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佛尘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发帖数: 1
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怎么样去理解跟解释“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呢?

凭藉著中国文化旧有的文化,往往大家都会用一个方式去理解它,也就是把“住”
这个字,把“住”这个字把它解释成执著的意思。这里面最具体的例子就是,所谓的“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于耳”。那这句话形容的是说,当我们非常喜欢,比方说一段音乐
的时候,我们可能连续三天,这个音乐都不断的好像在耳朵里面都不断的在播放一样,
用这种状况来形容所谓执著的感觉。也就是,当我们的感官机制接触到外面环境的时候
,那里面一旦接触的时候,会产生种种的反应,面对著这个的反应,如果我们的反应是
把它牢牢的抓住,就好像我们刚才讲的余音绕梁三日都不绝于耳,心里面一直把这个音
乐连续放了三天都停不下来,这个我们就把它想像成《金刚经》里面的住的意思,也就
是执著。
当然在这个样子讲之下,这样子理解之下,我们对于《金刚经》里面所谓的“应无
所住而生其心”,我们自然而然会把它解释成说,心里面碰到了外面的环境的时候,哪
怕有种种的反应,但心中不会受到影响,不牵不挂犹如虚空,不会留下任何的痕迹,也
没有任何的罣碍,当然因为没有罣碍,自然也就没有烦恼,这个就是依照著“不执著”
这... 阅读全帖
q****u
发帖数: 1421
2
来自主题: _PathOfQingWu版 - 楞严经(卷三)
卷三
复次。阿难。云何六入。本如来藏。妙真如性。阿难。即彼目精瞪发劳者。兼目与劳
。同是菩提瞪发劳相。因于明暗二种妄尘。发见居中。吸此尘象。名为见性。此见离
彼明暗二尘。毕竟无体。如是。阿难。当知是见。非明暗来。非于根出。不于空生。
何以故。若从明来。暗即随灭。应非见暗。若从暗来。明即随灭。应无见明。若从根
生。必无明暗。如是见精。本无自性。若于空出。前瞩尘象。归当见根。又空自观。
何关汝入。是故。当知眼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阿难。譬如有人。以两手指急塞其耳。耳根劳故。头中作声。兼耳与劳。同是菩提瞪
发劳相。因于动静二种妄尘。发闻居中。吸此尘象。名听闻性。此闻离彼动静二尘。
毕竟无体。如是。阿难。当知是闻。非动静来。非于根出。不于空生。何以故。若从
静来。动即随灭。应非闻动。若从动来。静即随灭。应无觉静。若从根生。必无动静
。如是闻体。本无自性。若于空出。有闻成性。即非虚空。又空自闻。何关汝入。是
故。当知耳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阿难。譬如有人。急畜其鼻。畜久成劳。则于鼻中。闻有冷触。因触分别。通塞虚实
。如是乃至诸香臭气。兼鼻与劳。同是菩提瞪发劳相。因于通塞二种妄尘。... 阅读全帖
q****u
发帖数: 1421
3
来自主题: _PathOfQingWu版 - 楞严经(卷九)
卷九
阿难。世间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禅那。无有智慧。但能执身不行淫欲。若行若坐。想
念俱无。爱染不生。无留欲界。是人应念身为梵侣。如是一类。名梵众天。欲习既除
。离欲心现。于诸律仪。爱乐随顺。是人应时能行梵德。如是一类。名梵辅天。身心
妙圆。威仪不缺。清净禁戒。加以明悟。是人应时能统梵众。为大梵王。如是一类。
名大梵天。阿难。此三胜流。一切苦恼所不能逼。虽非正修真三摩地。清净心中。诸
漏不动。名为初禅。
阿难。其次。梵天统摄梵人。圆满梵行。澄心不动。寂湛生光。如是一类。名少光天
。光光相燃。照耀无尽。映十方界。遍成琉璃。如是一类。名无量光天。吸持圆光。
成就教体。发化清净。应用无尽。如是一类。名光音天。阿难。此三胜流。一切忧愁
所不能逼。虽非正修真三摩地。清净心中。粗漏已伏。名为二禅。
阿难。如是天人。圆光成音。披音露妙。发成精行。通寂灭乐。如是一类。名少净天
。净空现前。引发无际。身心轻安。成寂灭乐。如是一类。名无量净天。世界身心。
一切圆净。净德成就。胜托现前。归寂灭乐。如是一类。名遍净天。阿难。此三胜流
。具大随顺。身心安隐。得无量乐。虽非正得真三摩地。安隐心中。欢喜毕具。名为
三...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第一念”“第二念”
夏大士自警录开示
根据黄念祖老居士录音整理
要知道师对我们有恩哪!我是带着要感恩、要报恩的心情来谈的,为报师恩啊,这
是文革之后的第一个工作。第二个工作就是无量寿经。我们善知识的恩,超过父母啊!
夏老师的自警录,是陈大师兄记录的,我们再一次的进行学习,还是为了报师恩啊。这
是师的愿望,他为什么讲这些,就是希望我们从开示里头,真正来解决问题。什么叫做
孝啊,能继承师的志、师的愿才是孝啊。我跟夏老师说,接力赛跑嘛,夏老师很喜欢这
句话,打着法炬,我接着法炬再跑上一段。大家再多的时候,分着点一点,这不就更多
了嘛,接着跑。这一段里头,夏老师对于大众的开示,前几次已经说完了,很重要,那
天是元旦,来的人很多。
今天所要介绍的这一段呢,是夏师自警录里头的,不是对大众说的,是夏老师自
己要求自己的。为什么呢?因为跟我们说的,一上来就谈一和二,前几次已经介绍过了
。那么,今天所说的是自警录里头的,是自己警惕自己的话。提到了“第一念”“第二
念”,头一句“无论念佛处事,皆当用第一念,勿用第二念”。就是说念佛也罢,做一
些事也罢,世法出世法都有了,佛法不离世法啊!很多人都把它变成两套了。我说变成
两套的... 阅读全帖
f**********r
发帖数: 3774
5
来自主题: paladin版 - 妖刀记25
《妖刀记》卷廿五 五阴炽盛
书目:
第百廿一折 重泉有罅,福祸自生
第百廿二折 何为卿狂,丽藻华菱
第百廿三折 梦外冰凝,古石含菁
第百廿四折 明珂胜雪,朱紫交竞
第百廿五折 玉宇巍峨,牙骨盈坑
内容介绍:
这是一处武林秘境,已为世人所遗。相传谷中有三样宝物:天佛赠予龙皇玄鳞的殿
宇「接天宫城」,玄鳞化出龙形后所遗的巨大尸骨,以及「洞中之月」。「你信不信五
阴大师?」染红霞问。  「我信。」耿照回答。
「我也信。这样,就更令人想不通啦。」染红霞倒抽一口凉气,颤声道:「大师说
三样宝物都是真的。他曾经亲眼见过……就在这里!」
正文:
第百廿一折 重泉有罅,福祸自知
石莲倾倒,三座高台顿时陷入混乱。剧烈的晃动与骇人的轰响如半山崩塌,震得众
人腿软耳鸣,动弹不得,连训练有素的谷城战马都嘶叫着人立起来,抛下了许多不及防
备的骑士。
也不知过了多久,黄尘渐渐散去,广场中央已不见巍峨壮观的九品莲台,破碎的大
块花岗岩交叠错落,十丈方圆以内找不到一块平地;居中的乱石堆较周围略高,盖因莲
台的底座以青砖砌就,作为地基,与寻常屋舍并无不同,... 阅读全帖
l*****k
发帖数: 1059
6
来自主题: paladin版 - 梦幻泡影19全
【第一章】—渔翁
【第二章】—脱困
【第三章】——天下
【第四章】——推广
【第五章】——虫变
第一章 渔翁
在无尽虚空中,一道神念缓缓扫过,彷佛黑暗中灯塔射出的光芒般,显得异
常明亮,甚至到了刺眼的程度。
神念扫过的瞬间,不知道有多少人迅速隐去,他们各有各的手段,有的藏入
虚空中,有的和四周相融;等到神念扫过后,他们又再次出现,每个人的嘴角都
带着轻蔑的笑意。
在远处神念发出的地方,谢小玉正操纵着那个巨大的圆盘徐徐转动,发出神
念的正是他。
敦昆不在这里,他藏身在百里外的一片虚空中,同样操纵着一个巨大的圆盘,
圆盘随着谢小玉的圆盘转动而转动。
虽然谢小玉与敦昆相隔百里,但配合得异常有默契。
不知道过了多久,敦昆突然喝道:「可以了,你停下来吧。」
虽然隔得很远,两边却透过莫伦老人保持着紧密的联系。
「快把我们拉过去。」谢小玉连忙说道。
虽然谢小玉身边有莫伦老人保护,不过刚才放出神念早已经让他成为众矢之
的,如果不赶快离开,说不定会有麻烦。
另一边,敦昆二话不说地将大圆盘扔在一旁,抬起右手凌空虚抓,瞬间谢小
玉和莫伦老人的身影渐渐从虚空中冒出来。
「怎么样?有结果吗?」谢小玉急不可...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311
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水果伏虎师广钦老和尚
释广钦(1892—1986),法名照敬,派名广钦,俗家姓黄,福建省惠安县人,清光绪十八
年(1892年)12月26日,生在一贫如洗的家庭中。4岁那年,他父母为给长子娶亲无钱,
就把他卖给晋江县南门外的李姓人家作养子。他的养父李树,在山坡地种水果为生,日
子勉强过得去。养母林菜,信佛茹素,以中年无子,才买一个养子。
广钦自幼体弱多病,到李家后,养母待他如同己生,为求平安,依当时习俗,养母带他
到观音亭许愿,把他送给观音菩萨做契子。广钦7岁起随着养母茹素,终生不改。不幸9
岁那年养母弃世,又过了两年,养父李树也病故,广钦至此孤苦伶仃。后来经远房亲戚
的安排,由乡人带他到南洋谋生。11岁的广钦,在南洋的福建同乡商店里做学徒,事实
上是煮饭扫地打杂,过了数年,年龄渐长,体力增加,与人结队上山,垦林伐木,工作
虽然辛苦,但赚钱较多,生活也较自由。
一日散工,工人准备搭乘轻便推车下山,广钦忽有预感,觉得台车不安全,警告同事不
要搭这班台车,别人不信,这班车果然途中翻覆。过后同事中有人说:“你自幼吃素,
又能料事如神,何不出家修行去?”
