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g***j 发帖数: 40861 |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Rock 讨论区 】
发信人: xiaoputi (小菩提), 信区: Rock
标 题: 关于贾宏声zt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Aug 31 03:11:39 2011, 美东)
发信人: aixiaoxiaoyu (我爱小小鱼), 信区: Movie
标 题: 关于贾宏声zt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ug 26 15:07:59 2011, 美东)
吴飞
今年7月6日,在巴黎的一家旅馆里,我偶然上国内网站浏览,在一个并不醒目的地方看
到了这条消息:“演员贾宏声昨日跳楼自杀。”我惊愕了:贾宏声死了。但似乎没有谁
知道贾宏声是谁,就像《昨天》的开头那些七嘴八舌的评论一样:“贾宏声?谁叫贾宏
声?不知道。”“没有听说过。”“没印象了。”……
贾宏声演过的电影,我也没看过多少。但他自己演自己的《昨天》却是一部着实触动我
的片子。2001年冬天在美国,这部电影应该是刚刚出来,记得是和赵晓力一家一起看的
,看完他也很激动地说:“谁说中国没有好电影?不过这部电影应该改个名字,叫《死
磕》。”
赵晓力用的词正是导演张扬对贾宏声的评价:“他一直都很‘死磕’,任何事都爱钻牛
角尖。”这种死磕的力量并不是一个吸毒者或精神病人所能具有的,而是一种执着的理
想主义与日常生活的尖锐冲突。对贾宏声死前精神状态的猜测已经不重要,新闻媒体的
猎奇可以休矣;但我们可以想见,电影中所呈现出的那种震撼人的张力,在贾宏声后来
的十年生活中,应该是在继续着的。这种张力,并不是戒毒所或精神病医生就可以化解
的。
《昨天》的故事是从贾宏声的父母来北京开始的。他们提前退休,托运了一卡车的行李
,把整个家搬到北京,风尘仆仆前来照顾贾宏声,而贾宏声却沉溺在自己的理想中不能
自拔,恶言恶语伤害双亲。温暖的亲情和冷冰冰的信仰相撞,就是这部电影最震撼人的
地方。它不是对亲情的抒情描述,也不是对信仰的夸张铺陈,而是将一个非常较劲的理
想主义者放在一个矛盾重重、难以交流,但又充满关怀的家庭当中。贾宏声究竟是逆子
还是青年先锋?对父母的不断伤害是否成了他的信仰的表达方式?
但贾宏声的死磕本来并不是针对父母的。张扬、安斌,和贾宏声三个人的回顾,共同描
述出了他第一次吸毒时的情景。一群朋友一边看着贾宏声在电影中的表演,一边嘲笑着
他的做作。张扬说,他那时候挺看不上贾宏声的。为了在话剧《蜘蛛女之吻》中获得突
破,贾宏声开始吸毒。安斌说,那对贾宏声而言是一种时髦,就像他追求重金属一样,
只是他“挺较劲的,做什么都比别人过”,所以和别人的反应都不一样。贾宏声自己解
释得更清楚:“我知道他们那时候老嘲笑我,其实我也不喜欢自己演的东西。但是我知
道我自己的目标是什么,那时我老对自己说:一定要比他们强,一定要做到最好,一定
要成为让所有人都佩服的人。”贾宏声和自己较劲,和朋友们较劲,在大家未必有恶意
的嘲笑中吸毒,在毒品中享受高潮的刺激和折磨。朋友和母亲都认为他这是虚荣。
也许贾宏声最初的焦虑仅仅是出于虚荣,为了出人头地,不过,当朋友顺兴给他介绍了
《顺其自然》,他真正被列侬打动以后,恐怕就不再是“虚荣”可以概括的了。顺兴带
