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Xibei版 - 挑战极限——佛教修行道上的欲求与想象 (转载)
相关主题
好多做梦想题材的节目啊。。。把孩子培养成普通人:一位父亲的18个忠告! (转载)
今天的游戏很蓝很净很寂寞,又脏又乱又快活,z (转载)
美国地铁里的一个实验(看完很有感触所以就转来了) (转载)mitbbs搞这个ip一位是何解?
内蒙各地饮酒回忆片断 (转载)世界真复杂
大家要善待自己和家人来看看国内底层劳动人民的发明创造
宝宝版有一位mm觉得老公比自己挣钱多不爽好像很多人对狼都有一种特殊的感觉?
ZT: 老农与猪 (转载)懒人版凉拌干米线
你旁边要是有这么一位打呼噜的怎么办? (转载) (转载)给西北朋友们吹一下江南美食(1)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善巧话题: 欲求话题: 诸欲话题: 喜乐话题: 理论
进入Xibei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z**n
发帖数: 22303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ndstyle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zoun), 信区: mindstyle
标 题: 挑战极限——佛教修行道上的欲求与想象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Nov 28 00:02:46 2012, 美东)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fsbd190504 (flow), 信区: Wisdom
标 题: 挑战极限——佛教修行道上的欲求与想象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Nov 27 21:12:32 2012, 美东)
挑战极限——佛教修行道上的欲求与想象
[作者]坦尼沙罗尊者[中译]良稹
佛陀曾经说过,一切现象根植于欲。我们一切的所思、所言、所为——每一种体验
——皆来自欲。甚至我们自身也从欲而来。轮回此生,是因为我等有再生之欲。无论自
知与否,诸欲在不断地重新定义“我们是谁”的意感。欲是吾人于时空因果矩阵的就位
方式。唯一不根植于欲者,即是涅磐,因为它是一切现象的终结,它甚至超越了佛陀所
用的“一切”这个词本身的内涵。不过,把你引向涅磐的那条道却根植于欲——善巧之
欲。解脱道挑战著善巧诸欲的极限,看它们能走多远。
善巧之欲——这个概念听来或许怪异,然而,成熟之心面对诸欲,直觉地见其善巧
而行之,识其不善而弃之。 欲求幸福喜乐,乃是人之本能。所有其它诸欲,都是追求
该乐的策略。你之所以欲得一个iPod[微型音乐播放器]、一位性伴侣、或者一种内在的
宁静感,是因为你估想它将令你喜乐。这些次级欲求,因其为策略,故服从一种模式。
它们出自一股莫名的匮乏与局限之感; 它们运用你的辨识力,认知局限之因; 它们利用
你的想象力,构思解决之道。
尽管服从某种共同模式,诸欲却并非归于一元。它们各自对生命中缺乏什么,提供
一种不同的认知,同时又对谋策当为何样,给出一个不同的构想。三明治之欲的发端,
是对体内饥饿的认知,它荐举的解决方案,是面包片夹起司。登山之欲关注的则是另一
类饥饿——对成就、振奋、自强的饥饿——它唤求的是另一类满足的意想。任何欲求,
凡是其谋策趋向真乐,它便是善巧的,反之则是不善巧的。不过有的欲求貌似善巧,却
可能只引生出虚假或瞬逝之乐,不值得为之付出的努力。故此,智慧发端于一个元欲求
不善巧欲可以藉种种形式造苦。有时其目标是不可实现的: 譬如长生不老。有时其
目标需藉助不良手段达成: 譬如以谎言、欺骗出人头地。或者,欲求之目标达成后,未
必真使你久享其乐。即便攀上珠峰顶端,也可能失望。即便不失望,你亦不能久驻。离
去时,除了飘渺褪淡的记忆外,别无所剩。假若你的攀达藉助了失德或伤害性的行为,
那种记忆可以烧毁登峰的一切喜悦回味。
此外,诸欲间往往逆向牵扯。譬如性欲可以妨碍你的宁静欲。实际上,正是诸欲的
相互冲突向我们警示,欲可以有多少痛。也正是诸欲的相互冲突,教会了每一个欲以申
言、劝说、论辩、恐吓的方式,一路夺权。某个欲求虽其善巧,不等于面对非善巧欲,
它能够以善辩制胜,因为一逞其愿的,往往是最不妥协、最喧嚣、最滑头的那些欲求。
这就意味著,智慧也必须学会策略,增强善巧诸欲的力量,令非善巧欲甘心听从。如此
,方能够调度诸欲,齐心协力趋向高等福乐。 成熟健康之心的运作方式便是如此: 它
能够主持一场与其说是理性与欲求之间,莫如说是一场负责任与不负责任的欲求之间的
对话 。
不过,即便在成熟之心里,这种对话往往也只能达成一些不称心的折衷: 抓几把
感官之欲,瞥两眼灵性宁静,并无真正满足、完整[的喜乐]。面对折衷,有些人耐性渐
失,不闻审慎之欲的呼声,开始听命于立得快感的急求——去抓取尽可能多的性爱、权
力与金钱。不过,当快感的兴奋耗尽之后,造成的破坏却可能需要几辈子来矫正。另有
一些人则尽量在诸欲间接受妥协,不追求他们视为遥不可及的目标,试图从这种妥协中
找到些许宁静。不过这种宁静,也同样有赖于罔闻内心的呼声,否认一切欲中蕴涵著的
真相: 在无休止的逼窄迫狭中度过一生,是不可忍受的。
这两种人持有一个共同的假定: 不受局限的真乐是不可企及的。他们的想象力如此
钝矬,以至于对此生得到一种不受局限的真乐无从构想。
佛陀的特别之处就在于: 他从未降低自己的希望。他想象到一种终极福乐——如此
无限制、无匮乏,以至于再不需要升起其它欲——接下来,他珍视对这样一种福乐的欲
求,把它奉为至高目标。他把其余一切欲,带入了与它的对话之中,经过对种种策略的
探索,最终找到了一个证得那种无限福乐的策略。该策略,就成了他最根本的教导——
四圣谛。
我们多数人,在审视四圣谛时,并未意识到它们都关乎欲。有人教导说,佛陀只给
欲赋予了一种角色——苦因。既然他说摒弃苦因,似乎他是在否定欲及其建树性同伴—
—创意、想象、希望——有任何正面作用。不过,这种认知没有抓住两个要点。第一,
四圣谛都是针对欲的分析,用的是欲本身的言说方式——对不足与局限的认知,对解决
方案及策略的想象。第一圣谛教导的是我们生命中的根本匮乏与局限——即是造苦的执
取。第二圣谛指出的是引生执取的几类欲: 感官欲、有欲、非有欲。第三圣谛扩展我
们的想象力,使之包容彻底克服执取的可能性。第四圣谛即苦的止息之道,揭示的是摒
弃苦因、克服执取的策略。
往往为人们忽视的第二点是,四圣谛根据善巧与否,给欲赋予了两种角色。不善巧
欲,正是苦因,善巧欲则构成灭苦之道的一部分。善巧欲之能够消弭非善巧欲,不是藉
著压制,而是藉著升起越来越高层次的满足与安宁,使不善巧欲无立足之地。善巧欲的
这一策略,在正精进道支中有著明确的体现:
“比丘们,何为正精进[正勤]? 有此情形,一位比丘生欲、精勤、奋力、持心、用
心,令未升起的恶劣与非善巧素质不升起……令已升起的恶劣与非善巧素质弃绝……令
未升起的善巧素质升起……令已升起的善巧素质确立、不混淆、增长、充 实、发展、
圆满。此谓正精进。”(长部22)
上述公式表明,以善巧素质替代非善巧素质的关键,在于欲、勤、心。欲提供了正
精进的原始动力与焦点,勤[持恒,不懈,精进]提供了维持的力量。心[intent],是三者
当中最复杂的因素,其巴利文citta,也指 mind[心],在这里的上下文中,意味著全心
全意——也就是把你所有的敏觉、才智、明辨、创意能力——投入手头的工作。不要让
你的心在这件事上分裂; 令心的全部力量在同一阵线上合作。
这三种素质——欲、勤、心——蕴涵在掌握一门技能的每一次尝试之中。因此在修
