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7 发帖数: 18007 | 1 北京思迪康泰科技有限公司与杨宝森申请撤销仲裁裁决一审民事裁定书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民事裁定书
(2014)一中民特字第3300号
申请人北京思迪康泰科技有限公司,住所地北京市海淀区上地十街1号院2号楼8层814.
法定代表人彭东生,总经理.
委托代理人翁业秋,女,1989年9月10日出生,北京思迪康泰科技有限公司行政人员.
被申请人杨宝森,男,1987年4月12日出生.
申请人北京思迪康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思迪康泰公司)不服北京市海淀区劳动人事
争议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海淀区仲裁委)作出的京海劳仲字(2014)第1531号仲裁裁决,
向本院申请撤销.本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进行了审理,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2014年2月14日,海淀区仲裁委做出裁决:自本裁决书生效之日起十日内,思迪康泰公司一
次性支付杨宝森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7000元.
思迪康泰公司不服仲裁裁决,向本院提出申请,要求撤销京海劳仲字(2014)第1531号仲裁
裁决,理由是:我公司与杨宝森签订过解除劳动合同的协议书.仲裁仅仅是按照数额裁决
了,但让我公司十日内支付,我公司不同意这个期限,因为现在我公司还在亏... 阅读全帖 |
|
p********7 发帖数: 18007 | 2 北京思迪康泰科技有限公司与杨宝森申请撤销仲裁裁决一审民事裁定书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民事裁定书
(2014)一中民特字第3300号
申请人北京思迪康泰科技有限公司,住所地北京市海淀区上地十街1号院2号楼8层814.
法定代表人彭东生,总经理.
委托代理人翁业秋,女,1989年9月10日出生,北京思迪康泰科技有限公司行政人员.
被申请人杨宝森,男,1987年4月12日出生.
申请人北京思迪康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思迪康泰公司)不服北京市海淀区劳动人事
争议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海淀区仲裁委)作出的京海劳仲字(2014)第1531号仲裁裁决,
向本院申请撤销.本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进行了审理,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2014年2月14日,海淀区仲裁委做出裁决:自本裁决书生效之日起十日内,思迪康泰公司一
次性支付杨宝森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7000元.
思迪康泰公司不服仲裁裁决,向本院提出申请,要求撤销京海劳仲字(2014)第1531号仲裁
裁决,理由是:我公司与杨宝森签订过解除劳动合同的协议书.仲裁仅仅是按照数额裁决
了,但让我公司十日内支付,我公司不同意这个期限,因为现在我公司还在亏... 阅读全帖 |
|
m******a 发帖数: 2930 | 3 多谢,杨派是很有味道,好像旦角里的程派,初听不够明丽高亮,但是味道悠长,而且
舞台上有书卷气。杨宝森大师最后遗作恰好也是和程砚秋大师合作的《武家坡》,令人
感慨。
杨宝森大师生前位列四大须生,但是人都说他红在身后,这跟他的个性低调沉默有关。
但是他人品之好也是有口皆碑,他收徒极严,但是对徒弟培养也极其用心,看过一些伶
界回忆录,印象很深。
他最有名的“杨失伍”,你唱了最后一出,另外两出有没有尝试过呢?
杨派在天津京剧圈似乎传承比较好,得益于当年李瑞环的青睐。
PS。杨宝忠比杨宝森年长,应为堂兄,只是宝森先逝 |
|
B*******a 发帖数: 452 | 4 谢谢你的夸奖和评论。你指出的缺陷非常好,非常到位。什么是板眼,我是经常听说,
但从来搞不太清楚。不怕你笑话,我不认识谱子,不识五线谱,简谱也认不太清楚。记
得小学音乐课考拿简谱唱歌,我都认不清楚,托旁边的同学先轻哼一遍,然后我再学着
唱。所以我学唱时,就只有多听,然后模仿唱片里的声音。这样看上去是很笨了,不过
我也自得其乐。我觉得听多了,就有感觉了,能发现一些细微的差异。虽然具体讲不出
原因,但直觉好像还比较准,知道一些好坏。
我举个例子,BSO一下。我好想学杨宝森的文昭关,不过觉得这个好难。这个第一句就
很有学问,特别是“一轮明月照窗前”最后的“前”字用的长腔。我开始想一口气学唱
下来,结果总是最后憋气出不来。我就又听,很快发现杨宝森其实中间偷换了一口气,
小停了以下。我学了以后就强一些了,但感觉唱得还是差一点气,有地方不对头。我又
仔细听了又听,原来杨宝森还偷换了一口气,这个偷的第二口气真是太狡猾太精妙了,
我听了好多遍才发现确认,开始我是有些怀疑,听了好多次,我才确认。当我发现这个
小秘密后,唱得就像多了。后来我在网上看到有内行写的关于“一轮明月照窗前”的分
析,说很多人,包括很 |
|
i******n 发帖数: 538 | 5 那个是杨宝森1956年在天津演出的现场录音。一是当时的录音条件有限,二是因为是现
场杂音较多,所以可能音响效果不好。其实我现在倒是挺喜欢听现场录音的,尽管音效
不好。因为一般现场唱的有些自由发挥的东西,而且情绪也饱满些。我这里再跟你贴个
静场的,就是没有观众杂音少的。这是我从买的CD上剪下来的。大概是杨宝森1954年的
