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Wisdom版 - 阿姜查語錄之止觀解析與禪宗會通zz
相关主题
真实的存在zz佛谈如何做女人
唯识初阶:唯识学的基本立场与方法(6)-- 隆藏法师别和人争论修行
藏传佛教格鲁派如何看待其他修行方法 --阿姜查法师答问
FW:佛法開示:當代的需要與提昇-慈悲喜捨:四無量心终有一天会领悟惠能的智能 -- 阿姜查法师答问
[八卦] 哲学教授对“禅净双修”的研究当代南传佛教大师 -- 阿姜查法师问答录
我们好像蛆一样,生命宛如落叶,心如雨水。看别人的缺点不会产生智能 -- 阿姜查法师答问
问:关于其它的修行方法,应如何看待它们?阿姜查禅师是南传公认的成就者吗?
在家人如何修行的商讨-沈家桢居士著为什么叶曼的打坐会这样子?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阿姜话题: 俗諦话题: 如來话题: 開示话题: 沒有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a***n
发帖数: 1993
1
http://enlight.lib.ntu.edu.tw/FULLTEXT/JR-MAG/mag172677.pdf
(三)阿姜查的中觀和如來藏思想
在南傳佛教的禪師裡面,阿姜查的開示算是比較特殊的。他的思想圓融而開放,非常具
有彈性。雖然他一再強調無常、苦、空、無我和無二中道的《阿含》教義,並以此詮釋
他的
禪修體驗;而且他也確實具有「人空法有」的有部思想,因為他說:「沒有任何人的存
在,
存在的只是『地』、『水』、『火』、『風』。」[註 75]但他的開示,已在某種程度
上超出了
傳統有部宗義的領域,而呈現出罕見於南傳佛教的中觀和如來藏思想。
1.中觀思想
龍樹寫作《中論》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闡明一切法「緣起性空」的甚深了義,同時也附
帶表明,依此正見才能達成解脫與無上菩提的究竟理想。這個要旨在《中論‧四
諦品》中有
明確的開示:「眾因緣生法,我說即是無,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未曾有一法,不
從因
緣生,是故一切法,無不是空者。」[註 76]而龍樹之所以隨順佛陀「大聖說空法」,
其用意不
外是「為離諸見故」,[註 77]只要各種情見、戲論能徹底消除,「莫逐有緣,勿住空
忍」,自
然可以趨入「一種平懷,泯然自盡」的寂滅境界。[註 78]所以,《中論》前二頌開宗
明義地說:
「不生亦不滅、不常亦不斷,不一亦不異、不來亦不出,能說是因緣,滅戲論而寂。」
[註 79]
上述《中論》之旨趣,在阿姜查語錄中可謂屢見不鮮。例如他在題名〈內心裡的中道〉
一文中說:「一切事物單純地只是『諸行』,它們的本然僅僅是因緣條件所生;佛陀說
它們
都是無常、苦和無我,它們都是不穩定的。」[註 80]其中的「無我」,即性空之意。
因此,這
段開示很明白地宣示了「緣生性空」的粗分法義。而緣生法和契悟空性的般若或「本心
」本
身,在阿姜查來看,也都只是約定俗成的假名而已,並無任何實體。他說:「心的本質
是無
常、苦與無我。不過,其實它真的沒有什麼,它是空的」、「外相是被認定而存在的」
、「男
人和女人也只是被認定的概念罷了」、「為了世俗諦的方便,你要怎樣稱呼它(本心)
都可
以……」、「如果我們不用世俗諦的話,就沒有任何語言、概念能用來思惟勝義諦」。
[註 81]
這些開示,不正是《中論》所說「不依世俗諦,不得第一義」,以及《七十空性論》所
說「世
俗諦唯由名言安立為有」[註 82]的意趣嗎?
