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_GoldenrainClub版 - 刑事案件背后的政治博弈:深度剖析朱令铊中毒事件 (转载)
相关主题
这老爷子太狠了朱令大舅妈的陈述:
孙维铊/孙释颜 给金亚、王琪、高菲、李含琳的email, 真假待验证。搞了一个朱令事件具体时间表,都是有出处的,大家自己看看。 (转载)
孙维的声明--驳斥朱令铊中毒案件引发的谣言 (转载)致清华和朱令案有关的铊们
清华女生铊中毒案19年未破 公安部称已结案 (转载)关于朱令事件的几点说明—贝志城
朱令翻译的大麦歌【转自天涯杂谈】刑事案件背后的政治博弈:深度剖析朱令铊中毒事件
朱令的医生当年发表的会诊朱令的文章 (转载)转一个分析吧,大家自己看:【刑事案件背后的政治博弈:深度剖析朱令铊中毒事件】
Re: 这一刻,我为身为清华人,而感到难过 (zhuan) (转载)刑事案件背后的政治博弈:深度剖析朱令铊中毒事件
这一刻,我为身为清华人,而感到难过 (zhuan) (转载)第三类法庭 (转载)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朱令话题: 嫌疑人话题: 政治话题: 事情话题: 高层
1 (共1页)
g********n
发帖数: 2314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aterWorld 讨论区 】
发信人: feu (Virya鱼~~~), 信区: WaterWorld
标 题: 刑事案件背后的政治博弈:深度剖析朱令铊中毒事件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Mar 30 22:42:01 2010, 美东)
作者:善意民间一根草
在前一篇帖子《从新闻传播学和犯罪心理学角度浅析朱令案件》里面我主要解
释了两个问题:
1、 为什么新闻传媒如此关注这个案子?舆论影响这么大?
2、 犯罪嫌疑人的犯罪动机是什么?
今天,我们更深入地分析一下朱令案件十二年来发展脉络背后的政治力量博弈
及推动作用。
首先简单回顾一下朱令案件的发展历程:
1994年11月被第一次投毒 同年12月初发病
1995年3月被第二次投毒,同年底警方基本确定犯罪嫌疑人
1996年 警方答复受害人家属:只等批准,短兵相接,有对象。
1997年4月2日孙维被刑拘并问讯8小时后放出
1998-2004 网络多有事件帖子,但几乎没有产生大的影响
2005年底孙维发表声明,引发网络热议
2006年初贝志诚等相继网络发表言论
2006年跨度全年央视采访朱令铊中毒事件,素材50小时
2007年初央视及其它主流媒体相继播出事件报道
关于事件的真相,以及相关细节,连篇累牍的帖子基本上已经给出了答案。现
在无论是当事人,还是相关人员、单位,对此都是心知肚明,不劳赘述。在此我们只想
剖析一下朱令案件背后的政治博弈:这个案子为什么是这样的一个历程?这样的一个历
程背后的作用力量都有哪些?
犯罪嫌疑人从医疗诊断明确铊中毒,警方立案侦查起就已经完全明白,自己
已经在劫难逃了,单凭自己的力量已经无法脱身,(这是犯罪嫌疑人原计划里面没想到
的,因为其第一次投毒没被发现),走投无路之下,只得求助于家族庇护。于是就有了
其直系亲属祖父直接向最高领导人求情,从事情后来的发展来看,这个要求的是得到江
*总的答应的了。所以才会出现1995-1996年嫌疑人逍遥自在二年。但是刑侦系统在此期
间一直在做大量的调查取证工作,而且取得的证据是充分的,否则也不会在1997突然刑
拘问讯嫌疑人。那么既然最高领导人答应的事情,为什么警方依然在调查呢?这是因为
,警方面临着受害人及其单位清华大学的压力,警方出于职责所在必须调查,北京市公
安局14处除非接到上级明确的指示(有书面依据),否则它必须得继续调查下去,直到
结案。但在此过程中,警方有一条线不能轻易越过去,那就是没有足够把握,它不能动
人,即使有足够把握确实需要动人了,也要经过更高级别的批准,因为犯罪嫌疑人的背
景很特殊,稍有闪失,警方将很被动。
那么就有一个疑问,既然最高领导答应了,怎么会没给警方指示呢?这里面就
涉及到政治手腕的运用了。之所以嫌疑人的祖父能够求情如愿,这里面有三种情况:1