别人是顺口而说,但在广钦听来,“一言提醒梦中人,”想起自幼孤苦...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空"和"断见"有什么区别呢?

这么说不清楚,可否解释一下
何谓 “初入胎” ?
什么东西 “初入胎” ?
大宝积经或某经,是否有解释“初入胎”是 精子卵子相合的情况呢?
或者大宝积经或某经,是否有解释“初入胎”是 某种”神识”入胎?
何谓身根、命根、意根 ?
大宝积经是否说明身根、命根、意根这些是什么意思?
六根,
眼根、耳根 不是属于肉体的一部分, 那是属于什么?
是否有人说过眼根、耳根不是?
为何独独”意根”例外?
这是很合理的,正常人的思维,不是哪个老师说的。
另,我看过佛陀说很多次 六根(包含意根),要调伏、守护、不放逸
没看过哪部经说要”灭除”它
(我是说整个砍掉、摘除或整个消灭意思。不知你说的”灭除”是不是这意思)
可否说说看 哪部经说要”灭除”它(六根,包含意根)
(我是说整个砍掉、摘除或整个消灭意思)
六根(包含意根),要调伏、守护、不放逸 的经文
可参考杂阿含 入处相应 入处诵 修多罗
里面有许多经文 是佛法修行的一个重要的方式
“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从六根的角度,是如下这样修练的
------- 六根触六尘后,内观缘起法,正思维无常...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截断生死循环之流
缘觉菩提跟声闻菩提一样,都是从佛菩提道当中细分出来的解脱道,它们修学的方
向跟目标,都是要断除我见进而断除我执,然后证得解脱,出离三界生死。
那什么是我见?什么又是我执呢?从字面上来看,我见就是认取三界的五阴或四
阴,三界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色界的有情有五阴,就是色阴、受阴、想阴、
行阴、识阴这五阴;无色界的有情没有色身,所以没有色阴,但是还有受阴、想阴、行
阴、识阴这四阴。“我见”就是去认取这三界当中的五阴或四阴之中,有一个常恒不坏
的我这样的见解。我执如果加以细分的话,又可分为我执跟我所执,我执就是执著前面
我见当中,所认取的那个常恒不坏的真实我,然后加以执著不舍,这个就是我执;我所
执如果从字面上来看,就是对我所有事物的那个执著,这个就是我所执。但是我们如果
进一步的去加以细究的话,我见就是执取物质的色身为真实不坏的我,还有执取意识觉
知心为真实不坏的我!这样的见解,一般人当然在常识上或者说在经验上能够知道:物
质色身是不可能常恒不坏的,因为都是会坏的、会坏灭的!但是却会执著这意识觉知心
,是能够横贯三世,能够从过去生转生到今生来,今生舍报之后又会转生到...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0
在佛门中,曾经有一位提倡人间佛教的法师说过:“地狱只是圣人为了伦理道德以及
社会秩序,而施设的教化方便。”像这样子的说法,显示出这位法师他并不相信地狱是
真实存在的。他认为地狱只是佛陀为了吓阻大家,不敢随意去造作恶事、扰乱社会秩序
而捏造出来的。所以这位法师当然也就胆敢把自己研究佛法的结论,无论对错都广为流
传;因为他不相信错说佛法、误谤三宝、伤害众生法身慧命的因果很重,真的会下地狱
长劫受苦的。
在讲求科学证据的现代,我们对于自己还没有亲身验证的事情以及道理,抱持著怀
疑的态度,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基于科学的精神来说,我们对于自己还没有办法实证
的法则、道理,应该是要以存疑的态度,然后小心谨慎地透过观察、思惟、实验、实证
等等各种可能的方式来检验它的真实性,直到有了足够的证据,确认之后才可以下定论
;如果只是凭著个人的直觉、经验或者是还没有十分确切的证据,而就直接大胆地否定
真理,那可就是鲁莽、愚痴的作为了,而且是不符合科学精神的。
其实佛教正法是完全符合科学精神以及方法的,除了本初佛是要经过无量无边不可
思议阿僧祇劫的摸索和修炼,才终于能够成佛;而在本初佛实证成佛之后呢,自然就...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如来藏是外道梵我、神我吗
佛陀初转法轮宣说解脱道阿含诸经时,常开示无常、苦、空、无我;到了第二转法
轮演述般若系经典时,也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都是说无我;可是
到了第三转法轮开演唯识经典时,却说常、乐、我、净,变成有我。如果不能证解 佛
陀说法中的真实义,不能了解解脱道中所说的“无我”,是依什么来说无我,般若诸经
所说的无我,又是从什么角度而说无我,当然就更不能够了知唯识经典中的“我”指的
是哪个我。可是,像这样不能够证解 佛陀说法真实义的人,却著书立说,说“三乘菩
提中的佛陀所说的无我的道理,就是缘起性空、一切法空”;如果听到有人说不空的如
来藏,就会指责说有如来藏的人,是同于主张梵我、神我的外道,诽谤说有如来藏的人
所说的法义不是佛法,诬蔑这个人所弘传的甚深微妙正法不符合原始佛教正说。今天我
们就来探讨这样的说法正确不正确。
首先,我们就外道的神我、梵我思想的缘起及内涵,要作一个概略的说明。人类
之所以能够继往开来、文明进步,都有赖于生命的延续及经验的累积;所有的人类都有
一个共同的特性,就是希望个体生命的永恒不灭以及离苦得乐。因此,在古时候印度各
种外道就已经开始探索,开始推究生... 阅读全帖
r****y
发帖数: 26819
12
来自主题: Joke版 - Re: 癸酉本红楼梦--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oetry 讨论区 】
发信人: ladyred (旺红), 信区: Poetry
标 题: Re: 癸酉本红楼梦--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Oct 6 12:20:49 2013, 美东)

第六版修改说明
2011年5月22日,何莉莉在百度贴吧何初本吧透露其堂妹何文艳将精修癸酉本,至今整
整四个月,这次修改终于完成了第一遍增补。何莉莉本来计划等到第二遍全面润色完成
后,再发布这一版,不过考虑到很多关注癸酉本的读者已经等得太久,所以何莉莉接受
我的建议,同意先把第一遍增补的结果发布,让各位读者预览一下,并提出宝贵建议,
以便在第二遍全面润色时予以采纳。此次修改相对前几次力度还是比较大的,基本每一
回都增加了新的内容,对原来版本中明显的缺文也进行了增补。每一回都还原了标题诗
是此次修改最大的的亮点。当然,因为何莉莉和她的堂妹是凭记忆还原增补,所以语言
文采和诗词平仄都与原本有较大差距,还请各位读者见谅。
... 阅读全帖
t*****r
发帖数: 39
1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转贴:金刚禅法讲义-A
原贴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a79ed80101bj33.html
佛学精通----金刚禅法讲义
深入篇-------金刚禅法讲义(6.0版)1
1.什么是禅
佛教里有句重要的话:教是佛的口,禅是佛的心。我们讲的第一个题目就是:什么是禅
。佛讲般若类经典,用了22年。佛讲了很多,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内核,就是《大般若经
》,有600卷。《大般若经》里最精华的部分,是《金刚般若波罗密经》,五千字左右
。再往简化里说,是《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观世音菩萨讲的,二百多个字。这部经的
含义再浓缩,就是所谓“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中文翻译成:无上正等正觉。我们再
简单地讲就是:佛的智慧。或者就是“佛智”两个字。再少一点,就一个字,那就是“
禅”。这个禅,就是我们众生内心的佛性,在我们内心,每个人每个众生内心,都有。
实际上我们在做人的时候,能用到这个佛性的功能可能很少,不到亿分之一。一切佛的
智慧德能,就在我们内心里面。佛在菩提树下觉悟时也讲: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
具如来智慧德能,只因妄想分别执著,而不能证得。这个佛性是我们本有的。举个例子
