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Wisdom版 - 爱利亚的芝诺为了捍卫他老师巴门尼德关于“存在”不动
相关主题
刨根究底(1):“飞矢悖论”的理性之光业力与轮回
“飞矢悖论”的理性之光[合集] 有没有觉着芝诺傻的?
佛学版的“飞矢不动”对于宏观的认识,我们可能角度完全错误了
刨根问底(2):一切皆归于心芝诺是不是浑身冒着傻气?
范例哲学:“思维悖论”的发现 zt特修斯之船(The Ship of Theseus)
以波粒(空有)二象为基础之存在认识论Re: WAICHI的一个著名论断
用科学来附会宗教如果不是忽悠,就是无知没有恒常不变的我
说说物质的波粒劝版上几位修大乘的两句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芝诺话题: 运动话题: 论辨话题: 时间话题: 无限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r****n
发帖数: 8253
1
爱利亚的芝诺为了捍卫他老师巴门尼德关于“存在”不动、是一的学说,提出了著
名的运动悖论和多悖论,以表明运动和多是不可能的。他的结论在常人看来当然很荒谬
,但他居然给出了乍看起来颇令人信服的论证,故人们常常称这些论证构成了悖论或佯
谬。不过,若细细推敲,其结论未必荒谬,其论证未必令人信服,故中性的称这些论证
为芝诺论辨(Argument)最为合适。
一、历史追溯
芝诺的运动论辨全部得自亚里士多德在《物理学》中的转述,有四个:
1、二分法。物体在到达目的地之前必须先到达全程的一半,这个要求可以无限的
进行下去,所以,如果它起动了,它永远到不了终点,或者,它根本起动不了。
2、阿喀琉斯(一译阿基里斯)。快跑者永远赶不上慢跑者,因为追赶者必须首先
跑到被追者的出发点,而当它到达被追者的出发点,又有新的出发点在等着它,有无限
个这样的出发点。
3、飞矢不动。任何东西占据一个与自身相等的处所时是静止的,飞着的箭在任何
一个瞬间总是占据与自身相等的处所,所以也是静止的。
4、运动场。两列物体B、C相对于一列静止物体A相向运动,B越过A的数目是
越过C的一半,所以一半时间等于一倍时间。[1]
四个论辨可分成两组,前两个假定时空是连续的,后两个假定时空是分立的,每组
的第一个论证绝对运动不可能,第二个论证相对运动不可能。
关于多的论辨得自辛普里丘在《〈物理学〉注释》的转述,大意是:如果事物是多
,那么大会大到无限大,小会小到零,因为任何数量都可以无限分割,若分割的结果等
于零,则总和是零,若分割结果不是零,则无限总和是无限大。[2]
以上转述从哲学史角度看都过于粗疏,不过对于讨论其哲学含义则差不多够了。
19、20世纪之交的绝对唯心主义者象布拉德雷(Bradley,F.H)全
盘接受芝诺的论证和结论。他视运动、时间空间为幻象,芝诺论辩正好符合他的主张,
当然全盘接受。在《现象与实在》中他写道:“时间与空间一样,已被最明显不过的证
明为不是实在,而是一个矛盾的假象。”[3]除布拉德雷之外,哲学史上大部分哲学家
认为芝诺的结论是荒谬的,其论证有问题。不过,在不断检查其论证毛病的过程中,人
们反倒发现了芝诺论辨的深刻之处。常常是人们自以为解决了芝诺悖论,不多久就又发
现其实并没有解决。
已知最早的批评来自亚里士多德。关于二分法,他说,虽然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越
过无限的点,但若把时间在结构上看成与空间完全一样,也可以无限分割,那么在无限
的时间点中越过无限的空间点是可能的;关于阿喀琉斯,他说,如慢者永远领先当然无
