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 发帖数: 11227 | 1 发信人: chaosck(Chaosck), 信区: man
标题: 浅谈50年间,中国人的择偶“潜规则”
发信站: BBS未名空间站(Tue Sep 19 08:36:05 2017,GMT)
时代在变,社会在变,价值观在变,人们的择偶观也在变。
1
1950——1960
“英模崇拜”成为择偶主流
在那个时候,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风靡一时。其中敢爱敢恨的小芹成为青年男女的
楷模,而一贯家长作风的何仙姑在众人的哄笑中灰溜溜地下台,标志着中国进入择偶自
由的阶段。魏巍的一则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给了军人前所未有的社会地位。嫁给军
人,尤其是获得荣誉的军人是当年女性的理想。即便从战场走回来的军人身体已不再健
全,但这些都不重要,军人的光辉与荣誉足以让窈窕淑女趋之若骛。
2
1966——1976
政治决定一切
在政治席卷一切的年代,男女青年择偶的关注点只有政治面貌与家庭出身。青年人在择
偶时,出身的好坏甚为重要,贫下中农、几代红之类的出身是一个颇有分量的条件,它
起码可提供一个较为可靠的政治背景,以保证在飘乎不定的政治风云中不会使家庭出现
大的动荡。出身好的一般找出身好的,而出身不好的地主、资本家、富农的后代在择偶
时较为困难,他们只能找相同境遇者。如果说五六十年代还存在爱情婚姻自由的话,经
历过“文革”的人都知道,在“文革”期间,一切都被政治剥夺了。
3
1977——1987
至上的学历,浪漫的情愫
1977年,在高考之外,谈恋爱也成为那一年的关键词。在这一年,爱情开始与阶级感情
稍稍分开,政治面貌、家庭出身已不再成为择偶话题。学历则成为新时代青年们择偶最
重要的条件。那时的学历已具象为一个人前途、理想、工作、事业、情调、趣味的标志
。特别是那些文学青年,他们在外表上往往是挺括的白衬衣,蓝色的喇叭裤,以及总不
离手的一卷书——这一切对于那些对生活的憧憬干涸了十几年的青年来说,意味着有知
识,有文化,懂生活。
4
1990——2000
婚嫁改变命运
到了90年代,当功利主义彻底取代理想主义在社会上大行其道的时候,漂亮的姑娘在日
渐包容的社会里获得了许多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傍大款”成为商业区的择偶热门词
。婚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像是改变命运的手段而被过度使用。在长相上受到上天眷顾
的女孩,前途一片大好。因为,女人的相貌始终是男性的首要要求,甚至是唯一要求。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自始没有改变过。
5
进入新千年
如果没有爱就退而求其次
新千年之后,人们对择偶标准的多元表现出空前的宽容。年龄不再是界限,婚否也不再
是障碍,只是在钱袋子与真感情间挣扎。进入新世纪,花容月貌并且才华横溢的适龄女
子在大都会中已比比皆是。但是,她们骨子里有不同程度的小资情结,这些人更渴望纯
粹的爱情,似乎也应该更有条件获得纯粹的爱情。亦舒笔下的女主人公喜宝是很多人的
写照:“首先想要得到很多很多的爱,如果没有爱就退而求其次要很多很多的钱,如果
钱也得不到就希望自己拥有健康,如此仍是快乐。”
人生最重要是选择,所以,男人选择怎样的女人为妻,等同于选择怎样的生活。
大部分美女都认为男人是视觉动物,谈恋爱喜欢漂亮女孩,为此不少人花巨资整形。其
实,这是对男人最大的误解。自古“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别说皇帝啦,贵族的女儿,
有钱人的女儿都是不愁嫁的。一句话,男人们更愿意选择出身好的姑娘。如果身世背景
好的女孩根本够不着,男人会注重女孩本身的才华和能力。好多女孩拿“女子无才便是
德”来说事,误以为男人不喜欢有才华的女孩。错啦,男人还是愿意找聪明又有才的女
孩。
姑娘们最看重的美貌呢?在男人心目中只能排到第三。可能大家觉得喜欢美女的男人很
多,而注重前面两档的男人很少,这是最大的障眼法。因为前面两档的姑娘,大部分男
人够不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