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 发帖数: 13081 | 1 那几个ID, 不查资料不过脑, 上来就是骂人, 我不闭嘴, 难道和他们一样骂人? |
|
C****a 发帖数: 6593 | 2 丁哥我挺喜欢看你和他们辩论的
学到不少好玩的知识
你继续 |
|
|
|
D***e 发帖数: 48486 | 5 修完三峡积累了不少经验,后来在长江上游又修了俩,工程量MS都超过了三峡,但是快
很多
现在的水平足以段时间内修坝威胁阿三了 |
|
w*********n 发帖数: 1975 | 6 你也知道“大坝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下游已达警戒水位,大坝不能拦洪,不就
是说大坝没有了防洪功能么?如果为了大坝安全而加大泄洪的话,那不适得其反么?
“把水位降到145以下,不正是为了对付未来可能的大流量而拥有更强的削峰能力吗?
”,谁知道下一个洪峰什么时候到?是不是更大?所以总是保持在145米以下,等到能
确定没有更大洪峰时已是9月下旬。之前的蓄洪能力没有发挥,而后面临的是为了冬季
枯水期发电,需要保持一定水位,那怎么办呢?屁股决定脑袋,先保证电站经济效益,
让水少流走一些就是,于是洪湖,洞庭湖,鄱阳湖见底,水湖变草原,渔场变牧场。这
就是今年的实际运行纪录。 |
|
d**********0 发帖数: 13081 | 7 你在这里也算是一个老ID 了。 为啥不用点时间, 去查些相关的资料? 对于大自然
生态的介绍及定义的, 网上到处都是。
读了以后, 再辩论, 那是不是更能服人? |
|
d**********0 发帖数: 13081 | 8 三峡工程, 根本是要慎重对待。
在各种论证根本没有完备的情况下就上马, 只能是说明了政府的举动过于蛮干了。 |
|
|
t*m 发帖数: 4414 | 10 通常是9月开始蓄水 10月达到175米。枯水期,三峡维持高水位,所以是来多少水,放
多少水。三峡
下游来水量,应该和修三峡前一样啊。 |
|
|
|
s**********e 发帖数: 33562 | 13 网上到处都是?尽是王洛维那号的?江泽民是蛤蟆的证据网上也到处都是。呵呵。 |
|
|
d**********0 发帖数: 13081 | 15
关于这个结论, 是显而易见的。
鄱阳湖见底, 还影响了鄱阳湖湿地植被的生长,重创了生态环境。该地区面临饮用水
短缺,当地的渔业被毁坏殆尽。湖里无鱼意味着迁徙途中常在鄱阳湖歇脚的50万候鸟无
处觅食。
在另外一个帖子里,楼主似乎很骄傲, “洞庭湖鄱阳湖这种淡水湖寿命一般不超过10
万年,长江早就千万次目睹过这种湖泊生生灭灭了”。 大有一幅毛主席那种“平湖出
高原”的气概。 拿这种生态灾难不当一回事。
这种人, 却好像不知道, 整个中国的文化历史, 才不过4,5千年。 在短短十数年间
, 使一个水系遭受毁灭性打击, 这不是灾难? 难道是骄傲? |
|
m******n 发帖数: 15691 | 16 鄱阳湖见底 看到了明代古桥, 你说说这鄱阳湖历史上要见多少次底?
10 |
|
s**********e 发帖数: 33562 | 17 1 鄱阳湖湿地生物和长江中下游的人命 哪个更重要?
2 有翔实的证据证明鄱阳湖见底主要是由三峡大坝引起的?
