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C*******n 发帖数: 22 | 1 第一宗:所谓“飘动的国旗”。
登月怀疑者:月球没有大气,表面是真空环境,可是照片中的美国国旗却在迎风飘扬,
所以登月是假的,是美国宇航局(NASA)在好莱坞摄影棚里面录制的。
真相:月球没有大气这一点的确不错。认为旗子是被风吹动的视觉依据无非是两点:一
个是旗子表面不平、有褶皱;二是旗子并没有和旗杆处于同一竖直平面,而是有偏离,
但是这两点并不是只有风吹才能造成。阿波罗登月中使用的美国国旗是这样安装的,
首先旗杆的横杆和竖杆交接处
是绞合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可以把两个从平行打开到垂直,然后在地球上的时候,先把旗杆打开,把
国旗通过上沿的套口挂到横杆上,下沿的一角和竖杆绑定,然后再把旗杆收起来,这样便于安放携带
(如下图所示),到了月球上,宇航员将其取出,再把旗杆打开,同时也就把旗子展开了,就像开
纸扇一般。可是人类首次登月的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在月球上展开旗杆的时候遇到了一点困难,他
们始终无法将其展开到完整的90度,这样就导致了旗面也无法完整展平,出现了照片中的“褶皱”,
这种不平整的旗面其实也与旗帜和旗杆连接的方式有关,两者只有一条边和一个角相连,当你通过这
一条边和一个角用力的时候,可以想象是很不容易将旗面展平的,各位可以想象一下拿床单做实验,
是不是在四个角都用力、或者两个对边用力的时候,床单最容易弄平?
月球的土层并不是很松软,因此宇航员在插旗杆的时候比较用力、而且将旗杆来回旋转,等他们松开
手的时候,旗杆自然会弹动,所以也会带动旗帜摆动,这就是为什么照片中会看到旗帜和旗杆不在同
一竖直面。而且恰恰因为月球没有大气,也就没有空气阻力,旗面的摆动会比在地球上更明显,持续
地更久。
有人要问了:“旗帜难道不能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把旗面扯平吗?”。这里面有两点被忽略了,其一:
月球的重力只有地球的1/6;其二:阿波罗登月使用的美国国旗是尼龙材质,接近于节日里面大家挥
舞的那种小国旗面料,很轻,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那种绸子的大面旗子,这种的面料就比较
重,在无风的时候就垂下。
第二宗:所谓“夜空没有星星”。
登月怀疑者:那些在月球照的照片背景是漆黑的夜空,可是一颗星星都没有,这是不可能的,所以照
片是假的。
真相:有这种观点的人其实都犯了一个“惯性替代”的错误,意思就是拿我们熟悉的地球环境、我们在
地球上的体验来替代我们在月球上的体验,而不去仔细区别两种环境的巨大差异。说实话,很多对登
月的怀疑都是来自于人们太过于习惯地球,只要碰到月球上和地球不一样的现象就无法接受。我们首
先来澄清一个概念,照片中真的是“夜空”吗?是不是只要是黑的天空,就意味着是夜晚?如果我们讨
论的是地球的话,那么答案就是肯定的。因为白天的时候,太阳照射大地,所以地面是亮的,我们看
得见道路、房屋,另外因为地球有大气层,阳光在穿过大气层的时候发生散射,于是整个大气层也被
照亮,于是天空也是亮的,到了晚上,太阳到地球的另一边,于是我们没有了阳光,天空不再明亮,
地面不再明亮,就是黑夜。大家注意,天空明亮并不纯粹是太阳照射的结果,而是大气层存在造成的
现象,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所谓明亮的“天”,说白了就是被太阳照亮的大气层;而地面明亮则直接是
太阳照射的效果,由此可见,判断白天黑夜的最确切依据是地面是否被照亮。月球是没有大气、没有
大气层的,因此,即使是白天,也不会看见所谓明亮的“天”,你只会看见明亮的太阳,然后太阳周围
都是漆黑的星空,看不到星星的原因是月球表面被太阳照的很明亮,你身处这种环境下,夜空的星光
