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 发帖数: 6858 | 1 摘要:孔子在《礼记 曾子问》中曾说: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尝禘郊社,尊无二上。
因为天无二日,所以打断中国继续发展的各种尝试必然是一个接着一个的,这就是南海
刚刚 冷却,东海风浪又起的原因。只有牢记天无二日这句话,才能时刻保持清醒的头
脑,在处理未来的中美关系中不至于被一时的形势所迷惑做出错误判断,贻误中国复兴
的大好时机,导致超过一个世纪的努力付之东流。
正文:
中国崛起到底意味着什么?
美国《外交政策》刊登了英国剑桥大学美国研究室主任斯蒂芬?哈尔珀和美国哈佛
大学教授约瑟夫?奈关于这一问题的截然不同的两种观点。斯蒂芬?哈尔珀认为,对美国
和西方来说,中国依然是它们面临的一个挑战,而非伙伴或朋友关系。约瑟夫?奈则认
为,中国不像纳粹德国或者苏联,不是美国现在面临的一个挑战,而是一个有问题的国
家,美国可以与其建立正常的竞争合作关系。
斯蒂芬哈尔珀和约瑟夫?奈的讨论,代表了西方学术界对中国能否和平崛起的深切
担忧,他们的两种分歧严重的观点也代表着西方民众对中国崛起议题的矛盾的主流态度
。
其实,斯蒂芬?哈尔珀和约瑟夫?奈并非立场仇中或亲中。如果硬要给二者贴上政治
标签的话,那么,他... 阅读全帖 |
|
w*********g 发帖数: 30882 | 2 钓鱼岛:日本颠覆雅尔塔体系的关键
2012-09-30 09:03 作者:张文木
22
新浪微博 开心网 腾讯微博 人人网 QQ空间 邮件 复制网址 收藏夹 打印 更多
相关阅读
首季《中国好声音》落幕 梁博问鼎“年度好声音”
《美日安保条约》不是日本的护身符
台湾宜兰千人保钓游行
中日首脑未互致贺电纪念邦交正常化
前原诚司称中国“一贯伪造历史”
我驻大阪领事馆遭日本右翼组织袭击
关键词:
钓鱼岛雅尔塔二战日本颠覆
钓鱼岛:日本觊觎中国台湾野心的关节点
今年以来,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闹剧将日本右翼多年隐藏着的颠覆雅尔塔和平、复辟
“大东亚”帝国的野心推向公开。我们打开地图就会看到,钓鱼岛是日本所谓“周边事
态”所涉区域中的关键,更是从日本列岛与对日本地缘政治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台湾岛之
间最关键的接榫部位。
地缘政治与资源政治的统一是地缘政治的基本特点。事实上,国家是一个汲取资源的生
命体,因此资源的走向便是国家地缘政治的走向。日本是经济发达而资源奇缺的国家,
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崛起,其制造业和市场的相当部分分布在海外,尤其是东南亚一带。
而日本却对从日本到南中国海这条决定日本经济可持续发展... 阅读全帖 |
|
R****a 发帖数: 6858 | 3 平平都是爱国主义,怎么只许美国灌输,不许中国讲?中国讲爱国主义就是意识形态灌
输?
字号:小 大 2011-08-12 10:25 作者:玛雅 来源: 《美国的逻辑》 我要评论(4)
分享到
核心提示:不管美国的爱国主义教育是灌输的,还是潜移默化的,都说明美国是一个极
其意识形态化的国家。
原题:像美国那样灌输爱国主义
美国很多教堂里都有一个稀奇的景观:牧师传教的讲台旁插着一面国旗。我一开始十分
纳闷这是为什么,后来发现,爱国主义在美国近乎于宗教。
大大小小的仪式和聚会,特别是体育盛会,是美国民族宗教的载体。比如在球赛开始前
,全场数以万计的观众起身站立,聆听神职人员祈祷,然后齐声高唱国歌。国歌以及其
他爱国歌曲,是美国民族宗教的另一重要载体。《上帝祝福美利坚》、《美丽的美国》
等歌曲脍炙人口,广为唱颂,有着一个共同的表达:美国及其价值观为上帝所祝福。
美国是一个重仪式、多仪式的国家,有人用“没有仪式就没有美国”来形容其仪式之多
。美国一年有十几个联邦法定节日,每逢这些节日,从官方到民间,都会举行各种仪式
和庆典。这些节日有的是宗教性的,有的是政治性的,... 阅读全帖 |
|
g*******1 发帖数: 6009 | 4 没错,事先他就听到传闻,当年的奖可能给他。
他立即给诺比尔委员会发现拒绝。
但是瑞典人就是凑上去被打。
萨特是整个20世纪下半叶世界哲学泰斗。
高度企是一般人所能企及。 |
|
w*********g 发帖数: 30882 | 5 中国能“持续崛起”吗?
2012-10-27 11:17 作者:方绍伟
5
新浪微博 开心网 腾讯微博 人人网 QQ空间 邮件 复制网址 收藏夹 打印 更多
相关阅读
“顶层设计”不是模仿欧美
中国能“持续崛起”吗?
美万圣节推“傅满洲”服饰 引华人强烈不满
东亚知识分子到底在琉球忙什么?
钓鱼岛一草一木都不容交易
美日印三边对话,只为遏制中国崛起?