法追上,但若允许越过一个距离,那就可以追上了;关于飞矢不动,他说,这个论证的
前提是时间的不连续性,若不承认这个前提,其结论也就不再成立了;关于运动场,他
说,相对于运动物体与相对于静止物体的速度当然是不一样的,越过同样距离所花的时
间当然也不一样。亚氏批评的意义主要在于使芝诺论辨显得更为明了,前面对诸论辨的
转述就显然参照了亚里士多德的这些批评。[4]
黑格尔对芝诺悖论的解决是:“运动的意思是说:在这个地点又不在这个地点;这
就是空间和时间的连续性,──并且这才是使得运动可能的条件。”[5]这个解决方法
要点在于强调时间空间的连续性,而且对连续性赋与新的、特有的解释。不过,它似乎
并没有直接针对芝诺论辨本身来提出批评,而且关于连续性的独特解释与数学和逻辑所
要求的精确性不相容。受黑格尔的影响,我国哲学界一般认为芝诺不懂得连续性和间断
性的辩证关系,把这两者机械的对立起来,所以造成运动悖论。这大意是说,芝诺的论
证没使用辩证逻辑,因而是无效的。这种批评同样是笼而统之,不关痛痒。
二、分析与分析的困境
19世纪以来,从数学的、逻辑的角度提出的解决方案较多,我统称为分析的方法。
1、 无穷级数的求和
在芝诺的运动悖论和多悖论中都涉及到无限分割后的求和问题,微积分的发展使得
对此进行定量分析成为可能。对于多悖论而言,可以肯定的说,无穷分割后的各部分趋
于零但不等于零,其总和不等于零,但也不会是一个无限量。
对于阿喀琉斯而言,他虽然要无数次的到达某个起始点,但它所走的空间距离并不
是一个无限量,追龟情形下的空间距离是:d+d(v2/v1)+d(v/v1)^2+……+d(v2/v1)^(n-
1)+……
=n→∞limdv1/(v1-v2)*(1-(v2/v1)^n)=dv1/(v1-v2)
(其中d是初始距离, 分别是快者和慢者的速度)
是一个有限数,对于有限的距离,当然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穿过并达到终点。
2、无限机器问题
许多人在算出了无穷级数之和是一个有限数之后,就以为解决了芝诺的阿喀琉斯悖
论,他们很显然是认为悖论之悖在于把经历无限之点与经历无限之距离混为一谈,只要
澄清了这一点,悖论就自然消除了。
然而,算出了距离是有限的并未解决问题。让我们来考察一下我们是怎么算出来的
。无穷级数的求和最终要用求极限的方法,求极限是什么意思呢?并不是说我们一项一
项的将无穷级数的所有项全部加在一起正好就等于这个极限值,而是说,我们可以让无
穷级数的和充分接近这个极限值,想多接近就多接近。注意,依然是“接近”。在初等
数学中我们还有一个更为简便的方法求出追上乌龟的时间,那就是假定它是t,可以列
出方程:V2t+d=v1t
解方程可得t=d/(v1-v2)。
在这个方法中,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假定阿喀琉斯最终追上了乌龟。这个假定说明
,数学所告诉我们的不过是,如果能的话,需要多少时间,但数学不解决“是否能”的
问题。
因此,还需要回到“在有限时间里越过无限的点”问题上来,如果把越过一个点看
成完成了一个动作,此问题就推而广之变成了一个无限操作问题,有人将之命名为“无
限机器”(infinite machine),也有人将之称作“超级任务”(super task)。许多
人已经证明了,超级任务是不可能完成的,无限机器不存在。[6]
最有名的无限机器是抛球机器,它是这样设计的:一小球从a处开始向b处抛动,
令小球从a处抛到b处时花二分之一分钟,从b抛回a处花四分之一分钟,依此类推,
来回抛球时间依次是:
1/2, 1/4, 1/8, ……, 1/2^n, ……