行道上,不妨观想你过去是如何运用这些素质掌握其它技能的。佛陀用他的众多比喻说
明了这一点。他把修道者比作一位能工巧匠——乐手、木匠、外科医生、杂技家、厨师
。圣道的发展,如同任何一门技能,存在多项步骤,较为突出的有四项。
首先是,运用你的创意,击退一开始便试图劝阻你作出善巧努力的内在噪声。这些
声音好比一群不够光明正大的律师,各自代表著深重的利害关系,也就是你所有那些受
到威胁的不善巧欲。你在反驳其论点时必须敏捷、警醒,因为它们会来自各个方面,听
起来真诚、贤明,尽管实际不然。以下是这些声音可能陈辩的若干论点,以及几条有效
的回驳。
“试图如此操纵你的诸欲是不自然的。”实际上,当你对诸欲择此舍彼时,已经是
在操纵了,因此不如学会善巧为之。世界上乐于替你操纵欲望的大有人在——想一想所
有那些试图吸引你的注意力的喧嚣广告——你不如把操纵权交付可靠者之手,也就是你
自己。
“试图改造欲望等于是打击自我。”这个论点只有在你给你的自我感——实际上就
是一袋子杂乱无章的欲——多于它应得的实质时才讲得通。你不妨把这个论点倒过来看
,既然你的“自我”是一系列不断变化著的求乐策略,你不如试著让它朝更有可能达到
真乐的方向转变。
“把欲求划分为‘善巧’与‘不善巧’有二元性与评判性。”你不会要一位非二元
性的机械师替你修车,也不会要一位非二元性的外科医生为你作脑手术。你需要的人才
,必须会分辨善巧与非善巧。你若珍重自己的福乐,就会向最该对此负责的人——你自
己——要求同样的辨察力。
“这样做目标定向性太强。只要接受当下一切就好。”每一个欲都在对你诉说,当
下事态是有限的、匮乏的。你或者接受那个欲,或者接受那种匮乏。两者兼收等于是否
定任一为真。试图太平无事地住在这两者间的张力之中——以所谓的“无欲之道”摆脱
双方——这种舍,被佛陀称为有限的舍,一位泰国林居导师称之为[笨]牛的舍。
“抵挡如此神圣而奥秘的力量是徒劳无功的。”欲望之所以看上去不可抵挡、神秘
莫测,只因我们不懂得自己的心。再说,对自己不了解的力量不停地贴上“神圣”、
“宇宙”之类的标签,我们又将置身何处?
“与不善巧欲相争太辛苦了。”考虑剩下的选择: 一时摆出某个欲求架式,下一刻
又摆出另一个欲求架式,从一组局限到另一组局限无尽漫游,不停地寻求喜乐,却总发
现它从你的把握中滑脱。正精进至少给了你一个稳定的立足点。这样做,并非是在混乱
的欲求堆中再添一个更苛刻的,而是为这团混乱提供一个厘清之道。佛陀的圣道对一种
无限之乐的希望一直开放著,通往目标的途中也一路存在着层次越来越精细可靠的禅乐。
简言之,佛陀的这个选择,实际上愉悦更多,劳苦更少。
一旦你平息了这些噪声,下一步是对自己的行动[业]与其后果担负起责任。这需要
一种愿意从错误中学习的态度。几年前,一位社会学家对某神经外科专业学生中的学成
者和不及格者作了研究,看看区分两者的素质是哪些。结果他发现,面谈中有两个问
题的答复,指向划分的关键。他问学生: “你是否犯过错误? 如果是,最严重的错误是
什么?” 该专业的不及格者均答自己难得犯错,即便承认失误,也一概归咎于自己无法
控制的因素。而成功毕业于该专业的学生们,不仅承认自己犯过不少错误,而且还主动
说出,为了将来不重复那些错误,什么事是自己不会再做的。
佛陀对幼子罗睺罗的教诲中,也鼓励这种成熟的态度。他教导罗睺罗,在行动[造
业]之前,当专注自己的动机,行动时与行动后,当专注其后果。罗睺罗若发现,自己
的动机将导致对己或对人的伤害时,则不应随之而行。若发现自己的意、语、行已造成
实际伤害,他应当停止,下决心不再重犯,同时不在悔恨中消沉。反之,自己的行动[
业]若未见恶果,对正道上的进步他应当为之欣喜,用此种喜乐滋养继续的修持。
尽管佛陀的这些教诲针对的是一位七岁孩童,其大致模式对修持的每一层次都是可
以借鉴的。整个觉悟之道的构成,就是把“造最善巧之业”的欲求坚持到底的过程; 这
条道,随著你对“善巧”之意的领悟越来越精细,也将会发展起来。假若你行事时服从
了不善巧欲,则应对其后果担负起责任,用那些不良果报来教化该欲求,指出它错在哪
里。尽管诸欲有可能顽固异常,它们却都以追求喜乐为同一目标,这就可以构成有效对
话的共同基点: 某个欲求若非造就真乐,则有悖于它的存在理由。
明确这一点的最佳方式,是从欲求至行动、从行动至后果作连续跟踪。假若该欲求
瞄准的喜乐导致他人受苦,则要关注那些人对喜乐的相应欲求如何导致他们来破坏你所
追求的喜乐。假若该欲求瞄准的喜乐仰赖于必然趋向老、病、死、或离你而去的事物,
则要关注该事实如何定然陷你于困境。接下来,要注意到依照这类欲望行事的苦迫,是
何等的普遍。不仅是你,每一位已经、正在、将要依照那类欲求行事的人,个个已经受
苦、正在受苦、将来必然受苦。这是无可回避的。
如此观想,有助于减弱常见的“为什么是我?”的念想,这种想法令苦加剧,令你
强烈执取造苦的那个欲求。如此观想,也有助于培养为善巧欲添注力量的两种重要态度
不过,直到你能够展示出,另外一些麻烦较少的欲求确实引生更大的喜乐,非善巧
诸欲是不会真正撤退的。这就是为什么佛陀强调要学会欣赏人生中持戒、布施的种种酬
报: 为他人增长福乐的喜悦感、对正当之事知难而行的尊严感与自重感。这也是为什
么佛陀的正道以喜乐、清新的诸层定境作为核心。禅定中得到这等清新的滋养,便给了
你直接、切身的证明: 佛陀并非主张灭绝喜乐。他所推荐的诸欲,的确会引生一种喜乐
,正是这种喜乐给了你继续择取善巧之道的力量。
那就是下一步: 把“在一切情形下造善巧业[行事善巧]”的那个欲求,耐心、不
懈地坚持下去。正同任何一位优秀的体育教练都会告诉你的那样,训练时数不一定能保
证成效。你必须对你的勤,融注以心: 包括敏感、辨察、创意。密切关注如何行事才更
有效。试著察看自己行事的模式。同时,在你的修持当中,引进游戏与多样化,使得修
持在高原状态时不至于单调起来,在低谷状态时不至于令你消沉。
佛陀在他的禅定指南中,也作过类似的阐述。一旦你把握了一种定境,要察看其中
何处仍有苦[张力]的成分。接下来,要找寻该苦的种种模式: 是你正在做什么才导致它
? 要设法在心低沉时令其喜悦,在它受局限时令它从中解脱,在心焦躁时令其稳定。
这样,随著你学会成功应对禅定的种种挑战 ,从中找到乐趣,你对内在因果作用的微
妙模式也会熟悉起来。
第四步,一旦你掌握了那些模式之后,便要挑战其极限。再说一遍,这不单是一个
强化努力的问题,更多的是激发你的想象力,去探索因果法则的那些意想不到的旁枝分
蘖。一位著名大提琴家曾经说过,最令他振奋的一场音乐会发生在一次演出中一根琴弦
绷断的意外情形下,当时他决定用余下的弦,临场新创指法奏完了全曲。禅定中最明显
的诸根琴弦,就是促生寂止与洞见的那些专门技能,不过更有趣的琴弦,乃是蕴涵于学
艺过程中的种种假设: 不足、策略、对话、你的自我感。你能学会把那些假设撤掉么?
到了某个禅定阶段,求得更高喜乐的唯一途径,便是对这些假设开始加以质疑。这又将
引生出一些有趣的悖论: 假若欲是发自一种不足或受限感,当它造出一种绝无不足或
受限感的喜乐时,欲 又将何如? 不需要欲是什么情形? 你的内在对话、你的自我感
,又将如何? 假若欲是你在时空中的就位形式,当欲不存在时,时空又将如何?
藉著把一位觉悟者描述成如此不可定义、如此无限,他或她在今生不可定位,今生
之后不可用存在、不存在、两者皆是或皆非来形容,佛陀对上述那些探究是有所鼓励
的。听起来这也许是一个抽象而不可及的目标 ,不过佛陀以自身之范例展示了该目标[
涅盘]的人相。既已超越了因果的局限,他在此生当中,在局限当中,仍可以完美行事
,即便在最困难的情形下,仍可以住于乐 中,以慈悲之心教化各等众生。[经典中]还
有他的指证,将善巧欲发展到尝得觉醒之味者,不仅有比丘僧尼,而且有居士甚至孩童。
因此,想象那种[欲求及真乐之可能性]吧。听从把你带往那个方向的任何欲求,那
是你的真乐之道。
a****5
发帖数: 10854
2
在求知欲与自然的呼唤间挣扎了片刻后,
我问一句:
大师,有摘要吗?

