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s******y 发帖数: 28562 | 3 看是什么场合吧。现在强调通量,有部分原因是需要通量来实现高覆盖率以及mutual
confirmation(因为技术本身不是特别准)。如果有一个技术是几乎百分之一百准确的
话,其实一次只看一条链还是很有用的,因为有些分析其实是需要这些信息的。 |
|
L****e 发帖数: 499 | 4 我刚看到这个新闻也是这么想的,还有那个什么结构生物学什么的恐怕就没饭吃了,直
接用这个显微镜看啊,多方便。建国还是挺厉害的啊 |
|
p*l 发帖数: 1359 | 5 很高兴看见国内有这样的技术文章出来,在国内浮躁的大环境下,做这种又慢又挑战的
技术攻关很不容易。国内现在很多号称要发展某某技术的项目,最后都是买个商业仪器
来蒙混过关。一方面,很多大实验室,买了进口的高端仪器,不知道怎么利用仪器来做
更有意义的工作,最后连service fee都付不起,放在那里浪费了。另一方面,真正做
技术的人生存空间很小。
我以前的实验室现在也在这个微尺度国家实验室旗下,也做类似的仪器技术的。这种项
目,从真空室设计加工,仪器安装,到数据采集系统等等,都是要自己从螺丝电路板开
始做的,一套装置耗十年一点都不奇怪,化学物理机械光学电子方面不能有哪一方面掉
链子。科大虽然机械电子总体不强,但是涉及到高端科研仪器研制方面的机械和电子,
经验和技术沉淀是别人比不上的。 |
|
s******y 发帖数: 28562 | 6 呵呵,你作为行业内人士,对其中八卦应该比较熟悉吧。科大的这个拉曼成像技术对分
辨率的突破好像是利用小空间的共振以及非线性拉曼做出来的,但是我有一个疑问就是
,这个技术是否有严格要求样品的容器的表面形状?就是说,是否需要样品放置在一个
非常严格规定形状的微型容器上?还是只要足够平就行了?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是否要求严格真空?(我觉得是吧?不然的话空气分子会影响激光
和样品作用的过程而影响成像质量吧?) |
|
y***i 发帖数: 11639 | 7 进步太快了。10年前国内发的cns还都是孔子鸟之类的。 |
|
p*l 发帖数: 1359 | 8 SEM我也是外行,不过这个精度的效应,肯定是得在真空里的,也不是什么样品都能测
的。这个离生物确实还远,但是作为一个研究材料表面和吸附于表面的分子的技术,已
经很了不起了。 |
|
s*******e 发帖数: 1010 | 9 各有所长。而且关键是这个技术也可以算在结构生物学范畴里的,谈不上代替。 |
|
l**********1 发帖数: 5204 | 10 Btw, CARS founder XL Sunney Xie group might soon back to Ramman spectroscopy
field.
more pls 考古下买卖提 前贴:
发信人: zadehzhong (zadehzhong), 信区: Biology
标 题: Re: 哪位能科普一下ZHUANG的单分子荧光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Mar 22 00:09:17 2012, 美东)
抛砖引玉先。
十年前听过Sunney Xie的报告,讲近场拉曼成像,就是CARS。不久前的年会上,他又讲
了最新的进展,已经能做到实时成像了,能看到血红细胞在血管里的流动,能区分皮肤
表面组织的大致成分,还能区分出动物脑中的癌变部位。主要是用拉曼谱的两个波长,
lipid 2845 cm-1, protein 2950 cm-1.
我的粗浅理解是,只要能得到可解析的信噪比,成像就是激光扫描和后续处理的事了,
至于精度可能不能要求太高,但贵在不用标记,完全Non-invasive。只是近场拉曼成像
,要求样品紧贴物镜,对于其应用稍有限制...