静场录音的文昭关。讲的是伍子胥一家人遇害,想逃离楚国去吴国借兵报仇,结果在昭
关被阻,躲在东高公家,一夜白头的故事。
这个版本唱的很悲哀,不知道你喜不喜欢。周信芳的嗓子是唱坏了,但他就是凭这个坏
了的,有点沙哑的嗓子,创出了合乎自身条件的风格,所以很不简单。好嗓子唱红了没
什么意外的,但是凭一个有点破的嗓子居然也能唱红,那就很不简单了。我前面推荐的
杨宝森后来嗓子也不好,他的调门比一般的低一些。但是唱得也是很有感染力。
你如果喜欢嗓子调门高,功力又深的,那可以试一下余叔岩。这里贴个他唱的战太平的
链接,这个是老唱片,不知道你觉得音响效果如何。
http://oldrecords.xikao.com/records/sheng/yushuyan/ly/gt-ztp.wma |
|
j******n 发帖数: 21641 | 6 当我独自开着1200块钱买的小破车横跨北美大陆的时候,是梅兰芳的霸王别姬,杨宝森
的令公碰碑,奚啸伯的白帝托孤的唱段一路陪伴着我,消除了长途跋涉的枯燥与疲劳,
给了我百听不厌的乐趣。我爱京剧。
小学二年级时,我到吕叔家去玩,他教我唱甘露岁,就是乔国老唱的那段有名的‘劝千
岁杀字休出口’,没想到我只学了一遍就记住了,从此我成了小戏迷。接着,又从收音
机,天桥的地摊学会了空城计,借东风等。6年级时,花了一元钱买了把京胡,把里弦
定成低音5, 外线定成2, 就拉起了街头巷尾总能听到的那句著名的北京主旋律,‘冬
各儿隆,冬个儿里个儿隆, 冬各儿隆隆’,乐谱是‘5(低)6(低)1 23216(低)5
(低)6( 低)5(低)5(低),对京剧的兴趣又有了提高。1年后,当我坐在炕沿拉起
二进宫里徐延昭唱的那段二黄原板时,我竟随着过门唱出声来,胡琴也没停,哈哈,我
又更上一层楼,可以自拉自唱了。
京剧博大精深,讲究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没有十年苦功,出不了角儿。当然作为一
个业余爱好者,能够哼上几段,过过瘾,就已经相当满足了。京剧的声腔主要有西皮和
二黄。二者最明显的区别体现在京胡的定音上。拉西皮的时... 阅读全帖 |
|
B*******a 发帖数: 452 | 7 您的感觉很准。这后面还有下半部分的快原板,大约有6分钟左右,总共是差不多一刻
钟。平时人表演一般把整段分成两部分,慢板的部分和快原板部分。如果您看过春节联
欢晚会里一个叫陶阳的唱京剧的小朋友,他就是以唱后面的快原板部分出名的。
另一个和这个文昭关相似的就是碰碑(杨令公杨继业撞死在李陵碑为国家尽忠的故事)
里的一大段唱,总时间约为13-14分钟,也是先慢板后转到原板。但是这个文昭关属于
二黄唱腔,而碰碑是反二黄唱腔。一般京剧老生演员参加大赛,里面必有的曲目往往不
是文昭关就是碰碑。这两折戏,时间长,很吃唱功。
谢谢您能耐心的听我唱,只是可惜我唱得不好,不能让您感受到这著名唱段的感染力。
因为这段文昭关的二黄慢板是杨派杨宝森大师的巅峰代表作。我用的这个伴奏也是他当
年的琴师他的堂弟杨宝忠大师的作品,所以很珍贵。如果您对这段有些兴趣,就不要听
我瞎唱的,我向您推荐杨宝森大师的原唱,视频贴在下面了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r_oe8Z4Q0YQ/ |
|
B*******a 发帖数: 452 | 8 谢谢你再次捧场。主要是我这段反复听了很长时间了,自己也跟着杨宝森的音配像学了
几个月了。每天晚上我的享受就是泡在浴缸里边听边哼他的碰碑或是文昭关,常听不厌
,常听常新。遗憾的是没有杨宝忠给他拉的伴奏,只有赵建华给余魁智拉的。
余魁智的嗓子,调门都比杨先生好,但是感情,韵味,艺术上还是必不上。我听余魁智
的毛病就是炫技的太多,真情反而不足。杨派的一个技术特点是他的长腔,虽然他的调
并不能像谭派的激昂,高低自如,变化快捷自然,但杨的长腔感情真挚行腔深沉。杨的
长腔技术上也有难度,气要长,要足。我刚学的时候,往往是唱到长腔的一半,就卡住
了,出不了气。唱到脖子冒青筋,胸口喉咙堵,就是唱不下去。这长腔技术到了余魁智
那里就像玩似的,余不仅唱的气足,气长,而且调门也高,真是天赋异秉阿。
但余的毛病也在这里。打个比方吧,这长腔好比高汤,味精,味道好又鲜,菜里恰如其
分地放一些,能增色不少。但要是放多了味精,每样菜都放,人吃了多了就腻味了。所
以余魁智的就像法拉盛二流中餐馆里的菜,刚吃时觉得不错,好鲜阿,多去几次就觉得
有些败味。杨宝森唱的就像是好的家常菜,刚开始觉的口味平淡了,越吃越觉得不一般。 |
|
|
r******y 发帖数: 9892 | 9 回复:11楼
不给坏孩子讲。于孟在堂会演出《大保国》,孟定的调门太高了,把于咧的快吐血了,
从此再不请孟搭档,都是越杨赤或邓沫玮。膳食孟现在证实当红炸子鸡,新戏缺他不可。
所以说还得亲兄弟啊,杨宝忠当年给杨宝森定高了调,杨宝森想抱怨都不能哈XDDD |
|
B*******a 发帖数: 452 | 10 早晨起床后无所事事,去修伞,自然要带点东西听。宿舍里冷得透骨,本想带张爵士暖
暖身的,但因为心里不爽,眼睛还是瞄上了放戏曲资料的那层。听余叔岩没那份闲静的
心境;听奚啸伯的话会憋死;听杨宝森又怕太压抑了。谭鑫培那张CD还没拆,我捧在手
里摩挲了半天。以前只买了磁带,后来追悔莫及,幸而今年寒假托一个小朋友帮我带了
张,一直舍不得剥去塑膜。今天狠了狠心。
CD机上用惯常的S-XBS模式听这么老的唱片实在难过,最后发现还是LIVE模式的最
适合。要是真有能幸临谭鑫培的现场,……不敢想。
洪洋洞没怎么好好听,一来在调整模式,二则听惯了正常的快节奏,听这个慢条斯
理的没感觉。卖马里马字那个甩腔一下调动了我的激情。
实在想不通碰碑开唱前录那么长一段长锤干什么,直接帽儿头不就截了,还能让谭
鑫培把“一阵败了”唱完。不过断在“双龙会”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增加了点神秘主
义色彩。“宋”字两个高速擞音那个爽啊~。后面的拖腔整个儿把节奏都融化了,毫不
犹豫地流淌出去,绵延牵连,这份胆识这种境界,舍谭其谁!五体投地!
