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7 发帖数: 6300 |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rustInJesus 讨论区 】
发信人: jmsma2007 (James), 信区: TrustInJesus
标 题: 活在当下 — 现代人需要基督信仰吗?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Apr 10 14:12:40 2014, 美东)
活在当下——现代人需要基督信仰吗?
作者:庄祖鲲 文章来源:《麦种》期刊
人生中有太多无可捉摸、无法掌握的事,佛教称之为“无常”。圣经的《传道书》则以
“生有时,死有时……哭有时,笑有时。哀痛有时,跳舞有时…”来表达人生的变幻莫
测。
在华人知识分子和中产阶级当中,特别是受到禅宗及“人间佛教”思想影响的华人,“
活在当下”似乎是大部分人所共同认可的人生观。“活在当下”原来是佛教禅宗的一种
人生观,而“当下”一词是指“现在的、眼前的”。禅宗六祖惠能曾说,那些 “迷妄
之人”才会企望来生能去到西方净土;真正已经“了悟”人生的人,则只求“当下了断
”。
禅宗这种“活在当下”的人生观,一方面是反映儒家传统“未知生,焉知死”的务实观
点,另一方面也似乎与二十世纪西方“存在主义” (Existentialism)的论调相呼应
。而存在主义的“存在”一词,也就是“当下”的意思。存在主义思想家不想追究生命
的本质问题,也不想探索人生的“终极关怀”问题,他们只看重那些对他们切身有关、
此时此地的问题。
因此,现代人关心的是眼前的事物,不太关心遥远的未来;他们认为只要能掌握人生中
最主要的几件东西(如家庭、工作、健康等),其他小事就问题不大了。所以谈到宗教
信仰问题,他们大多数人的反应都是:“宗教信仰对我没啥用处。”事实上,这些人不
一定是理智上的无神论者,也未必是纵欲主义者。相反的,他们大多数是勤奋、循规蹈
矩的成功人士。我们基督徒将如何回应这种看法呢?我个人认为可以从消极与积极两方
面来回应。
未雨绸缪——消极地防备人生的风暴
探索基督教信仰的消极方面诱因,就是“未雨绸缪”,是为人生中不可避免的风暴预作
准备,使我们有正面、积极的态度去面对。
所有从事宗教研究的人都注意到,一般人皈依宗教的转折点,往往是在他们的人生遭遇
突发性事故的时候。因为无论是天灾人祸,还是感情、事业的打击,都会使人强烈感受
到人的有限与无助,因而促使一些人开始在宗教里探索无限与永恒。因为人生中有太多
无可捉摸、无法掌握的事,佛教称之为“无常”。圣经的《传道书》则以“生有时,死
有时……哭有时,笑有时。哀痛有时,跳舞有时……”(传3:2,4)来表达人生的变
幻莫测。
为什么挫折、患难容易让人开始对人生展开反省?其实道理很简单,我们姑且以科学发
展过程中产生的“模式转移”(Paradigm Shift)为例来说明。
牛顿的古典物理学理论用了两、三百年都被视为准确无误,直到二十世纪初才开始被人
质疑,最后是靠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来克服的。其实在低速条件下,简化后的爱因斯坦相
对论公式与牛顿的古典物理学公式是完全一样的。但是在高速运动条件下,两者的差异
就显明出来。换句话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优异性和广泛通用性,只有在更严酷的条
件下才会突显出来。