到第n次时所花全部时间是:T=1/2+1/4+1/8+……+1/2^n=1-1/2^n
现在要求机器在时间到达1分钟时停下来。可是问题出现了,人们发现无法确定小
球最终落在何处。从上式看,当n取奇数时,落在b处,取偶数时落在a处,可是小球
越抛越快,只有在经过无限次之后才会到达1分钟,但一个无限数是没有奇偶之分的,
因此,搞不清1分钟的时候小球处在什么位置,也就是说,小球没有终点,超级任务无
法完成。
的确,由于一个无穷序列没有最后一项,所以让阿喀琉斯穿过所有芝诺给出的(无
限个)点到达终点是不可能的。
与此类似,无限机器问题的不可解,也强化了二分法的有效性。对芝诺论辨的逻辑
分析相反加强了其论辨的力量。
3、飞矢与速度问题
如果我们假定,运动物体在每一瞬间都处在一个空间位置(这一点表面看来很显然
,但不必然真),那么,判定它在这一瞬间是运动还是静止,唯一的办法是看它有没有
速度。孤立的考察这一点无法得知它是否有速度,必须考虑一个区间,速度公式是:V=
ds^→/dt
其中ds^→ 是轨迹矢量的微分。
这里要求轨迹起码是连续的,但芝诺在这里很显然假定了相反的条件,即轨迹是不
连续的,不连续的轨迹无法求微分,无法判定其速度。
不过,即使轨迹是连续的,求出了速度,也还是没有解决运动本身的问题,因为得
出了速度的大小,只意味着如果有运动数学可以告诉我们速度是多大,数学同样不告诉
我们是否有运动。
总的来讲,如果说运动物体在每一瞬间都处在一个位置,那么在这一瞬间,我们的
确无法知道它是否是运动的,特别是当时间和空间不连续时。
4、运动场与时空的不连续结构
芝诺关于运动场的论辨从文本方面尚未完全搞清,亚里士多德的转述让人觉得该论
辨过于没有深度,难道芝诺连相对于静止物体的运动与相对于运动物体的运动是不一样
的这点都不懂吗?比较合乎情理的解释是,芝诺想通过三列物体在分立的时空结构中的
运动揭示运动是不可能的,要害在时空的分立结构上。
假定在时刻1时,三列物体排列如下:
甲甲甲甲
乙乙乙乙
丙丙丙丙
其中每个物体占据一个空间单元。过一个时间单元后是时刻2,再后是时刻3,等等,时
刻2和时刻3时的排列分别是:
甲甲甲甲 甲甲甲甲
乙乙乙乙   乙乙乙乙
  丙丙丙丙    丙丙丙丙
芝诺的意思是说,在时刻3时,仅仅过了两个时间单元,乙与丙两列物体之间却有了四
个空间单元的位移,在时刻2时,仅仅过了一个时间单元,乙与丙却有了两个空间单元
的位移,那对应于一个空间单元的位移的时刻是什么呢,也就是在什么时刻出现下列排
列呢?
乙乙乙乙
丙丙丙丙
对这个问题无法回答,所以在时空的分立结构中谈论运动必然要出现一个时间单元等于
两个时间单元的问题,也就是芝诺所说的“一倍的时间等于一半的时间”。这当然是荒
谬的。
到现在为止,从数学和逻辑角度对芝诺论辨所进行的分析都相反加强了该论辨的力
量,现代数学工具只是进一步表述了芝诺所提出的困难。
下面我们来看看对“分析”方法的超越。
三、运动不可分析
希腊时代犬儒学派的创始人第奥根尼对芝诺论辨有一个回答。据说当他的学生向他
请教如何反驳芝诺时,他一言不发,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学生还是不理解,他说,芝诺
说运动不存在,我这不是正在证明他是错的吗?这个故事很长时间被作为一个笑话,人
们大多相信,第奥根尼根本没有弄懂芝诺的意思。芝诺并不是说在现象界没有运动这么
一回事,他当然承认有,但他要说的是,虽然满目是物体在飞舞,但运动是不合理的,
我们可以通过逻辑证明运动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所看到的运动是假象,并不真实,
因为真实的东西一定是合乎逻辑的。
真的可以用逻辑证明运动的不可能性吗?
