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o******e 发帖数: 1761 | 1 作者: 周韵
Jimmy Kimmel的“儿童圆桌”中“杀光中国人”的片段播出后,即引起部分华人的强烈
反响。如今,美国一些城市也爆发了华人的抗议活动。在这一情景下,有两种迥然不同
的批评声音:对于抗议者,有人批评“你为什么抗议”;而对于沉默者,“你为什么不
抗议”的批评仍然存在。抗议,或者不抗议,这是个问题。
关于美国华人的种族地位(racial status),研究从来不少。从某种意义上,美国华
人在美国社会中占据着一个奇特的位置:社会分层与不平等爱用“教育”衡量社会地位
,在这一指标上,“华人”(与广泛意义上的“亚裔”)相对其他少数族裔群体而言,
是教育程度最高的。最新的移民学研究,在研究“融合”(Assimilation)时提出应当
把不同族群、特别是与白人的“通婚率”(intermarriage)作为判断“融合”程度的指
标之一,而在通婚率上,美国华人(与广泛意义上的“亚裔”)相对其他少数族裔群体
,与白人男性、女性的通婚率,仍然是最高的。在将华人与黑人、西班牙裔(Hispanic
)的族裔地位进行比较研究时,许多学者甚至指出,如今的美国族裔问题,已经从“白
人地位高于有色人种”(White over non-White)变成了“黑人地位低于非黑人”(
non-Blacks over Blacks)。在这个意义上,有学者认为,“华人”(与广泛意义上的
“亚裔”)甚至已经获得了“荣誉白人”(Honorary White)的地位。
然而,“华人”(与广泛意义上的“亚裔”)很多时候,仍被看做美国社会的“局外人
”。马里兰大学的研究人员Wendy Wang将问题简化成简单的2*2表格。在这张表格上,
“华人”(与广泛意义上的“亚裔”)被归类为“High-status outgroup”(高地位的
局外人),与作为“低地位的局内人”的“美国黑人”恰恰相反。
有人说,Kimmel的节目无非是一个玩笑,针对“孩子的玩笑”抗议太过过火。然而问题
恰恰在于,种族问题恰是美国以政治正确准绳的“文化规范”中最不可碰触的“高压线
”——倘若在同样的节目中,问题是“我们如何解决移民问题”,孩子回答“杀光墨西
哥人”;或者问题是“我们如何解决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恐怖主义问题”,孩子回答“杀
光穆斯林”——无论Kimmel如何圆场,这样的节目都是不会、也不敢被播出的。而在类
似的情景下,“杀光中国人”则被允许、被播出,从某种意义上,再次强化了“华人”
(与广泛意义上的“亚裔”)作为“局外人”身份与“局外”与“局内”的边界。
在这样的情景下,美国部分华人奋起抗议,实在是最正常不过的反应。
那么,倘若沉默呢?
今天教移民研究课,还和孩子们说,针对不同族裔群体的研究都发现:第一代移民对
host country更多怀有的,还是种indebtedness之感,只有到了第二代、第三代之后,
这种indebtedness才慢慢转化成一种entitlement之感。而这代际间的心态变化,往往
就体现在政治与民权活动的参与上。如今的华人抗议,许多是第一代在做第二代移民的
事,可圈可点。只是那些没有参与的,我想,也应该被理解。
归根结底,选择沉默并不是批评抗议的理由,而选择抗议也不构成谴责沉默的立场。从
某种意义上,这些抗议与抗争所诉求的,用那些美丽而或许飘渺的大词来说,便是尊重
、友善、理解与边界的消弭;而本是同根生的相煎太急,而振臂一呼抢占道德制高点后
睥睨众生,往往恰也是对立、刻薄与排斥的根源之一。
------
注一:也许有人会问,什么是“融入”,为什么一定要融入“美国主流社会”,或者说
“融入所谓白人社会是唯一的选择么”——而这,已经是超越本文范围的另一个问题了。
注二:某韵研究范围包括种族通婚、因为这学期教移民研究(Sociology of
Immigration),对美国种族与移民问题略有涉猎,然而并不专攻种族与移民问题,而
本文也绝非纯粹意义上的学术讨论 | o******e 发帖数: 1761 | 2 我也纯转发一下,因为基本是背景介绍么。。。不过对于这次abc(不是电视台)抗议声
音较小的的情况来说,我觉得朋友有句评论比较好:下一代对自己的民族毫不认同,一
则说明我们第一代对他们的教育有问题;二则是可能是社会舆论环境对他们的影响,让
他们以自己父母的民族为耻。无论哪个因素都不是正常合理的现象,都值得我们去做一
些事情去改变这个现状。 | t**********2 发帖数: 1704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