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s*****t 发帖数: 129 | 1 快马加鞭,终于把《如懿传》看完了。
这么长的剧我看主要围绕两个重点:后宫里的爱情加害人。害人的描写更是占了整个篇
幅大半以上。
说来还真是有点可笑,如懿自以为从小与弘历相知相爱,可以延续一辈子;乾隆婚前也
许诺对如懿好一辈子;故事里还经常插播如懿跟皇帝讲一夫一妻制多么美好。
这看似是个正面的主题,可惜想法何其幼稚无趣。古词里有: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
笼坐到明,可怜红颜总薄命,最是无情帝王家。最后如懿就是坐死的,最能体现这段词
句的意义。
皇帝后宫有佳丽三千,爱情对皇帝来讲就是晚饭后脑子里想翻谁的牌子。如懿自认为入
潜邸前就与皇帝关系铁,入宫后日子肯定过的舒坦,皇帝一定会事事偏袒自己。这恰恰
是她最大的悲剧。剧里也是这样演绎的,仗着这层关系,经常跟皇帝掰扯是非,自然惹
得皇帝不爽,隔三岔五就冷落她。乾隆对她也是够耐心了,就是普通老百姓,家庭矛盾
的忍耐度也不过如此了。于是如懿郁闷,演的窝窝囔囔,观众也跟着心里好受不了。本
来皇帝是知道福察皇后生前害过不少人,也恨的牙痒痒,何来对这样个死人怀念不已?
本以为这是个糟点,然而如懿就像一面镜子,福察皇后生前对皇帝百依百顺,如懿越倔
,乾隆越怀念前皇后,反倒为这个瑕疵解了惑。
另一个自然是宫斗了。整人、害人、死人几乎就是整个剧情的全部了。这倒没什么,既
然是宫斗剧,当然免不了相互嫉妒,相互残害。问题出在描写的手法过于简单粗糙。
害人也应该有一番让人想不到的手段和策略。韩国的古装剧这方面处理的就特别好,他
们不轻易表现宫斗,一旦有多是别出心裁的手法。自古有人命关天的说法,人的生命宝
贵,不是随随便便就丢命的。可是在《如懿传》里,害个人如家常便饭,手法竟单一到
千篇一律。刚薨了一个皇子嗣,按理害人者怎么也该歇一歇,等风头过了再接着干。这
里到好,接二连三的出事,皇帝一翻两瞪眼,口口声声没有证据定不了罪。后宫的事要
什么证据?皇帝是干什么吃的?那个年代皇帝就是真理。如果皇嗣死于膳食,问不出原
因,就把做饭的、送饭的、以及与饭有关的人全杀了,还要殃及九族,看谁敢不招?最
起码不会再出现一招鲜吃遍天的现象。韩剧精心设计杀人的手段和过程,营造出人意外
的悬念和惊讶,摒弃乏味的重复环节,让观众有恍然大悟的痛快感。这是他们的编剧费
了心思,动了脑子的成果。
乾隆一生文武双全,開創了康乾盛世,让強大的中國屹立於世界的東方,竟连自己家的
后院也管不好。我以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哪有皇家也那么容易死人?所以只能
是瞎编了,将自然死亡的,难产死的,病死的,看谁不顺眼,全编成他(她)害的。
现在的题材大都热衷兄弟反目,姐妹成仇,以此造噱头,以强烈的反差刺激观众博收视
率。但瑜妃(永琪的娘)与如懿的友谊从始至终没有变质,是该剧唯一的理智选择,给
哗众取宠的编剧保有了一丝颜面。
如懿无疑是编剧塑造的一个完人:理性、善良、忍让。她对皇帝充满真情,对别的皇嗣
、皇妃从未有过加害之心。既然编排乾隆是个好赖不分的“昏君”,那么故事就该在如
懿在椅子上安然死去时嘎然而止,才好让观众深深记住这个角色。实在没必要让乾隆再
刷一把存在感,以他遲暮之年怀念如懿作为结束。乾隆活到89岁,距离如懿死时已经是
几十年后的事了,这期间不知他又有了多少新的嫔妃,早把如懿忘了。史书记载只有福
察皇后才是他始终挂念的人。悲剧如何收尾,日本电影《忠犬八公的故事》是个好教材。
周迅、霍建华 演的都不错。霍建华 演出了皇帝的威严、冷酷;周迅则侧重刻画了如懿
的忍耐与宽容性格。但始终觉得这个角色不适合周迅,她演小时显大,演大显小。特别
是她的哑嗓,每每唤起她扮小时的不适感。
《延禧功略》播出后大获成功,如懿剧组有人不服,说他抄袭。《延禧功略》自然是瞎
编的,但主人公睚呲必报,给足了观众满足感。《如懿传》倒是少了许多逻辑上的硬伤
,但叙事重复、啰嗦,主人公又事事忍让,太让观众窝心,也属瞎编剧。既然都是瞎编
,自然是哪个看的爽心哪个好咯!
简而言之,作为整部剧的两大主轴:爱情戏是瞎扯,害人戏只会教孩子们学坏。所以,
这样的剧就应该严格限制。 | S*******s 发帖数: 13043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