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bagua版 - 香江群音——香港那些歌手们
进入bagua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z******5
发帖数: 1
1
话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陆这边的“表叔”、“阿灿”一听到“香港”二字便两眼发
光,“心向往之”。
不可否认,那时的民众,都有一定的“香港情结”,而这种情结,主要来自香港影视剧
的熏陶、渲染。比如拿我来说,八十年代初生活在农村,当时全村仅有一户“土豪”拥
有一台12英寸的黑白电视机。“土豪”倒也与民同乐,夏天时常把电视机搬在院中,供
大家瞻仰,还蒙条红色纱巾,冒充彩电。全村老少蜂拥而聚,小小院落水泄不通,挤不
下的,只能爬树上房。
当年,电视台领导十分与时俱进,《射雕》、《上海滩》、《霍元甲》三大神剧基本实
现了同步引进,让久经革命文化洗礼的群众大开眼界——啧啧,原来世界上还有另一个
天地,江湖恩仇,时代风云,洒脱自由,情深意重,英雄不再高大上,他可能是个傻子
(靖哥哥),是个混黑道的(许文强),还可能是个鸦片瘾君子(霍大侠)。而这个天
地的建造者就是“香港”。
毫不夸张地说,这些电视剧给人们编织了一个绮丽、迷幻的梦,让大家深陷其中,无法
自拔。当然,节目结束,人们还得回到现实,首当其冲就是找个无人处,把憋了很长时
间的一道尿,畅快淋漓地解放出来。很可惜,某户人家的土房后面,成了完成这个使命
的地方,没想到,久而久之,土房竟然被众人的尿沖塌了一角!
就在土房房主发誓要找见祸首,将其“凶器”没收了的时候,我告别农村,来到了城镇
。几年后,我走入了另一处让我对香港更加痴迷的场所——录像厅。
在这个混杂着汗味、烟味和臭脚丫子味,不时能看到有人很享受地搓着身上的污泥,然
后拿在鼻子底下闻一闻,再在空中弹出一道美丽的抛物线的地方,我认识了香港的维多
利亚港、狮子山、中银大厦等地标;蛋挞、叉烧包、烧鹅等食物;还有小马哥、宁采臣
、刀仔、黎耀辉这种丰神俊朗的男子,也有曼玉、楚红、祖贤、淑贞这种绝世风华的美
女;除了乱世儿女情深意切、英雄好汉万人往矣令人感动外,雨夜屠夫、屯门色魔、三
合大圈、吕乐跛豪的阴暗面同样暴露无遗。
总之,我对香港的了解大多都是通过港剧、港片,虽然这种了解有可能是美(丑)化、
虚假的,和现实有一定差距,比如港片中黑道横行,古惑仔意气风发,但实际几百人甚
至几十人“晒马”、血拼的场面根本不可能出现。不过港佬对内地那种又爱又恨的情感
却一直贯彻始终,像上面提到的“表叔”、“阿灿”称呼,以及经常大呼小叫的“大陆
公安”,“97末日”,表现了部分人的傲慢、无知。
虽然如此,但无法阻挡我对香港的喜爱,因为这其中参杂着一份很深的情怀在内,是我
少年和青年时期最快乐、最美好的回忆,如果没有香港为华人贡献众多影视、明星、文
化、歌曲,我想世界将会多么的寂寞。
“1997快点儿到吧 八百伴衣服究竟怎么样
1997快些到吧 我就可以去香港
1997快些到吧 让我站在红勘体育馆
1997快些到吧 和他去看午夜场”
这首艾敬的《我的1997》,真是说出了当年多少人的心声啊。
通过香港影视剧的传播,不仅让我们认识了香港,更认识了香港的明星以及一首首粤语
歌曲。
我不是专业人士,所以对港乐的前世今生并不了解,只能以自己的经历说说我听粤语歌
曲的过程。
和许多我这个年龄段的人一样,我最开始接触的粤语歌曲,不外乎《铁血丹心》、《两
