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 发帖数: 141625 | 1 顺便把褚孝泉和马云龙的原文都贴上来:
褚孝泉:关于《拉康选集》的翻译问题
博览群书编辑部:
偶然读到发表于贵刊2006年第12期的马元龙的文章《翻译需要敬畏之心(下)》,批评
我所翻译的《拉康选集》。读了之后颇有几点感想,乞借贵刊一角略述,亦可就教于关
心拉康译文的读者。
译事无止境,只有切琢中才能进步。我翻译的《拉康选集》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后,一
直未见专家对译文的评判,这次看到有人来点评,甚是欣喜,但是细读之下,却感到非
常失望。翻译,是个从原文到目标文的过程;评论翻译,当然是在对比原文和译成的文
字后做的判断,这是不言而喻的。然而,我将拉康所写的法文原文迻译成中文,马博士
却凭借英译本来评判我的中译文,似乎对拉康的原文过于轻视了吧。当然,马博士特地
指出,拉康的英译本是得到拉康的继承人认可的本子,但他却不知拙译亦是。拉康著作
版权所有者及其出版社对翻译质量很是挑剔,他们请了权威人士对我的译文认真鉴定之
后才授予版权同意三联出版这部译作。英译本无疑是个好译本,我也不在这里评论英译
和中译孰优孰劣,只是想说,就拉康著作的责任人的信任而言,中译本和英译本具有同
等地位,对它们的任何评论... 阅读全帖 |
|
|
c*******n 发帖数: 1648 | 3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长江讲座教授
王绍光:另一个世界是可能的
——在《中国国家能力报告》出版20周年纪念会上的发言
字号:小中大2013-07-17 08:00:56
更多
281
关键字 >> 王绍光胡鞍钢中国国家能力报告20周年纪念会历史终结说福山别无选择说撒
切尔国家能力自由主义
【编者按】6月29日,由王绍光教授和胡鞍钢教授合撰的《中国国家能力报告》出版20
周年纪念会在北大举行。会上王绍光教授作简短发言。后经作者整理、补充,授权观察
者网独家发布发言全文,以飨读者。
我首先想用一部最近流行的电影来描述20年来的感受——《致我们终将消失的青春》。
《中国国家能力报告》于1993年问世时,媒体报道把胡鞍钢和我称作“青年学者”。看
看如今满头白发的我,哪里还有青春的痕迹?诸位也许可以由此深切地体会到岁月的无
情——青春的确终将消失。
现在言归正传。我今天不打算谈《报告》本身,只想做两件事:一是交待《报告》写作
的时代背景;二是谈谈我在过去20年里所做的研究有什么内在关联。
黑云压城下,中国该往何处去?
回想过去二十多年,我似乎一直在与一个叫作TINA的对象作战。这里TINA不... 阅读全帖 |
|
wh 发帖数: 141625 | 4 这本拉康选集的译者褚孝泉教授,现为复旦外文学院院长。这篇写得可能有点枯燥;我
在网上偶然看到褚老师写给马老师的回应文,看得津津有味,一时兴起写的。对翻译或
拉康有兴趣的同学,或许可以先看褚老师的原文,还有马老师的原文,两位老师虽打笔
仗,对拉康则都深有心得。我都贴在下面:
褚孝泉:关于《拉康选集》的翻译问题
博览群书编辑部:
偶然读到发表于贵刊2006年第12期的马元龙的文章《翻译需要敬畏之心(下)》,批评
我所翻译的《拉康选集》。读了之后颇有几点感想,乞借贵刊一角略述,亦可就教于关
心拉康译文的读者。
译事无止境,只有切琢中才能进步。我翻译的《拉康选集》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后,一
直未见专家对译文的评判,这次看到有人来点评,甚是欣喜,但是细读之下,却感到非
常失望。翻译,是个从原文到目标文的过程;评论翻译,当然是在对比原文和译成的文
字后做的判断,这是不言而喻的。然而,我将拉康所写的法文原文迻译成中文,马博士
却凭借英译本来评判我的中译文,似乎对拉康的原文过于轻视了吧。当然,马博士特地
指出,拉康的英译本是得到拉康的继承人认可的本子,但他却不知拙译亦是。拉康著作
版权所有者及其出版社对... 阅读全帖 |
|
g******4 发帖数: 6339 | 5 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的名著《民族-国家与暴力》,此书由胡宗泽和赵
立涛翻译,王铭铭校对,三联书店出版1998年5月出版。
此书中有如下一段文字:
门修斯(Mencius)的格言‘普天之下只有一个太阳,居于民众之上的也只有一个帝王
’,可以适用于所有大型帝国所建立的界域。(第99页)
乍一看“门修斯”,又以为是国人很陌生的一位外国大师级学者。译、校者显然不知
Mencius即中国先秦思想家孟子。所谓“格言”,即“天无二日,民无二王”,且出自
孔子之口,并非孟子所说。
孔子曰:天无二日,民无二王。(《孟子·万章章句上》)
曾子问曰:丧有二孤,庙有二主,礼与?孔子曰: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尝郊社,尊无
二上,未知其为礼也(《礼记·曾子问》)。
------------------------
此书由胡宗泽(北京大学社会学学士与硕士、哈佛大学人类学博士)和赵立涛翻译,王
铭铭(北京大学人类学教授)校对,三联书店出版1998年5月出版 |
|
g******4 发帖数: 6339 | 6 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的名著《民族-国家与暴力》,此书由胡宗泽和赵
立涛翻译,王铭铭校对,三联书店出版1998年5月出版。
此书中有如下一段文字:
门修斯(Mencius)的格言‘普天之下只有一个太阳,居于民众之上的也只有一个帝王
’,可以适用于所有大型帝国所建立的界域。(第99页)
乍一看“门修斯”,又以为是国人很陌生的一位外国大师级学者。译、校者显然不知
Mencius即中国先秦思想家孟子。所谓“格言”,即“天无二日,民无二王”,且出自
孔子之口,并非孟子所说。
孔子曰:天无二日,民无二王。(《孟子·万章章句上》)
曾子问曰:丧有二孤,庙有二主,礼与?孔子曰: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尝郊社,尊无
二上,未知其为礼也(《礼记·曾子问》)。
------------------------
此书由胡宗泽(北京大学社会学学士与硕士、哈佛大学人类学博士)和赵立涛翻译,王
铭铭(北京大学人类学教授)校对,三联书店出版1998年5月出版 |
|
h*d 发帖数: 19309 | 7 王彬彬:谁是“反动教授”
在旧书店购得一册《清华大学校史稿》,清华大学校史编写组编著,中华书局1981年2
月第一版。随便翻阅中,觉得隐约其辞、语焉不详之处颇多。例如,对“西安事变”爆
发后的校内情况,《清华大学校史稿》有这样的叙述:“北平学生举行‘一二一二’示
威游行的同一天,发生了‘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将蒋介石扣留,要求停
止内战,团结抗日。消息传来,人心大快。校内一部分反动教授和右派学生则垂头丧气
,如丧考妣,有的破口大骂,以至变态似地发狂,四处寻衅。”①(下引此书只注明页
码)这种表现的“右派学生”,当然已难一一确认姓甚名谁。但这种表现的“反动教授
”,要弄清楚却并不困难。不过,我们不忙着揭开谜底。还是先从“一二九”学生运动
后,清华大学的师生关系说起。
一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清华的学生运动是特别有声有色的。清华不但成为北平学生
运动的中心,甚至也成为全国学生运动的发源地。这当然与中共地下党在清华的苦心经
营分不开。《清华大学校史稿》说:“1934年朱理治担任河北省委书记时,北平地下党
员不过十来人,清华就有党员四五位。” (第252页)后来的几年问,当然大大发展... 阅读全帖 |
|
m***e 发帖数: 428 | 8 书写什么样的中国历史? ——“加州学派”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述评
