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Wisdom版 - 性空无相论(大约2008年发表)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x**********g
发帖数: 1
1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性空无相论(大约2008年发表)
序言:
1.禅定入门略说(一至四)为学习佛经佛法以及修行得到的个人理解和佛经、佛经注解
部份请录。个人理解内容来源于佛经、佛经经论、佛经注解或个人理解、个人论述(个
人理解来源于个人对佛经、其他佛经经论的理解)。来源于个人理解、个人论述部份如
果有错误,敬请佛、菩萨、僧给予指正。个人论述如果有错误,本人诚心忏悔罪业,并
改正错误。
2.
《佛经经文部分请录-修改4》存放在文本文档中的大小大约为:132kb
《禅定入门略说(四)》存放在文本文档中的大小大约为:200kb(不计附录的内容)
《禅定入门略说(四)》(包括附录的内容)存放在文本文档中的大小大约为:265kb
《禅定入门略说(一)-修改1》存放在文本文档中的大小大约为:35kb
《禅定入门略说(二)-修改14》存放在文本文档中的大小大约为:281kb
《禅定入门略说(三)-修改4》存放在文本文档中的大小大约为:207kb
禅定入门略说(二)一文又可叫禅定入门(二),信佛修行入门略说(二),信佛修行入
门,信佛修行问与答。禅定入门略说(三)一文又可叫禅定入门(三),信佛修行入门
略说(二),信佛修行入门(二),信佛修行问与答(二)。禅定入门略说(四)一文又可
叫禅定入门(四),信佛修行入门略说(三),信佛修行入门(三),信佛修行问与答(
三)。
3.个人的理解,一个信佛修行者学习佛法佛经时,如果有小部分内容或者部分内容不明
白、不信受,或者暂时又找不到自己认为合理的理解时,对于不明白、不信受的小部分
内容、部分内容,不要轻慢、否定、诽谤,因为诽谤佛法僧、谤法会做最深重罪业,会
得到最深重恶果。
4.google或者其他搜索网站搜索:搜佛说。可以找到一个可以在线搜索大藏经的网站:http://soufoshuo.com/
5.以前我曾经在网上请并下载佛教大正新修大藏经.chm文件和乾隆大藏经简体版.chm文
件,不知道现在能否找到,同修、读者可以在google或者其他网站搜索:佛教大正新修
大藏经.chm。或者搜索:乾隆大藏经简体版.chm。看能否下载得到。google或者其他网
站搜索:中华佛典宝库。可以找到一个可以请并下载大藏经的网站:http://www.fodian.net/
6.禅定入门(四)附录中有几种大藏经的简介。
7.禅定入门(四)与禅定入门(一)至(三)共四部论述中,如果同一问题有不同的回
答、论述、注解,应选择符合佛经义理的论述,如果都不符合佛经义理,应选择佛经对
这个问题的回答的佛经经文、佛经义理作为答案或者其他信佛修行者的符合佛经义理的
注解、论述作为答案。
8.到2021年11月为止,佛经经文部分请录、几部禅定入门最新的版本为:aaaa 禅定入
门(二)-修改14。禅定入门(三)-修改5。佛经经文部分请录-修改4。禅定入门(一)-修改
1。禅定入门(四)-修改2。
禅定入门(四)中把对禅定入门(一)至禅定入门(三)的小量修改记录下来,这次修
改的内容很少,在修改后没有修改版本名称,例如“禅定入门(三)-修改4”的名称依然
叫“禅定入门(三)-修改4”。
版本名称中修改的数字越大表示版本越新、较新,以较新的版本为准。例如,“aaaa
禅定入门(二)-修改12”版本和“aaaa 禅定入门(二)-修改13”版本相比,“aaaa 禅
定入门(二)-修改12”是旧版本,“aaaa 禅定入门(二)-修改13”是新版本。
9.google或者其他搜索网站搜索:般若文海。般若文海网站有部分佛经的几部或者多部
注解。
性空无相论(大约2008年发表)
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
性空无相论
注:
1.本文为读经以及修行得到的个人理解和佛经、佛经注解部份请录。个人理解内容来源
于佛经、佛经经论、佛经注解或个人理解、个人论述。来源于个人理解、个人论述部份
如果有错误,敬请佛、菩萨、僧给予指正。个人论述如果有错误,本人诚心忏悔罪业,
并改正错误。