不同的人生观或宗教观也是如此。在太平盛世或小风小浪的人生旅途中,儒家或禅宗的
“活在当下”人生观可能还是蛮管用的,而且又简明、易行,所以很多人就以这种现实
的态度过人生。然而到了人生的暴风雨来临时,原有的规则全都乱了套,人才会开始准
备改弦易辙。从这个角度来说,皈依宗教其实也是一种人生观的“模式转移”。
如众所周知的,许多中国的知识分子在挫折或逆境中感到“万念俱灰”的情境下,往往
开始宗教的探索,其中有些人转向道家或佛教。然而,正如中国学者刘小枫所指出的,
无论是陶渊明的“悠然见南山”,或是《红楼梦》里贾宝玉的“飘然而去”,或是武侠
小说中侠客的“悄然隐退”,都指向同一个方向,就是“出世”。换句话说,中国人所
向往的,乃是老庄和禅宗式的“适性逍遥”。但在这个超时空、超生死的境界中,人将
变成无知识、无爱憎的“石头”(《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对一切都无动于心。
这逍遥之境什么都好,唯一缺乏的只是真情、纯情的温暖,和对苦难世界的关怀与献身。
相反地,基督信仰是一种“神本主义”式的信仰,提供一个整全的(holistic)人生观
。这种基督信仰人生观的价值和适用性,往往是在严酷的人生考验中才会显示出来的。
具备这种人生观的人,才能真正达到“处变不惊”的境界。因为基督徒认为,凡事没有
出于偶然的,都有神的旨意和计划。神既然允许环境的巨变发生,他也必然安排了出路
。重要的是如何寻求、明白神的旨意,然后按着神的旨意而行。
因此,虽然我们可能暂时处在平安无虞的环境中,仍然应该主动、及早去寻求、认识这
永恒的人生真理。这正是孔子“朝闻道,夕死可矣”的心态。
安身立命——积极地提供人生的意义
此外,探索基督教信仰的积极诱因,就是要在人生中,寻求一个生命奉献的祭坛,一个
值得“为之生、为之死”的信念,也就是中国古圣先贤称之为“安身立命”的所在。
我曾经看过一则中央日报的“趣谈”,作者在六十年前抗战期间,寄居在贵州一个农家
里。有一天他正在看书,农家的四、五岁小女孩跑过来,两个人就展开了一段对话。
“叔叔,你在干什么?”
“我在看书。”
“你为什么要看书?”
“看书可以增加知识啊!”
“增加知识干什么?”
“增加知识可以赚钱啊!”
“赚钱干什么?”
“赚钱才可以吃饭啊!”
“吃饭干什么?”
“吃饭才不会死啊!”
“那不死干什么?”
“去!去!去!别啰嗦了,去找你妈去!”
那位作者说,他现在已经八十几岁了,每天在想的就是:“是啊,不死干什么?”
前不久,我去纽约州的罗彻斯特城讲道,顺道去参观了柯达公司创办人伊斯曼的华厦。
可以看得出来,伊斯曼先生是一个很会享受人生的人,他的房子雕梁画栋、匠心独具,
所费不赀。他自己又是聪明绝顶的人,发明了许多东西。他酷爱音乐,后来还捐钱建了
一所伊斯曼音乐学院。他甚至为了使客厅的音响效果好一点,硬是将已建好的房屋切割
开来,再把一半的房子横移两英尺,再连接起来,花了75万美金,而当初建整栋房子也
不过花了30万美金而已。他没有结婚,所以也没有子孙。到了他77岁时,以手枪自杀,
结束了他的生命。死前一天,他还改了遗嘱,将全部家产捐赠给罗彻斯特大学。在他的
纪念馆中,展示了他自杀前留下的字条,上面写着:“我已经得到了所有我想要的,还
等什么呢?”(I have all I want. Why wait?)
伊斯曼的一生,使我想起《传道书》。《传道书》的作者聪明绝顶,名利双收,又是一
国之君。他懂得享乐,又善于营造花园。然而整卷书却充满了对“虚空”的感叹,认为
“日光之下”的万事万物,都是虚空、都是捕风,毫无意义。我感觉伊斯曼和《传道书
》的作者何其相似!