关键词:
中国经济大国持续崛起
2006年11月,中国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在黄金时间播放了一部题为《大国崛起》的12
集电视纪录片,该片记录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俄国、日本、
美国等9个世界级大国相继崛起的过程。《大国崛起》的创作和播放,是“中国模式”
和“中国崛起”在世界各国引起强烈关注的情况下进行的。世界各国对“中国崛起”的
感觉,首先来自于中国商品的无处不在、中国投资的全球化扩展,以及中国人在世界各
地的足迹和影响。中国人现在讨论“大国崛起”,首先是因为世界各国都感到中国在崛
起。
“大国崛起”是一个“国际比较”的概念,是力量比较中产生的国力鉴别。力量比较首
先是科技力量、军事力量、经济力量和文化力量的比较,而任... 阅读全帖 |
|
w*********g 发帖数: 30882 | 6 中国目前经历的问题叫做工业化发展的陷阱。首先开始工业革命的英国也最早被这个问
题所困扰。国内工人阶级的贫困导致社会动乱不已,轰轰烈烈的宪章运动历时就近百年
,但是,庞大的殖民战争导致财富源源回流到英国社会,工人阶级实现了贵族化,社会
自然稳定了。美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国际劳动妇女节实是美国
工人运动的杰作,不过,击败西班牙和英国获得的海权,强力独占或挤占了拉美和东亚
市场,也让美国最终安度危机。拉美国家则没有了英美等国的幸运。20世纪下半叶,世
界资源和市场实际已经饱和,不允许拉美地区再次通过向外部转移矛盾,掠夺外部资源
解决社会危机,况且拉美地区一直也没有形成能够挑战西方的政治力量。如果单靠拉美
国家内部的资源和市场,显然不能够满足工业扩张的要求,所以,拉美国家整体后天发
展乏力,在无力解决的激化的社会矛盾中走向大衰退。
因此,西方的担忧并不是空穴来风。拉美的经验告诉了中国“发展为什么不能够持
续”,西方的经验告诉了中国“大国崛起是如何实现的”。与拉美国家相似的是,中国
正在面临“拉美陷阱”的威胁。与拉美国家不同的是,中国拥有挑战西方的能量。 |
|
w*********g 发帖数: 30882 | 7 中国目前经历的问题叫做工业化发展的陷阱。首先开始工业革命的英国也最早被这个问
题所困扰。国内工人阶级的贫困导致社会动乱不已,轰轰烈烈的宪章运动历时就近百年
,但是,庞大的殖民战争导致财富源源回流到英国社会,工人阶级实现了贵族化,社会
自然稳定了。美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国际劳动妇女节实是美国
工人运动的杰作,不过,击败西班牙和英国获得的海权,强力独占或挤占了拉美和东亚
市场,也让美国最终安度危机。拉美国家则没有了英美等国的幸运。20世纪下半叶,世
界资源和市场实际已经饱和,不允许拉美地区再次通过向外部转移矛盾,掠夺外部资源
解决社会危机,况且拉美地区一直也没有形成能够挑战西方的政治力量。如果单靠拉美
国家内部的资源和市场,显然不能够满足工业扩张的要求,所以,拉美国家整体后天发
展乏力,在无力解决的激化的社会矛盾中走向大衰退。
因此,西方的担忧并不是空穴来风。拉美的经验告诉了中国“发展为什么不能够持
续”,西方的经验告诉了中国“大国崛起是如何实现的”。与拉美国家相似的是,中国
正在面临“拉美陷阱”的威胁。与拉美国家不同的是,中国拥有挑战西方的能量。 |
|
w*********g 发帖数: 30882 | 8 中国目前经历的问题叫做工业化发展的陷阱。首先开始工业革命的英国也最早被这个问
题所困扰。国内工人阶级的贫困导致社会动乱不已,轰轰烈烈的宪章运动历时就近百年
,但是,庞大的殖民战争导致财富源源回流到英国社会,工人阶级实现了贵族化,社会
自然稳定了。美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国际劳动妇女节实是美国
工人运动的杰作,不过,击败西班牙和英国获得的海权,强力独占或挤占了拉美和东亚
市场,也让美国最终安度危机。拉美国家则没有了英美等国的幸运。20世纪下半叶,世
界资源和市场实际已经饱和,不允许拉美地区再次通过向外部转移矛盾,掠夺外部资源
解决社会危机,况且拉美地区一直也没有形成能够挑战西方的政治力量。如果单靠拉美
国家内部的资源和市场,显然不能够满足工业扩张的要求,所以,拉美国家整体后天发
展乏力,在无力解决的激化的社会矛盾中走向大衰退。
因此,西方的担忧并不是空穴来风。拉美的经验告诉了中国“发展为什么不能够持
续”,西方的经验告诉了中国“大国崛起是如何实现的”。与拉美国家相似的是,中国
正在面临“拉美陷阱”的威胁。与拉美国家不同的是,中国拥有挑战西方的能量。 |
|
w*********g 发帖数: 30882 | 9 二、“麦金德悖论”及其产生原因的历史分析
英国和美国当然还有俄国在中亚的多次失败的教训说明:麦金德的地缘政治理论是有缺
陷的,其集中表现是其理论上的合理性与实践上的不可行性之间存在着严重的悖论。我
们不妨将这种现象称之为“麦金德悖论”。
造成这种悖论的原因,从实践上分析是由于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国力,尤其是海权国
家的国力可以支持其从本土扩张至麦金德“心脏地带”的战略目标,在理论上分析更是
在国家战略能力和目标之间缺乏资源和运用资源经验的维度。“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
古训,在不成熟的理论家或政治家那里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他们缺乏的并不是理论逻辑
训练而是运用国家资源的经验积累,因此他们设计的目标往往超出资源许可范围,其结
果无一不是陷在理论目标的合理性与其实践的不可行的悖论中不能自拔并最终走向失败。
资源的绝对有限性与发展的绝对无限性的矛盾,以及由此引导出的国家力量的绝对有限
性和国家发展需求的绝对无限性的矛盾,是人类及其赖以生存的国家发展自始至终面临
的基本矛盾。前一种矛盾决定了国家间的斗争贯穿人类发展进程的始终,不管这种斗争
采取什么形式,它是人类文明进步基本动力;后一种矛盾使国家在... 阅读全帖 |
|
R****a 发帖数: 6858 | 10 我觉得法国人有时间还是更应该关心一下自己国内的穆斯林问题,别叫穆斯林给同化了。
==========================================================
在中国的蒙古人---其社会经济边缘化与被同化的过程
作者:玛丽-多米尼克 伊雯 (法)
翻译:Tsetsen 内蒙古人民党欧洲分部法国代表
简要:
作者阐述了蒙古民族在人的统治下正在失去其尊重自然轮回与生态平衡的传统游牧生活
,取而代之的是城镇化的定居生活方式。这是受种种内外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经济重组
和其政治发展的结果。外部因素有受欧洲的新自由主义影响—例如苏联针对阿尔巴尼亚
和乌兹别克斯坦的I MF策略影响了中国对蒙古的策略。内部因素有—中国的各民族延续
了苏维埃以及早期共产主义系统的社会与经济组织形式,其本身的继续存在与几近失控
的强大国家力量之间产生了激烈的社会矛盾和政治上的崩溃。
全文:
1644年—1911年间,对当今中国领土的统治者满清帝国对蒙古地区以中央集权理念
划分为内蒙古与外蒙古。末代蒙古帝王再也没有能力重振国威的情况下,1644年—1911
年间,满清... 阅读全帖 |
|
R****a 发帖数: 6858 | 11
民主制度的关键就是,你必须保证在民主制度下博弈失败的那部分人,也不至于沦落到
吃不上饭的程度。否则,社会就会陷入没完没了的动荡,就像1900年的美国那样。
在目前的国际制度下,中国分配到的财富根本做不到这一点,所以要实现民主必须掌握
国际定价权和结算权以后才可以。这就需要中国崛起并取代美国掌握国际秩序,而这正
是西方反对的。
美国《外交政策》刊登了英国剑桥大学美国研究室主任斯蒂芬?哈尔珀和美国哈佛大学
教授约瑟夫?奈关于这一问题的截然不同的两种观点。斯蒂芬?哈尔珀认为,对美国和西
方来说,中国依然是它们面临的一个挑战,而非伙伴或朋友关系。约瑟夫?奈则认为,
中国不像纳粹德国或者苏联,不是美国现在面临的一个挑战,而是一个有问题的国家,
美国可以与其建立正常的竞争合作关系。
斯蒂芬哈尔珀和约瑟夫?奈的讨论,代表了西方学术界对中国能否和平崛起的深切
担忧,他们的两种分歧严重的观点也代表着西方民众对中国崛起议题的矛盾的主流态度
。
其实,斯蒂芬?哈尔珀和约瑟夫?奈并非立场仇中或亲中。如果硬要给二者贴上政治
标签的话,那么,他们两人首先都是坚定的站在西方利益的立场之上,区别只是悲观派
与乐观派... 阅读全帖 |
|
R****a 发帖数: 6858 | 12
基本权利能不能得到保障,不是一党制还是多党制的问题,而是全球财富分配的问题。
中国人有句老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民主的政府,没有足够的财富,整个社会也没
有能力去保障基本人权,譬如现在的印度。西方之所以能拥有现在的民主制度,不是因
为民主制度本身,而是西方300年的殖民历史为西方打下了雄厚的基础,在这个雄厚的
经济基础上西方才得以建立今天的高福利制度和民主制度。中国没有这个基础,所以当
然也就没法像西方那样保障所有的基本人权。
的确,国内问题日益困扰着中国。改开30多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然
而,中国也面临着所有国家从发展迈向发达的一道生死考验:贫富差距拉大,两极分化
严重,失业率居高不下。这些问题对社会稳定构成了巨大威胁,处理失当的结果往往就
是新的“拉美陷阱”,社会将陷入政治动荡,发展的成果在内耗中消蚀殆尽。
“拉美陷阱”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迅速的拉美国家创造出来的,但是,“拉美陷阱
”现象其实西方人最有体会,只不过,西方国家挺过了这个危险期,拉美国家没能熬过
来而已。
“拉美陷阱”更易理解的名称或许应该为工业化发展的陷阱。首先开始工业革命的
英国也最早被这个问... 阅读全帖 |
|
h******1 发帖数: 16295 | 13 你办主任说对了.
