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 发帖数: 23939 | 1 现在要来说说关于长篇小说《刘志丹》的大冤案了。
1956年,工人出版社拟定了一个出版革命烈士传记和回忆录的选题计划。在此之前,编辑
和社领导看到过刘景范和李建彤撰写的一些回忆刘志丹的短文, 如《刘志丹太白收枪》
等,认为作者对刘志丹事迹比较熟悉,加上知道刘景范是革命烈士刘志丹的亲弟弟,李
建彤是刘志丹的弟媳妇,在素材收集、采访方面会有很大便利。而且,作为延安培养出
来的干部,李建彤对延安的感情和认识上也比一般人要深刻得多,于是就约请李建彤创
作小说《刘志丹》。
不幸就此埋下了。李建彤创作的长篇小说《刘志丹》在当代文学史中,是一个极其特殊
的文字存在。作为革命历史人物传记,《刘志丹》早已超出了文学创作的本身意义,同
时又不同于一般的历史人物传记。因为小说中大量历史人物真名实姓地出现,与革命历
史事件描述的客观场景之间产生了冲突,特别由于政治背景的原因,如陕北红军与中央
红军的历史作用及高岗等陕北籍创始人被打成“反党集团”头子等,使艺术的真实与历
史的真实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意见分歧。所以,《刘志丹》从1959年完成初稿到1962
年写出第四稿,尚未出版就遭到否定。到1979年中央为《刘志...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2 http://club.history.sina.com.cn/viewthread.php?action=printable
陆游:秦桧不是“奸细”
秦桧(1090~1155) ,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登进士第,官至御史中丞。曾主张抗
金,反对割地求和。金军攻占开封后,欲立张邦昌为帝,秦桧进议状,主张另立宋宗室
为帝,遂被金军驱掳北去,旋即降敌在金廷大倡和议,故于建炎四年(1130)被放回南
宋。秦桧得宋高宗信任,官至宰相,因提出“南人归南、北人归北”的主张,罢相闲居
。绍兴八年(1138),秦桧重新拜相,力主和议,代表宋高宗向金使跪接诏书。十一年
(1141),宋高宗解除岳飞、韩世忠等大将军权,杀岳飞,与金朝签订和约。
通常人们认为秦桧是金国奸细,这个说法成立么?
首先,秦桧没有陷害岳飞,还曾试图救过岳飞的儿子。 岳飞数次违背军令,早已经犯
了死罪,只是宋朝皇帝向来仁慈,军纪驰废。其他将领也有违背军令的,但没杀。为什
么唯独岳飞被杀?因为岳飞有谋反嫌疑。
说秦桧是奸细,正史中没有任何证据,其他秦桧奸细说都是猜测或者政敌诬蔑。如果秦
桧是金的奸细,《金史》应该有记载吧?金人如何放... 阅读全帖 |
|
l******s 发帖数: 3045 | 3 《天工开物》自明代以后曾一度消声匿迹,等到宋应星这位圣贤化泥近两百年后,
《天工开物》和宋应星的价值才被中国人自己发现。但此时,崇尚西方的日本和众多西
方国家已经把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当成了旷世奇书。那么,这部奇书是怎么样在中国
消失,又是怎样失而复得的呢?
牌楼村东北的一处断垣的门廊上嵌着一块“瑞吸长庚”的石牌。根据遗址,可以看
出这是一幢建筑面积很大的明代建筑。如今,古宅内的厅室已经成为菜园。宋名熺说,
宋应星字长庚,听老辈人说,这幢宅子是他著书之所。但徐钟济却指出“长庚”是指启
明星,否定了“瑞吸长庚”与宋应星有关的说法。但“瑞吸长庚”还是将我们带入了另
外另外一个时空。
19世纪,由于日本“脱亚入欧”崇尚西学,用甲午海战的炮弹震醒了清政府,中国
随即兴起了日本留学潮。中国地质事业奠基人之一的江苏人丁文江就是东渡留洋的一名。
民国三年(1914年),任工商部矿政司地质科科长的丁文江奉命来到云南个旧考察
,在《云南通志·矿政篇》中发现了一段有关《天工开物》对冶铜法的详细记载,觉得
具有非常价值。但回到北京后,遍访书肆和藏家却一无所获。
中国地质学家章鸿钊告诉丁文江,在日本东京帝国图... 阅读全帖 |
|
m****5 发帖数: 1131 | 4 (转发最新披露资料)
地方志中的大饥荒死亡数字
洪振快
2014年第5期 炎黄春秋杂志
最近几年,关于“三年困难时期”到底饿死多少人,有很多争论。国内外大多数学者研
究认为那三年发生了大饥荒,非正常死亡人数可能高达三千万人。但也不断有人提出异
议,不仅否定“饿死三千万”,认为那是“重大谣言”,甚至否定发生过大饥荒。比如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李慎明认为“所谓毛泽东发动‘大跃进’饿死三千万……是
有人刻意编造的虚假数据”;江苏师范大学数学教授孙经先提出,“三年困难时期”的
“营养性死亡”人数在250万以下,其中“‘饿死’(完全性饥饿死亡)只是其中的一
小部分”;清华大学特聘教授王绍光认为1958-1961年的死亡率相当于解放前的正常情
形及其他最不发达国家的正常情形。
真相到底怎么样,最好的证据之一,就是当时的档案。但是,公开的相关档案至今仍然
非常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到底有没有其他办法,可以了解更多的有关大饥荒的官方信
息?为此,笔者查阅了数百种上世纪80年代以来出版的官修地方志,再结合部分已经公
开的档案的内容,以展示官方资料所披露的大饥荒情形。
地方志如何处理大饥荒问题
上世纪8... 阅读全帖 |
|
l*****i 发帖数: 20533 | 5 假作真时真亦假
发布时间:2014-04-24 10:37 作者:迟泽厚 字号:大 中 小 点击: 次
——质疑《邱会作之父得罪班长挨了打》及其他
《文史参考》第46期刊登了丁东先生写的一篇《邱会作之父得罪班长挨了打》。文
章的题目很吸引人,不由得看了几眼,竟然发现那位打人的班长属于第四野战军第48军
,而我当年正是48军政治部的干部;再看该文所述情景及时间、地点,恰恰我当时正跟
随48军军长贺晋年和政委陈仁麒率领的军指挥所行动,就住在邱会作的家乡兴国县城,
而且我当时正被领导指定做群众工作,对这件奇事竟一无所知,堪称咄咄怪事。丁东先
生的文章是根据程光所著《历史的回顾》(以下简称《回顾》)中所记的一件事情写成
,据说是邱会作亲述:在1949年解放大军南下过程中,48军直属队的一个班住在他家中
,因为给养一时供应不上,强吃了他家的谷,又杀了他家的猪,他父亲还挨了班长的打
,这位班长并罚他父亲挑炮弹去兴国县城。丁东据此作了一番评论:“大军南下,气势
如虹”,但是,也不应掩盖背后的阴暗面,而“底层百姓为之付出的代价,往往被历史
所忽略”。我又认真看了一遍该文,不禁掩卷沉思,继而喟然长叹,因...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1862 | 6 贺龙与王实味 命运如此相似
南城陂
王实味,原名诗微,笔名实味,河南潢川县人,1906年生,1925年曾就读于北京大学文
院预科,1926年1月入党。
在北大就读期间发表小说《休息》,表示:“我们青年的使命就是要用我们的力去捣毁
一切黑暗的渊窟,用我们的热血去浇灭一切罪恶的魔火,拯救砧危的祖国,改造龌龊的
社会,乃是我们应有的唯一的目标与责任。”
1937年9月,王实味本来欲和妻子刘萤上起去延安,但因妻子有孕且两次打胎未成。出
于对中国革命的强烈向往,王抛下有身孕的妻子于1937年10月只身前往延安。
王实味到达延安后主要从事马列著作的翻译工作,四年间单独或与人合作共译出近二百
万字的理论书稿。
1942年3月13日,3月23日王实味连续推出《政治家 艺术家》与《野百合花》两篇文章
发表于《解放日报》副刊上,对延安在抗战这样艰难的时期出现一些领导干部搞等级制
度、对下层群众关心不够、弃旧娶新及言论上的不自由提出了批评。同期对上述延安存
在的问题进行揭露批评的还有丁玲、艾青、萧军等文化名人。
根据康生的统计,王实味的文章获得了中央研究院95%的人员的同意,连同丁玲、艾青
、萧军等人的批评... 阅读全帖 |
|
s*******w 发帖数: 2257 | 7 一句话为中国推开了一扇门 2014-09-12 19:33:37
年轻一辈或许不太知晓马洪其人其事?他是中共建政之后的智囊“一枝笔”,但这