英国作家王尔德有一段颇有哲理的名言,他说:“人生有两种悲剧,第一种悲剧是你所
要的东西却得不着,因此你感到失望。但是另一种更大的悲剧是,你所要的东西你终于
得到了,却感到绝望。”失望是众人都有的经验,因为人生不如意的事,十之八九。但
是你所梦寐以求的东西既然终于得到了,为何却感到绝望呢?这恐怕只有人生阅历较丰
富的人才能领悟。因为我们常常对渴望的东西赋予太多的幻想与期望,因此当我们花极
大的代价得到时,往往却感到幻灭与虚无。因为所有在 “日光之下”的事物,包括物
质、爱情、权势、名望,都不能持久或不变质,也不能提供永恒的价值和意义。
其实《传道书》的作者已经提醒我们,神在每个人的心中,都留下了“永恒”的意识(
《传道书》3:11)。中古世纪的神学家也提到说:“神在每个人的心中都留下一个空
缺,除了神自己以外,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填满。” 因此《传道书》的作者要我们将眼
光从那“日光之下”的世界,转向那“日光之上”的造物主身上,去寻求人生的价值和
意义(《传道书》12:1)。
基督信仰因为能提供人生的意义,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十九世纪德国社会学
家马克思·韦伯(Max Weber)在他的名着《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强有力地
论证指出:宗教改革家加尔文的“天职”(Calling)观念,扭转了封建时期人们对职
业那种无可奈何的消极态度。他们不再将自己的职业视为只是世袭的、身不由己的工作
,而看为是来自神的呼召。
在这种神圣使命的呼唤下,人们工作的热情被激发出来,个人职业与社会责任的关系被
连接起来,因此带来社会进步的动力。所以在短短的三、四百年内,以英国为主的基督
新教国家,成为科学、工业革命、民主政治、社会改革、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所以,基督信仰不仅是人们在患难中的“柺杖”或“避风港”而已,它更赋予人生命的
方向、意义和价值。因此,基督信仰可以说是基督徒人生中的“灯塔”和 “钟楼”,
指引人生的方向、唤醒沉睡的心灵、激发人的潜力、调整人生的中心座标,使人过一个
荣神益人的生活。
为主而活——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其实人生许多哲理往往是一种似非实是的“悖论”(Paradox)。例如关于真理的相对
性与绝对性的问题,除非你先肯定了绝对真理的存在,否则所有的相对主义都成为毫无
意义的狡辩与强词说理。因为人若否定任何“共识”基础的存在,则人与人之间的沟通
就完全崩解。所以在迈向包容性与多元化之先,要先肯定有共同接受的绝对价值与真理。
人生的另外一种悖论就是关于永恒与当下。对一个肯定永恒,并且积极追求永恒价值的
人,“活在当下”是代表他脚踏实地的态度。相反地,一个人若否定永恒的价值,“活
在当下”可能只是一种驼鸟政策,是炒短线的人生观。“活在当下”好比渔船以岸上的
灯塔来定位,在天候、距离都合宜的时候,还勉强可用。但是在汪洋大海航行的远洋船
只,则需用先进的卫星定位仪来帮助它,这才是全天候的、三度空间的定位系统。因此
, “活在当下”的人,仍然需要有永恒的价值与信念,来为自己定位。
务实的中国知识分子,常常紧紧抓住“当下”。他们效法孔子“不语怪力乱神”,以“
未之生,焉知死?”的心态从事经世致用之学。但是在身处乱世之际,中国知识分子就
只好隐退江湖或“乘桴浮于海”(孔子语)。只有极少数的人愿意舍生取义,寄望将来
在千秋万世之后,或许能在历史上留下一些鸿爪。但是这种人生观从来没有超越人的水
平面,去探索“人与神”的垂直关系。因此,大多数“活在当下”的人,即使是爱国主
义者,又很难跳出种族主义和国家中心主义的盲点和成见;虽然是实用主义者,却不容
易在思想和爱心上,借“信心的跳跃”大胆地突破现况。
基督教信仰扎根于永恒,但是也从未忽略当今的时空环境。对基督徒而言,我们必须珍
惜所拥有的“仅此一生”,不能虚度光阴。用保罗的话来说,基督徒的人生观乃是:“
无论是生是死,总叫基督在我身上照常显大。因我活着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处。”
(《腓立比书》1:20-21)
每位基督徒好比一片片玻璃的镜片,别人透过我们“看见”了神,好像借着镜片组成的
望远镜,看见那远在天边的星辰;或从由镜片组成的显微镜,看见那原来看不见的微细
东西。我们不是要别人看“我”这个人,但是不透过我们这些基督徒,世人无法看见神
。因此基督徒活着一天,就应该是基督生命的彰显。
然而人的生命又不仅限于短暂的此生,面对死亡时,基督徒既不是“贪生怕死”,也不
是“醉生梦死”,而是“视死如归”。因为一个有永生盼望的信徒,既然知道我们将来
都要向神交帐,所以更应该兢兢业业地作主忠心的管家,善用我们现有的时间、金钱和
才干,以欢喜的心,盼望将来能在神的荣耀中,与众圣徒享受永生。
所以基督徒的人生观应该是:持定永生,活在当下。
http://edzx.net/Article/Class9/Class15/201010/23094.html |
f*****t 发帖数: 477 | |
s***y 发帖数: 12419 | |
j******e 发帖数: 154 | |
z********o 发帖数: 18304 | 5 基督教的本质是邪恶的。基督教强烈扭曲基督徒们的人性。这一点,用下面的问题可以
测试出来:
按照“圣经”,耶和华/耶稣多次大规模屠杀婴儿,请问你赞美耶和华/耶稣的这些暴行
吗?