21世纪下半叶肯定是属于生物学的. |
|
|
R****a 发帖数: 6858 | 15 中国人亲历伊朗:十个方面道出中伊惊人内幕!
(一)在去德黑兰途中的反思
刚才走进这架伊朗航空公司的飞机机舱时,同行者S与我几乎同时惊叹,“飞机还
挺大的嘛。”其实,这架飞机也够不上A380的级别,是属于3-4-3座位的正常的国际
航班大小。感叹伊朗的飞机大,主要是因为半个小时前我们在候机时都一致认为,这可
能是一架“小飞机”。
顿时,我发觉,对伊朗这样受争议的中东、发展中国家的轻视与不了解,可能是浸
透在中国人的骨子里,以至于我们看到的东西很多时候会超出我们的想象。
行前在家准备行李时,我与家人说:“我挺紧张的。”
“你可一定要小心啊。我们都盼着你平安回来呢!”
“我指的紧张不是那种害怕不安全的紧张,而是行程没有准备充分的紧张”。我答
道。
虽然这几天我恶补了一些伊朗知识,但是对伊朗陌生感的慌张仍是明显的。这与我
去欧洲、美国和日本那些发达地区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像我这样的国际新闻人,报道
欧美日就像是吃饭一样,而评论伊朗就像是嗑药。这个药只适合于特定情况下才“嗑”
,比如战争、冲突、恐怖主义事...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796 | 16 中国人亲历伊朗:十个方面道出中伊惊人内幕!
(一)在去德黑兰途中的反思
刚才走进这架伊朗航空公司的飞机机舱时,同行者S与我几乎同时惊叹,“飞机还挺大
的嘛。”其实,这架飞机也够不上A380的级别,是属于3-4-3座位的正常的国际航班
大小。感叹伊朗的飞机大,主要是因为半个小时前我们在候机时都一致认为,这可能是
一架“小飞机”。
顿时,我发觉,对伊朗这样受争议的中东、发展中国家的轻视与不了解,可能是浸透在
中国人的骨子里,以至于我们看到的东西很多时候会超出我们的想象。
行前在家准备行李时,我与家人说:“我挺紧张的。”
“你可一定要小心啊。我们都盼着你平安回来呢!”
“我指的紧张不是那种害怕不安全的紧张,而是行程没有准备充分的紧张”。我答道。
虽然这几天我恶补了一些伊朗知识,但是对伊朗陌生感的慌张仍是明显的。这与我去欧
洲、美国和日本那些发达地区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像我这样的国际新闻人,报道欧美
日就像是吃饭一样,而评论伊朗就像是嗑药。这个药只适合于特定情况下才“嗑”,比
如战争、冲突、恐怖主义事件。但报道美国、日本、欧洲时的新闻却很宽泛,从娱乐体
育到政治经济,从社会文化到军事地理,在这... 阅读全帖 |
|
|
R****a 发帖数: 6858 | 18 天无二日 发展中美关系必须丢弃幻想
[3107] (2011-05-11)
早报导读
摘要:孔子在《礼记 曾子问》中曾说: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尝禘郊社,尊无二
上。只有牢记这句话,才能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处理未来的中美关系中不至于被一
时的形势所迷惑做出错误判断,贻误中国复兴的大好时机,导致超过一个世纪的努力付
之东流。
中国崛起到底意味着什么?
美国《外交政策》刊登了英国剑桥大学美国研究室主任斯蒂芬?哈尔珀和美国哈佛
大学教授约瑟夫?奈关于这一问题的截然不同的两种观点。斯蒂芬?哈尔珀认为,对美国
和西方来说,中国依然是它们面临的一个挑战,而非伙伴或朋友关系。约瑟夫?奈则认
为,中国不像纳粹德国或者苏联,不是美国现在面临的一个挑战,而是一个有问题的国
家,美国可以与其建立正常的竞争合作关系。
斯蒂芬哈尔珀和约瑟夫?奈的讨论,代表了西方学术界对中国能否和平崛起的深切
担忧,他们的两种分歧严重的观点也代表着西方民众对中国崛起议题的矛盾的主流态度
。
其实,斯蒂芬?哈尔珀和约瑟夫?奈并非立场仇中或亲中。如果硬要给二者贴上政治
标签的话,那么,他们两人首先都是坚定的站在西方利益... 阅读全帖 |
|
d*****l 发帖数: 8441 | 19 【摘 要】“忠实性”原则是诗歌翻译中的基本原则。本文从一首英文诗"On M
onsieur’sD ep a rtu re"入手,选取了黄杲 先生和吕志鲁先生的两种翻译进行比较,
笔者认为吕译优于黄译,其原因在于黄译只忠实于原诗的形式,而吕译忠实的是原诗的神
韵,由此笔者得出结论:英汉诗歌翻译中的“忠实”并非亦步亦趋,追求“形似”应以“
神似”为前提。 “On M onsieur’sDeparture”是我十分喜爱的一首英文诗歌,它的作
者是英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女王伊丽沙白一世(1533-1603)。四百年前的这位英国女王
命运坎坷,曾陷入死囚的绝境,最终凭借其超人的智慧和毅力摆脱困境并登上王位;她才
智过人,在她的治理下,英国在16世纪下半叶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并为日后“大英帝国
”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受人敬仰和爱戴的君主,却终身未嫁,
在感情上饱受压抑。这首诗即是作者发自内心的爱的呐喊,通篇都反映出作者内心矛盾
的碰撞和情感世界的苦斗,感情深挚,描写细腻,是英文诗歌中的一篇佳作。现将原诗抄
录如下:O n M on sieu r’s D ep a rtu reI... 阅读全帖 |
|
y***i 发帖数: 11639 | 20 瑞士日内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张维为教授著的《中国触动全球》,的确是一本值
得一看的好书。
由于作者特殊的经历(见书内作者介绍),他曾去过全球106个国家,有发达国家,
也有发展中国家。作者以亲身所闻所见,对比地探讨了我国的改革、民主、人权、腐败
、贫富差距等这些在国内人人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西方经常对我国指手划脚的敏感问
题。他既有微观现象的考察,又有宏观深入的思考。文笔流畅幽默,娓娓道来,入情入
理,引人入胜。
尤其可贵的是他的许多观点是在和西方学者辩论中形成的,因而很有说服力。作者
并以爱国情怀,对我国的发展提出许多恳切的建议。
尊敬的网友们,本书已选择精华部分供您阅读。简单阅读,同样精彩!
