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w****2 发帖数: 12072 | 1 讲述者:加布里埃尔·加西亚·马尔克斯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以《百年孤独》的魔幻现实主义风靡文坛的哥伦比亚人,是菲德尔
·卡斯特罗的知己与好友,在他作为拉美社记者长驻古巴的岁月中,两人结下了深厚的
情谊。
日后,哪怕在美国麦卡锡主义疯狂反共的年代,遭受右翼舆论各种批判,加布里埃尔·
加西亚·马尔克斯也坚持维护这份友谊,不曾屈服于舆论压力,拒绝与社会主义古巴决
裂。
这也成了诸多欧美文艺评论家敢于批判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一项“诟病”。但他的英文
译者曾公开驳斥说,被菲德尔·卡斯特罗爱称为“加沃(Gabo)”的加西亚,同古巴革
命领袖之间的友谊,是个人层面的、两名知识分子(和两条书虫)之间的、知己间惺惺
相惜的情谊,跟政治无关。
而加沃回忆起跟菲德尔的会面,印象中大胡子的古巴领导人抱怨自己公事太多,除了
阅览公文根本没有时间读书,于是加沃把随身带着用来等飞机时解闷的一本小说——布
拉姆·斯托克的《德拉库拉》借给了菲德尔。“我给他留下那本书告辞的时候已经是夜
里11点了,”加西亚说,“而第二天一大早他把书还给我,说已经看完了。”
明明是因为写作精彩,让酷爱读书的古巴领袖通宵阅读,不能释手,但他一早起来继续
工作时还佯作抱怨的样子对友人说,“‘都怪你给我的这本破书,害我一分钟都没睡’
”,加沃这么叙述。
加西亚回忆说,哥伦比亚在美国授意下举行美洲国家组织峰会,菲德尔出席并被组织方
邀请搭乘汽车游览,加西亚本人被哥安全人员“劝告”不要参加这次游览,菲德尔却开
玩笑说:“加沃,你也上车,跟我们一起来吧,有你在车上他们就不敢向我们开枪了。”
加沃还真就豁出去,“舍命陪君子”。而就要出发时,菲德尔还笑嘻嘻地逗加沃的妻子
梅赛德斯说:“夫人,您可要当上最年轻的寡妇了!”
加西亚后来回忆说,菲德尔·卡斯特罗总说,如果下辈子投胎转世,就不搞革命了,想
当个作家。哥伦比亚文豪觉得可行,因为菲德尔既博览群书,也写得一手漂亮文章,而
加西亚总把自己最初的手稿寄给这位古巴知已,请他做第一位读者。
“我希望下辈子轮回转世变成加沃,”菲德尔回忆起跟加沃夫妇长达50年的友谊时,曾
公开这么说。
面对熊孩子尴尬逃走的故事
讲述者:让-保罗·萨特
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文学家,也是菲德尔的好友和古巴革命的公开支持者。
让-保罗·萨特曾经在古巴胜利后多次访问加勒比海上的美丽岛国,亲眼见证了菲德尔
和一群年轻的革命领袖们怎样克服种种困难,在一个长期饱受经济压榨、社会严重不公
的历史基础上,建设起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萨特在文章中描述过这样一件“轶事”:革命胜利后,菲德尔·卡斯特罗到各处民间宣
传社会主义建设的理念,推广基础教育,发起全民扫盲运动,同时也要跟各大工会组织
谈判,恳请大家做出牺牲、降低工资,助力国家的工业化发展计划……
萨特记述道,那是在奥尔金省的偏远乡村,孩子们在扫盲计划的帮助下进了学校,并
且第一次穿上了校服(系着蓝领巾),为了亲眼看到菲德尔、听他演讲甚至可能摸到他
,大人小孩老人全民聚集,把临时搭建的演讲台围得水泄不通。萨特形容,人潮汹涌,
车根本无法靠近,只能龟速往前一点一点地蹭。
最终费了好多劲,不光是法国作家,连警卫也没法靠近体育馆里几根木板搭起来的演讲
台,于是萨特就远远看着大胡子的领袖在一片震耳欲聋群情激昂的欢呼声中,讲话不断
被打断、不断被淹没在听众高涨的热情里。
萨特注意到菲德尔脚边两个8、9岁样子的孩子不断叫喊着,甚至抱住了领袖的靴子。萨
特说,菲德尔看上去似乎很困惑,停下了讲话,虽然在天黑前还有两场演讲,然后还要
赶回首都哈瓦那继续跟工会谈判……但是古巴领袖停下了演讲,把其中一个孩子抱起来
,问:
“你想要啥?”
“你跟我们来吧!来我们村!”孩子大声喊叫着。
“发生了什么坏事吗?”菲德尔问,有点担心的样子。萨特形容说,菲德尔抱着的孩子
瘦瘦的,眼睛闪闪发光,可能此前巴蒂斯塔暴政下孩子罹患的疾病,比起一个共和国还
更难医治。
“一切都很好,菲德尔!但是请你来我们村吧!”孩子仍是大声叫喊着,顺势依靠在抱
着自己的强壮手臂里。
萨特说,那个时刻,他知道男孩子和领袖之间结成了一条真正的情感联系,他猜菲德尔
也一定感受到了这一点,却为孩子和群众的海潮般激烈的热情而吃惊和困惑,好像不知
所措。
萨特说,菲德尔向孩子保证改天一定去,而且他保证自己说的绝不是空头承诺。这大家
都知道,萨特写道,古巴全境他哪里不会走访呢?他哪里尚未曾走访呢?
可是孩子号啕痛哭起来,抓住菲德尔不肯放手,仿佛有无限的热情都要在眼泪里倾诉一
般。菲德尔笨拙地放下孩子,看着自己身边的同伴,把草帽摘下来又戴上,最后放到了
切·格瓦拉头上。
“我不是跟你说了我一定会去的嘛!”菲德尔说,对着哭泣的孩子有点手足无措,不是
因为冷漠而是深切体会到这种没有任何掩饰的来自人民的热情,却似乎不知道该怎么办。
萨特叙述道,那天,菲德尔没有讲完他准备好的精彩的演说,面对哭泣的怎么也哄不好
的孩子,和来自人民的怒潮般的热情,站在临时搭建的木板演讲台上的领袖窘迫而笨拙
不已。“突然,没有具体理由,菲德尔照字面意思地开始逃离,他身后,那些革命领袖
们都逃也似地匆匆跑下台阶……”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