忘烟水里》、《梦里几番哀》、《上海滩》、《万里长城永不倒》等等电视剧主题曲。
对于一个北方小屁孩来说,只要电视里传出这些听不懂的“鸟语”,就特别兴奋,因为
它预示着一场好戏马上就要开演了。
这也从心理学的角度解释了我为什么直到现在仍喜欢粤语歌曲,一听到粤语歌曲就感觉
亲切、舒服,通俗地讲,我就是巴普洛夫的那只狗,而粤语歌曲则代表了可以带来精彩
、刺激,满足我精神需求的铃声和红灯。对,它有个科学用语,叫做“条件反射”。
香港的造星运动是影视歌全面发展,海陆空集体出动,因此,一个明星不仅要演电视、
拍电影,还要出唱片,即使五音不全,跑调能跑他姥姥家的人,也会有一两首“代表作
”。典型的如成龙大哥,嗓音干瘪,演绎浮夸,就这也挡不住出了两三张专辑,混成了
“歌手”。
这个情况,从另一方面来看,为推动粤语歌曲的普及起了极大作用,比如某一明星的“
追星族”(那时还没有“粉丝”这个词),但凡和偶像有任何关系的事物,都会予以热
烈捧场,偶像出新歌了,没听过还好意思说自己是“死忠”?由此及彼,从这个人听到
了那个人,从一首歌听成了两首歌,逐渐成为粤语歌曲的发烧友。
我也经历了这个阶段,我那时的偶像之一是刘德华,自从通过电视、电影迷上了他的风
采后,便密切关注和收集他的任何动向,歌曲自然是重要一节。那听了老刘,就一定要
听其他三位“天王”;听了天王,就一定要听前辈谭、梅、张;听了谭、梅、张……还
有什么是不可以听的?
说实话,我虽然喜欢粤语歌曲并听了多年,但因为对粤语的理解程度,一直停留在“扑
街”、“冚家铲”等几句粗口上,所以一句听不懂。当年,《再向虎山行》有一首插曲
,开头两句是“老包,喂,老包”,我始终搞不明白这个“老包”到底是何许人也,多
年以后对照歌词才恍然大悟,原来人家唱的是“留步,喂,留步”。
但是,语言问题并不妨碍粤语歌曲的欣赏,相对于国语歌曲,粤语歌曲有着独特的韵味
。首先它在音乐上更加丰富、时尚,不要忘了,早期有很大一批粤语歌曲用的都是东瀛
曲调,而日本正是亚洲音乐的龙头老大;其次,粤语发音十分适合唱歌,粤语共有9声
,比普通话的4声多了一倍,因此,粤语歌曲可谓抑扬顿挫,百转千回,绝对是种美的
享受;最后,粤语是中国现存拥有最多古汉语元素的方言,不少粤语歌曲的歌词古色古
香,炳炳烺烺,即使去掉曲子,也是一篇绝佳的好文章。这就要感谢香港有一批好的填
词人了,他们的文学休养绝不在知名作家之下。
不可否认,现在的粤语歌曲已是江河日下,听者寥寥了,“港乐完了”的声音倒不是无
中生有,空穴来风。一种文化的推广或者曰“占领”、“入侵”,必定是两个地区经济
、社会发展的不平衡造成的,遥想当年,香港和内地,就是一个现代都市和一个封闭村
落,港台文化自然无往不利,引领潮流,而如今,内地早就繁花似锦,娱乐丰富,粤语
歌曲式微,沦落为小众,也在情理之中。我认为,粤语歌曲要想重现往日辉煌,恐怕是
不可能了。
这样也好,就让尘归尘,土归土,回忆的去回忆,离开的便离开,只要曾经喜欢,失去
了也无遗憾。
正如谢安琪的《年度之歌》,唱的正是落幕场景,结合粤语歌曲的由兴到衰,听来不免
唏嘘:
“全年度有几多首歌 给天天的播 给你最愉快的消磨
流行是一首窝心的歌 突然间说过就过
……
谁曾是你这一首歌 你记不清楚 我看著你离座
很高兴因你灿烂过 高峰过总会有下坡”
是呀,“谁又妄想一曲一世,让人忠心到底”?
B***y
发帖数: 1
2
走心了。怀旧歌曲,影视剧。。。
1 (共1页)
进入bagua版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