、嫌疑人祖父与最高领导私交甚厚,最高领导出于人情考虑放一马。2、以前嫌疑人祖
父有政治上的好处帮助过最高领导,现在最高领导兑现回报了。3、最高领导出于嫌疑
人祖父政治上的影响力,为了当下或者今后一个时期政治利益上的交换而答应此事。不
难推断,最有可能的是第三种情况。做此推断的的依据,主要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中
国高层权力结构状况,很简单的说两句大家就明白了。
当时,最高权力已经向江*总稳步转移,外电当时纷纷称九四年是其人事年,
攫升了一大批高级将领,九五年又发动北京陈书记所谓的反腐战。值此之际,民主党派
这一块要以稳定为主,嫌疑人祖父求情事情在最高领导看来实在是小事一件,当时无锡
长城等集资大案、山东汽车走私、部队经商等乌烟瘴气的东西太多,哪里顾得过来?如
不答应,搞到海外纷传 GCD利用司法手段迫害民主党派,那就在政治上失分太多了!反
过来,如果答应,那嫌疑人祖父一定会感恩戴德,一定会有政治上的回报的。当然,孙
家这么做虽然保住了孙女的性命,但一下子消耗掉好多政治资源,付出的代价是非常巨
大的,因为嫌疑人祖父并不仅仅代表他自己,它还是一个政治集团的代表,代表着一大
批人的利益,为了这一点小事消耗大量政治资源肯定不为集团内成员所认同,将来还有
更多的要付出。同时,这个举措也削弱了嫌疑人祖父所代表集团在其他方面与中*共讨
价还价的筹码,肯定要在内部引起不满,某种程度上一定影响到其后辈政治生涯的发展。
这里边的关键是九五年前后,江*总在政治上是需要嫌疑人祖父为其摇旗呐喊
,至少不能添乱。因为有些事情是不能摆到桌面上来的,只能依靠某些政治派别的首脑
压下来,这是一种政治上的交换。从另一个方面讲,如果江*总不答应,也可能使其他
的派别兔死狐悲,可能会失去一少部分人心。用如此小的代价换来孙老爷子的感激及相
应回报,在政治上是划得来的一笔。所以说,求情也并不是容易的事情,也并不是没有
代价的事情。而且,从政治手腕上来看,至少在九五年和九六年,最高首长也并没有给
孙老爷子做干净,还是有尾巴的。否则,也就不会再有九七年提审、放人以及所谓的“
上面就此案有批示”的情况出现。之所以留尾巴,可能是中* 共方面可能还是想再看看
受害人以及舆论、清华等等社会方面的反应与影响,多一些余地,另外也可能有掌控孙
老爷子方面兑现政治承诺的考虑。如果有人觉得中* 共对民主党派根本不必如此客气,
他们只是玩偶,该怎么做就由司法系统做就好了,那就是不懂政治了,这方面我们不展
开讨论。
在九五年九六年这两年顺便交待一句,在孙老爷子与最高首长达成政治上的交
换后,实际上下边还有一系列的善后工作,只是这些善后工作都是顺着高层这个政治交
易理顺下来的。具体表现就是,清华承担支付了九五年五十万元的医疗费,北京市政府
和清华大学分别另外补偿受害人家属各二十万元。从这个视角就可以看出,其实上上下
下都明白,谁在买单,谁在背黑锅,彼此心照不宣,否则平白无故怎么会有所谓补偿一
说呢。因为这个案子本身就是很简单很单纯的刑事案件,对受害人的经济赔偿都应该由
犯罪分子承担,即便所在单位先赔偿(补偿本身就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了,最后也要
向犯罪分子追偿的。至于北京市政府补偿更是根本就没有依据的事情,那么为什么现实
中就发生了这种咄咄怪事呢?没有上层指示,怎么可能呢?所以,答案都在上面了。
因此,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不要再傻乎乎的问:“为什么最高首长就答应嫌
疑人祖父呢”,“嫌疑人祖父就是凭借权力上下其手”,说到底,这是一种政治利益的
交换,只是孙老爷子有这个政治资源,最高首长为了国家或者本集团利益也需要这种交
换,那么交易就达成了。
首先是孙老爷子把其孙女的事情通过政治手段来解决的,因此使得事情就有了
政治上的敏感性,因此也就使得公安系统、清华系统讳莫如深了。因为,经过这么一搞
,一件简单的刑事案件已经掺杂了政治因素在里面了,所以如果我们普通人依然按照刑
案来考虑,很多事情那就永远也解释不清,因为运作事情的人根本就是按照另外一套规
则来处理的,叫普罗大众如何看得清?
