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r 发帖数: 2876 | 1 我有一个疑问,萃取是提纯的常用手段吧,
一般萃取的时候都不是用常温或者低温?
另外,比如说蛋白纯化基本上都要求低温,
这个低温很难想到吗?
俺抛砖引玉,
有玉的请扔,
有砖头的,请自己留着。
研究方向,20%
malaria是一个好方向,研究这个病的疗法的意义不用讲了吧。关键是西医也没有大的
突破,
如果屠老太太研究 HIV的疗法的话,估计早就被cocktail给淹死了。
研究思路,30%
老太太的原创之处在于选对了草药,自创了低温萃取法。这些开创性思维的必要性也不
用论述的。如果你脑笨,想不到这么做,如果你手拙,想到了但试验做不出来,也是没
办法成功的。
中医药背景知识,10%
利用古人留下来的知识,是起了一些帮助的,去糟粕,取精华, 应该说是为老太太提
供了捷径的,有利于捷足先登。有人说葛洪的方子本来就不正确,“尽信书不如无书”
,把古人的书膜顶崇拜,还不如你自己一本都不读更好。
运气, 30%
运气绝对是少不了的,那么多草药,验方,如果青蒿这个方子被分给别人做了,老太太
也没成功机会了。而且古方里面有效的真是不多啊。运气不好是碰不上的。
其他, 10%
当时的科研体系和风气,也... 阅读全帖 |
|
F*******5 发帖数: 28 | 2 发现三氧化二砷的
历史极其启示
原哈医大一院血液内科主任 张 鹏
近日拜读了饶毅,黎润红,张大庆所著“中药的科学研究丰碑”一文, 决定补充一些细
节,以资参考. 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哈医大一院)中医科张亭栋主任所做的早期
贡献, 已在上文详述。这里仅阐述一下哈医大一院血液内科是如何最终确认了三氧化二
砷的疗效。
1971年3月, 哈医大一院韩太云药师(已故),根据荣秀成药师(原在黑龙江省医院,
当时下放在林甸县)收集的民间验方:中药砒石(成份为三氧化二砷As2O3)和轻粉(
成份为氯化亚汞HgCl)合用能治疗“瘰疬”和“毒瘤”,直接取化学试剂As2O3和HgCl
研究制成合剂“癌灵1号注射液”,又称“713注射液”.
1972年,哈医大一院普通内科(普内)血液组(现在的血液内科前身)应用“癌灵1号
”(As2O3+HgCl)于临床,由于泛泛地用于各型(当时尚无亚... 阅读全帖 |
|
f****b 发帖数: 2410 | 3 看点:
经过190多次失败后,终于,用乙醚制取的191号样品,对鼠疟猴疟的抑制率达到了100%。
1972年3月,屠呦呦在南京召开的“523项目”工作会议上报告了实验结果;1973年
初,北京中药研究所拿到青蒿素的结晶。随后,青蒿结晶的抗疟功效在其他地区得到证
实。“523项目”办公室将青蒿结晶物命名为青蒿素,作为新药进行研发。
1972 1972 1972 1972 1972 1972
====================================================================
北京时间24日凌晨,纽约,81岁的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而登上了
拉斯克奖的领奖台。这是拉斯克奖设立65年来首次颁予中国科学家,这一奖项不但是美
国最具影响力的医学大奖,更堪称诺贝尔奖的“风向标”。屠呦呦在发表获奖感言时表
示,青蒿素的发现是中国传统医学给人类的一份礼物。据了解,拉斯克奖的每个奖项设
25万美元奖金。
挽救数百万生命
“在人类的药物史上,我们如此庆祝一项能缓解数亿人疼痛和压力、并挽救上百个
国家数百万人生命的发现的机会并不常... 阅读全帖 |
|
F*******5 发帖数: 28 | 4
发现三氧化二砷的
历史极其启示
原哈医大一院血液内科主任 张 鹏
近日拜读了饶毅,黎润红,张大庆所著“中药的科学研究丰碑”一文, 决定补充一些细
节,以资参考. 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哈医大一院)中医科张亭栋主任所做的早期
贡献, 已在上文详述。这里仅阐述一下哈医大一院血液内科是如何最终确认了三氧化二
砷的疗效。
1971年3月, 哈医大一院韩太云药师(已故),根据荣秀成药师(原在黑龙江省医院,
当时下放在林甸县)收集的民间验方:中药砒石(成份为三氧化二砷As2O3)和轻粉(
成份为氯化亚汞HgCl)合用能治疗“瘰疬”和“毒瘤”,直接取化学试剂As2O3和HgCl
研究制成合剂“癌灵1号注射液”,又称“713注射液”.