枝“笔”却在中共政治风浪的颠簸中,逐渐有了自己的灵魂。之所以没像其他有灵魂的
“笔”那样落得悲剧性的下场,是因为他的运气比较好,赶上了改革开放岁月,给中央
写文件时,可以写进自己有创意的思想
◆高伐林
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中出现几位智囊,让观众纷纷猜测原型是谁。马
洪是人们在猜测中常常提到的名字。
明镜出版社出版了《大风起兮:马洪传》一书,笔者抱著很高的兴趣细读。这本颇
有价值、但也留下若干遗憾的书,让我有机会结识了作者马雅——马洪的长女。
马洪其人其事,年轻一辈或许已经不太知晓了?他的官职并不算特别显赫:最高担
任过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国务院副秘书长,他也是中共官方第一家智库——国务院发
展研究中心的创办人。但1936年参加革命的马洪,超过一个花甲的人生经历,特别富有
戏剧性、特别吸引我注意:
他随高岗进京,30多岁就成了部级高干,不料高岗垮台,他也受到审查;紧接著又
是一个“... 阅读全帖 |
|
s*******w 发帖数: 2257 | 8 吴法宪回忆录中的高层政治斗争真相
大中小2014-11-02 21:54:58
多维历史
作者按:吴法宪将军去世已有两年多(2006年——编者注),今天我们终于看到这部期
盼已久的《岁月艰难——吴法宪回忆录》(上下册)。很早就听说吴将军身后留下了一
部回忆录的书稿,记述了他自己人生几十年的经历,特别是文化大革命这段历史时期的
风风雨雨的历程。笔者之所以特别关注此书的问世,盖因这是被中共打倒的所谓“林彪
反革命集团”中主要人物首次公开发表的回忆录。以往的三十多年里,相关的信息和资
料被封锁之严,实为前所未有,即便有一些披露,也多为政治说教,少有可称得上历史
科学认可的材料。我们听惯了也看惯了官方就“文革”史和“林彪事件”的一家之言,
几十年来官方的说辞充斥着各种媒体,不少书籍和刊物也是东抄西抄、人云亦云,前后
不一,矛盾百出,致使历史的真相被掩盖、搅浑,甚至被歪曲,但我们却从未知悉当年
这些身在其中、经历其事的另一方的主要当事人是如何叙述这段历史的,他们讲述的亲
身经历对解开那段历史之谜无疑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有幸阅读曾任中共中央
政治局委员、军委办事组副组长兼空军司令吴法宪将军...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9 【华夏文摘】北明:莱比锡的烛光- -柏林墙的坍塌(后记)
后记:
莱比锡周一烛光游行是一千年以来世界历史上最重要事件之一,10月9日是它的起点。
这一行动何以引发如此巨变?人们从未停止过对这一事件的回顾和感慨、分析和研究。
较为一致的认知是,“不要暴力”是莱比锡周一游行的和平革命信条,它最终总导致了
东德崩溃。弗瑞尔牧师也强调,耶稣教导的和平方式消解了当局开枪的藉口,成全了10
月9号的游行:诺大的城市里七万多人游行,“一块玻璃都没打破”,“当所有人都保
持和平而没有挑衅时,你还能做什么?”但是相对于莱比锡,北京市当时人口是莱比锡
人口的两倍多(1000万),中国民运期间,北京人上街100多万,是莱比锡10月9日游行
人数的14倍以上,而且运动持续时间不是几小时,是两个月。北京不仅一块玻璃都没打
破,小偷流氓也自觉罢“业”,学生帮助维持交通……同样是和平行动,中国军队开了
枪。
人们也总结说,媒体的报导至关重要,比如从尼古拉教堂钟楼顶拍摄的10月9日和平游
行的场景,就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同年的中国民运,有全世界的媒体竞相报导,
北京三界(知识界、文化节、新闻界)甚至联合主办了一份... 阅读全帖 |
|
o**n 发帖数: 2130 | 10 复原清华百日武斗的真实面貌
清华校友唐金鹤同学花了数年的功夫,用血泪写下了《倒下的英才》一书,她
要我写一篇读后感。这篇读后感我写得很艰难、很痛苦,几度彻夜失眠,几番停笔
掩泣。因为这本书写的清华百日武斗,是我们这几届清华学生心中永远的伤痛。
清华百日武斗是文化大革命历史中的一个重大事件。说它重大,原因有三条:
第一,它作为文革中的武斗典型,曾经轰动全国,震惊世界。在武斗规模上,它算
不上是最大的,但是在首都北京,全国最高学府,历时三个月,死伤数百人,战况
十分惨烈。尤其是530一仗,双方近千名现代大学生,身穿护甲,手持长矛,在
东大操场摆开原始阵形,血淋淋地相互搏杀,实在是惊心动魄。第二,它是全国文
革历史的一个转折点。清华武斗进行到1968年7月27日这一天,数万首都工
人进清华制止武斗,发生了大规模的流血事件。这一事态使得全国文革从群众运动
时期切换到工宣队时期,工人和军队占领了上层建筑,从而导致轰轰烈烈、历时两
年多的文革群众运动的全面终结。第三,文革历史的研究中,不少专家对清华百日
武斗产生了诸多疑问,比如,到底是什么动机驱使清华同学之间的拼死搏杀;最高
学府的知识分... 阅读全帖 |
|
s*******w 发帖数: 2257 | 11 文章来源: 多维历史 于 2014-11-05 07:13:26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
不代表本网立场!
打印本新闻 (被阅读 23312 次)
4
更多新闻请进入文学城“历史求真”专题页面
1976年9月9日,中共领袖毛泽东逝世。毛泽东如何熬过生命的最后时刻?在他逝世前后
,中共高层发生过怎样密不可宣的政治斗争?华国锋、江青、汪东兴等人对毛泽东的死
作何反应?《毛泽东私人医生回忆录》作者李志绥在书中的序言部分,对毛泽东逝世之
前的历史有详细记述。在李志绥看来,在中南海旁观二十七年后,早就了悟了人生变换
莫测的道理。做了毛泽东二十二年的专任医生,历经毛的病危和死亡,李志绥知道他自
己永远不会安全。以下为书中相关章节全文摘录。
1984年初夏,李志绥与妻子吴慎娴在中南海南船坞合影留念
自序
一九六零年中国青年杂志社通过毛泽东的秘书田家英,向我征求稿件。田在中南海南楼
的宿舍,和我贴邻。他平时知道我喜欢作点杂记,其中个别篇章,他还看过,这是他劝
我选一、二篇刊登出去。
自从一九五四年,我被任命为毛泽东的保健医生以后,空下来我将平日的所见所闻记录
下来,一者为了消磨时间,二者... 阅读全帖 |
|
m******r 发帖数: 4351 | 12 http://www.htqly.org/detail.aspx?Id=3723
陈伯达谈阎红彦与习仲勋因小说《刘志丹》而发生的冲突
陈晓农
一次,我问陈伯达:“六十年代初,小说《刘志丹》被批判是怎么回事?那年《工人日
报》连载《刘志丹》,我也看过好几期,当时正是放暑假的时候,时间不长就不连载了
。后来就听说小说有问题。”
陈伯达说:“小说《刘志丹》的事,是阎红彦同志提出的,他说这部小说是写高岗的,
还责备习仲勋同志支持了这部小说。这件事在八届十中全会上被当作了一件大事,牵连
了好几个同志。从这件事开始,党内一些人对文艺作品开始敏感。”
关于小说《刘志丹》事件的始末,陈晋的《文人毛泽东》中有过敍述,现摘录如下:
《刘志丹》的作者李建彤,是刘志丹的弟媳。她从1956年就开始着手写作此书,於1962
年写出小说的第五稿后,工人出版社印出样书,送请有关领导和中宣部审查,与此同时
,《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等报刊开始连载该书的部分章节。
党的历史上向来有一个“西北问题”(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前,西北革命根据地党的内部
刘志丹、高岗、谢子长、习仲勋等领导人之间的分歧)。时任云南省委书记的阎红彦也... 阅读全帖 |
|
k****n 发帖数: 780 | 13 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有一位苦苦等待了邓小平42年的美国神秘女人。她就是中国人
民的好朋友斯诺的前妻海伦。当年,她拿着毛泽东写的引荐信欲赴前线采访写稿。然而
,却在42年后才将这封信交给邓小平。在华盛顿庆祝中美建交的盛大招待会上,两鬓斑
白的海伦紧紧握住邓小平的手,无限感慨地说:“你好难找啊!”