按照“圣经”,耶和华/耶稣甚至还__主动地__有意地__使__人们吃自己儿女的肉,请
问你赞美耶和华/耶稣如此邪恶的行径吗?
你的回答是什么?“赞美”?还是“不赞美”?
附两段相关经文:
===〉 你家主子耶和华/耶稣 使 人们吃自己儿女的肉!!!
耶利米书
19:9 我必使他们在围困窘迫之中,就是仇敌和寻索其命的人窘迫他们的时候,各
人吃自己儿女的肉和朋友的肉。
I will make them eat the flesh of their sons and daughters, and they
will eat one another's flesh during the stress of the siege imposed on them
by the enemies who seek their lives.'
中文:“我必使......各人吃自己儿女的肉和朋友的肉。”
英文:“I will make them eat the flesh of their sons and daughters”
中英文对照,上下文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基督教的“上帝”(或者:“神”)耶和华/
耶稣
完全是__主动地__有意地__使__人们吃自己儿女的肉!
===〉 你家主子耶和华/耶稣屠杀还在吃奶的婴儿!!!
撒母耳记上
15:2 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时候,在路上亚玛力人怎样待他们,怎
样抵挡他们,我都没忘。
15:3 现在你要去击打亚玛力人,灭尽他们所有的,不可怜惜他们,将男女,孩童,吃
奶的,并牛,羊,骆驼,和驴尽行杀死。 |
q*b 发帖数: 897 | 6 Negative
【在 j*******7 的大作中提到】 :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rustInJesus 讨论区 】 : 发信人: jmsma2007 (James), 信区: TrustInJesus : 标 题: 活在当下 — 现代人需要基督信仰吗? :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Apr 10 14:12:40 2014, 美东) : 活在当下——现代人需要基督信仰吗? : 作者:庄祖鲲 文章来源:《麦种》期刊 : 人生中有太多无可捉摸、无法掌握的事,佛教称之为“无常”。圣经的《传道书》则以 : “生有时,死有时……哭有时,笑有时。哀痛有时,跳舞有时…”来表达人生的变幻莫 : 测。 : 在华人知识分子和中产阶级当中,特别是受到禅宗及“人间佛教”思想影响的华人,“
|
I*********t 发帖数: 5258 | 7 把所有问题的答案寄托到一个虚无缥缈的神的人是可悲的。人类花了数亿年的时间,从
低等的生物进化到目前已知的唯一智慧生物,每一个活着的人其实都在延续一条从寒武
纪流传至今的血脉。当年那条小鱼为什么要上陆地?那只小鼠为什么要往赤道迁移?那
只古猿为什么要下树?那个人为什么要观察星空?这已经是地球上最伟大的一出戏了,
为什么我们这些数亿年远古血脉的传人要去崇拜一个几千年历史的“神”? |
r*****8 发帖数: 2560 | 8 劳驾询问一下,如果受洗以后,反悔了,可以退出基督教吗?
我有个朋友遇到这种情况。是否有某种仪式,退出基督教?
