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c 发帖数: 2959 | 1 我前面说对这个实验感慨的应该不了解经济学是怎么解释这个现象的,这里稍微解释一
下。
这个现象用现代的经济学来解释就是信息不对称,听众就分听得懂的和听不懂的两种,
演奏者可能水平高也可能水平低,在这种情况下互相甄别很难,要付出的成本都很大。
所以就必须有一方采取主动。
一种方法是演奏者采取主动来显示自己水平高。因为水平低的可以通过造假(比如弄个
假文凭说自己毕业于Juilliard)来把自己描述成水平高的赚钱, 高水平的演奏者就必
须发送一些低水平不能模仿的东西。这个过程叫做signaling。具体到音乐来说,文凭
还不够,最好的signal就是演出地点。听众会觉得在著名演出厅演出的更水平高(其实
也不一定,比如关于朗朗的水平就有很多争论),在地铁的水平低。听众在给定的成本
约束下,这样判断是非常理性的。
《华盛顿邮报》完全可以改一下实验,让一个水平很差的去著名演出厅演奏,然后看看
观众的反应,我估计大多数人会热烈鼓掌。实际这样的实验心理学家做过很多,比如非
常著名的实验Asch's Lines。
另外一种方法是听众采取主动,比如他可以要求演奏者从著名音乐学院毕业,必须在著
名乐团工作,订立工作合同,表现不好就炒鱿鱼等等。这个过程叫做screening。
这两个过程分别由两个经济学家读博士的时候(七十年代中期)发展出来,外加另外一
位把这理论应用到无数领域的经济学家,在2001年Share了Nobel,他们是最早提出这个
想法,用到的数学分析很简单,但整套理论后来被数学家系统化,三位数学家在1994年
share了Nobel。其中一位就是《A Beautiful Mind》里面的男主角Nash。1996年的
Nobel得主也是把这套想法用到一个具体的问题上。
大家可能听说过张五常,他老是嚷着自己该拿Nobel,因为他比这三位更早提出这个想
法(的确如此),但由于不会数学,所以没受到什么重视。张维迎为什么在国内有名气
,就是因为他导师就是1996年拿奖那位。张回国传播理论的时候,国内了解的还真是
聊聊无几。
现在讲出来可能觉得好简单(理论都是如此和魔术差不多),可当时两人提出来的时候
被学界接受花了很长时间,接受以后整个经济学基本被改写。
这两个理论(实际是一个理论的两个方面)可以解释生活中大部分的现象。很多大家可
能都想得到,比如有些卖旧车的人愿意说一个月出问题可以退货,另外的人就不愿意。
比如哈佛一个成绩很一般的找到的工作要比一个三流学校的尖子生好等等。比如世界
500强的公司花更多钱打广告。
但也有很多大家想不到的现象也可以用这个解释,比如为什么engagement ring上面有
钻石,而wedding ring上面就没有。比如金正日那些看似疯狂实则聪明的举动。
有的人可能会argue,就算是地铁里面,街头巷尾的演奏者,一样有人挣钱多,有人挣
钱少,没错,你多想想,这个还是可以用信息不对称来解释。
这个信息不对称的理论之所以牛,就是因为包罗万象,以不变应万变。甚至可以这么说
,经济学在过去三十多年都没有什么大的进展。
其他理论也可以解释这个地铁音乐家的实验,但应用范围就小一些。具体来说,这个可
能是由于歧视造成的,大家就觉得在地铁的人水平差就是看不起。和这个歧视理论配合
的很好的一个例子就是,美国的专业乐团招人,过去采取的方法就是和大家可以想象的
各种招聘一样,看简历,看出身,然后再audition一下,结果呢,成功者往往是白人男
性。后来采取blind audition,别说简历,连招聘的名字都不知道,招聘的不知道应聘
者的条件,只能听演奏水平,结果被选中的女生,minority人数显著增加。但这个现象
一样可以用信息不对称来解释。看看,专业人士都如此,还有什么必要嘲笑讽刺地铁里
那些匆匆路过的人。
另外一个更好玩的实验是,经济学家按模版起草了很多简历,把简历的内容进行控制,
比如基本一样,或者没有本质区别,简历唯一的不同就是人的名字,然后寄到各公司,
结果发现名字看上去像白人的比看着像黑人的面试机会多了50%。
