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Zhejiang版 - 老底子的杭州风情:佑圣观路里的记忆(ZZ)
相关主题
浙江农村的离婚率很高了吧中国名花异草故事
(zz)胡雪岩身后事:红顶商人后人无人经商或从政爱有一万种方式
杭州河坊街也说菜市场大妈信仰
杭州的宣传片沈阳女与男友争吵后剪下其生殖器 手术缝合六小时
好郁闷~`无宫缩未入盆早破水顺产产经(很唐)
老底子的杭州风情:佑圣观路里的记忆(ZZ) (转载)回来了,少了两颗牙。。。。
千岛湖藕田现珍稀白鹤 村民:炖一锅野味吃算了(图)当年的大学美好时光
圣人肯为我们说相声吗?ZZ都市妖奇谈 庭院深深z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圣观话题: 杭州话题: 小学话题: 梅花话题: 门儿
进入Zhejiang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wh
发帖数: 141625
1
佑圣观路,如今是一条不足千米的街道,隐于市井,却不知,八百年前它曾经皇气冲天。
公元1132年,6岁的赵家子弟赵伯琮被领进皇宫,成了皇位继承者候选人。30年后
,改名赵昚的赵伯琮登上皇帝宝座,就是南宋的第二位皇帝宋孝宗。一般认为,宋孝宗
是南宋历史上最有作为的皇帝,而他在民间最受欢迎的是为岳飞平反。
未登基之前,赵昚的宅邸在兴礼坊,就是今天的佑圣观路。他在这里住了30多年,
后来也成为皇帝的儿子赵惇(宋光宗)和孙子赵扩(宋宁宗),都出生在这所宅邸里。主人
搬进凤凰山皇宫后,将这所宅邸改成了道院,供奉北极真武佑圣君,名佑圣宫。传说当
初“佑”字无人字旁,一道士戏言:“宫无人,何以自立?”理宗遂命添加人字旁。后
佑圣宫毁于火灾。元代重建,改名佑圣观,路由此得名。
1917年为方便汽车通行,修6米宽的碎石路,1927年改成沥青路。
我的童年
1929年,我16岁的母亲从遂安县(1957年并入淳安县)汾口小镇下了小篷船,顺新安
江、富春江、钱塘江,经五天四夜到了杭州南星桥码头,那时还没有公路。这年考入位
于金沙港的杭州市立女初,1932年又考入南山路的省立师范学校首届幼稚科,毕业后回
遂安狮城,任台鼎小学、遂安简师附小校长。
1947年,母亲和父亲离异后又来到杭州,租住荷花池头72号墙门,和潘天寿、茅以
升是街坊。1948年初我母亲凭其老师、著名教育家俞子夷一封介绍信,带着我到佑圣观
路小学任教育主任、副校长。
我到杭州已四五岁,略晓人事。佑圣观路信余里有一家省会幼稚园,几乎全是大官
的子女,园长姓余,市参议员,因我母亲和她曾是师范学校同学,开了个“旁门”,我
进了这家幼稚园。按现在标准看,园里其实很简陋,一架滑梯,两块跷跷板,无非午睡
后有一杯“克宁”奶粉,两片早茶饼干。我的位子在一根木柱子边,柱上有用瓷夹板固
定的两股电线,我很“孽促”,经常当琴弦拨弄,终于触电,大叫大哭,刺激极深。
佑圣观路南接河坊街,北连清泰街。南面一段又称梅花碑,因原有明末清初大画家
蓝瑛所画的梅花碑得名。民国初年,浙江都督杨善德在佑圣观路设都督府,嗣后按北洋
政府的叫法为省长公署,1927年7月下旬正式成立浙江省省政府,处于城头巷与佑圣观
路之间一条50米左右的夹道上。民国历届省长(省主席)都在此办公,抗日战争期间省政
府迁至丽水除外。解放后改为省轻工业厅。省政府对面原是大操场,是清末民初练兵、
阅兵的地方,也是枪毙人的地方(后移至松木场),现在是省水利厅、交通厅所在地。
1949年初,当时的省长周嵒的小女儿和我同班,一天放学,勤务兵来接她,她哭闹
着要我同行,于是那天我也去了省府,记得大院子有好几进深。周嵒虽然是军人,但穿
长衫,有点清雅,但面相阴鸷,刚准备下班,摸了几颗美国水果糖给我,让我坐进他的
