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8 发帖数: 3612 | 1
你这个链接我还真看了。
主要是最后几句话,感到有是不错的,
按说真正修的人,应该都能意识到这个问题,不过他没有深入谈。
我理解这涉及到定慧“不二”的问题。我说的定非呆,也类似含义。
这个人第一次接触,还不能形成整体印象
1:07:00
The so-called mindfullness, that people seems to have some knid of love
affair with at the moment
This mindfullness dont hijack vipassana
because vipassana again is back to nonduality.
without nonduality there is no vipassana
actually vipassana is really important.
Discipline of vipassana doing nothing
That really brings you quite close, you know, really quite close to
nondualit... 阅读全帖 |
|
a*****y 发帖数: 33185 | 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ariya_sacca 俱乐部 】
发信人: JeanIris (Iris), 信区: ariya_sacca
标 题: 概念法与究竟真实法-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an 28 09:27:50 2011, 美东)
概念法与究竟真实法
Concept and Reality
英译中:metta
2010年11月
(This is the appendix B of the book "The Essentials of Insight
Meditation Practice--A Pragmatic Approach to Vipassana" by Ven. Sayadaw
Sujiva 这是舍弃我禅师著《Mahasi毗 婆舍那禅修法要》的附录B)
It is important that the meditator understand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oncept” and “ultimate realities,” because it is the direction
which he... 阅读全帖 |
|
g****d 发帖数: 3461 | 3 四点半开始,
4:30-6:30 观息
6:30-8:00 早饭,休息
8:00-9:00 观息
9::00-11:00 Vipassana 内观
11:00-1:00 午饭,休息
1:00-2:30 Vipassana 内观
2:30-3:30 精进内观
3:30-5:00 Vipassana 内观
5:00-6:00 喝水,休息
6:00-7:00 精进内观
然后睡觉
什么是Vipassana你得自己去十日禅坐课程里学。
这个是不能用言传的。我说了也没有用。 |
|
J******s 发帖数: 7538 | 4 一、经中内观道出现的地方
” 内观道“一词出现在《长部14*大本经》中,其内容指的是十支缘起的还灭门,只是元亨版的译法
是”观道“而不是”内观道“:
诸比丘! 尔时,毗婆尸菩萨如是思惟:“此正觉之观道,由我所证悟:名色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
灭,名色灭则六处灭,六处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受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
灭,生灭则老、死、愁、悲、苦、忧恼灭,如是此等全苦蕴灭。”
诸比丘! 于 “灭尽!灭尽” 之思惟,毗婆尸菩萨,于诸前未曾闻之法,眼生、智生、明生、光明生。
此经英译本的译者Maurice Walshe 的用词是:insight (vipassana) way ,所以译成观道或
内观道都应该是正确的,不过insight或vipassana通常都译为内观,所以译成内观道更为清楚。
二、内观道亦是八正道
和上面同样的内容,在相应部12.65经被称作八正道。过去由于没有见 到相应部12.65经的中文版,
我对此经英文版(http://www.accesstoinsight.org/t ... /sn12.065.than.html )的
相关段落作了翻译,下面是这部分... 阅读全帖 |
|
b*******s 发帖数: 954 | 5 不好意思。我一直在打听禅修的机会。实际上从来没有去过。我做过的research里,有
下面几种meditation retreat的可能性。
(1) 我家里附近的庙里,夏天或者圣诞节的时候有精进佛七。我在边上看过。没有真正
的去过。精进佛七,看着蛮好的。七天时间,也比较合适。我猜收费也不会很贵。大概
一两百块吧。应该可以负担的起的。
(2) 还有这个班上MM推荐过的葛印卡的禅修会,是免费的。但是好像要很早报名。
http://www.dhamma.org/
(3) Insight meditation society 有短期或者长期的retreat的机会。收费太贵 (大
概要$70-$80一天),离我家也很远。住在东部麻州的朋友可以考虑。
IMS有working meditation的机会,可以一边工作,一边在那里学习和禅修。但是
working mediation的 spots 也不会很多。可能会有scholarship的机会。
但是如果有机会去那里, 我猜会受益很大。我最喜欢的老师Joseph Goldenstein和
Sharon Salzberg都在那里。
网上有Joseph ... 阅读全帖 |
|
r****b 发帖数: 110 | 6 戒定慧漫谈
关于“定”的定义,在本论坛置顶的那个贴子里已经有了很明确的叙述。遗憾的是。很多
人不愿意耐下性子去看那个贴子里的内容。因此不得不在此把那个贴子里所涉及的某些具
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的内容再解释一下。
一、禅定在佛法修证中的地位
佛教中的“禅定”,有“世间定”和“出世间定”两种。前者称为“奢摩他”、巴利文为
samatha,其修习摄于戒定慧基本三学中的“定学”部分;而“出世间定”由毗钵舍那(
vi
passana)的修习来获得,摄于戒定慧基本三学中的“慧学”部分之中。
世人所说的“禅定”,多数都属于“世间定”的范畴。
佛法是心法,戒定慧基本三学,说穿了都是心法。如果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就不会产生高
估或低估禅定在佛法修证过程中的地位的问题了。
按照南传佛教阿毗达摩对于52心所法的描述,52心所法中共有14个“不善心所”,它们都
由“思心所”-具体说来是种种“不善思”(“思”也有“善思”)-所变现,属于行蕴
。这些不善心所在各式各样的不善心中得以现起。这14个不善心所是(见《清净道论》和
《摄阿毗达摩义论》中的有关章节):
痴、无惭、无愧、掉举、贪、(恶)见、慢、嗔、嫉、悭、恶作、昏... 阅读全帖 |
|
t******h 发帖数: 177 | 7 You don't have to worry about it and it is a very common phenomenon. Many
people had this experience if you talked to those who practice Vipassana.