来源:《清华大学学报:哲社版》
内容提要:在中国社会经济史学界,“加州学派”近年来影响日益扩大,其观点正
变得日益清晰和引人瞩目。“加州学派”并不是一个无差别的整体,而是不同国别、不
同研究领域、不同方法 论背景的学者的聚合,他们既有相似的理论诉求,又各自发掘
着独特的研究思路。“加州学派”关注中国研究是要在一个更加宏大的全球视角中看待
中国问题;他们 强调中国经济曾经有过的发展,是为了去除中西二元对立,揭示出中
国历史独特的发展逻辑;“加州学派”未来的发展尚未确定,为其下定论还为时尚早。
“加州学 派”现有研究成果大多向15-19世纪集中;宏大的历史视角和单因素比较使其
历史叙述稍显粗糙;新的研究范式难以置换已有的研究结论。因此,他们的观点经 常
受到学者的质疑。国内学界和“加州学派”所进行的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各有价值,应
尽力促使二者恰当而有分寸地结合。
关键词:加州学派 社会经济史研究 中西比较研究范式
作者简介:周琳,清华大学院历史系。(北京 100084)
经济与社会的近代转型一直是萦绕于中西学术界的重大问题。长... 阅读全帖 |
|
G**L 发帖数: 22804 | 9 沉默的声音
当然郭嵩焘后来因为这些大胆言论遭受挫折,似乎显得很孤立。有人因此说他这是个例
外,多数儒者那时还是视西夷为名教之敌的。但我以为,首先一个时代的特征在于它那
不同于其他时代的东西,而不在于相信这些东西的人是否已经成了算术上的多数。就是
戊戌以后,“西化”潮流更猛,中国总人口中的多数对之又有多少认识?否则怎么会有
义和团那样的事?但是,相比起五四前后“学西”者尤其是倡言学西“本”西“体”者
大都批儒,而崇儒者不是反对“西化”,就是只主张学“西用”、反对学“西体”的状
况而言,像郭嵩焘等人那样从儒家、而且是从“反法之儒”的古儒原教旨出发来倡导学
习西方,而且特别注意学习西“本”西“体”,难道不是一个明显的时代特征吗?戊戌
以后尤其是五四时代,主张学西的人显然比徐继畬郭嵩焘时代要多得多,而在西化大潮
下仍然坚持儒家本位的人肯定比徐郭时代少得多了。但是他们几乎都“反西”,在这些
人当中有像徐、郭乃至谭嗣同那样主张通过弘扬“西体”来实现“反法救儒”的吗?我
看似乎一个也没有!
而且,秦汉以后在儒表法里的时代,谁是真正的“儒者”的确很难说。任何文化背景下
的专制时代有权有势者从既得利益出...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1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ocalInfo 讨论区 】
发信人: sagathesaint (撒加), 信区: LocalInfo
标 题: 章士钊筹给毛泽东的两万银元到底干什么了?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Sep 4 12:43:54 2013, 美东)
1919~1920年间,先后有1600多名中国知识青年赴法国勤工俭学,李石曾、吴玉章
、吴稚晖、张继以及时任教育总长的蔡元培功不可没。
这段时间里,蔡和森、毛泽东都在北京,也在忙这件事。但毛泽东轰轰隆隆组织不
少人赴法勤工俭学,临要走时他又不去了。
去不去法国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想法,蔡和森、毛泽东这对同学好友一起在北京
组织张罗这件事,毛却不去了,蔡和森不问毛为什么吗?这就像陈独秀、李大钊一起张
罗着成立中共,临“一大”时,李大钊突然说我不参加,陈独秀不问李吗?但毛张罗一
大气儿让别人去法国他却不去,似乎至今也少有人问。
毛张罗一大气儿让别人去法国他不去了也没什么,但有人为赴法勤工俭学的各地学
生筹措的两万银元交给毛泽东,毛都怎么花得呀?“专款专用”是今天我们熟悉的用语
,1920年时有没有这个词不知道,但为赴...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11 【文献号】1-403
【原文出处】鲁迅研究月刊
【原刊地名】京
【原刊期号】199910
【原刊页号】56~60
【分类号】J3
【分类名】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
【复印期号】200001
【标题】关于一条注释和一篇附录
【作者】朱正
【正文】
1
1980年,我借调到人民文学出版社,担任《鲁迅全
集》第六卷的责任编辑。第六卷包括《且介亭杂文》、
《且介亭杂文二集》和《且介亭杂文末编》三个集子。
《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这篇,就在《末
编》里面。这一篇的注〔1〕,在发稿时有过一些曲折。
这篇涉及当年左翼文艺运动内部许多人事纠纷的文
章,其注〔1〕即题注本来是容易引起是非的。五十年
代出版的十卷本《鲁迅全集》的这一条注释,说:
徐懋庸给鲁迅写那封信,完全是他个人的错误行动,
当时处于地下状态的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文化界的组织
事前并不知道。鲁迅当时在病中,他的答复是冯雪峰执
笔拟稿的,他在这篇文章中对于当时领导“左联”工作
的一些党员作家采取了宗派主义的态度,做了一些不符
合事实的指责。由于当时环境关系,鲁迅在定稿时不可
能对那些事实进行调查和对证。
就这样否定了这篇文章,却也注意... 阅读全帖 |
|
c*********d 发帖数: 9770 | 1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hinabbsdad (张果老他爹),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电影《鲁迅传》胎死腹中之谜|短史记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an 1 20:23:02 2018, 美东)
原创2017-12-30谌旭彬 短史记 微信号tengxun_lishi
功能介绍
短史记栏目。
文|谌旭彬
1960年初,由“中国男星第一人”赵丹主演的大型历史纪录片《鲁迅传》,正式启动。
传主之身份、演员之规格与高层之关注,让这部影片理所当然地成了当时文艺界万众瞩
目的对象。
然而,折腾了三年之久,《鲁迅传》只留下了一部蹩脚的上集剧本……
献礼片
关于拍摄《鲁迅传》的缘起,按当年参与其事的沈鹏年的说法,与周恩来的指示有重要
关系。在《行云流水记》中,沈鹏年写道:
“(两年前)叶以群根据周总理的创议,写了《艰难时代——鲁迅在上海》的电影文学
剧本。那时正处于‘大跃进’的高潮,负责上海市委领导工作的那个‘好学生’,提出
要‘超越鲁迅’。他的文章在《红旗》杂志上发表后,周总理认为,要‘超越鲁迅’首
先应该了解和学... 阅读全帖 |
|
w****2 发帖数: 12072 | 13 反民主的美国宪法(三)
注释:
[1]查尔斯·比尔德:《美国宪法的经济观》,何希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年
,第18-19页。
[2]比尔德:《美国宪法的经济观》,第137页。
[3]比尔德:《美国宪法的经济观》中文版序言,第3页。
[4]对民主与私有制的矛盾以及有产阶级民主观的发展演化的简明扼要的概述,参阅王
绍光:《警惕对民主的修饰》,北京:《读书》,2003年第4期;安东尼·阿伯拉斯特
:《民主》,孙荣飞、段保良、文雅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
[5]热衷于抬高英国革命贬低法国革命者的一大理由是,英国革命比法国革命更加尊重
私有产权。再也没有比这种说法更无视事实的了。英国革命后地主贵族资本家将农民劫
掠一空,而法国革命中,自雅各宾专政到拿破仑时代,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且再也没
有丧失。难道只有资本家的产权才叫产权,农民的就不配了吗?