下面我们接着解读九七年至2004年这一阶段朱令案件的发展。
世界上的事情总有其两面性,这个定律在朱令案件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虽然,
孙老爷子的安排应该说方方面都考虑到了,但随着的推移,预先的一些估计跟现实产生
了较大偏差。事情的起源就是朱令的病情。九五年九六年两年时间的治疗,没想到朱令
的病情基本上恢复无望,不光是抢救期间大笔的医疗费用,将来后半生还需要一笔堪称
巨大的医疗康复护理费用支出。而且,朱令的情况已经到了每一天都是折磨受罪的令人
痛心的地步。这个状况不只是令家属心如刀割度日如年,也让每一个有正义感的人义愤
填膺,所以侦破案件、抓获凶手、还朱令以正义已经成了了解情况的每一个人的心声(
当然嫌疑人方面除外)。在这种情况下,很自然的,受害者家属通过种种渠道表达严惩
凶手的意愿,有些意见已经直接到达高层。同时,在一定范围内也已经有媒体关注报道
此事,清华大学、公安系统的有正义感的人士虽然碍于单位规定或纪律要求,不能够透
露更多信息给受害人家属,但心里都是同情朱令一家的。原因就在于事情没有按照正常
刑事案件的司法程序走,另外受害人所受侵害实在是够骇人听闻(这一点肯定是犯罪嫌
疑人始料不及的,虽然一下子把朱令毒死的想法嫌疑人是有的,但嫌疑人也没料到结果
竟然赶上吕后毒害刘邦的戚夫人的程度了)。这种侵害已经超出民众的心理底线了。上
述这几方面因素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力量,一种要求侦破案件严惩凶手的力量,包括受
害人及家属、清华大学知情师生、公安系统正义人士、部分传媒力量以及一些民间人士。
而犯罪嫌疑人这方面,由于孙老爷子在九五年底去世,力量有所削弱。所以当
听说朱家九七年上书高层领导时,意识到情况严重(何况当年处理是留有尾巴的)的犯
罪嫌疑人及其家人,不得不使出全部力量来化解危机。这时候扛大旗的就是全国政协第
八至第九届孙*凌副主席了。
好在有当年孙老爷子的基础,再则孙副主席也继承老爷子的政治遗产,当仁不
让了,也有这个责任把事情摆平。于是,一番交锋下来,受害者方面取得的进展就是嫌
疑人被刑拘讯问8个小时,所有的证据,包括口供、人证物证等全部齐备,警方已经具
备下一步进入申请批捕移送检察院提起公诉的条件。但是,显然,犯罪嫌疑人及其家属
这方面取得的进展更大,他们的战果是:高层直接批复此案停止侦查,同时指示官方媒
体对此案绝对噤声。这是发生在一九九七年的事情,能够做到这个程度,不用多说,副
主席是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的。
实际上,客观地想一想,至此, 孙家付出的代价已经是远远得不偿失了。因
为本来可以有更好的方案来选择的,举例来说,当初老爷子只求保孙女命就可以,然后
直接走司法程序只要不判立即执行就行了(可以搞投案自首有悔罪表现等等很多名堂的
,这对孙家来说小菜一碟),在之后假释、保外就医等等在监狱里面待个一两年就出来
,换个身份重新开始,如此,远甚于孙家实际实施的方案。
孙家的实际实施方案本来也没有什么大错,但是有下面三个原因造成了后面的
被动局面:
1、朱令事件的新闻性太强,转型期的中国网络媒体发展迅猛,执政党舆论压
力很大
2、朱令受侵害程度超越了大众的心理承受底线,反弹力很强,人们的良知正
义感都被激发出来了
3、总的说来中国转型速度较快,以前的一些危机运作模式不太适应,新一届
政府又比较重视民生。
因此,在江*总那一届政府任期里面,朱令案件从九七年开始进入黯淡期。正
如警方负责同志所言:“这个案子年年有人问,年年没下文”,为什么没下文呢? 上
面说得很清楚,实际上递上去的报告里是有结论的,但为了让上边批复达到保的目的,
不得不说“在……..没有提取到铊毒…等等”,从而把此案件挂了起来(说封案应该不
太准确)。
如果大家敏感的话可以注意到,实际上从新政府2003年开始,帮助朱令力量就