,比方说你...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662
14
来自主题: Family版 - 转:放生感应奇迹记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elief 讨论区 】
发信人: baofoen (喜悦), 信区: Belief
标 题: 转:放生感应奇迹记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y 20 01:26:40 2013, 美东)
原文在:
http://bookgb.bfnn.org/books2/1266.htm
---
放生感应奇迹记
莲子居士编述
前言
念佛放生,舍报安详
放生感应二则
不杀为诸戒之首,而放生为众善之先也
放生—放慈悲心生,放自己重生
孝心·诚心·佛心
常行放生,众难解脱
杀生果报,如影随形
心路拾掇
历劫重生忆观音
至仁所感,惠及群生
悲心济物,自感业消
背觉合尘,悯众生八苦交煎,放生得度
梦境成真
火焰化红莲
一根小蜡烛,点燃家人法身慧命
落尽繁华忏前愆
挨两刀,免震灾
起心动念皆是业
婚嫁不宜杀生
呒通钓鱼,钓鱼会破病(台语)
只将此心,推及物类
放生而后重生
闻访嘉义
夫妻本是同林鸟,病苦来时相扶持
视仇如亲系于心
久病,非片刻之法药能愈
放生,真的很好
蠢动含灵,皆具佛性
观音慈,普贤行
佛为大医王,放生念佛治绝症
家,就是修行道场
慈心所致,广被有情
...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662
15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转:放生感应奇迹记
原文在:
http://bookgb.bfnn.org/books2/1266.htm
---
放生感应奇迹记
莲子居士编述
前言
念佛放生,舍报安详
放生感应二则
不杀为诸戒之首,而放生为众善之先也
放生—放慈悲心生,放自己重生
孝心·诚心·佛心
常行放生,众难解脱
杀生果报,如影随形
心路拾掇
历劫重生忆观音
至仁所感,惠及群生
悲心济物,自感业消
背觉合尘,悯众生八苦交煎,放生得度
梦境成真
火焰化红莲
一根小蜡烛,点燃家人法身慧命
落尽繁华忏前愆
挨两刀,免震灾
起心动念皆是业
婚嫁不宜杀生
呒通钓鱼,钓鱼会破病(台语)
只将此心,推及物类
放生而后重生
闻访嘉义
夫妻本是同林鸟,病苦来时相扶持
视仇如亲系于心
久病,非片刻之法药能愈
放生,真的很好
蠢动含灵,皆具佛性
观音慈,普贤行
佛为大医王,放生念佛治绝症
家,就是修行道场
慈心所致,广被有情
我所见的真感应
弥陀接引、陀罗尼被现金莲花
灵蛇报恩
放生行善,众教奉行
业报难逃偿宿债
随缘,欢喜放生
今能念佛,又能放生,九品莲台高步无疑
大龟报恩
人间行者
存心愈大,植德弥深
浩瀚师恩,无以为报
十年放生有感
后记
放生十...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1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临济录(白话)
当自信大丈夫
师又说:今天学道的人, 一定要自信,不要念念向外, 总被各种境界牵引, 而不能
辨别邪正。 就像说有佛有祖, 也都是方便。 见到有人举一句话,或显意或隐意, 就
开始琢磨起来, 望天看地, 到处找人来问, 忙的不行。做一个有志气的大丈夫 吧,
不要再去讨论什么是主人贼人, 什么是非,以急色财等闲话来打发日子。 我这里,
不管是僧是俗, 只要来的人, 我都能识破他的想法, 不管是为什么目的而来,只要
有声名文句, 都犹如梦幻。做一个能够超越见解这一境界的人,才是各种禅机来往交
换的要点。有佛境界的人, 不会说我有佛境界,因为根本就是这个无依道人, 依境界
的化现。 如果有人来向我问佛, 我就展现给他清净的境界, 如果有人向我问菩萨,
我就给他展现慈悲的境界, 如果有人问菩提, 我就回应净妙的境界, 如果有人问涅
槃, 我就回以寂静。 境界有千差万别, 而人却还是那一个。我用不同的物来展示不
同的形, 就好像水中的月亮一样。 求道的人啊, 你要想得到这个法, 就必须做一个
有志气的大丈夫,如果是萎萎琐琐的样子,就算了吧。 这就好像普通的容器不能用来
盛放醍醐。 如果是大根器的...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1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新人问个问题
☆─────────────────────────────────────☆
jimmyvic (yixi) 于 (Sun Nov 14 19:07:36 2010, 美东) 提到:
我刚刚接触佛教,很有兴趣,但是面对如此多的资料,感觉无法下手,所以想请问版上
的各位高人:如
何慢慢的开始学习和修行佛教,比如需要看哪些书,坐哪些事情?
最近刚看了"what Buddha taught"这本书,对佛教的了解基本限于此。我现阶段的想法
还是希望通
过学习佛教让生活少一些烦恼,多一份平静。请各位不吝赐教,我先谢谢了!
☆─────────────────────────────────────☆
lingsu (dunzie) 于 (Sun Nov 14 20:04:02 2010, 美东) 提到:
个人觉得每天数息5分钟就可以。

☆─────────────────────────────────────☆
SeeU (See you) 于 (Sun Nov 14 21:32:13 2010, 美东) 提到:
I recommend "In the Bud...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18
第6章 临济法门(一)——临济宗的创立
一、黄檗希运
禅宗自从南北分宗,就开始走上多头发展的道路,安史之乱以后,唐朝国势由盛
趋衰,而禅宗则名家辈出,山头林立,呈现出繁荣景象,宗密所撰《禅源诸诠集都序》
,谓其所述禅门诸宗“殆且百家”,南侁、北秀、牛头、石头、荷泽、保唐、赵州,诸
宗大师龙吟虎啸、各擅胜场,禅宗由此走向鼎盛。由于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等多方面的
原因,中晚唐以后,禅宗态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神秀的北宗禅,再也不见有名僧闻世
,而慧能的南宗在南方得到迅猛发展、广东、江西、湖南、浙江、福建、成为南宗禅的
策源地。其中又以江西禅风最盛,百丈怀海,南泉普愿、黄檗希运等等,皆不世出的大
禅师,他们的门下遍布大江南北,使慧能顿悟以新的风格播扬天下。
在后期禅宗“五家禅”中,临济宗风最为强劲,无论是接化学人,还是阐释祖意,
均新意迭出,不拘成规,其禅法特色,影响久远,成为中国禅宗中波及面最大、渗透最
强的宗派。临济禅法思想的直接原因,可追溯至黄檗希运。
          一、黄檗希运
希运,福州人,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八、九世纪...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311
1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原创)90岁老父亲往生记
为什么一定要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
作者: 刘冠锋 (2012/6/7 9:45:02)
为什么一定要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
如果以前没有学佛,对于往生,会感到这是非常遥远和飘渺的,但是,实际上,它迫在
眼前。
在现今这个世界,不论大家是什么宗、修什么法门。求什么愿、修什么福,都必须要修
这个法门——往生西方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不修这个法门,就算成了亿万富豪,帝王将相,荣华富贵,嫁娶最好的配偶,生最卓越
孝顺的儿女,穿最好的衣服,住最豪贵的别墅;就算经藏全部通透了,开悟了,彻悟了
,三贤十圣了,法力无边了。到死的时候也没用,只有几十年时间而已。
而我们必须要关注今后百千万亿劫的事情,一劫就是百千万亿年!