柏格森说得对,芝诺论辨的全部要害在于用运动轨迹代替运动本身。[7]许多现代
分析哲学家进一步指出,芝诺用数学化的运动轨迹代替物理的运动轨迹,就将真实的物
理运动导入关于无限的数学迷途之中。
在芝诺论辨中,时间与空间的点结构起了很大的作用。虽然在二分法与阿喀琉斯中
时空是密集的点结构,而在飞矢和运动场中时空是分立的点结构。先看密集的点结构所
带来的问题。
把时间空间看成连续的,也就是把它看成一个实数连续统。用实数连续统描述时间
出现两个问题:第一,任一时刻不存在一个紧随其后以及它所紧随的之前的时刻;第二
,任意两时刻之间有无穷多个时刻。这两个特征都与我们的时间经验发生了抵触,若时
间真是一个连续统,那之前和之后关系在时间的结构中就找不到依据了,而之前之后关
系恰恰是我们时间经验中最重要的因素。把空间当成一个实数连续统也同样存在这个问
题。而且,在物理世界中,从没有一个时刻是没有延续性的,从没有一个物体是没有广
延的。数学结构显见要与物理结构区分开来。
时空的分立点结构所导致的问题也许是更为深刻的。由于分立结构必然导致一切运
动速度均相同的荒谬结论,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时空的结构本身。如果时空具有内禀结
构,那从逻辑上讲,就完全可能取分立的形式。所谓内禀结构是指与物体运动无关的结
构,牛顿的绝对时空就具有内禀结构。“运动场”问题根源于时空有内禀结构这一前提
,而这一前提是错误的。现代物理学加强了这样一个观念:时间与空间是事件之间的关
系,而不是独立的实体;集合论表明,在假定空间连续的情况下,任何一个线段都具有
完全相同的结构,因此长度这个最基本的空间量不是内禀的,而是约定的。[8] 时空的
数学点结构所带来的问题也许可以解决,但即使这些问题都解决了,运动的可能性问题
是否就随之解决了呢?不然。二分法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说,它永远到不了终点,另一
种是说,它根本不能起动。第一种形式的无穷序列没有最后一项,所以到不了终点;第
二种形式的无穷序列没有第一项,所以根本无法起动。第二种形式最具有启发性,因为
若无穷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第一种形式的因难就可以消除了,但第二种形式的困难
还剩下一点:第一推动。如它能有一个初始起动,它可以起动;如它没有一个初始起动
,它就不能起动。这是一个同语反复,表明数学分析并不能证明运动是可能的。回想一
下柏格森所提出的问题:对运动轨迹的任何分析都不是对运动本身的完全分析,因此在
此基础之上既不可能证明运动是不可能的,也不可能证明运动是可能的。“运动”在“
证明”之外。
一旦把运动事件看作第一位的,而把时间空间看成对运动事件的抽象,那么飞矢问题
就不难解决。飞矢作为一个物理事件在分析时应作为最基本的要素,而不是作为一个被
导出的东西,相反,时空的结构应从象飞矢这样的物理事件中导出。飞矢问题完全是由
于分析次序的颠倒所造成的。
物理点并不是数学点,阿喀琉斯实际上只用了有限步骤就追上了乌龟。抛弃了芝诺所
设置的点结构,阿喀琉斯问题也不再成为问题了。
总结一下由芝诺悖论所引出的哲学结论:运动本身是第一位的,而运动轨迹是第二
位的;物理经验是第一位的,而数学描述是第二位的;物理事件是第一位的,而时空结
构是第二位的。对运动轨迹的分析引出了数学和逻辑上的许多问题,即使这些问题最终
能够解决(现在当然还不能说已经解决),也不意味着最终解决了运动问题本身。运动
更为基本而且不可分析,它超出了理论理性。芝诺没能证明运动的不可能性,因为运动
根本不可证。(第奥根尼的回答并不可笑,相反很深刻)若说只有可证的才是真实的,