1979年初,邓小平出访美国,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领导人首次访问美国。在这极
富深远历史意义的8天时间里,邓小平除了同美国总统卡特等正式会晤外,还进行了一
系列的外事活动。这其中,最耐人寻味、感人泪下的无疑是邓小平与中国人民的好朋友
斯诺之前妻海伦福斯特的会见。在这次会见中,邓小平意外地收到了一封42年前毛泽东
写给自己的亲笔信。
在华盛顿庆祝中美建交的盛大招待会上,两鬓斑白的海伦在美国外交官员的引导下
,来到了邓小平面前。海伦上前紧紧握住邓小平的手,无限感慨地说:“你好难找啊!”
邓小平热情地握住海伦的手,亲切地问道:“你就是斯诺夫人?”
“是的。”
“你可是大名鼎鼎的记者啊!我听说过的,听说过的,遗憾的是,我们今天才见面
。”
“是啊,是啊!”海伦边... 阅读全帖 |
|
s*******w 发帖数: 2257 | 14 柴静:顾准逝世35年祭
2015-04-03 03:26:14
1952年,37岁的顾准被撤去上海市财政局长职务。
关于这次撤职,没有档案材料,只有一份当年2月29日新华社电讯稿的几句话“顾准一
贯存在严重的个人英雄主义,自以为是,目无组织……屡经教育,毫无改进,决定予以
撤职处分”。
人人穿黄布军装的年代,一个穿背带裤,玳瑁眼镜,在跟弟弟的通信中常常用“睥睨”
二字的人,得到这个评语不奇怪。
他不是出身望族,12岁在上海会计师事务所当学徒养活一大家子人,十五岁已经写出中
国会计业的最早教材之一,大家都承认,“整个大华东地区找不出他这样有才干的人”。
但是这个人“不服用”。中财部曾有意调他,但他坚持留在上海“一入阁只是盆景,长
不成乔木了”。不光不去,他还不同意上级“民主评议”的运动式征税的方法,认为应
该按法律规定的税率来征,不光不同意,还连续写文章来论证谁对谁错。
他被撤后曾有人为他申辩,一位领导说“顾准不听话,不给他饭吃”。
撤职当天,他一句话不说在办公室坐了一个晚上,他的秘书陪着他坐了整整一个通宵,
没有暖气,脚都冻痛了……天亮之后,他“使劲推开了门,走了出去”。
一个人在盛年... 阅读全帖 |
|
l**n 发帖数: 284 | 15 1936年6月18日,高尔基死在一个女人的怀里,她是高尔基的秘书兼情人穆拉,同时也是斯大林安插在高尔基身边的卧底。半个多世纪后,留下的秘密材料表明,高尔基死前吃了一颗含毒的糖……
十月革命胜利之后,许多知识分子都遭受迫害,高尔基本人也开始受到监控。此外,他的健康状态也不佳,他的第一任妻子因为怕受牵连跟他离婚,第二任妻子和他的感情也接近崩溃。
1919年的一天,朋友说替他找秘书的事有了结果,带来一名叫玛丽娅·安德烈耶夫娜,昵称为穆拉的女人。穆拉会多国语言,她的丈夫刚被迫害致死,她对知识分子满含同情。相处不到两个月,5l岁的高尔基就不可遏止地爱上了27岁的穆拉。
1920年9月,高尔基跟第二任妻子离婚,进而向穆拉求婚,但穆拉却委婉拒绝。
就这样,穆拉成了高尔基的情人。从未为女人写过小说的高尔基,决定写一本史诗般的巨著献给穆拉,他将书名定为《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
很快,穆拉表示想念她留在家乡爱沙尼亚的孩子,要回家去探望他们。由于当时苏维埃共和国跟爱沙尼亚不通往来,她从芬兰湾偷越边境。1920年1月,突然传来穆拉被边防军抓获的消息。高尔基亲自前往莫斯科营救,甚至找到包括列宁在内的许多领导人... 阅读全帖 |
|
s*******w 发帖数: 2257 | 16 华夏文摘】林木:方励之学长点滴及其他
发表于 2015 年 06 月 09 日 由 baichuan
方励之学长(1936–2012)过世将及贰载,作文以纪念之。方励之是“北大物理百年”
的杰出代表,生前担任了ICRA(国际相对论天体物理中心)指导委员会主席,北大物理
百年来有几人担当过物理学国际学术机构的领头人?1956年从北大毕业的方励之夫妇是
“院系调整”后第一代青年学子,作为学生干部更是处处带头响应党的号召听党的话,
又红又专。方励之猝死前的办公桌上还摆放着下半年要来随他作研究的中国学生的资料
,至死不忘服务中国。方励之那一代人是最虔诚最热烈的爱国者!但是,国爱他们吗?
作为“六四”精神领袖,方励之夫妇在1990年6月25日无奈去国后,可怜再也没有踏上
故土,有国难投,他们被剥夺了回来的权利,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方励之已仙去,让
他魂兮归来吧!
方励之学长高我二个年级
方励之长我半岁(6个月零3天)却高我二个年级,16岁时他已读大学。“解放”前方励
之参加了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民主青年同盟”,后来,参加该组织者都享受到了“离休
”待遇。1954年我入学北京大学物理系时,方励之和李... 阅读全帖 |
|
C*N 发帖数: 1792 | 17 杨天石:张学良口述透露“是共产党”,过去我们不能谈
杨天石,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央文
史研究馆馆员,著名中国近现代史学者。
但凡对民国史稍有了解的读者都听说过,杨天石是阅读蒋介石日记(美国斯坦
福大学胡佛档案馆藏)的“第一人”,然而大多数人未必晓得,他也是张学良档案(美
国哥伦比亚大学“毅荻书斋”藏)最早的读者之一。
上世纪90年代,张学良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历史研究中心的口述计划,
并由华人学者张之丙、张之宇姐妹进行访问,留下了迄今为止对他访问时间最长、内容
最多的口述记录。同时,张学良及其夫人赵一荻将伴随他们多年的珍贵文物捐献给哥伦
比亚大学,约定封存至2002年对外公开。
2002年6月,档案刚开放,杨天石就赶赴哥伦比亚大学,阅读张氏姐妹对张学良
的访问记录,以及档案中的其他书信、回忆录、读书笔记、日记。他利用看到的资料相
继发表《张学良和西安事变回忆录》、《张学良说:杨虎城是西安事变主角——美国所
藏档案新发现》、《幽居流离日,爱国情愈炽——读张学良的未刊日记》、《张学良请
... 阅读全帖 |
|
d******a 发帖数: 32122 | 18 学者考证:秦始皇陵宋代已被盗 随葬品系重做
2010年02月23日 10:55 凤凰网历史 【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139条
本文来源:作者赐稿 作者:李宝柱
1974年1月29日,在秦始皇陵坟丘东侧1.5公里处,当地农民打井,无意中挖出一个陶制
武士头。后经国家有组织的发掘,终于发现了使全世界都为之震惊的秦始皇陵兵马俑。
秦始皇帝陵是中国第一座皇家陵园,其以规模宏大,埋藏丰富著称于世。1956年陕西省
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
位,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秦始皇帝陵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目录,成为全人
类共同的财富。
秦始皇陵地下宫殿是陵墓建筑的核心部分。为探测秦皇陵地宫,国家“863计划”为之
列项。在北京召开的秦始皇陵考古遥感与地球物理技术成果验收会上,秦始皇陵考古队
队长段清波介绍,“我们用遥感和物探的方法分别进行了探测,其实地宫就在封土堆下
。”规模宏大的地宫位于封土堆顶台及其周围以下,距离地平面35米深,东西长170米
,南北宽145米,主体和墓室均呈矩形状。墓室位于地宫中央,高15米,大小相当于一
个... 阅读全帖 |
|
s*******w 发帖数: 2257 | 19 转贴:几代大师前辈的简单故事
(相信这里有不少朋友读本文时会感到格外亲切。即使不是与中关村有过比较紧密联系
的朋友,读来也会唏嘘不已。虽然本文谈到了许多前辈大师在特殊的历史时期的贡献和
不公的遭遇,更可以联想到整整几代中国的知识分子为国为民整体的牺牲奋斗。他们应
该但是未必都被大家所记得,可是他们的努力绝没有白费!我们衷心地感谢他们!)