However, I truly think you should have an interview with one of the
experienced meditation instructor. At this moment, you can simply observe
this phenomenon with a calm manner. The key is to have no expectations and
simply practicing. Treat it as one of the "Dharma phenomenon" and really "no
self".
By the way, recommend you a great Vipassana teacher... 阅读全帖 |
|
w**u 发帖数: 311 | 8 转:
http://bbs.sutta.org/thread-9772-1-1.html
集体禅修——殖民主义如何掀起全球内观热潮
Meditation en Masse
How colonialism sparked the global Vipassana movement
作者:埃瑞克·布劳恩 Erik Braun
图1:摄影师Luke Duggleby作品
作者介绍:
埃瑞克·布劳恩(Erik Braun)是《内观的诞生:禅修、现代佛教、缅甸僧人雷迪尊者
》(The Birth of Insight: Meditation, Modern Buddhism, and the Burmese Monk
Ledi Sayadaw)(芝加哥大学出版社,2013)的作者,现于俄克拉荷马大学教授宗教研
究。
现今,有很多人认为佛教与禅修密切相关,有人甚至认为两者是同一回事。然而,即便
算上上座部佛教徒──推动内观禅修(Vipassana)运动的先驱者们,历史上仍是相对
较少的佛教徒认识到禅修的重要。与之相反,大多数上座部佛教徒和其他传承的虔诚佛
教信徒——包括僧侣和尼姑,更注重修持善... 阅读全帖 |
|
J******s 发帖数: 7538 | 9 近行定与安止定
慈济瓦法师讲
郑栢青译
按:慈济瓦(Sujiva舍弃我)法师是一位马来西亚籍佛教上座部比丘,献身于佛法内观
的教导。法师在1975年完成大学学业不久后,就出家。在修习的过程里,受教于多位禅
学师父,包括班迪达大师(Sayadaw U Pantida)。自从80年代的早期,驻锡在寂乐苑
Santisukharama)教导内观迄今已有15年。本文原是1993年1月法师于马来西亚 Kota
Tinggi的演讲,并经菩提色拉(Bodhisara)比丘整理,刊载于〝Vipassana Tribune〞
,1996.7. Vol.4。
前些日子,我们提过四念处,佛陀告诉比丘们,勤修正念,并以达成禅那(jhanas
)。从这里,我们将谈谈寂止禅(samatha奢摩他)和内观(vipassana 毘婆舍那)的
修行,以及如何进入内观,而最终从轮回中得到解脱。
两种禅定
有两种禅定的修行法:第一种,称为寂止禅。修习者先以专注或寂静的修习做基础
,意思是他们修习纯寂静禅定。例如:遍处(Kasinas,即取相观〔visualisation〕)
、不净观,在《清净道论》里有四十... 阅读全帖 |
|
|
r****n 发帖数: 8253 | 11 慈济瓦法师:近行定与安止定(2009-01-28 15:05:16)
按:慈济瓦(Sujiva 舍弃我)法师是一位马来西亚籍佛教上座部比丘,献身于佛法内
观的教导。法师在1975年完成大学学业不久后,就出家。在修习的过程里,受教于多位
禅学师父,包括班迪达大师(Sayadaw U Pantida)。自从80年代的早期,驻锡在寂乐
苑Santisukharama)教导内观迄今已有15年。本文原是1993年1月法师于马来西亚 Kota
Tinggi的演讲,并经菩提色拉(Bodhisara)比丘整理,刊载于〝Vipassana Tribune
〞,1996.7. Vol.4。
前些日子,我们提过四念处,佛陀告诉比丘们,勤修正念,并以达成禅那(jhanas)。
从这里,我们将谈谈寂止禅(samatha 奢摩他)和内观(vipassana 毘婆舍那)的修行
,以及如何进入内观,而最终从轮回中得到解脱。
两种禅定
有两种禅定的修行法:第一种,称为寂止禅。修习者先以专注或寂静的修习做基础,意
思是他们修习纯寂静禅定。例如:遍处(Kasinas,即取相观 visualisation)、不净
观,在《清 |
|
r****n 发帖数: 8253 | 12 观,是佛法所独有的,是获得慧的最主要工具,但是到底什么是观呢?
