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Wisdom版 - 八识皆有见分与相分
相关主题
宣化上人关于阿罗汉的开示上从诸佛,下至傍生,平等平等无所分别
人生大梦之形成不是神话
我们的生与死全部都在如来藏当中人生大梦初醒之时
将佛法世俗化、 浅化的证严法师 (连载二)五欲无常,虚妄颠倒
探索生命奥秘的真相――我看电影「露西」六尘与六入--六尘虚幻
禪宗的开悟明心如何印证?走出虚拟世界 证悟法界实相
若人生百岁 不见水老鹤 不如生一日 而得解了之无想定与灭尽定的差异
十二因缘之因解脱道之五种邪见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来藏话题: 六尘话题: 觉知话题: 见闻话题: 八识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S******g
发帖数: 225
1
佛法不是理论推论,不是想象。对于生命的本源而言, 被比喻为浑身插满管线的众生
妄想用世间的方法, 或所谓科学的方法而证得是绝对办不到的。一个不太准确的比喻
为, 佛法是实践的科学(因佛法的修行与科学有一些相像的特征)。但仅此而已。用
科学的方法是找不到宇宙生命的本体的。企图套用一点儿量子力学的概念,来说明万法
的本源,只能是凡夫众生的虚妄想。
从唯识种智而言,八识皆有见分与相分,而其中第八识阿赖耶识行相极为微细,难可了
知.
所谓的六尘,就是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是所缘境。六识能缘的自性
则名为见分;所以将相对于六识能见的自性,而说被见的六尘名为相分,是六识心体所
识知的法相。六尘相分有内、外之分。外相分六尘者:谓眼根所触外色尘、耳根所触外
声尘、乃至身根所触软硬、粗涩、细滑等外触尘。外相分的五尘相,是由如来藏藉五色
根所接触的这五尘的大变动,即是如来藏与意根所接触的外法尘,合为外相分六尘。内
相分六尘:是第八识如来藏将所接触的外六尘变现在脑中的色、声、香、味、触等五尘
内相分境,以及内相分五尘上所显现的微细法尘。眼识能见色、耳识能闻声、鼻识能嗅
香、舌识能尝味、身识能觉触、意识能知法,识阴六识各自拥有这一些自性,所以能了
知内相分六尘。识阴等六识相对于被识知的六尘,称为见分,是能见六尘的心体;所见
的六尘就被称为相分;这是依最粗浅层次所说的见分,不是依地上菩萨无生法忍层次而
作的界定。
从有情觉知心的认知上来说,内六尘与外六尘是一模一样的,全无差别,唯除残障
者。六根取外六尘,自心如来藏就转变外六尘相在脑中显现内六尘相;六识摄取内六尘
而加以了知,这个就是藉内六尘领受了知外六尘,众生不能够了知这样的一个事实,误
以为自己确实接触到了外六尘境,所以把外六尘执著为自己所接触到的相分,所以误认
外六尘实有。其实一切有情的六识心、觉知心,从来都不曾接触到外六尘,因为不知道
这个道理,所以把外六尘执著为自己亲身接触的法,就认为外六尘是实有的;如果能够
确认自己从来都不曾接触到外六尘,所接触到的一向都是我们的自心如来藏变现的内相
分六尘境,就能够确信“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佛法妙义了。
我们用更实际简单的说法是:人在世间生活,就有见、闻、嗅、尝、觉、知的六种
心的功能,亦有了了常知的心,也有处处作主的心,有定中能知的心,这些种种不胜枚
举的名词所说的心,佛法中凡此等心都称为见分。见分就是七转识能知觉观照;七转识
是能缘之心,具有见、闻、嗅、尝、觉、知的体性,所以约定俗成以见性为首,称之为
见分。若当初不以见性为首,而换成闻性为首的话,那能缘之心就会被称为闻分了。七
转识见分,在行住坐卧散心位中,能够见色、闻声、嗅香、尝味、觉触,乃至知晓诸法
;在定中能观照了别定境法尘,此定中能知之心亦不离七转识的见分。见分七转识之运
作,不论在定中、定外,皆不离一切的境界相;也就是说,七转识的所缘境界、所行境
界是六尘,这所对的境界相就称为相分。
三乘诸经中,不论 佛说或菩萨说,悉皆如是无异,皆言如来藏从本以来离见闻觉知.
