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 发帖数: 8441 | 1 地方戏的移植改编:从扬剧《百岁挂帅》到京剧《杨门女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
新中国戏曲改革运动个案研究
内容提要:20 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杨家将戏曲改编,其进路之一是从老戏《十二寡妇征
西》的凄苦悲怆,一转而为扬剧《百岁挂帅》的悲中见壮,再转而为京剧《杨门女将》
的慷慨激昂。其间,地方戏特有的传奇色彩和浪漫想象,“人民性”的乐观和坚韧,以
及中国文化中“家国一身”且又“轻家重国”的精神传统,加之当时极力宣扬民族国家
利益高于一切的“爱国主义”意识形态,在在不容许有丝毫悲惨气息和异质成分的干扰
而暗淡其光芒。于是各种历史、现实的政治文化因素在此际会,共同促成了“爱国主义
”思想主题和艺术境界在京剧《杨门女将》中的“完美”呈现。
杨家将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其内容不外乎两个方面: 一是表现杨家满门忠勇,前仆
后继,为国为民抗敌捐躯的英雄气概;二是揭示杨家与薄情寡义的赵宋王朝的恩怨纠葛
,以及世代忠良屡遭奸臣陷害的悲惨命运。所以民间对杨家将的态度很明确,既崇敬又
同情。
扬剧《百岁挂帅》,由精通戏曲改革的吴白 ①等人根据传统剧目改编,江苏省扬剧
团于1958 年在南京首演②。该剧取材于扬剧连台 |
d*****l 发帖数: 8441 | 2 佘太君: (止住) 嗯! (唱原板) 王大人且慎言,莫乱测我忠良之心。自杨家火塘寨把
大宋归顺,为江山称得起忠烈一门。恨辽邦打战表兴兵犯境,杨家将请长缨慷慨出征。
众儿郎齐奋勇冲锋陷阵,老令公提金刀勇冠三军。父子们忠心赤胆为国效命,金沙滩拼
死战鬼泣神惊。众儿郎壮志未酬疆场饮恨,洒碧血染黄沙浩气长存。两狼山被辽兵层层
围困,李陵碑碰死了我的夫君。哪一阵不伤我杨家将,哪一阵不死我父子兵。可怜我三
代伤亡尽,单留宗保一条根。到如今宗保边关又丧命,才落得,老老少少,冷冷清清,
孤寡一门,我也未曾灰心! 杨家报仇我报不尽,哪一阵不为江山,不为黎民!15
一番话,锥心刺骨,却又荡气回肠。如此震撼人心的表达,从饱经忧患的老太君口中
慨然道出,即刻便将剧中的激动情绪推向了高潮,也使杨家将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达
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在杨家众英雄眼里,“报私仇”作为一种令人不齿的狭隘动机,
自然是对杨家“世代忠良”、“满门英烈”的污辱与诽谤;只有“为江山”、“为黎民
”,才称得上是他们浴血沙场的真正目的。然而,在杨家将前仆后继、赓续不绝的忠勇
报国传统中,在国恨家仇集于一身的艰难险境中,又怎能排除为先辈 |
g********e 发帖数: 83 | |
S********8 发帖数: 4466 | 4 嗯,史依弘的那段“探谷”很值得一看,刀马旦的功夫好,旦角唱高拨子唱出味道很不
容易。
【在 g********e 的大作中提到】 : 大爱采药老人那节啊啊啊……
|
L*******i 发帖数: 1126 | 5 that's a long article, :-) |
d*****l 发帖数: 8441 | 6 Actually a thesis, or paper.
【在 L*******i 的大作中提到】 : that's a long article, :-)
|
L*******i 发帖数: 1126 | 7 I always cry when I listen to 佘太君唱原板.
my breath stops when I listen to that piece, from the begining. Then when it
gets to ".....李陵碑碰死了我的夫君",the long hold tear would burst out....,
every single ti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