[6]“现代的美国民间信念都认为民主几乎等同于自由,而且民主理论家力求区分二者
时一般都认为民主为自由所不可或缺的。但是开国先辈们认为,他们最为关心的自由受
到民主的威胁。在他们的思想中,自由同民主无关,而是同财产有关。”... 阅读全帖 |
|
w****2 发帖数: 12072 | 14 为学者树碑立传,最重要的是厘清传主的学说,以及其在专业领域的学术贡 献,
但在《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里,这方面的内容是付诸阙如的,这就好比给 修昔底德
立传而不细谈《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给查尔斯达尔文立传而对进化 论语焉不详。尽
管陆键东在开篇即称陈寅恪为“学术大师”(第8页),“一生 学贯中西,能运用十数
种语言文字从事文史研究,这种学识与眼界,表明陈寅恪 在二十世纪中叶已站在一个
旁人难以企及的学术境界,实惟世纪难遇的一个奇才” (第23页),并且每隔十几二
十页就催眠般地重复这个论调,但通篇没有令人信 服的论证来支持他的主张。
不妨以陈寅恪“精通十余国文字”为例,这很可能只是以讹传讹之说。依据 陈寅恪
1956年亲笔在中山大学填写的“个人简历”,1914年以前,他先后在日本、 德国、瑞
士和法国留学各一年,从1918年到1921年,各在美国和德国留学三年, 嗣后即归国担
任教职,按照常理并无“精通十余国文字”之可能。当然我们不能 排除陈寅恪是语言
天才的或然性,但非常之主张需要非常之证据,如果陆键东能 够证明陈寅恪出版过和
十余种语言相关的著译,或者最低限度曾用十几种语言写 过读... 阅读全帖 |
|
w****2 发帖数: 12072 | 15 新中国成立初期贯彻《婚姻法》运动中的社会问题及其解决
2015年4月18日 22:37 阅读 22780
关 键 词:新中国初期 河南省 贯彻《婚姻法》运动 社会问题
作者简介:李洪河,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管理科学学院副教授。
1950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以下简称《婚姻法》)是新中国的第一部法
律,其全部的内容为一个基本原则所贯彻,就是废除旧的婚姻制度,实行新民主主义的
婚姻制度,保障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的合法利益
。目前学界对1950年《婚姻法》及引领当时婚姻家庭制度变革的贯彻《婚姻法》运动,
从历史学和政治学的双重视角都进行了比较充分的研究,并对其所产生的争取婚姻自由
的反封建性和进步性给予了肯定。但遗憾的是,从更加细微的角度来讲,这一变革所涉
及的诸多社会问题却长期地被研究者所忽略,至今尚缺乏深入细致的探讨。本文试图以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河南省为中心,偶及当时中南区或其他省份,系统分析新中国成立初
期《婚姻法》颁布后所呈现的若干社会问题,努力揭示这一时期贯彻《婚姻法》运动中
种种社会问题的历史本相,从而为人们认识当时的婚姻家庭制度变革提供一个... 阅读全帖 |
|
w****2 发帖数: 12072 | 16 作为台湾“二二八”事件亲历者,陈明忠前后两次入狱共二十一年,陈明忠的人生经
历是坎坷的,但对于后来者,也是宝贵的。
为了留存这份宝贵的人生经历,近期由三联书店出版的陈明忠口述回忆录《无悔》发行
。4月16日,由三联书店主办的《暗夜行路:从"二二八"到今日台湾的政治生态》
陈明忠:我的祖先是跟郑成功一起去台湾的,所以我的家乡是在台南。光复以前我是
学日本话的,读日本学校。中学上的是高雄中学,那算是高雄县最优秀的学校,一班50
个人里面台湾人只有10个。很多都是城市的人,像我这种乡下的人很少很少,所以我们
班的导师说高雄中学最差的学生就是陈明忠。我小学时代以为自己是日本人,希望将来
当日军上将,骑白马,威风凛凛的。但这个希望到了高雄中学完全颠覆了,为什么?我
被人欺负,动不动就挨打。他们说我态度不好,什么地方不好我也搞不清楚,他想打你
就打你。有一次,和日本人打架我打赢了,可是教室前面关门,后面关门,干什么?结
果十几个人围起来打我一个人。最后讲了一句话,你跟日本人打架可以,但不许打赢。
这对我来说是非常大的冲击,我以为我是日本人,所以我想当日军上将是这样来的。跟
日本人打架但是不能打赢,... 阅读全帖 |
|
x*****u 发帖数: 3419 | 17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导读
——兼论近代通史体系的推陈出新
沈渭滨
----
注:黻 fú 古代礼服上黑与青相间的花纹:黼~。
---
现在的青年人,对蒋廷黻这个名字,恐怕大多数是很陌生了。可是在新中国成立前
,无论在学界还是政界,他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在学界,他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先后
做过南开大学历史学教授、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以主张史学改革著称于时;在政界,
他是著名的外交家,先后出任国民党政府行政院政务处长、驻苏联大使、驻联合国常任
代表,1949年后又一度作为台湾当局驻美"大使"。在国民党政府的官僚群中,以"知外
交"闻名于世。
作为政治家,他是当时"书生从政"的代表人物之一,主张以所学为国家所用。在国
共两党斗争中,尽管站在国民党政府立场,并在联合国中阻挠和反对恢复中华人民共和
国的合法席位,但至死都不愿加入国民党,还经常批评当局的政略失当和政治腐败;作
为学者,他是当时公认的中国近代外交史专家和这一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他从治外交史
扩及中国近代史,写出了若干很有分量的专题论文。他一生治学严谨,著作不多。其中
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反而不是花... 阅读全帖 |
|
c******m 发帖数: 599 | 18 钱穆 <国学概论>
商务印书
利用睡前的时间念完,这个书的好处就在于繁体竖排
所以看起来颇有些费神,马上就疲劳的上下眼皮打假
正好睡觉.本来还想看<国史大纲>,终于也是错过.
张荫麟 <中国史纲>
上海古籍
悲剧天才. 中国史纲 只是写到东汉, 原是为了做中学生的课本
所以看的很是流畅. 似乎也是在睡前念完
现在想来是白天都是吊在网上
白天看书最多就是在书店的书架前面翻阅的时候
那时候几乎隔2天就去逛书店,
附近的几家店的架子上书的位置都摸的很熟系
王国维 <人间词话>
也是上海古籍的那一堆黄皮书里面的一本
这本书是在路边等人的时候读了很多,
上海的冬日,难得的暖阳,匆匆的人流,人间词
I.F. Stone <苏格拉底的审判>
The Trial of Socrates
三联书店,中译本
这本书是在寒假回家前买的
在火车上读了大半
一堆的民主,自由
一时间对 Socrates 兴趣大增
后来回到学校,还翻出自己以前买的理想国来看
不过终于也是只看了开始的几页,便放弃了
btw,译者为董乐山
蔡天新 <数字和玫瑰>
三联书店
作者是做数论的数学家和诗人
前面是一堆和数学相关的杂文之类
我 |
|
l******i 发帖数: 4666 | 19 【 阿波罗新闻网2010-10-12讯】 作者:湾月枕
中共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中共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将其所属控制区域称为“苏区”
中国人熟悉的大汉奸秦桧,根本就没有建立汉奸政权;吴三桂也仅仅是在战场上叛变;
汪精卫虽然建立了临时政权,但也不敢用诸如“中华日本共和国”, “中华扶桑共和国
”或是“中华东洋共和国”等国名。而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China Soviet Republic”,您怎么看?
1931年918事变1个多月后,中国共产党利用外敌入侵,军阀割据、中央政府年幼弱小这
个“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在前苏联的金钱资助和直接控制下,于苏联的国庆
节11月7日,在江西瑞金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英译为 China Soviet Republic,就是 Soviet Republic 的
China 支部,诞生于1931年11月7日(前苏联国庆节),终结于1937年9月6日,建立者
为中国共产党,首都为江西省瑞金。当时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也有护照,由中央国家
政治保卫局颁发。首先叫做路条,后来觉得不严肃,就改成护照了。...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2994 | 2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aben (hehe),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史上最大最赤裸裸的汉奸zz-请小将军们评论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Oct 14 02:48:52 2010, 美东)
史上最大最赤裸裸的汉奸
作者:湾月枕
中共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将其所属控制区域称为“苏区”
中国人熟悉的大汉奸秦桧,根本就没有建立汉奸政权;吴三桂也仅仅是在战场上叛变;
汪精卫虽然建立了临时政权,但也不敢用诸如“中华日本共和国”,“中华扶桑共和国
”或是“中华东洋共和国”等国名。而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China
Soviet Republic”,您怎么看?