着吉他住到了贾宏声那里,帮贾宏声设计了房间。他坐在贾宏声的马桶上,非常投入地
念着《顺其自然》的歌词,屋外的贾宏声就深深地沉入音乐和友谊的魅惑之中了。在
1993年贾宏声二十六岁生日的时候,顺兴为他画了一幅列侬像,这幅画从此永久地挂在
了贾宏声的家里。朋友们一起疯狂地唱歌、跳舞,贾宏声露出很少见的幸福的微笑。
列侬使贾宏声变得深刻,也使他慢慢和给他带来了列侬的顺兴产生了隔膜,或确切地说
,使他和整个世界产生了隔膜。九三年的一天,贾宏声躺在离家不远的草地上,“我的
整个身体象片衣服一样地铺在地上,四周的嘈杂声一下子消失了,我脑子里一片空白”
。他无限地坠入音乐的纯洁和深刻之中,这音乐残酷地割断了他和世界的关系,使他一
下子变得与世俗生活格格不入。他回忆说:
“当耳机里响起第一个音符的一瞬间,我看见了世界上最蓝的一片天,很纯洁很残忍,
轻轻一下儿就让我彻底崩溃。那一刻起我感觉我是列侬的儿子,我好象看见了自己的终
点,而他们还在毫无目的地东奔西跑,我感觉他们都是白痴。”
贾宏声睁大眼睛虔诚地望着那片纯洁的天空,眼里充满了敬畏与惊诧。周围的一切都变
得渺小得近乎虚无,他泪流满面,整张脸扭曲成了一种极度的忏悔与悲悯。这是贾宏声
的神秘体验,是他皈依列侬的那一刻。
这时的贾宏声无法容忍周围世界的庸庸碌碌和日常生活的烦琐无聊了。他长久无法平复
心头的激动,冲回家里,也许想和顺兴分享那一刻的体验,也许想骄傲地宣布对世界的
战胜,也许只是要和这无法妥协的世界做最后的摊牌。此时的他,已经远非“虚荣”二
字所能形容。也许他已经在精神上超越了那些曾经看不上他的朋友们,超越了顺兴。
而顺兴,却正在和他的女朋友忙着洗菜、切菜、做饭。贾宏声听着那单调的切菜声,一
下子觉得,这个曾向他介绍了列侬的顺兴,怎么一下子变得如此鄙俗不堪?“你还做饭
呢!”他连看也不愿看一眼那两个俗人。而顺兴,却以一个朋友应有的关心,问这个神
情怪异的朋友怎么了。两个人变得完全无法交流了。在正沉浸于日常幸福的顺兴看来,
贾宏声一定是发生了什么事,此时正需要朋友的安慰和帮助;而在充满神圣感的贾宏声
看来,忙于食色之欲的顺兴简直俗不可耐,他唯一希望的,就是顺兴赶快从自己身边滚
开。他不想和顺兴多说一句话。
顺兴搬走了,贾宏声把自己关在家里。他已经把自己当成了列侬的儿子,宣布了与世俗
世界的决裂。他回忆这段时间说:
“我开始和自己磕,可到底在磕什么,我也说不清楚,好象就是想和自己质气,每天能
做的就是听音乐,无休止地听,你也许不相信,整整一年时间我就听了一盘磁带,
Beatles的专辑。”
他坐在窗台上,高傲地看着庸庸碌碌的世人。一只乌黑的甲壳虫爬到他的窗外,这彷佛
是向贾宏声显现的一个神迹,那就是Beatles精神的化身,在召唤他。贾宏声再次显出
一丝幸福的微笑,但随后就抿上嘴,陷入了茫然。
贾宏声越来越痛恨拍戏,无法进入状态。他看着自己在戏中的表演,感到无法忍受的虚
伪,于是朝挂着列侬像的墙上拼命撞头,直到撞得满头是血。贾宏声想彻底皈依音乐了
。他向朋友李杰提出组织一个乐队,因为演戏太虚伪,只有音乐才是真的。李杰在音乐
技法上还可以教他,但却无法忍受他对待音乐的宗教态度,最终离他而去。贾宏声对所
有的人都失望了,茫然中不知何去何从。他真正寻求的是什么?也许根本不是音乐,他
自己也不知道。这时的贾宏声再次看到了神迹,那不再是甲壳虫,而是天上的一条龙。
但这次的神迹却把他吓坏了,因为那龙的一双眼睛,就是他自己。
顺兴和李杰都无法理解的宗教情怀,他的父母当然不懂。父亲看着贾宏声无端咒骂庸庸
碌碌的路人,躺在地上不停地抽搐,还以为那就是毒品在起作用。比起顺兴和李杰他们