那运动的确是“不真实”的。芝诺悖论最终的哲学意义涉及到爱利亚学派对“实在”的
看法。
[1] 《物理学》239b5-240a18
[2] 可参见Kirk,Raven, The Presocratic Philo
sophers, Cambridge Unibersity Press,19
60,p.288
[3] F.H.Bradley, Appearance and Reality,
Oxford:Clarendon Press,1930,p.36
[4] 《物理学》239b5-240a18
[5] 《哲学史讲演录》中译本第1卷第289页。
[6] 参见W.C.Salmon,ed. Zeno's Paradoxes,Th
e Bobbs-Merrill Company,Inc.1970,尤其是In
troduction以及Black,Wisdom,Thomson,Benac
erraf的文章。
[7] “芝诺的错误在于把运动与运动轨迹混同起来,并设想轨迹上发生的就一定能在运
动中发生。”《创造进化论》王珍丽等译,湖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243页。
[8] 参见Salmon,Space,Time,and Motion, Univ
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1982,chapter
1,中译文“哲学与几何:一对孪生姐妹”,载《国外自然科学哲学问题·1991》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r****n
发帖数: 8253
2
这是北大哲学教授吴国盛写的一篇关于芝诺悖论的分析和总结的一篇文章,相比其他那
些很低级的分析芝诺悖论,错误连篇的文章来说,这篇还是不错的
但是他文章某些观点我也不能同意,尤其最后所说的运动不可分析,我也认为他并没有
抓到芝诺悖论的一些重要关键点。
运动问题可以分析,但是必须要建立新的本体论,认识论以及时空观,而波粒二象就是
其中的关键。芝诺悖论和物理学上波粒二象都是连续和非连续辩证矛盾的深刻反映。
黑格尔那句运动是既在这个地点也不在这个地点,其实很深刻,但是缺乏精准的描述,
让人云里雾里,而我现在可以更深入准确的描述它了。

【在 r****n 的大作中提到】
: 爱利亚的芝诺为了捍卫他老师巴门尼德关于“存在”不动、是一的学说,提出了著
: 名的运动悖论和多悖论,以表明运动和多是不可能的。他的结论在常人看来当然很荒谬
: ,但他居然给出了乍看起来颇令人信服的论证,故人们常常称这些论证构成了悖论或佯
: 谬。不过,若细细推敲,其结论未必荒谬,其论证未必令人信服,故中性的称这些论证
: 为芝诺论辨(Argument)最为合适。
: 一、历史追溯
: 芝诺的运动论辨全部得自亚里士多德在《物理学》中的转述,有四个:
: 1、二分法。物体在到达目的地之前必须先到达全程的一半,这个要求可以无限的
: 进行下去,所以,如果它起动了,它永远到不了终点,或者,它根本起动不了。
: 2、阿喀琉斯(一译阿基里斯)。快跑者永远赶不上慢跑者,因为追赶者必须首先

r****n
发帖数: 8253
3
一个完整的运动(任何的微小位移),是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整体性的波函数在全时空(这一点非常关键也是极难理解的地方)的概率流
密度的内部演化,这个演化是连续性、可逆的以及决定性的,针对这部分来说 ,我们
确实可以说它是“不动”的,因为一个全空间概率分布的电子,它的整体其实就是整个
“全空间”,“全空间”根本就不存在“动”,至少绝不是我们认为的那种物体从一个