我最喜欢的碰碑是杨宝森的那个现场,沉郁得让人透不过气来,嗓子 |
|
i******n 发帖数: 538 | 11 高亢清亮的青衣:梅派(梅兰芳)
虬劲苍凉的中老年男:杨派(杨宝森)
贴两个例子。
1. 梅兰芳霸王别姬
2.杨宝森碰碑(杨家将里杨令公兵败自尽撞死在李陵碑) |
|
i******n 发帖数: 538 | 12 一阵风,留下了千古绝唱——父亲与马连良(上)
“怜君身似江南燕,又逐秋风望北飞。”
父亲(章伯钧)爱看戏。父辈似乎都爱看戏。在这个爱好上,分辨不出国民党官员
、共产党干部和民主人士政治身份的差异来。难怪从前的艺人地位虽低下,但心理上却
是自傲的:“甭管哪朝哪代,你们都得听戏。”
事实还真如此。罗瑞卿当学生时,为瞧一出梅老板(兰芳)的戏,大冬天把铺盖都
卖了。一九四九年后,当了公安部长的他,还把这故事亲口告诉了梅兰芳。梅先生感动
得直说:“以后我请您,我请您。”
一九五六年,禁戏内部演出。其间,由小翠花演一出跷功戏,剧目名称忘记了。父
亲和我临开演前十分钟进的剧场,竟发现已座无虚席。跟在后面的人是贺龙。他一拳打
在父亲后背上,父亲转身拍着他的肩膀,说:“你也来了。”“我当然要来。”父亲说
:“好像没有座位了。”
贺龙望了望前面几排就坐的人,笑着说:“他妈的!所有的部长都来了,比国务院
开会还积极!”
二人相视,哈哈大笑。
这年年底,四川的川剧团在中南海怀仁堂演出《谭记儿》,台下的四川籍首长一边
看戏,一边说笑。态度随意,评头品足,语言放肆,一点“首长”的样子也没有,大家
又回到了... 阅读全帖 |
|
i******n 发帖数: 538 | 13 拿个老话题来添点人气.如果你流落荒岛,只能带五出戏的陪伴余生,你的选择会是什
么?
我的选择是:排名不分先后
1. 杨宝森 全本 伍子胥
2. 杨宝森 全本 杨家将
3. 程砚秋 锁麟囊
4. 梅兰芳 霸王别姬
5. 群英会·借东风 马连良,谭富英,叶盛兰,裘盛戎,袁世海,萧长华 |
|
L*******i 发帖数: 1126 | 14 读了此文,禁不住拍案叫一声,说得好!
论坛精粹来源:中国京剧论坛添加时间:2011/04/28点击次数:439次
有谁想弄死一部新编京剧吗?好办。不论本子多么漂亮、阵容多么硬整,想弄死它
,就找一个半洋不土的作曲家给它设计全套不倫不类、非驴非马的京歌化的唱腔,让那
些铁杆戏迷听了也朦朦懂懂;得,这部戏就死定了。——一位老友(京剧研究者)透露
给我的“秘笈”。
一、从《曹操与杨修》说起
2009中南海新年京剧晚会。
尚长荣先生扮演的曹操勾着“继承型”的大白脸,穿着“创新型”汉代衣冠,边吟
诵着《短歌行》踱到台中。人们都猜度着会有新玩意儿呈献,不料,音乐起处,仍然是
那段早己让人“审美疲劳”的快二黄唱腔《汉祚衰》。
台下诸多高贵观众在一脸茫然中听毕,只礼貌地报以稀稀落落的掌声,那掌声听上
去像遗体告别仪式上的哀乐,似乎发出一个讣告:《曹操与杨修》己经步数十年来无以
计数的新编戏后尘,就此寿终正寝了!
当然,目前《曹杨》一息尚存,不过己处于易箦状态,有报导说:由于言兴朋旅美
归来,此剧准备复排。果真如此,恐怕也是治了病治不了命,除非彻底另起炉灶... 阅读全帖 |
|
L*******i 发帖数: 1126 | 15 读了此文,禁不住拍案叫一声,说得好!
论坛精粹来源:中国京剧论坛添加时间:2011/04/28点击次数:439次
有谁想弄死一部新编京剧吗?好办。不论本子多么漂亮、阵容多么硬整,想弄死它
,就找一个半洋不土的作曲家给它设计全套不倫不类、非驴非马的京歌化的唱腔,让那
些铁杆戏迷听了也朦朦懂懂;得,这部戏就死定了。——一位老友(京剧研究者)透露
给我的“秘笈”。
一、从《曹操与杨修》说起
2009中南海新年京剧晚会。
尚长荣先生扮演的曹操勾着“继承型”的大白脸,穿着“创新型”汉代衣冠,边吟
诵着《短歌行》踱到台中。人们都猜度着会有新玩意儿呈献,不料,音乐起处,仍然是
那段早己让人“审美疲劳”的快二黄唱腔《汉祚衰》。
台下诸多高贵观众在一脸茫然中听毕,只礼貌地报以稀稀落落的掌声,那掌声听上
去像遗体告别仪式上的哀乐,似乎发出一个讣告:《曹操与杨修》己经步数十年来无以
计数的新编戏后尘,就此寿终正寝了!