顺风牌专车,两边车门踏脚板上攀着两个提着盒子枪的马弁,车顶还架一挺轻机枪,当
时国民党政权已岌岌可危。车子风驰电掣开出省府半圆形石拱大门,开到佑圣观路小学
,把我放下,开走。
1949年5月3日下午4点左右,有人喊:解放军进城了!我跟着一群大孩子,跑到佑
圣观路口清泰街孟大茂香糕店前去看。只见一队解放军从城站方向过来,一列纵队,鱼
贯而行,衣帽有些破旧,大多穿布鞋打着绑腿,还有穿草鞋的;有的扛着枪,有的背着
大锅,脸色疲惫,纪律很好,没有张扬,几无声息。沿街不少安静观看的人群,当三四
辆坦克开过时,人群中有一些人兴奋地呼叫。当时解放军从好几个方向进城,清泰街上
的队伍走了一个多小时还没走完,天色渐暗,母亲来把我拉了回去。
1951年我读小学二年级,放学后经常到原省府对面的大操场打“游击战”,旁边水
亭址和佑圣观路交叉口就是佑圣观。解放前,杭州号称有360寺庙72道观,寺观星罗棋
布。解放后,人民政府号召宗教人士“生产自救”,记得我和小伙伴蹿进佑圣观去玩,
长长的青石板甬道两边还有奇花异草,观里各大殿都摆满了织布机,乾道坤道在一起忙
碌,神像上挂着“努力生产抗美援朝”的横幅。1958年大跃进,佑圣观改成杭州自行车
厂,生产出最早的“海狮”牌自行车。1966年佑圣观路改名为胜利路,佑圣观路小学也
改名胜利小学。
我的母校佑圣观路小学,最早可追溯到明朝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运盐御史叶永盛
创办的崇文书院,1901年改为钱塘县高等小学堂,民国时先后改名省立模范小学、省立
实验小学、杭州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抗战胜利后改成市立佑圣观路中心国民学校,是杭
州小学中历史最久的一所。
学校早先由一座观音庙改建,隔壁是清末民初的慈善机构同善堂,解放后被划归佑
圣观路小学。记得那是1951年春天的一个下午,学校与同善堂之间的隔墙被打通了,我
跑过去到处乱蹿。只见同善堂高大的门窗上都是蚌壳片,大厅上还排放着六口棺材,头
道门前并立着十几块赈灾救济的记事碑、功德碑,大部分是同治、光绪年间的,有几块
碑额上雕着龙,可能是皇帝诰命勒的碑,应该是研究近代浙江慈善历史的珍贵资料。
1955年苏联教育代表团来杭,这大概是解放后第一个国外教育代表团,参观的第一
所小学就是佑圣观路小学。当时我挂着红领巾在校门口欢迎,一位团员走过来,搂着我
的肩膀说:“哈达拉索(你好)。”
街上的名人
施蛰存著名学者、作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授。1905年他出生在佑圣观附近的一
排平房里,自诗曰:“水亭余址傍宫墙,古屋三间对夕阳。”父亲是文人兼经商。他虽
然四五岁就离开了杭州,但对杭州感情很深。
1985年我在《江南》文学杂志当编辑,到上海愚园路他家约稿,带了六块钱一盒的
两盒“双宝素”送他。他已81岁,接过一看“杭州中药二厂生产”,不屑一顾地说:“
怎么,杭州现在时兴这种东西了。”我忙说:“这厂原是胡庆余堂的一个车间。”他马
上两眼放光,说:“胡庆余堂,靠得牢,好好好。小辰光阿爸带我坐黄包车去看亲友,
都拎两瓶胡庆余堂的虎骨御风烧。现在老虎骨头不能用了,哈哈哈……”
我和他谈文学,谈鲁迅和他的论战,他顾东看西,没劲头,说到佑圣观路,则中气十足
。他说,每逢三月三北极真武佑圣君生辰,观里举行仪式,各样道袍光鲜华丽,异香缭
绕,祥乐阵阵。观外举办各种民俗表演活动,如缘竿,人在二丈高的竿上翻腾,捷若猿
猱,千人围观,十分热闹。观者中多有男女青年头戴荠花,杭城便有“三春戴荠花,桃
李羞繁华”的民谚。“那时我小伢儿问阿爸讨一个龙连(杭州话,铜钱),钻进人堆向大
清娘(杭州话,低层妇女)买冰糖果儿吃。”