1972年,哈医大一院普通内科(普内)血液组(现在的血液内科前身)应用“癌灵1号
”(As2O3+HgCl)于临床,由于泛泛地用于各型... 阅读全帖 |
|
p*l 发帖数: 1359 | 5 这些新方法,还远没达到能让一个做生物的人打开开关就用的地步,对技术不了解,不
可能做好。而且各个方法也有不同的应用局限性,能不能选到一个有意义的应用,往往
决定了一个新技术的命运。在生物应用上,往往需要根据仪器的局限调整生物方面的实
验方案。在图像数据处理上,也需要根据情况调整处理算法。所以,在single
molecule和super resolution领域,只有做到造显微镜,用显微镜以及分析解释数据一
体,才能有好结果。
这个方向现在百花齐放,机会很多,恰恰是因为并没有一个压倒一切,而且能让一般生
物研究人员就能使用的成熟技术。 |
|
n******7 发帖数: 12463 | 6 data的数量和质量不行,上什么方法也没救啊
特别是systematic bias, 不从实验方法上改进就是无解 |
|
q******g 发帖数: 3858 | 7 列好提纲,越详细越好。然后就是往提纲里填内容。脑子好使的时候,写结果和讨论,
背景介绍。累了就写实验方法。要想写的多,就越具体越好。写好第一遍底稿,隔几天
后,忘的差不多了,再开始改。会发现很多地方自己也读不懂, 要多改几遍。觉得差
不多了,找个英文母语的帮你改一遍。 |
|
b***q 发帖数: 18 | 8 职位职责1、从事基因组学相关项目的研发及服务;2、落实项目的进度目标,保证项目的
正常实施,优质高效地完成项目任务.3、做好项目的基础管理工作,保存各文件,记录,数
据等资料;4、及时准确与负责人沟通项目进展,提供技术支持;
5.英文六级以上;
6. 较强的英文听说写作能力。
应聘要求:1、医学或生物学硕士及以上学历;2、熟练阅读中、英文资料,独立完成实
验方案的设计及实施.
北京安必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由一批资深留学归国人员创办的生物制药服务公司。公
司依托深厚的国际资源背景、经验丰富的留美科研人员致力于生物制药服务并为客户提
供项目解决方案。公司现有服务内容主要包括应用杂交瘤技术生产单克隆抗体、利用噬
菌体展示技术筛选人源抗体,以及抗体亲和力成熟、人源化等抗体基因工程,蛋白表达
、纯化,多克隆抗体制备以及细胞工程等相关服务。此外,公司还可提供多种抗体的大
规模表达服务,如scFv、Fab、双价抗体的原核表达,IgG抗体、嵌合抗体、小分子抗体
的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等,在业界具有较强的技术优势和价格优势。
2010年,单克隆抗体全球销售额将达到260亿美元,我国也将达到50亿元人民币的
... 阅读全帖 |
|
p****s 发帖数: 46 | 9 其实在什么刊物上发表还是要有特殊考虑的。如果是比较重要但又处于发展阶段的研究
,其实可以考虑在一些容易的杂志上发表,这样的好处包括:
1 审稿简单,对保密性强的研究有利。有些审稿人会利用审稿的机会探听所有的关键试
验方法,这对于灌水的研究不重要,但对于重大课题,就很不一样。
2 重大研究可以不很在乎杂志的层级,因为舆论宣传早就把这个研究推到很重要的位子
上。
3 最后还是这个课题的实用性太强,最终对一个巨大的潜在医药市场的影响要远远高于
纯粹学术上的争论。
简单的说,做这个研究的主要成员,想在美国找一个TENUERED的位置应当是很轻松的吧
,或者大的药厂应当会愿意花20万美元一年请来做研究吧。这不正是生物版里很多人梦
寐以求的。 |
|
A*******e 发帖数: 13 | 10 :转一个,听说还有些比较激进的言论没有收在文字稿里。
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2012 年年会蒲慕明所长的讲话
谈灰色地带的科研诚信
2012 年12 月28 日
(根据录音整理)
一、前言
我今天想讲的主题是过去主题的延续。几年前我曾经谈过诚信的问题。科学
研究的诚信问题现在越来越重要。媒体上常有关于科学不端行为的报导,但事实
上明目张胆的科学不端行为(scientific misconducts),所谓伪造、篡改和剽窃
(Fabrication,Falsification,Plagiarism,简称FFP),是极少见的。现在最严重
的问题不是明显的FFP,而是灰色地带的诚信问题,就是那些不容易被发现、标
准不容易确定的问题。我们每一个从事科学研究的人都会遇到这些问题,都应该
认真考虑,当遇到这些问题时,怎么做才符合诚信的要求。
二、数据分析和表述时的灰色地带行为
今天我首先想讲的就是数据分析和表述时的不当行为。首先,较严重的就是
选择数据。只选择自己喜欢的结果,不喜欢的就不要。忽略不计对自己的结论有
威胁性的数据。第二,在发表文章或口头表述结果时不当地夸大表述。前者比较
容易判断是非,... 阅读全帖 |
|
s******y 发帖数: 28562 | 11 我的建议是如果某个测试方法得出的效果不够大的话就尽量换一种方法或者优化目前的
方法。
当然,也不要因为目前的结果不理想就全盘怀疑自己的课题。尤其是,绝对不能因为一
些技术上的错误就怀疑原则上的问题。比方说,假如某个实验你根本没有做出来或者做
出来的数据inconclusive, 就不要随意下个否定的结论,因为无论是肯定还是否定的结
论都是需要有力的数据来支持的。但是我经常见到有些人说的负面数据,其实都是指实
验做砸了,得不到清楚的数据来说明到底是什么。所以即使是个负面结论,也必须设计
一个严格的实验来证明是负面的。要么就干脆不要下结论,而是从新设计一个更好的试
验方案 |
|
M********r 发帖数: 142 | 12 好几个知名ID,都是这个态度:
一看到张的文章,就无力吐槽;懒得吐槽;张一贯不靠谱。等等。
这算啥?故作高深的样子。
人家好歹是发表的同行评议的文章;张也不是民科。要批评也得针对其文章、数据、实
验方法有理有据地评论吧?