2.用百度网站搜索:“禅定入门略说”;或者用百度网站搜索:“信佛修行76” 。即
可搜索到我的博客,我的博客中有《大藏经名。佛教网站。佛经名及注解。佛经经文部
分请录。》,禅定入门略说(二)全文,禅定入门略说(一)全文。有的论坛发帖时无法
发出有网站网址内容的文章。
3.本文是我2008年写的几篇文章合集,几篇文章合成一篇,名称为《性空无相论》,除
了《性觉必明》一文在本文中做了小部分修改外(修改时间:2017年),其他均保留
2008年的原文。
(#)
实相论
(一)实相
明朝蕅益智旭大师著的[佛说阿弥陀经要解]中说:[诸大乘经皆以实相为正体。何谓
实相。即现前一念心之自性是也。吾人现前一念心性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非过
去.非现在.非未来.非青黄赤白.非长短方圆.非香.非味.非触.非法。觅之了不
可得而不可言其无。具造百界千如而不可言其有。离一切缘虑分别相而缘虑分别。亦非
离此实相别有自性。离一切语言文字相而语言文字。亦非离此实相别有自性。以要言之
。离一切相即一切法。唯其离一切相故无相。惟其即一切法故无不相无相无不相故不得
已强名实相。实相之体非寂非照。而复寂而恒照。照而恒寂。]
个人论述:
佛证得一真法界。
实相是佛禅定中觉照的真相。
佛号正遍知。佛身即是法身,圆融无碍,周遍法界。一切诸佛于一念中,悉知三世一
切众生心、心念、心行。一尘、一滴雨、一物、一切器世间、虚空,一念皆悉了知。诸
佛法身于一切法界无不遍。
诸佛世尊觉悟圆满,故有上述智慧、神通。
六祖惠能菩萨著的[金刚经解义]中说:[是一切诸佛及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觉
照生。]
个人论述:
能所自他,虚妄不实。有见有知为迷心,所见所知为妄相。佛法是不二之法。法性空
寂,无相待,无对待。
性觉必明,觉明无二,本觉妙明,绝待离对,寂而常照。
性空即是真如,真如即是性空。非性空外别有真如,非真如别有性空。真如、性空体
性无二。
[大方广佛华严经]说:[法性本空寂,无取亦无见,性空即是佛,不可得思量。]
实相非有非空。
性空并非形同木石,毫无知觉。
性空发妙真如用。
执空障道。
心迷执空,实则心中犹有众多法尘分别影事。
实相非有取见,有由能所出。譬如镜照物,黑来现黑,白来现白。镜照物为像,非物
在镜中,非镜中存有物,亦非镜中无像。
言有是众生知见,诸佛世尊智慧观察,并非迷妄,所以不叫做有。
实相离是离非。
譬如,病眼妄见空中有两个月亮,当中谁是谁非?但一月真,当中实无是月非月。病
眼比喻迷心,二月比喻妄相,若心觉悟,妄相性空,即是真如,有如眼中无病,不见有
二月,但一月真。
实相论
(二)自性
佛性、智慧众生自性中本具,若返源,即见一真,明心见性,为开悟之关键。
[六祖法宝坛经]说:
经文:
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
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
三昧论
(一)佛性非自然,佛性非因缘
佛性非自然。
若说自然,以何为体?若言依他为体,缘起性空,依他无性。若言依他,即是迷妄,
为物所转,向外驰求。
佛性非因缘。
譬如镜照物,黑来现黑,白来现白。镜照物为像。镜不因黑现而生,不因黑去而灭。
镜若因黑去而灭,应不现白。镜亦非缘黑现而生,非缘黑去而灭。
镜比喻佛性。黑、白、物比喻六尘(色、声、香、味、触、法)。
[大佛顶首楞严经]说:
经文:
佛告阿难。我今如是开示方便,真实告汝。汝犹未悟,惑为自然。阿难。若必自然,
自须甄明有自然体。汝且观此妙明见中,以何为自。此见为复以明为自,以暗为自,以
空为自,以塞为自。阿难。若明为自,应不见暗。若复以空为自体者,应不见塞。如是
乃至诸暗等相以为自者,则于明时,见性断灭,云何见明。
阿难言。必此妙见,性非自然。我今发明,是因缘生。心犹未明,咨诣如来。是义云
何,合因缘性。
佛言。汝言因缘。吾复问汝。汝今因见见性现前。此见为复因明有见,因暗有见,因
空有见,因塞有见。阿难。若因明有,应不见暗。如因暗有,应不见明。如是乃至因空
因塞,同于明暗。复次阿难。此见又复缘明有见,缘暗有见,缘空有见,缘塞有见。阿
难。若缘空有,应不见塞。若缘塞有,应不见空。如是乃至缘明缘暗。同于空塞。当知
如是精觉妙明,非因非缘,亦非自然,非不自然,无非不非,无是非是,离一切相,即