,父母更是俗人。
贾宏声进入了一种执着的精神追求,吸毒是这种追求的副产品。但父母始终不懂贾宏声
追求的那套东西。他们从一开始就认为,吸毒导致的病态,是贾宏声最主要的麻烦和困
难,所以要到北京来照顾他。同时,他们也希望观察观察,自己的儿子到底是怎么个情
况。
父母为了改变儿子的状态,采取了种种办法。他们刚到北京时遇到的问题,既不是贾宏
声的吸毒,也不是他的精神追求,而是很多日常琐事上的矛盾。贾宏声看不上他们使肥
皂,不让他们随便进自己的房间,不喜欢父亲的东北话,嫌父亲的样子土,叫他进房间
要敲门。母亲认为,这是因为他太虚荣。
虚荣毕竟还在正常人的行事范围之内,就像孩子的不懂事一样,还是可以容忍的。对这
方面的要求,父母都接受了。儿子不让打扫房间,母亲一声一不吭就出去了;儿子一再
逼着父亲把东北话中的“咋”和“啥”改成普通话中的“怎么”和“什么”,父亲毫不
反抗地屈服了;一辆崭新的自行车,要把后座、车轮盖、链盒、铃铛全部拆掉,父亲只
是稍微表现了不可理解,就照做了;要将父亲臃肿的屁股塞进紧绷绷的牛仔裤,父亲一
再缩肚提气,还是勉力办到了。父亲说,他有些怕儿子,经常被儿子挤兑得张口结舌,
手足无措。贾宏声僵硬的表情、做作的体态,和执着的肢体动作,都对父母形成一种压
力。
但父母在采取了一段时间的守势之后,开始主动教育和改变儿子。因为怀疑儿子还在吸
毒,父亲甚至打了他一巴掌。但贾宏声似乎并不在意,而是继续看他喜欢的电影《出租
车司机》。
后来,父母问了医生,了解了对儿子状态的医学解释,就改变了策略,满足他的种种要
求,给他买自行车,陪他去散步、聊天,给他买啤酒,甚至帮他去买磁带;当然,出于
对儿子的关心,他们也采取了跟踪、搜查房间等非常措施。一开始,他们的这些努力收
效甚微,甚至激起了贾宏声的逆反心理。他明明已经戒了毒,就是不肯服软说出真相,
而要和他们较劲下去,让他们焦虑和担忧。
而在父母觉得慢慢起到效果的时候,贾宏声也开始对他们采取攻势了。他尝试着让父母
理解他的追求。第一次和爸爸出去散步,贾宏声喝了两口啤酒,倒在草地上,再次面对
蓝天,念道:“当我发现自己处于烦恼之中,她来到我的身边,为我指引方向,顺其自
然。……”父亲一脸茫然地问了声:“啥?”贾宏声回应这不知趣的打岔:“我没跟你
说话。”父亲乖乖地扭过身去,但也更注意地听着儿子那半懂不懂的话。贾宏声念完,
兴致高涨,甚至问爸爸:“你觉得怎么样?”父亲如受宠若惊般问:“跟我说话哪?”
等确认这话是对他说的,他却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了,只好说了句:“挺好。”儿子知道
他听不懂,就教育老爸:“你该听听音乐了。”然后交待了一个光荣的任务:去买
Beatles的磁带。老头忙不迭地去王府井外文书店,重复着儿子告诉他的那个词,售货
员却比他更茫然。老头只好回家,又问了儿子一遍,但还是不放心,又不敢再问。于是
,他叫老伴儿配合,将儿子支走之后,竟然亲自去把列侬的像临摹了下来。真是难为老
父的一片苦心和聪明才智,居然按图索骥买到了列侬的磁带。
这就是两代人之间的交流方式。贾宏声尝试着向父母表达他的爱好和兴趣,父母则竭力
理解和支持他。一家人的关系似乎慢慢变得融洽起来,直到一场暴雨打断了父子之间的
交流。那场雨淋病了父亲,也浇得贾宏声满心痛苦。他在雨中走了一天一夜,直到把双
脚走烂,走到黎明的日坛。他紧贴着回音壁,张开疲惫的身体,“贾宏声,坚持住”的
声音在寂寞的祭坛旁回荡。坚持住什么呢?是在庸庸碌碌的家庭生活中坚持自己的信仰
?还是坚持不要吸毒,使自己彻底好转?