【在 z**n 的大作中提到】
: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ndstyle 俱乐部 】
: 发信人: zoun (zoun), 信区: mindstyle
: 标 题: 挑战极限——佛教修行道上的欲求与想象 (转载)
: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Nov 28 00:02:46 2012, 美东)
: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 发信人: fsbd190504 (flow), 信区: Wisdom
: 标 题: 挑战极限——佛教修行道上的欲求与想象
: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Nov 27 21:12:32 2012, 美东)
: 挑战极限——佛教修行道上的欲求与想象
: [作者]坦尼沙罗尊者[中译]良稹

z**n
发帖数: 22303
3
很快看完了,后半部分很多是关于实修的技巧,不懂也没关系,我也不能全理解。
这文有个很好的重点在于澄清佛法并不是像很多人误解的那样要看破红尘,消极避世。
佛陀当初离开王宫求道的根本目的,是要为人类寻求一条解脱的道路,因为他看到了世
间任何人都无法避免的苦,那就是老病死。佛教认为六道轮回中的有情众生,唯有藉修
行才能跳出这个圈子,否则享乐只是暂时,痛苦却是永久的。现在的修行要摒弃很多欲
望与享乐,因为很多享乐随之而来的是更大的痛苦,有些出现在现世,有些是在来世。
修行的过程中吃苦是难以避免的,可是最终的目的却是终极的永恒的快乐。
戒律就是为了避免这些不好的后果而在身语意上设定的一些禁区。
拿世间的事情做比方,少年时的寒窗苦读为的是更美好的将来。禅定的喜乐就是科学界
能够证实的。证得罗汉果位以后就修行就不会退转,我个人的理解是这个层次索达达到
的喜乐是世间任何享乐都望尘莫及的,所以不会因为诱惑作出对修行不利的事情。
人类生理上能达到的最强烈的快感莫过于性高潮和吸毒吧,可是脑部代表快乐的伽马波
的峰值,却是在一群西藏喇嘛禅定的时候测得的,这个结果几年前就发表在了PNAS上。
普通人还没到达这个强度就先疯了。
总的来说,佛法是实修的宗教,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和思想把握自己将来的命运,目的
是永恒的最高的快乐。大乘佛教认为欲达到这种最高层次的快乐,时时刻刻把他人的福
祉放在第一位的具有高度牺牲精神的菩提心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文章最后讲到的挑战极限离我们很远,有些类似于禅宗的开悟吧,语言和经验无法描述
的。