一切法。汝今云何于中措心。以诸世间戏论名相,而得分别。如以手掌撮摩虚空,只益
自劳。虚空云何随汝执捉。
三昧论
(二)三昧
从耳根闻性修三昧者,了达声尘非有非无,皆无自性,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见闻如幻翳,三界若空华。
有闻能闻所闻,虚妄不实,皆无自性。迷见妄相,觉即实相。相即相入,当中更无他
物。离一切相,即一切法。觉悟者,诸相非相,相即相空,非待相灭而后证性空。诸法
不作二解。一切法即心自性。
[大佛顶首楞严经]说:
经文:
真性有为空,缘生故如幻。
无为无起灭,不实如空华。
言妄显诸真,妄真同二妄,
犹非真非真,云何见所见,
中间无实性,是故若交芦,
结解同所因,圣凡无二路,
汝观交中性,空有二俱非,
迷晦即无明,发明便解脱。
经文和个人解析:
[真性有为空,缘生故如幻。]
真性中,有为法皆空,迷真逐妄,攀缘心生,如幻虚妄不实。
[无为无起灭,不实如空华。]
佛性无为,不生不灭。故说,攀缘心见诸妄相,犹如空中华。虚空本无华,病眼妄见
虚空生出华。
[言妄显诸真,妄真同二妄]
假如说通过妄相显示真相(实相),则真妄相待成二相,二相皆虚妄不实,皆是妄相。
实相无二相,离一切诸相,唯是一相。
[犹非真非真]
仍然不是实相的一真一切真,所以说,[言妄显诸真]的讲法不是真实的。
第一个[非真]意思为并非实相的一真一切真。第二个[非真]意思为[言妄显诸真]的讲
法不是真实的。
[云何见所见]
那么有见所见能见有什么实义呢?由此可知,有见所见能见,虚妄不实,皆无自性。
[是故若交芦]
所以说,就好像芦苇枝茎互相交叠、交叉,倚靠在一起一样。
[结解同所因,圣凡无二路]
烦恼性空,即是菩提。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攀缘六尘,为物所转,失于本
心。六根若于六尘,不取不舍,无染无著,即是解脱。众生本具佛性,迷故不知,觉悟
显现。圣凡、解缚皆唯心造,迷作众生,觉悟即佛菩萨。迷故被生死所缚,觉悟即解脱。
[汝观交中性,空有二俱非]
你看互相交叠、交叉、倚靠在一起的芦苇枝茎,在交叠之处,既非枝茎独立而互相之
间不接触,亦非连生在一起的枝茎。
[空]指芦苇枝茎独立而互相之间不接触。
[有]指枝茎连生,并非暂时交叠、倚靠在一起
[交芦]比喻佛性非有非空。
佛性非有非空。譬如镜照物,黑来现黑,白来现白。镜照物为像,非物在镜中,非镜
中存有物,亦非镜中无像。
镜比喻佛性。黑、白、物比喻六尘(色、声、香、味、触、法)。
[迷晦即无明,发明便解脱。]
迷惑晦暗见妄相即无明。妄相性空,觉悟明现。性觉必明,本觉妙明,即是解脱。无
明实性即是明。
[大佛顶首楞严经]说:
经文:
阿难。汝今欲逆生死欲流,返穷流根,至不生灭。当验此等六受用根,谁合谁离,谁
深谁浅,谁为圆通,谁不圆满。若能于此悟圆通根,逆彼无始织妄业流,得循圆通,与
不圆根,日劫相倍。
个人解析:
觉悟者,圆通根与不圆通根皆可修行成就,皆可修行了生死,成佛道。但对于初心入
三昧的修行者,循圆通根,与不圆通根修行,修行迟速不同,有一日相当于一劫的差别
(日劫相倍)。也就是说,循圆通根修行一日的时间,相当于循不圆通根修行一劫的时间
。[大佛顶首楞严经]中说,十八界(十八界:六根、六尘、六识。六根:眼、耳、鼻、
舌、身、意。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
、意识。)中,从耳根闻性修行,为圆通根,其他根、界、处,均不圆通。
解析:
[三昧]:禅定。
[交芦]:又叫束芦。
[虚妄不实,皆无自性]中的[无自性]:佛性是常住真心,性净明体,不生不灭,周遍法
界。迷惑心逐诸妄相,虚妄不实,念念生灭,故说迷心、妄相二皆无性。
[一小劫]
人寿由最初的八万四千岁起,每过一百年减一岁,减至十岁止,再由十岁起每过一百年
增一岁,增至原来的八万四千岁,这样一减一增,为一小劫。以数学方式来计算,一小
劫等于(84000-10)x 100 x 2 即一千六百七十九万八千年。
请录自[《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一中劫]
合二十个小劫为一中劫,一中劫共有三亿三千五百九十六万年。
请录自[《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一大劫]
历成、住、坏、空四个中劫,为一大劫,一大劫共有十三亿四千三百八十四万年,为一