想要福报,怎样保证今后无数恒河沙千万亿劫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福报呢?想要寿命
,怎样保证今后有无量的寿命呢?每个同学必须要求一件关系到今后百亿千亿万亿条恒
河中所有沙子数量这么多无尽无数劫岁月的事情。(一劫就是百千万亿年)
这就是——往生西方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宣化上人说:
我们人间最富有豪贵美貌的帝王,也不如最差的天人生活的百分之一。而阿弥陀佛极乐
世界的生活,比天人,光是外表的美貌就是...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662
2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转:放生感应奇迹记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elief 讨论区 】
发信人: baofoen (喜悦), 信区: Belief
标 题: 转:放生感应奇迹记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y 20 01:26:40 2013, 美东)
原文在:
http://bookgb.bfnn.org/books2/1266.htm
---
放生感应奇迹记
莲子居士编述
前言
念佛放生,舍报安详
放生感应二则
不杀为诸戒之首,而放生为众善之先也
放生—放慈悲心生,放自己重生
孝心·诚心·佛心
常行放生,众难解脱
杀生果报,如影随形
心路拾掇
历劫重生忆观音
至仁所感,惠及群生
悲心济物,自感业消
背觉合尘,悯众生八苦交煎,放生得度
梦境成真
火焰化红莲
一根小蜡烛,点燃家人法身慧命
落尽繁华忏前愆
挨两刀,免震灾
起心动念皆是业
婚嫁不宜杀生
呒通钓鱼,钓鱼会破病(台语)
只将此心,推及物类
放生而后重生
闻访嘉义
夫妻本是同林鸟,病苦来时相扶持
视仇如亲系于心
久病,非片刻之法药能愈
放生,真的很好
蠢动含灵,皆具佛性
观音慈,普贤行
佛为大医王,放生念佛治绝症
家,就是修行道场
慈心所致,广被有情
...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21
诸大乘经,带说净土者,多难胜数。而《楞严经·大势至念佛圆通章》,实为念佛最妙
开示。众生果能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以念,岂有不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近证圆通,远成
佛道乎哉?
大佛顶首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卽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
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
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
。二忆念深。 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
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
。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
曰香光庄严。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
。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七大次第。先根后识。今识大后。方明根大者。以此念佛三昧。亦逗此方机宜。末世
众生。须依念佛得度。又四种三昧。同名念佛。念佛三昧。名为三昧中王。能摄一切三
昧故也。十六观经云。但见此菩萨一毛孔光。卽...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当自信大丈夫 - 临济录
师又说:今天学道的人, 一定要自信,不要念念向外, 总被各种境界牵引, 而不能
辨别邪正。 就像说有佛有祖, 也都是方便。 见到有人举一句话,或显意或隐意, 就
开始琢磨起来, 望天看地, 到处找人来问, 忙的不行。做一个有志气的大丈夫 吧,
不要再去讨论什么是主人贼人, 什么是非,以急色财等闲话来打发日子。 我这里,
不管是僧是俗, 只要来的人, 我都能识破他的想法, 不管是为什么目的而来,只要
有声名文句, 都犹如梦幻。做一个能够超越见解这一境界的人,才是各种禅机来往交
换的要点。有佛境界的人, 不会说我有佛境界,因为根本就是这个无依道人, 依境界
的化现。 如果有人来向我问佛, 我就展现给他清净的境界, 如果有人向我问菩萨,
我就给他展现慈悲的境界, 如果有人问菩提, 我就回应净妙的境界, 如果有人问涅
槃, 我就回以寂静。 境界有千差万别, 而人却还是那一个。我用不同的物来展示不
同的形, 就好像水中的月亮一样。 求道的人啊, 你要想得到这个法, 就必须做一个
有志气的大丈夫,如果是萎萎琐琐的样子,就算了吧。 这就好像普通的容器不能用来
盛放醍醐。 如果是大根器的人,就应该不被...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入胎与出胎
对我们来说,阿含圣教属于小乘法,它是属于声闻道以及缘觉道,又称为二乘菩提
。在这个里面,有留传下阿含部的经典以及《四阿含》。不论南传、北传的经典都是一
样,都指出 佛陀说有常住不灭之法,而且这常住不灭之法是超越小乘者所能领略和想
像的。
所以,在经典有说到,像焰摩迦他是一个比丘,他有一天产生一个想法,他认为阿
罗汉本身应该是灭尽以后入涅槃,入涅槃就灭掉三界一切诸法;在这种情况下,他就应
该所有的法都不存在了。可是,他后来受到众比丘们的斥责,而且众比丘们要他放弃这
个想法,但是说不赢他,这位比丘也不愿意接受大家劝解。所以,最后舍利弗尊者只好
出面,说这个见解是不对的。也就是说,涅槃本身是二乘者所不能领略、所不能了解的
,而且涅槃里面有真实、清凉、不变异,就是永远不动,在涅槃法住里面。
因此,我们就要谈到:到底四圣谛以及缘起法里面,所要谈的究竟道理是什么?其
中四圣谛在经典里面有说到,所谓四圣谛就是不离如。也就是说,从古印度开始就有个
法,他们认为就是如;如的意思就是说,这个就是像这样,所以阿罗汉所证的时候叫作
“知如真”。所以,以中文来看的话就会觉得,你知道这个法就好,为什么一切...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566
24
来自主题: _beyond_real_world版 - 初心修悟要法——憨山大师
初心修悟要法
(一)如何修悟
若论此段大事因缘,虽是人人本具,各各现成,不欠毫发。争奈无始劫来,爱
根种子,妄想情虑,习染深厚,障蔽妙明,不得真实受用,一向只在身心世界妄想影子
里作活计,所以流浪生死。佛祖出世,千言万语,种种方便,说禅说教,无非随顺机宜
,破执之具,元无实法与人。
所言修者,只是随顺自心,净除妄想习气影子。于此用力,故谓之修。若一念
妄想顿歇,彻见自心,本来圆满光明广大。清净本然,了无一物,名之曰悟。非除此心
之外,别有可修可悟者。以心体如镜,妄想攀缘影子,乃真心之尘垢耳。故曰想相为尘
,识情为垢。若妄念清融,本体自现,譬如磨镜,垢净明现,法尔如此。
但吾人积劫习染坚固,我爱根深难拔,今生幸托本具般若,内薰为因,外藉善
知识引发为缘,自知本有,发心趣向,志愿了脱生死,要把无量劫来,生死根株,一时
顿拔,岂是细事。若非大力量人,赤身担荷,单刀直入者,诚难之难。古人道:「如一
人与万人敌」,非虚语也。
(二)修悟下手处
大约未法修行人多,得真实受用者少。费力者多,得力者少。此何以故?盖因
不得直捷下手处,只在从前闻见知解言语上,以识情搏量,遏捺妄想,光影门头做工夫
。先将...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2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一 性灵与磁电
一 性灵与磁电
科学上许多定理,最初都是一种假设,根据这种假设,从各方试验,都是符合的,
这假设就成为定理了。即如地球这个东西,自开辟以来就有的,经过了若干万万年,人
民生息其上,视为固然,于地球之构成,不求甚解,距今二三百年前,出了一个牛顿,
发现万有引力,说:“地心有引力,把泥土沙石吸成一团,成为一个地球。”究竟地心
有无引力,无人看见,牛顿这个说法,本是假定的。不过根据他的说法,任如何试验,
俱是合的,于是他的假说,就成了定理。从此一般人都知道:凡是有形有体之物,都要
受引力的吸引。到爱因斯坦出来,发明相对论,把牛顿之说扩大之,说:“太空中的星
球发出的光线,经过其他星球,也要受其吸引,由于太空中众星球互相吸引之故,于是
以直线进行之光线,就变成弯弯曲曲的形状。”这也是一种假说,然经过实践检验,证
明不错,因此也成了定理。从此一般人又知道:有形无体之乐线,也要受引力之吸引。
我们研究心理学,何妨把爱因斯坦之说再扩大之,说:“我们的心中,也有一种引力,
能把耳闻目睹,无形无体之物吸引来成为一个心,心之构成,与地球之构成相似。”我
们这样的设想,则牛顿三例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就可适用...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2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第5章 沩仰法脉
第5章 沩仰法脉
一、怀海及《古清规》
中唐时期,安史知乱,藩镇割据日益加强,江西地区的地方官僚又对佛教采取扶
植政策,并且使之保持了相当的连续性,这就为道一禅系成为中唐最大的禅系创造了良