观,又叫做毗婆舍那,巴利语是Vipassana,vi的意思是指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方式,
passana的意思是看,
Vipassana连起来的意思是“经由各种不同的方式来看”。
各种不同的方式意思实际就是指无常,苦,无我这三种方式,所以vippassana的意思是
指经由无常,苦,无我的方式来看。
看的对象是什么呢?根据阿含经,这个看的对象指的是五蕴的身心现象,因为五蕴具备
三个特征,就是无常,苦,无我。通过观察五蕴的这三个特性,将有机会熄灭贪嗔痴,
熄灭无明,从而证悟涅槃。
综合起来,观的意思就是指观察五蕴身心现象的无常,苦,无我的特性。
因为中文翻译的时候去掉了代表无常苦无我的vi前缀的翻译,使得“vippassana”这个
词,变成了单纯的观察。而造成了非常严重的误解。在实修过程当中也出现了严重的偏
差。
注:巴利语是佛陀用的语言 |
|
J******s 发帖数: 7538 | 13
实经验)生起
「美女」的概念,也是要了解的,否则还是会被概念迷惑,因概念而有不如理作意。
that is the point I am arguing, because I think all the concepts are
generated by human beings. and when human beings are contacted with
these concepts, some recognition/identification will arise, and now
concepts themselves are also the objects to human beings, therefore they
also obey 'dependent origination'.
well, of course in vipassana meditation, concepts are not the objects
for mediation, but I was not talking whether concepts obey 'dependent
o...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14 南传主张 vipassana 的对象是真实法,不是概念。这其实是南传,中观,唯识的共识
。不同处是各家对真实法的界定不同。
概念是稳定不变的,如果修观落于概念,看的是不变的现象,如何破常见?
瑜伽师地论将「获得真理的方法」分为现量,比量,圣教量。真实观,「现观」(
abhisamaya),必是现量。在概念上思惟无常,无我,缘起,是「相似」vipassana, 不
是真实观,不能以此得解脱。
看到好久不见的人变老了,这是比较两个概念,比量,看到这种无常无法解脱。禅修观
到腿一直在痛,这是痛所引起的概念,没有观到真的受,所以没有观到受无常。
南传主张观真实法的显现特性,作用。摄阿毗达摩义论就详细描述真实法。
这样理解,下引阿含经的意义就清楚。
相应部22.12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色无常,受无常,想无常,行无常,识无常。如是观者(evaṃ passaṃ),诸
比丘!多闻圣弟子则生厌离,厌离则喜贪尽,喜贪尽则解脱,解脱已生智∶我生已尽,
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
Pali
Evaṃ me sută...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15 ☆─────────────────────────────────────☆
TrueStory (不是幸福的坑不挖) 于 (Fri Oct 14 11:10:12 2011, 美东) 提到:
This talk is about the chemical, Dopamine, that people feel in ecstasy.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xrywDP9Ii0
It makes people want, without even knowing what is to be wanted. It is a
major chemical that people show in infatuation or new relationships. The
speaker also mentions its similar effect in some people's religious
pursuit.
When this chemical fades, the rosy glasses fall, and then t... 阅读全帖 |
|
|
J******s 发帖数: 7538 | 17 如果你也读过一些关于meditation的书,尤其是教导怎么实践vipassana meditation的
书,其中都会强调一下在修习vipassana meditation前修习慈心禅的重要性。慈心禅的
修炼就是可以让我们的心比较humble,善心所升起。我们对自己慈心,对别人慈心时候
,心的品质才比较好,才可以更好的修观。修观就是修智慧。慈心有助于智慧的升起一
样可以应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里的各种事件和关系中,尤其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loving kindness和男女亲密关系中的love有异曲同工之妙。在两性亲密关系里面,越
有爱,越容易包容对方。越有爱,在两个人有矛盾的时候,一方或者双方才愿意
surrender。即时的love或loving kindness有助于我们放弃自我,不执着自己坚持的对
错。智慧此时一样会更容易升起,矛盾会得到更好的解决,甚至感情会因为彼此的爱,
给予和理解而得到加深和升华。
版面上的种种矛盾,如果IDs心里有loving kindness就可以更理解别人,接受别人。指
责和挑剔会减少很多。因为别人和自己一样都在苦里不得解脱。
给予爱或者lovi...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18 What is the best way to preserve Buddha's Teaching─learning or practice?