直接就是张过去一贯不行啦,文章不用看就知道是错的啦。这不是正确的态度吧? |
|
B*D 发帖数: 5016 | 13 从北朝转的
http://www.cctvdream.com.cn/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1
ge%3D1
注:由于之前实验室有同事认为本文对之前实验室的研究细节有泄密嫌疑,因此文章做
了删节处理。当然,公开发表的文献懂行的读者能猜出这些此处已删除的背面都是什么
,就请大家给个面子,不要人肉了。前面一段主要是让大家直观了解一下现代尖端生物
研究中上下游的长度,QA,QC的复杂性和研发技术平台的长期性。花十年,2-3代博士生
打造世界一流技术平台的艰辛,真的很不容易。这也从一个侧面阐述了“引进即落后,
追也追不上”的怪圈的产生原因,并通过一个例子来讲述怎样打破怪圈,建立世界一流
技术平台。
小议生物学研究中的技术平台的作用
上个月,我以前的实验室(后文为了描述方便,称为北大实验室)发表了一篇Cell的封
面文章,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成果。关系挺铁的哥们发了好文章,让人激动不已。关于
这篇文章的科学意义,Cell有专文评述,网上也有很多文章讨论,这里就不多谈了。笔
者特别欣慰的是,这篇文章标志着北大实验室相关技术平台达到世界一流水平。这个技
术平... 阅读全帖 |
|
T*****e 发帖数: 247 | 14 cycloheximide是inhibit denovo protein synthesis。
举个例子吧,比如你发现一个细胞事件很有趣、很重要。你想知道它是怎么被调控的。
那么有很多种可能,比如转录,转录后调控,翻译,翻译后调控。翻译后调控又分为很
多种,比如磷酸化修饰,translocation等等。那么怎么把目标范围缩小呢?早期的实
验方法,比如加转录抑制剂看看该细胞事件是否还发生,或者你说的这个加翻译抑制剂
,看看是否需要新的蛋白合成。比如学习记忆的机制里面,短期记忆有的需要蛋白合成
,你可以通过加蛋白合成抑制剂阻断动物的短期记忆来证明这点。而长期记忆还需要转
录的过程,那么你可以通过加转录抑制剂抑制长期记忆来证明。
研究一个protein的half life有啥意义?
我举第二个例子来说明这个。比如说现在很流行的用GFP这样的reporter来研究转录。
具体就是用一个增强子/启动子来驱动GFP表达。那比如说我有一个转录抑制子,我推测
它可以抑制上面提到的GFP的转录。那我把抑制子加到细胞里面去,等了24小时也没看
到什么变化,这能说明这个转录抑制子无效吗?未必。因为GFP的... 阅读全帖 |
|
b****r 发帖数: 17995 | 15
懂得不多,只是提提个人观点
其实你们两个人 说的是对的
你可能看过RP Lifton的papers。他一直致力于 研究 rare mendelian diseases。 他
目前和BCM,Wash U@SL 和 JHU 一起在做 mendelian genetics consortium。 通过在
全世界找 “extreme phenotype - disease outliers” 和 “inbred family的疾病”
来寻找 human knockout的phenotype。
通过 RP Lifton的实验,你发现,这个世界上 仍然有很多 monogenic的病。 但是从
临床的角度来考虑, 研究 monogenic的疾病 究竟有治疗价值吗? 1/100,000 的
mutation导致的 rare disease, 有哪个药厂会愿意生产药物来治疗呢? 所以,工业圈
自然也不会对这个领域感兴趣...
--你不能把眼球停留在眼前,应该放眼10年以后,你职业生涯的成熟期。100,000人一
例患者,全世界有多少患者?数十万!测序技术的普及以及互联网,在几年后就会把这
几十万人基本... 阅读全帖 |
|
b****r 发帖数: 17995 | 16
懂得不多,只是提提个人观点
其实你们两个人 说的是对的
你可能看过RP Lifton的papers。他一直致力于 研究 rare mendelian diseases。 他
目前和BCM,Wash U@SL 和 JHU 一起在做 mendelian genetics consortium。 通过在
全世界找 “extreme phenotype - disease outliers” 和 “inbred family的疾病”
来寻找 human knockout的phenotype。
通过 RP Lifton的实验,你发现,这个世界上 仍然有很多 monogenic的病。 但是从
临床的角度来考虑, 研究 monogenic的疾病 究竟有治疗价值吗? 1/100,000 的
mutation导致的 rare disease, 有哪个药厂会愿意生产药物来治疗呢? 所以,工业圈
自然也不会对这个领域感兴趣...