比较以前更活跃了,网络上的,当然也有一些零星的媒体报道。真正出现转机的标志是
2005年,就在2005年年底,一篇网文“天妒红颜”以及随后而来的声明、说明等等林林
总总一大堆。大家不要小看孙*的声明,她采取这个行动有着很深的用意,决不是某些
网友认为的是写给自己的老公看的。因为经过多年的努力,从高层已经传出的信息是:
这个案子可以重新启动,继续刑事侦查,直到水落石出。
为什么在高层的态度转变了呢?首先要明白高层的态度一定是转变了的,否则
哪家官方媒体敢于报道啊?注意到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朱令十二年”制片人朱宁说的
话吗?该部片子整整拍摄了一年,一部短短的纪录片需要一年吗?别的同样片子只需素
材五小时,该部片子却40小时,修改40多遍!几经审查,才终于播出。2007年播出了两
次!这都是帮助朱令力量斗争赢得高层支持的结果!记住,是斗争啊!因为这一切来之
不易,这说明,高层是首肯这样做的!否则,怎么可能播得出!在这背后是政治势力的
较量!为什么2004甚至2003年不能够及时处理此事,答案是时机不成熟。
在《从新闻传播学和犯罪心理学角度浅析朱令案件》一文中我就说过,朱令案
件胡*温不可能不知道,但因为里面牵涉到政治因素,非常敏感。政界人士很可能会猜
测:胡*温是想翻案吗?翻谁的案子?前任首长定了的事情是不是都要一一推倒重来,
是不是借翻案想树威信啊?此事不仅涉及孙家甚至民主党派及海外影响,更涉及前任最
高领导,处理不好,涉及到很多衔接问题,说严重些,可能会无端树了好多政治上的反
对派出来。即便真的翻案了,那对于孙老爷子以及孙副主席当年政治上的付出又该如何
平衡呢?胡*温会否在政治上失分,失信?今后如遇类似政治交易又该如何处理?所以
说,当今最高领导逐步放开朱令案件,是承受一定政治压力和风险的。不过,当今高层
的态度是明确的。这是我们下面讨论的基础。
犯罪嫌疑人及其家属信息比我们灵通的多,对高层的动态掌握得也非常准确及
时。在知道案件必然重新启动、继续侦查的情况下,那就要及早应对、充分准备了。所
以才有了发表声明,刺探警方掌握的证据、订立攻守同盟,防止信息外传,等等一系列
活动。当然帮助朱令力量这方面也在进行准备,以搜集尽可能多的证据资料。不过,在
中国,一个惯例就是,高层定了调的事情,是不容置疑和插嘴的。既然要还给朱令迟到
的正义,连我们这些幼儿园水平的猪脑子都看得出来,就要相信北京警方、检方,因为
一旦还原朱令案子为刑事案件,剩下的事情肯定不复杂,只要把政治因素剔除出来,那
么我们还是能够看到一个公正的结果的。
相信这之后的政治博弈应该很简单了,因为某一方的政治资源已经耗费的太多
了,已经没有再孤注一掷的东西。此外就是时势变化,另一方也没有交换的需求了。现
在,朱令案件已经成为某种意义上的一枚棋子,成了高层赢得草根民众、知识分子及社
会舆论等另外意义上的一枚政治筹码了。而时过境迁,某些东西注定要被牺牲掉,这也
是一种历史必然。
说到底,十二年了,也是一个轮回。
附:献给朱令的一首诗
十二年过去时,记得唤醒我
冬天来了又走
十二年噩梦沉沉如旧
朦胧中,呼喊张口
我要读书
要做实验
妈妈
请别拦我,你的手
为什么眼前还是漆黑一片难见丝光如豆
好想再抚钢琴为同学演奏
当民乐队的琴声再度响起
妈妈
您的令令,是否依然优秀
军训的朝阳照亮我的衣袖
手挽手唱着青春之歌我们在郊游
每一天的光阴都那么亮丽
憧憬的理想还未能向您倾诉
噩梦过去十二年之后
请唤醒我
妈妈
令令永远是您心头的肉
g********n
发帖数: 2314
2
朱令案件几个基本要素使其具备新闻亮点:
1、受害凄惨,令人高度同情。
同情怜悯之心是人的天性,朱令的状况引起海内外正直善良人士的高度同情,恻隐
之心戚戚焉,谁能不洒一掬同情之泪水?这一点首先打动受众。
2、反差强烈,形成高度的心理落差。
不仅仅是现状凄惨,如果关注内情得知朱令是一个才貌双全的出身知识分子家庭的
著名学府纯洁无辜完美女孩时,读者的心理落差就非常之大了,谁都想问一句:“是哪
个丧心病狂的人干的?”