当然,目前《曹杨》一息尚存,不过己处于易箦状态,有报导说:由于言兴朋旅美
归来,此剧准备复排。果真如此,恐怕也是治了病治不了命,除非彻底另起炉灶... 阅读全帖 |
|
m****a 发帖数: 2216 | 1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OnStage 讨论区 】
发信人: BugBug (屋子加上铁窗防老鼠), 信区: OnStage
标 题: 闲扯京剧:京剧雅训化代表与最伟大的保守者余叔岩 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Oct 21 14:20:12 2005), 转信
[宗教文化]闲扯京剧:京剧雅训化代表与最伟大的保守者余叔岩
作者:中国老农民 提交日期:2005-8-22 22:43:00
对以演艺为业的艺人来说,大红大紫是每个人的梦想。
艺人走红,通常应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本身有实力,若没实力,就是再人有捧,也
不会真红起来。二是要能经常在舞台上出现,所谓混个脸熟,否则观众会很快把你忘掉的
。
但在京剧大师级人物中,有一个人就打破了这种规律,这个人就是前“四大须生”之
首余叔岩。而他身后,学其艺术又有发展的另一人,也颇不合此规律,此人便是“后四大
须生”之尾杨宝森。
说到这里,不妨先对所谓“四大须生”做个稍详细交待。
谭鑫培后,京剧老生行群龙无首,各路英豪群雄逐鹿。到上世纪20年代后期,四位优
秀人物脱颖而出称雄当世,这便是余(叔岩)、言(菊朋)、高(庆 |
|
t******1 发帖数: 404 | 17 混葬着中国现代名流与寃魂的北京福田公墓
2011年04月6日
江青墓位于北京福田公墓,夹杂在普通民众墓之间。墓前有碑,碑上刻了「先母李云鹤
之墓」。李云鹤是江青原名;落款无名仅署「女儿、女婿、外孙敬立」。李讷是江青与
毛泽东唯一亲生女儿,毛还有一女叫李敏,是毛与前妻贺子珍所生。李讷丈夫叫王景清
,曾在中南海警衞团任职。李讷还与前夫育有一子,名王效芝,现经商。
李讷为江青扫墓一度引起网民热议。有网民指,江青曾贵为中共政要,又是毛泽东遗孀
,毛死后被宫廷政变的反对派清算判监,成为中共敌人,「死后连坟墓都要女儿掏钱买
,太惨了」。也有人指,毛现存后人中李讷最倒楣,毛在世时曾有心栽培她,一度让她
出掌《解放军报》,「可惜她婚姻生变,累身体出问题,否则也不至于此」。
福田公墓位于北京燕山脚下,始建于1930年,是北京较早的现代公墓之一。1990年代初
,中共曾划定,该公墓专门安葬文艺界、科技界、知识界高级职称人员,后因安葬政要
的八宝山革命公墓不够用,当局指令部份团级官员骨灰移葬福田公墓。但有关决定后作
废,对入葬者无限制。
据指出,葬在福田公墓者有不少曾被视为敌人,或是因迫害而死的,包括镇反肃... 阅读全帖 |
|
|
z*i 发帖数: 58873 | 19 我打个比方,齐秦现在唱歌儿就跟杨宝森当年倒嗓以后唱戏意思差不多。。。喜欢的爱
死,不喜欢的骂死。
。。。这个比方是不是太离群了。。。 |
|
z*i 发帖数: 58873 | 20 唱戏好点,倒嗓了也能行,如果够强。 比如杨宝森。
唱歌儿的倒嗓了就完蛋了。 |
|
b*s 发帖数: 82482 | 21 所以后来惠特尼休斯顿就不能唱歌了
唱戏好点,倒嗓了也能行,如果够强。 比如杨宝森。
唱歌儿的倒嗓了就完蛋了。 |
|
E***o 发帖数: 39 | 22 谈一些京剧的嗓音训练,不知对大家的练习是否会有帮助
小的时候,最先给我讲这个的是一个京剧院的琴师。作为琴师来讲,他对表演的专注程
度不高,但是却对声音很是在意。刚开始的时候,只是将我的左手按在自己肚脐以下两
三公分的地方让人体会气息。理论上讲,在唱的时候(无论歌还是戏),这个地方应该
是硬的,也许正是所谓的“气沉丹田”吧。如果你有意无意地用手试探的话,你会发现
,有意无意自己是会松懈。用戏曲的行话来讲,松懈的时候,你的声音很难“打远”。
由于旧时唱戏没有话筒,坐在剧院后排的观众可否听清唱,全取决于演员声音的“打远
”能力。
我觉得如果现场的话,大家如果听我唱会比从录音中听感觉更不同一。因为这个问题吧。
从发音位置来讲,京剧的发音位置要比一般歌曲靠后得许多。这还不算,老师会摸着你
的鼻子及天灵盖让你体会所谓的“脑后音”。虽然明显的“脑后音”只有京剧中的净(
也就是花脸)才要求。但是当你可以感受到鼻子乃至脑腔的共鸣的时候,声音的气息以
及“打远”能力已经很好了。
音高问题,理论上讲,音高要取决于一些天生因素(即便象杨宝森这样的京剧名家,音
高不行也是没办法光靠练练上去的)。但后天的锻炼可以 |
|
B*******a 发帖数: 452 | 23 我学唱这段京剧是杨宝森大师的文昭关二黄慢板,用的是杨宝忠大师伴奏。但我找的这段伴奏有些背景的噪音,希望大家见谅。觉得我唱的有很多地方差强人意。希望大家帮我多提意见,多批评。
从music板学了不少录音制作的小知识,谢谢大家。我这次用的是music板教的xanga播放器,可以直接在我帖子里听,比土豆的方便。谢谢大家能耐心听我的唱,并希望多提意见。
唱词:
一轮明月照窗前,
愁人心中似箭穿。
实指望到吴国借兵回转,
谁知昭关有阻拦。
幸遇那东皋公行方便,
他将我隐藏在后花园。
一连几天我的眉不展,
夜夜何曾得安眠。
俺伍员好一似丧家犬,
满腹的冤恨我向谁言?