好的外部条件。道一门人“亲承弟子八十八人。”其徒以江西南昌为中心,分布于潭州
(长沙)、朗州(常德)、沣州(沣县东)、池州(安徽贵池)、杨州、常州、越州(
绍兴)、泉州(福建)、杭州、处州(江西赣州),韶州(广东韶关)、鄂州(武汉)
、随州(湖北隋县)、荆州(沙市)、襄阳(襄樊)、唐州(河南泌阳)、两京等地。
道一(709——788)俗姓马,汉州什邡(今四川什坊)人。于资州唐和尚处
寂门下削发,受俱于渝州圆律师。曾师事金和尚无相,后入衡岳怀让的“顿门”,禅诵
于抚州西里处州龚公山,悍戾之徒,无不受感化。又得刺史裴公的信奉,闻名于世;大
历中路嗣恭连帅请其至“里所”,贞元四年(788)坐化,春秋八十,长元元年(8
21)谥大觉。权德舆碑文载,道一最后之说曰:“大抵去三就一,舍权以趋实,示不
迁不染之性,无差别次第之门。”常曰:佛不远人,即心而证;法无所著,触...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27
第7章 临济法门(二)——黄龙宗派
一、慧南思想
慧南(1002-1069),一作惠南,信州玉山(今江西玉山县)人。他十
一岁出家于本州定水庵智銮。十九岁落发受具足戒,后到各地参访游学,先后师事于庐
山归宗自宝、栖贤澄湜、泐潭怀澄、福岩审承等人,又与丛林奇士云峰文悦、芭蕉谷泉
相友善。景佑三年(1036年),坚请入石霜慈明室,蒙其印可。又作短期游学之后
,开法于同安寺(在今江西永修县艾城乡凤栖山),后移住归宗寺(在庐山),因归宗
寺失火遭罪入狱,出狱后主临济祖庭黄檗寺,于溪旁结积翠庵居住。治平二年(106
2),应洪州太守程师孟等人请,入主黄龙寺(在江西修水县黄龙山),直到圆寂并瘗
于黄龙山。
慧南是临济宗自五代以来,第一位影响巨大、法席鼎盛的弘法大师。早在他参学的
时候,即在泐潭怀澄门下为书记,分席接纳,远近知名。他开法同安,刚一到座开堂,
即有传云“石霜一派迸入江西也”,当时在泐潭寺的僧徒即纷纷投到他的门下。住归宗
寺时,他的佛法机锋已为时所重,远近参学日增。原石霜门下的僧人也往往随其倡法(
翠岩可真即为其首座),当时名士如程师孟、潘延之...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570
2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宗门往事 ZZ
第二章 开宗明义
要认识禅宗,乃至入门登堂,首当其冲的是把握她的宗旨。
那么,如何是宗门的灵魂和精髓呢?
相传当年灵山会上,释迦如来拈花,迦叶尊者微笑,佛陀金口玉言:“吾有正法
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这是禅宗世代相传的最初源头,也成就了一段师资道合、法脉绵延的动人佳话。
“拈花微笑”这个几乎是家喻户晓的禅宗公案,透出宗门独特的家风。
01 宗门第一个本质属性
宗门的第一个本质属性就是:传佛心印!
所谓“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正是佛祖心印,正是你我脚跟下那段
大事因缘,由于百姓日用而不知,枉受无边生死之苦,所以祖师的的西来,目的只有一
个:“传佛心印”,为你指出自家珍宝。所以禅宗又被称为“佛心宗”。
这是宗门教育的核心内容。
您说一说:这颗佛心借助文字能否知晓吗?当然不能!所以说只能自悟自肯,不
立文字。
涅槃妙心依靠经教能否传授吗?当然不能!所以说只能冷暖自知,意在言外,音
在弦外,教外别传。
...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570
2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宗门往事 ZZ
第二章 开宗明义
要认识禅宗,乃至入门登堂,首当其冲的是把握她的宗旨。
那么,如何是宗门的灵魂和精髓呢?
相传当年灵山会上,释迦如来拈花,迦叶尊者微笑,佛陀金口玉言:“吾有正法
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这是禅宗世代相传的最初源头,也成就了一段师资道合、法脉绵延的动人佳话。
“拈花微笑”这个几乎是家喻户晓的禅宗公案,透出宗门独特的家风。
01 宗门第一个本质属性
宗门的第一个本质属性就是:传佛心印!
所谓“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正是佛祖心印,正是你我脚跟下那段
大事因缘,由于百姓日用而不知,枉受无边生死之苦,所以祖师的的西来,目的只有一
个:“传佛心印”,为你指出自家珍宝。所以禅宗又被称为“佛心宗”。
这是宗门教育的核心内容。
您说一说:这颗佛心借助文字能否知晓吗?当然不能!所以说只能自悟自肯,不
立文字。
涅槃妙心依靠经教能否传授吗?当然不能!所以说只能冷暖自知,意在言外,音
在弦外,教外别传。
... 阅读全帖
E******u
发帖数: 3920
30
唯识宗基本教义
以第四章所述经典为基本依据,玄奘、窥基两代佛学大师创立了既大同于印度唯识学的
基本面貌,又在许多方面迭有创新的法相唯识宗。法相唯识宗基本教义可从四层面去归
纳:其一,以八识为内容的“心识论”;其二,以“识变说”为基础的“唯识无境”论
;其三,以“识体、理体两分”为特色的佛性论;其四,以“转识成智”为归趣的“五
重唯识观”。以下分而论之。
第一节 五位百法
唐代以来,人们都习惯于将玄奘所建立的佛教宗派称之为“法相唯识宗”。由于这一缘
故,人们常常以“法相”和“唯识”来总结印度瑜伽行派的教义和修持方法。“法相”
是指世间所有一切存在(包括精神层面的存在和物质层面的事物)的相状。“相”有“
相貌”、“义相”、“体相”等三层含义。“相貌”是指人的感官以及意识能够分辨的
各种存在的行状,“义相”是指人的意识能够分别、思维、判断的“相状”,“体相”
是指诸法所具有的本质性的“相状”。印度瑜伽行派将一切法分为五位一百种,简称为
“五位百法”,玄奘则接受了这一学说。
中土法相唯识宗遵从世亲《百法明门论》而列“心法”八、“心所有法”五十一、“色
法”十一、“不相应行法”二十四、“无为法”... 阅读全帖
m*******u
发帖数: 30
3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大乘和密教
这是300万字拙作《道德经新论》第九篇第三章(老子与佛陀)的附录。论坛排版不便
,可下载全书或去博客阅读。
一、大乘佛教
1,自利和利他
2,菩萨与六度、四无量心
3,净土
4,补特伽罗与中阴身
5,空与有
6,阿赖耶识与如来藏
二、密教
附录:大乘与密教
佛陀说法四十多年,足迹遍布半个印度。弟子学成之后各自分散,一些长老级的人
物也自组僧团,长年追随佛陀的寥寥无多。由于佛陀没有以文字形式撰著教义,弟子们
的理解领悟略有不同、记忆也有差错、各地方言有异,这就给后来的教理分歧和僧团分
裂埋下伏笔。佛陀涅槃后百余年,因为戒律和教理的分歧,教团分裂为大众部和上座部
。这次根本分裂后教团继续分化,至纪元前后已有各自独立互不统属的二十部派(又说
十八部派),其中属于大众部分化而成者九部,属于上座部分化而成者十一部。公元1
世纪左右以降,陆续出现了大乘独有的经典,如般若经、维摩诘经、法华经、华严经、
无量寿经等。这些经典的出现,意味着大乘佛教的诞生。大乘佛教将早前的部派佛教甚
至原始佛教贬称为小乘佛教(小乘原意下劣乘。小乘佛教自称上座部,绝不认为自己是
劣质根性者奉行的下劣教。今日小乘佛教... 阅读全帖
m*******u
发帖数: 30
3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大乘和密教
这是拙作道德经新论第九篇第三章(老子与佛陀)的附录。论坛排版不便,可下载全书
或去博客阅读,链接见文末。
一、大乘佛教
1,自利和利他
2,菩萨与六度、四无量心
3,净土
4,补特伽罗与中阴身
5,空与有
6,阿赖耶识与如来藏
二、密教
附录:大乘与密教
佛陀说法四十多年,足迹遍布半个印度。弟子学成之后各自分散,一些长老级的人
物也自组僧团,长年追随佛陀的寥寥无多。由于佛陀没有以文字形式撰著教义,弟子们
的理解领悟略有不同、记忆也有差错、各地方言有异,这就给后来的教理分歧和僧团分
裂埋下伏笔。佛陀涅槃后百余年,因为戒律和教理的分歧,教团分裂为大众部和上座部
。这次根本分裂后教团继续分化,至纪元前后已有各自独立互不统属的二十部派(又说
十八部派),其中属于大众部分化而成者九部,属于上座部分化而成者十一部。公元1
世纪左右以降,陆续出现了大乘独有的经典,如般若经、维摩诘经、法华经、华严经、
无量寿经等。这些经典的出现,意味着大乘佛教的诞生。大乘佛教将早前的部派佛教甚
至原始佛教贬称为小乘佛教(小乘原意下劣乘。小乘佛教自称上座部,绝不认为自己是
劣质根性者奉行的下劣教。今日小乘佛教一...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什么是涅槃
什么叫作涅槃?所谓涅者不生,盘者不灭,涅槃就是不生不灭。也就是说,祂从本
以来没有出生过,未来也不会消灭,这样的涅槃才是真正不生不灭的法。涅 槃表示从
本以来没有出生过,故名“不生”;既然是不生,当然也就不会有所谓的“灭”,故名
“不灭”;合此不生与不灭的体性,所以涅槃亦名为不生不灭。
涅槃有四种,那就是有余依涅槃、无余依涅槃、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以及无住处涅
槃;其中二乘人只能证得前二种涅槃,不证后二种涅槃,菩萨则必须亲证四种涅槃才能
成就佛道。

1.二乘所证两种涅槃

什么是“二乘”,二乘就是声闻菩提跟缘觉菩提。声闻菩提就是成就阿罗汉的法,
缘觉菩提就是成就辟支佛的法。为什么是菩提呢?菩提就是觉悟的意思:觉悟涅槃 的
道路,或是觉悟涅槃的方法就是菩提。二乘所觉悟的涅槃跟大乘所觉悟的涅槃是不一样
的;二乘所觉悟的涅槃,是有余涅槃、无余涅槃,大乘所觉悟的涅槃是有余 依涅槃、
无余依涅槃、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以及佛地的无住处涅槃.