htt... 阅读全帖 |
|
v*****s 发帖数: 20290 | 11 没听说过需要真空的拉曼。在真空里面做拉曼,问题比好处多多了。 |
|
b*****s 发帖数: 345 | 12 没听说过几年前nc-afm就能看到分子形状了?甚至可以量出单键和半双键的区别。可惜
这类技术看的都是平面分子,或者立体分子的一个面。这个拉曼可以给三维图? |
|
b*****s 发帖数: 345 | 13 用这个做dna测序。。。我看还是把心思花在别的,比如nanopore还实际一些 |
|
g*****s 发帖数: 1016 | 14 各位学长,
大家好!小弟最近在用DNA。平时都是用eppendorf tube来存dna (dna/rna free)的。
我最近开始用低浓度的,比如10nM, 5nM。我发现每次我配好低浓度的DNA后,荧光信号
都很高而且比较稳定。但是,当我把这些低浓度的DNA存放一两天后,就测不出荧光了
。想请问版上的牛人,我这是什么问题?是污染了吗?我用高浓度的DNA从没发现过类
似问题。 |
|
m*****z 发帖数: 1451 | 15 nM的DNA很容易吸附到管壁上。你可以加高浓度的不带标记的DNA来release 荧光DNA。
各位学长,大家好!小弟最近在用DNA。平时都是用eppendorf tube来存dna (dna/rna
free)的。我最近开始用低浓度的,比如10nM, 5nM。我发现每次........ |
|
i********t 发帖数: 1148 | 16 我找了一下sigma aldrich的,发现只有一个10-20nm的nanopowder silica,另外几个
7nm, 14nm的都是形成链状的aggregates。请问大家我从哪里可以买到一些不同大小的
silica nanoparticles而且还要表面没有被functionalized的?Size的大小可以从5nm-
500nm不等,但是要monodisperse的。谢谢。 |
|
f******5 发帖数: 7 | 17 I think you can check Ludox to get it. But I am not sure.
5nm- |
|
v*****s 发帖数: 20290 | 18 100nm以上卖家很多,但都不便宜,比如duke scientific,idc(interfacial dynamic
corporation)什么的。再小的我就不知道了。google的时候,用nanosphere作关键词试试。
5nm- |
|
v*****s 发帖数: 20290 | 19 自己合成的难点是monodisperse,TEOS一定要加得快,用两步生长法会好一点。另外,
也是越小越难合成。
5nm- |
|
d********2 发帖数: 3 | 20 尝试用FITC(荧光剂)来标记 dopamine;然后通过CE-laser induced Fluorescence(
LIF)来分析。然后appliy to real samples。
通过对FITC分析,LOD已经到了1nM,甚至0.5nM也有比较明显的peak。
问题1:就是standard的FITC(F7250),在CE-LIF spectrum中的peak也不是唯一的;
问题2:不论如何改变反应条件,每次反应后,总是和control sample的spectrum基本
相同;没有任何明显的product peak(FITC+Dopamine)出现;
反应条件:25度-12小时 和45度-3小时
pH 7.5, 9, 和10.5
buffer:water,NaBO3, 和aSCF
所有的review和paper上说,label很容易,为什么我在label的时候总是不成功。
希望有高人指点,谢谢。如果可以,希望通过电话联系,我在多伦多。 |
|
w***f 发帖数: 679 | 21 多谢回复。
金属是Ru,大概5nm左右,在聚合物表面。聚合物是高分子固体。XRD不行吧? |
|
S*****n 发帖数: 6055 | 22 5nm应该在XRD的检出限以内,如果聚合物是非晶,可以试试。
反正XRD不是破坏性的,试试也无妨 |
|
p********y 发帖数: 5044 | 23 需要1.5-3nm的SiO2,美国这边好像是没有这么小尺寸的SiO2,不知道欧洲或亚洲有没
有卖的,有没有人买过能介绍下吗?多谢了。 |
|
|
b*******g 发帖数: 1309 | 25 这个5.5nm 的数据发表在前两年的Nature Material or Nature biotech上
of |
|
m****o 发帖数: 310 | 26 嗯,这是一种可能。可是我同样修饰的5nm的颗粒随pH的变化是reversible的。我就是
不太明白10nm的为什么是irreversible,如何解释?请各位前辈赐教。 |
|
m****o 发帖数: 310 | 27 我也打算DLS测测见面particle的size。不明白为什么5nm比10nm稳定,从interfacial
energy角度个人理解同样系统,size越大在界面越稳定。 |
|
P********n 发帖数: 372 | 28 啥分子也很难到200nm,,
给你个比较,,一般的蛋白质比如说白蛋白也就3-5nm左右。 |
|
g***i 发帖数: 795 | 29 important thing is you need high throughput, high uniformity, 10nm CD. e-
beam/laser those are direct writing tools, which can probably go down to 5nm
, but very difficult to improve speed. Industry and academic have different
requirement |
|
R****a 发帖数: 199 | 30 Just a quick check of your spectrum, you can see the mode spacing is about 0
.5nm.
So, the frequency difference is about 6.2e10 Hz (that is FSR of your F-P
cavity).
Assume the refractive index of your laser material is 3 (I do not know which
on you are using), the cavity length is about 0.8mm (your number is 1mm).