Here is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when it was played out in Sri Lanka.
http://en.wikipedia.org/wiki/Buddhist_studies
Throughout much of Buddhism’s history, Buddhist scholarship and practice
have been two very distinct vocations in a highly polarized tradition. Not
surprisingly, stories reflecting the study/practice dichotomy in Buddhism
are abundant in both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literature on the subject.
Walpola Rahula’...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19 大德,
您認為以下某禪師的開示是不是還落在我見中? Thank you.
『內觀的修行法門裡這麼說道:
而你有兩位益友可以幫祝你。一位朋友就是你的呼吸,另一位就是你身體的感受。逐漸
地,隨著你在方法上的熟練穩固,這兩位朋友愈來愈能幫助你度過人 生。每當內心因
為某些負面情緒而失去平衡時,你就會發現呼吸失去正常韻律。呼吸會變得稍微沈重、
稍微快速,它在給你警示:「注意!你的內心出現狀況囉,你 的內心出現狀況囉!」
而你就會嘗試讓內心平衡下來。
第二個引導者及朋友就是你的感受,也就是在過去十天裡你一直學著去觀察的身體感受
。你會發現每當你產生負面的情緒,很清楚地你就是第一個 受害者。身為一位好的內
觀禪修者(Vipassana meditator),一旦你產生憤怒、憎恨、惡意或敵意,你會察覺
到全身上下有一股灼熱的感受。心跳加速、緊張增高。「看吶!我正讓自己陷入痛苦之
中 啊!」
隨即地,你開始以平等心觀察感受,或者觀察呼吸。你試著保持心的完全平衡,完美的
平等心,而你發現負面的情緒逐漸減少。你的心變得愈來愈純淨,自然的法則就是當心
純淨時,它就充滿了愛、慈悲、善意、容忍。這些特質會生起,... 阅读全帖 |
|
s******n 发帖数: 459 | 20 葛印卡十日内观课程晚间开示第七天讲到了对治五盖的五力,第一项“信、信仰、信心
”讲到了信不是盲信,而是学习培养佛陀的特质,随之具体讲了佛的种种特质,实际就
是佛随念(忆念佛陀的种种功德)的内容的详细解说:
http://free.yes81.net/ng/view-8589.html
在讲完araham阿罗汉(消灭了心的所有烦恼)和samma-sambuddho三藐三佛陀/正等正觉
(经由自己的努力而完全解脱)之后,从36分27秒开始讲vijjacaranasampanno明行具
足(理论及实修皆圆满通达):
Vijjacaranasampanno意思是说一个人对于理论和实践都达到圆满的地步。一个人了解
最高层次的法、智慧,然后将它应用于他的生命之中,这就是佛陀的特质。Yatavadi,
datagali, yatagali, datavadi(听写拼音,非正确拼法)这句话的意思是,他讲什么
他就修什么,他修什么他就只讲什么,除此之外没有别的了。这就是他之所以称为
Tathagata的原因。
这里没有把原文的Tathagata翻译出来,译出来的话就是“如来”的意思。中国人传统
上把如来... 阅读全帖 |
|
W**N 发帖数: 1037 | 21 谢谢Sekon 和 兔子王推荐的书。 底下的三本听说更基本些:前两本是解释Goenka的,
第三本是基于藏传佛教的。
-----
- Mindfulness in Plain English by Bhante Rahula: mainly on Vipassana
meditation, which is also taught by Goenka.
- Full Catastrophe Living by Jon Kabat-Zinn: on a more secular form of
meditation, called mindfulness mediation, for stress reduction,also based on
Vipassana meditation
- Attention Revolution by Allan Wallace: on cultivating concentration of
your mind, a solid foundation of meditation practice based on Tibetan
Buddhism. |
|
r****n 发帖数: 8253 | 2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runsun (runsun), 信区: Wisdom
标 题: 到底什么是“观”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ul 20 10:39:16 2009, 美东)
观,是佛法所独有的,是获得慧的最主要工具,但是到底什么是观呢?
观,又叫做毗婆舍那,巴利语是Vipassana,vi的意思是指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方式,
passana的意思是看,
Vipassana连起来的意思是“经由各种不同的方式来看”。
各种不同的方式意思实际就是指无常,苦,无我这三种方式,所以vippassana的意思是
指经由无常,苦,无我的方式来看。
看的对象是什么呢?根据阿含经,这个看的对象指的是五蕴的身心现象,因为五蕴具备
三个特征,就是无常,苦,无我。通过观察五蕴的这三个特性,将有机会熄灭贪嗔痴,
熄灭无明,从而证悟涅槃。
综合起来,观的意思就是指观察五蕴身心现象的无常,苦,无我的特性。
因为中文翻译的时候去掉了代表无常苦无我的vi前缀的翻译,使得“vippassana”这个
词,变成了单纯的观察。而造成了非常严重的误解。在实修过程当中也出 |
|
l*******G 发帖数: 1191 | 23 http://www.atimes.com/atimes/South_Asia/MG08Df02.html
India's temple treasure prompts test of faith
By Raja Murthy
India's temple treasure prompts test of faith
By Raja Murthy
MUMBAI - A US$22 billion treasure trove in a south Indian temple, the world'
s single-largest treasure find, has sparked an intensifying debate across
India about who owns this ancient wealth of the gods: priests or the people?