之所以写了这么多,是因为这个地铁音乐家的实验让我想起了一个以前读书期间遇到
的吉他弹奏家,他经常在学生很多的地方演奏,但每次吉他盒里都没什么钱,偶尔
有学生停下来和他聊聊,我以前看到的时候从来没有想过要去分析为什么学生不给钱,
现在想想真该当时提醒他一句,到学校来演奏未必比在地铁强。
这西单女孩没有幕后推手,真是别想着上春晚,旭日阳刚,要不是湖南省委书记周强的
推动,估计上春晚也没戏。我觉得筷子兄弟比这几个都强,可就没上春晚的机会吧。 |
A**********s 发帖数: 200 | |
F**p 发帖数: 1046 | |
c**********s 发帖数: 295 | 4 I am sure for people who really knows music it is very easy to tell. I dont
play any instrument but I dance and one is a good or bad dancer is so
obvious to me. On the other hand I agree a lot of people pretend they are
into something but have no taste at all. So many times I see lame dancing
performances at social parties but the audience are excited like popcorn as
long as the couple have fancy costumes. |
W**********r 发帖数: 8927 | 5 说了半天就是一个信息不对称,那是我们中国人早就实践的了嘛,理论基础也早就在孙
子兵法里就有了。现在用来对付老美的不对称理论,也万变不离其宗 ~~ |
y**c 发帖数: 6307 | 6 为什么学生不给钱?
【在 z***c 的大作中提到】 : 我前面说对这个实验感慨的应该不了解经济学是怎么解释这个现象的,这里稍微解释一 : 下。 : 这个现象用现代的经济学来解释就是信息不对称,听众就分听得懂的和听不懂的两种, : 演奏者可能水平高也可能水平低,在这种情况下互相甄别很难,要付出的成本都很大。 : 所以就必须有一方采取主动。 : 一种方法是演奏者采取主动来显示自己水平高。因为水平低的可以通过造假(比如弄个 : 假文凭说自己毕业于Juilliard)来把自己描述成水平高的赚钱, 高水平的演奏者就必 : 须发送一些低水平不能模仿的东西。这个过程叫做signaling。具体到音乐来说,文凭 : 还不够,最好的signal就是演出地点。听众会觉得在著名演出厅演出的更水平高(其实 : 也不一定,比如关于朗朗的水平就有很多争论),在地铁的水平低。听众在给定的成本
|
r********3 发帖数: 2998 | 7 赞!
我也从来认为,数学和物理才是解释自然和人类的真理。
【在 z***c 的大作中提到】 : 我前面说对这个实验感慨的应该不了解经济学是怎么解释这个现象的,这里稍微解释一 : 下。 : 这个现象用现代的经济学来解释就是信息不对称,听众就分听得懂的和听不懂的两种, : 演奏者可能水平高也可能水平低,在这种情况下互相甄别很难,要付出的成本都很大。 : 所以就必须有一方采取主动。 : 一种方法是演奏者采取主动来显示自己水平高。因为水平低的可以通过造假(比如弄个 : 假文凭说自己毕业于Juilliard)来把自己描述成水平高的赚钱, 高水平的演奏者就必 : 须发送一些低水平不能模仿的东西。这个过程叫做signaling。具体到音乐来说,文凭 : 还不够,最好的signal就是演出地点。听众会觉得在著名演出厅演出的更水平高(其实 : 也不一定,比如关于朗朗的水平就有很多争论),在地铁的水平低。听众在给定的成本
|
Y****r 发帖数: 3473 | |
n*******0 发帖数: 2002 | 9 这让化学和生物那帮人情何以堪?
ps:图灵和冯诺伊曼那帮搞cs的人算哪一伙儿的啊?
