,诚实木讷,循规蹈矩,是
个好学生的样子。假如梁兄是个人精,三下两下就拆穿了英台的西洋镜,不要说同窗共
读三长载,三个月就有好戏看了。在性的问题上,女性相对慎重一点。伟大导师恩格斯
曾经说过,人类从性乱交发展到固定性伴侣,女性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在《梁祝》中,
祝英台对梁山伯一开始就有明确的异性意识,只是女性的矜持抑止了亲密的身体接触... 阅读全帖 |
|
c*******g 发帖数: 2472 | 41 乱谈越剧之三--袁雪芬与祥林嫂(二)
丛林法则在演艺界表现得更残酷、更直接,速度更快。演红了名利双收,演砸了颗
粒无收。袁大师每日能挣一两金子的包银,而有很多跑龙套的小角色每天也许一钱银子
都挣不到。姚皇后之所以发动了“越剧改革”,一方面诚然是为了越剧艺术的发展,另
一方面也是为了应对现实挑战的无奈之举,是被逼出来的。当时上海码头上来了个筱丹
桂,扮相比姚皇后更俊美,唱做功夫也稍胜于姚皇后,而且善演香艳戏(筱丹桂长得漂
亮,被当时的一个大流氓包了身,后自杀身亡,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一时风
头正健,眼见得要压倒姚水娟了。姚皇后着急了,就进行了越剧改革。四十年代的雪芬
同志大概还不是中共党员,没有接受过先进的马克思文艺理论,没有学习过毛主席的《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思想觉悟不能要求太高。她之推进越剧改革,一方面是
出于一个天才艺术家、一个具有旺盛创造力的越剧艺人对艺术完美的追求。另一方面也
是想藉此艺压群芳,做越剧的拿摩温(NO1)。对于这一点不用讳言,也无可厚非,反而
应大加敬佩,恩格斯说过,私欲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越剧艺术正是在舞台姐妹
之间这种残酷的竞争中日臻完... 阅读全帖 |
|
c*******g 发帖数: 2472 | 42 乱谈越剧之三--袁雪芬与祥林嫂(三)
越剧流派:袁、尹、范、徐、王、傅、戚、毕、陆、金、吕、张十二大,袁氏居首
,这是艺术原因还是政治原因?还是两者兼而有之?我们且不去管它。流派中尹、范、
徐、毕、陆为生角,占五席;袁、王、傅、戚、金、吕、张为旦角,占七席。七席中王
文娟遗世独立,与袁派毫无挂葛,其他四位都与袁氏有很大渊源。戚、金、吕、张是袁
太师的徒弟,傅全香与袁雪芬属同一辈的,两人合作机会较多,艺术上也颇受袁氏影响
。由此见出袁雪芬在四、五、六十年代在越坛的势力之大。
袁氏的确聪明过人,具有极佳的艺术感觉和表演天赋,袁氏容貌在演员里只属中
下水平,嗓音条件也并不很好,但能引领群芳,成为越剧第一人,主要靠的是脑子,天
道酬勤哪!袁派属正旦一路,端庄肃穆是她的本色,近年来在网上看到了其早期的作品
《双烈记》和《山河恋·送信》,印象大改,发现其还有俏丽活泼的一面,足见戏路之
宽。吕瑞英继承就是袁派的这个旁门“喜”的一面,形成了英姿飒爽的吕派;金彩凤继
承的是袁派正路,擅演大家闺秀,但比袁氏少了几分贵气;戚雅仙则把“袁氏之哀”发
挥到了极致,其单调的、拉锯式的唱腔,以韵取胜,倒与尹桂芳的尹... 阅读全帖 |
|
c*******g 发帖数: 2472 | 43 乱谈越剧之五--《五女拜寿》
越剧有四大名剧——《梁祝》、《红楼》、《西厢记》和《祥林嫂》,这四部名剧
都完成于四、五十年代的上海。那是越剧的黄金时代,是越剧的青春期。就象一个人成
长的经历一样,越剧在此时此地,完成了其发育定型的过程,杨家有女初长成,在繁华
似锦的上海滩,越剧出落成一代名媛。四大名剧以后越剧是否还出现过五大名剧、六大
名剧……以至于N大名剧呢?好象现时还难有定论。俺翻箱倒柜找来找去,翻遍了抽屉
,摸遍了裤兜,硬生生地掏出了一枚硬币,这枚硬币就是《五女拜寿》。俺以为,越剧
如果要排五大名剧,非《五女拜寿》莫属。为啥呐?道理很简单,她本来就以五字开头
,让她做五小姐名正言顺,顺理成章。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五女拜寿》的故事情节脱胎于莎士比亚的《李尔王》。编剧
顾锡东先生是个老手,他从莎翁那里借了一个故事轮廓,再填上中国人的纲常伦理,就
成了《五女拜寿》。故事虽然简单,但情节尚称饱满。加之当时选调的演员个个都出类
