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 发帖数: 6689 | 1 《9.99澳元》实在是个奇怪的电影,就说它所采取的形式和造型吧:故意用动画片
来混淆视听,掩盖电影黑暗沮丧的成人基调;故意用着色不匀的彩绘粘土给所有的人物
都安上丑陋的厚嘴唇跟臃肿的下眼袋,包括最美的超级名模;故意用一个莫名其妙的名
字,让人摸不着头脑,找不到方向。这电影到底想说些什么?
故事的主人公(如果非要分别出一位主人公的话)大卫•派克是个失业在家
的大龄青年,性格善良又温柔,喜欢跟人交谈,有耐心、爱心,可就是际遇不顺,连应
聘个电话推销员这样的小工都因“经验不足”而失败。大卫的爸爸吉姆常跟他说做人要
够有冲劲,要够狠够拼,老好人永远是先被生活抛弃的那一个。大卫很郁闷,吉姆更郁
闷。这个老婆很早就跟别人跑了的中年大叔事业无聊,两个儿子都不成器,早晨出去吃
个饭还偏偏碰上一个流浪汉在他面前饮弹自尽。还有谁的生活能比他更倒霉、更灰暗?
不过,也许真有。吉姆生活的这幢公寓楼里怪人还不少。除了吉姆一家,电影还主
要关注了四个人物:超级喜欢足球的小男孩扎克,抽大麻的年轻人荣、大卫的哥哥莱尼
和孤独寂寞的老人奎勒先生。扎克为了得到心仪的足球偶像玩具,必须按照爸爸的嘱咐
每天喝下一杯牛奶,挣几毛钱储蓄到小猪存钱罐里。在日日夜夜的期待与守候中,扎克
的兴趣竟然不知不觉地悄悄发生了变化……孩子似的的荣因不情愿结婚而气走了女友,
沮丧与兴奋交织中他狂抽大麻,与三位幻想出来的狐朋狗友一醉方休——重返单身汉的
日子还真是无忧无虑啊!可这强烈的快乐过后等待他的却是更深更黑的落寞。表面不羁
的莱尼为了爱情剃光头、拔眉毛,只要女友喜欢他都愿意;但这样的牺牲究竟有没有上
限呢?奎勒先生的遭遇更加离奇,这位鳏居的寂寞老人才刚向上帝许愿,转眼就有天使
登门拜访。可这天使行径十分古怪,又懒又馋还愤世嫉俗,到最后竟让人搞不明白究竟
是谁帮助了谁,谁欺骗了谁。
除了这几位主要的聚焦人物,故事里还穿插了很多形形色色的奇人奇事,破产的魔
术师啦,喜欢无毛胖子的超模啦,电话线那头的小推销员等等。这些各怀心事的人们在
一座公寓楼中穿梭,每个人都为已经没有答案的问题带来更多的细节、分叉与新问题;
一个人的处境还尚未改善,另一个人的麻烦便接踵而来,故事越讲越复杂,电影越演越
沮丧,就跟无论如何都找不到工作的大卫一样,谁也别想从中看出什么出路,什么亮色
。
但又并不是完全没有出路,完全不见亮色。大卫不就是从那本邮购的$9.99澳元的
人生指南小册子上学到人生的意义原来共有六种吗。当然,这所谓的六种不过是电影黑
色幽默的一种延伸罢了。什么是人生的真正意义?是为了某种情感而心甘情愿的付出吗
?比如为了爱而让小猪获得自由的扎克,或者为了爱情而甘愿整型的莱尼?是为了留住
回忆而终于勇往直前的奎勒先生?或者是大卫与吉姆终于获得的那一瞬间的海豚戏水之
乐?再或者,是这一切的综合、整体?
但若顺着“人生意义非唯一”的思路把这一切的人物线索都集合起来,把他们所必
需经历的困惑、必需承受的痛苦以及因有了痛苦才终于获得的快乐全综合到一起,那不
就又成了混沌混乱的生活本身吗?而我们探索的人生意义,拼命分析、归纳、总结,不
正是为了去除杂音,在本来模糊的感受中辨识出一个清晰的方向,维系一种可稳定的情
绪,从而创造一个可测可控,有可能变得更好的人生体验吗?我们本是要实现这个清晰
化的目的,怎么走着走着却又必须兜个圈子回到无序无意义的原始生活本身呢?难倒为
了实现意义,我们必须首先放弃意义?