第一章 中国,赫然崛起
一、第一次出国的震惊
今天访问泰国曼谷归来的很多国人,谈起曼谷都不屑一顾,无非是一个热热闹闹而又乱
糟糟的城市。但我从1983年4月15日抵达曼谷国际机场的那一刹那起,就不时感到“震
惊”:我第一次看到了现代化的繁忙机场,来自世界各地的波音客机不停地降落起飞,
而地面调度又显得那么井然有序,候机大厅明亮宽敞,机场商店货品琳琅满目,比当时
北京最漂... 阅读全帖 |
|
y***i 发帖数: 11639 | 21 摘要:(对比古巴的选择---欢迎毛粉)
四、中国的另外四种选择(2)
类似菲律宾这样“全盘西化”的国家,在第三世界比比皆是。经济和社会结构是中世纪
的,上层建筑是后现代化的,结果就是政府和人民的需求严重脱节,人民迟迟摆脱不了
贫困,国家长期处于动荡之中。老百姓在为基本生存而奋斗,社会失业率和犯罪率节节
升高,国会里面在不着边际地讨论向“文明国家”学习,一会儿“修宪”,一会儿“废
除死刑”,菲律宾在2006年也废除了死刑。
在排除了上述两种“极左”和“极右”的非改革模式之后,剩下的还有两种改革的模式
:一是古巴的“保守改革模式”,二是前苏联的“激进改革模式”。
古巴的改革模式可以称之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尽量坚持原来的体制,在局部地方作一些
小打小闹的改革。古巴坚持计划经济,但也增加了有限的市场调节,和中国改革开放初
期很有影响的“鸟笼经济”思路颇有共通之处。2005年8月,我到古巴访问了10天,住
在一个朋友家中,所见所闻,感触颇多。对于古巴,我是心怀某种敬意的,因为这么一
个才1100万人口的小国,竟然有勇气向美国这个超级大国叫板,而且一叫就是40多年。
还有传奇般的人物卡斯特罗,我在欧... 阅读全帖 |
|
t**********8 发帖数: 1683 | 22 论穆斯林的人口扩张 2050年世界30%是穆斯林
2010-7-28 09:48| 发布者: 带露折花| 查看: 394| 评论: 1|原作者: 中国穆斯林青年
网|来自: 天涯社区
1998年美国的穆斯林人口是860万,预计到2005-2010年将超过1700万。由于美国国
内的非洲裔人口热衷于加入伊斯兰教来重新取得祖先认同感,以及东南亚及中东移民的
源源涌入,美国的穆斯林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将继续一路攀高,而另一方面白人人口的比
例到2050年将下降到不足55%。而伊斯兰社会有宗教自由与内部团结这两大优势,所以
说到五十年后,美国的国内社会生活,以及不可避免的,政治生活,将受到伊斯兰的影
响,否则的话美国的国内矛盾将因为穆斯林人口的不退让而激化,这样的一个内耗重重
的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将远远不如今天的美国。到2050年,世界人口的30%都是穆
斯林,有人可能会说伊斯兰国家都是穷弱小国,历来只是大国的棋子。过去可能是这样
,但形势已经发生了急剧的变化。
另一个大国俄罗斯,现在的一亿四千万人口中穆斯林占了2000万,而俄罗斯族的人
口是以每年一百万的速度下降,对东正教的信仰也早已淡化到... 阅读全帖 |
|
t**********8 发帖数: 1683 | 23 摘要:中国梦是要平稳的克服拉美陷阱, 完成产业升级, 获得世界大宗商品定价权
, 进而跟西方平等分享世界资源和财富.要实现这个梦想就必须做好战争准备. 孔子在
《礼记 曾子问》中曾说: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尝禘郊社,尊无二上。只有牢记这句
话,才能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处理未来的中美关系中不至于被一时的形势所迷惑做
出错误判断,贻误中国复兴的大好时机,导致超过一个世纪的努力付之东流。
中国崛起倒底意味着什么?
美国《外交政策》刊登了英国剑桥大学美国研究室主任斯蒂芬?哈尔珀和美国哈佛
大学教授约瑟夫?奈关于这一问题的截然不同的两种观点。斯 蒂芬?哈尔珀认为,对美
国和西方来说,中国依然是它们面临的一个挑战,而非伙伴或朋友关系。约瑟夫?奈则
认为,中国不像纳粹德国或者苏联,不是美国现在面临的一个挑战,而是一个有问题的
国家,美国可以与其建立正常的竞争合作关系。
斯蒂芬哈尔珀和约瑟夫?奈的讨论,代表了西方学术界对中国能否和平崛起的深切
担忧,他们的两种分歧严重的观点也代表着西方民众对中国崛起议题的矛盾的主流态度
。
其实,斯蒂芬?哈尔珀和约瑟夫?奈并非立场仇中或亲中。如果硬要给二者贴上... 阅读全帖 |
|
M******8 发帖数: 10589 | 2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sc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Cnews (chinanews), 信区: MiscNews
标 题: [ZGPT]揭秘塔山阻击战国军惨败内幕是国军内部问题造成? (图)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un 10 21:29:04 2013, 美东)
编者按:1948年10月10日至10月28日,国共双方在锦州至锦西之间的塔山地区进行了激烈的攻防作战。国民党方面总共调集了十一个师的兵力,并得到空军、海军、战车部队的火力支持,进攻解放军在塔山、白台山一线构筑的临时性野战工事。双方在兵力、火力、地势等客观因素上的差距是如此之明显,如果把整个战斗化为军事学院中的一次兵棋推演,双方谁胜谁负不会有丝毫的悬念。
然而实际的战斗进程使以上数据对比显得毫无意义。经过五天激烈的战斗,解放军据守的塔山阵地全线岿然不动。国民党军在付出了6222人伤亡、607人被俘的重大损失之后,不能向锦州前进一步。在此期间,解放军于10月14日11时起发起对锦州的总攻,到15日8时,全歼守军。两周之后,10月28日,由新一军、新六军等部队组成的廖耀湘西进兵团在辽西黑山附近全军覆没... 阅读全帖 |
|
s*****V 发帖数: 21731 | 25 从今天的眼光来看,在十八世纪西方国家工业革命发生之前,世界是平的,最发达国家
和最不发达国家以人均收入来衡量的发展水平差距顶多只有4~5倍。工业革命以后,世
界出现了大分歧。西方国家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发展一日千里;亚非拉许多国家仍
然沿袭着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经济发展日显落后,国家实力不振,遂成为西方工业
化强权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十九世纪以来追求国家的独立、民族的振兴成为发展中国
家社会各界精英的共同梦想。到了一次世界大战民族主义风起云涌,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发展中国家在其几代政治领袖和全国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不懈努力之下,终于纷纷
摆脱殖民统治,迎来了民族解放,政治独立,开始追求自己国家的现代化。发展中国家
无不希望早日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和发达国家并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因应于发展中国家的需要,发展经济学从现代经济学中独立而出,成为一个现代经济学
的分支领域。发展经济学家提出各种理论,做为国际发展机构指导新独立的落后国家发
展经济和发展中国家政府制定发展政策的依据。但是,60多年的时间过去了,发展中国
家的发展绩效令人失望。 根据安格斯•麦迪森(Angus Mad... 阅读全帖 |
|
l*****7 发帖数: 8463 | 26 张文木:朝鲜战争中国既赢美国也赢苏联
