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 发帖数: 5466 | 1 目录:
简介
名言
文集
佛学研究
无我之境界
佛教教理纲要 - 节录
宗教观
宗教,信仰,兼容, 邪教, 自由 |
Y**u 发帖数: 5466 | 2 【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学者。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
饮冰子,别署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幼年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
言”(《三十自述》),17岁中举。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宣传家
。戊戌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后领导北京
和上海的强学会,又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并著《变法
通议》为变法做宣传。
梁启超不仅是中国近代重要的思想家、政治活动家,而且也是一位著名学者。他兴趣广
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早年曾热情
参加文学改良活动,主张文学要能反映时代精神。1901~1902年,又先后撰写了《中国
史叙论》和《新史学》,批判封建史学,发动“史学革命”。梁启超一生热衷于政治,
但始终没有找到正确的政治道路。他一生又热衷于文化学术,在文化学术上的业绩,远
远超过政治上的成就。特别是欧游归来之后,以主要精力从事文化教育和学术研究活动
,写下了《清代学术概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国
历史研究法》、《中国文化 |
Y**u 发帖数: 5466 | 3 名言:
六经不能教,当以小说教之;正史不能入,当以小说入之;
语录不能渝,当以小说渝之;律例不能治,当以小说治之。
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之最高学校。
何时睹澄清,一洒民生艰?
树头结得相思子,可是郎行思妾时?
心口如一,犹不失为光明磊落丈夫之行也。
磊磊落落,独往独来,大丈夫之志也,大丈夫之行也。
心安理得,海阔天空。
自信与骄傲有异;自信者常沉着,而骄傲者常浮扬。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
界之运,由乱而进于平,胜败之原,由力而趋于智,故言自强于今日,以开民智为第一
义。亡而存之,废而举之,愚而智之,弱而强之
每日所读之书,最好分两类:一类是精读的,一类是浏览的。 我们一面要养成读书心
细的习惯,一面要养成读书眼快的习惯。心不细则毫无所得,等于白读;眼不快则时候
不够用,不能博搜资料。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美术所以能产生科学,全从“真美合一”的观念产生出来。他们觉得真即是美,又觉得
真才是美,所以求美,先 |
Y**u 发帖数: 5466 | 4 http://www.hxqw.com/wxxsgl/zgwxmz/200707/29554.html
政论
变法通议自序
论不变法之害
论变法不知本原之害
续论变法不知本原之害
论学会
论报馆有益于国事
论中国积弱由于防弊
论君政民政相嬗之理
说动
论湖南应办之事
政变原因答客难
论保全中国非赖皇帝不可
论近世国民竞争之大势及中国前途
少年中国说
呵旁观者文
中国积弱溯源论(节录)
立宪法议
十种德性相反相成义
过渡时代论
灭国新法论(节录)
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
《清议报》一百册祝辞(节录)
论公德
论自由
论进步
论私德(节录)
论学术之势力左右世界
中国之旧史
史学之界说
论正统
论立法权
保教非所以尊孔论
论政府与人民之权限
政治学学理摭言
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
新民议
《饮冰室文集》原序 |
Y**u 发帖数: 5466 | 5 佛学研究
无我之境界
佛说法五十年,其法语以我国文字书写解释今存大藏中者垂八千卷,一言以蔽之,曰“
无我”。
佛何故说无我耶?无我之议何以可尊耶?“我”之毒害,在“我爱”、“我慢”,
而其所由成立则在“我见”。何谓我爱?《成唯识论》(卷四)云:“我爱者,谓我贪
,于所执我,深生耽着。”我爱与兼爱不相容,对于我面有所偏爱,则必对于非我之“