【在 a****5 的大作中提到】
: 在求知欲与自然的呼唤间挣扎了片刻后,
: 我问一句:
: 大师,有摘要吗?

a****5
发帖数: 10854
4
多谢呆呆总结!
问几个general的问题,
1. 性高潮,吸毒和入定产生的快感有什么本质不同?
2. 入定的目的是为了快感吗?还是快感只是修行入定过程中的副产品?
3. 能不能这么理解:败家子今朝有酒今朝醉哪管明日瓦上霜,我们传统文化讲究少小
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佛陀更近一步,十世苦难皆修行行满归道乐
永生。也就是说,大家都是为了pursuit for happiness,只是对happiness的时间定义
有差别。

【在 z**n 的大作中提到】
: 很快看完了,后半部分很多是关于实修的技巧,不懂也没关系,我也不能全理解。
: 这文有个很好的重点在于澄清佛法并不是像很多人误解的那样要看破红尘,消极避世。
: 佛陀当初离开王宫求道的根本目的,是要为人类寻求一条解脱的道路,因为他看到了世
: 间任何人都无法避免的苦,那就是老病死。佛教认为六道轮回中的有情众生,唯有藉修
: 行才能跳出这个圈子,否则享乐只是暂时,痛苦却是永久的。现在的修行要摒弃很多欲
: 望与享乐,因为很多享乐随之而来的是更大的痛苦,有些出现在现世,有些是在来世。
: 修行的过程中吃苦是难以避免的,可是最终的目的却是终极的永恒的快乐。
: 戒律就是为了避免这些不好的后果而在身语意上设定的一些禁区。
: 拿世间的事情做比方,少年时的寒窗苦读为的是更美好的将来。禅定的喜乐就是科学界
: 能够证实的。证得罗汉果位以后就修行就不会退转,我个人的理解是这个层次索达达到