1924年施蛰存想念杭州,又专门来杭读了四个月的之江大学。1936年31岁的施蛰存
患黄疸病需要静养,这时他在上海开书店、办杂志有钱了,但他苏州无锡都不去,偏偏
要来杭州养病,顺便在横河桥行素女中教书。他说,“那时省政府斜对面有爿茶店,有
空我就去坐坐,看看戴铜盆帽的警察、挑馄饨担的食贩,想想小辰光佑圣观路上走来走
去穿马褂、拖着辫子的行人,世道之变化,真当发靥。”
陆琦温州人,著名痔科专家。解放初他的诊所开在佑圣观路三益里旁边(三益,出
自《论语》,益者三友,指友直、友谅、友多闻),一长溜洋房。他的医术和经历网上
都有,我写的是所见所闻。
陆琦治痔疮用的是独家秘方,据说加用麝香,疗效闻名全国,周恩来总理都曾请他
看病。平日诊所的门总是紧闭,一般要打电话预约。我小时候常常见到诊所门前停着小
汽车,或者锃亮的三轮车包车,下来的不是穿呢子中山装的大官,就是肩膀金板的将校
军官。
陆医生第三个女儿是我小学同班同学,某天放学后得以进过陆家一次。诊所横向有
三四进,一进是客厅,摆兰花、挂字画,很优雅;二进是诊疗室;三进住家;四进是厨
房杂屋。陆医生那时三十七八岁,戴副眼镜,颇为儒雅,听说我是教师的儿子,对我蛮
客气,说,好好念书,以后读大学。
1956年,他调入浙二医院当教授,一边看病一边讲课,还经常下乡进厂义诊,这时
他为老百姓看病的机会就多了。陆医生从事肛肠病研究至今已有七十余年,获荣誉多多
,被誉为“痔科国宝”。
冯斌著名武术家,行伍出身,解放前在佑圣观路的馆驿后路口开了家伤骨科诊所,
看病并收徒授拳。馆驿后是省政府后面的一条小马路,明清时是驿站所在地,民国时浙
江禁烟(鸦片烟)局、杭州市警察局一分局等曾在此办公。解放后成了住家,我有同学住
在此地,进门照壁上一个十二角星的国民党党徽,直到1952年还在。馆驿后路口有口宋
井,据说是驿站饮马用的。冯斌诊所在井对面一排民国式平房,进门一条仅一米宽的狭
长天井,布置了鱼池、假山,虽小但别有洞天。平房正面全是上玻璃下木板的长扇门,
我们小时候就常常贴在玻璃上,看屋里的人练功。
五十年代初,冯斌已50多岁,微胖,留着白胡子,有些老相,但腰板笔挺,目光炯
炯,擅长拳。那时他在自家客堂间教拳,场地小,每批只收六七个徒弟。房梁上有一个
滑轮,吊下个沙包,徒弟挨个踢沙包,踢到了,沙包升上去一点,再踢。助跑、起跳,
客堂地板震得梆梆响。冯大师坐在太师椅上,一边看着,一边手里旋铁蛋子。等基本功
练到一定程度,才正式教授拳术招式。一批三个月,每人每月六块钱学费。上世纪六七
十年代,杭州武术大师何长海、高小毛等都跟冯斌习过拳。
1958年我母亲因莫名其妙的历史问题,被开除公职,下放到余杭县东塘公社。我当
时十四岁,靠挑土方、给钢丝车拉纤混日子,没有生活做时闲荡,就到六公园拜何长海
大呼隆学拳,一月两块钱学费,我没钱,缴一块,另外送点香烟票老酒票,师傅也不计
较。天不亮就要在石狮子上搁腿,在西湖边扎马步。其时正值粮食紧张时期,肚子饿得
头发晕,腰围两手箍得牢,顶多一尺五寸,没钱,有时只好从公园石凳下捡几张昨晚谈
恋爱人丢掉的糖纸儿舔舔,活脱是个“新三毛”。天亮后师傅来了,教个几招。后来,
我连一块钱的学费都交不起,只学了两个月就不学了。但是算起来,我还算是冯斌的再
传徒弟吧。
门儿布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杭州城里有“四大怪”:弼教坊的阿德哥、众安桥的肢
手儿、南星桥的张大头、佑圣观路的门儿布。这些称呼略带歧视,说的是这几个人怪七
怪八,不同常人,也算草根名人吧。
门儿布,据说姓陈,真名不知,住在离佑圣观路不远的斗富三桥桥洞附近,半个流
浪汉。瘦瘦的,四十岁左右,有点女相,穿一件对襟大衫儿,还算整洁,但面皮黄亮,
估计有肝肾毛病。他每天左胳膊夹着五张门儿布(老底子做布鞋鞋帮用的),右手举一块
自己钉的木牌,上面写着:我会做门儿布、我会劈柴、我会补衣裳……整天在佑圣观路