The hoard of gold, diamonds, precious stones, jewelry and artifacts was
found over the p... 阅读全帖 |
|
w*******w 发帖数: 2051 | 24 Bhante Rahula是很好的老师,从理论到实践讲得很清晰有条理。我曾经参加过他指导
的课,很受启发。他大部分时间在印度旅行教学,机会难得哦。
Half-Day Meditation Workshop
(Foundations of Mindfulness + Yoga)
Teacher: Bhante Yogavacara Rahula
Time: Sunday, Feb. 2, 2014; 2 – 6 pm
Location: University of the West, Ken Locke Hall (ED 2nd floor)
Free of charge
(no need for registration, just show up in comfortable attires!)
Organized by Dr. William Chu (please direct inquiries to mooninhands@gmail.
com)
This workshop will emphasize mindful attention to the body and br... 阅读全帖 |
|
w*******w 发帖数: 2051 | 25 西来大学教授组织的。Bhante Rahula 是很好的老师,从理论到实践,条理清晰。他多
数时间在印度旅行教学。这次回来应邀带半天Workshop, 机会难得。
Half-Day Meditation Workshop
(Foundations of Mindfulness + Yoga)
Teacher: Bhante Yogavacara Rahula
Time: Sunday, Feb. 2, 2014; 2 – 6 pm
Location: University of the West, Ken Locke Hall (ED 2nd floor)
1409 N. Walnut Grove Ave. Rosemead, CA 91770
Free of charge 免费,穿舒适宽松衣服到场即可
(no need for registration, just show up in comfortable attires!)
Organized by Dr. William Chu (please direct inquiries to mooninhands@gmail.
co... 阅读全帖 |
|
w*******w 发帖数: 2051 | 26 Half-Day Meditation Workshop(Foundations of Mindfulness + Yoga)
Teacher: Bhante Yogavacara Rahula
Time: Saturday, Jan. 3, 2014; 1 – 4:30 pm
Location: University of the West, Ken Locke Hall (ED 2nd floor)
University Address: 1409 N. Walnut Grove Ave. Rosemead, CA 91770
Free of charge
(no need for registration, just show up in comfortable attires!)
please direct inquiries to William Chu: [email protected]
/* */
This workshop will emphasize mindful attention to the body and breathing as
the f... 阅读全帖 |
|
w*******w 发帖数: 2051 | 2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windysnow (逸飞), 信区: Wisdom
标 题: 1/30 Meditation Workshop in LA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an 20 16:04:45 2016, 美东)
All-Day Meditation Workshop
(Foundations of Mindfulness + Yoga)
Teacher: Bhante Yogavacara Rahula
Time: Saturday, Jan. 30, 2016; 9 am – 5 pm
University Address: 1409 N. Walnut Grove Ave. Rosemead, CA 91770
Location: University of the West, Ken Locke Hall (ED 2nd floor)
Free of charge
(No registration. Just show up in comfortable attires! No lunch will be
provi... 阅读全帖 |
|
|
|
wh 发帖数: 141625 | 30 没错,我看金刚经的确动机不纯,呵呵,不是想学生活之道,是想研究佛教。就像看旧
约时,也不是为了皈依,只是看它的文学性。看来这样研究佛教是研究不出来了。
这本书,我先让图书馆去买。这个Vipassana Meditation,用physical的呼吸等,去控
制mental的anger/unrest,和一般用思想控制行为的做法正好相反,呵呵,不过两者应
该是相辅相成的。稍微quibble一下:我总不习惯didactic的语气,比如:你们都在
suffer,你们都应该怎样,你们都不应该怎样。我看金刚经时也不习惯,比如:我的话
是至高真理,你们都要崇拜它。呵呵如有冒犯,抱歉了。
另外,我本来是从革命、牺牲这些文学主题,看到佛教中的自我牺牲;以前和人讨论过
,像谭嗣同那样明明可以逃生,非得自己求死,是否必要。谭嗣同的佛学依据是成道以
后回向人间,为众生舍身。鲁迅是认为这种牺牲是白牺牲。可能都是各人自己的选择了
,没法做价值判断的。只是我以前一直想找个说法,呵呵;现在放弃了。
你以前那么伤感啊?是不是悲伤的人容易入道啊,我几个朋友都是最痛苦的时候入教的
,either christianity |
|
|
|
c**r 发帖数: 10001 | 33 哦,我说positive psychology时是比较泛指一些讲如何加强自己mental strength,
如何feel good之类的self-help book,不知道用positive psychology这个词在这里
合不合适。
楼主有好些忧虑是跟父母的关系之外的她自己的一些问题,我是想说,运用各种方法
来让她自己过的更好更开心,是她有能力帮助她母亲去过的更好些的一大前提,所以
先take care好自己很重要。
learned Optimism这书还没看过呢,在我的wish list上。
你说的这个vipassana meditation是可以不由老师辅导自己练的吗?我还第一次听说。 |
|
g****d 发帖数: 3461 | 34
从来都是,先照顾自己才能照顾他人。
http://www.dhamma.org/
可以,不过入门条件是一个十日课程。Insight meditation应该听说过吧?