我好比哀哀长空雁;
我好比龙游在浅沙滩;
我好比鱼儿吞了钩线;
我好比波浪中失舵的舟船。
思来想去我的肝肠断,
今夜晚怎能够盼到明天? |
|
p*******y 发帖数: 18288 | 24 谢谢你的耐心科普倒是真的:)
小时候我妈喜欢听地方戏,拉我看时我都找借口溜掉了,现在倒是有些耐心了,可惜戏
曲还真得长期熏陶才懂得欣赏的。这个慢板,实话说,如果没有那个凭本能欣赏的伴奏
,我怕是听不下去的。现在开始熏陶下,没准儿到时候可以拉我女儿听戏了~~
以外行的耳朵听,你唱的颇有杨宝森大师的味道啊
btw,我帮你改了帖子,就添了个嵌入式链接。 |
|
B*******a 发帖数: 452 | 25 谢谢您支持,既然听您好像有些兴趣,我这里就给您再瞎说一下这个京剧和这段唱的一
些小故事。
您前面说的Eshao,他是学的余派,也就是余叔岩大师。这个余派的唱法不仅要求先天
的嗓子好,而且要求对高音的精确控制,对行腔用气很讲究。而且余叔岩本人特别强调
用声音来刻划人物形象,反映人物的心理。所以余叔岩大师的唱不仅嗓子好,讲究法度
,有内在的气势,而且感染力强。所以以前余叔岩,梅兰芳,和杨小楼被成为“三大贤
”,余叔岩代表生行,梅兰芳代表旦行,杨小楼代表武行。
余叔岩和他以前的著名老生演员唱都能达到正宫调,也就是G调,这是非常非常难得的
。一般现在的人唱歌能有E调就不错了,专业的老生京剧演员一般也要求至少能唱到E调
。如果你能唱到F调,那么你的嗓子就可以被说是不错了。现在好嗓子的专业京剧老生
演员,比如说于魁智,年轻时唱得都是F调,现在老了,嗓子又时不行了,就唱E调了。
一般的戏迷票友唱的多是降E调。如果有女生唱男的老生戏,一般调会高一
些,因为女生天生嗓音比男生调门高。
杨宝森大师一直仰慕以来余叔岩大师的艺术,但是他后来嗓子坏了,唱不了余派的那些
高音立音。于是他就苦苦摸索,在自己嗓音条件 |
|
B*******a 发帖数: 452 | 26 我以前自己一个人瞎学的第一个杨宝森大师的唱段就是“杨家将”里的著名的“碰碑”
反二黄唱段。自己以为学的有点意思了,录给行家听。结果才知道自己唱得真是很烂,
对京剧很多地方都不懂。所以我就自己又自学了一阵。这个“伍子胥”里的文昭关因为
有教学录像,所以我又学了一阵,结果别人还是说很烂。我就又找到杨宝忠大师专门写
的如何唱这段二黄慢板的文章学习了一下,可是我录完了以后,发现自己的错误还是很
多。后来我听一个网上的前辈讲,我这是太急于求成了。他说京剧这个东西最吃功夫,
没有个七八上十年的功力,是不会唱得有意思有味道的。
我现在觉得这个说法的确很有道理。京剧这个东西要不停的听,不停的唱和琢磨,慢慢
的逐渐有了些体会,功夫到了,唱得才会有些味道。 |
|
B*******a 发帖数: 452 | 2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OnStage 讨论区 】
发信人: BeardPapa (cream puffs), 信区: OnStage
标 题: 京剧中的“少儿不宜”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un 7 16:28:42 2010, 美东)
《游龙戏凤》
下午去看戏中间是张克刘淑云的《游龙戏凤》。张克的嗓子现在真要命,不止一点高也
没有,而且一点劲也不敢使。杨宝森录音使劲的地方他一概带过,而且“好花儿生在深
山内,美女生在小家门”,头句本是起兴的手法,引起下句正文。而且杨下句是唱歌高
腔。但张克改唱的好象是“好似嫦娥下凡尘”,没高也没啥意义。
其他小改动的地方不说了,还有一处念白改词了。李凤姐要拿指甲招正德的手心,正德
中指上翘。这里的原词是李凤姐念:“我不招了……我还未招,它就先翘起来了。”现
在改念的词大约是“你要放平些”一类的。大概是因为这句词太“黄”了——女的还没
招男的,男的先翘起来了。其实这句和前面有一句是呼应的——正德说:“大姐你也好
紧……门好紧哦。”男的说女的“紧”,女的说男的“翘”,典型的成人笑话。
还真是黄色笑话……好紧那个原来看剧本时反应过来了, |
|
B****g 发帖数: 253 | 28 [宗教文化]闲扯京剧:京剧雅训化代表与最伟大的保守者余叔岩
作者:中国老农民 提交日期:2005-8-22 22:43:00
对以演艺为业的艺人来说,大红大紫是每个人的梦想。
艺人走红,通常应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本身有实力,若没实力,就是再人有捧,也
不会真红起来。二是要能经常在舞台上出现,所谓混个脸熟,否则观众会很快把你忘掉的
。
但在京剧大师级人物中,有一个人就打破了这种规律,这个人就是前“四大须生”之
首余叔岩。而他身后,学其艺术又有发展的另一人,也颇不合此规律,此人便是“后四大
须生”之尾杨宝森。
说到这里,不妨先对所谓“四大须生”做个稍详细交待。
谭鑫培后,京剧老生行群龙无首,各路英豪群雄逐鹿。到上世纪20年代后期,四位优
秀人物脱颖而出称雄当世,这便是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
并称四大须生。余言高马这个排法,更多是因为年龄关系,马连良先生比前三位都小10岁
,而排在最后。但论当时在观众中的影响力,马先生是最大的,也因此就有了另一个排法
:余马言高。
到30年代末40年代初,余、言、高三位或因身体缘故早已辍演,或已弃世,所谓四大
须 |
|
B*******a 发帖数: 452 | 29 谢谢大家的鼓励。还希望多提意见。我在自学了杨宝森老生先生的唱法一段时间以后,我突然有个发现。觉得杨先生唱腔唱法和程砚秋先生的唱法有些有趣的相似之处。比如行腔都好像是波浪一样连绵自然起伏的感觉,而且都对气息的控制十分注重,以气发声都是两者的关键。我就尝试着用我自学杨先生的唱法的心得来唱这段一霎时。
而且我无意中发现了一个练假嗓的方法,不知道对不对。因为我怕我邻居抱怨,不敢大声唱,有时就压嗓子用气小声唱老生的腔,结果这次唱程派发现小嗓还能发些较大的音,不知道是不是和这有关。
我这次唱程派还意外第一次让我体会到所谓头腔共鸣脑后音的感觉。我在唱时觉得程先生40年代年轻时唱的“七情”和“酸心”这两处的高音特别好听,学起来也特别难。我现在还是学得不好。但我唱时感觉到,要唱成程先生那样的高音决不是只是喉咙发的音,胸腹用的气。有一次我瞎练时,发现气好像冲击我鼻腔里上面的什么地方,好像交汇到我鼻梁上顶部,鼻子上部两侧有用力的感觉,这么唱音就能高和亮,喉咙嗓子也不费力。我这样多唱了好几遍,居然觉得鼻子有点酸。但是这个感觉时有时无,有的时候就好,找不到,就唱的很毛糙。 |