什么是二乘的圣人呢?就是初果须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罗汉,
还有辟支佛,这些就是二乘圣人。
...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阿含经在佛法中之定位(一)
那在讲到《阿含经》在佛法中的定位之前的时候,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阿含经》
总共有几部呢?《阿含经》各自在说些什么样的内容呢?《阿含经》总共有四大部,《
阿含经》有《长阿含》、《中阿含》、《增一阿含》还有《杂阿含》,叫作四阿含、四
大部。那四大部的阿含其实已经总述三乘佛法了,这个我们在后面再来作一个详细的一
个说明。
我们现在大约说明一下,《长阿含》是在说明什么呢?《长阿含》最主要是以四圣
谛还有八正道,还有十二因缘法等等二乘法为主,而且兼破六十二外道见。那《中阿含
》呢?《中阿含》所说的与《长阿含》大略相同,这两部经都兼说“世界悉檀”、“为
人悉檀”、“对治悉檀”,而且这个当中其实 佛已经隐含“第一义悉檀”。因为第一
义隐覆难知,所以没有具有法眼的人并不能够了知,但是 佛其实已经在这个地方隐含
第一义悉檀,在阿含里面已经埋下伏笔,作了说明了。
另外一部叫作《杂阿含》。《杂阿含》所说的大部分都说什么呢?其实《杂阿含》
所说的,大部分都是叙述第一义谛。《杂阿含》虽然偏说二乘菩提,但是在这个中间其
实 佛已经处处隐覆密意而说有如来藏;在这个时候其实在阿含里面已经有说“如来藏
”,还有... 阅读全帖
p****y
发帖数: 23737
3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达摩大师破相论
达摩大师破相论
达摩祖师著
渝州华岩寺沙门释宗镜校刻
问曰:若复有人志求佛道者,当修何法最为省要?
答曰:唯观心一法,总摄诸法,最为省要。
问曰:何一法能摄诸法?
答曰:心者万法之根本,一切诸法唯心所生;若能了心,则万法俱备;犹如大树,
所有枝条及诸花果,皆悉依根。栽树者,存根而始生子;伐树者,去根而必死。若了心
修道,则少力而易成;不了心而修,费功而无益。故知一切善恶皆由自心。心外别求,
终无是处。
问曰:云何观心称之为了?
答曰: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了四大五阴本空无我;了见自心起用,
有二种差别。云何为二?一者净心,二者染心。此二种心法,亦自然本来俱有;虽假缘
合,互相因待。净心恒乐善因,染体常思恶业。若不受所染,则称之为圣。遂能远离诸
苦,证涅槃乐。若堕染心,造业受其缠覆,则名之为凡,沉沦三界,受种种苦。何以故
?由彼染心,障真如体故。十地经云:‘众生身中有金刚佛性,犹如日轮,体明圆满,
广大无边;只为五阴重云所覆,如瓶内灯光,不能显现。又涅槃经云:一切众生悉有佛
性,无明覆故,不得解脱。佛性者,...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3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经
词语解析
1、金刚:指金刚石,喻坚利之意,即以金刚之坚,喻般若体;以金刚之利,喻般
若用。历百劫千生,流转六道,而觉性不坏。
2、般若:为梵语,华语当译为妙智慧。(比世间智慧高深得多)。
3、波罗蜜:为梵语,华语译为到彼岸。众生因有我执,故陷于烦恼之苦海。倘能
从生死烦恼苦海,渡到不生不灭、清净安乐之地,即为到彼岸,即脱离了苦海。
4、经:经字当径字解,比喻修行的一条路径。常道也,贯摄也,贯穿所应说义,
摄持所化众生。
5、顿悟:就是一闻法,就知五蕴本空,六尘非有,立即开悟,而明大道。(六祖
慧能为代表)
6、渐悟:由信而解,由解而行,由行而证,次第渐修,方可悟入。顿渐虽殊,而
到彼岸则一也。(神秀为代表人物)
7、三藏:它是指经藏(佛所说的教法典籍)、律藏(戒律典籍)、论藏(所说的
法相问答,及佛弟子或佛灭后,诸菩萨所解释的经义,及辩论法相的典籍)。
【如是我闻一时】 佛告阿难,结集时必以此数字冠诸经之首,如是者,表佛说皆
如,所谓诸法如义,我闻是阿难自称,以凭信实也。一时,言说法时也,佛说般若经六
百卷,凡四处十六会,一王舍城鹫峰山七会,二给孤独园七会,三他化天宫摩尼宝藏殿
一会,...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3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关策进》
禅关策进
禅关策进序
禅曷为有关乎。道无内外,无出入。而人之为道也,有迷悟。于是大知识关吏,不
得不时其启闭,慎其锁钥,严其勘核,俾异言服私越度者,无所售其奸。而关之不易透
,亦已久矣。予初出家,得一帙于坊间,曰禅门佛祖纲目。中所载多古尊宿自叙其参学
时始之难入,中之做工夫经历劳苦次第,与终之廓尔神悟。心爱之,慕之,愿学焉。既
而此书于他处更不再见。乃续阅五灯诸语录杂传,无论缁素,但实参实悟者并入前帙,
删繁取要,汇之成编,易名曰禅关策进。居则置案,行则携囊。一览之则心志激励,神
采焕发,势自鞭逼前进。或曰,是编也,为未过关者设也,已过关者长往矣,将安用之
。虽然,关之外有重关焉。托伪于鸡声,暂离于虎口,得少为足,是为增上慢人。水未
穷,山未尽,警策在手,疾驱而长驰,破最后之幽关,徐而作罢参斋,未晚也。
万历二十八年,岁次庚子,孟春日,云栖祩宏识。
禅关策进。后学云栖寺沙门祩宏辑。
一、诸祖法语节要第一
诸祖法语,今不取向上玄谈,唯取做工夫契紧处。又节其要略,以便时时省览,激
励身心。次二诸祖苦功,后集诸经引证,俱仿此。
筠州黄檗运禅师示众
预前若打不彻,腊月三十日到来,管取尔热乱。有...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570