--你不能把眼球停留在眼前,应该放眼10年以后,你职业生涯的成熟期。100,000人一
例患者,全世界有多少患者?数十万!测序技术的普及以及互联网,在几年后就会把这
几十万人基本... 阅读全帖 |
|
s******y 发帖数: 28562 | 17
这个并不完全准确。你可能是受了方舟子的说法的误导。方舟子是这么说的:
“即使葛洪记载的青蒿偏方真的对治疗疟疾有效,它并没有被葛洪特别关照,在随后的
一千多年间,也差不多被淹没了。虽然某些中医典籍中也会抄录它,但是并不看重它,
只是作为文献备考。中医和民间仍然不停地在寻找治疗疟疾的方法,屠呦呦课题组搜集
了808个可能抗疟的中药,而同时的云南小组搜集的中草药单方、验方竟多达4300余个
。这么多的偏方正说明没有哪个有突出的效果,否则就都用它了。而当时的实验也证明
它们无一有效”
笑话版上有人把葛洪肘后备急方卷三第十六治寒热诸疟方帖了出来,一共42个方
子,里面的确有好几个让人笑掉大牙的方子。但是,应该指出的是,里面除了青蒿,
还有14个方子提到了常山,如此高的出现频率应该不是没有原因的。而应该指出的
是,常山的确是含有抗疟疾成分的,里面的常山碱对疟原虫有很好的杀灭效果,
但是其副作用较大,所以在现代医学上不常用而已。所以葛洪贴的那些方子应该
并不都是完全胡说的。那些草药的提取物没有得到青蒿素那样的地位很可能是因为
他们的副作用太大所以在实践上不采用而已。而方舟子说的那个“无一有效”这
... 阅读全帖 |
|
a*******a 发帖数: 4233 | 18 还是那句话,一个良好的医疗体系, 有效的排除什么不好用的比知道什么好用更重要
,不然就会像现在中药的窘境一样,少数有用的,有潜力的方子被淹没在大量的垃圾里
。拿抗疟药这事来说,2000个方子
放在你面前,排除掉屎尿屁还有几百个平头正脸的,肘后方又不比别的方子长的好看,
凭什么只做肘后方里的?
官网
1969年中国中医研究院接受抗疟药研究任务,屠呦呦领导课题组从系统收集整理历代医
籍、本草、民间方药入手,在收集2000余方药基础上,编写了640种药物为主的《抗疟
单验方集》,对其中的200多种中药开展实验研究,历经380多次失败,1971年发现中药
青蒿乙醚提取物的中性部分对疟原虫有100%抑制率,1972年从该有效部分中分离得到
抗疟有效单体,命名为青蒿素。青蒿素为一具有“高效、速效、低毒”优点的新结构类
型抗疟药,对各型疟疾特别是抗性疟有特效。1986年“青蒿素”获得了一类新药证书(
86卫药证字X-01号)。1979年获“国家发明奖”。 |
|
a*******a 发帖数: 4233 | 19 不仅仅是不稳定,而且证不对症,现在诊断出来的疾病对成中医都不知道啥玩意, 诊
疗一致性也差,最后看了十个人给了十个方子先吃吃看,试的过来么。 想起来康熙当
年就试了不计其数的方子。。。
最简单的,你可以看看中医治丙肝有多少"验方" 。。。
等sovaldi国产了,中药又大大的后退一步
完全没有竞争力 |
|
a*******a 发帖数: 4233 | 20 我一开始就说了,废医验药。传统药材是个宝库,然而靠中医自己并没有能力排除掉无
效的方子,前面已经说了 " 编写了640种药物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对其中的200
多种中药开展实验研究。。。。" 如果没有现代医学一味味一方方的验过来,这些候
选成分都埋在垃圾里谁也不知道,而且垃圾越来越多,因为各种流派也越来越多。这个
活中医自己不愿意做,而且诊疗都不规范,也没办法做。
包括柳树皮,中药也有偏方柳树皮清热利毒的,但是并没有什么卵用,柳树皮早就被人
遗忘了,现在清热用双黄连,连翘,蒲公英,蝉蜕。 然而这些货哪些是真能堪比水杨
酸的? |
|
s******y 发帖数: 28562 | 21 传统中医的一个问题就是家族流传制度,同行之间不进行交流,所以很多验方不能扩展
开来,很多在兵荒马乱的时候甚至干脆丢失了。
验药是应该的。去伪存真。
废医没有必要,都废了,你还让人家怎么发展?而且验几千年积累下来的那些药,没有
个几十年哪里搞得定?到时候检验中间有问题你又要去问谁?这个好比古印第安人的文
字,就是因为西班牙殖民者不让他们用自己的文字,结果才几代人的时间,就彻底没有
人认得那些字了,结果还弄得现代科学家花了上百年才破译的。你这把医一废,得,过
二十年,你连问的人都没有问。
这个真的不要低估这个文化继承的重要性,也不要太高估古典里面写的东西的可信度。
很多古代的词的唱调,都是人和人之间相传的,曲子传了上千几百年了,结果清末民初
那么一兵荒马乱,结果大部分都丢了。而那些零星流传下来的谱子,根本就重复不出以
前到底是怎么个唱那个曲的。因为以前的唱曲那些人也是家族行业,防外人跟防贼似的
所以相同的错误,我们不能一犯再犯。
200 |
|
s******y 发帖数: 28562 | 22 呵呵,这个。。。不知道如果你发现其实大部分现代药物都是碰运气弄出来的话会怎么
想。所谓的rational design 不是没有试过,但是成功率很低。我们系就有两个教授是
搞这个rational design 的。他们两经费非常多。但是。。。从他们的seminar 看来,
这个方面的研究还处于一个初期状态吧。
中医中药怎么说好呢,虽然有很多乱七八糟的地方,但是也有很多验方等于是
被做了几百年的人体试验,这么宝贵的数据随便丢掉的话简直是暴殄天物。
比方说吧,关于疟疾这个,屠呦呦在她的发言里也指出了,除了青嵩,中药方子里还有
