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ZJU版 - 杨卫:对博士后流动站管理的思考
相关主题
浙大新增博士后流动站十七个
[合集] 为什么说杨卫空降浙大任校长不是一个好主意?zz
[合集] 杨卫:导师“十戒”
浙大你究竟怎么了《浙大的骗》(ZT) (转载)
我准备给杨卫写封信
杨卫续任浙大校长
杨卫离职
大学院士数排行(转载)
中国高校博士后流动站排行(转载)
浙大回忆之往事如风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博士后话题: 流动站话题: 管理话题: 杨卫话题: 老师
进入ZJU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P***a
发帖数: 4213
1
浙江大学校长 杨卫
科学时报记者王莉萍采访整理
我对全国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管理委员会的工作有一定了解,也担任过3名博士后
的合作导师。博士后的学风管理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从博士后制度的演化看,在
中国设立博士后的初衷是为了培养一批有独立思考、能够提出科学问题的年轻学者。
按照中国博士后制度的倡议者发起人李政道先生的诠释:本科生是老师教学生学;研
究生则是老师给一个研究题目,可是老师并不知道答案,让研究生自己去按照老师指
导的方向,求知一个新的结果;这样学生作研究的能力是有了,但是自己构思题目的
能力还没有;如果博士一毕业马上从事工作,各种压力和事务比较多,因此,博士后
期间应该让年轻学者有一段时间和宽松的环境去自己找方向、找方法、找答案,或者
思考一个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科学问题,然后沿着这个思路做下去。

因此,在我国博士后制度建立伊始,博士后由国家出资支持,生活待遇较充裕,
比当时的讲师甚至有些副教授都要高,博士后基金在当年已高达2万~3万元。博士后
由所在的流动站管理,与他们工作的教授为之提供一个干事业的平台,称之为合作导
师。当时博士后的研究相对独立,自己
1 (共1页)
进入ZJU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浙大回忆之往事如风
浙大人心中的清华(zz)
Re: ZZ:浙江大学的四大败笔 (似出于ZJU的人,很可能来自“他三校”)
关于se a,不得不说的故事 7
我和杨振宁 ----- 寻求真相:李政道答记者问 (1)zz
我和杨振宁 ----- 寻求真相:李政道答记者问 (2)zz
我和杨振宁 ----- 寻求真相:李政道答记者问 (3)zz
我和杨振宁 ----- 寻求真相:李政道答记者问 (4)zz
[转载] 束星北档案——一个天才物理学家的殒落(2)
ZZ浙江大学电子物理79级毕业20周年同学会纪实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博士后话题: 流动站话题: 管理话题: 杨卫话题: 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