3、违反常理,悬疑重重
一个著名学府出现这样的影响极大的案子,北京公安也高度重视,案情也不复杂,
结果久拖12年而不决,任由犯罪分子法外逍遥,这究竟是为什么?这件事情情节的发展
吻合了人们好奇、探究真相的普遍心理。
4、搅入几个热点关键词,十余年来步步紧抓眼球:
阴暗丑陋的犯罪动机:天妒?人妒?
难能可贵的救人义举:最早的互联网医疗求助
清华、协和,名校名医,谁的责任?
政治干预司法?高层压案?
5、官方主流传媒介入,网络再掀高潮:“我冤枉”
最近两三年来,一反当年低调,主流报纸网络电视等传媒机构不断报道关注此事,
2005年底2006年初和2007年初,分别网络和电视及其它传媒上出现了再度关注此事的高
潮。
上述这些因素直击大众底线,善与恶,权与法,公平与正义!
这世界上还有王法吗?我们除了救助朱令还能做些什么?
给两会写签名信?游行请愿敦促政府解决?
其实我们不难看出所有这一切那只背后的手,结论就是:阳光就要照到12年来它早
该照到的地方了,天理昭昭啊!既欲翻案,舆论先行,没有大内高手幕后策划推动,光
靠民间再嚷嚷也没用!
我相信高层包括胡*温早好多年就知道此事情了,清华和中南海的渊源不说也罢,
何况是这样人神共愤严重影响和谐社会的事情呢?一切只是出于政治上的考量,时也势
也,前任老板还在,做事情总要顺势而为,个中玄机不难猜透!
下面简单分析一下犯罪心理:
不难看出,其实当年公安已经侦查完毕,各种手续(招认的口供都有、物证、人证
)都齐全了,下一步就是移送检察院起诉了,就在这节骨眼上,电闪雷鸣,宣称侦查中
止,所有黑锅由公安来背吧,也因此有说法局长大人要破口大骂了。从后来公安干警包
括14处、清华派出所退休原办案人员透露情况看,公道正在人心,大家心里都憋着一口
气,权势压人心不服啊,谁没有姐妹女儿,如果轮到自己身上,谁能承受?看到朱令那
样,想起袁崇焕受刑也不过一天凌迟吧,女儿是父母的心头肉,天可怜见!(我也有女
儿,不免情绪请谅)
所以说,只要这个案子重新启动,重新侦查,一切都是现成的。
现在高层就要扭转乾坤,还正义予朱令了(当然和这么多年来关心关注此事帮助朱
令一家的热心人士的无私帮助分不开),某些人慌恐之至,情急之下连走错步漏着,想
借助网络舆论洗清却适得其反!所以台前幕后自有其内在联系,连上海一哥都从容拿下
,所以对前景要有信心!(待续)(接续)
朱令案件嫌疑人犯罪心理剖析
嫌疑人为什么要残害朱令?朱令招谁惹谁了?