位置另一个位置的运动。另外由于叠加性(和其他无穷的波函数彼此叠加到一起,有不
同的纠缠度),也可以说它是“一”,巴门尼德的“存在不动,存在是一”,本质是对
波性本体(波函数)的不完整认识。
第二部分则是在不断的观察测量条件下,全时空和非定域性的波函数随机坍缩后而产生
的粒性本征态不断跃迁性的生灭闪现,这个让潜在的全时空性的整体“运动”在局域时
空上呈现出来,被我们所观察到。这个阶段是非连续和不可逆的,并且还具有随机性。
佛陀所说的生灭无常主要是针对这部分的认识,经验上确实是如此的。但佛陀只认识到
现象的生灭无常,却并没有认识到现象背后的常(一个全时空性的整体存在而且还连续
性演化,无有间断,确实是常),于是导致了理论上众多矛盾问题。突出表现就是生灭
现象的前后相接是不可能的(已经灭去的现象不可能缘生出新的现象),另外无我的错
误认识也和这个有关。
这两部分是缺一不可的,如果没有前者的波性本体全时空性的整体演化,根本就不可能
产生我们观察感知的任何运动,现象将是无源的,如果没有后者的粒性现象的局域性呈
现,那么所谓的波性本体演化只是抽象的潜在的“种子”(佛教阿赖耶识也是对波性本
体的扭曲性认识),它没有产生出结果(呈现出的现象),并且这种波性本体和粒性现
象的转化,是一种阴阳辩证的自否定运动。中国的太极阴阳和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对它的
比较相近的认识,但依然还不完整,比如黑格尔把波性本体(物质和意识以及自然法则
的统一体)完全唯心化了,将其扭曲为绝对精神。而中国的太极阴阳则过于笼统。
波性本体连续性的无有间断的演化,这个是动,是阳,而坍缩的粒性现象维持短暂的普
朗克时间,这个是静,不断的循环转化,才产生了我们感知的时空以及各种现象。正如
周敦颐所说:“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
根”
另外这里我还必须要强调一点,无论是抽象的波性本体,还是坍缩的粒性现象,二者都
是实在,都是真实,只是两种不同特性的实在,绝不是前者为实,后者为幻,也不是二
者皆幻。商羯罗的吠檀多思想以及大乘的性空思想在这方面的认识都是错误的。而我们
中国哲学的互为其根的阴阳转化则更为精确。而且在整个波粒坍缩转化的过程当中,
确实有五个关键性阶段,这个就是五行的来源。周敦颐的太极图说也做了非常洞见性的
描述:“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
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
波性本体(波函数,量子叠加态)的全时空整体演化是动的来源,而波函数不断的随机
坍缩而在局域的物理时空上展开为不同位置的经典本征态是动的呈现。二者综合到一起
,产生了完整的运动。
搞清楚这个核心的关键过程,对于芝诺悖论的全部四个命题就不难解决了。具体我就不
一一分析了。

【在 r****n 的大作中提到】
: 这是北大哲学教授吴国盛写的一篇关于芝诺悖论的分析和总结的一篇文章,相比其他那
: 些很低级的分析芝诺悖论,错误连篇的文章来说,这篇还是不错的
: 但是他文章某些观点我也不能同意,尤其最后所说的运动不可分析,我也认为他并没有
: 抓到芝诺悖论的一些重要关键点。
: 运动问题可以分析,但是必须要建立新的本体论,认识论以及时空观,而波粒二象就是
: 其中的关键。芝诺悖论和物理学上波粒二象都是连续和非连续辩证矛盾的深刻反映。
: 黑格尔那句运动是既在这个地点也不在这个地点,其实很深刻,但是缺乏精准的描述,
: 让人云里雾里,而我现在可以更深入准确的描述它了。

r****n
