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史学史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c**********o
发帖数: 193
1
知古鉴今而推未来,这是人类的记忆,这是人类的得与失,这是人类
的大智慧,
可从小学入门的上下五千年和世界五千年到以后的史记,通鉴,
而诸国史籍,没有一家可以逃得出帝王将相四个字。
这个世界真的难道就真的只是那所谓的伟人所写?

拿破仑对着阿尔卑斯山,说,我比它高。
没有他身后的大军团,
他只是一个疯子。

凯撒远征高卢班师,面对着众元老们,
我来了,我战了,我胜了。
没有罗马共和国士兵的悍勇,
他只会被蛮族撕成碎片。

他们只是站在山巅的人,
他们是冰山的角,
可是那里还有山,
那里还有水下的身躯。

每一块石头很微小,但是他们有自己的声音,
山头的回响不能够掩盖的,不能。

可是,也就是到布洛赫提出所谓长时段史的概念,
对人类社会的探查才开始真正进入了庶民的层次,至少从史学理论上

但是历史学家们依赖的是什么,文件,只是一些纸而已,那是可是揉
碎了再写的。
记得林
p*********w
发帖数: 23432
2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艾晓明:谭家有女初长成zz
艾晓明:谭家有女初长成zz
最好去这里看,有照片
http://www.bullogger.com/blogs/XIAOMINGAI/archives/358482.aspx
图一:判决五年 浦志强律师出来和谭作人之妻王庆华接受外电采访 老羊拍
谭作人一审判决,作人被关监五年。尘埃落定,我也要打道回府。临行前,我跟王庆华
说,我想见见孩子们,请她们吃顿饭。
庆华说,畅畅晚上还没下班。小蒙不见你。
我说,我不是为了小蒙出镜,只是吃顿饭,过年了嘛。庆华打开手机,继而转述,小蒙
说:哎呀,能不能不吃饭嘛。
第一次见到小蒙,是2009年5·12周年祭前夕,作人已被拘留一个多月,这是我第一次
去到谭作人的家。在此之前,我知道谭作人的父亲是川大历史系知名教授,后来我在网
页上看到,其父谭英华先生,祖籍湖南,博古通今、学贯中西,是川大西方史学史研究
的奠基者。和作人聊天时,我记得一件趣闻,谭先生的研究领域之一是民族关系,其《
明代对藏关系考》手稿流落在北京的旧货市场潘家园。如今再查谭英华,不翻墙得名目
3条,翻墙得108条,多数网页显示无法打开。此中天机我们不知道。
在川大校园一栋旧楼里,我进了作人
p****t
发帖数: 11416
3
搜到这个:
清史纂修工作大事记
2001年4月 北京大学季羡林教授、国家图书馆任继愈教授等13位专家学者联名向中
央领导建议纂修清史。
2002年8月 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文化部报送的《〈清史〉纂修工作方案》,清史纂
修工作启动。
2002年10月 清史纂修领导小组成立(2004年4月,领导小组及其所属管理机构更名
,冠以“国家”称谓)。领导小组由国家15个有关部门、单位组成。11月,领导小组召
开第一次工作会议。
2002年12月 清史编纂委员会成立并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中国人民大学戴逸教授
任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
2003年1月 清史编纂工作座谈会在中南海召开,李岚清同志出席座谈会并代表党中
央、国务院发表重要讲话。
2003年1月—9月 清史编纂委员会开展《清史》体裁体例研究工作,并向社会各界
征求意见,决定采用“新综合体”体裁,同时确定了全书总体框架。《清史》由通纪、
典志、传记、史表、图录等组成,共计92卷,3000余万字。
2003年7月 清史纂修领导小组办公室(清史办)成立。
2003年7月 清史编纂委员会组织
w*******q
发帖数: 1764
4
3000万字,比24史加起来都长,这个水平估计好不了。
p****t
发帖数: 11416
5
“《清史》由通纪、典志、传记、史表、图录等组成”
估计一大半都是典志什么的史料,真正记传的部分不会那么长
清朝毕竟年代很近,而且史料保存得相对比较好
Hmm,我还很好奇这清史该是白话文吧,从文言到白话,篇幅本来
就要膨胀几倍
w****j
发帖数: 5581
6
真是牙膏不挤就不出来啊,这才开始讨论具体问题了。那你就具体解释一下既然“学术
方向的选择跟裙带关系,师承门派可是没半点关系”,童书业,刘起釪愿意搞先秦学术
史有什么不妥的么?又是怎么个裙带关系了?他们又是怎么不求上进了?你给大家仔细
说说吧。
要说疑古,顾颉刚也不是第一个,我说,你看过他的东西没有啊?疑古这个圈子一画可
就大了。要按你这逻辑,Feymann也够没出息的,他导师Wheeler就是搞量子理论的,他
还是抱着量子理论当饭吃,不跳出这个小圈子,真是太无聊,太师承,太裙带了。

了。
学术
T****7
发帖数: 307
7
不可否认政治势力从古至今在企图运用其资源来捆绑历史学科,甚至以实证自诩的兰克
学派,跟普鲁士政府也不无瓜葛。但是严肃学者自有其游戏规则,你看史学史就会有感
觉,历史研究本身的历史,也是一步步走向科学理性的。
o*****e
发帖数: 424
8
写书评的是历史系的学生,不得不用马克思主义史学分析 :)
y***k
发帖数: 1078
9
这个,王国维之外,史语所的学者(如董作宾)算大牛吧。不知郭沫若的贡献到底如何?
