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_Mao_and_Deng版 - zt: 平凡的世界不平凡
相关主题
zt: 平凡的世界——励志故事与注定的悲剧我来说说田晓霞为什么会爱上孙少平?
zt: 女配角展示了真实的世界转载-猛批路遥之伪善
关于毛泽东时代,关于大多数中国人的尊严《平凡的世界》的人物到今天会怎样?
zt: 中国城乡差距是新中国之后拉开的《白鹿原》远不如《平凡世界》打动人
zt: 孙少平之后会怎么样——90年代要来了平凡的世界
神评论:《云图》彻底清算西方文明 (转载)平凡的世界:且将温情暖少年
zt: 对比路遥的人生和他的小说,深有感触潘石屹为《平凡的世界》代言:经历和我一样
zt: 笔下春秋我所看到的<<平凡的世界>>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路遥话题: 平凡话题: 孙少平话题: 主角话题: 田晓霞
1 (共1页)
w****2
发帖数: 12072
1
回到最初的话题,《平凡的世界》是一部成书于80年代中前期的作品。而且在很大程度
上是作者的一部准自传作品。尽管这本书倾注了路遥全部的心血(不是形容词,路遥修
订全书后即一病不起),但在时代背景和作者个人的潜意识影响下,许多情节免不了也
会被“修订”,直至偏离历史常态,偏离人之常情。这些有意无意的偏离,我当年看不
出,现在再读,已经觉得有些扎眼了。主线情节从眼前滚滚而过,依然跌宕起伏;顺畅
感却不如20年前。
艺术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没错。但路遥拼上生命写《平凡的世界》,要描绘的
是整个时代,不是一两个天生骨骼清奇的主角。路遥把自己人生的精彩部分加上双倍的
色彩、把人生的遗憾填补完整,给主角(准主角)都带上“主角光环”。无形中破坏了
他自己塑造的那个时代的完整性。
比如说,主角孙少平与女一号田晓霞的爱情,显然糅合了他和北京知青林琼、林达的情
感经历,再加以理想化的改造,把生活的一切美好元素都寄托到田晓霞身上。改造的结
果是他塑造了一个绝对完美的女主角,以至于到任何情理之中的结局都无法容纳她。第
三部刚写到一半,完美无瑕的女神田晓霞已经走投无路,向人生的任何方向迈一步都会
损害自己身上的光环。路遥不得不翻开地方志,找了一场时间地点都真实的大洪水,把
田晓霞丢了进去——与这段情节对应的现实是王卫国刚被免职回乡,林琼就写信分手。
我能理解路遥的心情,但从读者兼粉丝的角度来说,路遥先以完美主义制造矛盾,再用
“杀人”的方式来回避矛盾很不值得,损害了长篇作品的艺术价值。
再往后,看到金秀向孙少平递上情书(主角第2.5次和顾养民做了情敌),我几乎可以
认定路遥把自己代入了孙少平的身份,要替孙少平“找回场子”,挽回当年被抢走女友
(郝红梅)的“耻辱”。这种“主角光环”未免太刺眼了一点。田晓霞的堂姐、田福军
的侄女田润叶,一方面不满意父母设计的“美满”婚姻,另一方面单恋童年的伙伴孙少
安——虽然两人已经多年没什么交流,以至于婚后让丈夫独守空房多年。这个设定怎么
看都勉强。重看全书,我对这个生硬的剧情最合理的解释是:路遥要塑造一个近乎完美
的农村兄长形象,无意中也给孙少安带上了准主角光环。
除了田晓霞、田润叶姐妹,田氏家族还有个人物看起来颇为扎眼——高大全的西安市委
书记田福军,嫉恶如仇,两袖清风,做事雷厉风行,做官青云直上,从基层干部迅速变
成镇抚一方的高干。尽管这也反应了80年代初知识分子干部(田福军有大学本科学历)
跨越式提拔的事实,但怎么看这田福军也不像个食人间烟火的80年代干部,倒像是样板
戏里走出来的主角。到了第三部,不仅孙少平的女朋友是高干的女儿,就连孙兰香也变
成了省委常务副书记的的准儿媳妇, “儿子带回来的是这么个潇洒漂亮姑娘,而且言
谈举止没一点农村人味道”。读到这里,我实在忍不住要吐槽一句:路遥大叔你是扎根
于陕北农村的大作家,看在前两部的份上,眼睛不要总向大城市高干家庭瞟……
虽然我列举了这么多的抱怨,但我绝对无意否定《平凡的世界》的巨大艺术价值。相
反,我重读之后,对这本书的评价反而比当年更高。20年过去,我从娃娃变成了中年人
,虽然远不敢自诩读懂人生,至少对大多数事情也不会只看皮毛。书中描述的那个年代
,我第一次读的时候,距我不过六七年,许多细节和身边的现实几乎一样,所以对时代
背景并不在意;现在,路遥描述的年代已是30年前的旧事,我对那个年代的理解反而更
深了。除了开篇令所有读者印象深刻的“欧洲馍、亚洲馍、非洲馍”之外,我又读懂了
许多原来看不懂的配角生活细节,发现每一件都是时代的铭牌。
