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U版 - 又一篇关于武大造假的报导:海归们, 请别借国内外信息不对称等优势、乘国内风气不正之的旗号浮夸造假,招摇撞骗害了自己 |
|
|
|
|
|
r********u 发帖数: 7 | 1 by markseng (mark) at 2010.10.7 16:42 (#6311243@0)
<本文发表于: 相约加拿大:枫下论坛 www.rolia.net/forum >
大家都已经知道,“在9月21日,北京市公安局发布通报称,“打假第一人”方舟子遇
袭案告破,幕后主使正是曾经在案发后对媒体宣称“方舟子炒作”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
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泌尿外科主任、973首席科学家肖传国教授。在该校的校园BBS上,
有不少学生为肖传国感到惋惜,也有人称是“悲剧”,还有学生不肯相信这是真的,”
……
“针对有关报道,我们也相信:这确实是一种悲剧。这一悲剧的发生,当然与肖本人的
性格、个人修养有关;但同时,也与他所在的“学术圈”采取的旁观态度有关。因为肖
传国所在校方及相关学术机构没能及时根据有关质疑对肖传国进行调查,并且给出相应
权威的学术鉴定。”
前不久,我在搜索目前有关世界癌症新药开发的文献资料时,搜索的结果中发现许多相
似报道, 一再提到“为医治癌症,提高生命质量带来了光明前景”,“为生物和医学
的研究应用做出了重要贡献”的一片科研论文。就是以美国the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为主的研究人员在2009年3月26日,在国际著名期刊Science刊登了一篇题为
:Structure of P-Glycoprotein Reveals a Molecular Basis for Poly-Specific
Drug Binding的文章。
由Google搜寻的信息显示:在该论文发表后,武汉大学主导了国内的相关报道和宣传。
几乎所有的报导都围绕一位来自中国武汉大学的学生,Yue Weng(翁玥,论文的the
fourth author)。通篇类似的相关报道中,并一再强调“博士生翁玥为第四作者,化学
部分的第一作者”,“在这个课题中翁玥首次成功合成了一系列以Se为核心的环肽,为
这个课题的顺利进行和完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为生物和医学的研究应用做出了重要
贡献,为医治癌症,提高生命质量带来了光明前景。这一课题得到了美国卫生署(NIH
)和多家癌症医治中心的联合资助。”, “这个发现对癌症的治疗和对付抗生素耐药
细菌有极大的用处。”, “ 在研究中,翁玥和美国的指导老师张庆海博士成功定位了
蛋白质的结构,解决该项目中的关键难点,使得人们首次看见了膜转运蛋白的真实面貌
。这一项目将为医治癌症提高生命质量带来光明前景。” 在本文后面,我附载了由武
汉大学提供的原始材料。
能得到国内新闻这样的评语,能在科研上有这样的发现和在学术上有如此的成就,全世
界这些年来也没有出现几位。更何况这些成就“为生物和医学的研究应用做出了重要贡
献,为医治癌症,提高生命质量带来了光明前景” ,与拯救生命相关。并且报导中强
调这些成就主要是由一位中国留学生完成。不难相信,凭着报导中的这些杰出成就,我
们很快看到又有一位年轻的华人科研工作者将因此登上诺贝尔获奖者的殿堂—他就是报
道中反复强调的 Weng Yue,翁玥。
但当我读完这篇发表在Science期刊上的研究论文后,我着实让惊呆啦,该论文的内容
与国内报纸报导的成功成就信息实在对不上,几乎不符。我怀疑是不是我弄错啦,我又
请我的助手,帮我核实一下,结论与我一样。我实在不敢相信,难道会有人借一片挂名
的文章完全不顾事实,夸大事实,扭曲事实,浮夸造假,招摇撞骗?
本人带着疑问,我又咨询了相关研究人员并搜寻了与该Project相关的信息,发现是由
武汉大学主导了与该篇文章相关的国内新闻报导。搜索发现所有信息报道的资料均出之
于武汉大学。在由武汉大学提供给新闻媒体的报导材料,及由此产生的国内新闻报导中
,捏造了与该篇论文完全不相关的信息和事实,进行了无限夸大的虚假报道。我看了本
研究论文两位PI的“访谈”位及该论文相关背景。 在此对武汉大学的通篇虚假报道和
报道中对武汉大学博士生捏造事实,跨大事实的吹嘘提出以下质疑:
1. 该论文的研究与武汉大学报导中提到的抗生素,耐药细菌或者抗生素耐药细菌根本
毫无关系。哪来的这个发现“对付抗生素耐药细菌有极大的用处”?纯属捏造。
2. 论文的排序来看,论文的主要贡献应该不是国内新闻报导的第四作者(翁玥),为
什么报道中在第一,第二,第三作者都不是该论文项目负责人的情况下,把所有的贡献
都归在第四作者的身上? 而且,报道中还黑体强调“博士生翁玥为第四作者,化学部
分的第一作者”, 第一次看到在科研报导中有如此排名。而且该论文并没有分为化学
,生物或者分析等部分,这实在有点低劣的浮夸炒作之嫌。
3. “这篇文章是张庆海教授教授课题组完成的工作”, the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 的网站记录,张庆海是Assistant Professor,不是教授, 更不是报导中的
教授教授。在中国和美国,Assistant Professor 和 Professor还是有很大的差别吧。
4. 从该论文的Author排名和记录来看,这篇文章是由三个不同研究组完成的,而且从
论文的性质来看,张庆海课题组也不是主要工作,也不是该研究的主要负责人。为什么
变成了“这篇文章是张庆海教授教授课题组完成的工作”?