y****e
发帖数: 1785
10
算吧,在史语所发掘殷墟之前,王等的研究基本算金石学的延续
f****y
发帖数: 7425
11
转发李将军几个论点,挺有意思,值得好好讨论
关于他惯用的忽略时间乱列名称充数的伎俩,比如南口战役这点,就忽略不计吧,再揭
露没什么意义
请大家看看这段
日本吃饱了撑的去偷袭珍珠港?还不是因为搞不定校长美国一禁运就要被校长逆推?所
以只好赌一把?
我觉得研究好了,绝对是历史重大发现,神马斯大林罗斯福都是浮云了,蒋校长已经秒
杀一切了。
发信人: ridgway (ridgway), 信区: History
标 题: Re: Re: 校长确实是人杰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Apr 3 15:33:44 2012, 美东)
你有证据能证明美国不参战,校长能打赢抗战吗?
------------------------------------------
日本吃饱了撑的去偷袭珍珠港?还不是因为搞不定校长美国一禁运就要被校长逆推?所
以只好赌一把?
要不是813日本人想夺校长的钱罐子了,你校长会真抗战,77打得那么热闹,没见中央
军开赴北平增援啊。
------------------------------------------
史盲级别。813是校长主动进攻日本人,日本... 阅读全帖
w*********r
发帖数: 613
1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读史的一点感想
吃肉和饷银的研究深度和精度都没有史学基础,因为一,没有特别准确的专门记载,二,样本太
过于庞大,所以很难找出代表性数据。如果看了一些大概数据就都庆幸生在现在了,因
为最好的历史时期都不如现在。历史就是这些代表性的人物组成的,虽然实际上社会生
产都来自于普通人。真对比历史,红朝老百姓是历史上生活最好时期。哪怕是和历史著
名朝代汉唐宋。虽然和当代横向比很多国家差。古人一句话好宁作太平犬不做乱世人。
当然这不是说红朝体制多么好,生产力水平是根本。换了另外一个朝代,纵向比,不管
什么政治生态只要生产力水平发展就能让普通百姓越过越好。
c*****1
发帖数: 3240
1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读史的一点感想
恩,何炳棣在回忆录里面提及他初来接触英国的档案资料,立刻就被其详细程度所震撼
了。反观中国虽然是有延续历史记录最长的国家,但在后期却因为缺乏商业需求等等原
因没有继续发展。但要说没有史学基础那就过了,新的方法和资料让现代人可以用新的
视角来研讨这些问题,比如何炳棣本人的成名作品明初以降人口及其相关问题就是在查
阅了美国国会图书馆所藏数千本地方史志总结而成。而我们这些历史爱好者,天天讨论
历史上那些王侯将相又有几个看过故乡的县志呢?可曾自己收集过史料,比如自家的家
谱族谱。关于自己的史料自己不去收集整理,最后就是自己遗忘自己。

二,样本太
c*********u
发帖数: 3128
14
死无对证的东西西方史学也采用?
c*********u
发帖数: 3128
15
死无对证的东西西方史学也采用?
w*********g
发帖数: 30882
16
韩国人太谦虚了,应该这样写韩国史学,然后让西方人好好诵读。中国的这些发明太小
儿科了,不值得韩国人在这上面费心。
====================================
1.起初,韩国人創造天地。
2.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韩国人的靈運行在水面上。
3.韩国人說:要有光,就有了光。
4.韩国人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開了。
5.韩国人稱光為晝,稱暗為夜。有晚上,有早晨,這是頭一日。
6.韩国人說:諸水之間要有空氣,將水分為上下。
7.韩国人就造出空氣,將空氣以下的水、空氣以上的水分開了。事就這樣成了。
8.韩国人稱空氣為天。有晚上,有早晨,是第二日。
9.韩国人說:天下的水要聚在一處,使旱地露出來。事就這樣成了。
10.韩国人稱旱地為地,稱水的聚處為海。韩国人看著是好的。
11.韩国人說:地要發生青草和結種子的菜蔬,並結果子的樹木,各從其類,果子都包
著核。事就這樣成了。
12.於是地發生了青草和結種子的菜蔬,各從其類;並結果子的樹木,各從其類;果子
都包著核。韩国人看著是好的。
13.有晚上,有早晨,是第三日。
14.韩国人說:天上要有光體,可以分晝夜,作記號,定節... 阅读全帖
w****j
发帖数: 5581
1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二十五史里面是有元史的
正在搞,还没搞完呢。
清史稿不行,错误太多。而且从史学角度讲方法太陈旧。
w*********g
发帖数: 30882
18
欲亡其族,先亡其史
中华民族兴起于龙山文化、仰韶文化。比夏朝还要早。
D***r
发帖数: 7511
19
基因不能完全解决文化传播史
还是得结合文物特征来看
b***y
发帖数: 14281
20
95年后何新开始批判西方伪史学,于是一大批人惊呼何新堕落了,说白了,中国很多人