Given the roughness of this estimation, it is quite clear that those modes
are just longitudinal modes of your F-P laser.
Several ways to achieve single mode operation. You may check y |
|
c******k 发帖数: 1140 | 31 我贴的那个激射频谱图是偏置加在中间波导上,中心波长大约在1560nm,
如果偏置加在波导3上或者波导1上,激射的中心波长会偏移到1574nm左右,频谱间隔也
都是0.5nm.
这个现象如何理解?谢谢!
(当然偏置电流加载中间波导或者波导1时,他们阈值电流不同)
0
which
book
you |
|
w********o 发帖数: 10088 | 32 2/2nm each period might be a little bit pushing mocvd
but I saw ppl grew 5/5nm in each period and did well
binary
问题? |
|
b********d 发帖数: 720 | 33 除了MIS measurement,还有什么实验手段可以测 thin film(1-5nm)的capacitance
最好是外界带入影响小的实验手段,因为我需要build一个数学模型
MIS setup里面metal contact也会贡献capacitance进去,影响我从实验结果derive a
model
不好意思,我老是来问问题,找工作问题,学术问题,实在是很烦大家。实在是自己想
好久也想不出来,我们系我是唯一一个做半导体方向的,老板也不懂,实在没人可以讨论
。只好借助网络资源了
先谢了 |
|
l********0 发帖数: 372 | 34 有道理。这就是理论和应用的差异。
其实现在我们更倾向于说permittivity,而不是dielectric constant,因为介电率并
不是一个constant,它随温、湿度,电压,气压等条件变化。dielectric constant只
是一个历史习惯称呼。
以SiN为例,不同条件下得到的只是Si(x)N(y), x,y随制备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所得到
的产物的permittivity当然也不同。其实对材料而言,是没有perefect,纯净的。还以
Si3N4为例,如果用PECVD生成,即使你设计了完美前驱物比例,在气象前驱物混合之初
和depostion快结束的不同阶段肯定生成物的defects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同,其产物的
permittivity就会不同 -- 实际上最终所得产物是由各个permittivity不同的产物层叠
加而成。
想实际测量1-5nm的thin film的capacitance还是有办法的,如果你再有defects的种类
和数量的数据,你就可以建立模型了。如果想模拟纯净材料的permittivity,可以从分
子结构,电负性进行计算,这都有现成的模型。p... 阅读全帖 |
|
l**********e 发帖数: 138 | 35 谢谢eggegg1802!可否再请教:既然180nm可以做出200nm的器件来,那么精度是怎么确
定的?比如,200.5nm,200.05nm,能否做出来?工艺的resolution和feature size是什
么样的关系?谢谢! |
|
e***y 发帖数: 4307 | 36 现在认为到了7/5nm node scaling基本上就停止了,所以layoff一定会出现,就这几年
的事情了 |
|
b****a 发帖数: 460 | 37 之前我给quartz wafer 镀金或者铝的时候也是使用Ti(5nm)作为adhesion layer,没有
遇到什么问题,当然我没有做特别tape off测试。用的是Ebeam evaporation
不过镀金属之前建议用piranha solution彻底清理下glass,看看是不是会好点。 |
|
n*********r 发帖数: 18 | 38 来自主题: Macromolecules版 - OLED Suggestion 1 ( efficient)
Looking for a strong collaborator who can implement your material right away.
Suggestin 2
One recommended device structure:
ITO/10nm PEDOT/50-100nm your polymer/o.5 nm LiF or CsF /100nm Al
Prepatterned ITO. [ mask aligner (sophisticated) or electrical tape(simple)]
Spin coater. ( proper solvent, concentration and spin speed). The goal is to
have 50 - 100 nm thick polymer on ITO
Thermal evaporator. ( low work function metal Ca 20nm/100nmAl or LiF or CsF
0.5nm/100nm |
|
c*s 发帖数: 2145 | 39 the following talks are from bbs.nju.edu.cn . I believe these are very good
comments about nano.
发信人: liuhui (笨老辉), 信区: NanoTech
标 题: 纳米微粒的结构
发信站: 南京大学小百合站 (Sat May 26 12:17:38 2001)
纳米微粒的内部结构与大颗粒基本上是相同的,但还是存在一些差别。
由于粒子的表面能和表面张力随粒径的减小而增加,纳米微粒的比表面
积大以及由于表面原子的最近邻数低于体内而导致非键电子对的排斥力
降低,这些会引起颗粒内部,特别是表面层晶格的畸变,有人用EXAFS
技术研究Cu、Ni原子团发现,随粒径减小,原子间距减小,用X射线衍射
分析,5nm的Ni微粒点阵收缩约为2.4%。
偶自己感觉用一句话概括比较合适:和大块材料相比,纳米颗粒内部结构
变的更加紧凑.