1931年918事变1个多月后,中国共产党利用外敌入侵,军阀割据、中央政府年幼弱小这
个“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在前苏联的金钱资助和直接控制下,于苏联的国庆
节11月7日,在江西瑞金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英译为 China Soviet Republic,就是 Soviet Republic 的
China
支部,诞生于1... 阅读全帖 |
|
m****m 发帖数: 526 | 21 彭壮壮
红岩革命烈士江姐唯一的孙子彭壮壮将入职微软中国高层,记者昨天从知情人士处独家
获悉,微软中国内部已经宣布了这一任命,而这一消息也使得微软中国的员工为之振奋。
任微软中国高管
知情人士告诉记者,此前,彭壮壮就职于麦肯锡公司,负责大中华区的业务和政府
关系工作,而入职微软中国后,他将担任微软中国战略政策首席的职位,主要负责微软
美国总部和中国地区的沟通和建立微软中国业务战略的重任。
“以彭壮壮的美国留学和技术背景及近十年在中国的工作经验,将会帮助微软更好
地开展在中国的业务并加强与政府关系工作”,微软中国相关负责人这样告诉记者。
博士毕业后就职麦肯锡
说起彭壮壮奶奶的名字,相信每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那就是红岩烈士江姐——江
竹筠。而在同龄人中,彭壮壮也是堪称出类拔萃。1974年出生的彭壮壮由外公外婆抚养
长大,在北京完成了大部分的小学和中学学业后,高二时彭壮壮随父母到美国读书。父
亲现在是马里兰大学的终身教授,但是他一直保留着中国国籍,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尊
重。
彭壮壮曾获得有少年诺贝尔奖之称的美国中学生“西屋奖”。中学毕业后,彭壮壮
考入哈佛大学数学系,后又入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 阅读全帖 |
|
b*****t 发帖数: 9671 | 22 21世纪会是胡适的世纪吗?
傅国涌
【2008年4月在浙江大学讲,根据录音整理】
六十年前,1948年10月20日胡适之先生在大陆做了作后一场演讲,在浙江大学,讲
题为自由主义。一个浙大学生多年后回忆,那次听讲的人不多,而且中途有许多人离开
,但我在浙大校长竺可桢当天的日记看到的情况完全不同。这次讲演,与胡适不久后在
台湾发表的演说《自由主义与中国的文化传统》内容很接近。胡适是个自由主义者,但
是他真正直接、系统地表达自由主义的理念,则是1947年以后的事。“五四”时代,他
提出要引进“易卜生主义”,也就是独立的个人主义,这是他所理解的自由主义的一个
基础,包括他在20年代主张的“好政府主义”,与他理解的自由主义也是接近的,但他
长期以来并没有打出自由主义的旗帜,直到他离开大陆前一年,他才在北平广播电台的
一次演讲当中,全面地阐述了他对自由主义的见解。这次到浙大是他在大陆讲自由主义
的最后一场,事实上,在此以后,他追求的自由主义在大陆就要长时期地退出历史舞台。
1948年12月17日,中国面临剧变,胡适将永远离开大陆,他跟当时美国驻华大使司
徒雷登说过,他与共产主义“不... 阅读全帖 |
|
c*****3 发帖数: 1141 | 23 钓了大鱼又钓小鱼
8月8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在农村进行社教的指示,8月10日又发了一篇社论:《在农村
中大鸣大放大争》。9月12日和10月15日,中共中央又相继发出了在企业、在少数民族
中进行整风和社教的指示和在中小学教职员中开展整风和反右的通知。——据我所知,
好多地方都是在1957年暑假期间将中等学校教职员集中起来开展整风反右的。是先打招
呼后下文件,还是下面闻风而动?——这些文件中所谓的“整风”“社教”,实际就是
鼓动“鸣放”,钓了大鱼又来钓小鱼。城镇的搞法大家都熟悉,也许有人并不知道农村
的社教是怎麽搞的。所谓“在农村中大鸣大放大争”,基层党组织又叫“大鸣大放大辩
论”。“鸣放”后就按四类排队:一类,对社会主义忠诚坚定积极;二类,比较好的;
三类,对社会主义有严重抵触情绪;四类,反社会主义的“右派”。所谓“辩论”,就
是对“四类”分子(这里的“四类”并非地、富、反、坏那“四类”)展开斗争(施以
拳脚棍棒是“辩论”的常用手段),对“三类”分子进行“消毒”。据我县党史记载,
全县有3200 多名农村社员被划为“四类分子”,受到批判斗争。后来,中央发文不给
农民戴右派帽子,但那顶“反社... 阅读全帖 |
|
l******i 发帖数: 4666 | 24 毛泽东主张分裂中国为二十七国---请看官将湖南改四川,驱张改驱共!巴蜀共和国万
岁!
[博讯论坛] 毛泽东主张分裂中国为二十七国---请看官将湖南改四川,驱张改驱共!巴
蜀共和国万岁!
毛泽东主张分裂中国为二十七国 在1920年的湖南自治运动中,青年毛泽东为
救湖南救中国而奔走呼号,奋笔疾书,发表了诸多见解,提出了种种方案,表现出强烈
的爱国热忱和奋斗精神。这是史学界的共识。但如何评价毛泽东在湖南自治运动中的认
识和主张,则有不同看法。一种看法认为,毛泽东的主张“具有新民主主义性质”,“
属于新民主主义范畴” 【注:李吉、王兴国:《从湖南自治运动看青年毛泽东世界观的
转变》,《求索》1981年第2期。】;
另一种看法认为,这“是一场不触动地主、资产阶级反动统治和私有制度的争民主、争
人权的运动”【注:黄国秋:《青年毛泽东完成世界观转变的时间——兼评一九二○年
湖南自治运动》,《党史研究》1982年第1期。】;还有一种看法则认为,是“从
激进民主主义向马克思主义方向转化过程中的一个过渡”,“第一次体现出毛泽东独具
特色的理论体系的萌芽”【注:萧延中:《毛泽东早期“湖南共和国”思想刍议... 阅读全帖 |
|
g*****g 发帖数: 6798 | 25 张 东:中国的“特供”制度批判(之一)
作者:张东 文章来源:中国人权双周刊 点击数: 更新时间:5/20/2011 10:31:53 AM
第一节 “特供”的含义与历史渊源
一、“特供”概念
所谓“特供”(注1),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一个是指针对上峰的特别供应制度,
或针对上峰的特别供应行为,指的是特供制度或特供行为;另一含义则指通过上述供应
制度或供应行为而供应给上峰的产品,指的是产品本身。后者借用梁文道先生的话说就
是“特别制造以供应上峰的产品简称”(注2)。
结合到中国的“特供”操作或“特供”实践,用通俗的语言来讲,“特供”指的是为共
产党的领导干部特别制造、专门供应的产品,及其供应体系和供应行为。
这里的“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要绝对安全(绝对安全、万无一失);第二要
高质量、高水准;第三要方便。为了做到这些,针对特供食品,“特供”体系从原料生
产、采摘、采购、监测、加工、制作、化验、包装、调运、配送、验收等各环节,都由
专职人员、专门车间、专用设备、专库、专车进行,以求“数量、质量、品种、及时、
安全”五个保证,一丝不苟、绝不松懈、全力以赴、万无一失(注3)。
二... 阅读全帖 |
|
|
g*****g 发帖数: 6798 | 27 何清涟:做一只在历史黑洞中发亮的萤火虫--悼旧友高华
字号:大 中 小
从看到高华辞世的消息开始,我心情一直不好。若干年前从萧功秦处得知他得了癌症
,也曾去电问过病情,他当时乐观地告诉我,病情现已控制住,他也开始注意休息。此
后,我再也没与他有过联系——早在辞国之前,我已被全天候Monitor长达将近两年,
其时几乎切断与朋友的一切来往,以免牵连他人。这倒不是出于朋友们的态度或暗示,
而是我根据中国的政治生态作出的自主选择。
与高华认识大概是在1991年。那一年,许纪霖与三联书店的陈达凯编写一本《
中国现代化史》。当时思想界经历了“六四”事件之后的焦虑与傍徨,这一举动算是一
次大胆的尝试,参与者都很有热情,那年冬天在上海参加会议者有贾新民、孙立平、高
华、毛丹等20余位。会上讨论写作大纲时,高华特别认真,提出不少看法,让在座诸人
对他的“认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本由许纪霖、陈达凯主编并集数位作者之力的《
中国现代化史——1800-1949》后由上海三联出版,似乎当时还获得不少好评。
90年代那10年,正是中国大折腾的时候。学校条件清苦,知识界人士... 阅读全帖 |
|
g*********r 发帖数: 2033 | 2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umner (jhq),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老外在中国泡妞为何所向披靡?网友很无奈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an 10 21:49:26 2012, 美东)
http://www.wforum.com/news/headline/newsViewer.php?nid=37371&id
天下社区作者:dws0757
原题:老外在中国大陆泡妞为何所向披靡?