3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醒梦辩论歌·幻乐众音讲记 Zz
全知麦彭仁波切 造
堪布益西彭措 讲授
今天我们讲全知麦彭仁波切造的《醒梦辩论歌·幻乐众音》。
所谓醒梦辩论,就是醒者和梦者两个人在彼此谁真谁假的问题上展开辩论,然后智慧大
法官派出妙慧审判员裁决定案,在决定了真假正邪之后,就得出一个结论“原来醒者和
梦者平等无差别”。从此之后,醒者和梦者手拉手成了一对好朋友,他们的心态和行为
和合成了一致。以后,他们就合二为一,连一也最终消失在虚空中。
妙慧审判员作了成功的调和之后,得到慧王最大的赏赐。慧王授予他虚空的王政,在那
个虚空花园里,和风一吹,甘甜的淳蜜纷纷飘降,有享之不尽的甜蜜。慧王还赐予他一
位美丽的王妃“石女女”,这位王妃永不衰老,称心如意,他们过着无上喜乐的生活。
再后来就和慧王融为一体。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
在整个戏剧上演的过程中,有一面天鼓不断地发出种种幻化的音乐声,戏剧的前一部分
是幻化音乐,中间一部分是幻化音乐,后面一部分还是幻化音乐,而且这个幻化音乐充
满了宇宙时空,在每个显现上面都演唱,唱得非常美妙,意境深远,这叫“幻乐众音”。
以上结合歌剧的故事情节,讲了题目的表面意思,那么它的内义是什么呢?这个内义真
是浩瀚如海,里...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39
醒梦辩论歌: 堪布益西彭措 讲授
二、醒梦争辩
分二:(一)引言 (二)正辩
(一)引言
昨夜梦中美妙境,今朝所遇显现法,
二者最初同等生,二者最终同等灭,
梦执梦现以为实,醒执醒现方为真。
醒梦今辩谁为真。
昨晚有很好的梦境,这是梦里善妙的显现。“今朝所遇显现法”,就是今天醒时遇到的
种种显现,也就是醒时种种人、事、物的现象。
这个“遇”字很妙,什么是遇?就是心识前刹那刹那都有新景象,好像心在和它相遇一
样。实际只有心在幻化游舞,一幕幕景象不断在心前呈现,就叫做“遇”。用一句话表
达,就是“眼前花开花落,云卷云舒”。
“二者最初同等生,二者最终同等灭”,这是讲醒梦显现的相同之处。在什么地方相同
呢?就是醒和梦的显现都是在最初一刻忽尔生起,就是前面没有,忽尔在心前显现了,
而且,到了一段显现的末尾,忽尔消失。像这样,梦境是一段段显现生起灭去,醒也是
一段段显现生起灭去。(歌中这一句很重要,有智慧的人领会这一句,就明白显现都是
虚假的。等到整个辩论讲好了,那时回头再看,会对这一句有所领会。)
梦者执著梦的显现是真实,醒者执著醒的显现才真实,他们都认为自己的显现真实,由
此就开始辩论谁才是... 阅读全帖
a*******2
发帖数: 465
40
15年莲师法会·噶当教言(二)
达真堪布宣讲于2015年12月18日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是莲师法会的第三天,我给大家讲噶当教言里一些殊胜的窍诀。这些窍诀对治
力特别强,非常适合我们这些末法时期的众生。
博朵瓦格西是旧噶当派的一位大成就者,他的修行非常圆满。博朵瓦格西对众弟子
讲:因为众生有八万四千种根性和烦恼,为了对治这些,所以佛宣讲了八万四千法门。
这八万四千种法门都是解脱烦恼,摆脱痛苦的方法。因为众生有八万四千种不同的根性
,针对众生不同的根性,佛宣讲了八万四千种法门;众生有八万四千种烦恼,为了对治
这些烦恼,佛宣讲了八万四千种法门。佛宣讲的这些佛法,就是八万四千种法门,因为
众生的根性不同,所以佛讲的方法不同,法门也不一样。通过这些方法和法门,可以去
除众生的烦恼。
众生的烦恼是不一样的,有的贪心重,有的嗔恨心重,有的傲慢心重,有的嫉妒心
重,有的特别吝啬,有的特别懈怠等等。对不同的烦恼,有不同的对治方法。八万四千
种法门其实只是个形容词,形容无穷无尽。
佛在《楞伽经》中讲:“乃至有心前,乘边无...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真实空与真实不空(一)
觉的法相有四种比较大的义理,第一种义理叫作真实空;真实空的究竟道理,就好
像虚空明镜一样,一切心的境界相和觉相都不可得。为什么说觉相有四种大义呢?这里
所谓的“觉”,觉有本觉、不觉、始觉、随分觉、相似觉和究竟觉等六种不同的觉悟智
慧境界相;“大”则是说,祂是真实、是究竟的。然而什么才是真实究竟的觉悟呢?当
然得要到达究竟佛地才算是真正的觉悟,其他层次的觉悟都还不是究竟的,所以不能说
是真正;只有在相对于悟错了实相的凡夫来说的时候,才说找到实相心的人是真正的开
悟,但其实这都还不是究竟。
在这里从众生地心真如的证知,而发起觉悟的不同境界相,来说觉有四种相。为什么要
从众生地开始说起呢?那是因为这个本觉是从众生地到等觉地都一直存在,都是一样的
;虽然觉悟的内涵和层次有所不同,但是心真如的涅槃自性、清净体性并没有差异;所
以从理即佛开始说起,那就是心真如的真实空大义如虚空明镜,真实空的究竟义理就好
像虚空明镜一般。意思是说,本觉的本身犹如空,迥无形色,却又能生万法,犹如明镜
能现一切色像。
所谓犹如虚空,并不是说就是虚空,所以才说“犹如”两个字,而不说是“即是”
虚空。有一些大法师、大...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流转门与还灭门
我们所要讨论的范围是迈入到缘觉菩提的内涵,要对缘觉菩提做一个简单的简介。
对于缘觉菩提的简介,在前几周很多的课程当中,我们很多的亲教师、老师们,已经针
对于声闻菩提的部分,有跟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对于大家如果有如实的去思惟整理
的话,透过听闻思惟惟整理的话,那就能够了知佛法所注重的是实证的内涵。在这声闻
菩提的部分介绍完了以后,我们接下来要迈入到缘觉菩提的内涵来做说明。缘觉菩提的
内涵,主要就是透过因缘观的现前观察而实证;实证什么呢?实证于解脱于三界的生死
,这就是缘觉菩提一个主要的一个目标的宗旨!