认为西方的一切学术观点都是金科玉律天生正确,谁批判谁脑子有问题。
s*********e
发帖数: 5245
21
都忙著打炮,忙著研究各種普c, 哪有時間考慮人生啊歷史啊之類得屌絲問題。
l*******1
发帖数: 16217
2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我今天下载了一套24史
你们这些历史义和团 我义务为你们补历史课
游牧商贸,传播文明
在欧亚大陆的北方,从多瑙河下游向东到聂伯河,经过乌克兰和俄罗斯南部(黑海和里
海的北部)到伏尔加河,再向东到哈萨克草原、阿尔泰山区、准格尔草原、蒙古高原,
一直到大兴安岭,是比较平坦,较少树木灌丛,气候比较干燥的欧亚大草原。这片横跨
欧亚大陆,长约1万公里的草原不适于耕种,但又不是难以居住的冻土寒带。
许久以前,在这个大草原上就活动着属于不同语系的部落和民族。大约距今1万年前,
正当某些西亚温带人口开始从事农耕的时候,草原上的居民也开始有意识地饲养动物,
并且在冬夏两季到不同的草场上放牧牲口。这就是游牧文明的开始。农耕与游牧这两种
文明状态不是人们可以随意决定的,而是对不同地理环境做出的不同适应方式;两者发
生的时间大致相同。
由于游牧者生活中需要许多他们自己不能生产的物品,游牧部落比农耕人口更加依赖与
远方人口的交换;也由于他们经常远途移动,游牧部落和民族更加善于长途贸易,并且
更倾向于和不同语言与血统的人口通婚融合。这个游牧者的特征令农耕定居人口的史学
家们很难追踪游牧人口的血统和语言变化,也因此使我们至今还难以确定一些...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我今天下载了一套24史
赫梯是根据旧约中的记载攒出来的,二十世纪以前根本不存在这个文明古国。你仔细读
读我的这段话就知道西方史学考古学脑洞有多大

发帖数: 1
2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伊朗是希腊伪史的最大受害者
伊朗人本来不知道什么波斯帝国的历史,是那个巴列维在位的时候为了西方拉近距离大
量引入西方的“史学”研究成果,以所谓波斯帝国的继承者自居。殊不知波斯帝国那段
历史就是专门恶心东方人的故事。第一次波斯百万人打不过希腊斯巴达三百人,第二次
波斯百万人被亚历山大四万人三年内彻底灭亡。
有人说 历史里面也有波斯的光荣事迹 比如居鲁士大帝 比如释放巴比伦之囚 比如居鲁
士圆柱“人权宣言”。其实这是一种修辞手法,先抬高波斯来映衬后来的希腊。
W*****B
发帖数: 4796
2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伊朗是希腊伪史的最大受害者
波斯其实是犹太人的恩人。巴比伦当年劫掠犹太国,尼布甲尼撒把犹太人赶出犹太,后
来波斯国王放他们回去了

:伊朗人本来不知道什么波斯帝国的历史,是那个巴列维在位的时候为了西方拉近距离
大量引入西方的“史学”研究成果,以所谓波斯帝国的继承者自居。殊不知波斯帝国那
段历史就是专门恶心东方人的故事。第一次波斯百万人打不过希腊斯巴达三百人,第二
次波斯百万人被亚历山大四万人三年内彻底灭亡。
:有人说 历史里面也有波斯的光荣事迹 比如居鲁士大帝 比如释放巴比伦之囚 比如居
鲁士圆柱“人权宣言”。其实这是一种修辞手法,先抬高波斯来映衬后来的希腊。

发帖数: 1
2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巴列维崇奉西方伪史 以致亡国
伊朗人本来不知道什么波斯帝国的历史,是那个巴列维在位的时候为了打击国内的伊斯
兰势力并和西方拉近距离大
量引入西方的“史学”研究成果,以所谓波斯帝国的继承者自居。
殊不知波斯帝国那段
历史就是专门恶心人的故事。居鲁士作为开国之君就被敌人活捉并砍了脑袋,
第一次大流士一世远征希腊 百万人打不过希腊斯巴达三百人,
第二次波斯百万人干脆被亚历山大四万人三年内彻底灭亡。
薛西斯一世是一个无比昏聩的绿帽奴, 有淫妻癖,想让自己的王后在臣民面前玉体
横陈,王后拒绝,然后这个波斯王就另立了一个犹太女人当王后。后来这个犹太王后发
现波斯王身边的近臣想制造针对犹太人的屠杀,然后她不知用了什么办法说动波斯王杀
了这个近臣,灭了他全族,然后还允许犹太人在波斯境内针对犹太人的敌人进行大清洗
前后共杀了七万五千人,最后这个犹太女王的哥哥在波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有人说 历史里面也有波斯的光荣事迹 比如居鲁士大帝 比如释放巴比伦之囚 比如居鲁
士圆柱“人权宣言”。其实这是一种修辞手法,先抬高波斯来映衬后来的希腊。
由此可见,所谓西方的历史不过是西方人编造的一个故事,波斯是里面的坏人,认这样
的坏角色当祖宗的做法无... 阅读全帖
p*********w
发帖数: 23432
27
来自主题: WorldNews版 - 艾晓明:谭家有女初长成zz
艾晓明:谭家有女初长成zz
最好去这里看,有照片
http://www.bullogger.com/blogs/XIAOMINGAI/archives/358482.aspx
图一:判决五年 浦志强律师出来和谭作人之妻王庆华接受外电采访 老羊拍
谭作人一审判决,作人被关监五年。尘埃落定,我也要打道回府。临行前,我跟王庆华
说,我想见见孩子们,请她们吃顿饭。