http://bbs.wenxuecity.com/military/953025.html
来源: xxz3393 于 2013-07-18 17:58:08 [档案] [博客] [旧帖] [转至博客] [给我悄
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210次
字体:调大/调小/重置 | 加入书签 | 打印 | 所有跟帖 | 加跟贴 | 查看当前最热讨
论主题
有人说中国在朝鲜战争中取得的胜利“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心理上的”(参见沈志华着:
《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57-358页)。事实上
,中国入朝参战对于新中国崛起有着极其伟大的意义。
1、中国双赢:既赢了美国,也赢了苏联
首先,中国在朝鲜战场上的胜利使美国人放弃了他们在雅尔塔秘密条约中对斯大
林的“承诺”。 1952年2月2日,艾森豪威尔在其“国情咨文”中宣布他“将要求国会
通过一项适当的联合决议,声明美国政府不承认过去与外国政府所达成的秘密谅解中所
承担的任何容许这种奴役行为的义务”。这里所说的“秘密谅解”就是指雅尔塔协定。
尽管美国国会没有... 阅读全帖 |
|
t**********8 发帖数: 1683 | 27 张文木:朝鲜战争中国既赢美国也赢苏联
来源: xxz3393 于 2013-07-18 17:58:08 [档案] [博客] [旧帖] [转至博客] [给我悄
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149次 字体:调大/调小/重置 | 加入书签 | 打印 | 所有跟帖
| 加跟贴 | 查看当前最热讨论主题
有人说中国在朝鲜战争中取得的胜利“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心理上的”(参见沈志华着:
《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57-358页)。事实上
,中国入朝参战对于新中国崛起有着极其伟大的意义。
1、中国双赢:既赢了美国,也赢了苏联
首先,中国在朝鲜战场上的胜利使美国人放弃了他们在雅尔塔秘密条约中对斯大
林的“承诺”。 1952年2月2日,艾森豪威尔在其“国情咨文”中宣布他“将要求国会
通过一项适当的联合决议,声明美国政府不承认过去与外国政府所达成的秘密谅解中所
承担的任何容许这种奴役行为的义务”。这里所说的“秘密谅解”就是指雅尔塔协定。
尽管美国国会没有通过这项提议,但在实践中,《雅尔塔协定》强加于中国的不平等条
款已被毛泽东“体面”地废除。而能够实现这... 阅读全帖 |
|
t**********8 发帖数: 1683 | 28 发展中美关系必须丢弃幻想
(转自新加坡联合早报网,2011-05-11)
摘要:孔子在《礼记 曾子问》中曾说: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尝禘郊社,尊无二
上。只有牢记这句话,才能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处理未来的中美关系中不至于被一
时的形势所迷惑做出错误判断,贻误中国复兴的大好时机,导致超过一个世纪的努力付
之东流。
中国崛起到底意味着什么?
美国《外交政策》刊登了英国剑桥大学美国研究室主任斯蒂芬?哈尔珀和美国哈
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关于这一问题的截然不同的两种观点。斯 蒂芬?哈尔珀认为,对
美国和西方来说,中国依然是它们面临的一个挑战,而非伙伴或朋友关系。约瑟夫?奈
则认为,中国不像纳粹德国或者苏联,不是美国现在面 临的一个挑战,而是一个有问
题的国家,美国可以与其建立正常的竞争合作关系。
斯蒂芬哈尔珀和约瑟夫?奈的讨论,代表了西方学术界对中国能否和平崛起的深切
担忧,他们的两种分歧严重的观点也代表着西方民众对中国崛起议题的矛盾的主流态度
。
其实,斯蒂芬?哈尔珀和约瑟夫?奈并非立场仇中或亲中。如果硬要给二者贴上政治
标签的话,那么,他们两人首先都是坚定的站在西方利...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7039 | 29 好吧, 虽然你故意歪楼。
还是就罗布泊的消失揭露一下你这个骗子的嘴脸。
罗布泊在20世纪30年代末或40年代初就已干涸。这一震撼学界的研究成果被发表在《科
学通报》2008年第3期上。
罗布泊诞生于第三纪末至第四纪初,距今已有百万年的历史,作为整个塔里木盆地的汇
水中心,历史时期湖泊面积曾达2万平方公里,史前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近2000年来
,罗布泊所在地区气候、环境变化剧烈,成为干旱区环境演变的一个典型案例,也是新
疆乃至中亚地区历史、地理、环境演变的缩影。
罗布泊什么样?它是如何消失的?自19世纪下半叶以来,一大批国内外探险家、科学家
分别从地理、地质、气候、历史、考古等不同专业角度在罗布泊及其临近地区开展考察
、测绘和发掘,提出了种种见解和假设,引发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学术争论。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李保国和新疆农业大
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蒋平安带领的课题组,在罗布泊地区进行了5年的科学考察和实
地测量。日前,在综合野外考察的基础上,结合历史资料、航测资料、遥感影像和地形
图,对近代罗布泊不同时期湖泊演化过程进行了讨论,指出1963年地形图在...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7039 | 30 反毛小丑门, 把持媒体, 肆意造谣。 把本已经干涸的罗布泊说成是毛时代抽干的。
陈宗器1931年实地考察罗布泊时见到的水域,已经是罗布泊“大耳朵”湖
心区域最后有水的记录。当时罗布泊覆水面积2000多平方公里,最大水深1米左右,如
果按盐湖卤水蒸发速率,并兼顾可能有少量入湖来水计算,罗布泊“大耳朵”湖心区域
干涸时间应在20世纪30年代末或40年代初。
“这个结果表明,罗布泊的干涸和建国后塔里木河流域的各种开发活动并没有必然联系
。”李保国笑道:“因为,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开发农业以前,罗布泊早就干涸了。”
--------------------------------------
(《科学通报》,2008 53 (3): 327-334,李保国, 蒋平安, 武红旗)
罗布泊在20世纪30年代末或40年代初就已干涸。这一震撼学界的研究成果被发表在《科
学通报》2008年第3期上。
罗布泊诞生于第三纪末至第四纪初,距今已有百万年的历史,作为整个塔里木盆地的汇
水中心,历史时期湖泊面积曾达2万平方公里,史前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近2000年来
,罗布泊所在地区气候、环境变化剧烈,成为干旱... 阅读全帖 |
|
R****a 发帖数: 6858 | 31 天无二日,发展中美关系必须放弃幻想
摘要:孔子在《礼记 曾子问》中曾说: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尝禘郊社,尊无二上。
只有牢记这句话,才能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处理未来的中美关系中不至于被一时的
形势所迷惑做出错误判断,贻误中国复兴的大好时机,导致超过一个世纪的努力付之东
流。
正文: 中国崛起到底意味着什么?