很多人不理解嫌疑人的作案动机,也不理解其为什么出手如此之狠。试着剖析如下

首先我们必须回到十二年前,朱令和嫌疑人都只是二十岁上下的在校大学生,从他
们的人生轨迹来看,都比较顺利,都是天子骄子,特别是嫌疑人,因为她的家境格外好
,家族长辈都是名望位置较高的国家领导、专家等等。在这样的环境下,受宠都是一样
的,特别指出,朱令也不例外,甚至更宠一些,因为有其姐姐不幸事件的影响,吴先生
、朱妈妈应该会更多的关爱朱令,这也是人之常情。所不同的是,嫌疑人的心理优势更
强烈一些,因为她自己的确很出色,考上了清华大学,而且她的祖辈父辈都非常成功,
所以在嫌疑人心中,她自己不仅是优秀的,而且是非常优秀的,这一方面通过过去她自
己的努力成功证明了,另一方面她也绝对相信遗传和天资,因为家族长辈都是那么的成
功有成就,这些思想不断强化,所以在嫌疑人心中,她真的与生俱来的高贵、聪颖,在
她的潜意识里,高贵的根源在于她的血统。
必须要加以说明的是,嫌疑人除了她的血统优越感之外,她也的的确确智商相当高
,悟性很好(这是事实,无需多加表述)。正是因为她的智商高、悟性好,所以她看待
外界事物是相当冷静客观的,考虑问题是相当全面周到细致的。前者说的是她的心理,
后者说的是她长处优势。来到清华以后,嫌疑人和朱令成为了同学,室友,甚至都算不
错的朋友。(待续)
但在清华校园嫌疑人受到了冷遇,其根深蒂固的优越感受到了挑战,只因为能够进
清华的学生个个优秀出众,因为本人也是这个学校出来的,这方面深有体会,论学习,
别人比你刻苦,成绩比你好,论社团文艺,才华出众者不乏其人,所以,嫌疑人在这样
的环境中有所失落。但她悟性很高的,她知道这是她无力扭转的事情,只能适应。但是
适应的过程很痛苦,所以大一大二在她自己看来她是隐忍了很多事情的。也许,偶尔,
她也会向同学透露一下家庭背景以此平衡一下自己那颗孤傲的心。
嫌疑人的聪明就在于它能够看得清事实,但是她太痛苦,本来在她及自己周边的世
界里,她是世界的中心,她是皇后,她最高贵,当然这种心理她不能够向别人表白,但
她流露出来的气质、她优秀的才能、她引以为荣的家族长辈的成功历程无不在她心灵深
处扎根,她知道她自己最好,她也确实做得非常好!但是在清华园里面,有一个人更优
秀,这个人就在自己的身边,老师同学和异性都非常喜欢她,体育、专业、文艺、人品
堪称完美,至少在周围的同学都跟这位女孩难以相比,这个人就是朱令!
嫌疑人也很喜欢朱令,朱令也曾经帮过她一些忙。但是,就在无意中,朱令犯了忌
讳!朱令的出众,使得太多的阳光照耀在朱令身上。嫌疑人认为,是朱令夺走了她的阳
光。班集体就像是森林,每个同学都像是森林中的树木,都希望争取更多的阳光,只是
照耀在朱令身上的阳光格外多一些。自由竞争、物竞天择,本也没什么错。在大学四年
中,同学之间怎能没有矛盾,怎能没有竞争,当年我也曾经想过杀人,只是一转念而已
,毕竟谁也不会在大学中呆一辈子,将来怎麽样毕业出去再说。但这位嫌疑人实在受不
了,有两个原因,一是朱令离她太近了,朱令的光芒让她倍感压抑。二是,最关键的一
条,她认为是朱令夺走了本属于自己的阳光,自己并不是嫉妒朱令。当然这是嫌疑人自
己心里深处的意识基础。在嫌疑人的心理逻辑里面是这样的,你朱令优秀出众也就罢了
,你天天在我身边充满阳光的活着也就罢了,千不该万不该你不该夺走本属于我的东西
,如果不是因为你朱令,我会活得更开心,你为什么总要抢我的风头,为什么你搞得我
发挥不出自己的优势,有你在,我很难找到以前那种如鱼得水、众星捧月的感觉?为什
么?为什么?为什么你朱令让我的大学生活黯然失色?