会显得极其微弱,不容易分辨。再说的更明白些,这种情况就相当于,你身处地球上一个繁华的大都
市,晚上到处灯火通明,你还能看得清夜空的星星吗?更何况月球白天表面的亮度比地球上最繁华的
都市的地面光污染要更加严重。
第三宗:所谓“夺命辐射带”。
登月怀疑者:环绕地球有一条充满高能太阳风粒子的“范.阿伦”带(Van Allen Belt),前往月球
的太空舱必须穿过这条辐射带,那个时候宇航员都会被这些高能辐射所杀死。
真相:“范.阿伦”带的确存在,前往月球也确实必须经过它。可是它的辐射对人体的伤害非常的小,
除非你故意在这个区域停留上数天的时间。登月往返总共在这个区域的时间也不过四个小时而已,这
期间宇航员所遭受的高能辐射不过就和在医院照一次胸透所接受的X射线辐射差不多。
第四宗:所谓“致命微流星”。
登月怀疑者:太空里面有大量高速运动的微流星,任何一颗都足以击穿宇航服,让宇航员丧命。
真相:太空里面确实有很多尘埃大小的微流星,但是别忘了太空是极其空旷的,所以微流星的密度还
是很低的,宇航员撞上一颗微流星的概率非常低,即使是撞上了,宇航服的设计也考虑了这一点,外
面有一层特殊材料可以防止宇航服被击穿。
第五宗:所谓“会熔化的胶片”。
登月怀疑者:月球白天地表温度高达120多度,相机的胶卷早就熔化了,根本不可能拍照。
真相:登月所使用的相机都是美国宇航局指定厂商专门设计制作的,所使用的胶卷是柯达公司专门研
制,熔点高达200度。况且整个机身安于一个保护壳内部,有效地和外部环境隔离开。
第六宗:所谓“可疑的大脚印”。
登月怀疑者:登月的照片有一张是宇航员在月球留下的脚印,可是在土壤里形成脚印需要湿度,而月
面是没有水的,所以脚印是不可能产生的。
真相:形成脚印并不一定要求土壤有湿度。在泥地里走固然是可以留下明显脚印,可是在干灰上面
走,一样能留下印记,灰尘之间的摩擦力和静电力一样可以保持出脚印的形状。
第七宗:所谓“不可能的摄影师”。
登月怀疑者:阿波罗11号登月的时候,阿姆斯特朗走下登月舱旋梯的镜头是全球直播的,可是如果阿
姆斯特朗是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那么是谁把摄像机提前摆好放在月球的?同样的,阿波罗17号登月
舱发射离开月球的过程也是电视直播,既然宇航员都在登月舱内,是谁在月球担当摄影师呢?
真相:先说阿波罗11号,登月舱的摄像机事先就放在附在舱底的一个仪器包里面,阿姆斯特朗在走下
旋梯之前通过一个拉杆将仪器包打开,附在里面的摄像机也随之展开,然后奥尔德林在登月舱内部启
动开关,打开摄像机,这样就拍下了阿姆斯特朗迈出人类第一步的镜头。阿波罗17号宇航员返回登月
舱前,把摄像机架在了附近,所以就拍下了从月球发射的场景,当然摄像机也永远留在了月球。
第八宗:所谓“性能不够的导航电脑”。
登月怀疑者:6、70年代的电脑技术、运算能力不可能完成去月球的导航任务。
真相:登月所使用的导航电脑和我们今天所熟悉的家用电脑不一样,后者需要能够完成各种类型的运
算工作,而前者的任务只有一样,那就是导航控制,因此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复杂,而且大部分的
导航数据处理并不是在太空舱导航电脑上处理,而是在休斯顿航天中心的运算中心处理,处理的结果
由无线电信号发给太空舱电脑接收。那个年代固然还没有像今天这样的微处理器,但是已经有了可以
做比较简单运算的微芯片。所以导航电脑的生产并没有什么大的技术难度。
人们往往过于高估了登月舱导航电脑要求的技术难度和运算能力,一半是因为低估了那个年代电子技
术的水平,拿今天家用电脑的芯片技术来比对那个时候的技术;一半是因为不知道大部分的运算并不
需要登月舱的电脑来完成。事实上,阿波罗工程之前的水星工程(美国载人航天的第一步)所使用的
载人太空舱根本连电脑都没有,照样实现了精确的轨道控制。
第九宗:所谓“神秘消失的图纸”。
登月怀疑者:阿波罗登月所使用的土星五号巨型火箭的设计图纸在今天找不到了,这么重要的东西怎
么可能就这样神秘地消失掉?