g***j
发帖数: 40861
5
我看作品里杀人放火人幡然悔悟后比小心谨慎一生的人成佛的几率大

【在 a****5 的大作中提到】
: 多谢呆呆总结!
: 问几个general的问题,
: 1. 性高潮,吸毒和入定产生的快感有什么本质不同?
: 2. 入定的目的是为了快感吗?还是快感只是修行入定过程中的副产品?
: 3. 能不能这么理解:败家子今朝有酒今朝醉哪管明日瓦上霜,我们传统文化讲究少小
: 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佛陀更近一步,十世苦难皆修行行满归道乐
: 永生。也就是说,大家都是为了pursuit for happiness,只是对happiness的时间定义
: 有差别。

a****5
发帖数: 10854
6
切,一佛功成万骨枯,你没看到另外一万个下油锅的

【在 g***j 的大作中提到】
: 我看作品里杀人放火人幡然悔悟后比小心谨慎一生的人成佛的几率大
g***j
发帖数: 40861
7
我愿意给呆呆大师垫脚

【在 a****5 的大作中提到】
: 切,一佛功成万骨枯,你没看到另外一万个下油锅的
a****5
发帖数: 10854
8
联想到我转的图片贴。。。
人家呆呆已经成家了,你这样不好

【在 g***j 的大作中提到】
: 我愿意给呆呆大师垫脚
g*****A
发帖数: 14950
9
好长
s*******y
发帖数: 46535
10
重口味

【在 g***j 的大作中提到】
: 我愿意给呆呆大师垫脚
相关主题
宝宝版有一位mm觉得老公比自己挣钱多不爽把孩子培养成普通人:一位父亲的18个忠告! (转载)
ZT: 老农与猪 (转载)很蓝很净很寂寞,又脏又乱又快活,z (转载)
你旁边要是有这么一位打呼噜的怎么办? (转载) (转载)mitbbs搞这个ip一位是何解?
进入Xibei版参与讨论
z**n
发帖数: 22303
11

前两者对现世来说有害也罢有益也罢,肯定不是通往解脱的道路。当然藏传里非常神秘
的双修法我不知道不敢说。
副产品,禅修是解脱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外道很多也有禅修,层次有的还很高,通往佛
陀指出的解脱之路离不开禅修,可是不需要达到禅修的最高境界。
可以也不可以,涅槃寂静里没有时间和空间,并且超越一切现有经验,完全无法与之类
比。

【在 a****5 的大作中提到】
: 多谢呆呆总结!
: 问几个general的问题,
: 1. 性高潮,吸毒和入定产生的快感有什么本质不同?
: 2. 入定的目的是为了快感吗?还是快感只是修行入定过程中的副产品?
: 3. 能不能这么理解:败家子今朝有酒今朝醉哪管明日瓦上霜,我们传统文化讲究少小
: 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佛陀更近一步,十世苦难皆修行行满归道乐
: 永生。也就是说,大家都是为了pursuit for happiness,只是对happiness的时间定义
: 有差别。

a****5
发帖数: 10854
12
多谢大师释疑。这也是功德,是吧?
十万个为什么再问个问题。涅磐寂静是一种物理状态还是心理状态?听起来就是物理学
里的奇点

【在 z**n 的大作中提到】
:
: 前两者对现世来说有害也罢有益也罢,肯定不是通往解脱的道路。当然藏传里非常神秘
: 的双修法我不知道不敢说。
: 副产品,禅修是解脱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外道很多也有禅修,层次有的还很高,通往佛
: 陀指出的解脱之路离不开禅修,可是不需要达到禅修的最高境界。
: 可以也不可以,涅槃寂静里没有时间和空间,并且超越一切现有经验,完全无法与之类
: 比。

z**n
发帖数: 22303
13
zt-佛法认心物二者,皆一体所生之用,亦即一元之二面也。故禅宗古德之言性,有时
曰“即心即佛”,有时曰“不是心,不是物,亦不是佛”。以人智易执,一落言诠,即
便迷头认影,故须种种巧设权言,以透脱滞见,独露真如。不知色身外洎山河大地,咸
是妙明真心中物。唯识概八识于心王含藏宇宙万有心物之种子,皆标明佛法之言心,即
谓心物一元之体性。又曰如来藏性,亦曰真如。
本体之性,心物一如。寂然空净,能生万法。
http://www.shixiu.net/nanshi/zhuzuo/chlc/4102.html

【在 a****5 的大作中提到】
: 多谢大师释疑。这也是功德,是吧?
: 十万个为什么再问个问题。涅磐寂静是一种物理状态还是心理状态?听起来就是物理学
: 里的奇点

a****5
发帖数: 10854
14
佛祖应该发动一场白话文运动
看得我这个累啊
大致看懂的部分,我觉得还是掉入了格物致志的路子。
其实,物理和心理有本质不同,而宗教本质上应该是唯心的,任何宗教格物的企图都是
作茧自缚。耶稣教对此应该有深切体会。我觉得佛教不应该犯这种地级错误