世界由成至毁的年数。
请录自[《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
性觉必明
性觉必明,觉明无二,本觉妙明,绝待离对。
觉、明体性无二。 觉、明无相待,无对待。
[大佛顶首楞严经]中说:
经文:
佛言。富楼那。如汝所言,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汝常不闻如来宣说,性觉
妙明,本觉明妙。富楼那言。唯然,世尊。我常闻佛宣说斯义。佛言。汝称觉明。为复
性明,称名为觉。为觉不明,称为明觉。富楼那言。若此不明名为觉者,则无所明。佛
言。若无所明,则无明觉。有所非觉,无所非明。无明又非觉湛明性。性觉必明,妄为
明觉。觉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无同异中,炽然成异。异彼所异,
因异立同。同异发明,因此复立无同无异。如是扰乱,相待生劳。劳久发尘,自相浑浊
。由是引起尘劳烦恼。起为世界。静成虚空。虚空为同。世界为异。彼无同异,真有为
法。
经文和个人解析:
[经文:佛言。富楼那。如汝所言,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汝常不闻如来宣
说,性觉妙明,本觉明妙。富楼那言。唯然,世尊。我常闻佛宣说斯义。]
佛说:富楼那,如你所说,清净本然,为何忽生山河大地。你不是常闻如来宣说,性
觉妙明,本觉明妙。富楼那说:是的。世尊。我常闻佛宣说此义。
[佛言。汝称觉明。为复性明,称名为觉。为觉不明,称为明觉。]
你说觉明,是本性即明,称明为觉。还是指觉中有不明者,觉外别有明,加明于觉,
称为明觉。
[富楼那言。若此不明名为觉者,则无所明。]
富楼那说:若此觉体不明却称为觉者,觉不可以明了。
[佛言。若无所明,则无明觉。有所非觉,无所非明。无明又非觉湛明性。]
佛说:如果说觉不可以明了,则不可称觉为明。若有能明所明,觉明相待,成二法,
是迷惑心,并非觉悟,佛法是不二之法,即觉即明,体性无二。如果说觉不可以明了,
则觉已成无明,既成无明,不可称为觉,并非觉湛明性。
[性觉必明,妄为明觉。]
性觉本具妙明。觉明无二,性觉必明,非觉外别有明,非待加明于觉然后明。本觉即
明,妙明见即觉。因迷惑故,误以为觉明有异,觉外别有明,须加明于觉,方为有明之
觉,觉明相待,成无明、迷惑。
觉、明体性无二,性觉必明,觉明无二,本觉妙明,绝待离对。
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无漏真净。
[觉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
迷惑者,误以为觉并非就是明,于所明相妄立所见所知,所见所知既妄立,生出妄能。
[无同异中]
尘相相同为同,尘相不同为异。虚空为同相,世界为异相。实相离一切相,无同相,
无异相。故言无同异。
[炽然成异]
因迷惑故,觉明成二。
[异彼所异]
第一个[异]为不同的意思。 第二个[异]是指因迷惑见异而立的妄相。
见妄相不同。
[因异立同]
同为迷惑见异而立妄相,故言同。
[同异发明,因此复立无同无异。]
同异互相比较发明,因而再立无同无异。妄相不同,故言无同。同为迷惑见异而立妄
相,故言无异。
[如是扰乱,相待生劳。劳久发尘,自相浑浊。由是引起尘劳烦恼。]
这样扰乱,相待生出迷惑、劳累。焦劳久矣,妄见有尘相。迷晦无明,自相扰乱,由
是引起尘劳烦恼。
[起为世界。静成虚空。虚空为同。世界为异。彼无同异,真有为法。]
无明妄动,取相见有世界与虚空。所见妄相中,虚空为同相,世界为异相。实相离一
切相,无二相。取相分别,迷真逐妄,成有为法。
个人解析:
[性觉必明]中的[明]:见实相的意思。
(#)
念佛三昧论
念佛三昧,当念即空。念念真切,绝待离对。一念真,念念真,一真一切真,无相待
,无对待,离诸攀缘,总摄六根,念念清净,无执无滞,无功用行,净念相继。犹如舟
行顺流,顺风扬帆,不假功用,便致远行。
南无佛。南无佛。南无佛。......
南无法。南无法。南无法。......
南无僧。南无僧。南无僧。......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一切菩萨。南无一切菩萨。南无一切菩萨。......
南无金刚藏王菩萨。南无金刚藏王菩萨。南无金刚藏王菩萨。......