【在 r********3 的大作中提到】 : 赞! : 我也从来认为,数学和物理才是解释自然和人类的真理。
|
r********3 发帖数: 2998 | 10 那不是揭示真理,而是发明创造工具。
【在 n*******0 的大作中提到】 : 这让化学和生物那帮人情何以堪? : ps:图灵和冯诺伊曼那帮搞cs的人算哪一伙儿的啊?
|
|
|
a********k 发帖数: 6 | 11 Well, the argument published in mitbbs instead of QJE sent a signal it is a
Lemon,haha! |
n*******0 发帖数: 2002 | 12 请定义“真理”和“工具”。
【在 r********3 的大作中提到】 : 那不是揭示真理,而是发明创造工具。
|
z***c 发帖数: 2959 | 13 那是自然。不过专业期刊的读者少得可怜。有人专门做了一项研究,发现
非学术圈,但真正从事政策建言,投资指导的经济学家几乎都不读AER,
JF这种专业顶级期刊,但JPM,JFA这类杂志(都是很正规的学术刊物)则
非常受欢迎。
这个实验要换了经济学家去做,效果只怕更差。许多拿Nobel之前到中国
讲学的学者,几乎没什么听众。拿完奖再来则是高堂满座,其实听得懂的
听众又有几个?
a
【在 a********k 的大作中提到】 : Well, the argument published in mitbbs instead of QJE sent a signal it is a : Lemon,haha!
|
z***c 发帖数: 2959 | 14 其实我也许把一个简单问题复杂化了,用更简单的经济学道理来说,
同一个商品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地点的价值本来就是完全不同的,一把
伞在雨天和晴天的价值不同。同样的音乐,对于匆匆赶着上班的人,
和对于闲暇时的人是完全不同的。
这个解释和前面那个不同在于,就算大家都相信这个地铁站的演奏家
的确是世界顶级水平,匆匆上班的人群也不会有几个愿意停下聆听。 |
v******s 发帖数: 6949 | |
w***s 发帖数: 4394 | 16 在著名演奏厅里面,如果是top1音乐学院的学生,和一个演奏大师,也许观众会分不出
来,但是,如果是一个刚学小提琴5年的,和大师比,90%以上的人一下就能分辨出来,
绝对不会给你欢呼的。就好比你举的乐团audition的例子,如果一个水平特别烂的人,
audition绝对不会听不出来。那些去audition的,水平都很接近。
【在 z***c 的大作中提到】 : 我前面说对这个实验感慨的应该不了解经济学是怎么解释这个现象的,这里稍微解释一 : 下。 : 这个现象用现代的经济学来解释就是信息不对称,听众就分听得懂的和听不懂的两种, : 演奏者可能水平高也可能水平低,在这种情况下互相甄别很难,要付出的成本都很大。 : 所以就必须有一方采取主动。 : 一种方法是演奏者采取主动来显示自己水平高。因为水平低的可以通过造假(比如弄个 : 假文凭说自己毕业于Juilliard)来把自己描述成水平高的赚钱, 高水平的演奏者就必 : 须发送一些低水平不能模仿的东西。这个过程叫做signaling。具体到音乐来说,文凭 : 还不够,最好的signal就是演出地点。听众会觉得在著名演出厅演出的更水平高(其实 : 也不一定,比如关于朗朗的水平就有很多争论),在地铁的水平低。听众在给定的成本
|
z***c 发帖数: 2959 | 17 我基本同意你说的,不过你要是了解一下Asch's Line的实验,也许就不会那么肯定了。
【在 w***s 的大作中提到】 : 在著名演奏厅里面,如果是top1音乐学院的学生,和一个演奏大师,也许观众会分不出 : 来,但是,如果是一个刚学小提琴5年的,和大师比,90%以上的人一下就能分辨出来, : 绝对不会给你欢呼的。就好比你举的乐团audition的例子,如果一个水平特别烂的人, : audition绝对不会听不出来。那些去audition的,水平都很接近。
|
n******g 发帖数: 17225 | 18 上个世纪数学家排名,冯诺依曼位列前五。。。
【在 n*******0 的大作中提到】 : 这让化学和生物那帮人情何以堪? : ps:图灵和冯诺伊曼那帮搞cs的人算哪一伙儿的啊?