关于老外在国内泡妞的战绩充斥网络,不管是老的还是少的,只要踏足中国这块热
土,就可能时时刻刻都有妙龄少女或者风姿熟女投怀送抱的机会。由于得来全不费功夫
,以至于某些老外在战无不胜之后,发出感慨:中国的女孩子真是太开放了。
这个闻名遐迩的文明古国,在性这一神秘面纱被撕去之后,裸露出来的,是一个令
他们感到吃惊的开放世界。这里的酒吧,夜总会,酒店,由于缺乏相应的管制,里面各
种各样他们闻所未闻的放浪形骸的女性,以火热的姿态挑逗着他们的欲望,使这些原本
带着顾虑的老外,最终毫不顾忌地加入到了以泡妞为乐的队伍当中去。
前不久,一个洋教授的性爱博客在... 阅读全帖 |
|
b**********a 发帖数: 930 | 29 钱钟书去世后韩寒对全班宣布:以后世上写文章 我第二
来源:南方周末 作者:陈鸣
松江二中校门口的韩寒,他曾是这里最出名的差生。成名多年之后,正在经历风波
的韩寒似乎又回到了当年:他需要更努力更艰难地证明自己。 (南方周末记者 王轶庶
/图)
在很长时间里韩寒被视作两面:写作上的令人惊喜和传统意义上的坏榜样。新概念
作文获奖、《三重门》出版,都难以改变这一点。 (南方周末记者 王轶庶/图)
韩寒从未承认,在随性和天才的姿态背后,以差生形象出场的他承受过巨大落寞与
压力。十余年来韩寒努力证明自己:2000年《三重门》出版;2008年介入公共意见空间
。挖掘两个成名点前的经历可以发现:说服更多的人,同时引发更多质疑批评——这似
是“差生”韩寒难以改变的人生戏码。
《三重门》的结尾像是韩寒对自己的预言:故事的主角林雨翔走出校门,“一张落
寞的脸消融在夕阳里”。
退学走出校园的那一刻,作为一个以仅有的方式一直努力证明自己的差生韩寒,“
不会承认,但他一定是那样的心情”。
出道逾十年,... 阅读全帖 |
|
p****y 发帖数: 23737 | 3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aterWorld 讨论区 】
发信人: peartree (peartree), 信区: WaterWorld
标 题: 南方周末的全文
关键字: yyym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Feb 17 08:17:12 2012, 美东)
"韩寒从未承认,在随性和天才的姿态背后,以差生形象出场的他承受过巨大落寞与压
力。十余年来韩寒努力证明自己:2000年《三重门》出版;2008年介入公共意见空间。
挖掘两个成名点前的经历可以发现:说服更多的人,同时引发更多质疑批评——这似是
“差生”韩寒难以改变的人生戏码。"
"《三重门》的结尾像是韩寒对自己的预言:故事的主角林雨翔走出校门,“一张落寞
的脸消融在夕阳里”。"
"退学走出校园的那一刻,作为一个以仅有的方式一直努力证明自己的差生韩寒,“不
会承认,但他一定是那样的心情”。"
出道逾十年,名满天下、谤满天下。但如果回到十多年前的起点,韩寒的出场更像是一
个笑话。
1998年9月份,秋季开学的那天,如果你在上海松江二中的校园里头,刚好路过高一(7
)班,就有机会看到这样一幕——
松江二中校门口的韩寒,他曾... 阅读全帖 |
|
s******i 发帖数: 870 | 31 发信人: sociliyi (李毅), 信区: History
标 题: Re: 精神国力与中国百年国耻的原因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Mar 1 13:14:14 2012, 美东)
中国人自己的中国历史书,那更是成千上万了。目前有一些最常用的。
-------------------------------
7.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1—8册),中国地图出版社,1982—1987。
8.张芝联主编,《世界历史地图集》,中国地图出版社,2002。
9.周谷城,《中国通史》(上、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
11.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共12卷22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2000。
10.钱穆,《国史大纲》(上、下册),商务印书馆,1996。
12.傅乐成,《中国通史》(上、下册),贵州教育出版社,2010。
13.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三联书店,2008。
13.郭德宏主编,《党和国家重大决策的历程》(全六卷),红旗出版社,1997。 |
|
V*******w 发帖数: 67 | 32 1980年代,是改革开放起步的时代,与任何变革年代一样,文化界最为活跃,敢于冲破
禁区,也最具冲击力。
1980年代,中国大陆刚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时代走出来,反省是当时的社会共识。
但反省的目的各不相同,有人想恢复1957年之前的时光,有人怀念1966年前的岁月,有
人向往更早的历史,有人则在打开的国门面前满怀好奇,试图探索出一条截然不同的道
路。于是,冲突、对立在所难免,不过,多元、执著、激情、天真,也是那个年代的特
征。
1980年代,“运动”的思维惯性依然强劲,但与之前有所不同的是,没有人因此而入狱
,没有人被批斗,被批判的人还能坚持自己的观点,甚至公开发表。而且,社会上同情
、赞同他们的人也不在少数,这些人也没有受到株连。这种区别,既有社会背景的原因
——经历了“文革”后,社会各阶层对政治运动的那套做法深恶痛绝;也有来自高层的
分歧——有人不同意这种批判,采取了抵制的态度。
1980年代,计划经济从松动走向解体,城乡生活开始好转。尽管票证仍在使用,但作用
日趋减弱,商品摆脱了各种限制,日益丰富,进口货也出现在市场。社会经济的活跃为
文化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
1980年...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3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KU 讨论区 】
发信人: zhonghangyue (中行说), 信区: PKU
标 题: 她把北大学子讲懵了:你们为什么活得无趣?(经典!值得收藏!)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an 2 18:09:07 2015, 美东)
她把北大学子讲懵了:你们为什么活得无趣?(经典!值得收藏!)