【在 z**n 的大作中提到】
: zt-佛法认心物二者,皆一体所生之用,亦即一元之二面也。故禅宗古德之言性,有时
: 曰“即心即佛”,有时曰“不是心,不是物,亦不是佛”。以人智易执,一落言诠,即
: 便迷头认影,故须种种巧设权言,以透脱滞见,独露真如。不知色身外洎山河大地,咸
: 是妙明真心中物。唯识概八识于心王含藏宇宙万有心物之种子,皆标明佛法之言心,即
: 谓心物一元之体性。又曰如来藏性,亦曰真如。
: 本体之性,心物一如。寂然空净,能生万法。
: http://www.shixiu.net/nanshi/zhuzuo/chlc/4102.html

z**n
发帖数: 22303
15
你看看当代物理学家怎么认为再说吧:
霍金:我们所感知的世界是否真实
物理学家一直在寻求能够统一所有物理学的那个终极理论。现在看来,他们或许不得不
止步于一组理论,无法将它们合为一体。
斯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
莱昂纳德·蒙洛迪诺(Leonard Mlodinow)
翻译 庞玮
几年前,意大利蒙扎市议会通过了一项法案,禁止市民将金鱼养在圆形鱼缸里观赏
。提案者解释说,把金鱼关在圆形鱼缸里非常残忍,因为弯曲的表面会让金鱼眼中的“
现实” 世界变得扭曲。抛开这一法案给可怜的金鱼带来的福祉不谈,这个故事还提出
了一个有趣的哲学问题:我们怎么知道我们感知到的“现实”是真实的?金鱼看见的世
界与我们所谓的“现实”不同,但我们怎么能肯定它看到的就不如我们真实?据我们所
知,就连我们自己说不定终其一生,也在透过一块扭曲的镜片打量周遭的世界。
在物理学中,这个问题并非纯理论空想。实际上,物理学家和宇宙学家发现他们自
己眼下的处境和金鱼差不多。数十年来,我们一直上下求索,渴望得到一个终极的万有
理论,可以用一套完备自洽的基本定律来解释“现实”的方方面面。但现在看来,最后
我们得到的或许不是一个单一的理论,而是一大家族相互关联的理论,每个理论对于“
现实”都有一套自己的描述,就像透过它自己的圆形鱼缸观察世界一样。对许多人来说
,这个观点或许难以接受,其中还包括一些圈内的科学家。大多数人都相信存在一个客
观的“现实”,无论是我们的感知还是我们的科学,都在直接表达有关这个物质世界的
信息。经典科学就以这样一个信念为基础,即有一个外部世界独立存在,它的属性是确
定的,与感知这个世界的观测者无关。在哲学上,这种信念被称为唯实论(realism)。
不过,对蒂莫西·利里(Timothy Leary)和上世纪60年代记忆犹新的人应该知道另
一种可能:“现实”的概念也可以取决于感知者的心灵。这类观点大同小异,有的称为
反唯实论(antirealism),有的则称为工具主义(instrumentalism)或唯心论(idealism)
。按照这些“主义”,我们所知的世界是由人类心智以感官信息为原料构建的,是由我
们大脑中的解释结构塑造的。这种观点或许难以接受,却不难理解。你不可能将观测者
,也就是我们自己,从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感知中抹去。
随着物理学的逐渐发展,唯实论的地位正变得岌岌可危。在经典物理学中,牛顿体
系能非常准确地描述我们的日常体验,对“物体”、“位置”之类术语的诠释也在很大
程度上与我们的常识(即我们对那些概念的“现实”理解)相符。然而,作为测量工具,
我们人类是非常粗糙的。物理学家已经发现,平常所说的“物体”以及令我们看到它们
的光,都是由我们无法直接感知到的物体(如电子和光子)构成的。这些物体遵循的不是
经典物理,而是量子论。
量子论的“现实”与经典物理的“现实”截然不同。在量子论体系中,粒子既没有
确定的位置,也没有确定的速度,只有当一个观测者去测量那些量时,它们的值才会确
定。有些情况下,单独的物体甚至无法独立存在,只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出现。量子物
理还极大地挑战了我们对“过去”的认识。在经典物理中,所谓的“过去”就是一系列
已成为历史的明确事件,而在量子物理中,“过去”是不确定的,仅仅是一系列事件发
生的可能性,跟“未来”没什么两样。甚至连作为一个整体的宇宙,都没有一个明确的
过去,或者说历史。因此,量子物理暗含了不同于经典物理的另一种“现实”——虽然
经典物理与我们的直觉相符,而且在我们设计建筑、桥梁之类的东西时仍然可以帮上大
忙。
这些例子让我们得出一个结论,为诠释现代科学提供了一个重要框架。在我们看来
,“现实”不可能脱离图景或者理论而独立存在。相反,我们采纳了一种新观点,称之
为“取决于模型的唯实论”(model-dependent realism)。这种观点认为:每一个物理
理论或世界图景都是一个模型(通常本质上是一个数学模型),是一套将模型中的要素与
观测联系起来的法则。按照取决于模型的唯实论,追问一个模型本身是否真实没有意义
,有意义的只在于它是否与观测相符。如果两个模型都与观测相符,那就不能认为其中
一个比另一个更加真实。谁都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取更方便的那个模型来用。
别去评判真实
另类现实(alternative realities)已经成为今日大众文化的主流。例如在科幻电
影《黑客帝国》(The Matrix)中,人类就毫无察觉地生活在一个由智能计算机生成的虚
拟现实中,计算机通过这种方式让人类保持安定并心满意足,以便从他们的肉身实体上
抽取生物能量(姑且相信有这么种能量)。我们怎么能知道自己不是一个由计算机生成的
角色,此刻就生活在一个黑客帝国那样的世界中呢?如果我们生活在一个虚拟的、想象
的世界中,事件之间就没有必要存在任何逻辑,不必自圆其说,也不用遵循任何规律。
掌控这个虚拟世界的外星人说不定仅仅因为有趣或者好玩,纯粹为了看看我们的反应,
就会让全世界突然对巧克力深恶痛绝,或者一夜之间消除战争实现世界和平——可是这
种事情从来没有发生过。如果外星人坚决不肯违背自洽规律,那我们就没有任何办法确
定在这个虚拟现实的背后还存在另一个现实了。你当然可以说,外星人生活的那个世界
是“真实”的,计算机生成的世界是假的。然而,生活在虚拟世界里的生物无法从外部