梅花碑、水亭址、马弄一带转来转去,不说话,不吆喝,基本没生意,有点姜太公钓鱼
,愿者上钩的味道。街坊叫他“门儿布”。
有一次,我看到他在一家门口替人补裤子,飞针走线,女红了得,收了五分钱,围
观的人称赞他补得好,他说了一句“马马虎虎”。这是我唯一一次听到他说话。
门儿布长发及肩,有一天,我们一群不懂事的伢儿跟在他屁股后骂他“半雌雄”,
他不理,我们越骂越开心,突然他回转身掏出手帕抹起了眼泪,似有深藏的隐秘,我们
呆了,感到愧疚。60年代后期就再也没有见到他,据说死了。
解放初,佑圣观路一带像“门儿布”这样的穷人有很多。有一位朱同学,家里在巷
口摆香烟摊,9岁的她一放学就要去看摊子,晚上在煤油灯下冷风里一直要枯坐到十一
二点。当时到摊儿来买烟的大多是苦力,一包买不起,买一两支“老刀”牌过过瘾,一
天也赚不了几毛钱,全家吃饭就靠她每天傍晚捧只钵头到“颐香斋”,收店员吃剩下的
“回样儿”充饥。她心好,还不时送我几张“洋片儿”——香烟壳里的《三国》、《水
浒》人物。还有更苦的是那些剃头店、裁缝店、棺材店的学徒,十有八九是农村里不要
的孩子,十一二岁,多是瘌痢头,没有姓名,只看他头上瘌的形状不同,起个诨名:梅
花瘌痢、铜板瘌痢、一点儿和尚等等。整天就是给老板倒夜壶、刷马桶、抱小孩,洗老
板娘月经带,还要和老板签“生死契”,死活不管。夏天拉纸板风扇,稍有懈怠,老板
就给他吃“笃栗子”。冬天夜晚,店排门一上,老板扔条席子,就让他们睡在店堂的水
门汀,甚至泥地上,故经常生病,死了席子一卷扔到清泰门外的城河里了事,真当罪过
。1952年“三反五反”运动来了,这些学徒大多成了“打老虎(不法老板)”的积极分子
,有的后来当了小官,讨起漂亮老婆,头上瘌疤怎么办,于是一年四季戴顶麻织有孔的
干部帽,人称“乌纱帽”。
为了写这篇文章,我从城西专门跑到佑圣观路寻旧觅踪两趟。路已被西湖大道截成
两段,旧貌新颜,人物两非,想想童年时街上的情景,往事不堪回首。萧瑟秋风今又是
,换了人间。
附:
城垣记事
林之
说的是一块石碑的身世。
佑圣观路最著名的是梅花碑。梅花碑的得名因为一座石、一株梅、一块碑。梅花碑
是杭州人的俗称,它的全称是“梅石双清碑”。下面是它的简历。
南宋。首任皇帝高宗退位,住到德寿宫当起了太上皇。德寿宫又称北内,亭台楼阁
,名花异草,更有一玲珑奇石“芙蓉石”,石旁一老梅,梅石相伴几百年。
明末清初。德寿宫尚有园圃遗址,石在梅枯,画家蓝瑛画梅,孙杕补石,刻“梅石
双清碑”立于石旁。
清。乾隆南巡两次游德寿宫,观赏石与碑,地方官很接灵子,将石与碑送到京城圆
明园。多年后,它出现在燕京大学校园里。当年原碑送走,杭州另摹制一碑,留在遗址
,“文革”时碑毁。
上世纪80年代,杭州人丁云川在北大校园内寻到“梅石碑”,后将得到的拓本捐献
给了西湖博物馆。
2009年,重建梅花碑,依据拓本重刻梅石碑。
一块石碑,就像一个人,经历了宫廷和民间、欢喜和劫掠、战火和暴力。留在世间
的,只是旧时的一滴泪痕。
来源: 杭州日报
作者: 余小沅/文并供图 (照片我找不到,网页上只有文字)
编辑: 尉洁婷
2013年11月17日
原文链接:
http://gotrip.zjol.com.cn/system/2013/11/17/019708576.shtml
B*********y
发帖数: 266
2
这个要大顶!!!写得真好!!!
”经常当琴弦拨弄,终于触电,大叫大哭,刺激极深。“
呵呵,“交乖” “孽促”
wh
发帖数: 141625
3
“交乖”好像也是宁波话?上海话里也有,写“交关”的多。“孽促”这两个字写得真漂
亮,要是我写大概会写成“日出”……

【在 B*********y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个要大顶!!!写得真好!!!