发帖数: 8253
4
顺便再说一下阿赖耶识的问题,佛教大乘阿赖耶识是佛陀的原始教义因为只有六识而导
致存在一些严重的问题而不得不提出的。由于阿赖耶识变现出了五蕴现象,那么这个就
有梵我论的嫌疑,但是为了避免阿赖耶识被认为是神我见,于是将阿赖耶识说成了生灭
无常的有为法。所以唯识也被印顺法师说成是虚幻唯识。
其实真正的阿赖耶识(波性意识)并不是有为法,而是无为法。只是这里的无为法,绝
不是通常所认为的现象性的生灭方式,而是一种连续性的演化并可以恒久的保持自身存
在方式。由于佛教对生灭缺乏完整认识,搞不清楚现象界的非连续生灭和本体界的连续
性演化的区别,更搞不清楚本体的全时空属性,于是对阿赖耶识的定性产生混乱,说它
是有为法也不对(只要是分立性生灭的有为法必然有前后相接的困境),说它是无为法
也同样不对(能够缘生现象的无为法将变成神我见)。如来藏就是把阿赖耶识又变成了
无为法,变成了真常唯心,梵我倾向更加的严重。为了避免这个问题,部分佛教经典又
把如来藏说成是不了义。而如来藏思想虽然确实是佛教相对最完整的理论(尤其是中国
人伪造的大乘起信论和楞严经这种经典更加完整),但是如来藏却也有非常严重的问题
,就是他的心性本觉思想。其它还有一些问题,我这里也不想详述了。古人的这些认识
,由于建立在经验性的所谓禅修实证以及一些错误的逻辑分析之上,所以千疮百孔是难
免的。
佛陀本人的经验性原始认识错误的提出了无我命题,而佛教不敢把无我否定,所以后期
大乘就不断在有我和无我的中间地带摇摆,产生中观,唯识和如来藏的种种争论,直到
现在依然解决不了理论的种种内在矛盾。

【在 r****n 的大作中提到】
: 一个完整的运动(任何的微小位移),是由两部分组成,
: 第一部分是整体性的波函数在全时空(这一点非常关键也是极难理解的地方)的概率流
: 密度的内部演化,这个演化是连续性、可逆的以及决定性的,针对这部分来说 ,我们
: 确实可以说它是“不动”的,因为一个全空间概率分布的电子,它的整体其实就是整个
: “全空间”,“全空间”根本就不存在“动”,至少绝不是我们认为的那种物体从一个
: 位置另一个位置的运动。另外由于叠加性(和其他无穷的波函数彼此叠加到一起,有不
: 同的纠缠度),也可以说它是“一”,巴门尼德的“存在不动,存在是一”,本质是对
: 波性本体(波函数)的不完整认识。
: 第二部分则是在不断的观察测量条件下,全时空和非定域性的波函数随机坍缩后而产生
: 的粒性本征态不断跃迁性的生灭闪现,这个让潜在的全时空性的整体“运动”在局域时

r****n
发帖数: 8253
5
一个全空间性和全时空性的电子是理解的重要难点障碍,因为我们的感知经验全部是局
域性时空的认识,我们思维主要是还原论,而不是整体论,我们强烈的认为电子只不过
是一个局域时空点上的微小粒子,对于全时空性的电子波函数完全有点摸不着头脑。如
果是这样,是永远不可能真正理解波粒二象的,即便会计算,也理解不了。
其实写出公式的物理学家自己也没理解,薛定谔和玻尔等人都没理解。因为他们的哲学
思维都是还原论倾向的。(西方哲学本来就是还原论倾向严重)
波函数在全空间的归一化那个公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公式,可惜至今无人理解那个公
式背后的深刻意义,不过这也很正常,因为认识的突破本来就是很难很难的,尤其是根
深蒂固的认识。
佛陀本人的还原论倾向更严重了,无我的错误认识,就是还原论思维和经验主义认识的
必然产物。
我那篇关于佛陀还原论思维和经验主义的分析,是直指佛陀本人的根本性错误,不过可
惜已经在本版被删除。
这篇主题我也保存备份一下。

【在 r****n 的大作中提到】
: 顺便再说一下阿赖耶识的问题,佛教大乘阿赖耶识是佛陀的原始教义因为只有六识而导