美国《外交政策》刊登了英国剑桥大学美国研究室主任斯蒂芬?哈尔珀和美国哈佛
大学教授约瑟夫?奈关于这一问题的截然不同的两种观点。斯蒂芬?哈尔珀认为,对美国
和西方来说,中国依然是它们面临的一个挑战,而非伙伴或朋友关系。约瑟夫?奈则认
为,中国不像纳粹德国或者苏联,不是美国现在面临的一个挑战,而是一个有问题的国
家,美国可以与其建立正常的竞争合作关系。
斯蒂芬哈尔珀和约瑟夫?奈的讨论,代表了西方学术界对中国能否和平崛起的深切
担忧,他们的两种分歧严重的观点也代表着西方民众对中国崛起议题的矛盾的主流态度
。
其实,斯蒂芬?哈尔珀和约瑟夫?奈并非立场仇中或亲中。如果硬要给二者贴上政治
标签的话,那么,他们两人首先都是坚定的站在西方利益的立场之上,区别只是悲观派
与乐观派而已。他们的结论之所... 阅读全帖 |
|
b*****d 发帖数: 61690 | 32 人民日报刊发《李鹏论产业经济》读后感
2013年09月03日03:10 人民网-人民日报 我有话说
发展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产业体系
——读《李鹏论产业经济》
石建国
近日,《李鹏论产业经济》(上、下册)已由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联合
出版。该书收录了李鹏同志自1981年7月至2010年8月这段时期有关产业经济的重要讲话
、报告、文章及谈话等共178篇。这是继《李鹏论宏观经济》出版以来李鹏同志的又一
部力作。
李鹏同志的这部著作,通篇围绕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这个客观实际,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论述了我国工业化迅速推进阶段
产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方针政策。该书最为鲜明的特色,就是从国情出发,探索我国的
产业发展之路。
一、先行产业要先行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方针,此后,我国经济迅速发
展。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矛盾和问题。煤、电、油、运等先行产业,
在计划经济时期就是经济发展的瓶颈。改革开放后,能源紧张、交通落后这两个问题尤
为突出。李鹏同志曾任电力部门负责人,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后,又分管能源、交通、重
... 阅读全帖 |
|
R****a 发帖数: 6858 | 33 财政危机让荷兰终结高福利国家 国王呼吁建设“参与社会”
字号:小中大2013-09-20 14:28:35
更多
69
关键字 >> 荷兰福利国家高福利荷兰终结福利社会参与社会荷兰紧缩政策欧元区欧债危机
荷兰国王威廉—亚历山大17日通过电视向全国发表年度演讲,宣布荷兰将告别20世纪下
半叶的福利国家,正逐渐演变成“参与社会”,民众需为自己与身边人的生活负责,即
所有国民必须积极储蓄与投资,减少依赖政府援助。这预示着,为缩小财政赤字,荷兰
将大刀阔斧地改革福利制度。
荷兰素来是欧洲福利国家的象征,但因经济连续第四季衰退,决定推行紧缩政策,削减
福利项目。登基仅4个月的国王威廉-亚历山大前日发表由首相马克•吕特撰写的
演说,宣布明年财政预算额外削支60亿欧元,重点削减社会保障及长期医疗保健等福利
,但未提及公务员冻薪。
荷兰预计明年经济增长0.5%,低于预期,失业率则将升至逾9%。同时担任欧元集团主席
的荷兰财政大臣迪塞尔布卢姆预计,政府希望削支措施能省下300亿欧元,到2017年更
可节省达500亿欧元,预计赤字可望降至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3%。但家庭购买力同时
将削... 阅读全帖 |
|
R****a 发帖数: 6858 | 34 薄轮的作用只有一个,也正是有人在背后支持他们的原因,就是挑起中国的左右之争,
挑起中低收入者跟少数先富的冲突,从而让中国陷入无穷无尽的内斗当中,从而迟滞中
国崛起的步伐。
目前国内贫富差距问题日益困扰着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
济成就,然而,中国也面临着所有国家从发展迈向发达的一道生死考验:贫富差距拉大
,两极分化严重,失业率居高不下。这些问题对社会稳定构成了巨大威胁,处理失当的
结果往往就是新的“拉美陷阱”,社会将陷入政治动荡,发展的成果在内耗中消蚀殆尽
。
“拉美陷阱”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迅速的拉美国家创造出来的,但是,“
拉美陷阱”现象其实西方人最有体会,只不过,西方国家挺过了这个危险期,拉美国家
没能熬过来而已。
“拉美陷阱”更易理解的名称或许应该为工业化发展的陷阱。首先开始工
业革命的英国也最早被这个问题所困扰。国内工人阶级的贫困导致社会动乱不已,轰轰
烈烈的宪章运动历时就近百年,但是,庞大的殖民战争导致财富源源回流到英国社会,
工人阶级实现了贵族化,社会自然稳定了。美国在19世纪末20... 阅读全帖 |
|
b****a 发帖数: 4465 | 35 香港当初为什么会崛起。真正靠谱的就一个原因:香港是内地和西方经贸交流的中转站
。这个条件在二十世纪下半叶达到最优,使得香港一跃成为国际级的大都市,只不过这
样的好机会,之前之后都很难再找了。到了九十年代以后,这种有利地位却开始日渐褪
色了。很多香港人将此归结为特区政府无能。这个理由不成立。特区政府并不比港英政
府更无能。真正的原因在于,中国内地和西方世界、以及台湾地区的联系日渐紧密,直
接的经贸往来越来越容易,那么为什么还要走香港绕道呢?
与日本、韩国、台湾、中国大陆靠扎扎实实地发展实体经济来创造经济奇迹不同的是,
香港是依靠中转站的地位崛起是依托大陆市场稀里糊涂地成为高收入地区。同时也随着
香港作为贸易中转站的地位逐步消亡,今天的他们又在迷茫中稀里糊涂的停滞不前。那
么当然可以预测,他们也将在迷茫中稀里糊涂的衰落下去。当然,许多香港人不会承认
这一点,他们更喜欢将今天的停滞归罪于特区政府。声称香港之所以搞成今天的样子,
就是因为特区政府比港英政府的水平差。
以香港之前的有利条件,只要愿意下真功夫,能找的出路自然还是很多的。比如,旅游
业就是一个可选择的目标产业。香港毕竟是一个比出境游... 阅读全帖 |
|
a******9 发帖数: 20431 | 36 军事强大不难 中国就算搁在十年前 派二炮以倾国之力来一个对日饱和攻击 日本全国
就没有平地了
问题这有什么用 这就代表中国牛逼了?强大还是要看经济水平 工业水平 政治影响力
就像蒙古杀遍欧亚 也不代表蒙古人崛起了 相反当时的蒙古落后得很
日本从明治维新到二战末期制造业的发展水平接近西欧完成已经超过了六十年时间 而
战后所谓的一片废墟 也不过是几个大城市被炸塌了房子,技术、人员、和工业体系都
在那摆着。松下,日立,东芝,三菱这些公司都是上百年的历史。
德国牛鼻起来也不是什么一战二战跟前的事,俾斯麦让德国崛起那是19世纪下半叶的事
了,整个国家早就完成了工业化。
所以说你还得多读读历史,而不是看了几个名词出来傻嚷嚷就能说明问题的。 |
|
m********g 发帖数: 10469 | 37 没有用,回子种几千年前就想到了对付的办法,就是你强就当孙子,你弱杀你全家。
滚动的“塔基亚”原则
伊斯兰之窗穆斯林门户网 2004-5-28
在辛伯达航海的故事里,有一个情节值得回味。那是在他的第7次航海中,辛伯达因赞
美真主(上帝)而被一群身上能长出翅膀的“魔鬼、邪神的伙伴”丢弃在荒山上。辛伯
达孤身一人,处于危难之中。这时这伙人中有人向辛伯达提出了一个可以获救的条件,
即保证今后不再赞颂真主(上帝)。出于无奈,辛伯达只得从命。后来那人就掮起他,
一起飞回城中。在穆斯林道德伦理中,辛伯达的这种行为,是否被允许呢?辛伯达如此
表现,是否算得一种“变节”行为呢?也许人们会推断,有如此严谨的宗教功课的穆斯
林,自然会拒斥此类“保命”行为的。但结论正好相反。因为,辛伯达的行为是完个符
合伊斯兰教的塔雅亚原则的,是塔基亚原则给了他生的希望。
什么是伊斯兰教塔基亚原则呢?塔基亚,是阿拉伯语Tagiy音译,原意为谨防。“塔基
亚”是《古兰经》确认的一个原则,即穆斯林在受到迫害时,可以隐瞒内心的信仰,暂
时不履行宗教功课,否认宗教身份,以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逊尼、什叶和哈瓦利吉三
大教派,都不同程度... 阅读全帖 |
|
w*********r 发帖数: 42116 | 38 问:你的研究对中美小学数学教育进行了比较。能否简要解释两个国家的最大差异在哪
里?