真相:这个压根就是假消息。土星五号的图纸资料从来就没有丢失过。今天在美国阿拉巴马州的马歇
尔航天中心完整保存着这些资料的微缩胶卷,佐治亚州的联邦档案馆里面土星五号的资料占据了近
100立方米的空间。
那么有人就要问了,既然我们还有土星五号的资料,为什么今天我们不按照这些资料再造出土星五号
用于载人航天,而是研制新的火箭?
首先,有了完整的图纸并不意味着可以很容易的复制,当年土星五号的各个部件(数以千计)是分派
给好多家不同的生产商制作的,这些厂商有的今天已经不复存在,有的已经不再生产制作当年的的那
种硬件。完全复制当年的部件将非常困难,打个比方说,土星五号需要部件A,你拿着部件A的图纸想
重新造一个,结果发现图纸的设计显示部件A的制作需要利用到厂商甲的机器B, 而这家厂商今天多半
已经不存在了,或者即使存在,可是已经不制作机器B了,或者即使你找到厂商甲,找出了当年机器B
的图纸,让他再造一个机器B,可是厂商甲研究图纸发现,制造机器B需要利用厂商乙的
机器C。。。
土星五号这种人类历史上最强大的火箭的生产制造牵扯到当年美国几乎整个工业体系,不是说一两家
厂、一两个车间就能完成的,当年的那种工业体系、生产模式早已不复存在,想要复制是个吃力不讨
好的事情。读者需要明白的一点是,虽然我们今天的技术水平比过去先进很多,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
今天就一定能够很轻易地完成过去很不容易做到的事情。另外就是,美国宇航局现在的发射塔和发射
器组装车间都是按照航天飞机的规模建造的,就算你复制出当年庞大的土星五号各个部件,组装和发
射也还是个问题。
其次,复制土星五号完全没有任何必要。当年的电子技术、燃料动力系统、材料技术等等都远不及今
天,设计出来的土星五号按照今天的技术标准来看极其笨重庞大、耗费燃料。与其费那么大劲复制一
个土星五号,还不如从头设计利用现今最新科技的新型火箭,更加轻便、更加安全也更节省燃料。就
好比液晶显示屏大行其道的今天,你买电脑的时候有必要专门去找老式的CRT吗?
第十宗:所谓“不再登月的我们”。
登月怀疑者:如果说上世纪60年代人类就已经实现了成功登月,为什么从72年到今天再也没有载人登
月?我们今天的科技比那个时候先进多了,为什么美国没有再回月球?