【在 j*******7 的大作中提到】 :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rustInJesus 讨论区 】 : 发信人: jmsma2007 (James), 信区: TrustInJesus : 标 题: 活在当下 — 现代人需要基督信仰吗? :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Apr 10 14:12:40 2014, 美东) : 活在当下——现代人需要基督信仰吗? : 作者:庄祖鲲 文章来源:《麦种》期刊 : 人生中有太多无可捉摸、无法掌握的事,佛教称之为“无常”。圣经的《传道书》则以 : “生有时,死有时……哭有时,笑有时。哀痛有时,跳舞有时…”来表达人生的变幻莫 : 测。 : 在华人知识分子和中产阶级当中,特别是受到禅宗及“人间佛教”思想影响的华人,“
|
f*****t 发帖数: 477 | 9 问zhaowendao,他钻研很深,每天都来这里报到。
【在 r*****8 的大作中提到】 : 劳驾询问一下,如果受洗以后,反悔了,可以退出基督教吗? : 我有个朋友遇到这种情况。是否有某种仪式,退出基督教?
|
l******o 发帖数: 1864 | 10 能有为之生为之死的信念当然好,可惜基督对于我来说并不是。我有时挺羡慕那些虔诚
的信徒,神是真是假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信。信则有不信则无。但是我圣经也读了
,教堂也去了,还是不信。 |
|
|
j**7 发帖数: 771 | |
z********o 发帖数: 18304 | 12
基们那是骗人的。
不要说什么“为之生为之死”,“圣经”“新约”明确要求基督徒们生病的时候要请人
来抹油/祷告,这么简单这么容易做到的“圣经”教导基们都不遵守,还谈什么“为之
生为之死”?
基们嘴巴上把“圣经”说的神圣无比,行动上却把“圣经”的教导当成一个P放了。
详细的经文:
拍案惊奇!生病了怎么办?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2870124/
【在 l******o 的大作中提到】 : 能有为之生为之死的信念当然好,可惜基督对于我来说并不是。我有时挺羡慕那些虔诚 : 的信徒,神是真是假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信。信则有不信则无。但是我圣经也读了 : ,教堂也去了,还是不信。
|
y*******w 发帖数: 5917 | 13 可以退出,不参加活动,不交教费就自动退出了,但是好像没有仪式,教会指望信徒的
”奉献“来维持生存,要是个个退出,教会就破产了,神父就没有办法搞小男孩了,所
以不会对退出的人搞仪式宣传。
【在 r*****8 的大作中提到】 : 劳驾询问一下,如果受洗以后,反悔了,可以退出基督教吗? : 我有个朋友遇到这种情况。是否有某种仪式,退出基督教?
|
l*****a 发帖数: 38403 | 14 可以参加这个
【在 r*****8 的大作中提到】 : 劳驾询问一下,如果受洗以后,反悔了,可以退出基督教吗? : 我有个朋友遇到这种情况。是否有某种仪式,退出基督教?
|
r*****8 发帖数: 2560 | 15 谢谢。
几千年的古老宗教,居然没有解决退出机制。
【在 y*******w 的大作中提到】 : 可以退出,不参加活动,不交教费就自动退出了,但是好像没有仪式,教会指望信徒的 : ”奉献“来维持生存,要是个个退出,教会就破产了,神父就没有办法搞小男孩了,所 : 以不会对退出的人搞仪式宣传。
|
f*****t 发帖数: 477 | 16 就像同性恋一样,你爱干不干。
【在 r*****8 的大作中提到】 : 谢谢。 : 几千年的古老宗教,居然没有解决退出机制。
|
D*****n 发帖数: 48 | 17 活在当下,不是庄先生这样来理解的,活在当下,不是说现实主义者,庄先生还忘了后
面的一句“当下即永恒”。儒家绝不是简单的现实主义者,这是庄先生对儒家最大的误
解或不解。儒家对生命有着深厚的理解,看论语,一开头就是“乐”字,全文说“乐”
不下60处,这个乐也不是一般的快乐,是有意味深长的乐。儒家对生命是“郑重”的态
度,不是虚空(大多宗教这种观点),也不是纵欲(现实主义者)。我称之为“第三种
