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 发帖数: 133 | 1 观世音菩萨灵感录
李圆净居士原著
演培法师白话讲述
第一篇 拔病苦
第二篇 救厄难
第三篇 兴福慧
第四篇 度生死
第五篇 广劝惩
第六篇 普示现
第一篇 拔病苦
★晋朝有个和尚,名叫竺法义,住在兴宁中始宁山上,很精细的研究所有的佛经,从他
学习的学生经常有一百多人,当咸安二年的时候,他感觉生起心气病来,病得很久,所
以他就一心一意的虔诚归依观世音菩萨,忽然有一天梦见一个人破开他的肚皮,把他的
肠胃都拿了出来,并且洗刮他的五脏六腑,看见有结成一块块肮脏的东西很多,都把他
洗得干干净净了,再放进去,还原缝好,对义说,你的病已经除掉了,当他一觉醒来,
果然病都好了。宋朝尚书令官员傅亮编撰这件事的奇迹,常常说,他的父亲在世时,和
义一起游山玩水,义也常常说这件奇事,听到的人没有一个不肃然起敬的。(太平广记)
★元魏时(即北魏孝文帝亦称元魏)名道泰,住在常山的衡唐精舍,曾经梦见有个人告
诉他说,你的性命将于四十二岁的时候,当寿终正寝,到了那个时候,果然生起很严重
的病来,他自己忧虑必定会死,将他所有的衣食资产多为布施,有位朋友对他说,我听
见供养六十二亿菩萨,和念一声观世音的人,得福恩是一样...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 一、蛇图腾的崇拜
(一)古埃及的蛇崇拜:埃及以埃及眼镜蛇为崇拜对象,许多古埃及神明的形象都
有眼镜蛇的特征,又或曾蓄养眼镜蛇;埃及神话中的瓦吉特,正是以蛇为形象的神明。
古罗马击败古埃及后,埃及艳后克娄巴特拉七世曾引宠物眼镜蛇以咬腕自尽,也是西方
文化所津津乐道的故事(图一)。
图一 克娄巴特拉之死(Death of Cleopatra),让·安德烈·罗布(Jean André
Rixens),1874年
图一 克娄巴特拉之死(Death of Cleopatra),让·安德烈·罗布(Jean André
Rixens),1874年
在古埃及的不同神话体系中,有一种体系认为蛇是“大地之子”(Sito),并具有
原初生命的创造力。古埃及人常用环绕宇宙的蛇形作为原初之蛇的象征,Ramse六世的
陵墓中有描绘宇宙之蛇孕育出时间和万物。尼罗河源也被认为是由一条巨蛇保护着河神
。古埃及神话认为,宇宙是由两条大蛇控制的,一条是正义的象征,而另一条则是邪恶
的化身,而它们互相争斗便形成了白天和夜晚。
图二 刻有交蛇的古埃及调色板
图二 刻有交蛇的古埃及调色板
此外,古埃及法老的调色板和权杖... 阅读全帖 |
|
c****e 发帖数: 1628 | 3 1924年,焕先在麻城蚕业学校读书,放寒假的时候,他带回家一张马克思的画像贴在香
案上。父亲很生气,斥责他说:“这是敬祖宗的地方!”焕先说:“他是革命导师,照
他的办法,就会创造出个新社会来!”父子俩为这事还吵了一架。焕先的三叔期望他念
完了洋学堂,将来混上一官半职,自己也能沾点光,主动上门送学费。可他没料到,焕
先毕业后,1926年,在党的领导下,就搞起农民运动。一些被清算的土豪劣绅,对焕先
恨之入骨。有一天,恶霸方晓亭带着地方民团,把他父亲、哥哥、嫂子、弟弟,在家的
六口人,全给杀害了。焕先回来,看见母亲和弟弟伏在六位亲人的遗体旁边哭得死去活
来,自己也悲痛万分。他擦去了眼泪,对母亲说:“妈妈,你们快走吧 ,只有打倒军
阀、地主阶级,劳苦大众才会有家,才会有活路!”为了避免母亲再遭杀害,劝说她丢
开了家业,到外乡投亲靠友。[2]
1926年秋,农民革命运动蓬勃兴起的时候,吴焕先将几家佃户债户请到家里,一面向他
们宣传革命并表示道歉,一面将他们的租地契约和债务借据,一把火烧了个一干二净。
他当面宣称谁租种他家的田地就归谁所有,从今往后绝不向各户收租逼债。这件事在当
地引起很大轰动,不... 阅读全帖 |
|
P*****T 发帖数: 292 | 4 原文参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04113d0101oxp3.html
清华简《耆夜》为伪作考 姜广辉 付赞 邱梦
本文考证清华简《耆夜》为伪作,理由是:一、简文载周公致毕公诗,开头一句是“戎
服”,考“戎服”概念晚出,大约在公元前800年左右军旅之衣称为“韎韐”,公元前
650年左右称为“均服”,公元前550年左右称为“戎服”、以“赑赑”叠字作为修饰语
直到唐代才有。二、简文两次见“祝诵”词汇,考先秦古籍只单言“祝”或“颂”,不
言“祝诵”或“祝颂”。宋代学者作文献研究,分析文辞、文意,始立“祝颂”之目。
三、简文载周公酬武王祝诵诗,开头一句是:“明明上帝,临下之光。”前一句首见于
晋人诗句,是歌颂上帝的;后一句首见于宋人诗句,是歌颂宋帝的,这两句诗乃是现代
人集句,非周公原创。四、《蟋蟀》一诗原载《诗经·国风·唐风》,先秦季札和孔子
都认为此诗反映唐尧节俭遗风。简文则说《蟋蟀》一诗为周公所作。考《诗经》三百零
五篇皆曾被谱曲,十五国风属于民谣,地域不同,音亦各异,豳有豳音,唐有唐音。假
如是周公所作之诗,必定会被乐师谱... 阅读全帖 |
|
g******t 发帖数: 18158 | 5 这是连续剧第三季,姜广辉、付赞、邱梦燕等人对程浩的商榷