他”而有所不爱,如是则一切世界不成安立。我身、我妻子、我家族、我财产、我乡土
、我团体、我阶级、我国家,如是种种,认为是即我或我所有,从而私之;其他身、他
家族、乃至他阶级、他国家以非我故,对之而生贪、嫉妒、怨毒、欺诈、贼害、斗争,
以是之故,一切世界,不成安立。何谓我慢?《成维识论》云:“我慢者,谓倔傲,恃
所执我,令心高举。”万事以我为中心,以主我的精神行之,谓环乎皆宜受我支配,供
我刍狗;其浅狭者,如个人的我慢、阶级的我慢、族姓的我慢、国家的我慢,且不必道
;其尤普遍而深广者,则人类的我慢,谓我为天帝之胤,为万物之灵,天地为我而运行
,日月为我而明照,含生万类为我而孳育。以五官所经验,谓足穷事物之情状。以意境
所幻构,谓足明宇宙之体用,故见 |
Y**u 发帖数: 5466 | 6 佛教教理纲要 - 节录
宇宙何以能成立?人生何以能存在?佛的答案极简单——只有一个字(词)——“因缘
”。因缘这个字(词)怎么解呢?佛典中的解释,不下几百万言,今不必繁征博引。试
用现代通行的话解之,大约“关系”这个字和原意相去不远。佛自己解释“因缘”最爱
用的几句话是:“有此则有彼,此生则彼生;无此则无彼,此灭则彼灭。”(这几句话
《四阿含》里头不下百数十见,今不必注出处)这几句话又怎么解呢?他是表示宇宙一
切现象都没有绝对的存在,都是以相对的依存关系而存在。依存关系有两种:一同时的
,二异时的。异时的依存关系,即所谓“此生则彼生,此灭则彼灭”。此为因而彼为界
。同时的依存关系,即所谓“有此则有彼,无此则无彼”。此为主而彼为从。但是,从
某一观点看,固可以说此因彼果、此主彼从;换一个观点看,则果又为他现象之因,因
又为他现象之果。主从关系亦然。所以不惟没有绝对的存在,而且没有绝对的因果主从
,一切都是相对的。由此言之,所谓宇宙者,从时间的来看,有无数之异时因果关系;
从空间的来看,有无数之同时主从关系。像一张大网(注释:原误作“纲”,今改正。
),重重牵引,继续不断,互相依赖而存在。 |
Y**u 发帖数: 5466 | 7 宗教观
因为无信仰所以无忌惮
一般地说来,梁启超学贯中西,继承儒学思想和西方民主理念,对待不同思想很是宽容
,主张“一面坚持自己的主张,不肯抛弃;一面容许旁面或对面有别的主张,不肯压迫
。”〔注1〕在宗教上,他采用兼容并蓄的态度,对佛学的博爱、无畏、看破生死和普
度众生,基督教的平等、视敌为友和杀身为民,他都采用包容的态度,并表示,如果一
旦发现哪种宗教对人类更有益处,就“吾舍已以从之”〔注2〕。他认为,这种态度对
于自己信仰的儒教也是有益的。
梁启超对于宗教的重视,通过这下面段话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来:“哲学贵疑,宗教贵信
。信有正信,有迷信,勿论其正也迷也,苟既信矣,则必至诚,至诚则能任重,能致远
,能感人,能动物。”他认为:无宗教就无希望,无宗教就无解脱,无宗教就无忌惮,
无宗教思想就无魄力。〔注3〕尤其他所说的“无宗教就无忌惮”,那真是再透彻不过
了。试想,当前中共内那些醉生梦死挥霍国家财物的人,那些漠视人权侵害公民利益的
人,那些浑浑噩噩对普通人相见如敌、对当权者作恶又视而不见的人,那些利用暂时的
权力迫害异议人士和信仰人士、对他们实施酷刑的人,那些助纣为虐,暴打老弱病残访
民的 |
Y**u 发帖数: 5466 | 8 儒家哲学
http://data.book.163.com/book/home/009200080010/0000FVQa.html
本书以《儒家哲学》为中心,收录了梁启超有关儒家哲学、儒家政治哲学和儒教的代表
性论述,书前有长篇导读。《儒家哲学》是梁启超晚年研究中国哲学史的一部力作,原
本是梁氏在清华国学院的讲课稿,由其弟子周传儒记录。梁启超在讲演中提出了不少新
颖深刻的见解。他认为哲学之内涵并无统一之标准,而有地域之分、民族之别。儒家哲
学与西方哲学不仅范围不同,讨论的内容也有很大差异。儒家哲学所讨论的问题,西方
哲学或并未涉及,或理解途径有别;西方哲学所研究的主要问题,中国哲学或认为不必
研究,或研究得不够透彻。鉴于此,他认为最好将“儒家哲学”称为“儒家道术”。由
此出发,他对为什么要研究儒家哲学,儒家哲学的研究方法,儒学的历史变迁以及儒家
哲学中的重要问题——性善恶问题、天命问题、心体问题作了精当的阐发。与胡适的《
中国哲学史大纲》和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二书求“同”的理路相比较,《儒家哲学
》求“异”的哲学史理路在反思20世纪中国学术思想史,重新挖掘本土资源之时具有重
要参考 |
s******g 发帖数: 5074 | 9 先敬个礼
【在 Y**u 的大作中提到】 : 目录: : 简介 : 名言 : 文集 : 佛学研究 : 无我之境界 : 佛教教理纲要 - 节录 : 宗教观 : 宗教,信仰,兼容, 邪教, 自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