庆华说,畅畅晚上还没下班。小蒙不见你。
我说,我不是为了小蒙出镜,只是吃顿饭,过年了嘛。庆华打开手机,继而转述,小蒙
说:哎呀,能不能不吃饭嘛。
第一次见到小蒙,是2009年5·12周年祭前夕,作人已被拘留一个多月,这是我第一次
去到谭作人的家。在此之前,我知道谭作人的父亲是川大历史系知名教授,后来我在网
页上看到,其父谭英华先生,祖籍湖南,博古通今、学贯中西,是川大西方史学史研究
的奠基者。和作人聊天时,我记得一件趣闻,谭先生的研究领域之一是民族关系,其《
明代对藏关系考》手稿流落在北京的旧货市场潘家园。如今再查谭英华,不翻墙得名目
3条,翻墙得108条,多数网页显示无法打开。此中天机我们不知道。
在川大校园一栋旧楼里,我进了作人

发帖数: 1
28
本大妈最喜欢的史学家William McNiell巨著。
https://www.amazon.com/Rise-West-History-Community-Retrospective/dp/
0226561410/
这个McNeill非常厉害,写军事技术史的The Pursuit of Power,写瘟疫对历史影响到
Plagues and Peoples都是史学者中极有创见的名著,很多被洗脑的人都以为印第安人
是被欧洲人屠杀灭绝的,其实90%以上都是被瘟疫消灭的(美洲与世隔绝,印第安人对
旧大陆的各种瘟疫完全无抵抗力),属于物种被自然淘汰。
不要被铲蛋贩卖历史假药的骗了。
e*******c
发帖数: 2133
29
我觉着能一直坚持着唯物也挺不容易的...前日看白寿彝《中国史学史》了解到用马克
思主义历史观解释中国历史得抱着多大的信念才能干出来这事,辛苦了50年代的那批前
辈们啊。
e*******c
发帖数: 2133
30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看见个有意思的书单
金毓黻 《中国史学史》写的不错,可惜没有唯物史观的东西
l*****f
发帖数: 13466
31
哦 凯撒不需要funding 吧 他不是为了回击政敌对他的攻击而写的吗?需要着重的是他
的功劳 高卢行省的得之不易 故意第三人称 平静客观笔调叙述,而且其中还特别以历
史学观察者角度写高卢人与日耳曼人不同 基本上就是已经有初期文明社会形态 有社
会阶级与宗教 与原始状态 “他们的全部生活在于狩猎与战争” 的不同。非常详细 我
觉得没有必要也不可能臆想阿 再说南方 法国西班牙 都是早期先后成为罗马行省 跟日
耳曼发展不同 所以很好奇 究竟为什么会说一直晚到九世纪前后才不同 太奇怪了也 或
者说他们血缘最起初近似 也可以理解 不过习俗文化是早就不同了吧 说晚期的分别究
竟是什么方面的考量呢?
l*****f
发帖数: 13466
32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史说汉字
没觉得娘啊,当时口语吧,讲话毕竟不是文言
历史后面是一串作者和当今皇帝。。。。小说后面是个模糊人物
比如金瓶梅 vs. 明史
恩,吾国还是史学传统远胜小说传统
K**********i
发帖数: 22099
33
来自主题: Complain版 - 支持史版现任版主rotvap
没说他对历史版没感情,也没说他能力不行(实际上他的史学背景很不错的)。只是说
做事情太主观,而且不负责任。
是个好水车,不是个好版主。
x*****u
发帖数: 3419
34
400年:现代中国重生——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拉长近代中国跨度
徐中约(Immanuel C.Y.Hsü,1923—2005),生于上海,中国近代史研究权威学者
。1946年毕业于燕京大学,1954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曾任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历
史系主任、荣休教授。学问严谨,著有《中国进入国际社会的外交,1858—1888年》(
哈佛,1960)《伊犁危机:中俄外交研究,1871-1881年》(牛津,1965)等,翻译了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哈佛,1959)。
近日,华裔学者、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历史系主任、荣休教授徐中约的名著
《中国近代史》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本书英文本的初版1970 年在美国问世,第
二年获得了美国加州“共和奖”,此后每五六年有一新版,2000年完成第六版。1978年
牛津大学出版社纪念建社500周年(1478-1978)发表的文告中,列举了几十本名著,
本书是其中之一。迄今为止,《中国近代史》仍是美国本科学生学习中国近代史必读的
教科书。
通常我国学界的“中国近代史”是指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百余年间的
历史,而这部近代史却是从1600年... 阅读全帖
m********y
发帖数: 21909
35
我下载了,但打不开,不知道是什么文件?