2014-12-31历史教师王汉周微信号:lishi139
历史教师王汉周关注,历史课本里不讲的,这里补给你。
她的演讲如同棒喝:“事业还没有开始,人生就如此无趣。”“你们这些高分的宠儿,
比起你们那些没有考上北大的同学,你们少了反抗,少了天真,少了活泼……少了分数
外的许多最宝贵的东西。”她建议:不要再听那些冷漠者的知识。而要寻求怎样“生动
活泼地活下去”。
张曼菱(1948-),女,汉族。云南昆明人。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独立制片
人和导演,职业作家;大陆改革开放后首位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的中国女性。
本文是2014年3月29日张曼菱在北京大学的讲座实录,张曼菱先生犀利独到,观点极具
穿透力,值得您耐心读完。
同学们,感谢你们来听讲座。今天... 阅读全帖 |
|
i***s 发帖数: 39120 | 34 原来阿玉的生活是我想象中最幸福的一种生活方式:有两个可爱的孩子,有一个那么好的丈夫;住在一个这么山清水秀,还有彩虹的地方……
我在想我到底能把演员身上的东西去到哪种程度。我在每个角色里面的东西又能去到哪种程度,能把这个差距拉大多少。
在舞台上,跟观众的关系非常近,那是我最享受的感觉……无论是好是坏,我觉得这都是对我的一种刺激,会让我更加兴奋,我会人来疯。
在华语娱乐圈中,汤唯是个传奇式的存在。
她的电影产量并不高,5年参演了5部电影,除了未上映的《武侠》和《极速天使》,其他三部均赢得各大奖项的肯定―――《晚秋》令她成为韩国百想艺术大赏第一位华人影后,在不久前举行的第11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上,她刚刚凭《月满轩尼诗》捧回了国内第一个影后宝座;她并不活跃,但偶尔出现在公众场合时,却总能惊艳地留下惊鸿一瞥,令人久久难忘;她几乎与绯闻绝缘,神通广大的香港狗仔队偶尔拍到她,也只是她和经纪人或助理一起逛街,曾有人遇到她在伦敦的旧书店买书,也有影迷在北京的三联书店认出来,发现素颜的她正入神地捧着本书看,这些段子让人觉得她更像一个文艺女青年而非明星;她遥远而神秘地活在娱乐圈的漩涡之外,不开微博,不传绯闻... 阅读全帖 |
|
c***s 发帖数: 70028 | 35 昨日,杨振宁先生的最新传记《杨振宁传》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在京首发。该书自1922年杨振宁出生起一直写到2010年,记录了他的家世背景、学术生涯、科学成就、社会活动及私人生活,是迄今为止最厚实、最全面、最专业的杨振宁传记。作者杨建邺表示,与上次写的《杨振宁传》只写到1999年不同,新书用了约1万字的篇幅专门讲述了杨振宁与翁帆的恋情。杨振宁在几位科学家的陪同下,参加了首发式,而翁帆在清华读博,下午有课没有到场。
图为杨振宁之妻翁帆在清华大学攻读博士
图为杨振宁之妻翁帆在清华大学攻读博士
杨建邺说,早在1996年,他就准备为杨振宁写一本传记,但当时这一愿望被对方回信以“现在还不是合适的时候”为由婉拒。直到2002年,他认为时机已成熟,动手写了起来。2003年首次出版时,即受到杨振宁关注,认为这是关于他的最好的两本传记之一。为写作“增订版”,杨建邺从2004到2010年三次采访杨振宁先生,对其1999年退休后的研究、生活,有比较多的了解,因此弥补了此前出版的所有杨振宁传记只写到其退休为止的缺憾。
对杨振宁和翁帆从相识到走入婚姻殿堂,杨建邺专门以《上帝的礼物》章节进行了描写。2003年冬... 阅读全帖 |
|
i***s 发帖数: 39120 | 36 1951年杨振宁夫妇与长子杨光诺,摄于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宿舍门前。
1982年,美国氢弹之父泰勒在文中提到,杨振宁因为创建“杨―米尔斯规范场理论”,应该再次获得诺贝尔奖;1999年,著名物理学家戴森推崇杨振宁是继爱因斯坦、狄拉克之后为20世纪物理学树立风格的一代大师;他在物理学界被认为是一名“保守的革命者”,却又在82岁时以超人的勇气坚定追求爱情……杨振宁先生的最新传记《杨振宁传》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是对于他一生学术成就和感情生活的全面梳理。日前,89岁的杨振宁出席该书在北京的新书发布会,精神矍铄、侃侃而谈。正如他自己所说,朋友都觉得他越活越年轻了。
很多物理系学生都不知道杨振宁最大的贡献是什么
《杨振宁传》作者杨建邺认为,作为当世最富盛名的物理学家,长久以来,公众对杨振宁的关注主要在于他的社会活动和情感生活,而对其科学贡献不甚了解,这无疑是一个重要的缺憾和损失。杨建邺是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退休教授,长期从事物理学和物理学史的研究,著有大量科普著作。从上世纪80年代起,他致力于诺贝尔奖方面的研究,曾主编《20世纪诺贝尔奖获得者词典》。杨建邺认为,诺贝尔奖浓缩了整个20世纪的... 阅读全帖 |
|
c***s 发帖数: 70028 | 37 翁帆清纯旧照酷似袁咏仪年轻时候
翁帆清纯旧照酷似袁咏仪
翁帆,1976年7月出生在广东潮州,从汕头大学毕业后,先是到汕头一家企业工作,但一个多月后就离开那家公司,到深圳一家高尔夫俱乐部工作。她在深圳工作了3年,其间,与香港一个普通公司的职员在香港办理了结婚手续,但这段婚姻只持续了不到两年就宣告破裂。此后翁帆选择报考研究生,并考进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系硕士班。后与杨振宁(订阅杨振宁的新闻 杨振宁的图集杨振宁的明星村)结婚。并于2011年考入清华建筑学院读博士。近日网友看到翁帆和杨振宁(订阅杨振宁的新闻 杨振宁的图集杨振宁的明星村)博士10年前旧日合影,大赞翁帆气质清纯,简直就是年轻时候的袁咏仪啊。
杨振宁翁帆
翁帆在清华大学攻读博士
2011年9月15日,杨振宁先生的最新传记《杨振宁传》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在京首发。该书自1922年杨振宁出生起一直写到2010年,记录了他的家世背景、学术生涯、科学成就、社会活动及私人生活,是迄今为止最厚实、最全面、最专业的杨振宁传记。作者杨建邺表示,与上次写的《杨振宁传》只写到1999年不同,新书用了约1万字的篇幅专门讲述了杨振宁与翁帆的恋情。杨振宁... 阅读全帖 |
|
o***s 发帖数: 42149 | 38 老杂志的封面和内页
通化小伙在奶奶的旧书堆里,找到一本1937年出版的《国闻周报》
看看74年前的杂志啥样
上周,(吉林)通化小伙小郑去奶奶家帮忙收拾东西,见奶奶翻出来一些旧书籍要扔。他一眼便看到这本旧杂志,上面写着《国闻周报》,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七月十二日出版。
《国闻周报》办了700期
奶奶说,早年小郑的爷爷年轻时做生意走南闯北,经常带回来各地买的一些书本之类的。爷爷去世后,有一些书籍已经处理掉,这本杂志算是“漏网之鱼”。奶奶让小郑把这本杂志和其他一些旧书当废品卖掉,小郑觉得,这书说不定有啥收藏价值,便留了下来。
通化市文物管理部门工作人员表示,此类书籍历史价值大于收藏价值。
记者上网检索到:《国闻周报》创刊于1924年的8月3日,是国闻通讯社在上海创办的一份时事性、政论性、综合性的新闻周刊。创办人胡政之是我国著名的记者和报刊政论家,也是一位成功的报业经营者。
《国闻周报》发行700期,每期约3万份,出版了13年4个月。
1957年8月,(北京)三联书店出版了《国闻周报总目》;2003年,北京大学出版社把《国闻周报》刻录成光盘出版,为历史学和新闻学的研究者提供了便利。