答:在我1999年出版的第一本书里,我发现中国教师虽然接受的教育远不如美国教师,
但是对他们所教授的小学数学有着更深刻的理解。
问:在你的书中有一段有趣的观察,说两个国家曾经采取过类似的数学教育思维。美国
改变了教数学的方式,而中国保持了这种方法,并且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
答:美国的转折点发生在1959年,俄罗斯人造卫星升空后。一开始仅限于高等数学。但
是这种新的课程体系允许人们对数学课程进行增加和删减。我批评的是这种体系,这种
体系让内容变得不稳定。决策者一有变更,内容就变。这样一来,我们就无法积累教学
经验。
问:中国等东亚国家的学生在国际数学测验中往往会取得比美国学生高的分数,你说的
差异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解释这个现象呢?
答:有很多解释。那些国家的学生学习勤奋,父母寄托着更高的期待。但是我个人认为
内容起到的作用相当大。科目不是中国人开发出来的,甚至都不是日本人开发的。学校
算术的核心理论是19世纪下半叶的学者们创造的,包括美国数学学者。我们创造了它,
但是我们把它抛弃了。而与此同时,东亚国家却采... 阅读全帖 |
|
w*********g 发帖数: 30882 | 39 二、“麦金德悖论”及其产生原因的历史分析
英国和美国当然还有俄国在中亚的多次失败的教训说明:麦金德的地缘政治理论是有缺
陷的,其集中表现是其理论上的合理性与实践上的不可行性之间存在着严重的悖论。我
们不妨将这种现象称之为“麦金德悖论”。
造成这种悖论的原因,从实践上分析是由于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国力,尤其是海权国
家的国力可以支持其从本土扩张至麦金德“心脏地带”的战略目标,在理论上分析更是
在国家战略能力和目标之间缺乏资源和运用资源经验的维度。“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
古训,在不成熟的理论家或政治家那里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他们缺乏的并不是理论逻辑
训练而是运用国家资源的经验积累,因此他们设计的目标往往超出资源许可范围,其结
果无一不是陷在理论目标的合理性与其实践的不可行的悖论中不能自拔并最终走向失败。
资源的绝对有限性与发展的绝对无限性的矛盾,以及由此引导出的国家力量的绝对有限
性和国家发展需求的绝对无限性的矛盾,是人类及其赖以生存的国家发展自始至终面临
的基本矛盾。前一种矛盾决定了国家间的斗争贯穿人类发展进程的始终,不管这种斗争
采取什么形式,它是人类文明进步基本动力;后一种矛盾使国家在... 阅读全帖 |
|
w*********g 发帖数: 30882 | 40 国家战略能力与大国博弈
来源: 5W40 于 2014-02-23 08:29:10 [档案]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
阅读:148次 字体:调大/调小/重置 | 加入书签 | 打印 | 所有跟帖 | 加跟贴 | 查
看当前最热讨论主题
本贴内容已被 [5W40] 在 2014-02-23 08:29:37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
坛管理删除.
转贴
楼主语:我们都说兔子是多么的腹黑,但是在蓝星上不是只有兔子会腹黑,大国之间的
博弈不是市井小儿科的东西,多学学 多看看 多掌握些知识 总是要比在网上和某些无
节操的人互喷要有意义的多。好吧 其实楼主最近看到一篇好文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贴
来给大家分享一下 其中的观点见解不一定全对 不过总是给大家多提供一些思考的方向。
楼主一向很懒 所以 我就不贴全了 贴个开头 如果此文对你的胃口 请去原帖观看
http://tieba.baidu.com/p/2135266083?see_lz=1&pn=1
英国牛牛家的那点小计谋
1 牛牛真的是鹰酱铁杆不变的小跟班吗?
2 兔熊鹰 黑三角间的相爱相杀大戏外的观众是谁?
3... 阅读全帖 |
|
x*****8 发帖数: 10683 | 41 1)朝鲜/韩国和中国一样,都被日本侵略过,朝鲜/韩国人和中国人共命运,自然有亲
切感。
2)20世纪下半叶,韩国经济迅速发展,尤其是在汽车和电子工业领域,迅速赶超日本
。本虾最爱三星和乐喜金星的电子产品!
3)随着韩国经济迅速发展,科技教育文化艺术也突飞猛进。本虾尤其欣赏韩国整形技
术,韩国来的学生的很强的数学物理能力,还有韩国音乐!
4)韩国和中国一样,儒家思想深入人心。韩国电视剧不但演员漂亮,情节动人,音乐
动听,而且是对儒家思想最好的诠释。本虾最开始喜欢韩国电视剧,是因为喜欢其中的
天然和人造美女,但现在已经上升到了更高的层次,通过看韩国电视剧来回味儒家思想。 |
|
w*********g 发帖数: 30882 | 42 宋鲁郑:还没放下乌克兰,美国又瞄向中国?