(#)
禅定论
(一)无功用行
刚开始修禅定时,如果难以从一根专门深入修行,皆因其他根起了烦恼、执著,若了
烦恼性空,即是菩提,无功用行,令诸根不起诸念、烦恼、扰乱,然后方可从一根深入
修行。
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性空、真如体性无二,非空外有如,非如外有空。
非性空外别有真如,非真如外别有性空。迷惑、无明,误以为心、境成对,不返一真
之本源。不迷能所则悟真如。
十八界本如来藏妙真如性。自性若正。起十八正。自性若邪。起十八邪。
[六祖法宝坛经]说:[我今不施功,佛性而现前。]
初修禅定时,若难以从一根专门深入修行,皆因其他根起了攀缘、烦恼、执著,若顿
悟性空,不起一念,离诸妄想,即见自性佛性,即可依此深入修行,亦可选择专门从一
根深入修行。
[大方广佛华严经]说:[法性本空寂,无取亦无见,性空即是佛,不可得思量。]
禅定论
(二)从耳根闻性修行,一门深入
若修禅定者,诸根不为挂碍,觉自性空寂,非有非空,离是离非,即可依此继续修行
,深入修行。亦可以在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中选择一根专门深入修行。亦
可以在十八界(十八界:六根、六尘、六识。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尘:
色、声、香、味、触、法。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中选择一
处专门深入修行。
[大佛顶首楞严经]说:
阿难。汝今欲逆生死欲流,返穷流根,至不生灭。当验此等六受用根,谁合谁离,谁
深谁浅,谁为圆通,谁不圆满。若能于此悟圆通根,逆彼无始织妄业流,得循圆通,与
不圆根,日劫相倍。
个人解析:
圆通根与不圆通根皆可修行成就,但循圆通根,与不圆通根修行,修行迟速,日劫相
倍。[楞严经]中说,从耳根闻性修行,为圆通根。其他根为不圆通根。
个人论述:
可以选择从耳根闻性修行,一门深入。
(#)
离世间论
(一)离世间
[六祖法宝坛经]说: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个人论述:
佛法是不二之法,真非俗外,智者了达其性无二。
不住世间,不离世间。于中不取不舍,无染无著。为真离世间。
中国唐朝澄观大师所著[大方广佛华严经疏]中说:
一切众生。平等一性。但是真如。随缘成立。依他无性。即是圆成。一理齐平。故说
生界佛界不增不减。第一义空。该通真妄。真非俗外。即俗而真故。虽空不断。虽有不
常。四相同时。体性即灭。缘境断惑。不二而二。有能所断。二而不二。说为内证。照
惑无本。即是智体。照体无自。即是证如。非智外如。为智所证。非如外智。能证于如
。世出世智。依如来藏。始本不二。则有为无为非一非异。故佛化身即常即法。不堕诸
数。况于报体。即体之智。非相所迁。
经论和个人解析:
[一切众生。平等一性。]
观生死即是涅磐,无二无别,平等一性。
[但是真如。随缘成立。依他无性。即是圆成。]
诸缘起,因迷心有,若心觉悟,缘起性空,十八界本如来藏妙真如性,依他无性,即
见真如心,觉悟圆成。
[一理齐平。故说生界佛界不增不减。]
真如理体,平等无二。所以说,众生界、佛界不增不减。
[第一义空。该通真妄。真非俗外。即俗而真故。]
大乘佛法第一义,是诸法空相,包括通达真妄。非去俗而见真,即俗而见真。
[该通真妄]
包括通达真妄。
言妄显诸真,妄真同二妄。妄相本空,即真体也,妙真如心,但见一真一切真。
[虽空不断。虽有不常。四相同时。体性即灭。]
不断不与俱,是为真空。见有非常住。空有断常,四相体性无二,即是寂灭。
[缘境断惑。不二而二。有能所断。二而不二。]
有所攀缘,要断惑见不二真法,反成二法。若悟有见所见能见,有知所知能知,虚妄
不实,本无自性,体性空寂,即见真性,不二之法。
[说为内证。照惑无本。即是智体。]
如果禅定为内证,虽知观照所照,,元无本性, 离能所二边,即是真体。
[照体无自。即是证如。]
照体无对,离自他二边,即是证真如。
[非智外如。为智所证。]
非智慧外别有真如,被智慧所证。
[非如外智。能证于如。]
非真如外别有智慧,能证真如。
[非智外如。为智所证。非如外智。能证于如。]
非智慧外别有真如,被智慧所证。非真如外别有智慧,能证真如。智慧、真如,同体
无二。
[世出世智。依如来藏。始本不二。]
世间与出世间智。依如来藏。本性无二。世间性空,即是出世间。
[则有为无为非一非异。]
有为性空,即是无为,有为无为,非一非异。
诸相非相,故言非一。
佛法是不二之法,故言非异。
[故佛化身即常即法。不堕诸数。况于报体。即体之智。非相所迁。]
佛的三身:法身、报身、应身。
佛的法身:佛身即是法身,圆融无碍,周遍法界。
佛的报身:因圆果满,报得此身,无量智慧、功德之聚。
佛的应身:又名化身。应众生机缘,自在示现佛身,而为说法。
所以说,佛的法身、应身,即是常住真心,性净明体,不生不灭,法性真体,不堕于