一个常山也是有疗效的。而含有常山作为主要成分的药方占了那个葛洪列的40多个药方
里的1/3。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个对筛选的时候增加成功率简直是太有用了。常山之所
以后来没有被推广是因为天然状态的常山碱副作用太大了。但是,因为最近几年的疟原
虫对青嵩素已经产生抗性了,所以现在药学界又开始把目光放到常山碱上,试图通过修
饰来减低副作用。
至于你说针灸是非中医主流,这个结论是不是下得有点太匆忙了? |
|
l*******r 发帖数: 407 | 23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37&do=blog&i
摘要
1970年代早期,多数中国科学家,在文化大革命中努力生存而无机会开展研究。两位年
轻的研究者屠呦呦和张亭栋,分别在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和揭示砒霜化学成分三氧化二
砷对白血病的治疗作用的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回顾四十年前开始的历程,不乏曲折和
反讽。青蒿素工作源于中国帮助越南抵抗美国,三氧化二砷源于观察、验证和改进乡村
中医的实践。虽然他们的药物挽救了世界上很多生命,两位研究者迄今未获国内外充分
肯定,屠呦呦有争议、张亭栋基本默默无闻。相关的文献埋没于冷僻的杂志和一般不易
看到的内部会议资料。基于原始中文论文、文件和采访,我们在此呈现这些发现的历史
概貌。没有逃脱我们的注意,在古代和近现代中文文献及医疗实践中,可能还有尚待重
新发现的珍宝。
引言
在中国使用了上千年的传统药物,能否改善现代人类的健康?在中国,有些人不认为这
是问题,而在中国以外的世界,中药并非现代人类普遍使用药物的主要来源。
对中药有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在现代医学进展到今天后中药意义很小,甚至... 阅读全帖 |
|
n*******3 发帖数: 128 | 24 乖乖不得了,中国包括青蒿素在内的所有原创性药物全部来自于中药“灵感”
中国人天天自卑,天天骂中医,可不复制老外的自己原创的药物全部来自中药的所谓“
灵感”,你们无耻的不肖子孙,就骂中医吧,下面看看中医为中国原创性药物的贡献:
1 青蒿素就不用说了吧,都拿诺贝尔奖了
2 联苯双酯概述联苯双酯是根据中药五味子有效成分五味子丙素经结构改造而人工
合成的一种治疗肝炎药,中国首创
3 中国著名药理学家唐希灿80年代初,通过对民间中草药经验调查,对浙江地区
中药“蛇足石杉”治疗早老性痴呆症,从该植物内发现二个新的强效、高选择性乙酰胆
碱酯酶抑制剂——石杉碱甲及石杉碱乙,证明效果非常好并且近年引起美国人注意更被
运用在禁毒方面
4 张亭栋发现砒霜治疗急性白血病更是直接缘自中医了,上世纪70年代初,黑龙江
省林甸县民主公社出现了一大批癌症患者。省卫生厅派出哈医大一院的5人专家小组前
往调研,致力于研究血液病的张亭栋是组长。在住院的食道癌、子宫癌、胃癌患者纷纷
向省城专家诉说病情时,一位曾被医院“判死刑”的食道癌老人的述说引起了关注,他
说,他的病好多了,不仅能喝水,一顿还能吃两... 阅读全帖 |
|
s********n 发帖数: 1124 | 25 老方很多年就提出了“废医验药”的观点,这个观点我是支持的。中医理论那一套站不
住脚,但是中药、包括动植物药和矿物药等,是可以采用现代方法进行二次开发、寻找
有效成分的。上面几个例子,其实就是采用这种方法研究出来的。青蒿素其实并不是什
么中医理论搞出来的,实际上中医验方中使用的青蒿中并不含青蒿素,青蒿素是从黄花
蒿中分离出来的。
中药的研究方面,日本水平远高于我们中国。他们的植物化学做的非常细致。实际上,
我国植物化学领域,目前中生代主力多数都是日本留学回来的。日本的研究策略就是系
统分类各种植物的活性成分。我们是完全学习借鉴别人的思路而已。青藤碱,日本1921
年就已经分离出来了,我们直接拿来用,在国内治疗风湿病都几十年了。价格便宜效果
还不错。这样的例子非常多。
中国曾经有一个庞大的计划,采用中药指纹图谱技术系统归类与鉴定所有的中药,后来
不了了之。各地的同一种植物中成分差别很多,在相关活性没有了解的情况下,这种鉴
定意义不大。
目前在中国的药学院和药科大学,大规模的植物化学研究已经持续了几十年了,数以万
计的新的植物来源的化合物被发现,可惜活性研究跟不上,一个博士生分离出几十个化
... 阅读全帖 |
|
S********5 发帖数: 753 | 26 以下为转载:
接下来就是官方的说法了,首先因为中药青蒿包括两个品种,学名为黄花蒿的具有抗疟
作用,而学名为青蒿的没有任何抗疟作用,中医则用的是青蒿。其次绝大多数中药用煎
熬等高温方法配制,青蒿素在温度高于60度时就完全分解了,不可能对疟疾有任何治疗
作用。最后屠呦呦在葛洪的《肘后方》中发现是这样记载的:“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
,绞取汁,尽服之。”才意识到一直用高温提取,很可能破坏了有效成分,因此改用乙
醚提取,于1972年成功地发现了青蒿素。
但是,这一说法很个明显的漏洞,如果真是从葛神仙那书里得的灵感,不加热,在室温
的情况下用水提取就是了,为何灵机一动用乙醚提取?