10 |
|
p****t 发帖数: 11416 | 18 说了很多遍了,请先证明鄱阳湖、洞庭湖干涸是三峡造成的
对了,能证明黄河断流是三峡造成的话,黑三峡的理由就更充分了
10 |
|
|
d**********0 发帖数: 13081 | 20 关于你的这两个问题。
第一个, 和我们现在讨论的问题无关。
第2个问题。 这种问题,是无法象数学物理那种严密方法来证实的。
但如果你通读前面的帖子, 前头已经讨论到了, 因为江水变清, 引起河道加深,
进而导致湖泊水口相对过高。 这就是一个直接的原因。
何况,三峡号称抗洪抗涝, 而在水库建成以后,下游地区却还是发生了特大旱灾,
甚至到了“湖泊见底”这种惨剧。 这样的情况,难道不能在你的脑子里面,对三峡打
上一个大问号? |
|
d**********0 发帖数: 13081 | 21 在这里, 你是没有理解水库调节水位的根本原因。
1。因为要发电, 所以水位要保持尽可能高。
2。因为要抗洪, 所以水位要保持尽可能低。
这是相互矛盾的。 所以,平时要在其中保持平衡, 找一个相对较为合理的水位。
但是, 这个合理的水位,是不可能完全合理化的。 因为你无法预料天气。 也就是
说, 在将来的几个小时,几天, 从上游进入水库的水量。
这种矛盾, 相对于三峡的较小容量, 尤其显得突出。 比较于埃及Aswan, 其巨大
的容量, 可以轻易的容纳忽发的巨大雨量。 而对于三峡, 气象预测,就要求得
严格的多。
所以, 如果气象忽然变化, 三峡就会遇到非常尴尬的局面, 如果防水泄洪,下游
就要灾上加灾。 |
|
t*m 发帖数: 4414 | 22 通常是9月开始蓄水 10月达到175米。
枯水期,三峡维持高水位,所以是来多少水,放多少水。三峡下游来水量,应该和修三
峡前一样啊. |
|
w*********n 发帖数: 1975 | 23 理想情况是丰水季节蓄满水,枯水期慢慢放,蓄洪抗旱。但实际它没有做到,三峡是条
江,不是湖,流量极大,蓄水能力相对流量太小,汛期不敢蓄水,因为不知道下一个洪
峰是不是更大。到了9月中下旬才蓄水,虽然理论上说在枯水季节上下游流量一样,但
是下游水位确实要比三峡工程之前低。为什么呢?原因就是9月的蓄水导致长江流量较
以前大减,导致下游洪湖,洞庭湖,鄱阳湖在三峡蓄水期大流量流入长江,等10月中下
旬,长江上游来水恢复往年常量时,几大湖已经流失大量库存了。结果不仅是长江下游
水位因内湖流量少而没有之前高,内湖则因长江低水位二进一步干枯。 |
|
h*********n 发帖数: 11319 | 24 文科喷子总以为凭借人类这点可怜的工程,就“胜天”了,大自然就需要人类的怜悯和
自我阉割了
拜托,人类的大坝在自然界的堰塞坝面前连个屁都不算。最高的大坝才300出头,而最高
的堰塞坝超过了500米,最大的堰塞湖水体容量也数十倍于世界第一的水库
我就两条论点:第一 人类对自然的利用与改变,相比自然的整体规模仍然很小。第二人
类的存在就是改造自然,要做到绿党那样的环保只能全人类集体自杀。
季为
流量
拦洪
安全 |
|
h*********n 发帖数: 11319 | 25 不光数学和地理不好,连语文也不好?
降水位到145米的这个buffer,当然是为了削平洪峰帮助下游抵抗洪水的buffer。你以为
我说的是保护大坝?