拔萃,萃全浙越剧界之精华,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小百花们,茅威涛、何英、何褰
飞、夏赛丽、周美蛟、陶慧敏、董柯娣皆值妙龄,一时间花团锦簇,煞是好看。
一出戏要成为名... 阅读全帖 |
|
c*******g 发帖数: 2472 | 44 乱谈越剧之六--傅门双绝:何英和陈飞(一)
孔子曰:只闻来学,未闻往教。这大概是师道尊严的一种吧!傅全香老太太有一次
却坏了规矩。1979年傅全香在看嵊县越剧团演出的《四姑娘》时,忽然被幕后伴唱的一
个声音所吸引,就“咚咚咚”地跑到后台,找到那个伴唱的十七岁的小姑娘,对她说:
“你给我鞠个躬,我收你做徒弟吧。”那样子就像《天龙八部》中的南海恶神岳老三,
一不小心看中了段誉的后脑勺,硬要收他当徒弟。这个小姑娘就是何英。
傅老桃李满天下,弟子众多,何英不是她最早的一个弟子,也不是最后的一个弟子
,却是唯一一个自己找上门要来的学生,也是最为看重的一个学生。傅全香有一次不无
感慨地说:“我有一个学生叫何英,她做到了我不曾做到的一点,就是真声假一点,假
声真一点,可惜她现在离开了舞台。”这语气怪熟悉的,好象在哪里听到过,好半天才
想起孔子就是这样评价他最中意的学生颜回的,他说:“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识才、惜才之意溢于言表。凭着这几句话,俺也值得为
她老人家上三炷清香。
傅何之间与一般的师徒关系不一样,可以说她们之间,是师傅不把自己当作师傅,
徒弟不把自己当作徒... 阅读全帖 |
|
c*******g 发帖数: 2472 | 45 乱谈越剧之六--傅门双绝:何英与陈飞(二)
越剧流派十二大,按无边落木的看法,这十二大中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古典抒
情派,以尹桂芳、戚雅仙为代表。二是华丽转身派,以傅全香、吕瑞英、张云霞为代表。
这个华丽转身派追根问源,其祖宗还是袁雪芬,只是她本身还是归到古典抒情派较
合适,而由她派生出来旁枝侧脉,则成了华丽转身派的直接来源。华丽转身派总的特点
是:自觉或不自觉地用西方声学知识来改造越剧唱腔,唱腔更加华美婉转细腻,富有歌
唱性。华丽转身四、五十年代在上海转出了傅派、吕派、张派,八十年代在浙江转出了
莺歌燕舞派,一莺领唱,群燕飞翔,这只莺就是何英,大家一致公认的;燕子很多,飞
得最漂亮的要数赛飞、陈飞和吴素英之辈。
傅全香说何英是一个天生的闺门旦,眼光独到,佩服佩服。何英虽然师承傅全香,
但其表演路子与袁雪芬最为相符。同为旦角,细细品味差别很大的,譬如袁雪芬的祝英
台与傅全香的就大为不同。袁雪芬走是的正旦的正路,表演持重端庄,一看上去就象一
个大姐姐,特别适宜演苦大仇深、深受压抑之人,演祝英台活泼不够,沉郁有余;而傅
全香的表演多了一份俏丽活泼,更适宜演小妹妹,所以傅全香比袁雪花能更好... 阅读全帖 |
|
c*******g 发帖数: 2472 | 46 乱谈越剧之六--傅门双绝:何英与陈飞(三)
科学才是硬道理,戏剧唱腔在麦克风之前与之后,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前麦克风时
代,你想当演员,第一个条件就是嗓门要响,一嗓子能喊破二里地,这样才能在乡村的
野地里搭台唱戏。所以老一代越剧艺人的嗓门都很响,如徐玉兰、毕春芳、范瑞娟等,
口一开就让你吓一惊。因为这个原因,所以鲁迅说中国的戏剧适宜于野地里,远远的望
着看。旦角中数傅全香的嗓子最响最高最远,傅派唱腔一字一句,一顿一挫,每一个字
都象小石子一样,从嘴中迸出来,直射到你的耳中,听起来很有劲道。利弊相生,傅派
的这种唱法有时会显出硬、尖这些毛病来。吕瑞英、张云霞出道时已经有了麦,嗓子就
不用这么响了,可以唱得轻柔一点,始开莺派之前风。莺声唱法的发展与有麦无麦大有
关系,无麦就无莺声。一言以蔽之,莺声唱法就是傅派唱腔的柔美化。何英以外的莺声
唱法却又生出了一弊,唱得太轻松了,轻巧巧的一张嘴:“我家有一个小九妹,蓬嚓蓬
嚓蓬嚓嚓”柔则柔矣,美却未美,柔得象一团烂泥,劲道全无。何英的莺声却不一样,
她的傅派功底十分扎实,咬口很紧,很有劲道,她的唱腔柔中带骨,绵里藏针,的确非
同凡响。
何英在《梁祝... 阅读全帖 |
|
c*******g 发帖数: 2472 | 47 乱谈越剧之六--傅门双绝:何英与陈飞(四)
《西厢记》中唱道:“银光盈盈满庭阶,天仙飘飘下楚台。花般模样,玉般精神 .