内有... 阅读全帖 |
|
c***s 发帖数: 70028 | 39 松江二中校门口的韩寒,他曾是这里最出名的差生。成名多年之后,正在经历风波的韩寒似乎又回到了当年:他需要更努力更艰难地证明自己。 (南方周末记者 王轶庶/图)
在很长时间里韩寒被视作两面:写作上的令人惊喜和传统意义上的坏榜样。新概念作文获奖、《三重门》出版,都难以改变这一点。 (南方周末记者 王轶庶/图)
韩寒从未承认,在随性和天才的姿态背后,以差生形象出场的他承受过巨大落寞与压力。十余年来韩寒努力证明自己:2000年《三重门》出版;2008年介入公共意见空间。挖掘两个成名点前的经历可以发现:说服更多的人,同时引发更多质疑批评——这似是“差生”韩寒难以改变的人生戏码。
《三重门》的结尾像是韩寒对自己的预言:故事的主角林雨翔走出校门,“一张落寞的脸消融在夕阳里”。
退学走出校园的那一刻,作为一个以仅有的方式一直努力证明自己的差生韩寒,“不会承认,但他一定是那样的心情”。
出道逾十年,名满天下、谤满天下。但如果回到十多年前的起点,韩寒的出场更像是一个笑话。
1998年9月份,秋季开学的那天,如果你在上海松江二中的校园里头,刚好路过高一(7)班,就有机会看到这样一幕——
一个又黑又瘦、头发蓬乱... 阅读全帖 |
|
c***s 发帖数: 70028 | 40 北京四中校门是灰砖和石块构筑的牌坊式建筑,校名由郭沫若题写。
赵振开(北岛),1969年摄于北京。
刘辉宣1969年的入伍照。
与北岛同班的曹一凡,1968年在北海公园。
牟志京(中)与赵京兴(左)、陶洛诵在北京。
《中学文革报》。由四中学生牟志京等于1967年1月18日创办,创刊号刊登遇罗克的《出身论》。 图片由三联书店提供
3月,《暴风雨的记忆:1965- 1970年的北京四中》(以下简称《暴风雨的记忆》)在内地出版。这是一本关于北京四中的回忆文字结集,十八位作者都曾是北京四中的学生,其中大多数属于“老三届”,即1966年、1967年和1968年的初中和高中毕业生。
曹一凡、北岛、维一三人任此书主编。北岛是核心。
在书的序言中,北岛写道,“北京四中是北京乃至全国最有名的中学之一,曾处在暴风雨的中学,在这小小的舞台上,展开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历史场景”。
就在这个舞台上,高干子弟、知识精英、平民子弟被推拉上阵,大幕拉开,剧情浓缩了一个中国。
这本书中的文字,真切记录了“文革”暴风雨怎样冲刷一代人的心灵,又如何影响他们的一生和他们所代表的这个国家的未来。
“暴风雨过去了,如果什么记忆都没... 阅读全帖 |
|
o***s 发帖数: 42149 | 41 程虹早年翻译的《醒来的森林》。
据《星岛日报》报道,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夫人程虹教授的译著《美国自然文学经典译丛》,去年出版以来在北京持续热销。北京三联书店的店员表示,《美国自然文学经典译丛》被摆放在店内比较显眼的位置,其中《心灵的慰藉》仅剩一本。
译丛编辑李学军面对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中共十八大前夕出版译丛并非是因为作者程虹的特殊身份,而是考虑学术价值及市场角度。她大赞程虹对学术的认真和纯粹令人敬佩,“这样的学者很少很少了。”资深编辑杨丽华则赞译者准确把握、完美再现了每部作品的风格。
程虹曾经在美国布朗大学担任访问学者,如今是首都经贸大学外语系教授,文学博士,是中国从事美国自然文学研究的顶尖人物。现年五十三岁的程虹,出生于郑州的一个干部家庭,父亲程金瑞时任共青团河南省委副书记,母亲刘益清则是新华社记者。程金瑞后来调京担任国务院扶贫开发办公室顾问,是副部级干部, 文革期间程虹一度到农村“插队”,后在清华大学进修英文,在几个热心朋友的介绍下,与大她两岁的北京大学团委书记李克强成婚。
李克强进入中南海担任常务副总理之后,程虹基本不上讲堂,主要做研究工作。
据了解,程虹被视为顶尖的美国自然文学研究... 阅读全帖 |
|
o***s 发帖数: 42149 | 42 今年是央视《东方时空》栏目开播20周年,日前在三联书店举办的《点燃理想的日子——〈东方时空〉传奇》新书座谈会上,问及当初为什么加入《东方时空》,白岩松直言,开始没想来,一听兼职就来了,因为“兼职”在当时是一个很时髦的名词。他还透露,当年因想办一份流行音乐报纸,拒绝调进央视。
那时候兼职是很时髦的事
回忆当年走进《东方时空》的日子,白岩松说开始没想来,一听兼职就来了,“被赶鸭子上架。那个时候兼职是一个很时髦的事,8小时之外能去兼职,多挣一点,也就是多挣40,工资是80,能多挣40就更好了。”
后来干了一段时间,制片人让白岩松当主持人,“我跟他急了,我说不能,当了主持人,就都被人发现了。时间是这么劝我的,你觉得有中国人早晨看电视的吗?是真的,一点都不是开玩笑,我想了想,我觉得他这个话特有说服力,我就同意了。”
不过,当白岩松听说要让他调进中央电视台,他却拒绝了,因为当时他在电台办一份流行音乐世界的报纸,“如果那份报纸办下来,现在可能就不是高晓松了,可能就是白岩松了。”白岩松自豪地说,他当时就已经在打造经纪人签约这样前卫的事情。没想到广电部把办流行音乐报纸给毙了,因为当时觉得流行音乐是洪水猛... 阅读全帖 |
|
o***s 发帖数: 42149 | 43 钱钟书书信手札
“通信是私人之间的事,为何要公开?”前天,久未露面的102岁的杨绛先生有些怒了。
让她这么不高兴的原因是,有消息称,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将在下月拍卖一批藏品,包括66封钱钟书书信和《也是集》手稿,12封杨绛书信和《干校六记》手稿,6封钱瑗书信等,主体是钱钟书上世纪80年代与时任香港广角镜杂志社总编辑李国强的书信往来,涉及不少对历史和学人的评判。
杨绛先生认为此事不妥,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自己已于20日下午电话联系到收藏这些书信的李国强,问他:“你为什么要这样做?请给我一个答复。”
事件起因:钱先生“不能公开说”的话被公开
在这些将要被拍卖的手稿中,有很多小故事。比如,在一封写于1981年的信中,钱钟书谈到《红楼梦》的英译本:“因思及Hawkes近以其新出译本第三册相赠,乃细读之,文笔远胜杨氏夫妇(编者注:杨宪益与戴乃迭),然而此老实话亦不能公开说,可笑可叹。”钱先生“不能公开说”的话,如今却已在网站上“被公开”了。
20日,杨绛先生得知拍卖消息时,很是吃惊,她立即给在香港的李国强打去电话,表示:“我当初给你书稿,只是留作纪念;通信往来是私人之间的事,你为什么要把它... 阅读全帖 |
|
c***s 发帖数: 70028 | 44 2004年,82岁的华人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与28岁的硕士生翁帆结婚的消息,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和关注。译林出版社2005年出版了叶中敏所著《人情物理杨振宁》一书,从他的父母亲说起,详述杨振宁的成长、求学、研究及得奖经过。除获诺贝尔奖外,也谈及他在科学界的其他成就。他一些鲜为人知的生活趣事也有披露,包括两次师生恋婚姻。
1999年杨振宁和妻子杜致礼去汕头大学考察,这是杨振宁、杜致礼与杨振宁后妻翁帆合影。
热恋让他把恩师忠告抛到脑后
1950年初的某一天中午,杨振宁与同事如常到普林斯顿惟一的一家中国餐馆吃饭,忽然间,他看到了邻桌上一张似曾相识的、清秀漂亮的女孩子面孔,而对方似乎也认出他来了,但又有点不好意思主动打招呼,于是他离座走了过去,对方也礼貌地站起来自我介绍,这一下,他清楚地想起来了,这不就是在昆明西南联大附中教课时中五班的女学生杜致礼吗?