数,何况于报身而言,真体之智,不会被诸相所转,不会被妄相所转。
中国清朝卍莲大师所著的[净土证心集]中说:
闻夫人生有所苦痛者。以未得生法二空。凡有惧者皆然也。究其所由。皆自无始。真
不守性。逐成妄所。不返一真之故也。明此理者。外境自心本来不二。故大觉圣人。视
人犹己。兴慈运悲。长时救护矣。众生昧此理。反将自心言是外境。便打成两橛。由是
迷心作境。因境生心。造业不已。
经论和个人解析:
[闻夫人生有所苦痛者。以未得生法二空。凡有惧者皆然也。]
闻说人生有所苦痛者,皆因未悟生法俱空无二,有所恐惧亦是此因。
[究其所由。皆自无始。真不守性。逐成妄所。不返一真之故也。]
究其原因,皆自无始以来,不悟真体与自性无二,便成能所自他虚妄。不可以返回一
真本源。
[明此理者。外境自心本来不二。故大觉圣人。视人犹己。兴慈运悲。长时救护矣。]
明白此理的人外境自心本来无二,体性空寂,本无对立。所以大觉圣人,观人己一如
,兴起慈悲心,长时救护众生。
[众生昧此理。反将自心言是外境。便打成两橛。由是迷心作境。因境生心。造业不
已。]
心生故种种法生。众生迷昧真理,为物所转,迷己为物,由是出境心二对,能所虚妄
不断,不停造迷因、恶业。
[橛]:倒,颠倒的意思。
(#)
性空无相论
(一)断绝颠倒戏论
大乘佛经是佛证得究竟圆满、无上智慧的佛果位后而说的,有的大乘佛经是菩萨、僧
说而得到佛的印证。有的看大乘佛经的众生,并未开悟,但却颠倒乱说,诽谤佛、法、
僧,诽谤大乘佛法,法说非法,非法说法,迷昧因果,妄说无因果,狂妄乱说颠倒戏论
,造下深重恶业,自断慧命,在大众中乱说,使误信其颠倒戏论者亦断慧命,误人误己
,深重罪业。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说: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以
恶业故,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
,为说妙法,此人忏悔罪业,念无量寿佛,求生阿弥陀佛国土,尚且得生,得生阿弥陀
佛国土,不退于菩提果。但[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并没有说诽谤佛、法、僧,诽谤大乘佛
法的众生如何才可以往生阿弥陀佛国。 [佛说无量寿佛经]中说:阿弥陀佛在因地修行
时发多个大愿,其中一个大愿为: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
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中说:[上品中
生者,不必受持读诵方等经典。善解义趣,于第一义,心不惊动,深信因果,不谤大乘
,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上品下生者,亦信因果,不谤大乘,但发无上道心,以
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国。上品下生者,亦信因果,不谤大乘,但发无上道心,以此
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国。下品上生者,或有众生作众恶业,虽不诽谤方等经典,如此
愚人,多造恶法,无有惭愧,命欲终时,遇善知识,为说大乘十二部经首题名字,以闻
如是诸经名故,除却千劫极重恶业。智者复教合掌叉手,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
除五十亿劫生死之罪。]经文中均说不可诽谤佛、法、僧,诽谤大乘佛法。
阿弥陀佛修成圆满佛果,亦依大乘佛法、一乘佛法修行。一个众生看大乘佛经,若诽
谤佛、法、僧,诽谤大乘佛法,即是自断慧命。
谤佛、法、僧,诽谤大乘佛法,说颠倒戏论,均是深重罪业。大家可以请[大乘大集
地藏十轮经]及其他一些佛经,认真学习,阅读。
相关链接:
诽谤佛、法、僧,犯深重罪业(网站链接):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508728010_0_1.html
说僧过恶,犯大重罪(网站链接):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508728010_0_1.html
须知开悟佛法,须得佛、菩萨印证。真正开悟佛法的修行人,即便尚未得到印证,必
有高的智慧,能严守戒律,远离情欲,远离淫欲,于情欲丝毫无染,更绝不会说诽谤佛
、法、僧,诽谤大乘佛法的严重妄语,绝不会说颠倒戏论。未开悟佛法者,说自己已得
开悟,是严重妄语,甚至有可能是大妄语。
爱对其他人说颠倒戏论的人,有的听者恐怕可能未能识别。甚至有的初学佛法者也有
可能未能识别。还信以为真,以为这个说颠倒戏论的人得到了大智慧,叹未曾有,结果
,在颠倒戏论中,说者信者皆造深重罪业。
须知,学大乘佛法的修行众生要有很深的善根,很大的慧根,才可以信受开悟大乘佛