那麼,為何我們要認同世俗諦的存在呢?阿姜查說:「因為它們並不是自體存在」、
「就
好像有一塊空盤子──因為它是空的,所以你可以放進任何你喜愛的東西到裡面去,這
就是
『世俗諦』的本然。」[註 83]這些說法,恰恰就是「以有空義故,一切法得成;若無
空義者,
一切則不成」的《中論》意趣。[註 84]因為一切法空、無自性,所以才得以假名安立
世俗諦。
反之,如果沒有世俗諦,那麼勝義諦也無法獲得名言、概念的表詮,因而也無從加以認
識或
理解。世俗諦與勝義諦同樣互相為緣,互相依存,「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
[註 85]
這兩者都無自性,都不能獨立存在。所以阿姜查說:「到最後,規則、習俗以及解脫兩
者都
單純地只是法;後者是超越前者的,但彼此卻相互牽連。」[註 86]這和馬祖道一所說
「有為是
無為家用,無為是有為家依」[註 87]的見解,其實都是一致的。
至於世俗諦在名言中是否有自相,即特定的意義、性質和相狀,應成中觀派是不認同有
自相的,阿姜查似乎也不以為然。因為他說:「規則與習俗的設立,是為了給我們語言
,使
事情方便,就那樣而已」、「不同的人建立不同的是非習俗」、「事物只有透過設立了
的習
俗才有價值。如果我們設立它沒有價值,那麼它就沒有價值。」[註 88]可見在阿姜查
的慧眼裡,
人們所安立的一切名言、規則、習俗都是相對的,因時、因地、因人而異,絕無自相。
綜上所說,我們可以大致推斷,阿姜查語錄中確實具有應成的中觀思想。換言之,他的
開示明顯具有「一切法勝義皆空,世俗唯假名,名言中亦無自相」的意涵。而這個看法
和圭
峰宗密在〈禪源諸詮集都序〉中所說石頭、牛頭一類「泯絕無寄」的宗見,幾乎如出一
轍:
凡聖等法,皆如夢幻,都無所有,本來空寂,非今始無。即此達無之智亦不可得,平
等法界無佛、無眾生,法界亦是假名。[註 89]
這段話顯然是說,凡聖等一切法,乃至於空智,在勝義上都是空寂不可得的,連法界也
都是
無自相的假名而已。[註 90]另外,屬於「直顯心性宗」的百丈懷海也有類似的開示:
一切諸法,本不自言是非垢淨,亦無心繫縛人,但人自虛妄計著,作若干種解,起若
干種見,生若干種畏愛。但了諸法不自生,皆從自己顛倒取相而有,知心與境本不相
到,當處解脫,一一諸法,一一諸心,當處寂滅,當處是道場。又本有之性,不可名
目。[註 91]
2.如來藏思想
「心」是修習佛法的主要依據和對象。所以偏重實踐的行者,比較傾向於從主觀內心經
驗的角度來詮釋佛法,同時也會很自然地選用「自性清淨心」或「唯心」等最能貼切表
達深
度的禪修體驗的概念。阿姜查是一位以禪修為主的禪師,所以在他的開示錄中,也出現
了不
少「本心」、「清淨心」等類似「自性清淨心」的如來藏思想。例如他說:
根據佛陀的教導,這顆心什麼也不是、不生起、也沒生,更不跟任何人死去。它是自
在的、光明的、燦爛的,沒有任何東西可以侵佔它。
本心也稱為清淨心,是沒有執著的心。它不受外境的影響,不會追逐喜歡或討厭的現
象。此外,它一直都是覺醒的,完全明白它的一切經驗。
當我們用智慧之眼去看,就會瞭解到,這佛陀是永恆的、不生的,無關於任何的個體、
歷史、形象;佛陀是一切眾生的基礎,是如如不動心的真理的領悟。
所以,佛陀不是在印度覺悟的;事實上,他從來沒有覺悟,從未生,也未死。這永恆
的佛陀是我們真正的歸宿,我們常住的地方。[註 92]
「永恆」、「不生不滅」、「從來不悟(不迷)」、「是一切眾生基礎」的佛陀,如果
不是指眾生本具的自性清淨心與佛性,那還會是什麼呢?由此可見,阿姜查的開示的確
具有
唯心或如來藏思想的意味。這是否表示阿姜查已經染雜了外道的梵我思想,或者擁有既
認同
三法印又認同如來藏的「雙重的標準」呢?筆者認為,一個得到「如來藏思想敏感症候
群」
的學者,可能會有這樣的看法;不過,那應該只是語言表達方式的差異,而非禪悟本質
的不
同。
在大乘顯教多數的情況中,如來藏是佛性、法性、心性和空性的同義詞。宗喀巴在《入
中論善顯密意疏》中解釋《楞伽經》所說自性光明、本來清淨的「如來藏」時,便說如
來藏
所指涉的法義,就是空性、無相、無願和法無我性。[註 93]在特重實踐的「無上瑜伽
」中,如
來藏又被具體的描述為:一切眾生身心中最精細的「根本淨光心」。達賴喇嘛說:最細
心「以
淨光的形式出現,它很類似直接證入空性的經驗和狀態。」[註 94]而中國禪宗祖師悟
道時所體
證的「靈光獨耀,迥脫根塵」和「心月孤圓,光吞萬象」,不也同樣是如來藏另一種更
富詩
意的展現形式嗎?