中关村回顾
蔡恒胜
(中国知识分子在毛泽东统治下的一部血泪史)
中关村是我青少年时代成长的地方,1953年我随父母从杭州迁往北京后,不久就住进中
关村,直到1984年远赴加拿大,近三十年几乎就沒离开过这塊土地。
2006年5月,与1953年相距整整五十三年,我又回到了这里,回到了15楼前。多巧的是
二个“53”的数字呀,它们之间会有什么联系吗?触景生情,一幕幕往事呈现在眼前。
父母亲人,叔伯邻里一个个音容笑貌浮现在脑海里,仿佛我又回到了青少年时代。往事
如烟,真是弹指一挥间。
回到北美后,总是不能忘怀以往的一切。我决定写点中关村的事和人,抒发自己思乡的
情感,也愿与所有海外的中关村游子和关心中关村的人们共享。
中关村回顾(一) - 中关村的狼圈
上个世... 阅读全帖 |
|
g******t 发帖数: 18158 | 20 查了一下,李学勤还真是一个人生赢家
以下内容转载
http://bbs.tianya.cn/post-no01-390127-1.shtml
2006年2月16日《光明日报》刊载山东大学王学典教授《〈古史辨〉第一册出版80周年
感言》,坦言“作为‘走出疑古’主张结晶的‘夏商周断代工程’,也被学界敲击得遍
体鳞伤”。这是官方媒体对夏商周断代工程批评解禁的信号。
也只有在这一形势下,学术界的人才敢于窃窃私语:在李学勤的辉煌背后,
还有一个冤魂:陈梦家。
陈梦家作为考古所建所之初6名研究员之一,对甲骨文、金文、和传统国学都
有极深的造诣。1952年,只在清华大学哲学系读了一年书的李学勤(大陆学者对他至今
自称“毕业”表示愤怒),来到陈梦家手下当临时工。50年代初,研究员的工资和临时
工的工资相差几十倍,加之当时给研究员配备单独的办公室,研究员有权指挥临时工为
自己借书跑腿,且有指导年轻人之义务,有时难免喝斥,遂招致李学勤的嫉恨。时值陈
梦家在考古所附近的美术馆买了一整个四合院,计18间,据传李学勤是借“三反”“五
反”的余波,举报陈梦家有经济问题,实际上陈梦家是用1956年出版的稿费买的房,... 阅读全帖 |
|
g******t 发帖数: 18158 | 21 查了一下,李学勤还真是一个人生赢家
以下内容转载
http://bbs.tianya.cn/post-no01-390127-1.shtml
2006年2月16日《光明日报》刊载山东大学王学典教授《〈古史辨〉第一册出版80周年
感言》,坦言“作为‘走出疑古’主张结晶的‘夏商周断代工程’,也被学界敲击得遍
体鳞伤”。这是官方媒体对夏商周断代工程批评解禁的信号。
也只有在这一形势下,学术界的人才敢于窃窃私语:在李学勤的辉煌背后,
还有一个冤魂:陈梦家。
陈梦家作为考古所建所之初6名研究员之一,对甲骨文、金文、和传统国学都
有极深的造诣。1952年,只在清华大学哲学系读了一年书的李学勤(大陆学者对他至今
自称“毕业”表示愤怒),来到陈梦家手下当临时工。50年代初,研究员的工资和临时
工的工资相差几十倍,加之当时给研究员配备单独的办公室,研究员有权指挥临时工为
自己借书跑腿,且有指导年轻人之义务,有时难免喝斥,遂招致李学勤的嫉恨。时值陈
梦家在考古所附近的美术馆买了一整个四合院,计18间,据传李学勤是借“三反”“五
反”的余波,举报陈梦家有经济问题,实际上陈梦家是用1956年出版的稿费买的房,... 阅读全帖 |
|
g******t 发帖数: 18158 | 22 牛顿是先受到指责的一方,他最后也没有把莱布尼兹怎么样,他俩都很伟大,他俩撕掰
是场闹剧,俩老爷子互相吹胡子瞪眼,没有悲剧后果。陈梦家惨咯
以下内容转载:
陈梦家死后一切东西被考古所扣留,显然是当年的凶手害怕真相暴露。如果考古所真心
纪念陈梦家,就应当公布陈梦家所有遗物,供人研究,把这么一个近在咫尺的大学者的
死因搞清楚。由于考古所是断代工程及其后续的文明起源工程的受益者,与李学勤存在
共同利益,考古所很可能将一切不利于李学勤的证据销毁。比如李学勤标榜他的甲骨文
完全是自学的,与陈梦家的指导没关系,52年调到考古所是“由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约他参加《殷虚甲骨缀合》的工作”,真相是《殷虚甲骨缀合》是上海郭若愚的私人著
作,与考古所没有任何关系,他把已经完成的书稿寄给郭沫若写序,郭沫若请陈梦家代
笔,被李学勤尾随,李又拉扯曾毅公加入。书出版后,郭若愚大为不满,写信到考古所
抗议,信中并有“李学勤何许人也”等语,很多人知道这封信的内容,希望考古所及早
公布。
1949年以来几十年如一日的政治运动若没有歹毒心肠的个体是搞不起来的。正如网友感
叹的那样:但是已经过去了多少年,那些迫害过他的人纷纷... 阅读全帖 |
|
g******t 发帖数: 18158 | 23
搜索了一下,李学勤还真是一个人生赢家
以下内容转载
http://bbs.tianya.cn/post-no01-390127-1.shtml
2006年2月16日《光明日报》刊载山东大学王学典教授《〈古史辨〉第一册出版80周年
感言》,坦言“作为‘走出疑古’主张结晶的‘夏商周断代工程’,也被学界敲击得遍
体鳞伤”。这是官方媒体对夏商周断代工程批评解禁的信号。
也只有在这一形势下,学术界的人才敢于窃窃私语:在李学勤的辉煌背后,
还有一个冤魂:陈梦家。
陈梦家作为考古所建所之初6名研究员之一,对甲骨文、金文、和传统国学都
有极深的造诣。1952年,只在清华大学哲学系读了一年书的李学勤(大陆学者对他至今
自称“毕业”表示愤怒),来到陈梦家手下当临时工。50年代初,研究员的工资和临时
工的工资相差几十倍,加之当时给研究员配备单独的办公室,研究员有权指挥临时工为
自己借书跑腿,且有指导年轻人之义务,有时难免喝斥,遂招致李学勤的嫉恨。时值陈
梦家在考古所附近的美术馆买了一整个四合院,计18间,据传李学勤是借“三反”“五
反”的余波,举报陈梦家有经济问题,实际上陈梦家是用1956年出版的稿费买的... 阅读全帖 |
|
m***r 发帖数: 798 | 24 余少镭
乾隆朝文字狱腥风血雨,但七十岁老秀才刘震宇的血(见《一个投机者的下场》),并
没有吓退忠心爱国的书生们。刘震宇被斩仅过一年,福建又发生了李冠春献策案,其致
罪之辞,与刘震宇如出一辙。
【春哥再踩雷区】
李冠春是福建兴化府仙游县生员(秀才),案发时多大年纪,不得而知。乾隆十九年十
一月初一,春哥跑到福州,拦了福建巡抚钟音的轿,投递条陈,结果被钟音抓起来,“
率同两司讯究”,又派正在福州公干的仙游知县刘钦回县衙带人到李冠春家中,掘地三
尺,看看有没有其他违禁书稿。
春哥献的又是什么治国方略?跟刘震宇差不多,也是忧国忧民、治国平天下的良策,共
十条,如:重堤澄土永固河防、造排备风急救民命、扑灭火灾歼除虎害、复饬大巡密察
刑狱、禁防衙役节制官兵、洒汰流民廓清乱源、搜利山川轸恤馁寒、讲读理礼鼓励民风
、别异府庠转移士习等(《李冠春献策被诛案·新柱折》,《清代文字狱档》增订本,
p.1005)。听起来高大上,概括起来就俩字:改革。
问题是,我们已说过,按大清律例,“生员不许一言建白”。这些改革方案,在统治者
眼里,自然是“荒诞迂谬”的。不过,仅限于此,春哥可能还不至于死,要命的是,他
跟刘... 阅读全帖 |
|
e****q 发帖数: 159 | 25 蒙元时期,藏僧在中原横行跋扈。所以后来征服西藏,西藏文化毁的好!不过毁的不够
彻底,现在还有抬头之势。还有蒙古人的一切也要彻底毁掉。
消失的南宋皇宫 曾经极致繁华毁于神秘大火
宋亡的第二年,“民间失火,飞及宫室,焚毁过半。”——到底是什么样的大火,能
将宋宫焚毁过半呢?虽然据周密说,当时民间失火是经常的事,但烧的都是坊间民居。
宋宫四周并无民居,全是朝廷重要机关,一直要向北过了太庙,才有民居和店铺。而太
庙之东是中河,有河道阻隔,东岸即使失火,也不会烧到河西去。
民间失火,要越过三丈高的皇城城墙,才能烧到宫室殿宇。这样的大火,是哪里来
的?