这天早晨,贾宏声竟然为了一碗拉面的十块钱和母亲死磕起来。他在大雨中一夜未归,
母亲劈头问他是不是又去吸毒了。也许,贾宏声本来就是要坚持戒毒,却被母亲的这句
话打消了热情。他扭头回到自己房间,猛踢电视机,直到屈服了的父亲送过十块钱来,
被他劈手夺过,然后迈开腿离开。这夸张的动作究竟是在炫耀胜利,还是在嘲笑自己的
坚持?
贾宏声仍然在试图交流,试图关心父亲的身体。但是,他的交流方式却慢慢让父母无法
接受了。他连续几次更直接地向父母表达自己的精神追求,但起到的都是相反的作用。
在粗暴拒绝了一个剧组的邀请之后,贾宏声只是试图向父母表达他和李杰想办乐队时表
达过的意思:演戏都是骗人的。谁知,双方越说越拧,父母以为贾宏声在否定他们一辈
子表演工作的意义,进而否定他们前来照顾儿子的一片苦心;而贾宏声更无法为自己的
信仰找到一种合适的表达方式,宁可将错就错,话赶话最终不欢而散。
下一个镜头,我们就看到贾宏声一袭黑衣,一副墨镜,抱着列侬的头像,在音乐声中,
庄严地走到正忙着做饭的父母面前。
顺兴画的这幅列侬像,是贾宏声的圣像。当初,它挂在客厅里;父母来了以后,就被收
到了贾宏声自己的房间里;在叫父亲买磁带的时候,他曾经向父亲介绍过列侬,父亲也
认真地把这幅像临摹了下来;而今,面对象当初的顺兴一样忙于做饭的父母,贾宏声竟
然虔诚地游行过来,热情地向他们宣教:“你们觉得我长得象列侬吗?”和满足他别的
需要时一样,父亲煞有介事地说:“嗯,有点儿像。”又去摘他的菜。但儿子的下一句
话却让父亲无法随便敷衍了:“咱们家什么血统?有没有欧洲血统?”如果贾家真的有
欧洲血统,就不只是贾宏声是列侬的儿子,他爸爸就更是列侬的嫡系弟子了。但父亲这
次回答的,却是斩钉截铁的“没有”。他甚至还以老坟为证,彻底粉碎了贾宏声“根在
英国”的妄想。贾宏声点点头,又在音乐声中游行了回去。
随后,贾宏声又兴冲冲地向母亲宣讲神迹:“妈,它叫你呢。”母亲觉得儿子精神很好
,也以为是好事,连忙答应,但不知道是谁在叫自己。贾宏声随后的话却让母亲又泄气
又担忧:“龙。你看见天边儿那朵云彩没有?那是盘着的一条龙。我刚才正跟它聊天儿
呢。”
双方的交流终归失败,那似是而非的融洽化为父母在贾宏声房间的一顿乱翻。他们还真
的翻到了毒品。
不过,哪怕是到了最后关头,贾宏声仍然没有彻底放弃向他们宣教。又到了贾宏声的生
日,他要爸爸陪自己喝酒。本来已经绝对不准老伴儿喝酒的老太太,竟然答应了。父子
干了两瓶啤酒之后,贾宏声又一次向父亲敞开了心扉:“我今年二十九了,我吸了四年
毒,什么都没干。你知道这四年我一直想什么吗?我一直在想,你为什么是我的父亲。
你是我父亲吗?”他又在向父亲宣布自己对列侬的信仰,但在父亲看来,这实在是大逆
不道。双方的交流再次陷入僵局,贾宏声站起来,盯着父亲的脸:“你看着我。你们这
代人从来就没活明白过。你能告诉我你为什么活着吗?你活得有意思吗?你快乐吗?”