其次,《抗疟单验方集》都整理出来了,里面连群众来信都包括了,怎么可能没有《肘
后方》?还要屠呦呦在统统失败后狂翻书才找到?523项目组不会这么不认真吧?
真相之有一个:这一段是为了表现中医如何伟大而杜撰的,先有青蒿素,然后再到中医
典籍里找记载。
做植物药提取,起码要用水提取一次,再用脂溶剂把不溶于水的东西提取出来,美国做
抗癌药物筛选就是这样做的。做中药材,除了按熬中药的办法加水烧开,还将蒸馏出的
气体冷却成液体进行检... 阅读全帖 |
|
a*******t 发帖数: 10093 | 27 日本的研究思路很好
特别重视“验方”
所以日本搞汉医汉药的,一贯比较推崇张仲景 |
|
b*******i 发帖数: 76 | 28 从植物或矿物质中提取天然有效成份是寻找药物的方法之一,但大海捞针并不是很容易
的。从经验性的中药中得到线索进行筛选可以提高效率。但以后提纯、验证等一系列复
杂的过程是相当科学的,跟中药没有任何关系。普通人因为并不知道药物筛选及验证的
科学步骤从而误认是中医中药的成功是可以理解的,怕的就是目前从事跟中医中药相关
人员为了自己的饭碗而误导普通人群,让真正有病的人得不到正规而安全的医疗救治,
迷信未经科学验证的单方、验方、祖传,这就成了伤天害理了。 |
|
n**e 发帖数: 2026 | 2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aterWorld 讨论区 】
发信人: nile (nile), 信区: WaterWorld
标 题: 青蒿素,请给科学以真实——浸泡与渍绞之辨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Oct 11 16:14:43 2015, 美东)
上一篇文章《青蒿素,请给历史以公道》,尼罗河用无可辩驳的证据揭露了方舟子偷梁
换柱的卑鄙的手法,证明提取青蒿素所用的黄花蒿就是古代中医一直用来治疗疟疾的中
药青蒿。紧接着问题又来了。科学研究表明,青蒿素不溶于水,而且受热会失效。这也
就成了方舟子断定中医用青蒿根本不能治疗疟疾的科学依据,以此否定中医对发现青蒿
素的贡献。
方舟子言:『即便黄花蒿被用来代替青蒿使用,里面的青蒿素也起不了作用,因为中医
是把药物煎成汤药来治疟疾的(最著名的是以青蒿、知母、桑叶、鳖甲、丹皮、花粉煎
成的青蒿鳖甲汤),而一旦加热到60摄氏度,青蒿素的结构就被破坏,失去了活性,杀
不死虐原虫了。』
『葛洪记载的这个偏方是否真的能治疟疾,也是很可疑的。青蒿素几乎不溶于水(所以
屠呦呦才用乙醚提取),用两杯水(东晋的“升”很小,当时一升大约相当于现在的
2... 阅读全帖 |
|
j******1 发帖数: 1315 | 30 方舟子在这个问题上犯了个错误,然并卵。
“历史文献证明,无论是葛洪的绞,李时珍的捣汁,还是冯氏的捣烂绞汁,乃至研末
以酒送服,古代中医从实践中已经具备青蒿中的药效成分不溶于水的知识”葛洪的书上
有26个验方,各个都是好东西,要不LZ发动中医粉们都试试。题外话现在在江西铅山还
有个葛仙山,山上有个葛仙庙,庙里的香灰据说很灵哦。二十多年前都是一小包能买
100块钱,这大概是葛仙人的第27个治疟良方。要是LZ受到了启发也拿了炸药奖,记的
分我一半。 |
|
n**e 发帖数: 2026 | 3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aterWorld 讨论区 】
发信人: nile (nile), 信区: WaterWorld
标 题: 青蒿素,请给历史以公道——青蒿与黄花蒿之辨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Oct 9 13:51:37 2015, 美东)
方舟子发表在中国青年报后来又在很多中文网站转载的《屠呦呦研究的青蒿素和中药有
多大关系?》,文章一开始就设立了一个伪命题:青蒿素是不是中药。青蒿是中药,青
蒿素是从中药青蒿提纯的植物药,当然不再算是中药。这个命题的虚伪性不在于对问题
本身的回答。在于其真实用意是否定青蒿素的发现受到中医古方的启发,否定中医对发
现青蒿素的原创性贡献。
方是民言:『中医所用的那种青蒿(又名香蒿)并不含青蒿素,已被证明对治疗疟疾无
效。青蒿素是从与青蒿同属的黄花蒿(又名臭蒿)提取的。中医几乎不用黄花蒿入药,
用的话也只是用来“治小儿风寒惊热”,从不用它治疟疾。』
问题的关键是存在两个命名系统中医药名与植物学分类名。此青蒿非彼青蒿。方舟子把
中药名与植物学名混为一谈从而得出结论说中药青蒿不是黄花蒿。事实上,中药青蒿就
是植物学上的黄花蒿(Arte... 阅读全帖 |
|
o*******a 发帖数: 242 | 32 接上面。。
出于民族自尊心和对我国药学事业的关心,他曾多次撰文呼吁政府当局和全社会重
视发展药学事业。他大声疾呼:“要雪此耻,舍药学者谁属?”他强调只有药学教育的
独立发展,药学事业的发展才有希望,大学应设药学院和药学研究院。他还认为最高学
术机关应特设药学科,为独立的学术院及研究院,主张研究国药代替西药进口。他还主
张振兴实业,要在化学上下功夫,鼓励制药,抵制舶来品。“九一八”事变后,他撰文