Mindfulness Base Stress Reduction,有一部分就是基于vipassana,可是
没有封闭式的训练,是不行的。
老师在十日课程中讲笑话,说A worthy man is the one who keeps smiling
when everything goes deadly wrong. |
|
r**t 发帖数: 214 | 35 前段时间参加了10日内观课程,觉得收获很多。内观是从心的深层去净化心灵,从苦的
根部去断除苦。佛陀曾说过:心中任何东西升起,在身体内都有感受流过(Everything
that arises in the mind flows together with sensations. Vedana-samosara
7751;a sabbe dhamma.)当执着于各种各样的想法时,在心的表层是不断抓取或排斥人
或事,在心的深层则是不断抓取或排斥身体上的感受。而这种抓取和排斥只会产生更多
的抓取和排斥,而这种越来越多的抓取和排斥就是越来越多的痛苦。感受是无常的,升
起后很快就灭去。我们对感受的抓取和排斥造成了更多的苦。通过内观培养平衡的觉察
(awareness)和平等心(equanimity),逐渐对身体上的感受只是觉察,不再抓取或
排斥,不再习惯性起反应,内在的智慧会逐渐展开。我觉得对于抑郁的朋友,这可能是
非常有用的方法。
有几个链接可供参考:
《生活的艺术》
http://www.dhamma.org/en/art.shtml
http://www.dhamma.net.cn/... 阅读全帖 |
|
E*********g 发帖数: 185 | 36 这个看上去挺不错的,如果以前没贴过,我就都贴上来
====================
The Discourse Summaries
(葛印卡老师)
内观十日课程开示
目录
前言
附注
第一天开示
开始时的障碍~内观禅修的目的~为何以吸呼作为入手处~心的本质~何以会有障碍及
如何克服~应注意事宜
第二天开示
放诸四海皆准之善与恶的定义~八正道:戒与定
第三天开示
八正道:慧(pabba)~闻慧、思慧、修慧~次原子粒子(kalapa)~四大(四元素)~
三个特质:无常、自我的虚幻本质(无我)、苦~透视表相
第四天开示
如何练习内观(Vipassana)的问题~业的法则~心行的重要性~心法四蕴:识、想、
受、行~保持觉知和平等心是离苦之道
第五天开示
四圣谛:苦(苦谛),苦的原因(集谛),苦的寂灭(灭谛),根除苦的方法(道谛)
~缘起
第六天开示
培养对感受的觉知及平等心的重要性~四大(四元素)及其与感受的关系~物质生起的
四种原因~五盖(五种障碍):贪爱、瞋恨、心理和生理上的怠惰 (昏沈)、焦躁不
安(掉悔)、怀疑
第七天开示
对微细与粗重感受保持平等心的重要性~觉知的持续不断~五 |
|
E*********g 发帖数: 185 | 37 如何练习内观(Vipassana)的问题~业的法则~心行的重要性~心法四蕴:识、想、
受、行~保持觉知和平等心是离苦之道
第四天是非常重要的一天,你们已经开始沈潜浸入正法的恒河,探究你全身各种感受的
实相。在过去,由于无明,这些感受使你加倍增添各种烦恼,但是,感受也能做为根除
烦恼的工具。借着学习观察身体上的各种感受,并且保持平等心,你已经迈出趋向解脱
之道的第一步。
有些关于修行方法的问题,经常被提出来:
为什么要按着顺序移动注意力经过全身?为什么要按这种顺序?任何顺序都可以,但是
必须要按某种顺序移动。否则你可能会漏掉身体的某些部位,对那些部份就仍然盲目、
空白。感受是遍布全身的,而就这个修行方法而言,培养出能体验到全身感受的能力是
很重要的。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按着顺序移动有很大的帮助。
如果身上某个部位感觉不到感受,你可以将注意力停在那里一分钟。实际上全身各个部
位,每个次原子粒子,都有感受,只是非常微细,而你的心不够敏锐警觉,无法感觉到
,所以这部位似乎是没有感受而空白的。在这部位停留一分钟,以平稳的、安静的,平
等的心观察。不要贪求有所感受,也不要对没有感受产生瞋恨。假如你产 |
|
r****n 发帖数: 8253 | 38 有名望有经验的佛教禅修大师们,一般都同意禅定(Jhana)并不是修内观(Vipassana
)必需或先决的条件。譬如,杰克·康菲尔德(Jack Kornfield)所著的《当代南传佛
教大师》书中所介绍的十二位大师都明白的叙述或指示,不需要培养任何禅定也可以修
内观;有些教导内观,仅仅依赖刹那定(Khanika)及近行定(Upacara);其他的教导
寂止禅与内观,但强调不从禅定去修内观。禅修者可在达到中等程度的定力,足够克服
五盖之后,转换修内观。此外,最要注意的是不要执著或停滞在禅定,而强调需要的是