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当时的作家和书稿,并无一处说及这次神秘的大火;所有宋
宫怀古诗中,也全无相关的记述与暗示!
这场突然而起的大火,终使杭州历史上空前杰作化为灰烬。
那样一个宏大辉煌的建筑群,是战争最重要的靶标。然而,这一把火却为元朝统治
者一举消除了心病——对于仍然负隅抵抗的南宋残余武装力量而言,皇宫被毁的打击无
疑是巨大的。但焚毁过后仍然留下的一小部分,仍然不能让元朝统治者安枕,于是有了
“后十年”的事。
后十年,即1284年,西僧杨琏真伽来杭... 阅读全帖 |
|
s*******w 发帖数: 2257 | 26 暮年金岳霖重谈林徽因
2016-03-08 21:21:34
星有灵兮
星有灵兮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作者:陈宇
找个机会去拜访金岳霖先生,是心仪已久的事。这不仅仅因他是中国现代哲学和
逻辑学开山祖师式人物,还因为他有许多奇闻轶事令我好奇与疑惑。
金岳霖一九一四年毕业于清华学校,后留学美国、英国,又游学欧洲诸国,回国后
主要执教于清华和北大。他从青年时代起就饱受欧风美雨的沐浴,生活相当西化。
西装革履,加上一米八的高个头,仪表堂堂,极富绅士气度。然而他又常常不像绅
士。他酷爱养大斗鸡,屋角还摆着许多蛐蛐缸。
吃饭时,大斗鸡堂而皇之地伸脖啄食桌上菜肴,他竟安之若泰,与鸡平等共餐。听
说他眼疾怕光,长年戴着像网球运动员的一圈大檐儿帽子,连上课也不例外。
他的眼镜,据传两边不一样,一边竟是黑的。而在所有关于金岳霖的传闻中,最引
人注目的一件事,是他终生未娶。阐释的版本相当一致:他一直恋着建筑学家、诗人林
徽因。
一九八三年,我跟我的老师陈钟英先生开始着手林徽因诗文首次编纂结集工作。林
徽因已于五十年代去世,其文学作品几乎湮没于世。为收集作品,了解作者生平,这年
夏天我们到北京访问... 阅读全帖 |
|
s*******w 发帖数: 2257 | 27 暮年金岳霖重谈林徽因
2016-03-08 21:21:34
星有灵兮
星有灵兮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作者:陈宇
找个机会去拜访金岳霖先生,是心仪已久的事。这不仅仅因他是中国现代哲学和
逻辑学开山祖师式人物,还因为他有许多奇闻轶事令我好奇与疑惑。
金岳霖一九一四年毕业于清华学校,后留学美国、英国,又游学欧洲诸国,回国后
主要执教于清华和北大。他从青年时代起就饱受欧风美雨的沐浴,生活相当西化。
西装革履,加上一米八的高个头,仪表堂堂,极富绅士气度。然而他又常常不像绅
士。他酷爱养大斗鸡,屋角还摆着许多蛐蛐缸。
吃饭时,大斗鸡堂而皇之地伸脖啄食桌上菜肴,他竟安之若泰,与鸡平等共餐。听
说他眼疾怕光,长年戴着像网球运动员的一圈大檐儿帽子,连上课也不例外。
他的眼镜,据传两边不一样,一边竟是黑的。而在所有关于金岳霖的传闻中,最引
人注目的一件事,是他终生未娶。阐释的版本相当一致:他一直恋着建筑学家、诗人林
徽因。
一九八三年,我跟我的老师陈钟英先生开始着手林徽因诗文首次编纂结集工作。林
徽因已于五十年代去世,其文学作品几乎湮没于世。为收集作品,了解作者生平,这年
夏天我们到北京访问... 阅读全帖 |
|
s*******w 发帖数: 2257 | 28 2009年:十年思想历程
接下来的2009年,对于高华来说是多难之年。先是2月份母亲患肠癌住院,高华和
弟弟、妹妹每日奔走于医院。
每天上午,高华由亲戚小孙陪着,坐公交车去医院,陪母亲坐会儿。下午,他一边
辅导学生,一边应广东人民出版社之邀,整理新书《革命年代》的书稿。
在整理文章时,几十年来母亲的关爱和教诲时时浮现于他的脑海,“特别在文革的
艰难岁月中,母亲带领我们一家人,相依为命,才走出了那场暴风雨,往事如昨,历历
在目”。
在高华的主治医生之一、南京军区总医院肿瘤内科于正洪副主任医师印象中,高华
是个孝子,在他患病期间,母亲也病重,高华操了太多的心。于医生曾提醒他自己也是
重症患者,不可以那么累。
母亲临终前一个月,几乎昏迷不醒,高华仍是天天探望。至4月底,母亲病逝。此
后一段时间,高华天天失眠。祸不单行,5月份,85岁的父亲不幸摔伤,致股骨颈骨折
,从此长期住院。
这一年,《红太阳》已出版十年。十年风雨,赞誉峰起。如学者朱学勤所言,这本
书开辟了毛泽东研究的一个崭新的空间,说得低调一点,是一个标志性事件,说得稍微
满一点,在毛泽东研究,延安整风研究,从延安整风到文革的历史研究中... 阅读全帖 |
|
s*******w 发帖数: 2257 | 29 陈小雅:完善六四研究 对历史负责
江迅、刘晓宇,《亚洲周刊》
陈小雅小档案
1955年10月生于湖南长沙。1982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历史系。当过工人、干部、
编辑记者。现退休。1996年因出版《八九民运史》,在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政治制
度研究室副研究员任上被解聘。出版有《天安门之变——八九民运史》、《佛之血——
八九/六四研究文集》、《沉重的回首——1989天安门运动15周年文集》、《中国“牛
仔”——毛泽东的公案、行为及心理分析》、《中国“丈夫”——毛泽东的情事》、《
中国“废片”——毛泽东的命案》、《摇篮与墓地——严复的思想和道路》等著作。
03.jpg
北京学者陈小雅。
陈小雅认为,研究“八九民运”和“六四事件”是中国人共同的事业,完善这个研
究,是对中国、对青年、对历史的责任。三册修订版大幅完善了二十年前的初版。
五月三十日,陈小雅在北京接受《亚洲周刊》专访。
谈到自己对新书《八九民运史》的感受,陈小雅说:“八九民运复杂在于,它不是
单纯的学生和政府的矛盾,而是党内高层的斗争加入了这场运动。这一点北京市长陈希
同后来也提及。党内大老们互相在斗,不管学生死活,出发点是自己的... 阅读全帖 |
|
g******t 发帖数: 18158 | 30 显然不是啊,你义父于1999年4月完稿之《中国各阶层的分析》一书,早在2000年已在
香港发行,却在中国大陆出版屡遭阻挠,被大陆禁止出版。经过删节的书稿在2006年透
过花城出版社与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但仍受警告,其书不能参展或重印。经过长期奔
走斗争以后,此书在2011年才终于解禁
2016年,哈佛大学尼曼基金会将2016年的路易斯·里昂奖授予你义父,你义父被中国当
局禁止前往美国领奖,你义父显然不是中宣部豢养的 |
|
K*****2 发帖数: 9308 | 31 越老,越要补啊,早睡早起,方能养生。
华佗是印度人吗
作者:龙哥
华佗是中国人熟知的古代医学家,近年来更是被中医界喻为“外科鼻祖”,
声称华佗早于西方1000多年就实行了大型外科手术,并以此来证明中国先人的深
不可测和中医的“博大精深”。然而,华佗留下了太多的疑问,如姓名的怪异、
与中医迥异的医术、方法无文字记载、没有医书传世、医术不能传承、被后世医