呼吁对中药应“勇取西法,从事整理,以补救非常时期西药之缺乏”。他建议,将中药
单方或复方,在药材品种鉴定和药理实验的基础上改进剂型,直接制成各种制剂,可避
免化学制法的繁琐,且能保存生药之全成分。他的这一建议,经过长期的实践证明是可
行的。
麻黄过去是我国出口的大宗药材,而麻黄素却又依赖进口,赵燏黄常为此而感叹。
国内当时仅在北平和南京先后提制小量麻黄素,1939年后就停止了。北平沦陷后,
他受新亚药厂的委托,克服了重重困难,在朱晟的协助下,在新亚药厂华北分厂用简单
的设备创造了石灰法生产麻黄素工艺。1940—1945年共提取300多公斤麻黄
素,满足了当时国内的需要,且有部分远销英美,改变了过...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3 独家专访:面对质疑的韩春雨
原创2016-10-18 陈晓雪、李晓明 知识分子
►韩春雨任教的河北科技大学门口。摄影:陈晓雪
内文提要:
独家专访:面对质疑的韩春雨
韩春雨NgAgo论文可重复性争议考验科学界
编者按:
5月初,《知识分子》以国际科学媒体的标准,第一时间报道依据国际科学同行
评议的学术刊物上发表的韩春雨论文以及当时多位科学家评论,并说明其是发展了荷兰
科学家的工作。此后,国内媒体和单位纷纷跟进,因为没有新的工作进展,《知识分子
》未继续报道。从网上开始有声音质疑韩春雨文章结果,《知识分子》一直保持追踪国
内外学术界最新的动态,但不依据私下匿名来源为主作报道,直到13位中国科学家公开
实名发言后,《知识分子》才有可以较为完整、公开的事实可以报道。
NgAgo实验的可重复性争议历经数月之久,至今虽有多方表态,但仍然没有迹象显示很
快会得到解决。如何在学术规范下寻找解决之道,是摆在中国科学界面前的重要挑战。
10月10日晚,12位科学家实名呼吁调查(后增加一名科学家),《知识分子》
当晚连线韩春雨,并于第二日中午赶赴河北科...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4 2017年7月1日生效的《中医药法》已经明确规定:
“生产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来源于古代经典名方的中药复方制剂,在申请药
品批准文号时,可以仅提供非临床安全性研究资料。”
亦即“中药古代经典名方”不必再走临床实验这道“验药”程序。
在当代,中医曾经历过两次大规模的“验药”,结果都颇为尴尬。
首届药理学会上的争论
1961年,在北京召开了“中国生理科学会药理专业第一届学术讨论会”。
此次会议的主题是“寻找新药”。对传统中药做药理实验进行筛选,是其中
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会者回顾了1958年以来全国范围内的中医“验药”结果:
“解放以来,中药研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由于缺乏经验,工作进行得不十
分顺利,阴性结果较多,肯定结果较少。不少(宣称)临床报告有效的方药,在
动物实验中得不到证实。”
“我们单位所做的中药筛选工作多数为阴性结果(笔者注:不能证明有效),
少数为阳性结果。”
“用观察血管脆性、血凝时间等方法来研究止血的中药,结果很难得出肯定
的结论。……另外,中医常用的补血验方若以现代检验方法,如查骨髓、检血象,
都不能作出肯定结果。”①
这样一种结论,无疑让当时与会的中医界人士颇为尴尬。...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5 Original 方舟子
(央视最近播出的公益广告,除了让潘建伟出来讲墨子的发现启发了量子通信,还让屠
呦呦出来讲中医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这个当然是指青蒿素的发现。其实我以前已多次
论证过,青蒿素的发现和中医药没有关系。现在集中再讲一次)
把屠呦呦获诺贝尔奖当成中医药获得世界承认,是天大的误会。这是因为很多人都
误把青蒿素当成了中药。其实青蒿素是从植物提取的成分单一、结构明确的化学药,也
就是俗称的西药,中国药监局给它的是化学药准字号,国外也都认为它是西药。有很多
化学药最初都是以植物为原料提取或合成的,例如阿司匹林、麻黄碱、达菲,我们不能
因此就说它们是中药。而且国外早就认可青蒿素,例如世界卫生组织在2002年已把青蒿
素的衍生物列为基本药物清单中。实际上天然的青蒿素本身的抗疟效果并不是很好,现
在用的都是半合成的青蒿素衍生物,比如列入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清单的蒿甲醚和青
蒿琥酯,都是自然界不存在的非天然的化学药。
在诺贝尔奖发布会上,诺贝尔奖委员会委员在回答中国记者提问时明确指出,诺贝
尔奖不是在奖励中药,而是奖励对一种药物的医学研究,最多只能说该研究受到了中药
的“启发”。因为... 阅读全帖 |
|
e****2 发帖数: 2723 | 3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iology 讨论区 】