|
B*******a 发帖数: 452 | 30 以前在这里贴了些我唱的老生折子,后来我仔细地学了一下,发现原来唱的是太烂了,
我当时一想就把我录的都删掉了。我先贴的卖马这段还是没伴奏瞎唱的。这次我按杨宝
森先生的录音,又学了一次,学得还不好,但觉得比以前强一点点。所以我就找了个伴
奏录了一下。我在网上只找到了这个E调的谭派伴奏,和杨宝森先生有些细小的差别,
所以我就用了它。
希望大家再耐心地帮我听一下,多提出批评意见,谢谢。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G3mDpv-g2rI/ |
|
S********8 发帖数: 4466 | 31 这段唱得中气十足阿,拖腔比上次唱得的确进步很大;
个人觉得这段戏表现的秦二爷最失意的时候,所以觉得整个在唱得处理上要稍微低沉些
,听杨宝森的录音感觉在拖腔上比较讲究,落音的时候那种失落的味道自然而然就有了。 |
|
B*******a 发帖数: 452 | 32 我之所以喜欢上杨宝森先生的艺术,主要是因为啸师(指奚啸伯先生---编者)的指
引。这是四十年代的话。我曾经看了杨先生和王泉奎、周素英合演的一出<<大. 探. 二
>>,我感觉不甚清晰,啸师告我:"你还不太懂戏,对杨先生的东西应当好好琢磨琢磨。
你什么时候听出点意思来了,就进步了。"
以后,我果然认识到杨先生的了不起,再与啸师谈起,师问:"你觉得我与杨先生
的玩艺儿有什么同异?"我说:"杨先生太不灵动,没您的'过瘾' 。"啸师马上严正地纠
正我的说法:"既然对戏要进行研究,就不要只'钻'一门,而应当广泛比较研究,都要
吸收。你说他不过瘾,恰恰错了。应该说宝森的'过瘾'谭先生的'痛快' ,马先生的'潇
洒' ,我都不及,你可千万不要只是执着一家,应当都学。我始终没放弃向他们各位学
习,你更应该好好地去学。"
1957年前半年,杨奚二大家在东来顺的"一会"虽实现了,但未得畅谈,而再会的"
再" 字竟成了"诀"字。我记得啸师接到杨先生信后的喜悦之情,也记得即将赴约的兴奋
之况,也记得"一会"归来后,既有与诸友得会的愉快,又有希望在前,依然兴致勃勃。
不料又接到暂时不 |
|
B*******a 发帖数: 452 | 33 《游龙戏凤》
下午去看戏中间是张克刘淑云的《游龙戏凤》。张克的嗓子现在真要命,不止一点高也
没有,而且一点劲也不敢使。杨宝森录音使劲的地方他一概带过,而且“好花儿生在深
山内,美女生在小家门”,头句本是起兴的手法,引起下句正文。而且杨下句是唱歌高
腔。但张克改唱的好象是“好似嫦娥下凡尘”,没高也没啥意义。
其他小改动的地方不说了,还有一处念白改词了。李凤姐要拿指甲招正德的手心,正德
中指上翘。这里的原词是李凤姐念:“我不招了……我还未招,它就先翘起来了。”现
在改念的词大约是“你要放平些”一类的。大概是因为这句词太“黄”了——女的还没
招男的,男的先翘起来了。其实这句和前面有一句是呼应的——正德说:“大姐你也好
紧……门好紧哦。”男的说女的“紧”,女的说男的“翘”,典型的成人笑话。
还真是黄色笑话……好紧那个原来看剧本时反应过来了,因为是老词儿嘛,想到会有这
个……没想到他们没删,大概认为观众不懂。果然大部分观众也没反应过来。我要楞看
也肯定反应不过来,主要是想不到这么黄色~……
过去戏里这个多了吧……
其实牡丹亭里面也有涉及一些少儿不宜的东西……比如梦梅问杜丽娘还是不是处女之身
那一 |
|
B*******a 发帖数: 452 | 34 我知道的很少,有些是自己瞎琢磨的,也不知道对不对。这里我就瞎说一下自己的一点
体会,希望能给您一点启发。
我其实一直都是自学老生戏的。以前我也不是由易到难的系统学,反正觉得那个好听和
味口就学那个,学习就主要是听录音模仿,对发声用气方法和有关尖团字和十三辄的理
论都不知道。我先学的是杨宝森的碰碑,当时我觉得技术上杨派主要的难点就是它的长
腔,要气足气长。但我认为这不是不可逾越的障碍,因为我觉得自己能游泳肺活量大,
练一练,我也能唱长腔。现在我是越学越觉得前面当时这些估计想法错得可怕和离谱。
在学了一段时间后,在对唱腔熟悉一些后,我能比开始时唱得好些,但这样有极限,总
是达不到我模仿的样子。不怕大家笑话,我因为总是一个人关在小卫生间里练,时间长
了里面就热,所以我都是打赤搏对着洗脸的镜子练。我每次用嗓子唱这些高调长腔唱用
力时,上半身肌肉就自动鼓起来了,特别是胸肌和肩膀的肌肉就硬起来了,就好像我作
上提哑铃时一样,而且脖子青筋只冒,脸上也有些扭曲,看上去很难看。就这样唱,一
般3到4编左右我的嗓子就哑下来了而且就算我用了这么多劲,长腔高调处总是差一些,
唱不上去。 |
|
B*******a 发帖数: 452 | 35 大家看了片子有什么感想,我反正觉得拍得挺不错的,比我上次看的纪念杨宝森的片子
强多了。这个片子看得我觉得很感动,觉得采访各种人物都很真实很有感情,片子拍的
也有深度,有历史感,很多细节交代的都很清楚。我就挑讲几个我记得的情节。
1。程砚秋的票价和梅兰芳一样都是大洋一块二,尚小云一块,荀慧生八毛,高庆魁八
毛,新艳秋六毛。
2。程砚秋善于学习,把各种东西都化入自己的艺术里。讲他跑圆场是重轿夫的步伐里
学的,水袖学自太极拳,还学了好多地方戏。
3。程砚秋为人清高,洁身自好,一辈子对他夫人从一而终。
4。最后采访新艳秋,看到她回忆起程砚秋来看她的戏并说好时,新九十多的老人哭得
很让人感动。李世济回忆她正准备正式拜师确等来了程的死讯也是泪流满面。
5。不太满意的有两点。一是李世济后面回忆的觉得有些东西没讲清楚,听得人容易有
误会,还以为程砚秋和她有什么暧昧。二是不知道李佩红是怎么跑出来了,还在片子里
露了不少脸,还配唱了一段。
痴的。 |
|
B*******a 发帖数: 452 | 36 我以前也瞎唱过这段杨宝森大师的文昭关二黄慢板,后来觉得太差,就把我贴的删了。
这次我又重新学了一边,用的是杨宝忠大师伴奏。但我找的这段伴奏有些背景的噪音,
希望大家见谅。特别是感谢上次rainy同学给我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批评意见。虽然我觉
得这次比上次强一些,但还是有很多地方差强人意。希望大家帮我多提意见,多批评。
我这次用的是music板教的xanga播放器,可以直接在我帖子里听,比土豆的方便些。再
次谢谢大家能耐心听我的唱,并希望多提意见。
唱词:
一轮明月照窗前,
愁人心中似箭穿。
实指望到吴国借兵回转,
谁知昭关有阻拦。
幸遇那东皋公行方便,
他将我隐藏在后花园。
一连几天我的眉不展,
夜夜何曾得安眠。
俺伍员好一似丧家犬,
满腹的冤恨我向谁言?