态度”。这种郑重的态度,表现在生活中,是一种冲淡,调和,是云淡风轻,是如沐春
风,是如久雨后初晴,登高而望旷野的宽广。
庄先生所描绘的人生无常,就是“常”。无常不是苦,苦的是背离天命的期待,那种期
待“常”,而应乐天知命。
有生必有死,死亡不过是对生命的一种完成,没有死亡,生命就不完整,所以,儒家不
认为死亡是什么可怕的事,当死就当死亡(譬如年龄到了,或者为了大义)。宗教不过
是利用人对死亡的恐惧心理,利用人的好利心理,来诱惑(上天堂),或恐吓(下地狱
)来迫使人就范。这说到地也是人世间的那套方法:奖励或惩罚。稍微高明的地方是,
你很难能证实或证伪。期待永生,不过是人在世间的自私和贪婪在生与死的问题上的一
种反映,披上了宗教的外衣而已。
至于基督信仰,如果我信,绝不是要来解决什么问题,能解决什么人生问题,这是工具
论,也不是因为信得人多,或什么名人信,这是盲从,唯一的理由,就是基督是真实的
,而不是因为有用才信,因为人多才信,因为名人才信。
王阳明的弟子,在谈到有多少人信王阳明的“良知说”时说,道亦固在,天下人尽信之
,不为多;天下仅一人信之,不为少;如其天下人尽信之,不若真信一人。这是何等气
魄,胸怀,和自信。
【在 j*******7 的大作中提到】 :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rustInJesus 讨论区 】 : 发信人: jmsma2007 (James), 信区: TrustInJesus : 标 题: 活在当下 — 现代人需要基督信仰吗? :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Apr 10 14:12:40 2014, 美东) : 活在当下——现代人需要基督信仰吗? : 作者:庄祖鲲 文章来源:《麦种》期刊 : 人生中有太多无可捉摸、无法掌握的事,佛教称之为“无常”。圣经的《传道书》则以 : “生有时,死有时……哭有时,笑有时。哀痛有时,跳舞有时…”来表达人生的变幻莫 : 测。 : 在华人知识分子和中产阶级当中,特别是受到禅宗及“人间佛教”思想影响的华人,“
|
i****e 发帖数: 231 | 18 re
【在 D*****n 的大作中提到】 : 活在当下,不是庄先生这样来理解的,活在当下,不是说现实主义者,庄先生还忘了后 : 面的一句“当下即永恒”。儒家绝不是简单的现实主义者,这是庄先生对儒家最大的误 : 解或不解。儒家对生命有着深厚的理解,看论语,一开头就是“乐”字,全文说“乐” : 不下60处,这个乐也不是一般的快乐,是有意味深长的乐。儒家对生命是“郑重”的态 : 度,不是虚空(大多宗教这种观点),也不是纵欲(现实主义者)。我称之为“第三种 : 态度”。这种郑重的态度,表现在生活中,是一种冲淡,调和,是云淡风轻,是如沐春 : 风,是如久雨后初晴,登高而望旷野的宽广。 : 庄先生所描绘的人生无常,就是“常”。无常不是苦,苦的是背离天命的期待,那种期 : 待“常”,而应乐天知命。 : 有生必有死,死亡不过是对生命的一种完成,没有死亡,生命就不完整,所以,儒家不
|
j*******7 发帖数: 6300 | 19 其实不必。因为即使在基督教中的人最终也可能被耶稣拒绝的 --
马太福音 7
21 凡称呼我主阿,主阿的人,不能都进天国。惟独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去。
22 当那日必有许多人对我说,主阿,主阿,我们不是奉你的名传道,奉你的名赶鬼,
奉你的名行许多异能吗?
23 我就明明地告诉他们说,我从来不认识你们,你们这些作恶的人,离开我去吧。
24 所以凡听见我这话就去行的,好比一个聪明人,把房子盖在磐石上。
25 雨淋,水冲,风吹,撞着那房子,房子总不倒塌。因为根基立在磐石上。
26 凡听见我这话不去行的,好比一个无知的人,把房子盖在沙土上。
27 雨淋,水冲,风吹,撞着那房子,房子就倒塌了。并且倒塌得很大。
【在 r*****8 的大作中提到】 : 劳驾询问一下,如果受洗以后,反悔了,可以退出基督教吗? : 我有个朋友遇到这种情况。是否有某种仪式,退出基督教?
|
z********o 发帖数: 18304 | 20
你就可能是被你家主子拒绝的。因为你嘴巴上把“圣经”说的神圣无比,行动上却把“
圣经”的教导当成一个P放了。
例如,“圣经”“新约”明确要求基督徒们生病的时候要请人来抹油/祷告,请问你遵
守吗?