關於大乘如來藏說的心理意義,以及其在宗教行持上的利弊得失,筆者在〈大乘起源與
開展之心理動力〉一文有比較詳細的探討,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看。本段說明,即出自
其中
的一小部分。[註 95]
-----------
[註 3] 阿姜查,《靜止的流水》(圓光,一九九二年)第一六七-一六八頁。泰國禪
師對禪宗似乎比較有欣賞
的雅量。另一位著名的高僧佛使也十分稱讚中國禪法,他甚至還親自翻譯了《六祖壇經
》。在佛使《菩
提樹的心木》一書中,他有四次提到了禪宗。他說:「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的話頭,
是認識空性非常
簡便善巧的方法。他願意把它供養給他的聽法者,請他們也參參看。他甚至還說:「當
佛法傳到中國的
時候,當時的中國人智慧很高,立刻就接受了它,並產生了黃檗和惠能的教法,對於心
、法、佛、道和
空的解釋非常簡潔。他們說,法、佛、道和空都是同樣的東西。這句話太中肯了,不必
再多說什麼。我
們這些依古老方式修學的人,常常感嘆開悟無門。關於這一點,如果我們能夠稍覺慚愧
,應該是有益無
害的。」(鄭振煌譯,慧炬,一九九四)第八十四頁。
a***n
发帖数: 1993
2
虽然比较得有些牵强,但确有相似之处。

常具

【在 a***n 的大作中提到】
: http://enlight.lib.ntu.edu.tw/FULLTEXT/JR-MAG/mag172677.pdf
: (三)阿姜查的中觀和如來藏思想
: 在南傳佛教的禪師裡面,阿姜查的開示算是比較特殊的。他的思想圓融而開放,非常具
: 有彈性。雖然他一再強調無常、苦、空、無我和無二中道的《阿含》教義,並以此詮釋
: 他的
: 禪修體驗;而且他也確實具有「人空法有」的有部思想,因為他說:「沒有任何人的存
: 在,
: 存在的只是『地』、『水』、『火』、『風』。」[註 75]但他的開示,已在某種程度
: 上超出了
: 傳統有部宗義的領域,而呈現出罕見於南傳佛教的中觀和如來藏思想。

t******g
发帖数: 17520
3
原文中有一句
“換句話說,泰、緬禪師有普遍不重視禪那,而偏重修習內觀的傾向“
---
我勸大家, 看文章的時候, 看到這種decisive 的話
一定要自行判斷
我沒見過聽過任何泰國緬甸的禪師的任何表現過不重視“禪那”, 我聽過的禪師都強
調禪那
的重要性。
乾觀的意思是修觀不一定必須要在“有了”“達到”禪那之後才開始(這話可以更好的組
織一下),在沒有初禪的時候也可以觀,這和重不重視禪那是兩回事。
但是乾觀的同時是有能力培養禪那,最後是相輔相成的, 禪那是很重要的
t******g
发帖数: 17520
4
漢語比較簡潔不精密,不搞有的沒有的, 所以說心就是心, 可以是心臟, mind,
但是巴利語裡的心卻不止一個
觀也就一個字, 同義詞就是看
而英文 的 contemplate, 的同義詞有view, regard, examine, inspect, observe,
survey, study, scrutinize, scan
不精密就會帶來很多很2比的爭論
t******g
发帖数: 17520
5
在南傳佛教的禪師裡面,阿姜查的開示算是比較特殊的。他的思想圓融而開放,非常具
有彈性。雖然他一再強調無常、苦、空、無我和無二中道的《阿含》教義,並以此詮釋
他的
禪修體驗;而且他也確實具有「人空法有」的有部思想,因為他說:「沒有任何人的存
在,
存在的只是『地』、『水』、『火』、『風』。」[註 75]但他的開示,已在某種程度
上超出了
傳統有部宗義的領域,而呈現出罕見於南傳佛教的中觀和如來藏思想。
========================================================
這段話也是很值得商榷的
因為他說:「沒有任何人的存在, 存在的只是『地』、『水』、『火』、『風』。」[
註 75]
註解說原話來自 why are we here
來看看英文怎麼寫的, 中文大多是翻譯自英文
You weren't like this before, were you? You were probably much smaller than
this. Now you've grown up and matured. From now on you will decline,
following the way of nature. The body declines just like the lump of ice.