库容,淹没水位和抗洪能力,这三个指标是相互矛盾的。三峡的设计指标受限于种种政
治因素,坝高都淹没面积都相当保守。所以三峡大坝的运行非常依赖准确的天气预报,
才能提前留足反应余地。也正是因为三峡的第一用途是防洪,所以在水量最大的夏季往
往要主动降低水位,发电量还比不上装机容量小得多的伊泰普水电站。
洪峰
年的
相当
大的
2
,所 |
|
d**********0 发帖数: 13081 | 26 你这一段解释很好啊。 这很好的理解了蓄水和下游水系的水量关系。
俺本来想查找这个枯水季节具体的时间变化, 但没有找到。 |
|
b***d 发帖数: 186 | 27 1998年,我记得很清楚, 每天都下很大的雨.堤上全封了,只有解放军能进.那个堤相当于
我们那5层楼高.当天听到可能要分洪的时候还有点小紧张,分洪是为了保证荆江大堤.因
为如果荆江大堤垮了,整个江汉平原就完了.当然也包括我.确实是准备分洪,电视里都打
出紧急通知,但是最后关头没有,据说说温家宝拍板的.硬是撑了过去.后来到武汉可以看
见长江水平面, 说是水平面其实比城市的地面还是要高,全靠搭出来的子堤挡住. |
|
s**********e 发帖数: 33562 | 28 没办法,长江就不是你理想中的江,因为长江洪峰有随机性,你丰水季节蓄满水万一来
了大洪峰怎么办?所以在你谴责三峡前,先把长江骂一通。
而且谁告诉你汛期不敢蓄水?洪峰来了当然可以蓄水削峰,不然你怎么解释2012年洪峰
水量超过1998年但是长江中下游平安无事,你又怎么解释三峡在2012年7月24日入库达
到71200立方米每秒而出水为44100?这不是蓄水是什么?拿谎言攻击三峡有劲吗? |
|
s**********e 发帖数: 33562 | 29 按照你这个逻辑,你可以谴责人类所有的工程,因为人类所有的工程都有碰见极其极端
的情况下实效的时候。人类回到原始社会好了。一看就知道你根本不是学工程的。
另外,你要用这个逻辑攻击三峡,请用数字说话,例如你说的“气象忽然变化”,请问
什么样的突然变化?多大的雨量?多大的流量?历史上水文资料出现过没有?没有这些
数字和事实支持,你说的就是废话。 |
|
s**********e 发帖数: 33562 | 30 在反坝人士看来,你们的命远远没有鄱阳湖湿地里的鱼和虫虫们重要。 |
|
h*********n 发帖数: 11319 | 31 几十万水文工作者上百年积累的数据和经验,对反坝喷子都没有任何意义
他们这些粗浅的疑问,其实三峡的工程设计里早就规划好了,他们不知道而已
===================
经过长江水文工作者50余年的实地勘察、史料研读、历史水文调查,定义了三峡工程坝
址的代表性水文站宜昌站不同频率的洪水流量:“十年一遇”洪水流量为56700立方米
/秒,二十年一遇洪水流量为72300立方米/秒,百年一遇洪水流量为83700立方米/秒
,千年一遇洪水流量为98800立方米/秒,万年一遇洪水流量为113000立方米/秒,可
能最大洪水的洪水流量为120000~127000立方米/秒。
1860年,长江发生特大洪水,宜昌断面流量为92500立方米/秒,介于百年一遇与千年
一遇之间。仅仅相隔10年,1870年,长江又发生非常特大洪水,宜昌断面流量为105000
立方米/秒,介于千年一遇与万年一遇之间。
三峡工程的设计标准是可防千年一遇洪水,校核标准是可防万年一遇洪水再加10%。即
,当峰值为98800立方米/秒的千年一遇洪水来临时,大坝本身仍能正常运行;当峰值
流量为110000立方米/秒的万年一遇洪水再... 阅读全帖 |
|
s**********e 发帖数: 33562 | 32 人家仍然可以说万一遇见历史最高值的8倍流量呢?