|
w***s 发帖数: 4394 | 19 呵呵,我以我20年搞音乐的经验,我可以肯定绝大多数人能听出来学了5年小提琴的和
小提琴大师的区别。
了。
【在 z***c 的大作中提到】 : 我基本同意你说的,不过你要是了解一下Asch's Line的实验,也许就不会那么肯定了。
|
m*****9 发帖数: 166 | |
|
|
C***C 发帖数: 216 | 21 "但也有很多大家想不到的现象也可以用这个解释,比如为什么engagement ring上面有
钻石,而wedding ring上面就没有。比如金正日那些看似疯狂实则聪明的举动。"
reference link?
thanks.
【在 z***c 的大作中提到】 : 我前面说对这个实验感慨的应该不了解经济学是怎么解释这个现象的,这里稍微解释一 : 下。 : 这个现象用现代的经济学来解释就是信息不对称,听众就分听得懂的和听不懂的两种, : 演奏者可能水平高也可能水平低,在这种情况下互相甄别很难,要付出的成本都很大。 : 所以就必须有一方采取主动。 : 一种方法是演奏者采取主动来显示自己水平高。因为水平低的可以通过造假(比如弄个 : 假文凭说自己毕业于Juilliard)来把自己描述成水平高的赚钱, 高水平的演奏者就必 : 须发送一些低水平不能模仿的东西。这个过程叫做signaling。具体到音乐来说,文凭 : 还不够,最好的signal就是演出地点。听众会觉得在著名演出厅演出的更水平高(其实 : 也不一定,比如关于朗朗的水平就有很多争论),在地铁的水平低。听众在给定的成本
|
z***c 发帖数: 2959 | 22 我前文的观点是,只要不是让这两类人同时放在一个场合对比,大多数人对于在音乐厅
演出的,都会报以掌声,只要不说破。因为大多数人会以为在音乐厅演出的水平相对比
较高。
【在 w***s 的大作中提到】 : 呵呵,我以我20年搞音乐的经验,我可以肯定绝大多数人能听出来学了5年小提琴的和 : 小提琴大师的区别。 : : 了。
|
z***c 发帖数: 2959 | 23 类似金正日的行为,是任何一本game theory必谈的,因为其研究者拿了2005年的Nobel
至于engagement ring,看下面的reference
Dr Peter Sozou and Professor Robert Seymour from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
UCL) have developed a mathematical model that shows how expensive but
worthless gifts may help facilitate courtship.
Reporting in the journal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B they
analysed the function of a courtship gift and wh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good' gift are.
They show that gifts can act as a signal of a man's intention. Offering an
expensive gift may signal a long-term commitment but the man must be wary of
being exploited by a gold-digger who intends to dump him once she gets the
gift.
By modelling courtship as a sequential game, they show that an extravagant
gift, which is costly to the man but worthless to the woman, may solve the
problem.
A costly gift signals the man has long-term intentions but by being
worthless to the woman, gold-diggers are deterred.
The researchers also show that a modified form of the model may apply to
species where males do not help to raise the young.
Dr Peter Sozou, of UCL's Centre for Mathematics and Physics in the Life
Sciences and Experimental Biology, says:
"Gift-giving by males is a feature of human courtship and mating systems in
a number of species. Females invest more resources than males in offspring
and so must take care to pick the best partner possible, something that's
not always easy to gauge from general cues such as appearance.
"In humans, a girl wants a guy who is attractive to her and will help raise
their children. The worst pay-off, reproductively, is if she hooks up with
an unattractive male who, literary, leaves her holding the baby.
"Guys are less likely to offer expensive gifts to females they don't have a
long-term interest in. And girls won't be impressed by cheap gifts. By
offering expensive but worthless gifts, such as dinners and theatre trips,
the male pays no cost if the invitation isn't accepted. Girls that don't
find a guy attractive are less likely to take up the invitation because it
would mean spending time with a person they aren't interested in.
"In other species the deciding factors for a female is whether she's in a
sexually receptive state and the male is in a good condition. Males offer
gifts which may signal their condition. Those in a poor condition can't
offer the same quality of gift."