刚刚灌下两瓶啤酒的父亲已经满脸是汗,面对儿子的逼问更加不知所措:“宏声,你说
的这些话,我听不明白呀。”贾宏声扬起手来,他的宣教变成了两声清脆的耳光:“我
今天就让你明白,人为什么要活着,什么叫快乐。”父亲绝望的哀嚎应声而起。
耳光和哀嚎,是贾宏声的信仰与父母的关爱的决战,是双方交流的彻底崩溃,是双重误
解的最高峰。从贾宏声的角度看,父母从未思考过人生的意义,和那些庸庸碌碌的路人
没什么不同,他几次向他们宣教都毫无结果,而这最后的棒喝,竟然也无法使父亲醒悟
;从父母的角度看,贾宏声居然敢打父亲,他的叛逆和病态已经滑到不可救药的地步,
自己辛辛苦苦来照顾儿子,一片苦心全都化为泡影。在信仰看来,亲情是庸俗的;在亲
情看来,信仰是荒谬、愚蠢、病态的。信仰和亲情,在一瞬间都丧失了任何神圣的意义
,化为赤裸裸的死磕。
贾宏声说:“我没有选择,只有死磕,跟所有的人磕。”顺兴和李杰磕不过他,都走了
;但父母和妹妹不是顺兴和李杰,虽然离他的信仰更远,却不会走,只会和他永远磕下
去。这才是真的死磕。
母亲说:“当他有一天说我不是他母亲的那一刻,我突然感到,身体的深处有某些东西
静静地粉碎了。那一直令我苦苦支撑的力量消失了。”这种粉碎和消失,正是对父亲的
哀嚎的诠释,是亲情的神圣性的崩溃。不过,我们却始终没有看到贾宏声什么时候否定
过自己的母亲。他否定父亲,是因为自认为列侬的儿子。他什么时候把谁也当作母亲了
吗?[1]也许有过,只是电影中没有表现出来。但从电影看来,这似乎更多出于母亲的
猜测,恰恰证明了,父母也许永远不会理解贾宏声。
于是精神医学介入了。家人忍受不了贾宏声的死磕,就让他去精神病院里磕。那里没有
亲情,也没有信仰,有的只是药物、暴力,严厉的医生护士,和陌生的病人,是现代医
学的治理术。在冰冷的病房里,他偶尔还感受了一次影迷的崇拜,但那变态的崇拜比咒
骂还要恐怖。贾宏声终于磕不动了,他流着泪,承认了自己的失败,承认自己什么都不
是,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爱吃面条,鸡蛋,爱穿时髦的衣服,必要时甚至可以屈服
。他蜷缩在床上,终于知道自己不是列侬的儿子,自己的家在北京朝阳区,而不是伦敦
。不过,他并没有放弃对神迹的信仰。正是那条龙,使他开始学会谦卑。
精神医学似乎征服了贾宏声,把贾宏声从一个吸毒者变成了一个干瘪的普通人,再把他
放回家里。他在装修一新的家里学着重新做一个儿子,也重新把列侬的像摆了出来。亲
情慢慢滋润,信仰也逐渐复苏。但是,问题真的解决了吗?亲情能够接纳信仰了,还是
信仰能够理解亲情了?信仰和亲情,都不是病。在他的傲慢与病态被清除之后,他生活
中这两个无法舍弃的东西,顺其自然但极为残酷的信仰,和啰哩罗嗦但性命攸关的亲情
,真的可以和解了吗?
我们不知道后来的故事,但当贾宏声在十年后再一次像片衣服那样飘到地上的时候,我
们知道,死磕并没有随着《昨天》而真的结束。他那时所能看到的那片天空,应该仍然
很纯洁,但也很残忍。
2010年7月
[1]甲壳虫乐队的Let It Be本来有很强的纪念母亲的主题,但在其中文版《顺其自然》
中,原歌里的Mother Mary一直是一个含混的“她”(有时候甚至被写成“他”或“它
”),所以这个主题,在中文版里几乎看不出来了。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7668825/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