105000 |
|
n*******4 发帖数: 2285 | 33 三峡上游年来水量5000亿立方米左右,集中在七八月,三峡防洪库容只有221亿立方米
,所以水位调节是非常动态的,不是简单应用你所说的“尽可能高”,“尽可能低”的
原则。汛期以防洪为主,主要是洪水来时要将上游洪水消峰,把多于下游泄洪能力的那
部分洪水流量拦住。而只要下游泄洪能力允许,即不高于警戒水位行洪,大堤安全,就
适时尽量排洪,腾出防洪库容,以备为下一波上游洪峰消峰。所以才有三峡大坝汛期频
繁泄洪的情况。这是动态利用库容消峰的需要。对长江这种超大流量的河流,对付洪水
的办法是要尽量排,只要大堤允许,而不是尽量拦,拦是拦不住的。三峡防洪库就是这
种动态蓄洪排洪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buffer。
冬天下游水干总比夏天洪水泛滥要好多了。鄱阳湖好像是在考虑修低坝蓄住冬天的水。 |
|
p****t 发帖数: 11416 | 34 反三峡人士提出了干流应该为支流水量不足负责的奇葩理论,真可以开宗立派了 |
|
|
|
|
t*m 发帖数: 4414 | 38 三峡上游各个水库建成后,配合使用,控制长江洪水的能力会进一步提高 |
|
p****t 发帖数: 11416 | 39 鄱阳湖干涸的原因很多,最重要的还是赣江流域干旱,当然反三峡人士是不会
知道鄱阳湖是有自己水系的,他们认为鄱阳湖就是长江的盲肠
如果一定要说是三峡的责任,那就是三峡拦阻了上游的泥沙,下游的河底因为
清水冲刷降低了,鄱阳湖水加速流出,不过这个说法没有数据支持
其实我更关心三峡库区的淤塞情况,现在找不到可靠的数据,网上全是负面的
帖子 |
|
p****t 发帖数: 11416 | 40 上堤抗洪很正常
但是98年之后,哪年有大中城市危如累卵,大规模出动解放军抗洪的报道?
出现过九江溃堤这样的情况么?
大家在新闻里面看到解放军救灾基本上都是大地震 |
|
|
n*******4 发帖数: 2285 | 42 三峡大坝蓄水以来,冬天下游水位是下降了1,2米。据研究主要是三峡大坝蓄水造成库
内泥沙沉积,出坝的水太清,下游沉积减少,流水侵切造成。长江本身水深应无大变化
,但周围湖泊水位下降,面积缩减。这是一个原来没估计到的副作用。 |
|
|
|
d**********0 发帖数: 13081 | 45 还是重复一变, 读书要经过脑子。
湖底有桥, 不是说当时的桥是建在那个位置。 |
|
d**********0 发帖数: 13081 | 46 象这个所谓的“副作用”, 应该早就考虑在内。 埃及Aswan 大坝的例子就摆在前面
。
如果真的是在论证的时候没有预料到, 那么就证明了这个工程是草草上马。 如果论
证时提出过, 那么就证明了政府草菅人命, 不顾民生。 |
|
d**********0 发帖数: 13081 | 47 人类的生存,应该是和环境和谐的共存的。 小鱼小虫, 虽然渺小, 却是地球不可
或缺的一部分。
政府不顾人民,只顾经济发展, 这么多年的后果你也应该知道, 譬如地下水污染,
大气烟霾。。 等等。 |
|
m******n 发帖数: 15691 | 48 我操, 湖底的明石桥原来不是建在鄱阳湖区域内的, 难道是清代或者民国的某些傻逼扔
到湖底的?
用水
鸟无 |
|
d**********0 发帖数: 13081 | 49 这个说法很清晰, 可是实际上并不是那么回事。
三峡为了自己发电的利益, 旱季不放水, 这些新闻,我想,你不因该视而不见。 |
|
p****t 发帖数: 11416 | 50 看瞬时:98年“第6次洪峰宜昌最大洪峰流量63600m3/s”
http://www.yellowriver.gov.cn/xwzx/sszl/201210/t20121008_124348
2012年“7月24日峰值流量7.12万立方米每秒进入三峡水库”,“下泄流量维持
在3.8万至4.5万立方米每秒之间”
看短期持续:
2012“今年7月长江宜昌站最大3天洪量156亿立方米,同比1998年多4亿立方米”
想要否定三峡的拦洪能力是很困难的
给你指点一条明路,证明其实上游洪水根本无关紧要,洪水都是下游降雨造成
的。当然,这会和你下游干旱是三峡造成的相矛盾
不过反三峡人士早就不要脸了,自相矛盾算啥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