我好比哀哀长空雁;
我好比龙游在浅沙滩;
我好比鱼儿吞了钩线;
我好比波浪中失舵的舟船。
思来想去我的肝肠断,
今夜晚怎能够盼到明天? |
|
S********8 发帖数: 4466 | 37 您太看得起俺了,惭愧啊。。。
俺总的来说喜欢西皮唱段超过二黄,听得比较多的也是旦角挑大梁的戏。上次俺没发言
,东拉西扯还贴了火丁的二黄慢板唱段,就是觉得整体味道好象不太对。
这次听了你唱的,又听了杨宝森老先生后期的唱段,以及杨乃彭先生在沽水流芳演唱会
上唱段,真的觉得很不错,比上次进步大多了,整体的味道是对的。
这个伴奏调门挺高的,你练嗓挺有成效的;感觉上吐字的时候有些字吐字要冲口而出,
有些字则要咬一咬,这样的话节奏和情绪就有了。 |
|
B*******a 发帖数: 452 | 38 这个到处都有。上次liucarl贴的那个程砚秋一霎时的链接真是个好东西。从那个链接
我发现了两个巨好的网站。一个是“京剧老唱片”(http://oldrecords.xikao.com/),这里有几乎所用老一辈名家的唱片的录音全集,谭鑫培,四大名旦,余,杨,言,奚,马等的都有,可以免费下载,我都下到我的MP3上了。
还有一个是“梨园”(http://liyuan.xikao.com/),这里收的不是唱片,而是这些名家的现场录音,都是整场整出戏的录音,有些显得更加珍贵。比如这里有所有杨宝森演的文昭关录音,50,54,56,57,58。还有程砚秋的四十年代现场演出的录音。这个网站好像还有老的昆曲名家的演出录音,不过我没注意听。 |
|
B*******a 发帖数: 452 | 39 凡大角儿之成功,必备下列主要条件:天赋,基本功,师承。谭富英在这三个方面,无
不优越。因此他并不是像杨宝森那样苦学成才,而是很快窜红。
谭富英的生母是德珺如的女儿,身上有一半满族血统,由混血而优生,这是他得
天独厚之处。对于谭富英端正大方、匀称富态的扮相,刘曾复先生曾向我引述早年观众
的一种评价:“谭富英票价一元二,一出台亮相,就值八毛!”其天赋在嗓音方面也显
得很突出,既高亢又宽亮。可以说,在谭鑫培身后的谭派系统里,谭富英的嗓子几乎是
最好的。他从小得到谭小培的亲炙,又坐科富连成,学习条件之好,戏路之正,为旁人
所难以企及。
谭富英出科后,谭小培深知富连成打的基础虽好,但仅靠这些大路玩意还不足以
成大器,惟有向得道的高人再请教。谭小培对谭富英说:“咱谭家的好玩意儿,都在叔
岩处啊!”于是带他拜访余叔岩,郑重其事地托付。比起余叔岩当年入谭门之千辛万苦
来,谭富英入余门可谓不费吹灰之力。余叔岩对谭鑫培奉若神明,他从未自称过“余派
”,而一贯强调自己是宗谭的,此时对于师门的托付,焉敢怠慢?谭富英得到余叔岩的
亲授之后,就像是皈依者拜过了真佛,修行者见过了真经,其境界自然 |
|
B*******a 发帖数: 452 | 40 人言谭富英的唱法在解放后又是一变,尤其是向余叔岩琴师王瑞芝学习以后,韵味浓了
不少。我买的谭富英全集,听了后也是这个感觉。谭富英唱在细节上处理很多地方,要
比老谭余杨这一脉的简单,但由于嗓音条件优越,反而形成一种自然朴实酣畅淋漓的风
格,所以也很不容易。因为余没留下来这些戏的资料,但和杨宝森的比。谭富英后来录
的拿手戏,比如武家坡,定军山,战太平,二进宫,都不比杨的差,有些还略胜一筹。
但是学谭富英唱对嗓子要求很高,不仅要高亢又要宽广和响亮,一般的人有一条就不错
了。他的后人虽然唱的高,但是音窄,听得有些发尖就不太好听了。其实谭正岩的虽然
欠缺,但是比起他老爸谭曾效以前已经算是不错了。 |
|
i******n 发帖数: 538 | 41 我就是看了李胜素07年的这段唱,才觉得她唱了这么多年,对人物的把握还是比较浅。
看戏的都知道这个霸王别姬的故事,知道这段可以说是虞姬死前的绝唱了。虞姬在唱时
自己也很可能有这个觉悟了。所以台下的观众是知道虞姬此时的唱应该是有些悲壮有些
决别的意思的。但是项羽还不知道,而且虞姬唱这段是要给项羽解愁的想让她的爱人振
作一些的。所以虞姬唱时肯定要避免让项羽听出自己的哀愁,她反而要开导项羽。所以
我觉得唱好这段,把虞姬的此刻心理人物表现出来相当的不容易。一方面要对项王,一
方面又要对观众,把这个复杂的心理处理好是相当见功力的。
回头来说李胜素,我就觉得她在这段的处理上很表面,感染力也肤浅。她唱得表面一听
就有些悲惨的意思,有些地方的尺寸也拖,调也压住了。如果我是项羽,一听就会觉得
不对头,心理更加烦闷。所以里唱的只是很表面了,没有把虞姬强装笑颜的内心的悲伤
表现出来,所以艺术感染力差。
这段听梅兰芳的原唱是不一样的,他25年,31年,以及电影里唱得都很激越。我觉得这
个处理是很高明的,一是用来激励自己的爱人希望他振奋,二是死前的绝唱,显得慷慨
激越。越是在快死亡,快决别的时候显得激昂,其对比戏... 阅读全帖 |
|
w*****n 发帖数: 937 | 42 说归说,戏这个东西一旦喜欢上要放下也不容易。过两月,给你放一段杨宝森您估计还
是会跟着哼上的,呵呵 |
|
S****9 发帖数: 8108 | 43 多谢几位。
梅兰芳好听,像个挺有主意挺独立又清高的怨妇,喜欢。
李维康耿齐昌的坐宫,李维康的声音有很甜很贤惠的感觉,我听的这段可能他们年纪大
了,气似乎不很足。。。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hcTrfkkF2o
杨宝森背景那个是京胡还是高胡呢?太吵了,还有些失真,让人很分神。
听了周信芳的“我主爷”,老想替他嗽嗓子,他是不是有四川口音?