如来藏既然是心, 既此第八识于一切地中,皆名为识,当知必有祂所独有而迥异余
识之了别性,识者即是了别故。
然此第八识之识别性、了别性,非是三界中六尘万法中之了别、识别;此识性、了
别性者,唯是对于众生七识心之心行能作了别,及依自身所有之大种性自性、不可知执
受……等体性,能作种种七识心所不能作之了别,非凡夫及二乘圣人之七识心所能知之
,唯有证悟之菩萨方知。
第八识如来藏于识别众生七识心之心行上,及于此等种种了别性上,极为伶俐,非
众生七识心所能了知;唯有证悟此心之初悟菩萨,能极少分了知其识别性;证悟此心之
久学菩萨,能多分了知其识别性;诸佛能究竟了知此心之识别性及余种种功能差别而无
遗余,并具足了知七识心之一切识别性,故名一切种智。由如来藏具备此了别性,故维
摩诘菩萨于《维摩诘所说不可思议解脱经》中,宣说此心体性:“知是菩提,了众生心
行故。”此知乃谓了知众生七转识心行之知,非是对于六尘万法之了知也,六尘万法之
了知乃是三界中之心行故,是离念灵知之心所法。
然诸 佛菩萨,为防众生犹如古今法王、上师一般,错会此第八识心--将离念灵知
之第六识觉知性误认为第八识如来藏,故将此第八识心与第六识觉知心之差异,加以说
明,以免误会,故说第八识如来藏从无始以来皆离见闻觉知。离见闻觉知者,谓不于三
界中之六尘起见闻觉知,不于三界中之六尘起识别性,不于三界中之六尘起贪著及厌舍
之心;如是说第八识心离六尘中之见闻觉知,是故维摩诘菩萨说:“不会是菩提,诸入
不会故。”是故《大集经》中 佛说:“一切诸法无觉无观,无觉观者是名心性。教人
修学离念、无念法,其余诸人亦复如是,皆是错解佛法之人也。
第八识心虽离三界中六尘之见闻觉知,然却有其极为重要之作用,如是极为重要之
作用,广有多种,随于人间证悟菩萨所证一切种智之多寡,而多分少分证知;如是性用
,一切人不能无日无之,不能欠缺一法,否则即成死人或植物人、残障者;若缺此识之
功能,亦复不能记忆一切此世及往世所曾经历之境界;乃至近如昨日所曾经历之境,亦
复不能忆之。凡此种种,皆是第八识之神用。
大乘佛经所说主旨即是此第八识之体性,而鄙俗凡夫不能了知,便如法师之诬蔑大
乘佛经非是 佛说,言大乘般若经所说为玄学,为性空唯名之戏论法。一神教则将第八
识之部份神用,推之为上帝之奇迹。由是缘故禅宗真悟诸师,每常诃责凡夫为日用而不
知者。二乘圣人,不论是有学位之三果以下圣人,或是无学位之三明六通大阿罗汉,若
未回入大乘而证如来藏者,都不能知此;唯有亲证第八识如来藏之菩萨方能证知,唯
佛具足了知。
是故第八识虽离见闻觉知,然却迥异无情之无见闻觉知,绝对异于无情之无“心之
作用”。然此第八识心之作用,迥异前七识心之作用,为令众生易于了解此第八识心之
体性,故于初转法轮后之般若系诸经中, 世尊特别名之为“非心心、不念心、无住心
、无心相心”,以示其迥异前七识心之体性。然而 佛虽宣说般若系诸经,明示此第八
识心之体性,众生仍是懵懂无知,不能知悉,难以亲证,是故后来又宣说第三法轮唯识
系诸经,明说此第八识心离六尘之见闻觉知。
众生难以了知此心之行相,难以了知此心之体性,为防众生犹如古今法王上师之错
将离念灵知心之意识误认为如来藏,故于第三法轮诸唯识经中,皆说此心离见闻觉知,
以免众生错会而误认离念灵知之意识心,堕于未悟谓悟、未证言证之大妄语罪中。
如是,如来藏体性之迥异离念灵知心意识者, 佛与诸菩萨于诸经中一再说明, 不
意今时之诸师,之显密法师居士,仍然误会 佛说真旨,仍然堕于离念灵知之意识心上
,依旧认为“意识觉知心离念时即转变成第八识如来藏”,坚持己见,更不肯信受如来
藏从无始来本已离念,更不肯信受余引诸经所说 佛语:如来藏从本以来即离六尘之见
闻觉知。
譬如无智之人作如是言:“西瓜性甜,香瓜亦是性甜,故西瓜即是香瓜。”然彼二
物之甜性虽同,二物之性则有别别差异,不可混为一谭。诸师则同如是无智之人,便以
歪理用来责余:“汝言如来藏离见闻觉知;然无情亦无见闻觉知,故无情诸物即是如来
藏,故汝所言错误。”诸师误解余书中所言意旨,作如是错会及诬责,如是错解余意,
错解诸 佛菩萨真旨,至此严重之地步。凡我佛教学人,万勿如彼上师、法王、之错会
余意,万勿如彼上师、法王、之错会 佛菩萨于诸经中所说真意。
是故如来藏从本以来即离见闻觉知,离见闻觉知者谓离六尘之见闻觉知,而于六尘
以外之大种性自性……等,有其极为重要之了别性,亦对三界有情蕴处界与六尘万法,
具有能生能灭之性用,非如无情之无如来藏之种种重要性用也;如来藏是心故,无情无
如来藏心故。如来藏藉诸因缘,则能生七识心与吾人之色身及六尘万法,无情则无此重