Soon, just like the lump of ice, it's all gone. All bodies are composed of
the four elements of earth, water, wind and fire. A body is the confluence
of earth, water, wind, and fire, which we proceed to call a person.
Originally it's hard to say what you could call it, but now we call it a ''
person.'' We get infatuated with it, saying it's a male, a female, giving it
names, Mr., Mrs., and so on, so that we can identify each other more easily
. But actually there isn't anybody there. There's earth, water, wind and
fire. When they come together in this known form we call the result a ''
person.'' Now don't get excited over it. If you really look into it there
isn't anyone there.
That which is solid in the body, the flesh, skin, bones and so on, are
called the earth element. Those aspects of the body which are liquid are the
water element. The faculty of warmth in the body is the fire element, while
the winds coursing through the body are the wind element.
英文用的身體, 用的是 composed of, confluence
然後才導入人的概念, 我們以為這個是人的直覺是infatuated
文中沒有用過exit, 存在不存在不是討論的重點
地風水火也是用element來代表的, 指特性的意思, 沒有世間法的那種實有的一位
所以「沒有任何人的存在, 存在的只是『地』、『水』、『火』、『風』。」
的翻譯就有點剛強了, 給人的第一印象是 “人是不'存在'的”不是實有, 而地風水
火是“實有”
其實重點是我們可以觀到的肉身的覺受可以用地水風火來歸納, 這是禪修中的
重點, 和實有不實有不搭界
作者為了牽強附會, 就一定要掙一個有無, 這種戲論我覺得已經脫出了佛陀的原意
t******g
发帖数: 17520
6
文章在這段後面還有2段一直再講如何是“如理座椅”地去“看待”我們的身體
是充滿了“存在”的狀態去講的, 大意是大家看到骷髏會害怕, 但是大家又是
帶著一副骷髏在做著任何事情
南傳法師的開啟一般都是就心行的紮染, 如何調整intention
如果進入定境, 如果維持念住, 等等可以當下實踐 的東西
比方說如何對待 大小美醜的成見,
對身體的態度之一是從地風水火去觀察。。。行禪正確自然慢慢就會對風大地大有感覺
都是紮紮實實的從大家能夠做到的去下手, 而不是形而上的去契合如來藏中觀
是不是契合不是當下所關心的話題。因為這些開啟的聽眾很多是西方人,
你問如來藏是什麼?
普門學報 是佛光山的刊物, 這種propaganda 性質的文章, 雖然
有一些有用的東西, 但是給人洗腦的嫌疑更大
澄清一下, 沒有貶低的意思, 佛光山應該比大部分漢傳道場強多了
1 (共1页)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为什么叶曼的打坐会这样子?[八卦] 哲学教授对“禅净双修”的研究
小乘佛教如何修炼?我们好像蛆一样,生命宛如落叶,心如雨水。
每日一帖:惟觉谈禅--如何跳脱烦恼的束缚?问:关于其它的修行方法,应如何看待它们?
森林里的一棵树——阿姜查在家人如何修行的商讨-沈家桢居士著
真实的存在zz佛谈如何做女人
唯识初阶:唯识学的基本立场与方法(6)-- 隆藏法师别和人争论修行
藏传佛教格鲁派如何看待其他修行方法 --阿姜查法师答问
FW:佛法開示:當代的需要與提昇-慈悲喜捨:四無量心终有一天会领悟惠能的智能 -- 阿姜查法师答问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阿姜话题: 俗諦话题: 如來话题: 開示话题: 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