还听了“徐策跑城”,喜欢旋律,好像跟别的戏不一样,挺酷的。我说虬劲苍凉,想的
是罗大佑。周信芳这段徐策跑城有些像黄霑,一个老顽童的感觉。
有没有声音像林忆莲、李宗盛、罗大佑、张清芳的京剧演员呢 |
|
S****9 发帖数: 8108 | 44 非常感谢你一个字一个字的写了这么多。喜欢静场版的这个杨宝森,悲凉的声音唱着古
老的曲调,很适合京剧和此刻这个层林尽染的季节。 |
|
u***d 发帖数: 851 | 45 写的很好,赞
推荐中青年演员
老生 张克 于魁智 张建国 朱强(虽不喜欢,但算马派年青里面较好的了)
青衣 李胜素 史依弘 迟小秋 薛亚萍
老旦 兰文云
花脸 孟广禄 杨赤
要是听老先生录音的话
余叔岩十八张半,高派建议李和曾录音,言菊朋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等的录音都
可以,可以找静场版的听。如果还想听更老的,就去xikao听老唱片吧。
旦角的听的不多,四大名旦的录音我觉得就够了,还有加上张君秋的录音。
花脸有金少山裘盛荣侯喜瑞录音可以听。
ps 以上名字后面均省略先生二字。 |
|
S********8 发帖数: 4466 | 46 喂呀,不得了,唱得很不错啊;
那个喜欢杨宝森的老id,快出来听听。。。 |
|
u***d 发帖数: 851 | 47 杨派肯定得听杨宝森了
不过我建议你也听听余派的 |
|
i******n 发帖数: 538 | 48 我们常听京剧演员说某某唱正工调或六字调,也有说工半调,六半调的,由于过去以正
工调为京剧舞台的标准调门,所以又有正工老生(即工老生)的说法。
原来我国古代音乐中乐器的定调以笛或箫为准。通用的笛分为七调。
即上字调,相当于今之降B调;
尺字调,相当于今之C调;
小工调,相当于今之D调;凡字调,俗称趴字调(可能是4字调的谐音),相当于今之
降E调;
六字调,相当于今之F调;正工调,又称五字调,相当于今之G调;
乙字调,相当于今之A调,过去称为“天字调”。
所谓上、尺、工(小工)、凡、六、五(正)、乙,这七个调门或称音调是以我国
传统戏曲记录曲调的文字谱,即工尺谱中的七个音符来命名的。按现行简谱来对照,相
当于阿拉伯数字为音符的1、2、3、4、5、6、7七个音符。因曲笛中各音调的定
调都是以小工调为基础,要看各调中的"工"音(即3)相当于小工调中的什么音,就定
为什么调名。例如正工调中的"工"音相当于小工调中的"五"音,所以称五字调,又称正
工调;凡字调的"工"音相当于小工调的"凡"音,所以称为凡字调,又称趴字调;乙字调
的"工"音相当于小工调的"乙",所以称为乙字调,以此类推,遂形成上、... 阅读全帖 |
|
i******n 发帖数: 538 | 49 一阵风,留下了千古绝唱——父亲与马连良(下)
笑谈中,马连良忽道:“过了两三年了,我可还记得在您家喝茶、吃饭的情形呢!”
本是一句闲话,父亲听来却心潮难平。回到家中,把马连良的这句话,说了又说,
提了再提。是呀,反右前在我家做客的朋友不知道有多少,也不知喝了多少杯茶,吃了
多少顿饭。现已无人说及,提及,念及。而这个艺人说得,提得,也念得。
下午,雪又飘飘洒洒地下起来。父亲怅望窗外,自语道:“春风、夏日、秋雨、冬
雪,幸有苍苍者不解势利。”
第二天,父亲便把《史记》和“古本戏曲丛刊”翻出来,叫我熟悉《赵氏孤儿》的
历史和剧本。父亲还说,歌德也写过模拟其后半部情节的一个剧本(即《埃耳佩诺》)
。《赵氏孤儿》这个戏,是由一个叫纪君祥的文人在八百年前写就的,他为此而传名至
今。《赵氏孤儿》取材于历史记载加以虚构发展而成:春秋晋国奸臣屠岸贾诬陷赵盾,
致使赵家三百余口被诛杀。为保护赵氏根苗和晋国同龄幼婴,草医程婴献出亲生骨肉,
原晋国大夫公孙杵臼抛却身家性命,守门将军拔剑自刎……他们心存正义,扑向死亡,
换得赵氏孤儿的安全。十五年后,程婴把事情的真相告诉了赵氏孤儿。孤儿把复仇之剑
刺向了义...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