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M*V 发帖数: 3205 | 1 发信人: brihand (brihand),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邓小平视察新疆与生产建设兵团的恢复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ul 30 18:02:05 2011, 美东)
邓小平视察新疆与生产建设兵团的恢复
日期:2010-03-17 作者:赵天益 来源:《百年潮》
赵天益
“文化大革命”中,由于种种原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于1975年3月25日被撤销,
成立新疆农垦总局。兵团撤销后,屯垦戍边、发展经济和维护新疆稳定的特殊作用明显
削弱。因此,改革开放以后,重新恢复兵团成为加快新疆经济发展、维护新疆长治久安
的迫切需要。
1978年2月,国家农垦总局派出工作组对新疆农垦管理体制等有关问题进行调研,
提出恢复生产建设兵团的建议。但由于当时对生产建设兵团有不同的认识,这一建议未
能实现。作为分管新疆工作的中央领导和生产建设兵团的创立者,王震力主恢复新疆生
产建设兵团。1981年上半年,他到新疆巡视后正式向邓小平递呈报告,明确提出要恢复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7月1日,邓小平经过慎重考虑后批示:“请王震同志牵头,约集有
关部门领导同志,对恢复生产兵团的必要性,作一系统的报告,并为中央拟一决议,以
凭决定。”
1981年8月13日,石河子市天高气爽,百花盛开,瓜果飘香。邓小平在王震、王任
重陪同下来到这里。当时我是石河子农工商联合企业和石河子市党委办公室主任,参加
了接待工作全过程。
那天,临近中午,一队面包车队驶入石河子第一招待所(今石河子宾馆),沿街没
有欢迎的人群和鲜花,没有任何欢迎仪式。邓小平就这样来到石河子。他一下车就提出
要求:“我这次和王震、王任重还有我的家人,是借假期来新疆的,不要宣传,一切从
简,切不可兴师动众。”他说是来新疆“休假”,其实是来考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撤
销建制后以农垦总局取代的管理体制是否合适,这事关兵团再恢复的大事。中午,邓小
平和新疆党政军负责人以及石河子市的领导、老军垦代表一起用餐,桌上摆的饭菜全是
用军垦战士种植的东西做成的。他一口气连吃了两个蒸嫩玉米及土豆,并连声说好吃。
邓小平还想再吃,保健医生急忙过来劝阻,弄得大家开怀大笑。席间,邓小平说:“这
次我是来休假的,没有任务,往后吃饭就不要陪了。”当晚和第二天就餐,他都是和家
人一起就餐,陪同的只有王震和王任重。中午稍事休息后,邓小平一行便在谷景生等人
陪同下乘车游览市容。谷景生是邓小平的老部下,时任乌鲁木齐军区政委、自治区党委
第二书记。游览过程中,邓小平称赞说:“石河子这个地方好,明年动员叶帅来这里看
看。”
邓小平来到石河子的消息传开后,市民们纷纷涌到招待所门口,人越聚越多,大家
都想见见他。随行负责保卫工作的杨德中把这一情况向邓小平作了汇报。邓小平听后连
鞋没来得及换,穿着拖鞋慢慢走到人群前,面带笑容向大家频频挥手致意。热烈的掌声
顿时从人群中爆发出来。邓小平对新疆的棉花种植和纺织业格外感兴趣,听说农科所搞
地膜棉花种植试验,一四五团三连大面积搞地膜植棉栽培,便提出去那里看看。在途中
,他看到公路两旁林带如织,田连阡陌,渠水潺潺的美丽景色,说:“我过去看过两部
电影,一部是《军垦战歌》,一部叫《绿色的原野》。周总理、陈毅副总理也向我讲起
过你们开发准噶尔、塔里木的动人情景。还是那句老话,‘百闻不如一见’,这次不虚
此行。”邓小平在农科所下了车,农科所的领导和科研人员快步迎上来。邓小平向欢迎
的人们打招呼:“大家好,你们辛苦了!”这些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起就工作在兵团基
层的大学生,紧紧握着邓小平的手,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
邓小平蹲在试验田一株棉花前,仔细数数,有50多个棉桃和花蕾。他翻来覆去地看
后问:“棉桃都这么多吗?”农科所所长赵守义答道:“平均30个左右。”邓小平又问
:“1亩地能产多少?”赵守义回答:“亩产皮棉150公斤上下。”这时,邓小平的小孙
子突然挤了过来,高兴地揪住爷爷面前的一颗棉桃好奇地看。邓小平急忙阻止道:“不
能摘,还没成熟呢!”看了农科所,邓小平一行乘车来到一四五团三连。车刚停稳,等
候多时的军垦战士、教师、学生和家属一下子沸腾起来。邓小平向大家问好。三连连长
殷延福走上前来向邓小平行了个军礼。邓小平和蔼地问殷连长:“你们连有多少人?”