我看Lz给的连接里,还有追寻现代中国,史景迁的,这部书也是通行的教科书,英文文
笔很好,也谈到了64,但它的简体字版没有这段历史,台湾出版的繁体字版有。
我看连接是繁体字。
x*****u
发帖数: 3419
36
来自主题: _Kindle版 -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导读z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导读
 ——兼论近代通史体系的推陈出新
沈渭滨
----
注:黻 fú 古代礼服上黑与青相间的花纹:黼~。
---
现在的青年人,对蒋廷黻这个名字,恐怕大多数是很陌生了。可是在新中国成立前
,无论在学界还是政界,他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在学界,他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先后
做过南开大学历史学教授、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以主张史学改革著称于时;在政界,
他是著名的外交家,先后出任国民党政府行政院政务处长、驻苏联大使、驻联合国常任
代表,1949年后又一度作为台湾当局驻美"大使"。在国民党政府的官僚群中,以"知外
交"闻名于世。
作为政治家,他是当时"书生从政"的代表人物之一,主张以所学为国家所用。在国
共两党斗争中,尽管站在国民党政府立场,并在联合国中阻挠和反对恢复中华人民共和
国的合法席位,但至死都不愿加入国民党,还经常批评当局的政略失当和政治腐败;作
为学者,他是当时公认的中国近代外交史专家和这一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他从治外交史
扩及中国近代史,写出了若干很有分量的专题论文。他一生治学严谨,著作不多。其中
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反而不是花...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37
哈哈哈,喜欢mlgb cnmd... 大概不是流行杂志,所以稿费低。写什么方面的?八股就
算了,如果是自己有兴趣的,写写也无妨,钱不重要。
嗯是会从个体成熟到群体。你有没有看过下面这篇许纪霖的采访报道,他说史景迁上课
喜欢讲故事,强调历史教学要讲故事,不能教条枯燥,可能也是为了更吸引学生和一般
大众,更通俗化。我跟许纪霖打过一阵交道,挺喜欢他的风格,我跟他一样不会虚构写
作,重理性。当然他的理性比我强,哈哈。他也非常感性,敏感。这篇采访很长,说讲
故事的是在结尾部分:
发信人: wonderlich (左岸,遁去), 信区: Reader
标 题: 著名学者许纪霖教授访谈录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un 27 00:08:22 2009, 美东)
著名学者许纪霖教授访谈录
[日期:2009-04-15] 来源: 作者:郑志峰 [字体:大 中 小]
许纪霖,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专业硕士毕业,现为华东师范大学特
聘教授、国家重点文科研究基地华东师大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历史系中国
近现代史思想史专业博士生导师,兼任上海历史学会副会长、秘书长... 阅读全帖
m********1
发帖数: 368
38
汪荣祖,安徽旌德人,生于上海,负笈美利坚,获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历史学博士。著有《康章合论》、《史家陈寅恪传》、《史传通说》、《史学九章》等,与李敖合著《蒋介石评传》。在访谈中,汪先生以史学家的眼光对西方汉学得失作了公允的判断和评价。
盛 韵
您曾提到两岸三地都有迷信海外汉学的情况,其表现何在?
汪荣祖:我所见到的是,两岸三地往往不加甄别与选择就翻译海外外文出版有关汉学的书籍,这可能是“外来和尚会念经”的心理在作祟,更可能是书商的生意经。但如果没有市场,书商也不至于会去做赔钱生意。好像是外国人写的东西都是好的,有点像“五四”时代不知高下优劣地引进外文作品一样。举一个具体的例子,多年前台北的中国时报出版社要出史景迁的The Search for Modern China一书的中文版,要我推荐。我回话说,这本书是写给美国大学生作教科书用的,我在美国教中国近代史时也用过,但中文读者没有必要看这种书。然而我不推荐,一大堆名学者出面推荐,大做广告。这家出版社几乎翻译了史景迁所有的书,非常畅销。几年前史景迁访问台北,媒体大事报道。当时的“总统”是陈水扁,也来凑热闹,亲自接见,视如国师。这种一窝蜂缺少实...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9
第三,民俗资料
杨向奎先生在《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一书中首先主张:
文献不足则取决于考古材料,再不足则取决于民族学方面的研究。过去,研究中国古代
史讲双重证据,即文献与考古相结合。鉴于中国各民族社会发展不平衡,民族学的材料
,更可以补文献考古之不足,所以古史研究中三重证据代替了过去的双重证据。
按照叶舒宪的解释,即:
三重证据指传世和出土文献以外的各种文化参照,包括民间地方的口传叙事和仪式礼俗
,以及少数民族乃至域外民族的材料。希望凭借“礼失而求诸野”和“此失而求诸彼”
的认识方略,改进和拓展传统的训诂考据之学。
可是,民俗材料作为第三重证据,曾几何时遭到了日本学术界的反对。当Marcel