法。
听到大乘佛法,虽然未能开悟,但能生大信心,能赞叹佛、法、僧,能赞叹大乘佛法
,不说妄语,也需有大的善根方可以做得到。
那些听到颠倒戏论而信以为真,以此为宝的众生可能是因为善根不足、没有多闻佛经
智慧,没有认真学习、研究佛经所引致的。
颠倒戏论,毫无实证,违背真实,无中生有,严重歪曲佛经经义,违背佛教教义,自
圆其说。好像一个人,要做一件事之前,尚无实践或专业人士教授,却凭空生出许多错
误的违背真实的一套套理论。颠倒戏论就好像闭门造车,空中楼阁。有的人还对颠倒戏
论赞叹不已,而对大乘佛法第一义不肯信受,妄加诽谤,犯深重罪业。
(#)
性空无相论
(二) 自性
(1)
学习大乘佛法的众生,要契合自性,明白自性,返本还源,明心见性,才可以得到觉
悟的利益。
识自本性,明心见性是修行要义。
识自本性,明心见性是[六祖法宝坛经]的核心要义之一。
(2)[六祖法宝坛经]部份请录:
(2.1)经文:
祖一日唤诸门人总来。吾向汝说。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
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
注解:上述为五祖弘忍菩萨说法。
(2.2)五祖弘忍菩萨说:
经文: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生不灭。于一切时中念念自见。万法无
滞。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若如是见。即是无上菩提之自性也。
(2.3)经文:
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
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2.4)经文:
菩萨戒经云。我本元自性清净。若识自心见性皆成佛道。净名经云。即时豁然还得本
心。善知识。我于忍和尚处。一闻言下便悟。顿见真如本性。是以将此教法流行。令学
道者顿悟菩提。各自观心。自见本性。若自不悟。须觅大善知识。解最上乘法者。直示
正路。是善知识有大因缘。所谓化导令得见性。一切善法因善知识能发起故。三世诸佛
十二部经。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须求善知识指示方见。若自悟者不假外求。
若一向执谓须他善知识方得解脱者。无有是处。何以故。自心内有知识自悟。若起邪迷
妄念颠倒。外善知识虽有教授。救不可得。若起正真般若观照。一刹那间妄念俱灭。若
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善知识。智慧观照内外明彻识自本心。若识本心即本解脱。
个人注解:[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这里指开悟一乘佛法,并不是指真的已证佛果
位。
(#)
性空无相论
(三) 菩萨
十住、十行、十回向、一地至七地菩萨开悟一乘佛法,渐证一乘佛法,七地菩萨,超
过二乘地,一切二乘所不能及。
八地菩萨,实证一乘法,离一切相,真实证得。
九地菩萨,发真如用。此菩萨,假使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咸至其前,一一皆以无量
言音而兴问难,一一问难各各不同;菩萨于一念顷悉能领受,仍以一音普为解释,令随
心乐,各得欢喜。如是乃至不可说世界所有众生,一刹那间,一一皆以无量言音而兴问
难,一一问难各各不同;菩萨于一念顷悉能领受,亦以一音普为解释,各随心乐,令得
欢喜。乃至不可说不可说世界满中众生,菩萨皆能随其心乐、随根、随解而为说法,承
佛神力广作佛事,普为一切作所依怙。
十地菩萨,堪受如来秘密藏大法明、大法照、大法雨。譬如十方各有十不可说百千亿
那由他佛刹微尘数世界,其世界中一一众生皆得闻持陀罗尼,为佛侍者,声闻众中多闻
第一,如金刚莲华上佛所大胜比丘;然一众生所受之法,余不重受。此诸众生所受之法
,其数甚多,无量无边。此法云地菩萨,于一佛所一念之顷,所安、所受、所摄、所持
大法明、大法照、大法雨、三世法藏,前尔所世界一切众生所闻持法,于此百分不及一
,乃至譬谕亦不能及。如一佛所,如是十方如前所说,尔所世界微尘数佛复过此数,无
量无边,于彼一一诸如来所所有法明、法照、法雨、三世法藏,皆能安、能受、能摄、
能持。
(#)
性空无相论
(四)菩提性空
(1)
菩提性空,无一法可得,无一物可得。
凡夫以肉眼有见为有,肉眼不见为无,以六根所知为有,六根不知为无。
大乘佛法第一义,菩提性空,了无所得,故言无,离一切相,故言无。取相,为有,
为物所转,迷己为物,为有。
菩提性空,非有非空,离是离非。若言有,则同凡夫。若执空,则障道。实相,非见
非不见,不见,则形同草木,有见为妄。离此二边。离是离非,一真一切真。譬如,病
眼妄见空中有两个月亮,当中谁是谁非?