家排斥等等。这与同时代的张仲景完全不同,这些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关于华佗的史料记载,《三国志》为最早,《后汉书》则是因袭。而《三国
志》中关于华佗的文字主要来自《华佗别传》(散佚)。所以,《三国志》可谓
是华佗身世的孤证,其真实性已无旁证。史家一般认为,华佗生年难考,卒于公
元208年之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医生,与曹操同时代,华佗最终被曹操所杀。
华佗最突出的医学成就是首创了开腹手术和全身麻醉药(麻沸散)。
由于《三国志》在史籍中的重要地位,且作者陈寿又生活在华佗身后仅几十
年,故可以认为华佗并非凭空编造出来的人物,华佗应当是确有其人的。但是华
佗未留下一字书稿,仅凭《三国志》的记载已无法辨别华佗医术的真伪,史学界
和医学界对此一直争论不...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2 毛主席、周总理
1959年8月3日,毛泽东致信刘少奇、周恩来、彭真、杨尚昆等人,建议党内一律用“同
志”称呼,不要以职务相称。于是,“少奇同志”“小平同志”等等都被陆续叫开了。
然而,在党内老一辈革命家中,有两个人从中央到地方都一直被叫职务而没叫同志,这
两个人就是毛泽东和周恩来。主席不喜叫主席
1921年,中国共产党“一大”党纲中规定:“凡承认本党党纲和政策,并愿成为忠实的
党员者,经党员一人介绍,不分性别,不分国籍,均可接收为党员,成为我们的同志。
”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正式文件中最早使用“同志”一词,并赋予其新的涵义。1923年以
后,在中国共产党内部以及与外国共产党及工人组织之间,互称“同志”的也多了起来。
毛泽东曾表示他最喜欢别人称他为“毛泽东同志”。1951年,毛泽东在审阅李达撰写的
《实践论解说》一书时,将书稿中出现的“毛主席”字样,通通圈去,改为“毛泽东同
志”。1958年11月,在与刘建勋、韦国清的通信稿中,他将标题的“主席”改为“毛泽
东同志”。既然毛泽东同志自己都不喜欢被人叫主席,为什么还是一直被叫职务?其实
还是因为习惯的问题。毛泽东早在江西苏区时就因担任中华苏维埃...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3 2006年春我在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客座,工作之余,都要去“中国研究服务中心”查找
资料,恰逢徐庆全也在那儿访问,为他的有关丁玲的新书做资料补充和修改的工作,我
们经常在一起谈论丁玲,谈论围绕丁玲的风风雨雨。不久我就读到庆全的书稿《革命吞
噬它的儿子—丁玲、陈企霞“反党集团”案纪实》,立时发现这是一本非常有创意,有
深度,以新的视角考察“丁陈公案”的学术著作。下半年,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正式决
定出版此书,庆全嘱我为他的新书作序,我虽应之,却也惶然,实在是因为丁玲的人生
经历太复杂,围绕丁玲的一切也太复杂,不由得勾起我对自己“认识”丁玲的历史的回
顾。
丁玲的一生凸显了20世纪中国左翼知识分子历史的基本命题
我知道丁玲的名字还是在文革前,一次偶然的机会,从一本旧杂志上读到姚文元一篇批
判 “大右派”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的长文,几十年过去了,那篇文章给我留下
的印象只有两点:丁玲有一个“反动思想”,叫做“一本书主义”;另一点则是,丁玲
是从一个“灵魂腐朽的极端个人主义者”,最后“堕落为反党大右派”,自那以后,丁
玲的名字就印在了我的脑海。不久文革爆发,在那混乱和知识贫瘠的年代,我通过各种...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4 毛泽东曾表示他最喜欢别人称他为“毛泽东同志”。1951年,毛泽东在审阅李达撰写的
《实践论解说》一书时,将书稿中出现的“毛主席”字样,通通圈去,改为“毛泽东同
志”。1958年11月,在与刘建勋、韦国清的通信稿中,他将标题的“主席”改为“毛泽
东同志”。1959年8月3日,毛泽东致信刘少奇、周恩来、彭真、杨尚昆等人,建议党内
一律用“同志”称呼,不要以职务相称。
周恩来最喜欢的称谓也是“同志”。一天,周恩来刚刚走出办公室,身边的工作人
员走上前来说:“总理,有几件事想向您汇报一下。”周恩来马上打断他的话,很郑重
地说:“不要叫总理,我们党内还是称‘同志’好。”
1984年,《武汉晚报》刊登了武汉一职工向邓小平写的申冤信,其中说道:“小平
同志:我这样的称呼,似乎不太礼貌,若有不妥之处,请给予责备。”邓小平在信上圈
阅道:“头一次看到这样的称呼,我很喜欢,酌量处理!”“同志”的称谓有久违了的
味道,邓小平对其表示肯定和赞许。 |
|
发帖数: 1 | 35 洋刀下,藏人的鲜血“将白雪染成了黑色……”
——为杨海英书作序:是悼亡之书,是悲忏之书(二)
3、
最早由蒙古人辟为帝国之都的北京,如今另有一别称,叫霾都。即雾霾之帝都。我正是
在毒气般的昏暗日子里,读完了杨海英先生发来的《洋刀挥舞在图伯特:蒙古骑兵现代
史》中译电子版。期间有几次因事出门,我将书稿存入手机,一路上透过耳机倾听朗读
软件毫无感情地读着藏人在自己的土地上被屠戮,又因雾霾遮蔽了周遭世界反而仿佛再
现几十年前家园被毁的悲惨景象,我只觉心痛难忍。
而且,男女老少,老弱妇孺,与一座座寺院和帐篷,与一群群牛羊等家畜,被声称要将
西藏人民从帝国主义的压迫中救出来的“解放者”驾机轰炸、开枪射杀、挥刀砍杀,正
如书中所写:“中国在当时以‘解放’为名,摆出一副宽容的占领军的姿态,但从1956
年开始,当藏人为了反击中国的侵略开始在各地进行武装起义时,中国却毫不留情的对
西藏人民进行了大虐杀和镇压。”而其中,“将西藏人民的抵抗逼至绝境的人民解放军
部队中,有一支蒙古骑兵部队。”
书中有多处这样的记录:
中国空军首先实施空袭。投下大量的炸弹,造成藏人的混乱,步兵趁此时机用机关枪向
混乱的人群扫... 阅读全帖 |
|
t*******a 发帖数: 4055 | 36 重庆教师多年调查土改真相,十九大前突遭开除
罗四鸰 2017年9月29日
谭松站在一对地主夫妇在1950年代土改期间投江自尽的地方。2008年1月,摄于四川省
忠县爬岩子。
Courtesy of Tan Song
谭松站在一对地主夫妇在1950年代土改期间投江自尽的地方。2008年1月,摄于四川省
忠县爬岩子。
打印
转发
寄信给编辑
字号
新学期开始,原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副教授谭松正式办理了离校手续,从此告别
站了多年的讲台。9月9日教师节前夕,他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了7月初写好的一
篇文章,关于当天他得知自己被学校解聘的心情,那一天,他突然接到一个辅导员的电
话,说他被开除了,让他去办手续。谭松曾经多次因从事红色历史调查研究而出事,对
自己今年被开除并不感到意外。“其实,我不应对学校有丝毫怨言,相反,我应当感谢