: 致存在一些严重的问题而不得不提出的。由于阿赖耶识变现出了五蕴现象,那么这个就
: 有梵我论的嫌疑,但是为了避免阿赖耶识被认为是神我见,于是将阿赖耶识说成了生灭
: 无常的有为法。所以唯识也被印顺法师说成是虚幻唯识。
: 其实真正的阿赖耶识(波性意识)并不是有为法,而是无为法。只是这里的无为法,绝
: 不是通常所认为的现象性的生灭方式,而是一种连续性的演化并可以恒久的保持自身存
: 在方式。由于佛教对生灭缺乏完整认识,搞不清楚现象界的非连续生灭和本体界的连续
: 性演化的区别,更搞不清楚本体的全时空属性,于是对阿赖耶识的定性产生混乱,说它
: 是有为法也不对(只要是分立性生灭的有为法必然有前后相接的困境),说它是无为法
: 也同样不对(能够缘生现象的无为法将变成神我见)。如来藏就是把阿赖耶识又变成了

r****n
发帖数: 8253
6

===========
当我们把运动分成两部分以后,黑格尔这句话就可以理解了。
在这个地点,是指坍缩后的粒性本征态(粒性现象)所在的空间位置。不在这个地点,
是指没有坍缩或者粒性本征态维持普朗克时间后有再次转化为量子叠加态所处的不确定
位置(全空间性的)
波性本体自否定为粒性现象(阳转化阴),粒性现象自否定为波性本体(阴转化为阳)
,这是一种辩证性的运动,运动必须是辩证性的,自否定则是辩证法的根本核心。
必须要把这两部分统一起来考量,孤立的只注重一个方面必然产生问题,尤其是孤立的
认为只存在现象运动,则必定带来严重的矛盾。芝诺悖论以及佛陀本人所说的没有同一
性(无我)的相续生灭(无常)都是这个错误的典型反映。而芝诺悖论确实非常深刻,
它可以带来我们对运动、变化、生灭的深入思考。
由于波性本体是波性意识和波性物质的统一体,粒性现象是粒性意识和粒性物质的统一
体,所以这种辩证性的自否定运动,既不是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也不是马克思的唯物
辩证法,而是天行所说的心物辩证法,是整个新学思想的根本核心。

【在 r****n 的大作中提到】
: 这是北大哲学教授吴国盛写的一篇关于芝诺悖论的分析和总结的一篇文章,相比其他那
: 些很低级的分析芝诺悖论,错误连篇的文章来说,这篇还是不错的
: 但是他文章某些观点我也不能同意,尤其最后所说的运动不可分析,我也认为他并没有
: 抓到芝诺悖论的一些重要关键点。
: 运动问题可以分析,但是必须要建立新的本体论,认识论以及时空观,而波粒二象就是
: 其中的关键。芝诺悖论和物理学上波粒二象都是连续和非连续辩证矛盾的深刻反映。
: 黑格尔那句运动是既在这个地点也不在这个地点,其实很深刻,但是缺乏精准的描述,
: 让人云里雾里,而我现在可以更深入准确的描述它了。

1 (共1页)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劝版上几位修大乘的两句范例哲学:“思维悖论”的发现 zt
伊能静:梦到自己是一小沙弥 醒来满脸泪以波粒(空有)二象为基础之存在认识论
谁来讲将唯物主义呗?用科学来附会宗教如果不是忽悠,就是无知
谈逻辑理性、刹那生灭以及伪造金刚经说说物质的波粒
刨根究底(1):“飞矢悖论”的理性之光业力与轮回
“飞矢悖论”的理性之光[合集] 有没有觉着芝诺傻的?
佛学版的“飞矢不动”对于宏观的认识,我们可能角度完全错误了
刨根问底(2):一切皆归于心芝诺是不是浑身冒着傻气?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芝诺话题: 运动话题: 论辨话题: 时间话题: 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