观察他们的宇宙(我们也一样),也就没有理由怀疑自己生活的世界并非“现实”。
金鱼的处境也是如此。它们在圆形玻璃缸里看到的景象与我们在鱼缸外看到的显然
不同,但这并不妨碍它们发展出一套科学定律,来描述它们观察到的鱼缸外物体的运动
。比方说,由于光在由空气进入水中时会发生偏折,在我们看来做直线运动的一个不受
外力的物体,在金鱼看来就应该沿曲线运动。尽管身处一个扭曲的参考系,金鱼仍然可
以从中总结出一套始终都很正确的科学规律,让它们能够对鱼缸外的物体未来的运动做
出预言。它们的规律会比我们的规律复杂得多,但简单与否只与品味有关。如果金鱼能
够发展出这样一套理论,我们就必须承认金鱼的观点也是对“现实”的一个有效描述。
还有一个发生在真实世界里的著名例子,同样说明对“现实”可以有不同的描述,
那就是托勒密的地心说和哥白尼的日心说之争。尽管人们通常都说,哥白尼证明了托勒
密是错的,但事实并非如此。哥白尼和托勒密就好比我们和金鱼,选择任何一种描述作
为宇宙模型都可以,因为无论假设是地球不动还是太阳不动,我们都能很好地解释我们
观察到的天象变化。抛开哥白尼的日心说在有关宇宙本质的哲学争论上所起的作用不论
,它的真正优势只不过在于运动方程在太阳静止不动的参考系中更为简洁而已。
取决于模型的唯实论不仅对科学模型适用,对我们创造出来表述和理解周围世界的
意识和潜意识心智模型也同样有效。例如,人类大脑从视觉神经接收原始信息,将来自
双眼的信息综合起来,增强细节并填补诸如视觉盲点之类造成的信息缺失。不仅如此,
大脑还从视网膜接收到的二维信息中创造出了三维空间感。你觉得自己看到了一把椅子
,实际上不过是利用椅子上散射的光,建立起了一个心智图像,或者说是椅子的模型。
人类大脑非常擅长这种模型构建,如果给人带上一副特殊眼镜,让呈现在他眼睛里的图
像上下颠倒,大脑会改变这个模型让他看到上下不颠倒的物体——但愿在他想坐下来之
前,这种改变就已经完成。
管窥深层理论
在追寻终极物理理论的探索中,从未有哪个理论像弦论(string theory)这样让人
满怀希望,又如此饱受质疑。弦论是20 世纪70 年代被首次提出的一种尝试,目的就是
要将自然界中所有的作用力都统一到同一个理论框架中去——确切地说,是要把引力并
入量子物理体系。然而到了20 世纪90 年代初,物理学家发现弦论遇到了一个尴尬的问
题,那就是同时存在5 种不同的弦论。对于鼓吹弦论是唯一可行万有理论的那些人来说
,这确实相当难堪。到了90 年代中期,研究者开始发觉,这些不同的理论,以及后来
才出现的所谓超引力论(supergravity),其实都是在描述同一个现象,这给了他们一些
希望,认为这些理论最终可以统为一体。确实,这些理论通过物理学家所说的“对偶性
” (duality)彼此关联,这种对偶性就像是在不同概念之间来回变换的某种数学词典。
但很可惜,每种理论只能很好地描述某一特定条件范围内的现象——比如说低能现象。
没有哪个理论能够描述宇宙的方方面面。
弦论学家现在相信,这5 种不同的弦论只是对更基本的一种理论的不同近似,后者
被称为M 理论。[似乎没有人知道这里的M 代表什么,可能是Master(统领),可能是
Miracle (奇迹),也可能是Mystery(神秘),或者兼而有之。]尽管人们还在努力参详M
理论的本质,但看上去长期以来期待的单一终极理论或许不会出现,要描述宇宙万物
,我们必须针对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理论。因此,M 理论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单个理论,
而是众多理论组成的一个网络。这有点类似于地图。要将整个地球如实记录在二维平面
地图上,人们必须使用一套地图,其中每一张只覆盖一个有限区域。这些地图会互有重
叠,在这些重叠的区域,不同地图都展示出相同的地貌。与此类似,M 理论大家族中的
不同理论看上去可能千差万别,但都可以看成是同一个底层理论的某种版本,在适用范
围相互重叠之处,它们都会预言相同的现象,但没有哪个理论能够涵盖所有情况。
只要我们发展出一个描述世界的模型,并且发现它大获成功,我们就会说这个理论
描述了“现实”,或者说绝对真理。但就像金鱼那个例子一样,M 理论表明同样的物理
场景可以用不同的模型来描述,每个模型都有一套不同的基本要素和基本概念。或许,
要描述整个宇宙,我们必须在不同情况下使用不同的理论。每个理论对于“现实”或许
都有各自不同的理解,但根据基于模型的唯实论,“现实”的这种多样性是可以接受的
,不可以说哪一种“现实”比其他“现实”更真实。这不是物理学家传统意义上期待的
大统一理论,跟我们日常对“现实”的理解也相去甚远。但这或许正是宇宙的本来面目
。(本文来自科学美国人杂志中文版《环球科学》11月号:原题:真实世界的“真实”)
本文作者简介:
斯蒂芬·霍金的研究为今天我们理解黑洞和宇宙起源奠定了基础,不过 据他本人
指出,他在动画片《辛普森一家》(The Simpsons)和科幻剧集 《星际迷航:下一代》(
Star Trek: The Next Generation)中的演出也同 样精彩。从1979 年到去年,他一直
是英国剑桥大学卢卡斯教席数学教授, 牛顿也曾执掌过这一教席。他的著作中包括大
名鼎鼎的《时间简史》(A Brief History of Time),迄今已售出超过900 万册。
莱昂纳德·蒙洛迪诺是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理论物理学家。他写过 7 本科普著作
,包括《欧几里德之窗:从平行线到超空间的几何历 程》(Euclid’s Window: The
Story of Geometry from Parallel Lines to Hyperspace)和《醉汉晃悠悠:随机性如
何决定我们的生活》(The Drunkard’s Walk: How Randomness Rules Our Lives)。他
还为《百战 天龙》(MacGyver)和《星际迷航:下一代》写过剧本。
http://tech.sina.com.cn/d/2010-11-23/10184897322.shtml