那在讨论这个缘觉菩提的详细内涵之前,我们先要了解缘觉乘,它是摄属于在三乘
菩提
当中的定位是什么?缘觉乘也就是说,我们有时候叫他说叫作辟支佛乘,有的时候叫他
是中乘,就是大中小的“中”,就是大乘的佛菩提道,以及中乘的缘觉乘,还有小乘的
声闻乘。一般我们说明时会把缘觉和声闻会叫作二乘菩提,所以(佛法说)有大乘菩提
和二乘菩提!那么缘觉菩提就属于中乘的部分,他是透过因缘观的现前观察的实证而证
得解脱。
在这个时候我们来了解缘觉大概有几种分法:一般来说缘觉,有一种是在...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4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生死之轮》六道轮回图释义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Feb 23 23:41:12 2014, 美东)
大藏寺 祈竹仁波切 开示
生死之轮图的起源
衲由今晚开始一连数天,应求为大家讲述有关西藏佛寺中常见的生死之轮绘画的种种。
为了能得到最大的闻法利益,听者应在听法前思维:「为了利益一切众生,我必须成佛
;为了成佛,我必须学习成佛之道;故此,我现在要好好地听受佛法!」生死之轮,藏
文中称为「轮回之轮」(Sipay korlo,梵语Bhava-chakra),但西方人称它为「生死之
轮」或「生命之轮」(The wheel of life, the wheel of life and death )等(注
:汉传佛教中称其为「五趣生死轮」、「五道轮」、「生死轮」及「十二缘起图」)。
这种图画,我们常常会在西藏寺院的外墙上见到。对佛法不理解的人,只会以好奇的目
光欣赏它,却不知道这幅画其实蕴藏着描述众生...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4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生死之轮》六道轮回图释义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Feb 23 23:41:12 2014, 美东)
大藏寺 祈竹仁波切 开示
生死之轮图的起源
衲由今晚开始一连数天,应求为大家讲述有关西藏佛寺中常见的生死之轮绘画的种种。
为了能得到最大的闻法利益,听者应在听法前思维:「为了利益一切众生,我必须成佛
;为了成佛,我必须学习成佛之道;故此,我现在要好好地听受佛法!」生死之轮,藏
文中称为「轮回之轮」(Sipay korlo,梵语Bhava-chakra),但西方人称它为「生死之
轮」或「生命之轮」(The wheel of life, the wheel of life and death )等(注
:汉传佛教中称其为「五趣生死轮」、「五道轮」、「生死轮」及「十二缘起图」)。
这种图画,我们常常会在西藏寺院的外墙上见到。对佛法不理解的人,只会以好奇的目
光欣赏它,却不知道这幅画其实蕴藏着描述众生... 阅读全帖
y****w
发帖数: 39
45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一个科学者研究佛经的报告(3)
己、佛教的宇宙观
一般宗教对于宇宙起源的说法是不科学的,如有些宗教说上帝在六天内创造了日月星辰
和地球,这只能说明是宗教家的愚民政策。中国的道学家也曾经用太极生两仪,两仪生
四象的玄学,企图来解释宇宙的本源。结果都是自欺欺人。真正能大胆地描述宇宙的伟
大组织和它的发展过程而与现代科学相合的只有佛教。
佛教以三千大千世界为一个佛国土,包括千的三次方(1000)的太阳系,相当于天文学
中的一座星云。它把一千个太阳系称为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称做中千世界,一千
个中千世界称做大千世界。《阿弥陀经》介绍西方极乐世界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
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就是说极乐世界距这地球相隔了十万亿座星云。从前天文学界也
有人假定宇宙是有穷的,可是这个假定终被高度的天文望远镜中越来越多的新发现所否
定了。宇宙的广漠无穷成为佛教和天文学家一致的意见。
佛教对于地球的形成,认为最初是一团泡沫,逐渐凝结而成为固体。这跟现代科学家的
推断也是很接近的。佛教认为,地球是属于“器世间”的,因此它的发展,必然是循着
成、住、坏、空这四个阶段的规律。
庚、佛教的人生观
佛教的人生观是伟大的。佛教人生观的伟大,主要... 阅读全帖
s****a
发帖数: 260
4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转载]心经直解
观自在菩萨。
(一云观世音菩萨。实则能观自在者皆为菩萨。菩萨:梵音,全称菩提萨埵,意为觉有
情,也即觉悟中的众生。观,能觉之性。自在,所观之境。万法无非自性所现,观一切
所在皆自性所起,是名观自在。)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般若:梵音,读作波惹。汉语译作智慧,区别于世间小智,故直称般若。波罗:梵语
,汉语译作彼岸。密多:梵语,汉语译作到达。此句云观自在菩萨在以甚深智慧穿越种
种幻相到达彼岸的过程中。)
照见五蕴皆空。
(照见:以般若智慧观照,不同于六根分辨六尘。五蕴:即后面所说的色、受、想、行
、识。为所观之境五种范畴的总概括。观照的结果是五蕴的本质是空无一物的。
度一切苦厄。
(正因为照见了五蕴本质的空无,所以超越了一切幻化之中的苦难。)
舍利子。
(一云舍利弗,佛的大弟子,号称智慧第一。实则也可视为一切听法者的代言人。)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色:包括一切所谓客观现象的存在,属于哲学所定义的物质的范畴。色法的本质与空
无是没有不同的,空无从本质上说与色法也没有不同。而且,色法的本质就是空无,空
无的本质就是色法,本质上色与空本来不二。受想... 阅读全帖
j*******1
发帖数: 182
4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虚云——百城云水 万里烟霞
经历了生老病死之苦从而感叹人生无常而遁入空门的人,是感人生之苦的永不可解脱,
于是抛弃了万丈红尘中的种种诱惑,一心向佛,去追求心地的清净与无染。出生于贫寒
之家的人走上此路,可理解之处很多,而于温柔繁华乡中苦心向道的人则又是另一种境
界、另一种情怀了。现代中国佛教史上著名的禅师虚云和尚就属于后一类。

虚云法师名古岩,又名演彻,字德清,祖籍湖南湘乡县。俗姓萧,父玉堂,生母颜氏,
庶母王氏。他的父亲在福建做官,所以虚云法师出生在福建的泉州。出生后不久,他的
生母颜氏就病故了,从此庶母王氏将他抚育。13岁时随父亲回到了湖南湘乡。
也许是前生的因缘,虚云法师自幼对荤腥就不感兴趣,见三宝物却生欢喜心,且喜读佛
书。17岁时,法师就萌生了出家的念头,曾随堂弟一起出走到南岳,走到半路的时候被
家人截了回去,父母为了断绝他出家的念头,强迫他离开湖南到福建,并让他和田氏、
谭氏二人成婚。
即使如此,法师仍不改其志,其心如铁,同居而不染,出尘之志更加坚定。终于在19岁
时,又私自到福州鼓山涌泉寺从常开法师披剃出家。第二年,又依妙莲和尚受具足戒。
妙莲将衣钵传授于他,虚云法师遂成为临济宗的第四十三代...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4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一个科学者研究佛经的报告(2)
己、佛教的宇宙观
一般宗教对于宇宙起源的说法是不科学的,如有些宗教说上帝在六天内创造了日月星辰
和地球,这只能说明是宗教家的愚民政策。中国的道学家也曾经用太极生两仪,两仪生
四象的玄学,企图来解释宇宙的本源。结果都是自欺欺人。真正能大胆地描述宇宙的伟
大组织和它的发展过程而与现代科学相合的只有佛教。
佛教以三千大千世界为一个佛国土,包括千的三次方(1000)的太阳系,相当于天文学
中的一座星云。它把一千个太阳系称为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称做中千世界,一千
个中千世界称做大千世界。《阿弥陀经》介绍西方极乐世界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
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就是说极乐世界距这地球相隔了十万亿座星云。从前天文学界也
有人假定宇宙是有穷的,可是这个假定终被高度的天文望远镜中越来越多的新发现所否
定了。宇宙的广漠无穷成为佛教和天文学家一致的意见。
佛教对于地球的形成,认为最初是一团泡沫,逐渐凝结而成为固体。这跟现代科学家的
推断也是很接近的。佛教认为,地球是属于“器世间”的,因此它的发展,必然是循着
成、住、坏、空这四个阶段的规律。
庚、佛教的人生观
佛教的人生观是伟大的。佛教人生观的伟大,主要...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4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生死之轮》六道轮回图释义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Feb 23 23:41:12 2014, 美东)
大藏寺 祈竹仁波切 开示
生死之轮图的起源
衲由今晚开始一连数天,应求为大家讲述有关西藏佛寺中常见的生死之轮绘画的种种。
为了能得到最大的闻法利益,听者应在听法前思维:「为了利益一切众生,我必须成佛
;为了成佛,我必须学习成佛之道;故此,我现在要好好地听受佛法!」生死之轮,藏
文中称为「轮回之轮」(Sipay korlo,梵语Bhava-chakra),但西方人称它为「生死之
轮」或「生命之轮」(The wheel of life, the wheel of life and death )等(注
:汉传佛教中称其为「五趣生死轮」、「五道轮」、「生死轮」及「十二缘起图」)。
这种图画,我们常常会在西藏寺院的外墙上见到。对佛法不理解的人,只会以好奇的目
光欣赏它,却不知道这幅画其实蕴藏着描述众生... 阅读全帖
q****u
发帖数: 1421
5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谢安朔】造物主--大爱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4a4e6a00102v4uo.html
当我们在生活中,能够时时处处觉察自心,觉醒身心贪欲习气,那么,生活本身就是
修行,人间处处皆是修行者圆觉自性的庄严道场。当我们敢于直面自心,赤诚袒露身
心污垢,以无上虔诚的心地,供养如来究竟佛义,那么,我们在人世间所遭遇的一切
善缘、恶缘,都会因心转境,世间因缘皆会成为圆满佛陀的增上缘。这即是迷时佛度
众生,悟时众生度佛,觉悟者,随顺众生诸缘,度尽自心烦恼,心空则法灭,众生与
如来,同体一性,本来性空,随顺生灭,不取一相,清净周遍,如如不动,是名如来

修行者如实面对自心,观察身心,心灵深处,依旧有很多深重、细腻、很难察觉的习
气罪恶。可是,我热爱这些罪恶,因为他们是我心灵的错误,是心灵曾经迷失后历史
的见证。罪恶就是曾经的我,为何我要去回避他,否定他?
所以啊,我们要接受自己身心深处的罪恶,要去爱这些罪恶,要去理解、包容、宽恕
这些罪恶,因为,他们就是我们自我意识的组成部分。只有爱,可以温暖灵魂;只有
爱,能够融化恐惧;只有爱,可以善解一切冤仇。爱我们自己,原谅我们自己,接纳
...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