发信人: jurassicpark (猪拉稀·怕渴), 信区: Biology
标 题: 整理了“美国变态PI列表”,欢迎转载到国内各高校bbs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Apr 21 14:28:38 2010, 美东)
发信人: FatSheep (Serta is my cousin), 信区: Biology
标 题: 美国变态PI列表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Apr 18 19:53:07 2010, 美东)
http://bbs.bio668.com/read.php?tid=35969
美国变态PI
David X. Liu Department of Neur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 Penn State Univ. 2
postdoc were fired after working for Dr. Liu only for 2 months because they
did not obtain the expected experimental re... 阅读全帖 |
|
m*********3 发帖数: 1425 | 3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harmaceutical 讨论区 】
发信人: methanol123 (meoh), 信区: Pharmaceutical
标 题: 2015 Nobel Lectures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today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Dec 7 08:49:49 2015, 美东)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CmfknmFvBs
Youyou tu is the third one
演讲全文如下:
尊敬的主席先生,尊敬的获奖者,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我极为荣幸能在卡罗林斯卡学院讲演,我报告的题目是:青蒿素 - 中医药给
世界的一份礼物。
在报告之前,我首先要感谢诺贝尔奖评委会,诺贝尔奖基金会授予我2015年生理学
或医学奖。这不仅是授予我个人的荣誉,也是对全体中国科学家团队的嘉奖和鼓励。在
短短的几天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瑞典人民的热情,在此我一并表示感谢。
谢谢William C. Campbell(威廉姆·坎贝尔)和Satoshi Omura(大村智)二位刚
刚所做的精彩... 阅读全帖 |
|
h*********9 发帖数: 361 | 38 轻度感冒发烧,可服煎过的热姜/红糖水。注意要盖被子发汗。
版上有多少人喝过? |
|
|
z*p 发帖数: 43 | 40 以前遇到过一个印度东部的人,他说感冒的时候,会用姜熬水喝,还会加蜂蜜和curry。 |
|
|
|
|
M*****8 发帖数: 17722 | 44
姜肯定有效或有大帮助,
如果剂量够大。
红糖水不重要,帮助味觉而已,
还不如用蜂蜜。 |
|
|
|
i**o 发帖数: 1161 | 47 其实你不用费劲和他解释,对于压根不懂中医的人,自然会凭借自己超凡的想象力把中
医理解得千奇百怪。
中医不是经验医学,不过中国历史上存在海量的偏方验方之类的经验医学,他们哪里分
得清其中的差别啊。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了理论的中医真的就成了民间偏方,江湖术士的把戏了。
你凭什么说中医跟阴阳五行不沾边呢。不辨阴阳,这中医也就白学了 |
|
c****n 发帖数: 21367 | 48 呵呵,只有目光狭隘的人喜欢扣帽子,只有宗教信徒喜欢讲别人歧视。
中医不排斥西医的,现代中医吸收西医的技术发明快得很,呵呵。
既然你在药厂,问你一个问题,西医药厂这么一百来年,发明的重要新药
有“按西医理论指导”来的么?:) 青霉素?伟哥?:)
不反省方法论上的根本错误,pfizer这种厂子总会被自己billions的
烧钱烧到倒掉,呵呵。更别说现在多少药厂去中国找中医验方作为研发指导,
这你总不能否认吧。:) |
|
c****n 发帖数: 21367 | 49 据我粗浅的调研,最后一部集大成的经典著作是伤寒杂病论了,再往后每个朝代都有
经典医书,但基本都没有类似“八纲”的方法上的创新。而是对验方的使用心得,
对病例的诠释。 |
|
c****n 发帖数: 21367 | 50 这两者没有可比性。神学归神学,信的人再去弄。
中医信不信都不重要,看实际效果。:) 要是方子不罩,谁说它是“验方”都没戏啊。
意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