【在 j*******7 的大作中提到】 : 其实不必。因为即使在基督教中的人最终也可能被耶稣拒绝的 -- : 马太福音 7 : 21 凡称呼我主阿,主阿的人,不能都进天国。惟独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去。 : 22 当那日必有许多人对我说,主阿,主阿,我们不是奉你的名传道,奉你的名赶鬼, : 奉你的名行许多异能吗? : 23 我就明明地告诉他们说,我从来不认识你们,你们这些作恶的人,离开我去吧。 : 24 所以凡听见我这话就去行的,好比一个聪明人,把房子盖在磐石上。 : 25 雨淋,水冲,风吹,撞着那房子,房子总不倒塌。因为根基立在磐石上。 : 26 凡听见我这话不去行的,好比一个无知的人,把房子盖在沙土上。 : 27 雨淋,水冲,风吹,撞着那房子,房子就倒塌了。并且倒塌得很大。
|
|
|
y****n 发帖数: 3697 | 21 Nature 394 , 313 (23 July 1998) | doi :10.1038/28478
Leading scientists still reject GodEdward J. Larson1 & Larry Witham2
1. Department of History, University of Georgia, Athens, Georgia 30602-
6012, USA
e-mail: Email:
e******[email protected]
2. 3816 Lansdale Court, Burtonsville, Maryland 20866, USA
The question of religious belief among US scientists has been debated since
early in the century. Our latest survey finds that, among the top natural
scientists, disbelief is greater than ever — almost total.
Research on this topic began with the eminent US psychologist James H. Leuba
and his landmark survey of 1914. He found that 58% of 1,000 randomly
selected US scientists expressed disbelief or doubt in the existence of God,
and that this figure rose to near 70% among the 400 "greater" scientists
within his sample1 . Leuba repeated his survey in somewhat different form 20
years later, and found that these percentages had increased to 67 and 85,
respectively2 .
In 1996, we repeated Leuba's 1914 survey and reported our results in Nature
3 . We found little change from 1914 for American scientists generally, with
60.7% expressing disbelief or doubt. This year, we closely imitated the
second phase of Leuba's 1914 survey to gauge belief among "greater"
scientists, and find the rate of belief lower than ever — a mere 7% of
respondents.
Leuba attributed the higher level of disbelief and doubt among "greater"
scientists to their "superior knowledge, understanding, and experience"2 .
Similarly, Oxford University scientist Peter Atkins commented on our 1996
survey, "You clearly can be a scientist and have religious beliefs. But I
don't think you can be a real scientist in the deepest sense of the word
because they are such alien categories of knowledge."4 Such comments led us
to repeat the second phase of Leuba's study for an up-to-date comparison of
the religious beliefs of "greater" and "lesser" scientists.
Our chosen group of "greater" scientists were member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NAS). Our survey found near universal rejection of the
transcendent by NAS natural scientists. Disbelief in God and immortality
among NAS biological scientists was 65.2% and 69.0%, respectively, and among
NAS physical scientists it was 79.0% and 76.3%. Most of the rest were
agnostics on both issues, with few believers. We found the highest
percentage of belief among NAS mathematicians (14.3% in God, 15.0% in
immortality). Biological scientists had the lowest rate of belief (5.5% in
God, 7.1% in immortality), with physicists and astronomers slightly higher (
7.5% in God, 7.5% in immortality). Overall comparison figures for the 1914,
1933 and 1998 surveys appear in Table 1 .
Repeating Leuba's methods presented challenges. For his general surveys, he
randomly polled scientists listed in the standard reference work, American
Men of Science (AMS ). We used the current edition. In Leuba's day, AMS
editors designated the "great scientists" among their entries, and Leuba
used these to identify his "greater" scientists1 ,2 . The AMS no longer
makes these designations, so we chose as our "greater" scientists members of
the NAS, a status that once assured designation as "great scientists" in
the early AMS . Our method surely generated a more elite sample than Leuba's
method, which (if the quoted comments by Leuba and Atkins are correct) may
explain the extremely low level of belief among our respondents.
For the 1914 survey, Leuba mailed his brief questionnaire to a random sample
of 400 AMS "great scientists". It asked about the respondent's belief in "a
God in intellectual and affective communication with humankind" and in "
personal immortality". Respondents had the options of affirming belief,
disbelief or agnosticism on each question1 . Our survey contained precisely
the same questions and also asked for anonymous responses.