比如说,公社副书记徐治功宁愿平调回城,也不愿意就地提拔,体会当公社书记一言九
鼎的地位。这个情节当时只是一眼看过。现在参照80年代的回忆,才知道这反映的是80
年代县城和乡村的天壤之别,以及当时交通条件的恶劣。
那时候的县城虽然又小又旧,但的确是一个功能齐全的现代文明“据点”,有电影院,
有图书馆,有百货公司和定期发往大城市的班车,偶尔还有专业艺术团的巡演。几千甚
至几万有稳定收入的受教育人口聚集在这里,既享受着最低限度的工业文明,也为彼此
提供了一个完全不同于封闭乡村的文化环境。
与县城相比,那时最繁荣的乡镇也不过是一条土路两侧的几排砖瓦房,在最热闹的十字
路口向四周望去,几乎肯定可以看到农田和猪舍。至于普通的乡镇,就如书中所说:“
一条约摸五十米长的破烂街道”。如果通往县城的电话线断掉,整个乡镇和外面世界的
联系立刻就退化到了大清朝的水平,必须在土路上颠簸好几个小时才能和现代文明恢复
最低限度的联系——这在现代足够飞机飞过半个中国,高铁跨越整个省区了。换句话说
,那时的普通乡镇,距离现代文明比现在的西部荒野还要远。
这样的乡镇,如果从供销社调剂一些物资,在物质生活上未必不能接近县城,但对于受
过教育,见识过现代生活的人来说,乡镇完全不能提供城市的精神生活和归属感,完全
不是一个让人长期安心生活的地方。所以就算是公社书记也不愿留在这里,更何况比他
年轻许多,对现代文明认识更多的孙少平?有了徐治功书记作时代背景,孙少平拒绝留
在农村和哥哥一起经营家业,宁愿背上布满血疤当小工也要留在城市的选择才符合逻辑:
“谁让你读了那么些书,又知道了双水村以外还有个大世界……如果你从小就在这个天
地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你现在就会和众乡亲抱有同一理想:经过几年的辛劳,象
大哥一样娶个满意的媳妇,生个胖儿子,加上你的体魄一定会成为一名相当出色的庄稼
人……”
不读《平凡的世界》,今天那些坐在村委办公楼里上网的驻村大学生、下班就坐通勤车
回县城的乡镇干部恐怕很难理解孙少平当年的心情
又比如孙少平和田晓霞在日落后坐在山顶,看着黄原城(延安城)的灯火憧憬梦想。这
实际上需要另一桩事实做背景——80年代初的中小型城市,白天的俯瞰景色实在不敢恭
维。少数灰色的混凝土建筑和破旧的平房混杂在一起,激增的人口对道路和下水道系统
施加了破坏性的压力。若非以怀旧的眼光去看,白天的景色实在没法用来承载浪漫的约
会。所以男女主角对着夜晚的灯火反而能有最奔放的思绪;所以第一次进入铜川矿务局
的年轻工人们会为灯光欢呼。在贾樟柯的《站台》中,从小县城走出来的主角也会对着
远方工业城市的光亮久久凝视。或许非洲、印度的当代年轻人也有类似的约会场景吧。
重读小说,新发现的时代印记不计其数。比如80年代初,地级市师范专科学校的学生,
在普通人眼中毫无疑问地是“天之骄子”,是正牌大学生。比如煤矿招工提供“公家人
”身份,在普通农民看来说宛如鱼跃龙门,地级市近郊的富裕居民(仍是农业户口)却
视之为贱业……若非它们填满了整部小说,《平凡的世界》绝不会成为伟大的作品。
这些看似琐碎的生活细节和台词不是路遥坐在书桌前想出来的,而是他几十年人生的积
累,是他写作期间深入一线调查,用苦功夫换来的财富。更重要的是,与主角的人生不
同,路遥不会去刻意修饰、删改这些源于真实生活的细节。从这个角度来说,它们比主
线情节更“真”,更能反映那段历史,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主线情节的生硬转折。
重读《平凡的世界》,我最大的收获就是读懂了次要人物们短暂的场上表演。
1 (共1页)
相关主题
我所看到的<<平凡的世界>>zt: 孙少平之后会怎么样——90年代要来了
[合集] 我所看到的<<平凡的世界>>神评论:《云图》彻底清算西方文明 (转载)
【年终征文活动】我最喜欢的书 <<平凡的世界>>zt: 对比路遥的人生和他的小说,深有感触
《平凡的世界》,作者路遥的意淫zt: 笔下春秋
zt: 平凡的世界——励志故事与注定的悲剧我来说说田晓霞为什么会爱上孙少平?
zt: 女配角展示了真实的世界转载-猛批路遥之伪善
关于毛泽东时代,关于大多数中国人的尊严《平凡的世界》的人物到今天会怎样?
zt: 中国城乡差距是新中国之后拉开的《白鹿原》远不如《平凡世界》打动人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路遥话题: 平凡话题: 孙少平话题: 主角话题: 田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