学校——直到现在才开除我。”
在10月召开十九大的前几个月,中共整肃高校教师之风再起,谭松是继北京师范大学副
教授史杰鹏之后,又一位因言论不当而被解职的大学教师。在重庆师范大学教西方文化
的谭松认为,自己被开除,不仅是因为他在课堂... 阅读全帖 |
|
d******n 发帖数: 77 | 3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 原文由 duanjian 所发表 】
六
蒋军受挫后准备新的攻势。两个碰撞的球经过大的撞击都暂停下来,为新的碰撞凝聚力
量。在这种形势下,皮定均心情为之宽松了许多,甚至表现出一点悠闲。
四月七日,在沂南,他平生第一次钓鱼。 '
他在日记上写道:"今天我找到了'职业',钓了半天的鱼,这事的确有意思。"在他的
后半生,小车上从来没有离开过钓鱼竿。
在这种情形下,他又想起妻子儿女。
他到者乡家和纺线的妇女聊天。"她们纺线时我就乱抽乱抓起来,给他们搞乱时就丢开
溜了。"他在日记里留下一痕寻找温馨的家庭气氛的影子。
他和孩子们为伍,坠入童稚的境界,与抱着鼻涕的娃娃们玩踢田(踢田:在地上画"田
"字,里边放小石块,用一只脚,格-格地踢,乡里孩子的一种游戏。)玩打棒,有时与孩
子贴贴脸,或者捏捏胖嘟嘟的腮帮子。在沂蒙山区--孔孟学说的发祥地,像他这个年纪,
该是儿女成群,而他还从来没有见过自己的孩子。他从老乡的孩子身上寻找慰藉。
"我看到外面很多小孩子,特别是那胖的,我最爱摸他的腮,要是哭了... 阅读全帖 |
|
S*********4 发帖数: 5125 | 38 自主发展:中国经济的选择和崛起
黄树东
近几年走了世界许多地方,最先进的和最落后的。目之所见,耳之所闻,使我对当代经
济现象和“流行潮流”进行了一些认真思考。这些思考大部分就反映在《选择和崛起—
国家博弈上的中国危局》这部书稿里,这本书已于2009年9月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
版。
本人认为,从国家博弈角度看,从权力和利益的高度集中角度看,目前的全球化体制是
一个软帝国体制。 从30年代大危机以来到20世纪70年代的历史背景中,可以梳理出新
自由主义和全球化缘起的历史。这段历史本身说明,这种左右世界经济长达30年的思潮
和实践,是由美国国家利益和资本利益推动的。 从国际政治的历史和利益的角度可以
解读全球化的实质, 从世界经济体制的现实可以解读全球化的权力结构,从发展的角
度和关于发展道路的历史争论可以揭示全球化的面临的误区。 从成功后失败的例子可
以演绎国家博弈和所谓自由贸易对强国和弱国的不同意义。
《选择和崛起》虽然是反思之作,其中对国际经济金融体系的运作,做了许多分析和叙
述。就中国经济的未来走向而已,在世界尚未走出经济危机的今天,和中国经济受到贸
易保护主义挤压的时候,在《选择 |
|
l****o 发帖数: 2909 | 39 足球宝贝遇潜规则 刘闻雯:夹紧双腿也能出书
2010年03月25日02:09:18 [娱乐新闻]
编者按:“今天哭了,真是受打击……看过书稿的人都说好;出版社的回答都是新人
怕赔本;投资的人不在乎我的作品,更在乎我是否张开双腿。可是我真的不愿意。该怎
么办呢?”有最美足球宝贝、中国第一足球宝贝称号的刘闻雯昨日下午在微博里发出了
一番感慨,称她于去年3月写好的小说,在一年间联系了8、9家出版社都被婉拒了,而
有人称愿意出资帮她出书,却频频做出暧昧的暗示。对一个美女来说,难道出一本书也
必须经过潜规则吗?对此,刘闻雯的回答是:“我一定会在夹紧双腿的前提下把书出了
,我就不信了。”......Mitbbs.com
2010年03月25日消息,出生于武汉的刘闻雯在十多岁的时候因为喜欢意大利足球明星巴
乔而喜欢足球,2006年德国世界杯前夕,国内体育媒体正大势包装“足球宝贝”,身材
高挑、长相甜美的刘闻雯当时参加中视“足球宝贝”比赛,凭借一首英文歌曲《英雄》
一举成为“足球宝贝”而频频见诸各个媒体。Mitbbs.com
一个生猛的足球宝贝Mitbbs.com
“并非胸前顶着两个球就是足球宝贝” |
|
p******y 发帖数: 3742 | 40 为楼主提供一点常识:1952年曲波以顽强的毅力写作长篇小说《林海雪原》,19
56年8月完成了40万字的书稿。
1948年周立波完成长篇小说《暴风骤雨》的创作,这篇作品曾荣获1951年度斯大林
文学奖三等奖。
想给您挑点对的出来还真难。 |
|
d********y 发帖数: 6566 | 41 核心提示:具有官方背景的江泽民传《日出江花》近日出版。与此前传记不同,《日出
江花》一书,江泽民本人做了大量工作。责任编辑陆宗寅表示,在书稿成型后,江泽民
发表意见,凡是夸他的用词,都要尽量压缩,“压低调子”“不要向我脸上贴金”。
南方人物周刊5月10日报道 对云南大学外语学院的学生马琴华来说,4月 22日,是个
难忘的日子。那一天,在上海世博园区云南馆做志愿服务的她,亲手为原中共中央总书
记江泽民献上了象征吉祥、健康和平安的香包。
马琴华记得,江泽民、李鹏、朱镕基等老首长们,是在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市长韩正
的陪同下,乘坐电瓶车来到世博会参观的,到云南馆的时候,副馆长康向萍率全体工作
人员和文化演出队伍载歌载舞、列队迎接。
江泽民微笑着,不断向大家挥手致意,当马琴华说“祝您吉祥、平安、健康”时,江亲
切地与她握了握手。
“当时,我遇到了一个难题,江爷爷戴了顶黑色礼帽,我准备把香包给他挂在脖子上时
,因为香包的吊带直径较小,帽子大了戴不上去,这时,江爷爷就微笑着取下了帽子。
”马琴华说,那一天,她很兴奋。
两周前,参观外滩的不少游客也见到了这位已经84岁高龄的老人。互联网上流传的一段 |
|
d********y 发帖数: 6566 | 42 原上海电科所所长崔镇华的妻子回忆,“江泽民同志也站住不动了,然后彬彬有礼地将
手一伸,请我先上车,真的叫受宠若惊啦,外交礼节我不懂,‘总书记请我先上车’这
大概是总统待遇吧。”
让《日出江花》采写团队印象深刻的还有,在采写过程中,他们拿到了新素材,会去和
江泽民互相印证。这个阶段,江往往会提出新线索,比如,记得和某某在一起拍过照,
和某某一起出过差。
“江泽民同志记忆力惊人,很多宝贵的照片和线索,就是这么着被挖掘出来的。根据他
的思路去找人,很多时候,往往比参与回忆的人还清楚。”
责任编辑陆宗寅说,书稿成型后,传到江泽民手中,江发现他入党时间搞错了。采写者
们说的是江泽民在上海交大入的党,而江本人的说法是,他并不是在交大系统的党组织
加入中共的。“经过仔细审核、校正,后来,我们发现,江泽民同志是正确的。”陆宗
寅说。
和汪道涵的“缘分”
在《日出江花》一书中,还披露了一些以前甚少见到的珍贵史料。
美国人库恩的《江泽民传》中,讲述了原上海市长汪道涵与江泽民亦师亦友的关系,汪
道涵曾经多次在关键时刻推荐江泽民。不过,库恩的著作没有进一步阐释汪道涵为何与
相差了10多岁年纪的江泽民,有如此“ |
|
b*******k 发帖数: 1761 | 43 5月6日,沈浩波发表博文《告袁腾飞书:做人不能如此厚颜无耻》,其中有许多对
我本人的不实指责,现将与磨铁合作始末按时间顺序列出,相信大家可以明辨是非!