其实朱令本无意如此,她不想是其他人难堪,但实际上她也确实使某些人相比之下
黯然失色,但朱令真的只想上进,没有太多别的想法,通过朱令第一次中毒后急于回到
学校来看,朱令确实很上进、很要强!事实上,也正是她的要强上进害了她自己。如果
早知道会因此招来杀身之祸,我想就算休学一年避祸,朱令也会愿意接受的,只可惜了。
很多人都认为嫌疑人就是因为嫉妒才痛下杀手,实际上在嫌疑人自己看来,她不认
为朱令值得他嫉妒,因为嫌疑人是有很强的心理优势的,只是朱令在嫌疑人身边表现过
于出色(并非针对嫌疑人有意表现),触动并打破了嫌疑人的心理平衡基础,才是嫌疑
人动了杀机。
应该说,嫌疑人对朱令潜怀不满由来已久了,只是她善于隐忍,善于掩饰,正是因
为嫌疑人内心深处自视甚高,所以表面上才显得宽宏大量、不屑与朱令争高下,这也就
是同班同学甚至一个宿舍的同学都不怎么怀疑嫌疑人的原因。
嫌疑人这种潜藏的对朱令的嫉恨不满,在嫌疑人因故接触并了解到铊这种毒物时,
产生了一种联想:用这种毒品投毒杀人可以消遁无形啊!因为嫌疑人了解铊的毒性,关
键是医学界很难判断人中毒发病原因,其无色无味,只需少量,就可以让人突发怪病而
且因为查不出病因也就很难想到有人投毒,更遑论破案了!
应该说,嫌疑人第一次投毒的分量还是仔细考虑过的,很有可能嫌疑人的本意只是
想让朱令回家长期卧病休学,但第一次实施的结果出现了嫌疑人的两个想不到:一是朱
令的体格很健壮,抵抗力强,伤害不大,没有达到让朱令“退出江湖”的目的;二是,
朱令个性很强,很快就抱病返校学习了。这让嫌疑人很是懊恼,这不等于白干了吗?进
而挑起嫌疑人的强烈欲望,因为即使这件事情还是让她感受到了强烈的挫败感!既然你
朱令如此不识抬举,如此不识相,那就别怪我嫌疑人心狠手辣不留余地了,因为这一切
都是朱令你逼我做的
所以说在犯罪动机方面,嫌疑人有以下三方面的心理基础:
1、伤害基础
嫌疑人断定这种毒品是能够伤害到朱令的,只是在实际操作中,第一次的分量没有
把握好,以致出现了后来的连续投毒情况。原因前面也提到了,一时没想到朱令身体抵
抗力很强,在选择分量时候忘记考虑朱令的身体状况,这是嫌疑人百密一疏,也是她懊
悔至今的一件事情。另外,嫌疑人在第一次投毒时候还是多少有恻隐之心的,只希望让
朱令卧病在家,心肠还不够狠。这一点在朱令返校后,嫌疑人与朱妈妈谈话内容可以印
证(她希望朱令回家养病)
二、安全基础
嫌疑人智商高考虑问题周到细致,所以她是算定了自己在这件事中绝对可以全身而
退。嫌疑人的考虑依据是医学界很难查出来患病真正原因,甚至可能还没等查出来人就
已经废掉了。而事实上第一次投毒的结果证实了嫌疑人的判断,因此大胆实施第二次投
毒,而且出手更加狠辣。
三、道义基础
当然嫌疑人完全清楚自己的所作所为,为世人不齿,为正义不容,但在其内心深处
实施如此恶劣的犯罪还是有其道义基础的。那就是朱令侵害了嫌疑人、伤害了嫌疑人,
当然平时鸡毛蒜皮的小事都可以归咎起来,是朱令侵害了嫌疑人的利益和底线,所以朱
令才会遭此横难。在嫌疑人看来,这是朱令咎由自取!当然,正常评价的话,朱令就算
平常有错误处,但罪不至此呀!嫌疑人的这种道义基础完全是为了平衡自己那颗极端丑
陋阴暗的内心。在她的逻辑里面,她并不是看见美好的东西得不到就去毁灭它,而是超
出常人的极端自私在起作用。客观地讲,朱令又能伤害嫌疑人什么呢?但嫌疑人就硬是
要往朱令身上泼脏水,只因朱令间接的伤害她了,挑战了嫌疑人内心深处的血统优越感
,因此也就在劫难逃了!