【在 a****5 的大作中提到】
: 佛祖应该发动一场白话文运动
: 看得我这个累啊
: 大致看懂的部分,我觉得还是掉入了格物致志的路子。
: 其实,物理和心理有本质不同,而宗教本质上应该是唯心的,任何宗教格物的企图都是
: 作茧自缚。耶稣教对此应该有深切体会。我觉得佛教不应该犯这种地级错误

g***j
发帖数: 40861
16
大师为啥老搞些藏传的东西
a****5
发帖数: 10854
17
这不还是唯物和唯心的老论题嘛
其实,对于鱼缸里的金鱼来说,对它有用的是它在鱼缸里反复体验得到的一套规律,哪
怕这个规律在鱼缸外的人看来是扭曲的。鱼缸外的所谓真实世界的真实规律对于金鱼来
说没有意义,因为它不能体验不能验证自然对它的生活也没有任何实际的指导意义,注
意,我没说没有心理安慰意义。
在跳不出鱼缸的前提下,鱼儿根本不可能得到鱼缸外的真实规律。当然,这不会妨碍鱼
儿展开想象的翅膀构思一套包容鱼缸内扭曲规律的一套缸外普世规律,但是,在没有一
点点缸外信息输入的前提下,这样的普世规律可以有很多套,数学上来说,可以有无穷
多套,每一套都可以和缸内扭曲规律完美自洽,可惜鱼儿没有能力鉴别哪一套才是真的
。除非,有人打破鱼缸,或者有大神屈尊从缸外现身说法,可惜这样的事情在可怜的金
鱼历史上没有发生过。
也存在一种可能性,有个别鱼儿凭借个人努力,奋力一跃出了水面,得以一瞥缸外的真
实世界。他们回来后,变成先知,或者菩萨,或者其他什么,来教导世人缸外有天。可
惜,这些先知们除了个人体验没有带回任何真实可见可听可闻的证据,而且,这些个人
体验往往还相互矛盾。这种基于个人体验的不同理论,就叫做唯心。
站在缸外人的角度来看,如果真有这个鱼缸且缸外有人的话,鱼儿们唯心的未必没有蒙
对的,唯物的未必不是扭曲的。作为一个鱼儿,我可以安全且负责任的说,佛经是这些
唯心理论中最自洽的,仅此而已。
除非,你,墨菲斯,给我个药丸,让我吃了后从粘乎乎的培养基里醒来。
恐怕个别喇嘛通过化学反应急速增加自己身体温度的方法不适合我
也别拿鹤顶红来哄我!

【在 z**n 的大作中提到】
: 你看看当代物理学家怎么认为再说吧:
: 霍金:我们所感知的世界是否真实
: 物理学家一直在寻求能够统一所有物理学的那个终极理论。现在看来,他们或许不得不
: 止步于一组理论,无法将它们合为一体。
: 斯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
: 莱昂纳德·蒙洛迪诺(Leonard Mlodinow)
: 翻译 庞玮
: 几年前,意大利蒙扎市议会通过了一项法案,禁止市民将金鱼养在圆形鱼缸里观赏
: 。提案者解释说,把金鱼关在圆形鱼缸里非常残忍,因为弯曲的表面会让金鱼眼中的“
: 现实” 世界变得扭曲。抛开这一法案给可怜的金鱼带来的福祉不谈,这个故事还提出

z**n
发帖数: 22303
18
这个法师是南传。

【在 g***j 的大作中提到】
: 大师为啥老搞些藏传的东西
1 (共1页)
进入Xibei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给西北朋友们吹一下江南美食(1)大家要善待自己和家人
接着吹江南美食(2)-松鼠鳜鱼宝宝版有一位mm觉得老公比自己挣钱多不爽
小时候ZT: 老农与猪 (转载)
思念是一种你旁边要是有这么一位打呼噜的怎么办? (转载) (转载)
好多做梦想题材的节目啊。。。把孩子培养成普通人:一位父亲的18个忠告! (转载)
今天的游戏很蓝很净很寂寞,又脏又乱又快活,z (转载)
美国地铁里的一个实验(看完很有感触所以就转来了) (转载)mitbbs搞这个ip一位是何解?
内蒙各地饮酒回忆片断 (转载)世界真复杂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善巧话题: 欲求话题: 诸欲话题: 喜乐话题: 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