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shopping版 - unidentified_title
相关主题
unidentified_titleunidentified_title
unidentified_titleunidentified_title
unidentified_titleunidentified_title
unidentified_titleunidentified_title
unidentified_titleunidentified_title
unidentified_titleunidentified_title
unidentified_titlelevis 30%off
unidentified_titlelevi‘s outlet消费税的疑问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中国话题: 品牌话题: 国内话题: 价格
进入shopping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u***************r
发帖数: 11227
1
发信人: friendshi(朋朋), 信区: shopping
标题: 国外的商品为啥在国内买不起?
发信站: BBS未名空间站(Thu Oct 26 08:03:23 2017,GMT)
中国人爱扫货现在似乎已经成为了全世界的共识,有很多报道称,中国观光团出国总是
把奢侈品店一扫而空,店家甚至要限制店内的人数,才能保证场面不会太混乱。
这当然与中国经济发展,人们收入水平上升有关,但是另一方面,也与很多商品在国内
的价格过于昂贵有关。
“出了趟国”就身价倍增
很多留学生留学归国以后都说,在国内最大的感受之一就是,国内的商品好贵啊,很多
在英国可以消费得起的品牌,在国内的价格都令人望而却步。
比如Coach,一直以来备受国人推崇,在国内的售价也一直不菲,大部分的皮包价格均
在三四千元以上。
而这个深受国人追捧的名牌包在美国却经常打五折,售价本就低于国内专柜价格的包包
再加上五折折扣,算起来也就是100刀左右的价格,折合人民币也就六七百元,甚至一
些手拿包、钱包仅需要20几刀的价格,折合人民币不超过150元。
再比如,美国品牌CK的内裤,在美国30美金(约合人民币200元)3件打包卖,在国内同样
价钱一条都买不到。
还有美国的一线大牌阿玛尼,短袖T恤打折时仅15美元(约合人民币102元)一件,同样的
T恤在中国售价却要七八百,且鲜有打折。
甚至某些欧美的中低端品牌厂商,在中国也被营造出了高端品牌的印象。
比如Polo、Levi's、Tommy Hilfiger等这些日常的品牌,在美国,Polo的一件衬衫大概
就卖30-40刀左右;几十美金就可以买到一条心仪的Levi's牛仔裤;Tommy Hilfiger的
针织衫售价通常在40-60美金,打折时甚至只要20美金左右。
而在国内,这些品牌的中档服装统统定价在1000元人民币左右,且鲜少打折,即便打折
,往往也只是杯水车薪。
即使不在国外买本土品牌,而是购买一些非本土的国际品牌,例如在英国买Nike或者在
美国买Burberry,同样相较国内要便宜很多。
电子产品更是如此,从北京的苹果旗舰店买来的笔记本电脑与在美国销售的机型没有什
么不同,唯一的不同之处就是价格,比美国的售价贵了460美元。
由中国工人组装的索尼平板电视在美国的百思买门店大约卖800美元,但在中国的知名
电器连锁店,你得加上30%的价钱才能买到。
在中国这个世界工厂,这真可谓一桩怪事,中国以替西方消费者生产廉价产品而闻名,
但对本国人民却不总是如此。
所以,回国后,国内找代购的现象比比皆是,而且很多买回来的产品也都是“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为什么这些商品“出了趟国”回来就身价倍增呢?
中国遭遇“寡头垄断市场”
首先,中国的制造工厂对这些“中国制造”的外国品牌产品并没有定价权,虽然生产流
水线在中国,但给这些产品定价的权力还是握在海外企业手中。
按照人均收入,中国远低于美、英等国,按照市场规则,应该在中国定价更低才符合中
国的消费水平。
但事实却是,这些国际品牌在中国已形成“寡头垄断市场”,因为中国本土品牌(尤其
是奢侈品行业)尚不能与国际品牌形成有力竞争,于是国际品牌在中国便可“肆意”定
价。
而在美国,很多本土品牌都颇具竞争力,即使是一些新品牌,也以其新鲜的设计理念、
强有力的市场渠道在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外来的欧洲品牌想要在美国市场占有一席之
地,往往不得不“降低身价”。
从经商的角度来说,在竞争市场中,肯定要把价格放低;而在垄断市场,价格必然拔高。
也就是说,中国市场上的奢侈品“质量阶梯”是低于美国市场的,因为美国市场上低端
替代品的数量,远远多于中国市场。
十年前,相信很多人都会惊诧于“中国制造”在国外比国内还便宜的现象;
十年后,我们不再惊诧了,我们习惯了看着自己的同胞自买机票去当“中国制造”的海
外搬运工。
几乎每个去日本的中国游客都不忘买一个“马桶盖”,而这些马桶盖,全都是浙江杭州
一家企业生产的,回到家里仔细一看,全是 “Made in China”。
无论是媒体上刊登还是朋友间私下说起这种事,总是略带一点对当事人“没见过世面”
的善意解嘲,更多地则为了表达某种曲折隐晦的民族自豪感。
我有一个朋友,因为工作关系,每年都要往返美国、日本与国内4、5次,算是大世面见
过很多了。
不过直到现在,他每次回国都还是一如既往地大包小包,甚至只是买的一些廉价的日用
品。
更可怕的并不是这种现象本身,而是人们对这种现象似乎已经日渐麻木。
“Made in China”这行英文,一向是被翻译为“中国制造”。
从文字上而言,自然是不错的,但揆之中国产业的现实,正确的翻译,其实应该是“在
中国制造”。
也就是说,这些年来,中国没有培养出足够强大的本土品牌,对这些跨国公司的产品构
成实质性的竞争和挑战,因此,在需求存在时,这些跨国公司因为没有面临强有力的竞
争,开出了比发达国家市场高得多的价格。
一言以结论之,中国市场的高价格,可以看作中国的消费者为这种竞争的缺席而买单,
而竞争为何会缺席则和上述很多原因有关。
1 (共1页)
进入shopping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levi‘s outlet消费税的疑问unidentified_title
Levis牛仔裤,40% OFF, hot!!!!!!!unidentified_title
关于笔记本全球联保,关心的人请看这儿unidentified_title
Tommy Hilfiger online shop 的Promotion Codeunidentified_title
unidentified_titleunidentified_title
unidentified_titleunidentified_title
unidentified_titleunidentified_title
unidentified_titleunidentified_title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中国话题: 品牌话题: 国内话题: 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