但一月真,当中实无是月非月。若自性觉,即见实相,一真一切真。
[六祖法宝坛经]说:
[善知识。摩诃般若波罗蜜是梵语。此言大智慧到彼岸。此须心行。不在口念。口念
心不行。如幻如化如露如电。口念心行。则心口相应。本性是佛。离性无别佛。何名摩
诃。摩诃是大。心量广大犹如虚空无有边畔。亦无方圆大小。亦非青黄赤白。亦无上下
长短。亦无嗔无喜。无是无非。无善无恶。无有头尾。诸佛刹土尽同虚空。世人妙性本
空无有一法可得。自性真空亦复如是。善知识。莫闻吾说空便即著空。第一莫著空。若
空心静坐。即著无记空。善知识。世界虚空能含万物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
涧草木丛林。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一切大海须弥诸山。总在空中。世人性空亦
复如是。善知识。自性能含万法是大。万法在诸人性中。若见一切人恶之与善。尽皆不
取不舍亦不染著。心如虚空名之为大。故曰摩诃。]
(#)
性空无相论
(五)断情欲
初禅天以上的天界天人,虽然尚在轮回六道之中,但已远离情欲、淫欲,没有欲染,
亦远离段食(分断饮食)。
证阿罗汉果的圣人已了生死,已断情欲、已断淫欲,不复后有。也就说,证阿罗汉果
的圣人永远不会在六道轮回,也永远不会再生出情欲。
八地菩萨,智慧神通,远超二乘的证辟支佛、阿罗汉果位的圣人。
(#)
性空无相论
(六)因果
信佛修行的人不可迷昧因果。须知因果之理贯通四圣(佛、菩萨、辟支佛、阿罗汉)六
凡(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等六道众生)。佛、菩萨是觉悟证果的圣人,佛
、菩萨能严守戒律,断情欲,不会再做恶因。佛、菩萨已了生死,不会再在六道轮回。
佛、菩萨因地修行种的是菩提因、觉悟的因,证得的是菩提果、觉悟的果,二乘证辟支
佛、阿罗汉果位的圣人因地修行种的是无漏的因,了生死的因,得的是无漏的果,了生
死的果。六道轮回的众生种的是迷惑的因,作恶业的因,得到的结果是在六道轮回,随
其所作的有漏福业、善业、恶业而受福报、善报、恶报。
(#)
性空无相论
(七)佛法是不二之法
[六祖法宝坛经]部份请录
经文:
值印宗法师讲涅槃经。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
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一众骇然。印宗延至上席。征诘奥义。见惠能言
简理当。不由文字。宗云。行者定非常人。久闻黄梅衣法南来。莫是行者否。惠能曰。
不敢。宗于是作礼。告请传来衣钵出示大众。宗复问曰。黄梅付嘱。如何指授。惠能曰
。指授即无。惟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宗曰。何不论禅定解脱。能曰。为是二法。不
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宗又问。如何是佛法不二之法。惠能曰。法师讲涅槃经。明
佛性。是佛法不二之法。如高贵德王菩萨白佛言。犯四重禁作五逆罪。及一阐提等。当
断善根佛性否。佛言。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无常。佛性非常非无常。是故不断。名
为不二。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蕴之与界。凡夫见二。智者
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佛性。
经文:
会乃问曰。和尚坐禅。还见不见。师以柱杖打三下。云。吾打汝痛不痛。对曰。亦痛
亦不痛。师曰。吾亦见亦不见。神会问。如何是亦见亦不见。师云。吾之所见。常见自
心过愆。不见他人是非好恶。是以亦见亦不见。汝言亦痛亦不痛如何。汝若不痛。同其
木石。若痛。则同凡夫。即起恚恨。汝向前见.不见是二边。痛.不痛是生灭。
经文:
师曰。烦恼即是菩提。无二无别。若以智慧照破烦恼者。此是二乘见解。羊鹿等机。
上智大根。悉不如是。简曰。如何是大乘见解。师曰。明与无明。凡夫见二。智者了达
。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实性。
(#)
从佛菩萨的果位神通领悟实相是怎样的,领悟怎样修行
佛身即是法身,圆融无碍,周遍法界。佛法是不二之法。是诸法空相,非善,非不
善,非垢,非净,离是离非,不生不灭,离明相,离暗相,离动相,离静相,离通、塞
二相,离甜、苦、淡诸相,无身离、身合二相,离罪相,离福相,无我相,无人相,无
众生相,无寿者相,离法相,离非法相,非有非空,非眼耳鼻舌身意,即眼耳鼻舌身意
,非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
,非色声香味触法,即色声香味触法,离一切诸相。
佛身即是法身,圆融无碍,周遍法界。佛法是不二之法。是诸法空相,无作无起,
无动无念,无憎无爱,无贪无染,无喜无厌,无取无舍,平等无二,无妄想颠倒,无愚
痴迷惑,无所得,无挂无碍,一真一切真。
1 (共1页)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