真相:怀疑登月真实性的人有一种有趣的逻辑,那就是一方面把登月想的太过于复杂,比如说怀疑登
月导航电脑的运算能力不够、怀疑美国那个时候整个航天科技水平不够等等;另一方面又会把登月想
的过于简单,认为只要有了登月需要的技术就会有登月的发生。
登月不是上菜市场买菜,想去就可以去得了的。实现成功的登月需要考虑很多因素,美国当年阿波罗
登月的成功有以下几条主要原因:
1. 最主要的,美国苏联冷战,从军事到航天全方位的竞争,尤其是苏联抢先一步实现人类首次载人
航天、实现人类首次太空行走等等,这些成就大大刺激了美国的航天业、也刺激了华盛顿的高层,不
甘落后的美国人开始奋起赶上,并决心超越。
2. 政府高层的大力支持,尤其是肯尼迪总统和接下来的约翰逊总统,都坚定地支持登月工程。肯尼
迪总统在美国载人航天早期所表现出的太空探索雄心和远景,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意愿,更是整个美国
大众的心理。
3. 大量的经费支持。冷战的背景下,苏联航天成就的刺激,加上总统的支持,再加上美国民众对登
月的极大兴趣和热情,使得美国宇航局能够比较容易地从国会取得巨额的拨款。
4. 充足的技术人才。早年的美国宇航局机构并不是很庞大,不想今天这般官僚、效率低下。那个年
代的工科毕业生都以能为美国宇航局工作为荣,大批的年轻学子选择工程专业,毕业后加入到美国的
航天事业中。再加上美国二战后期从德国抢来的大量导弹专家,阿波罗登月工程有了足够的技术人才
储备。
再来看看今天的情况,冷战早就不在,苏联已经解体,美国在载人航天领域早就是一支独大,技术遥
遥领先其他国家,没有了像当年苏联那样的竞争对手,自然也就没有了积极进取的动力;约翰逊总统
之后,再也没有哪个美国总统是真的对太空探索有兴趣,布什总统稍微好一点,曾经提了一个重返月
球的远景计划(注意仅仅是远景规划,具体的立项、国会批钱等等还都没影子),结果还没怎么起步
就被新上任的奥巴马总统给否决了。在实现了6次成功载人登月之后,美国公众早已失去了对登月的兴
趣,国会的议员自然也没有了兴趣,给美国宇航局拨款方面完全没有了当年的大手笔。登月固然可以
做一些新的科学探索、取得一些新的科学结果,可是登月毕竟是一项耗资巨大、风险也大的工程,对
于已经去过月球的美国人来说,月球已经不再新鲜,在他们看来那些科学收益和投资比起来太小了。
再者,今日的美国有其它更关心的事,比如经济救市、比如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比如全球反
恐,所以重返月球的提案要想被国会批准几乎是不可能的。
今天的美国宇航局要想重返月球的话,没有了高层支持,没有了公众支持,没有了经费支持,唯一剩
下的可能就是技术支持了。可是光有技术是没用的。这就是为什么从72年一直到今天,美国再也没有
过登月。今天美国不去登月并不能说明过去美国不能登月。 | t**********o 发帖数: 589 | 2 靠谱。
把旗杆打开,把
样便于安放携带
【在 C*******n 的大作中提到】 : 第一宗:所谓“飘动的国旗”。 : 登月怀疑者:月球没有大气,表面是真空环境,可是照片中的美国国旗却在迎风飘扬, : 所以登月是假的,是美国宇航局(NASA)在好莱坞摄影棚里面录制的。 : 真相:月球没有大气这一点的确不错。认为旗子是被风吹动的视觉依据无非是两点:一 : 个是旗子表面不平、有褶皱;二是旗子并没有和旗杆处于同一竖直平面,而是有偏离, : 但是这两点并不是只有风吹才能造成。阿波罗登月中使用的美国国旗是这样安装的, : 首先旗杆的横杆和竖杆交接处 : 是绞合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可以把两个从平行打开到垂直,然后在地球上的时候,先把旗杆打开,把 : 国旗通过上沿的套口挂到横杆上,下沿的一角和竖杆绑定,然后再把旗杆收起来,这样便于安放携带 : (如下图所示),到了月球上,宇航员将其取出,再把旗杆打开,同时也就把旗子展开了,就像开
| f*********n 发帖数: 148 | 3 月球上的火箭发射架在哪里? 有没有照片? 有没有发表的论文或者书籍证实月球上的火
箭发射架是存在的? 他们如何挖深沟来牢固这个火箭发射架的?
我问这个问题是因为从地球上往外太空发射火箭都需要一个发射架, 所以Neil
Armstrong返回地球也需要一个月球火箭发射架, 它在哪里?
有没有发表的论文或者书籍证实他们几个人是怎么建造这个月球火箭发射架的?应该是有的。当日本启
动P波和S波的速度差别来制造东京地震预警系统时,他们发表了这篇论文:
http://www.bssaonline.org/cgi/content/abstract/95/2/708
这篇论文讲了预警系统的一些技术问题,并且被大量引用。 | d*******s 发帖数: 1548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