修内观。这些大师中有几位,也都是从他们年轻时就成为和尚,不仅擅长于禅定,而且
也是学者。他们已熟习巴利三藏经典、论释及注疏,而有权威地说出经典与个人修持经
验;有些大师曾在森林中修习好多年,很精通禅定与内观。
阿姜查(Achaan Chah)
著名的禅修大师阿姜查(1918-1992),曾在《修行问答》中被问到:“在我们的修持
中,是否需要入定?”大师回答:“不需要,入定是不需要的。你需要建立少许宁静和
专注的心,而后用它检查你自己。没什么特别需要的,假如你修持时入定,那也没关系
,只 |
|
r****n 发帖数: 8253 | 39 这篇文章,足够证明四禅八定包括初禅不是慧解脱阿罗汉所必须的。
这么多明显的证据,为什么有些人充耳不闻???
这么多明显的证据,为什么有些人还继续空喊???
Vipassana |
|
l****u 发帖数: 2166 | 40 阿姜念(Achaan Naeb)
这位大师的修法,比起mahasi sayadaw 德,更加dry. 非常适合于初学者.
Vipassana |
|
p*******r 发帖数: 4048 | 41 This person seems very interesting. He seems to say the big fuss about
samantha versus vipassana is not real.
He seems to advocate an approach that has both.
。容易时,不可自满。如果你自满起来,禅定就会松弛,像车上的螺丝松了一样。过一
阵,它们开始格格作响,然后就掉落下来。另一方面,如果禅定不顺利,不要烦恼。对
付这两种情形的首要原则都是保持心的平稳。要有一种极其明显的观察者──也就是心
里只在观察发生什么的那个部分──的感觉,尽量与那个部分认同。
,想这、想那,又不敢告诉阿姜曼,怕阿姜曼会说什么。不过后来他意识到:“我是来
学的。”于是他就去见阿姜曼,看有什么建议。 |
|
a**u 发帖数: 8107 | 42 ☆─────────────────────────────────────☆
pattern (放手 ) 于 (Sat Feb 14 19:47:20 2009) 提到:
自我观察的重要
葛印卡老师
http://www.dhamma.net.cn/vipassana/discourse/discourse-75.html
(以下是依据44系列印度语开示,播放于Zee电视台第4次课程内容所翻译摘录,原来版
本出版于1998年9月内观通讯Vipa?yana Patrika)
当我们来到内观中心,学习内观技巧净化内心时,我们必须在中心停留十天,遵守所有
的行为规范,同时谨慎地遵行五戒。我们的练习开始于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
并发展对于自身实相的觉知。这是一个自我观察的技巧,实相的观察。
这个所谓全部身体的聚合物,它是“我”?是“我的”?是“我的灵魂”吗?我们必须
从经验的层面上去了解。从孩提时期,我们就听说过,这个身体是会死的、不持久的、
短暂的。如何能说它是“我”?如何能说它是“我的”?如何能说它是“我的灵魂”呢
?因为很多层面的因素条件让我们在理智上相信而接受。从孩提 |
|
r****n 发帖数: 8253 | 43 第一部分(3月24日更新)
我们来简要介绍一下慈心禅(Metta Bhavana), 大家可以在需要的时候把它作为谛观(
Vipassana)的基础来修习. 在中佛曾经说过在你修习谛观的时
候,你的心(mind)可能受到杂念的干扰, 或被烦恼(kilesa)所障碍而使得禅修难以继续,
这时你应该将某个令人欢喜的所缘(object),例如佛,法僧,布施或戒律的功德(
attribute),作为禅修的所缘去观想(contemplate). 你的心会慢慢集中到这些所缘上,
你也会感觉到欢喜,安静,平和和平静。这时你就可以再回到谛观修习上来。佛把这称
为转向禅(Panidhaya Bhavana),意思是你把专注的心先集中在令人高兴的所缘上,
然后再转回谛观修习。
当禅修者遇到诸如杂念,焦虑,哀伤,烦恼或抵触情绪的时候,应当观想的所缘之一就
是慈心(Metta)的所缘。这会很有帮助。观想佛的功德也是很有帮助的,但你需要对于
佛的功德有所了解,才好观想(reflect)。只有里了解佛的功德才能够观想他。修慈心
禅不一定要对慈爱(loving-kindn |
|
r****r 发帖数: 755 | 44 内观的深化
摘自: 内观基础
The Fundamental of Vipassana Meditation
by 马哈希西亚多
禅修者体悟三法印以后,不再多作思惟,只是对于一直自然展现的身心现象持续观察。
然后五种心力──净信、精进、正念、禅定、智慧达均衡状态,此时观照机能如被振奋
般加速运行,而且被观察的身心现象也更迅速地生起。在短暂的吸气片刻,腹部的胀起