The researchers constructed two versions of the game with different
biological assumptions based on whether the male is involved with parental
care.
Attractiveness is relevant to human courtship (model 1). Male condition and
female receptiveness are the deciding factors in non-parental care species (
model 2). In both cases these were represented as binary variables.
Factors in the game such as whether the male and female found each other
attractive were given a probability and the possible outcomes of the
interaction, either positive or negative for each player, were given scores
to represent the consequences of their decisions.
【在 C***C 的大作中提到】 : "但也有很多大家想不到的现象也可以用这个解释,比如为什么engagement ring上面有 : 钻石,而wedding ring上面就没有。比如金正日那些看似疯狂实则聪明的举动。" : reference link? : thanks.
|
z***c 发帖数: 2959 | 24 这个理论分析,和历史发展完美结合到一起,
reference: http://homes.chass.utoronto.ca/~siow/332/rings.pdf
before the Depression, diamond rings were not considered a requisite
for betrothal by most Americans. (Kunz: 230; Rothman: 161). What then made
women
rather suddenly demand diamonds on the occasion of their engagement, so that
by 1945 the “typical” bride wore “a brilliant diamond engagement ring
and a wedding ring to match in design?”
The diamond ring rapidly changed from a relatively obscure token of
affection to
what amounted to an American tradition. It is customary to explain such a
shift in demand in terms of an increase in income, a change in relative
prices, or a change in tastes. This assumes a stable legal setting -- that
contracts are enforceable. But if the enforceability of a contract is
problematic, what formerly was a relatively costly (hence unused) form of
private ordering may become more viable (Kronman: 5). This paper looks at
the change in America’s demand for diamonds during the period 1930-1985,
not as a Madison Avenue success story, but rather as a natural outgrowth of
economic processes. The event beginning the movement toward diamond
engagement rings was the abolition, with great fanfare, of a now relatively
obscure cause of action called the “breach of promise to marry.”
下面的分析大家下载那个pdf自己看吧,大概就是说,本来美国许多州的法律规定,如果
未婚夫在婚前毁约,女方可以起诉男方,而且惩罚很大,但1935年开始,16各州废除了
这个法律,这样导致了必须出现一种制度安排使得男方不能轻易毁约而不受惩罚。
在这个法律背景下,对diamond ring的需求大大上升。
有趣的是,结婚戒指则相对简单,不需要钻石,因为法律规定婚后的财产由夫妻共享,
这个对于婚后家庭出现分裂已经是非常大的约束,涉及到的财产价值远非一颗钻石可比
,因此也就没有必要在结婚戒指上带钻了。
Nobel
(
a
of
【在 z***c 的大作中提到】 : 类似金正日的行为,是任何一本game theory必谈的,因为其研究者拿了2005年的Nobel : 至于engagement ring,看下面的reference : Dr Peter Sozou and Professor Robert Seymour from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 : UCL) have developed a mathematical model that shows how expensive but : worthless gifts may help facilitate courtship. : Reporting in the journal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B they : analysed the function of a courtship gift and wh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 'good' gift are. : They show that gifts can act as a signal of a man's intention. Offering an : expensive gift may signal a long-term commitment but the man must be wary of
|
w***s 发帖数: 4394 | 25 以我20年搞音乐的经历,你这观点不成立。普通观众也许分不清大师和一般的音乐家,
但是初级水平的人还是一下能听出来的。小提琴就更是如此,刚学琴几年的,拉出来的声音完全不是大家熟悉的小提琴的声音。
【在 z***c 的大作中提到】 : 我前文的观点是,只要不是让这两类人同时放在一个场合对比,大多数人对于在音乐厅 : 演出的,都会报以掌声,只要不说破。因为大多数人会以为在音乐厅演出的水平相对比 : 较高。
|
s*********a 发帖数: 258 | |
e****8 发帖数: 329 | |
z****e 发帖数: 54598 | 28 昨天在地铁站听到了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两个毛子在那边演奏,蛮有趣的 |
e****8 发帖数: 32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