2009.5
5月11日,精华学校(高腾数码)作为我的全权代理人,与磨铁图书公司签订出
版合同。合同约定预付款200万,签订时支付100万,剩余100万在完成交付作品三十天
内支付。
合同签订之后,磨铁支付了100万预付款给精华。
精华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全部书稿交付给磨铁。
2009.8、2009.12
《玩意1》《玩意2》先后出版,并多次加印,两本图书销量巨大,《玩意2》腰
封称《玩意1》仅上市1个月销售60万册,应付版税超过已支付的预付款。精华多次联系
磨铁,磨铁以各种理由拖延,不提供图书销售数据,不支付应付款项。
2010.2
多次沟通无效,2月8日,精华发出催告函,5个工作日后磨铁仍未支付,按照合
同条款的约定,磨铁已构成违约。
2010.3
精华发出解约律师函,正式解约,收回全部授权,要求磨铁停止出版《玩意3》
《玩意4》 |
|
s******o 发帖数: 357 | 44 更正声明连出各方争为唐骏背黑锅?zz
2010-07-09 05:54唐骏7月6日在微博上说,“最近有点烦,好在明天就不烦了”。但“学
历造假门”演变至昨日(7月8日),不但没有终止的迹象,反而愈演愈烈。
昨日连续有两份不同的致歉声明出现,分别来自出版《我的成功可以复制》一书的
中信出版社和《唐骏日记》第二作者沈威风。这两部书都出现了引发唐骏此次“学历造
假门”的关键描述信息。中信出版社发勘误声明
负责唐骏 《我的成功可以复制》一书出版工作的中信出版社,在昨日刊登勘误致歉
声明。这份由“中信出版社”和“蓝狮子财经策划中心”联合署名的声明称,因沟通不
畅,导致第一版第一次印刷中出现失实错误。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昨日就此项声明致电唐骏助理李欣,李欣对记者表示,蓝狮子
财经出版中心有唐骏和《我的成功可以复制》第二作者胡腾在2008年9月9日的一封电子
邮件,该邮件提及“唐骏将胡腾的书稿中涉及'在加州理工学院’取得博士学位和进行博
士后研究的内容,用蓝色标记做了删除符号,要求胡腾照此修改”。
而昨日,方舟子针对中信出版社的这份声明,发表微博称,安徽教育出版社《唐骏日
记》(2009年5月第1 |
|
m****m 发帖数: 229 | 45 这个说法不太准确。
很多专业,写教材要比写原创性的文章低半个(如果不是一个)
档次。
写专业性的书籍稍微好些,可以和高质量的文章相比。但最近
某些出版社在书稿审阅中对质量把关不严(比如出版了很一般
的硕士论文),使得这类书的名声也打了折扣。 |
|
|
B********g 发帖数: 2814 | 47 百度 刘心武吧里面 2005年的一个最神秘的帖子[我看过完整的红楼梦古本 但究竟不知
道是不是真的!!!!],作者发了后就蒸发了,这帖子现在都还没沉:
我是一个学生 在我的祖太爷那时侯我家流传下来很发黄的旧体书稿 据说是唯一留下来
的一本红楼梦全本 现在不知道到哪里了 很遗憾在没看到了 但是该著作后面是32回而
不是40回
我那时侯看的也不完全透彻 大概意思还记的些
我看过的在13回有对秦可卿的详细记载 秦可卿原来是上朝皇帝的一个孙女 因为他的
父亲在皇权争夺中失利 从而被圈禁 他怕被灭门 因此在一个大雪天将出生只有7天的秦
可卿藏到一个棺材里面偷运除了皇宫 脱人放到了养生堂 而秦业因为以前受惠于他父亲
因此他冒险去养生堂将秦可卿抱了出来 但又怕惹怀疑又抱走一个男婴 但后来他为了
养活秦可卿 就不惜放弃了男婴 最后贾府又收养了秦可卿许给了贾容为妻 最早贾敬知
道此事曾大怒 出家 他走时也感叹宁府祸不远 但贾容知道秦可卿辈分高出他一辈所以
他也不在乎秦可卿和贾珍的暧昧关系 一次秦可卿和贾珍在房子里鬼混的时候恰好被她
的一个丫头撞见 这个丫头又不经意告诉了另一个丫头 秦可 |
|
c***y 发帖数: 446 | 48 王实味十七岁时(1923)考取河南省留学欧美预备学校。一年后因为经济所迫考取邮务
,又一年后(1925年)考入北京大学文院预科,年底发表书信体小说《休息》,表示:
“我们青年的使命就是要用我们的力去捣毁一切黑暗的渊窟,用我们的热血去浇灭一切
罪恶的魔火,拯救砧危的祖国,改造龌龊的社会,乃是我们应有的唯一的目标与责任。
” 在北大参加了党组织活动,很快因为热恋李芬而离开了党组。1927年再次因为
经济所迫辍学,并且因为政治的原因无处安身。1930年在上海跟李芬的战友刘莹结婚。
多年流徙奔走,不满当局,忧虑时事。1937年10月只身抵达延安。 王实味在延安
专门从事翻译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原著的工作。四年间单独或与人合作共译出近二百
万字的理论书稿。王实味的津贴是四块半,比当时边区主席林伯渠多半块,比毛少半块
。在工作中跟陈伯达意见不合颇有嫌隙。在延安王实味和自己以前在开封女中的学生薄
平有一次短暂的婚姻。 王实味对于自己看不惯的人事直言指责,得罪人很多。鲁院与
文抗之间有歌颂光明和暴露黑暗的派别区分,1941年开始的整风运动因为丁玲、萧军、
王实味、艾青等人掀起了暴露黑暗的浪潮。 |
|
d*****l 发帖数: 8441 | 49 美军方要收购并销毁一回忆录 涉阿富汗战争机密
美国一名前国防情报局官员原定本月出版回忆录,描述他2003年在阿富汗的5个月卧底
生涯。不过,五角大楼认为新书内容包含机密情报,正商讨收购全部1万本初版书以销
毁。
《纽约时报》报道说,美国防部正同圣马丁出版社商议购买和销毁第一版的《黑心行动
》(Operation Dark Heart);其作者谢弗是陆军预备役部队的中校,也是前国防情报
局官员。
五角大楼发言人拉潘上校确认,国防部对原稿中的机密内容感到关注:“国防部一直与
出版商、谢弗和其顾问合作,以解决这个问题,以及任何有关机密情报的课题。”
不过,他指出,双方“现阶段尚未就‘购买和销毁’的问题作出决定”。
谢弗的律师蔡德说,谢弗的回忆录获得陆军预备役军官的审核和批准,但是五角大楼认
为,审查并不完全符合国防部的规定,因为书中提到的其他机构也必须进行审查和给予
批准。
上个月6日,国防情报局长伯杰斯中将发表了一份备忘录,称该书的出版“完全可能对
国家安全造成严重损害”。他说,特别行动司令部、中央情报局和国家安全局也都发现
书稿中有涉及他们活动的秘密,其中还有涉及到国家安全局的“绝密”。 |
|
s**********t 发帖数: 2401 | 50 这就叫暗度陈仓,当年“逢君之恶”的风度谁比得了邓?
邓掌权肯定要把这些事压住,就好比乾隆大肆焚烧雍正的书稿一样,也是“不讨论,不
争论"
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