.....”这是赞莺莺的,也是赞何英的。何大小姐资质清丽,如菊如兰,天生的一个美
人坯子,是从曹子建的《洛神赋》中走下来的神仙一样的人物。女人不同的花期有三种
不同的境界:20岁以前的少女时代最好的是天真烂漫冰清玉洁,25到35嫁为人妇,自然
要性感妩媚善解人意,35以后,奔四了,最高境界是人淡如菊。俺曾经写过一句诗:“
你的额头散发出秋天的气息”,说的就是中年妇女的散淡之美。我有一个朋友是大美女
,也奔四了,她的网名就是淡如菊,可见“人淡如菊”是女人追求的最终目标。何英同
志在演杨三春的时候稚气未脱文静淡雅,看上去挺天真可爱的,但这不是她最高的美,
她的美体现在十年以后的人淡如菊上面,老徐同志虽然也自称要人淡如菊,但与何大姐
相比,显得有点风尘之色,燕赵女子到底不及江南佳丽的细腻淡静。至于性感妩媚,要
看赛飞了,何小姐与此无涉。据熟悉她的人说,何英在生活中不施粉黛素面朝天,可见
她对自己的美学特质十分自信,且有清醒的认识。这几天俺在网上拼命地搜何英的图片
,惜乎收获... 阅读全帖 |
|
c*******g 发帖数: 2472 | 48 乱谈越剧之六--傅门双绝:何英与陈飞(五)
陈飞是个好同志,好在哪里?第一个是美女,凡是美女都是好同志。第二个是武功了
得,一口气能翻十七廿八个跟斗,对付七八十来个小流氓不在话下,水袖功夫天下第一
。第三个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敬业精神令人敬佩,是傅派花旦中学老师学得最
到位的一个。
傅全香说:“我为学生流过两次泪,一次是陈飞车祸,一次是何英出国。”可见在
老师的心目中,陈飞是份量很重的。在傅派门生中,陈飞和何英是一个对子,一静一动
,一文一武,一阴一阳,有这么两位优等生在,也是傅老师一生之中的一大幸事。何英
是越剧中第一青衣,主攻文戏;陈飞是越剧中最好的刀马旦,擅演武戏;何英对傅派艺
术功在发扬,陈飞对傅派艺术重在继承。在对越剧的态度方面,何英与陈飞也绝然相反
。何英有一点大小姐的脾气,受不得委屈,一有点事,就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
架势,两度放弃越剧,决绝得让人寒心;陈飞对越剧艺术很执着,几乎把命都搭到越剧
上去了。也许是老天故意要考验一下陈飞的毅力、陈飞的坚韧,她的从艺生涯十分坎坷
,一次车祸,一次声带疖结,一次练功时粉碎性骨折,这对戏剧演员来说,都是致命性
的打击,换个... 阅读全帖 |
|
c*******g 发帖数: 2472 | 49 乱谈越剧之七——《西厢记》(一)
有一件事物,象积木、象魔方,经过多次的拆解、搭接、变幻、叠加、衍生,几十
年、几百年后,就成为了经典。戏剧是一个产生经典的地方,为什么呐?因为它具有一
种其它艺术样式无法拥有的特性——重演性。同一剧目,几十年、上百年地演,昆剧演
好京剧演,京剧演好越剧演,越剧演好黄梅戏演......。同一剧种之内,不同的剧团,
不同的演员,又继续对该剧目进行重演。如白娘子在越剧中,仅我所见的,就有袁雪芬
、傅全香、戚雅仙、何英、何赛飞、陈飞等,都演过,而且各有千秋。这种千百次的重
演,造成了一种厚重的积淀,形成了一种奇特的艺术生态群落:每一个剧目都生成或正
在生成一个自己的族群,象一枚庞大的树冠。这个过程又与玉器的打磨相似,千雕万琢
,始成玲珑剔透。
《西厢记》大概是所有剧目最为典型的一个,按山里杜鹃的说法,是经典中的精典
,不是非典,更不是猪流感。在艺术之林中,这棵大树根深叶茂。所以王国维说:“戏
曲之存于今者,以西厢为最古,亦以西厢为最富。”
以王实甫的《西厢记》为界,《西厢记》的经典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从唐传奇《
莺莺传》到元杂剧《崔莺莺等月西厢记》为一阶段,是...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