嫌疑人目前最后悔的几件事情
1、 第一次下的剂量不够多,没有一次成功,以至于二次投毒,把事情搞复杂了。
原因:(1)自己太心慈手软
(2)忽略了朱令身体素质的抵抗力
2、那八个小时提审,自己没挺住,犯下不可挽回的致命错误!
3、家族内部为自己这件事情付出太多太多,得失不成比例啊。
嫌疑人几件没想到的改变了投毒事件进程的事情(原实施方案中缺乏的几种应变预
案)
1、 朱令的身体挺能抗啊
2、 第一次投毒没有查出来,没料到第二次竟然查出来了还立案侦查,贝至诚和互
联网求医结果的意外出现。
3、 公安的套子太多太黑,没想到自己被绕进去了。
4、 没想到家族付出这么多,高层已经盖定,拖这么久竟然还要翻案。(实际是拨
乱反正)
朱令及其家人最后悔的几件事情
1、 朱令的警惕性几乎没有,竟然被二次投毒
2、 为什么没有在第一次中毒后就联系贝至诚等多种渠道,查出患病原因。
3、 上访告状没有持续坚持,没有早些求助社会力量及海内外传媒力量。
朱令及其家人几件没想到的事情
1、 贝至诚的无私帮助真的起了太大作用
2、 没想到黎明前的黑暗竟然持续了十二年之久。
3、 没想到无仇无怨的嫌疑人同窗竟然心似毒蝎欲置朱令死地
4、 没想到朱令能得到全社会这么多的关注帮助

【在 g********n 的大作中提到】
: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aterWorld 讨论区 】
: 发信人: feu (Virya鱼~~~), 信区: WaterWorld
: 标 题: 刑事案件背后的政治博弈:深度剖析朱令铊中毒事件
: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Mar 30 22:42:01 2010, 美东)
: 作者:善意民间一根草
: 在前一篇帖子《从新闻传播学和犯罪心理学角度浅析朱令案件》里面我主要解
: 释了两个问题:
: 1、 为什么新闻传媒如此关注这个案子?舆论影响这么大?
: 2、 犯罪嫌疑人的犯罪动机是什么?
: 今天,我们更深入地分析一下朱令案件十二年来发展脉络背后的政治力量博弈

s**p
发帖数: 702
3
ZAN
记得小时候在杂志上看到报道,真是对我幼小的(其实也不是很幼小,但是绝对没有想
到世间这么险恶)
心灵造成很大的震动。
十几年过去了,离作者文章也3年了,何时破案啊!

【在 g********n 的大作中提到】
: 朱令案件几个基本要素使其具备新闻亮点:
: 1、受害凄惨,令人高度同情。
: 同情怜悯之心是人的天性,朱令的状况引起海内外正直善良人士的高度同情,恻隐
: 之心戚戚焉,谁能不洒一掬同情之泪水?这一点首先打动受众。
: 2、反差强烈,形成高度的心理落差。
: 不仅仅是现状凄惨,如果关注内情得知朱令是一个才貌双全的出身知识分子家庭的
: 著名学府纯洁无辜完美女孩时,读者的心理落差就非常之大了,谁都想问一句:“是哪
: 个丧心病狂的人干的?”
: 3、违反常理,悬疑重重
: 一个著名学府出现这样的影响极大的案子,北京公安也高度重视,案情也不复杂,

1 (共1页)
相关主题
第三类法庭 (转载)朱令翻译的大麦歌
第三类法庭 (转载)朱令的医生当年发表的会诊朱令的文章 (转载)
第三类法庭Re: 这一刻,我为身为清华人,而感到难过 (zhuan) (转载)
【陶某某事件是刑事案件,谨防独运轮政治化】这一刻,我为身为清华人,而感到难过 (zhuan) (转载)
这老爷子太狠了朱令大舅妈的陈述:
孙维铊/孙释颜 给金亚、王琪、高菲、李含琳的email, 真假待验证。搞了一个朱令事件具体时间表,都是有出处的,大家自己看看。 (转载)
孙维的声明--驳斥朱令铊中毒案件引发的谣言 (转载)致清华和朱令案有关的铊们
清华女生铊中毒案19年未破 公安部称已结案 (转载)关于朱令事件的几点说明—贝志城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朱令话题: 嫌疑人话题: 政治话题: 事情话题: 高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