要功用,故无情虽亦无见闻觉知,终不能称之为如来藏也,终不能如第八识之成为万法
之主体、之根源。
若如此一上师所说:“如来藏离见闻觉知,故餐盘、石头、米饭亦是如来藏。”若
此逻辑可以成立,则死人亦得名之为人,死人亦离见闻觉知故。是故不同之逻辑不可适
用于相同之事相上,不应作此责难也。
当知人之所以为人,乃因人是有情故;有情之所以为有情,乃是因有情时常显示其
七识心之心行故,由七识心故有种种喜怒哀乐之现行,具足有情之法相。然究其实,若
无如来藏之驻身,若无如来藏之种种功能差别运作不断,则此七识心随之即断,尚不能
偶一现行,何况能有喜怒哀乐等心行?然而此理甚深,尚非未回心大乘之定性声闻阿罗
汉所知,何况诸师皆在凡夫位者焉能知之?必须亲证第八识如来藏,并现前体验纳受其
体性者,方能少分知之,悟后进修方能多分知之也。
有情之七识心现行运作时,如来藏亦同时运作不断,其运作之心行,一部份为配合
七识心而运作,大部份则是自行运作,不受七识心之影响。是故,如来藏虽离见闻觉知
,非同无情之无见闻觉知,不可将二者等视同观也;否则, 佛为慈悲众生而方便宣说
之大小品般若经中“非心心、无心相心……”诸语,便成不如实语也;是故,如果有人
将 佛说如来藏离见闻觉知之语,等同无情之无见闻觉知,起而反对“如来藏离见闻觉
知”之说者,即是谤 佛,等同否定如来藏故。
是故,如来藏之离见闻觉知,非如无情之无见闻觉知;无情无有如来藏心故,不具
备如来藏心之种种神用故;如来藏虽离六尘之见闻觉知,而有其极为重要之种种性用、
并且恒时现行运作故。譬如全体共业有情之如来藏,藉其不可知执受之体性,配合共业
,便生虚空中之三千大千世界,便生世界中之诸天宫殿人间林木果实…等,令有情自于
其中受报,复造新业,继续流转。由此如来藏所具不可知执受之性用,复能令世界依众
生如来藏中所含藏之业种成熟,而令世界不断显现成住坏空等轮转现象,皆非无情之所
具者,无情只是共业有情之如来藏所共同变生者,乃是所生之法,非同如来藏是能生诸
法之法,不可说为即是如来藏也。
如来藏复有种种性用,难于短文中一一宣说;若未证悟者,闻之亦难信解也,不能
体验之故。凡此种种,皆证如来藏之离见闻觉知,迥异无情之无见闻觉知;无情悉无如
来藏心,有如来藏心者,必能藉缘而现七识心之心行故;无情亦是全体共业有情之如来
藏中共业种子依大种性自性而变生之法,故无情不是如来藏。
如来藏则是从本已来即是离六尘之见闻觉知境界,故不于六尘起顺心违心之境界受
,故不须于六尘万法而作取舍,故离取舍、净垢、断常、来去、生灭、增减、善恶……
等二边诸相,如是本离取舍者方是真正之中道实相心。若能亲证如来藏,而作如是现前
观察,转依如是中道实相境界者,方名真正之中观也。
堕于离念灵知心之意识境界者,永远不能舍离取舍、净垢、断常……等二边诸相;
觉知心中虽作种种离二边之想,其实皆非真正之中道观也,皆是自以为已证中道观,而
其实不离取舍、净垢、断常……等二边诸相故。离念灵知心证知自己虚妄,证知别有第
八识心本来存在,现观此第八识如来藏从来已离二边,从来不堕二边,故离念灵知心意
识即转依如来藏之中道体性而住,如是之离念灵知心,方是已经入住中道实相境界者;
具有如是现前观察之智慧,方得名为亲证般若慧之菩萨。
凡我佛门学人,于此辨正文义细读之后,当请 佛说诸经比对之,印证是否真实?
如是比对思惟,然后方知如来藏体性与错悟诸师所说离念灵知心之差别,则于参禅或体
究念佛法门上,必能建立正确知见,此世欲悟般若不难。若得证悟,可得上品上生而生
极乐。若仍如诸师之囫囵吞枣者,欲与真正之般若智慧相应,则如缘木求鱼,终难可得
,有智之人思之!
主要摘自 佛教之危机
1 (共1页)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索达吉堪布依簫平實著作而開示:断我见的两种勘验方法探索生命奥秘的真相――我看电影「露西」
楞严大义今释(036)禪宗的开悟明心如何印证?
内观十日课程开示第一天若人生百岁 不见水老鹤 不如生一日 而得解了之
说说venusfire的观和反观十二因缘之因
宣化上人关于阿罗汉的开示上从诸佛,下至傍生,平等平等无所分别
人生大梦之形成不是神话
我们的生与死全部都在如来藏当中人生大梦初醒之时
将佛法世俗化、 浅化的证严法师 (连载二)五欲无常,虚妄颠倒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来藏话题: 六尘话题: 觉知话题: 见闻话题: 八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