Leuba sent the 1914 survey to 400 "biological and physical scientists", with
the latter group including mathematicians as well as physicists and
astronomers1 . Because of the relatively small size of NAS membership, we
sent our survey to all 517 NAS members in those core disciplines. Leuba
obtained a return rate of about 70% in 1914 and more than 75% in 1933
whereas our returns stood at about 60% for the 1996 survey and slightly over
50% from NAS members1 ,2 .
As we compiled our findings, the NAS issued a booklet encouraging the
teaching of evolution in public schools, an ongoing source of friction
between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and some conservative Christians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booklet assures readers, "Whether God exists or not is a
question about which science is neutral"5 . NAS president Bruce Alberts said
religious people, people who believe in evolution, many of them biologists."
Our survey suggests otherwise.
Top of page
References
1. Leuba, J. H. The Belief in God and Immortality: A Psychological,
Anthropological and Statistical Study (Sherman, French & Co., Boston, 1916).
2. Leuba, J. H. Harper's Magazine 169 , 291–300 (1934 ).
3. Larson, E. J. & Witham, L. Nature 386 , 435–436 (1997 ).
|
Article
|
ISI
|
ChemPort
|
4. Highfield, R. The Daily Telegraph 3 April, p. 4 (1997).
5.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Teaching About Evolution and the
Nature of Science (Natl Acad. Press, Washington DC, 1998). |
j*******7 发帖数: 6300 | 22 反基反的把祖宗的文字也都忘了?
since
【在 y****n 的大作中提到】 : Nature 394 , 313 (23 July 1998) | doi :10.1038/28478 : Leading scientists still reject GodEdward J. Larson1 & Larry Witham2 : 1. Department of History, University of Georgia, Athens, Georgia 30602- : 6012, USA : e-mail: Email: : e******[email protected] : 2. 3816 Lansdale Court, Burtonsville, Maryland 20866, USA : The question of religious belief among US scientists has been debated since : early in the century. Our latest survey finds that, among the top natural : scientists, disbelief is greater than ever — almost total.
|
z********o 发帖数: 18304 | 23
帮你翻译一下:根据《自然》,只有7%的美国科学院院士信“神”,其余93%的院士不
信。
【在 j*******7 的大作中提到】 : 反基反的把祖宗的文字也都忘了? : : since
|
j*******7 发帖数: 6300 | 24 我早就放弃绿卡申请了,空出的那个名额可能就是你的了。
just kidding. |
q*b 发帖数: 897 | 25
【在 l******o 的大作中提到】 : 能有为之生为之死的信念当然好,可惜基督对于我来说并不是。我有时挺羡慕那些虔诚 : 的信徒,神是真是假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信。信则有不信则无。但是我圣经也读了 : ,教堂也去了,还是不信。
|
j*******7 发帖数: 6300 | 26 神是真是假很重要。
【在 q*b 的大作中提到】
|
q*b 发帖数: 897 | 27 挺欢乐的lol
【在 l*****a 的大作中提到】 : 可以参加这个
|
z********o 发帖数: 18304 | 28
基督教的“神”肯定是假的。“神”和“基督教的神”是两个概念。请思考:
分清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神”和“基督教的神”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8624536/
【在 j*******7 的大作中提到】 : 神是真是假很重要。
|
y****n 发帖数: 3697 | 29 难道你的洋爹耶某用的是中文?哈哈
【在 j*******7 的大作中提到】 : 反基反的把祖宗的文字也都忘了? : : since
|
q*b 发帖数: 897 | 30 如果有确凿的证据,你们也不会受到这么大的阻力。能延续到今天的这些宗教哪个没有
自己的经典和神迹呢。
【在 j*******7 的大作中提到】 : 神是真是假很重要。
|
|
|
l*****a 发帖数: 38403 | 31 我有个问题想问很久咯,马大师真的不懂英文?
发信人: jmsma2007 (James), 信区: TrustInJesus
标 题: R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ME AND YOUR GOD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Sep 23 18:59:18 2013, 美东)
没看顶楼,I doesn't cares your post. nobody care your post.
【在 j*******7 的大作中提到】 : 反基反的把祖宗的文字也都忘了? : : sin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