发信人: liuhui (笨老辉), 信区: NanoTech
标 题: 纳米微粒的颜色
发信站: 南京大学小百合站 (Sat May 26 12:31:44 2001) |
|
l*****o 发帖数: 82 | 40 JEOL JSM6700Fhttp://www.jeol.com/sem/sem.html.
The size of the features rangs from 20nm to 60 nm.
It's very easy to watch feature smaller than 5nm. And
that's not the SEM with the highest resolution in
my lab. |
|
c*******n 发帖数: 1648 | 41 similar to the last one by BF.
Monodisperse
5nm
solid or solidlike (No terminal viscosity)particles in polymer melt
The particle should have enough mobile protons
No aggregation of particles
Easy to synthesize or using physical methods
I think organic chemists here might have seen some of these kinds of well
defined systems. if you have, could you please refer the source? Thanks |
|
w***o 发帖数: 3830 | 42 来自主题: Macromolecules版 - for NP usually the monolayer coating for NP of 5nm counts to much weight
hmm |
|
c**m 发帖数: 757 | 43 10nm 还是 5nm
能不能给个计算方法
通俗易懂的 |
|
o*******w 发帖数: 349 | 44 为了把问题屡顺咱们一步一步来。
考虑一个粒子,在一个跑道上,从t0时刻开始向前跑(先考虑跑道不动的情况)。由于
粒子的Brownian motion, 在 t 时刻之前可能会出轨(defined as, say, distance of
less than 2.5nm to the edge of the lane)。一旦出轨就消失(annihilated)。
那么可以算出在 t 时刻之前的 annihilation 的概率,pr(D_A, t).
where D_A(t) = ~ a*Sqrt(t)
当 t 无穷时,pr(D_A, inf) = 1,
然后再考虑跑道左右做Brownian motion, 相当于你的Z粒子,D_Z(t) = ~ z*Sqrt(t)
则可算出 t 之前 A 粒子的annihilation 概率 pr1(a, z, t),
当然也可考虑A 和 Z 之间的距离是一个Brownian motion, 这样就不必单独考虑Z了
同样再算B 粒子,得到 pr2(b, z, t), 令 pr1(a, z, t) = pr2(b, z, t) 即可。
最后考虑初始位... 阅读全帖 |
|
t**w 发帖数: 82 | 45 MPGN的SPR一般在D>5nm
催化吗,表面积大?做载体? |
|
m***c 发帖数: 1403 | 46 安全性不是个科学问题,是个工程问题。虽然也不好解决, 毕竟那么多能量储存在
里面,还要经过针扎枪击而不爆炸是需要一些设计的。sony的问题恐怕还是因为
材料的homogeneity不够好,或者保护电路出了问题,我觉得要改进应该加强改进
保护电路和电芯筛选,目前来说锂电这个体系不可能发生大的改变,做化学和材料的
帮不上大忙。 5um的size对于 高功率电池来说太太大了,问题不在于size, 而在于
表面控制,表面控制的好,5nm的可逆性也可以不错,就算牺牲一部分不可逆容量
在表面,提高了功率密度,也是值得的。 |
|
s**********x 发帖数: 4593 | 47 作Ag nanoparticles
我的怎么差3nm。。。
就5nm的NP |
|
l******u 发帖数: 2314 | 48 在做银的颗粒,用Scherr方程算出来有20多纳米,但是EM看出来材料里大部分都是3-
5nm的颗粒(也有少量的20多纳米的)。为啥?Scherr方程永远管用吗? |
|
l******u 发帖数: 2314 | 49 多谢,刚刚考完古。
我担心的是XRD峰不够宽 - 就是"XRD Size"是20nm,可是TEM下是5nm以下。如果倒过来
我倒完全不担心(那个什么孪晶啊啥的),但是这样让我担心TEM看到的是主观的区域寻
找,也许并不能代表样品全部。
快来拍我。 |
|
T****i 发帖数: 2190 | 50 S5500 0.5nm的分辨率是guaranteed的
我以前的实验室有一台,如果达不到分辨率是不可能接收的
现在分辨率主要取决于透镜的球差色差等,加速电压的影响不是主要的,因为电子的波
长远远短于电镜目前的分辨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