Granet博士的法国社会学派的历史学和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在国际汉学界和中国学术
界流行之时,居然遭到了内藤湖南的弟子、京都帝国大学著名中国哲学史家小岛祐马的
嘲讽和轻视。这就是当时反对的一个证明。今天,日本研究民俗学和人类学的核心基地
是国立民俗学博物馆、日本文化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在日本汉学界进行这一研究的学
者,早年有白鸟清、小川琢治、三原一雄、森安太郎、铁井庆纪、古贺澄、池田末利、
御手洗... 阅读全帖
p****t
发帖数: 11416
40
来自主题: paladin版 - 【张系国】倾城之恋
倾城之恋
张系国
[一]
熊熊烈焰由一座屋脊跳上另一座屋脊,染红了京城半边天。军士们惊呼逃散。他狠
命斫杀爬上城垛的蛇人,蛇人后半段身躯连同肥硕的长尾卷曲成一团,前半段犹在挣扎
,三颗黄绿色的怪眼朝他投来恨恨的目光。他举剑刺入蛇人三眼中央的柔软部份,蛇人
惨号一声,不再动弹。另一名蛇人窜上城墙,他一咬牙,再度挥剑上前。
「城陷了,走吧。」柔和的声音在他耳边轻轻说。
「还没有完!」他吼道,探身出城垛,舞动长剑砍断蛇人的长尾。蛇人失去攀附城
墙的凭借,尖叫着跌下去,在半空中居然向他投出最后一根短矛,还未触及他即已力尽
,复跌向地面。
「可以走了。」柔和的声音又说:「你看背后是甚么?」
他悚然回首,京城内的房屋均在燃烧,无数蛇人弯曲丑陋的身形在火光中蠕动,人
们哭叫着自动投身火窟。城墙附近的军士纷纷退向广场,但不等到他们集中,四周包围
的蛇人已向他们投出无数根短矛。城楼上只剩下他一个人,他怒极而啸,持剑扑向最接
近的两名蛇人。两名蛇人向左右闪开,突然有七八根短矛射向他胸膛。他举剑欲格,眼
前猛然一黑,杀伐哭号声同时消失不见。
「好了吧?我们都在等你。」柔和的声音说。
他颓然扔下长剑,走向时间...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41
张广达专访:沙畹与法国现代汉学
李丹婕
2015-02-14 16:33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法国汉学一再展现骄人的成就,巴黎因而成为举世瞩目的汉学
中心。法国汉学在这一时期的领先优势,即便在欧洲,也得到当时英、德、荷、俄、匈
、瑞典等国诸多有成就学者的首肯。鉴于这一形势,陈垣等中国学者多次表示,应当将
汉学中心由巴黎夺回到中国来;1928年1月,傅斯年向蔡元培陈述建立中央研究院历史
语言研究所之必要,揆其初衷,也未尝不是出于同样的心态。
法国的汉学之所以能在这一时期脱颖而出,在于当时的法国汉学家一代比一代具有更加
明确的指导思想和问题意识:若要使汉学研究富有成果,就不仅需要致力于探讨中国和
东亚的传统旧学,也需要善于参照西方的古典旧学,借鉴近代西方日新月异的新知,促
使汉学更加邃密深沉;与此同时,也不能忽视西方近代科研模式的不断更新或转型,推
陈出新。换言之,法国汉学之领先,在于既不忘记欧洲十八世纪以来研究中国学问的成
就而加以继承,又在处理具体课题的方式方法上致力于在知识论和方法论层次上做出调
整与更新,使之符合十九世纪以来西方现代学术发展的水准及其范式的要求。在这一治
学程序的... 阅读全帖
d*****g
发帖数: 1616
4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顾颉刚疑古思想评价
http://theory.jschina.com.cn/a/200904/t32280.shtml
摘要:顾颉刚及其领导的“古史辨”派,曾经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左右史坛,风靡
一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史学研究的发展和出土文物的丰富,人们对疑古史学有了新
的认识。本文即剖析顾颉刚疑古思想提出的背景和目的,抽出其有代表性的十大论点进
行探讨,评价它的成就和影响。
关键词:顾颉刚;疑古思想;古史;伪史
作者简介:杨善群(1937-),男,上海人,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研
究。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一个以“疑古”为旗帜的“古史辨”派在史坛崛起,其领导人
物顾颉刚被称为“疑古大师”[1]。从1926到1941年,《古史辨》共出版了七册九本
(第七册分为上中下三本),洋洋数百万言,人们称其为“疑古文献的大成”[2],
在史坛上掀起一股巨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史学研究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地下文物—
—有关的古籍竹简、帛书不断出土,人们对“古史辨”派的疑古思想有了新的认识,需
要对《古史辨》的成败得失重新进行评价和总结,对它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检查和反思,
以利于史学研究的进一步健康发展。正如已... 阅读全帖
g********n
发帖数: 2314
43
来自主题: _GoldenrainClub版 -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zz 钱穆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guvest (我爱你老婆Anna), 信区: History