清华简《耆夜》为伪作考
本文考证清华简《耆夜》为伪作,理由是:一、简文载周公致毕公诗,开头一句是“口
口戎服”,考“戎服”概念晚出,大约在公元前800年左右军旅之衣称为“韎韐”,公
元前650年左右称为“均服”,公元前550年左右称为“戎服”、以“赑赑”叠字作为修
饰语直到唐代才有。二、简文两次见“祝诵”词汇,考先秦古籍只单言“祝”或“颂”
,不言“祝诵”或“祝颂”。宋代学者作文献研究,分析文辞、文意,始立“祝颂”之
目。三、简文载周公酬武王祝诵诗,开头一句是:“明明上帝,临下之光。”前一句首
见于晋人诗句,是歌颂上帝的;后一句首见于宋人诗句,是歌颂宋帝的,这两句诗乃是
现代人集句,非周公原创。四、《蟋蟀》一诗原载《诗经·国风·唐风》,先秦季札和
孔子都认为此诗反映唐尧节俭遗风。简文则说《蟋蟀》一诗为周公所作。考《诗经》三
百零五篇皆曾被谱曲,十五国风属于民谣,地域不同,音亦各异,豳有豳音,唐有唐音
。假如是周公所作之诗,必定会被乐师谱上雅乐或豳音(豳为周之旧邦),而不会被谱
上周族人并不习惯的唐音。还有,《蟋蟀》若真是周公于伐耆... 阅读全帖 |
|
g******t 发帖数: 18158 | 6 岳麓书院房顶
清华简《耆夜》为伪作考
本文考证清华简《耆夜》为伪作,理由是:一、简文载周公致毕公诗,开头一句是“口
口戎服”,考“戎服”概念晚出,大约在公元前800年左右军旅之衣称为“韎韐”,公
元前650年左右称为“均服”,公元前550年左右称为“戎服”、以“赑赑”叠字作为修
饰语直到唐代才有。二、简文两次见“祝诵”词汇,考先秦古籍只单言“祝”或“颂”
,不言“祝诵”或“祝颂”。宋代学者作文献研究,分析文辞、文意,始立“祝颂”之
目。三、简文载周公酬武王祝诵诗,开头一句是:“明明上帝,临下之光。”前一句首
见于晋人诗句,是歌颂上帝的;后一句首见于宋人诗句,是歌颂宋帝的,这两句诗乃是
现代人集句,非周公原创。四、《蟋蟀》一诗原载《诗经·国风·唐风》,先秦季札和
孔子都认为此诗反映唐尧节俭遗风。简文则说《蟋蟀》一诗为周公所作。考《诗经》三
百零五篇皆曾被谱曲,十五国风属于民谣,地域不同,音亦各异,豳有豳音,唐有唐音
。假如是周公所作之诗,必定会被乐师谱上雅乐或豳音(豳为周之旧邦),而不会被谱
上周族人并不习惯的唐音。还有,《蟋蟀》若真是周公于伐耆行“饮至”礼时即席所作
,当时辛公甲、作册...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7 http://bbs.voc.com.cn/topic-6444968-1-1.html
作者: 姜太公的小岛 时间: 2015-3-18 15:01
王克明:可以给上山下乡运动盖棺了
王克明:知青,农业文明的亲历者
史铁生说,他想不清楚是什么原因,使知识青年记住了插队的日子。在他,插队的
日子是“无边的黄土连着天”,“深褐色的犁迹在走”,“歌声吹散开在高原上”,“
他们还在窑里睡着懒觉”……史铁生所记,是黄土高原、传统农业、山间窑洞、古老民
歌,是插队在陕北的北京知青,对一段往日经历的苦苦感受,对一种古老文明的深深记
忆。在那种文明里,知青曾经的生活方式,或与之融洽,或形成反差,苦心劳骨,饿体
乏身,动心忍性,增益不能,刻写了独特的上山下乡时代印记。
今天,当文明发生变迁的时候,我们在回首间已经看清,那是传统农业文明的一个
时代印记。
黄土高原已不是老知青的熟悉故地
三十多年来,我三十多次回陕北,回**队的余家沟。脚下那条只能步行、弯弯曲曲
的山间小路,我眼见它慢慢扩宽,眼见它渐渐取直,眼见它铺平柏油,可以开车直抵深
山了。今天的余家沟,植被覆盖,苹果满山,相比它村,人丁兴旺。但还是...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zhonghangyue (中行说),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王克明:可以给上山下乡运动盖棺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Oct 27 22:00:03 2015, 美东)
http://bbs.voc.com.cn/topic-6444968-1-1.html
作者: 姜太公的小岛 时间: 2015-3-18 15:01
王克明:可以给上山下乡运动盖棺了
王克明:知青,农业文明的亲历者
史铁生说,他想不清楚是什么原因,使知识青年记住了插队的日子。在他,插队的
日子是“无边的黄土连着天”,“深褐色的犁迹在走”,“歌声吹散开在高原上”,“
他们还在窑里睡着懒觉”……史铁生所记,是黄土高原、传统农业、山间窑洞、古老民
歌,是插队在陕北的北京知青,对一段往日经历的苦苦感受,对一种古老文明的深深记
忆。在那种文明里,知青曾经的生活方式,或与之融洽,或形成反差,苦心劳骨,饿体
乏身,动心忍性,增益不能,刻写了独特的上山下乡时代印记。
今天,当文明发生变迁的时候,我们在回首间已经看清,那是传统农业文明的一个
...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