过程是一连串迅速相续的动作,呼气时,其伏下的过程也是如此。这种迅速连接的动作
变化,在肢体的伸屈过程也很明显。还有轻微的震动遍布全身。有些情形是,刺痛和痒
的感觉剎那间相续生起。大致说来,这些感觉都令人难以忍受。
对这些感受,禅修者若想命名叫出,就会跟不上这一连串身心变化的速度。只须以平常
的态度来观照即可,但必须警觉分明。在这一阶段,对于一连串迅速生起的情境,别想
微细之处面面观到,照一般的方式去做即可,若想命名叫出它们,总括性的名词便足够
了。要是想丝毫不漏、紧紧跟上,会很快令人疲惫的。重要的是,观照清楚,并于生起
之境了然领悟。以往选定几个目标观察,进入这一阶段,必须暂时把它们摆一旁。而注
意六根门上所起的情境。只有当观照 |
|
A****a 发帖数: 274 | 45 禅修(Bhavana)是指心智的培育和发展。作为一个朝向最究竟之解脱(涅盘)的宗教,佛
教对于修习是非常重视的。修习的目的在于剔除种种扰乱心智的负面心理状态和恶劣品
性,同时培育各种有助于心智成长的正面心理状态,最终达成如实地知见一切事物本性
的最高智慧而证悟涅盘。
禅修训练心的专注力,进而带来轻安,更进一步地训练修行者明晰地觉知,不断生灭的
有为法。换句话说,佛教的禅修促成修行者洞悉世间无常、苦及无我的真相,因而得到
心的净化和智慧的生起。
禅修法是修禅的方式,也是培育定力及明晰醒觉力的工具。佛教的禅修可分为止禅及观
禅两大体系。
止禅(SamadhiBhavana)基本上是指纯粹的培养精神高度专注(一境性)及平静(轻安)的禅
修法。这是通过把心专注在一个目标,然后不断增强把心安住该目标的修持方式。
修持止禅能培育定力,而不同层次的定力培养出不同层次的喜悦和平静,让修行者暂时
灭除心中的贪、嗔、痴。
观禅(Vipassana)则是把心专注在不断变化的目标上,进而探索身心变化过程的自然状
态。与止禅不同的是观禅的目标是事物的真实相,而非概念。在观禅的修持里,整个身
心变化过程的流逝皆是 |
|
|
J******s 发帖数: 7538 | 47 Vipassana meditation is for ultimate happiness and peace, and only through
it we can get them. |
|
T*******y 发帖数: 6523 | 48 hehe, you are right.
The problem is that I am not sure that I want to go this way yet. :-) I do
only the regular yoga now, not the hot yoga, not the Kundalini Yoga, etc. I
bet that you must be a very experienced yoga practitioner, and you must know
how kundalini feels, right? :-)
What I start out with is the fact that I like meditation, especially the way
explained in this book:
http://www.urbandharma.org/pdf/mindfulness_in_plain_english.pdf
and I just want to go along with it. In the book of Jh... 阅读全帖 |
|
|
a**u 发帖数: 8107 | 50 ☆─────────────────────────────────────☆
runsun (runsun) 于 (Wed Jul 22 10:43:52 2009, 美东) 提到:
前言
很高兴应几位台湾比库、比库尼法师的邀请,来到台湾;这几位法师曾到缅甸毛淡棉市
近郊的帕奥禅林[1]修行。在台湾的期间,我想教大家一些帕奥禅林的修行方法体系;
它乃是以巴利[2]佛教圣典与《清净道论Visuddhimagga》中的指导作为依据。我们相信
巴利圣典所指导的修行方法正是佛陀本身修行的方法,也是佛陀在世时指导弟子们修行
的方法。
为何要修行
首先我们必须问自已:「佛陀为什么要教导修行?」或「修行之目的何在?」
佛教修行之目的是为了证悟涅盘;涅盘乃是精神(nama名)与物质(rupa色)的止息。
要证悟涅盘,我们必须完全息灭以无贪、无瞋、无痴[3]为根的善名法(精神),及以
贪、瞋、痴[4]为根的不善名法;它们能造成一再的生、老、病、死,轮回之苦。如果
通过修行观禅培育观智[5](vipassana-bana),直到证悟了知见涅盘的四道智[6](
magga-bana),它们就会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