标 题: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zz 钱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Feb 28 11:17:00 2009), 站内
发信人: guvest (我爱你老婆Anna), 信区: paladin
标 题: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zz 钱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Feb 28 11:16:46 2009), 转信
eBookCN|Txt电子书籍下载 http://www.ebookcn.com
目 录

前言
第一讲 汉代
第二讲 唐代
第三讲 宋代
第四讲 明代
第五讲 清代
总论
钱穆年表
钱穆先生小传
王昆吾:读《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毕明迩:关于钱穆先生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我很早以前,就想写一部中国政治制度史。一则我认为政治乃文化体系中一要目。尤其如中国,其文化精神偏重在人文界。更其是儒家的抱负,一向着重修齐治平。要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绝不该忽略中国传统政治。辛亥前后,由于革命宣传,把秦以后政治传统,用专制黑暗四字一笔抹杀。... 阅读全帖
v*******d
发帖数: 158
44
***********************************
** 类别:国外学术作品
** 作品:喀提林阴谋、朱古达战争
** 作者:撒路斯提乌斯
** 【文本书库】提供免费下载
** 下载站点:http://www.CnTxt.net
**********************************
文章从这儿开始
===================================================================
目录
撒路斯提乌斯及其作品
喀提林阴谋
附录 西塞罗:反喀提林演说
朱古达战争
参考年表
※ 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王以铸 崔妙因 译
据罗叶布古典丛书,拉英对照本译出
撒路斯提乌斯及其作品
罗马史学有这么一个特点:传世的历史作品的作者,他们的身世大都不甚清楚。李
维和塔西佗就是突出的例子。撒路斯提乌斯的情况稍好一些,但他的生平事迹也十分模
糊。后人读其书,想了解其生平,也只能把其他作品里提到他的片言只语连缀起来,看
一个轮廓而已。这些史料散见于狄奥·卡西乌斯(Dio Cassius)、塔西佗、奥路斯·
盖利... 阅读全帖
i*****y
发帖数: 3449
45
十年浩劫「文化大革命」的前因后果简述
唐德刚
吾人幼年读国史,从「纲鉴」、「通鉴」读到「四史」,尤其是在通鉴各章节中,
史不绝书的什么某地某年某月「大饥」、「人相食」、「民易子而食」,又是什么「大
蝗」、「大疫」等等刻板式的记载,可说是一览而过,头脑里印象毫无。想不到这种古
史上的记载,在现代中国,有时竟能及身而见之。一旦亲身体验之后,再读古书,往往
就有惊心动魄的震撼了。
抗战期间,笔者于一九三九年高中毕业之后,曾与同班同学三人结伴从╳的永绥县
,步行往干城县的所里镇,参加全国各大学统一招生考试。循传统的驿道,我们翻越崇
山峻岭南向走去。中途见路旁一木牌,上书「疫疠地区,禁止通行」。但是我们这四个
外省青年,不认得第二条路,加以年轻,又要赶路,我们就不顾一切的继续前进,并进
入一个有商铺民居数十家的小镇。时值盛夏,家家门窗都敞开着。我们竟然发现每家都
有死人,有时且不只一个。有的还在半死的状态中,痛苦的呻吟着。全镇不见行人,简
直是个鬼城。我们四人大惊,乃加快步伐脱离了该镇再南行十数里,进入另一熙熙攘攘
的小镇。我们在一小茶馆里探听前一小镇的情况,才知道是鼠疫流行。一旦发生,全镇
居...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46
张广达专访:中国历史的实态与表述
李丹婕
2015-02-15 09:57
【编者按】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台湾政治大学历史系讲座教授张广达先生近年来持续
关注十九世纪末叶二十世纪初叶汉学研究在中、日、俄、法、美等不同国家 的转型特
色,其中对法国方面就以沙畹为例进行了深入剖析。在张先生看来,沙畹的最大贡献可
以归结于一点:他以亲自的践行为当代汉学确立了专业规范 (professional
standards),与当代同侪相比,他更卓有成效地将汉学这一专业训练(professional
training/discipline)引上了现代学术研究的轨道。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汉学不
再仅仅是西方传教士、外交家等业余者的嗜好了。
1814 年法兰西学院创设“汉语和鞑靼-满语语言与文学”讲座,是法国现代汉学建立的
标志性事件,迄今已逾两百周年;刚刚到来的2015年,又恰逢沙畹诞辰一百五十周年。
澎湃新闻因而邀请张广达先生就沙畹及其所代表的法国现代汉学形成之初的诸多特征做
些介绍。
访谈分上下两篇,以下为下篇。
埃玛纽埃尔-爱德华·沙畹 ,简称沙畹,是学术界公认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上最有
... 阅读全帖
P**5
发帖数: 7467
47
浙江下乡时3000女知青被奸污
2014-12-21 澎湃新闻网1642评