杜致礼的父亲叫杜聿明,因为父亲的关系,她经常有机会接近蒋介石和宋美龄,宋美龄对致礼这个女孩子从小就很喜欢。
1947年底,年仅十八岁的杜致礼决定到美国留学。她自小就喜爱音乐、艺术、文学,英文学得很好,赴美前,宋美龄亲自为她安排,让致礼入读她当年在美... 阅读全帖 |
|
|
c***s 发帖数: 70028 | 46 当地时间4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和夫人程虹抵达埃塞俄比亚首都,开始对埃塞俄比亚和非盟总部进行正式访问。中新社记者刘震摄
■ 官方简历
程虹1957年出生,1982年大学毕业,文学博士、教授,在首都经贸大学外语系任教30余年,主要从事英语教学与研究,主持研究自然文学与生态批评项目,并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出版多部介绍美国自然文学的著作和译作。程虹在北大进修时与李克强相识结婚,两人育有一女。
程虹主要译作。
昨天上午,中国官方发布消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此次出访非洲,夫人程虹随行。这是程虹第一次随李克强出访,这同时也是中国总理夫人首次正式亮相。这位在同事眼中甚为低调的大学英语教授,从书斋走向台前。
【低调为人】 不愿脱离教学一线
作为总理夫人,程虹在学校没表现出太多“不同”。
首都经贸大学的师生告诉新京报记者,如今程虹仍在带研究生。“只是这学期没排她的课,上学期还是有给研究生上课的”。
“她就是喜欢做老师。”一位和程虹工作十多年的同事告诉新京报记者,“她非常喜欢做学问,做科研,对学生、对同事也都很亲切。”
程虹的同事介绍说,即便李克强在地方担任要职时,程虹也坚持在学校授课。她在译书时也没减少... 阅读全帖 |
|
c***s 发帖数: 70028 | 47 他是《封神榜》中仙风道骨的姜子牙,是《渴望》中温文儒雅的王子涛,是《茶馆》中丰神俊朗的秦二爷,是《家》中虚伪道学的冯乐山,是《甲子园》中饱含家园之情的黄仿吾……蓝天野,这位在舞台上活跃至今的老艺术家,人生真是应了曹禺《原野》里的一句话——大地是沉郁的,生命藏在里面。
2013年11月9日,86岁的蓝天野荣获“中国戏剧”终身成就奖。然而对于他来说,演艺生涯还在继续,他对舞台对戏剧还充满了创作欲望和激情。在北京人艺连续主演《家》和《甲子园》两部大戏之后,又执导了《吴王金戈越王剑》。今年,87岁的他,又要主演一部原创大戏《冬之旅》。
蓝天野说,这么多年,很多媒体找他做节目都会问:“您身体为什么好?怎么养生的?”蓝天野都会说:“你们找错人了,我是身体最不好的。而且我告诉你们一个我的观念,当然我这个观念也许不对,那就是我觉得人不要养生。”蓝天野说,很多人太注意养生了,但人不要老琢磨自己的身体,整天老琢磨就变成嘀咕了。“我原来身体真的是最差的,我没有什么器质性病变,我主要是睡眠不好,我没见过比我睡眠还差的。”
蓝天野说他当演员的时候,曾经两次晕倒在后台,有一次让观众等了他一个多小时。有一次,焦菊隐... 阅读全帖 |
|
c***s 发帖数: 70028 | 48 董卿2014年4月发近照破赴美产子传闻
与小男孩同行母爱满满
据全民星探报道,43岁的“央视一姐”董卿日前被拍到素颜现身上海某商场,身边带着一个一岁多的小男孩,疑似是她的儿子。2014年董卿赴美深造,当时就有传言说她的绯闻男友——富商密春雷也陪她赴美,两人早已隐婚,赴美是去产子。
新发现: 素颜董卿与“爱子”亲密同行
据报道称,董卿在商场中挑选童装,她对小男孩特别照顾,爱抚,轻拥,耐心地喂孩子吃面包。同行的助理和董卿的母亲对宝宝也照顾有加,与他玩闹,逗他嬉笑,小家伙乐得合不拢嘴。在离开商场时,董卿还将婴儿车弃之不用,将孩子紧紧抱在怀中。次日,董卿父母一起带着孩子外出购物的画面再次被拍到。随后,在董卿的父母带着孩子回家之后,董卿的座驾并未停到此处,而是来到了上海某集团的分公司,据媒体报道,董卿绯闻老公密春雷正是该集团董事长。从2009年开始,风行摄影师多次追踪拍摄到董卿与密春雷出双入对,亲密约会。
旧报道: 董卿赴美产子
2014年4月,董卿暂别主持界,赴美游学,为期一年。对此,有媒体猜测她停工并非因为留学,而是与多次传出绯闻的富商密春雷已隐婚,赴美是产子。昨天董卿疑似“爱子”被曝光,似... 阅读全帖 |
|
i***s 发帖数: 39120 | 49 日前,有网友在微博中晒出了董卿抱娃逛街的照片。照片中,董卿素颜出街,扎着马尾辫,将孩子抱在怀中,购买护肤品。董卿抱娃商场购物被拍,这张照片拍摄得十分隐蔽,未有拍摄到孩子正脸。董卿的妈妈则陪同在侧。
据透露该网友是在上海商场路遇董卿购买护肤品。照片中,董卿戴着眼镜扎着马尾,穿着普通的牛仔裙,一身休闲打扮十分朴素,不如一旁的柜台服务员。董卿的妈妈也在一旁照料,有保姆则在另一边推着婴儿车。
董卿希望两个人的感情能够始终保持着纯粹、透明,不要掺杂太多的杂质。董卿是一个传统主义者,她希望在她有苦、有累、有委屈的时候,有一个关心她照顾她的男人在身边支持她、鼓励她,这本不算什么奢求。但身处娱乐圈的董卿的感情生活还是一直众说纷纭,尽管多次被媒体拍到约会的照片,但她仍坚称自己还在等待。
在杭州上学期间,她最常去的地方就是西湖旁边的三联书店,她遇到了自己的初恋,男友是一个在浙江大学读研究生的男孩。董卿的第二段恋情,是1998年在上海东方电视台站稳脚跟的时候。第二任男友是一位公务员,但最终他们恋情因为年少气盛和董卿的任性宣告结束。1999年,到上海电视台工作后,结识了曾是上海电视台的导演黄辉,由于同事关系,... 阅读全帖 |
|
f*n 发帖数: 48 | 50 李鸿章
摘自《帝国的回忆——〈纽约时报〉晚清观察记》,郑曦原 编 三联书店20
01年5月北京第一版,第300页-342页。
本书系《纽约时报》对华报道选编,起迄年代为1857年1月至1911年10月。这
一时期的中国,正经历着“千年未有之变局”,从独立自主的东方老大帝国沦为
“东亚病夫”,传统的帝制和士大夫政治走向终结,军事、经济、文化和社会生
活经历了蜕变,人民经受着无与伦比的巨痛……《纽约时报》以当时中国人还未
具备的近代眼光和技术,及时、全面、连续地观察和记录了这段历史,内容涉及
内政、外交、国防、文化、社会、革命及华侨等方面,构成了一部具有独特视角
的中国近代史。
▲美国记者
李鸿章
当地时间1896年8月28日,大清帝国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乘“圣-路易
斯”号油轮抵达纽约,开始对美国进行访问。李在美国受到了总统克利夫兰的接
见,并和美国一些要员及群众见面,受到了“史无前例的礼遇”(《纽约时报》
)。9月2日上午9时许,李在纽约华尔道夫饭店接受了记者的访问。本文是1896年
9月3日《纽约时报》对这次采访情况的综合报道,略有删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