殷连长回答:“总共1070人。”邓小平竖起右手食指向王震和王任重比画着,诙谐地说
:“哦,顶一个团。”又问:“军垦战士有多少?”殷连长回答:“387人。”邓小平
又笑道:“有一个营的人呦!”邓小平一行边走边谈,来到连部北面的防护林带。那里
环境干净清爽,四张铺着白色布单的大条桌上摆满了新鲜的葡萄、苹果和刚切开的西瓜
等,那些都是军垦战士自己种植的。邓小平坐在面朝棉田的一把椅子上,拉着殷连长的
手,拍了拍他的肩膀,指着旁边的一把椅子连声说:“来来,殷连长,坐在我这里。”
接着,邓小平拿起一块西瓜递到殷延福手上,并详细地询问三连有多少土地,种什么作
物,有多少牲畜,军垦战士们的生活如何,之后便向棉田走去。面对一块400多亩绿油
油的棉田,邓小平轻舒了一口气说:“好大一片地呦!”他接过一顶扎有黑色绸边的小
草帽,遮挡住强烈的阳光,走进茂密的棉田,弯下腰,用手拨开棉株,全神贯注地观察
棉花长势。这时,石河子市委书记刘炳正介绍说:“地膜覆盖植棉技术是王震同志倡导
从国外引进的,今年三连率先在大田试种,预计大面积的地膜亩产可在100公斤以上。
”邓小平直起腰来高兴地对王震说:“王胡子,你在新疆把地膜棉花推开了,这个办法
不错,要大力推广。”
接着,石河子市领导任友志汇报说:“我们这里是北纬45度以北地区,历来被认为
不能种植棉花。部队进疆后,在王震将军建议下,陶峙岳司令员与当时来我国工作的苏
联植棉专家迪托夫教授签订了《石河子棉花丰产协议书》,采取一系列科学技术,举办
多期植棉人员培训班。到1953年,生产部队在准噶尔盆地南沿的玛纳斯河流域种植了3
万多亩棉花,当年平均单产皮棉50多公斤。这是新疆有史以来第一次大面积植棉,是一
个创举,打破了北疆不能种植棉花的旧传统。”听着介绍,邓小平不时地点头说:“很
好,很好,你们创造了奇迹。”望着远处的绿野,邓小平若有所思,转过脸问王震:“
王胡子,你来新疆带了多少部队?”王震回答:“先遣部队7500人。”邓小平又问:“
当时新疆国民党部队有多少人?”王震说:“10万多人。”邓小平继续说:“你1950年
剿匪,干得不错。”“王胡子,你干得好!”夕阳西斜,兴致仍高的邓小平没有离开的
意思,他意味深长地对大家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把戈壁沙漠建设得这么美,不容易
啊!我想在这里多呆一会儿。”他仰望蓝天,欣赏着天空中蝉翼般透明的云纱,又极目
远眺银冠楚楚的天山雪峰,然后凝视身边翡翠般的林带绿洲,深吸了一口带有芬芳气息
的空气,满意地笑了。
翌日,邓小平接见了石河子垦区团以上干部、老红军及劳动模范代表,观看了紫泥
泉种羊场培育的细毛羊以及用这种羊毛纺织的毛布样品,还视察了石河子八一毛纺厂。
随后,他乘车离开石河子返回乌鲁木齐。在视察石河子垦区时,邓小平说:“原生产建
设兵团的业绩,新疆各族人民不会忘记,党中央不会忘记。”他还指出:“兵团事业要
大发展,兵团肩负着屯垦戍边的重任,要为新疆的稳定作出贡献。”邓小平回到北京后
,在一次重要会议上明确指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恢复起来确有必要。组织形式与军
垦农场不同,任务还是党、政、军结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就是现在的农垦部队,是
稳定新疆的核心。”
国家农委党组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很快给中央起草了《关于恢复新疆生产建设
兵团的报告》。经过王震多次亲笔修改和国家农委党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多次讨
论,9月22日,报告正式成文。1981年12月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发出
《关于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决定》。1982年6月1日,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庆祝大
会在乌鲁木齐召开。受中央委托,王震专程到新疆出席庆祝大会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
话。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1975年兵团撤销时的全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
设兵团”,1981年中央批准恢复的名称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