我真希望能真有本$9.99澳元的小册子来解释这一切的问题。但慢着,这不正是这
部叫《9.99澳元》的电影本身吗?原著短篇小说的以色列作家Etgar Keret和导演Tatia
Rosenthal通过电影所提供的并不仅仅是一个视角的随机合集,它的确试图从无序中分
辨出某种有序的,可把握、可控制的元素。它就如同一个短篇小说集,在分散的折射面
中依然存在着一个聚焦点,一股凝聚力;但这个焦点与中心并非在于为“人生的意义”
提供某种肯定性的正确答案,相反,它是通过描述细节来暴露问题,一步步展示人面对
种种困惑的无奈与无能。我觉得真正有意思的正是在这个尴尬而痛苦的展示过程中,我
们所观察到的人的潜能的意外爆发。不管是大卫、吉姆、莱尼还是奎勒先生,甚至小孩
子扎克,他们都为各自的人生做出了某种偏离既定轨道的意外选择。这些意外都为他们
的人生带来了一波高潮,尽管短暂,甚至微弱,但他们却都通过这样的经历获得了某些
不一样的东西。这些不一样的东西,对有些人来说也许只是瞬间的感动,对另外的人来
说也许是某种关键性的转折。尽管人生的意义并不在于这些瞬间或转折本身,但改变的
意愿、能力与行动却是最终推动我们每个人在人生旅途上继续行进下去的基本。米兰
8226;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将人性与动物性直接作比,论证人因不肯满
足于简单重复的循环而永远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从而人生注定走向悲剧;但人拒绝简
单重复的悲剧性的追求在另一个层面上讲也正是人性的独特之处——人可以选择改变欲
望、改变习惯、改变嗜好,甚至改变外形来寻求某种虚幻的精神化的满足。改变的结果
当然是无序的、混沌的、完全不可控,但在做出改变决定的那一瞬间,人的定义已然实
现。这便是人生的意义吗?我不知道,但有一点应该没错:能总结出来的东西距离真正
的意义永远都有距离。人生的意义不在书页间,人生的意义也不在电影中。人生的意义
只在人生里,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意义,永不重复。
那么,这部《9.99澳元》到最后终于说清了些什么呢?——嗯,似乎还是无法总结
。
那么,在总结不出答案的时候,舒口气,学学如何像海豚那样游泳,我想其实也挺
不错。 |
l******d 发帖数: 5255 | |
wh 发帖数: 141625 | 3 不转出来吗?我上次看mary & max,觉得有点煽。粘土造型不是很习惯。这个粘土造型
看照片好像和那个有点像。
【在 a******e 的大作中提到】 : 《9.99澳元》实在是个奇怪的电影,就说它所采取的形式和造型吧:故意用动画片 : 来混淆视听,掩盖电影黑暗沮丧的成人基调;故意用着色不匀的彩绘粘土给所有的人物 : 都安上丑陋的厚嘴唇跟臃肿的下眼袋,包括最美的超级名模;故意用一个莫名其妙的名 : 字,让人摸不着头脑,找不到方向。这电影到底想说些什么? : 故事的主人公(如果非要分别出一位主人公的话)大卫•派克是个失业在家 : 的大龄青年,性格善良又温柔,喜欢跟人交谈,有耐心、爱心,可就是际遇不顺,连应 : 聘个电话推销员这样的小工都因“经验不足”而失败。大卫的爸爸吉姆常跟他说做人要 : 够有冲劲,要够狠够拼,老好人永远是先被生活抛弃的那一个。大卫很郁闷,吉姆更郁 : 闷。这个老婆很早就跟别人跑了的中年大叔事业无聊,两个儿子都不成器,早晨出去吃 : 个饭还偏偏碰上一个流浪汉在他面前饮弹自尽。还有谁的生活能比他更倒霉、更灰暗?
|
a******e 发帖数: 6689 | 4 很早就看了,最近才有时间写写。
不过搬到澳洲之后又看了第二遍,以前没注意的一些细节(比如口音啊,建筑结构什么
的)突然就明白了,感触又加深了一些。
【在 l******d 的大作中提到】 : 改看澳大利亚电影解闷了?
|
a******e 发帖数: 6689 | 5 好呀,我转过去。
这个粘土造型比Mary&Max还要丑怪。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不转出来吗?我上次看mary & max,觉得有点煽。粘土造型不是很习惯。这个粘土造型 : 看照片好像和那个有点像。
|
T*C 发帖数: 3040 | 6 我觉得澳洲口音相当难懂啊,小可爱去了又没有这种感觉?
【在 a******e 的大作中提到】 : 很早就看了,最近才有时间写写。 : 不过搬到澳洲之后又看了第二遍,以前没注意的一些细节(比如口音啊,建筑结构什么 : 的)突然就明白了,感触又加深了一些。
|
a******e 发帖数: 6689 | 7 口音本身还好啦,但是他们说话喜欢省略,据说是因为农牧业苍蝇局多,省略语可以减
少张口的几率,也就减少了吞苍蝇的频率。有很多习惯用语需要慢慢体会。比如,ta =
cheers = thank you什么的。
【在 T*C 的大作中提到】 : 我觉得澳洲口音相当难懂啊,小可爱去了又没有这种感觉?
|
wh 发帖数: 141625 | 8 英国也说ta。我以前问过,美国人好像不说。
=
【在 a******e 的大作中提到】 : 口音本身还好啦,但是他们说话喜欢省略,据说是因为农牧业苍蝇局多,省略语可以减 : 少张口的几率,也就减少了吞苍蝇的频率。有很多习惯用语需要慢慢体会。比如,ta = : cheers = thank you什么的。
|
wh 发帖数: 141625 | 9 粘土的整个色调很灰褐,感觉比较单一又有点沮丧似的。
【在 a******e 的大作中提到】 : 好呀,我转过去。 : 这个粘土造型比Mary&Max还要丑怪。
|
a******e 发帖数: 6689 | 10 我看第一遍的时候非常不适应影片中的人物造型,真是丑怪如噩梦;第二次看倒是越看
越喜欢的,很有种超现实的painterly touch, 感觉就像一场梦似的。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粘土的整个色调很灰褐,感觉比较单一又有点沮丧似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