: ”经常当琴弦拨弄,终于触电,大叫大哭,刺激极深。“
: 呵呵,“交乖” “孽促”

T*****n
发帖数: 2456
4
谢谢文豪reminder这篇,一直没时间来回帖。马市街走下去佑圣观路,佑圣观走下去吉
祥巷,再走下去金钗袋巷,旁边是梅花碑、城头巷、河坊街,右手边是中河,这一段路
俺好熟悉啊。。。前段时间看过城头巷,依旧有很多老房子啊。中河边的老房子基本拆
完了。

天。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佑圣观路,如今是一条不足千米的街道,隐于市井,却不知,八百年前它曾经皇气冲天。
: 公元1132年,6岁的赵家子弟赵伯琮被领进皇宫,成了皇位继承者候选人。30年后
: ,改名赵昚的赵伯琮登上皇帝宝座,就是南宋的第二位皇帝宋孝宗。一般认为,宋孝宗
: 是南宋历史上最有作为的皇帝,而他在民间最受欢迎的是为岳飞平反。
: 未登基之前,赵昚的宅邸在兴礼坊,就是今天的佑圣观路。他在这里住了30多年,
: 后来也成为皇帝的儿子赵惇(宋光宗)和孙子赵扩(宋宁宗),都出生在这所宅邸里。主人
: 搬进凤凰山皇宫后,将这所宅邸改成了道院,供奉北极真武佑圣君,名佑圣宫。传说当
: 初“佑”字无人字旁,一道士戏言:“宫无人,何以自立?”理宗遂命添加人字旁。后
: 佑圣宫毁于火灾。元代重建,改名佑圣观,路由此得名。
: 1917年为方便汽车通行,修6米宽的碎石路,1927年改成沥青路。

T*****n
发帖数: 2456
5
有兴趣可以看一下这个链接,今天的佑圣观路,我一直觉得那一带挺干净的
http://gov-hzrb.hangzhou.com.cn/system/2011/11/07/011590024.sht

天。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佑圣观路,如今是一条不足千米的街道,隐于市井,却不知,八百年前它曾经皇气冲天。
: 公元1132年,6岁的赵家子弟赵伯琮被领进皇宫,成了皇位继承者候选人。30年后
: ,改名赵昚的赵伯琮登上皇帝宝座,就是南宋的第二位皇帝宋孝宗。一般认为,宋孝宗
: 是南宋历史上最有作为的皇帝,而他在民间最受欢迎的是为岳飞平反。
: 未登基之前,赵昚的宅邸在兴礼坊,就是今天的佑圣观路。他在这里住了30多年,
: 后来也成为皇帝的儿子赵惇(宋光宗)和孙子赵扩(宋宁宗),都出生在这所宅邸里。主人
: 搬进凤凰山皇宫后,将这所宅邸改成了道院,供奉北极真武佑圣君,名佑圣宫。传说当
: 初“佑”字无人字旁,一道士戏言:“宫无人,何以自立?”理宗遂命添加人字旁。后
: 佑圣宫毁于火灾。元代重建,改名佑圣观,路由此得名。
: 1917年为方便汽车通行,修6米宽的碎石路,1927年改成沥青路。

wh
发帖数: 141625
6
是蛮干净的。你真熟悉。我很少去那里,以前我妈工作的轻工业厅纺织研究所在那里,
下车的那站就叫梅花碑,当时就觉得名字好听,不知道来历。

【在 T*****n 的大作中提到】
: 有兴趣可以看一下这个链接,今天的佑圣观路,我一直觉得那一带挺干净的
: http://gov-hzrb.hangzhou.com.cn/system/2011/11/07/011590024.sht
:
: 天。

1 (共1页)
进入Zhejiang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都市妖奇谈 庭院深深z好郁闷~`
[正整征]清平乐老底子的杭州风情:佑圣观路里的记忆(ZZ) (转载)
unidentified_title千岛湖藕田现珍稀白鹤 村民:炖一锅野味吃算了(图)
奋斗在新明朝 正文 五百四十章 这可是大事!圣人肯为我们说相声吗?ZZ
浙江农村的离婚率很高了吧中国名花异草故事
(zz)胡雪岩身后事:红顶商人后人无人经商或从政爱有一万种方式
杭州河坊街也说菜市场大妈信仰
杭州的宣传片沈阳女与男友争吵后剪下其生殖器 手术缝合六小时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圣观话题: 杭州话题: 小学话题: 梅花话题: 门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