字号:小中大2014-04-14 07:52:01
更多
380
关键字 >> 宋鲁郑乌克兰中美关系俄罗斯美国美国亚太战略重返亚洲乌克兰危机美国对
华战略中国崛起
2014年最令人关注的全球地缘政治事件就是乌克兰危机。俄罗斯和西方也瞬间从过去的
“友好”演变成激烈的对抗。一般都认为,置身事外的中国是这场危机的最大得利者。
甚至认为将如同二十一世纪初的“9•11”一样,这次事件改变了美国的对外战略
,为中国赢得新的发展历史机遇。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美国一方面持续和俄罗斯过招,另一方面却屡屡剑指中国:
3月30日,在中菲仁爱岛争端问题上,美国公开支持菲律宾的军舰补给,国务院发表声
明重申支持通过和平方式解决海洋争端,相关国家不用担心遭到打击报复,包括恐吓和
胁迫。
4月1日,美国负责亚太事务的助理国务卿拉塞尔在国会听证时,把中国力压朝鲜作为美
国从中国周边减少驻军的交换条件。他还声称,克里米亚模式可能成为中国在南海通过
武力或胁迫手段获取领土的先例,东南亚国家对此感到担忧。中方不应误判美协防盟友
的决心,应承诺和平解决领土争议。
... 阅读全帖 |
|
h***i 发帖数: 89031 | 43 文盲阿
19世纪美国下半叶,美国的美国的工业生产能力就老牛了 |
|
w*********g 发帖数: 30882 | 44 (四)美国对华地缘战略设计及其失败
美国原本是想利用日本的扩张改变东亚以中国为主体的地缘政治格局,使美国在两翼都
出现易于为美国操纵的欧洲式的破碎型地缘政治格局。这在1941年4月16日美国与日本
签署的《日美两国谅解方案》中以文件的形式得到确认。该文件第三部分“两国政府对
于中国事变的关系”中声明:“美国总统承认下列条件,并在日本国政府对此提出保证
时,美国总统应根据这些条件,向蒋政权作和平劝告”,其“劝告”内容之一即H点明
确表示美国“承认满洲国”。该方案第五部分保证“在这个谅解方案得到成立并经两国
政府批准后,日、美两国各自需要对方所有的物资时,由对方保证确实供应”;“为了
促进两国间的经济合作,美国对日本提供足够的信用贷款,以改善东亚经济状况为目的
而实现工商业的发展和日、美的经济合作”。 1942年8月3日,罗斯福行政助理居里曾
对蒋介石说:“华盛顿部分人之印象已不将中国东北认系中国的一部分,应作为战后日
俄两国间之缓冲国。” 12月2日,罗斯福总统的政治顾问兼蒋介石政府的政治顾问拉铁
摩尔(Owen Lattimore,1900-1989) 对苏联大使披露美国的战略意图,说... 阅读全帖 |
|
n****l 发帖数: 6652 | 45 本文转自天涯,作者佚名。
嗟尔香港,气数尽矣。香港的未来真是一片渺茫。
要说香港为什么会衰落,就要先说香港为什么会崛起。
总结成功经验这种事情,向来是一百个人有一百零一个解释。不过委员认为真正靠
谱的就一个原因:香港是内地和西方经贸交流的中转站。这个条件在二十世纪下半叶达
到最优,使得香港一跃成为国际级的大都市,只不过这样的好机会,之前之后都很难再
找了。
首先,让时光倒推回1840年。从英国最初割占香港,到朝鲜战争爆发,中间有一个
多世纪的时间。这段时间里的香港固然也有不错的经济发展,但远没有日后那么抢眼。
这是因为,当时的香港并没有在中国经济版图中占据什么不可替代的地位。当年的中国
对西方市场几乎完全开放,外国人员、资金、货物,都可以畅行无阻的直接进入中国内
地,那么自然没有必要绕行英国控制的香港,多费一重周折。香港在当时的地位更侧重
于军港,而非商贸中心。
朝鲜战争爆发以后,年轻的新中国同西方世界的经济联系几乎完全被切断。不过,
中国并没有因此而感到特别不便,因为中国倒向了社会主义阵营。苏联人可以为中国提
供经济建设亟需的资金和技术。既然中国并不十分期待来自西方的经济资源,那么作... 阅读全帖 |
|
u***r 发帖数: 4825 | 46 http://news.sina.com.cn/c/2014-06-03/133230283701.shtml
新华网北京6月3日电
让工程科技造福人类、创造未来
——在2014年国际工程科技大会上的主旨演讲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习近平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在这个美好的时节,国际工程科技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这是世界工程科技界和中
国工程科技界的一件盛事。我很高兴有机会同来自世界各地的工程科技专家学者见面,
也很愿意聆听大家对工程科技发展、人类社会未来的高见。
首先,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大会的召开,表示衷
心的祝贺!向出席大会的全体代表,表示诚挚的欢迎!向国际工程与技术科学院理事会
会议的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
工程科技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温故而知新。回顾人类文明历史,人类生存与社会
生产力发展水平密切相关,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源头就是工程科技。工程造福
人类,科技创造未来。工程科技是改变世界的重要力量,它源于生活需要,又归于生活
之中。历史证明,工程科技创新驱动着历史车轮飞速旋转,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不竭
动力源泉,推动人类从蒙昧走向文明、从游牧... 阅读全帖 |
|
c*****g 发帖数: 21627 | 47 让工程科技造福人类、创造未来—在2014年国际工程科技大会上的主旨演讲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习近平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在这个美好的时节,国际工程科技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这是世界工程科技界和中
国工程科技界的一件盛事。我很高兴有机会同来自世界各地的工程科技专家学者见面,
也很愿意聆听大家对工程科技发展、人类社会未来的高见。
首先,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大会的召开,表示衷
心的祝贺!向出席大会的全体代表,表示诚挚的欢迎!向国际工程与技术科学院理事会
会议的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
工程科技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温故而知新。回顾人类文明历史,人类生存与社会
生产力发展水平密切相关,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源头就是工程科技。工程造福
人类,科技创造未来。工程科技是改变世界的重要力量,它源于生活需要,又归于生活
之中。历史证明,工程科技创新驱动着历史车轮飞速旋转,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不竭
动力源泉,推动人类从蒙昧走向文明、从游牧文明走向农业文明、工业文明,走向信息
化时代。
古往今来,人类创造了无数令人惊叹的工程科技成果。古代工程科技创造的许多成
果至今仍存在着,... 阅读全帖 |
|
j*********d 发帖数: 1137 | 48 不是开玩笑,到本世纪下半叶,印度对中国的威胁会很大。经济活力和创新能力跟人口
的平均年龄很有关系。到2050年,印度不但人口总量超过中国,而且人口结构比中国合
理很多。到2060年印度经济总量将超过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到2070年美国GDP会重新反
超中国。 |
|
b******3 发帖数: 4385 | 49 伟大这个词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定义,但是我觉得德国这个国家在历史的大部分时间
内和伟大是联系不起来的。至少和我了解的英法比较,至少18世纪上半叶前,法国是毫
无争议的世界中心,当年普鲁士的国王甚至以从来不说德语自诩,你可以想想这样的一
个语言经过短短100年强势发展又能到达什么程度呢,德国的音乐确实出过一些伟大的
人物,但是对法国宫廷的模仿这样背景似乎不能让人忽略。幼年的歌德的人生启蒙是依
靠驻扎在他家的法国军人。再说德国的另一个高峰--哲学,其实哲学这东西,从来不
是孤立造出来,德国人只不过是集其大成者,把欧洲哲学前两百年的发展系统化而已,
康德先生视法国人罗梭为终生偶像,家里都挂像为恭!牛顿的力学体系,法国大革命都
为康德哲学体系的建立提供了最鲜活的素材!如果说德国这个国家有什么地方可以称的
上伟大,我个人认为应该是德国人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前30年对科学、现代教育、现
代学术方法作出的重大贡献!当今世界,这样的痕迹无处不在,蔡元培先生在留学德国
前有机会获得留学日本的奖学金,但断然拒绝,用他的话说:“世界学术德为尊”。所
以说当年中国第一次的现代化高等教育尝试,就是以德为师。... 阅读全帖 |
|
w*********g 发帖数: 30882 | 50 夹在中美之间的欧洲,何去何从?
字号:小中大2014-07-14 11:08:00
更多
169
关键字 >> 中国崛起美国重返亚洲战略战略再平衡和平崛起奥巴马全球秩序
【中国崛起改变了世界格局,迫使美国推出“亚太再平衡”策略;同时,德美因情报门
再生龃龉,针对乌克兰、叙利亚问题,美欧也有不少分歧。欧洲将如何面对中美?约瑟
夫·奈抛出的观点,反映了西方很多学者、官员既从现实利益出发,又放不下意识形态
的尴尬纠结。观察者网转载本文,谨供读者参考。】
中国的崛起给西方带来了很多问题。一些人认为,中国将取代目前举步艰难的欧洲的全
球领导角色。某专栏作家指出:“欧洲政府在东亚没什么事可干,无非是为本国企业充
当营销经理。”欧洲没有外交分量或军事实力可以在区域发挥影响力,最好还是把重任
让美国承担。但情况可以不是这样子的。
对欧洲来说,中国崛起的影响是深远的,起点是美国把战略中心“转向”亚洲。欧洲身
为美国最重要考量已有70多年,但在美国决策者眼中,它正失去这一超然地位。此外,
欧洲销售与美国在亚洲安全角色相冲突的高科技、军民两用产品,也必然会造成摩擦。
尽管如此,关于大西洋合作伙伴关系正受到侵...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