摘要浙江省1979年底的统计说,到上山下乡运动结束时全省共发生破坏上山下乡案件
2942起,其中属于一类案件(即迫害女知青案件)2557起,其中强奸、轮奸531起,奸
污1906起,猥亵、侮辱99起,诱逼婚31起,占案件总数86.9%,受迫害人数3248人。
《中国新方志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史料辑录》
50余名知青志愿者,历时4年,从数以千计的地方志中辑录出的600万字史料集——《中
国新方志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史料辑录》(六卷本)终于要出版了。
从2011年冬天开始,这些退休知青就从四面八方赶往上海浦东,登高爬下地搜罗上海通
志馆中的史料,后来又陆续到上海图书馆、国家图书馆辑录补充。
两位主编——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金光耀、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金大陆—
—也是“志愿者”,他们制定方案、培训团队、辨析释疑,并与部分知青共同完成文稿
资料的整理。
和刘小萌、定宜庄等第一代知青史研究者一样,金光耀和金大陆都曾亲历上山下乡运动
,后来在各自的领域耕耘,最近十几年才转而研究知青史。这种转向的原因,或许和那
些分文不取投...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4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陈寅恪晚年心境考 zt
陈寅恪晚年心境考
刘正教授的学术博客
关于陈寅恪的晚年心境,余英时先生专门撰写了《陈寅恪晚年诗文释证》一书加以研究
。他陈述说:
一九八二年友人金恒祎先生旅居美国,主编《中国时报•人间副刊》。我们偶而
见面,也曾谈到陈寅恪和他的晚年著作。恒祎对我旳一些看法极感兴趣,一再怂恿我把
这些意见正式写出来,《人间副刊》愿意为我提供发表的园地,而且篇幅不加限制。我
经不起他的盛情鼓舞,终于写出了那篇惹祸的长文《陈寅恪的学术精神和晚年心境》。
当时董桥先生主编香港的《明报月刊》对我的文字也有偏好,要求同时刊出此文,这
才流入了中国大陆。生平文字闯祸,事已有有,而未有甚于此者,尚在《红楼梦》争议
之上。但我有自知之明,并不是这篇文字涵有特别的价值或特别的荒谬,而是由于其中
道破了一些历史疑点,为人人心中所已有,适逢其时,竞酿成一大公案,至今未了。这
正应了陈寅恪“人事终变,天道能还”的预言。现在我必须趁增订本出版的机会向金恒
祎和董桥两位老朋友致最诚挚的谢意。无论是功是罪,他们两位恐怕都不能不和我共同
承当。
今天我们已确知寅恪先生当年是熟悉我的《书后》的内容的。那么他自己究竟有过什么
...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9
《陈寅恪的最后20年》述评
甘于寂寞的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生前和死后却几度被学界高度重视。现在,他又
了显学!加之清华大学葛兆光先生、中国艺术研究院刘梦溪先生的大力论著,陈寅恪先
生的文化形象成了一尊神像,使人如坠深渊、如临歧路。呜呼哀哉!
陈寅恪先生的一生,经历了满清、民国、新中国三种社会变革时期,从康梁变法、庚子
之变到满清下台、辛亥革命,从留学日美、读书德法到丧祖失父、兄死母亡,从避乱西
南、客居香港到北上京都、南下两广,从留命任教、思想改造到反右浪潮、停职思过,
从文革风暴、人妖颠倒到挨批挨斗、目盲足跛,直至夫妻双亡……陈寅恪先生的一生是
一个中国传统知识人在三种社会变革时期和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典型代表,是近现代中国
思想和文化、社会和历史发展变换的真实的写照。换句话来说,陈寅恪先生作为个体,
其一生的遭遇和他的文化思想与价值取向是一个传统知识人在复杂的社会和历史转换中
所出现的不可避免的悲剧。
当传统的价值取向失落之后,陈寅恪先生以其个人之力,独守其旧,不为外界所左右,
以其独特的学术理性和文化心境构筑了现实中不复完卵的价值取向,以他天才而杰出的
研究成果和独步而独立的学术结论...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50
四重证据说视野下的京都考证学派(上)
【内容提要】四重证据法的讨论发端于近年来国学方法论与时俱进的更新需要。国内外
学术界在进行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和历史研究时,经常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多重证据的
思路,这对时下的四重证据的探讨说有重要借鉴意义。有鉴于此,本文以四重证据说为
理论参照,对日本汉学界著名的京都学派汉学家们的学术研究方法,进行重新审视和评
估,兼及该派方法与留日的中国学者罗振玉、王国维等人的关联。
【关键词】四重证据说、日本汉学、京都学派、考证学
文学人类学和历史人类学作为现代学术研究的新模式。在方法论上与传统的乾嘉考据学
相对接,王国维最初提出“二重证据说”,即是指史书记载与出土文献相印证。到90年
代饶宗颐、杨向奎、叶舒宪等分别提出“三重证据说”。于是,人类学视野与研究方法
的介入给传统国学带来了研究模式的变新。再到21世纪初,叶舒宪提出了“四重证据说
”,即把考古得来及传世的器物、图像等列为文化研究的第四重证据。由此引发出当下
国学方法论更新的特点话题之一。
二重证据说首先出自王国维。他主张:
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