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bagua版 - 公众的厌倦与嫌弃,导致娱乐八卦走向终结
进入bagua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z******5
发帖数: 1
1
前些天,台湾明星大S的离婚、再婚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是网络娱乐新闻的热点
之一。只不过,对于这起电视连续剧般的“剧情”,网友从一开始代入性别、婚姻观等
角度进行讨论,到现在一边倒地反感、嫌弃,使得这一“吃瓜事件”逐渐有了塑料味。
满屏“好了,再说就要烦了”“有完没完”的评价,意味着公众对于明星私生活的过度
曝光,产生了足够高的厌倦心理。
无论有意与否,明星借助社交平台与媒体影响力,来强化自身话语权,博取公众理解和
同情,已经成为一种常规操作,甚至成为部分明星的潜意识行为。过去人们普遍认为,
报道明星生活的鸡毛蒜皮是娱乐小报的生存之道,但一个巴掌拍不响,现在的种种迹象
表明,某些明星对于把自己的私人事务推向公众领域的冲动是无法克制的,对于一些明
星而言,时常进入舆论漩涡中心,不是围观者的吃瓜冲动驱动的,而是自身不断寻找存
在感导致的。
明星可不可以将私人生活保护于隐私范畴不外泄?这从理论和实际上都是简单可行的,
一是明星的隐私,同样受到法律的保护,二是明星的资源,使得他们更有能力构建一道
“防火墙”。相当多具备很高知名度的表演艺术家、名人,人们除了通过作品知道他们
的状况外,并无太多机会了解他们的私人生活,这意味着,这部分公众人物从意识到行
动,从自我定位到价值观表达,都是拒绝与公众分享私人生活的,而且,他们最终都实
现了这一目的。
但对于无数次尝到过“眼球经济”甜头的明星来说,被围观、被品头论足,哪怕被骂,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都会转化为“知名度”或“影响力”,提高身价并快速变现,在
“前流量时代”,率先掌握了这一舆论利器的明星,都获得了长久的利益,哪怕在“流
量产业”崩塌之后,主动介入或者被动配合地卷入舆论,仍然可以轻巧地避过被封杀的
可能性,维持其高曝光量明星的身份。
大S在她的这起离婚、再婚事件中的表现,有些在她掌控当中,有些则处于失控状态。
对于私生活的完全展示,也失去了“八卦新闻”半遮半掩的神秘性与猜测、讨论空间。
“八卦新闻”之所以如此坚韧地存在于社会生活当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这类新闻
容易产生代入感,围观者往往会依据自己的眼光与判断,给出大不相同的评价,而在当
事人把自己的事情像翻干净的兜一样抖落得一览无余时,实际上也等于“剥夺”了围观
者的吃瓜兴趣。
大S的婚姻事件过于冗长琐碎以至于“招人烦”,还有时代大背景使然。在一个经济社
会欣欣向荣、一切都积极向上的前新冠时代,明星八卦是蛋糕尖顶的樱桃,有着点缀和
欣赏的功能与价值,即便有些出格,也不会招惹来普遍的反感。而在一个整个世界都被
新冠、战争等负面信息影响的背景下,无数次被明星道歉时所提到的“占用公共资源”
,变成了一个肉眼可见的现实。当人们的情绪需要更多纾解渠道时,明星八卦就不再拥
有娱乐功能,更多是给人心里添堵。聪明的明星,在这样的时刻,应竭力避免自己成为
八卦新闻的核心人物,让自己的形象迅速减分。
从大S遭受网民批评的情况来看,一个热衷娱乐八卦的时代算是彻底结束了。两岸三地
的八卦新闻最早产生于香港,“由好奇和偷窥引发出来的一种眉飞色舞的状态”,是学
者对于香港娱乐圈八卦的定义,在1980、90年代,香港的娱乐八卦,是作为一种社会形
态与生活姿态展示出来的。
而在内地社交媒体兴盛之后,赋予了八卦新闻以更多的延展,一些诸如“且行且珍惜”
之类由八卦新闻衍生的句子,甚至深度参与到了普通人的口头表达与情感价值观当中。
但在“禁止劣迹艺人”成为国家层面的行动之后,八卦新闻的领地已经大面积萎缩,而
之所以说大S事件才是八卦时代的彻底终结,不在国家层面的打击,而在于来自庞大受
众的反击。
当大众从八卦新闻的分享者、参与者,一举变成八卦新闻的反对者与批评者的时候,这
意味着以私生活博得公众注意力,在将来的边际收益越来越低甚至可能为负数。如何将
私生活控制在私人范畴之内,学会更多保护个人与家庭隐私的方式与技巧,乃至于私生
活被曝光之后如何用严肃的态度应对,这将是明星群体需要补上的一课。
1 (共1页)
进入bagua版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