5. 论文中的结果,还根本无法得到起到任何“对癌症的治疗和对付抗生素耐药细菌有
极大的用处”的结果。 也无法跟抗生素耐药细菌联系起来。 何来“这个发现对癌症的
治疗和对付抗生素耐药细菌有极大的用处”?关键是该论文就不涉及到报导中的内容。
6. “转运分子是细胞膜上的大蛋白,它们能够将分子转运进入或转运出细胞。在人体
中,它们的作用就是将有害的物质转运出细胞”。它们的作用无法保证将有害的物质一
定转运出细胞,也有可能将有益的物质转运出细胞,除非它的环境里只有有害的物质。
该论文还无法得出这样的结论。这是概念上的错误,也是报导中的专业误导和造假。
7. 论文中的结果还只是在探讨药物结合的初级阶段,根本没有任何数据和实验涉及药
性,药理及灵床,哪来的“为生物和医学的研究应用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医治癌症,提
高生命质量带来了光明前景”?无根据无限浮夸造假的吹嘘。
8. “在这个课题中翁玥首次成功合成了一系列以Se为核心的环肽,为这个课题的顺利
进行和完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我为这个问题询问了该课题和其实验室研究人员,
据证实在翁玥尚未加入该研究课题一年前,其实验室就有一博士后合成类似相关化合物
。纯属造假。
9. 这一课题并没有得到“多家癌症医治中心的联合资助”。何来的“这一课题得到了
美国卫生署(NIH)和多家癌症医治中心的联合资助”?
10. 还有很多处不真实报道, 就不在这里评判。。。。
一篇短短的报导,拥有如此多的虚假之处。我们不难理解,有人为了某一种目的,编造
数据,发表论文或者发表更高档次的论文。可为什么武汉大学主导的新闻发布会向媒体
提供完全虚假浮夸的材料?并由此产生如此多的大量歪曲事实,捏造事实, 夸大事实
的报导?请问这些虚假的材料来自何处?也想请问像武汉大学这样一所国内的知名大学
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武大愿意歪曲事实,捏造事实, 夸大事实来做这样的虚
假新闻发布平台?还是该论文的作者和相关单位在蓄意而为?
报导中提到的翁玥,还是一位在读的博士生,与Scripps Institute ; 据说已经被海
龟。象这样利用中美文化的差异,将一个由11人多学科的实验工作结果完全归在自己的
名下,将他人的研究结果完全说成是自己的发明创造,甚至更可怕的是将根本就没有的
结果也杜撰,捏造是自己有的成果,误导媒体,骗取个人名利,实在很难理解。
我们虽然还不知道武汉大学对为自己的学生主导的大量歪曲事实,捏造事实, 夸大事
实的报导的真正目的和态度。在这里,奉劝那些将要做海归,被海龟及以及海归的人千
万不要利用在海外的一点工作,回到国内为了满足个人贪婪名利的欲望,到处招摇撞骗
,无限吹嘘自己,败坏了更多海外回国人员回国服务的名声。一旦被揭露出来,甚至牵
出更多见不得人的虚假行为,弄得身败名裂, 害了自己又害了家人,令人遗憾和痛恨
。
“极少数海归之所以敢如此公然造假,而且能骗倒一大片,除了因为语言鸿沟、国内外
信息不对称、不畅通这一客观“优势”外,也与国内学风不正、用人单位动机不纯不无
关系。“
“内地媒体日前刊发报道《民调显示99.5%的人曾遇作假不该引国人戒惧吗》,引发广
泛关注和讨论。有人表示,“全民遇假”的背后是“全民爱假”甚至“全民造假”。上
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再次针对“作假”话题,通过网络对2485人进行的调
查显示,78.8%的被调查者认为作假已成中国之痛,全社会应该对作假“零容忍”。”
“被作假伤害最大的是青少年,像唐骏一样的‘青年导师’都倒下了,他们还能相信谁
?”于海认为,目前打假应该从“零容忍”做起。但单靠个人道德自律是不够的,需要
迅速建立起衡量人们行为信用的制度,“这不仅涉及个人信用的制度管理,还包括公共
信用的制度建设。”
“诚然,像“基因皇后”、“打工皇帝”、“汉芯王子”这样的不良海归虽然是较少数
,但其影响之坏、危害之甚,却不容小觑。特别是在全国各地不惜高薪、大规模聘请海
外高层次人才的今天,尤应引起重视。”
正如有的报导中所说,“李培根校长对肖传国一事表示:“科研成果是科研成果,但犯
了法就要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进而言之,如果在处理学术不端时,我们也能有这种
态度——“科研成果是科研成果,学术不端就是学术不端,有质疑就应该调查”,那么
,或许事态的发展就与现下有所不同了。无论从捍卫学术尊严、维护学术秩序的角度出
发,还是从保护每一个学者的角度出发,建立学术共同体,都显得刻不容缓。缺乏学术
共同体的治理,我们可能仍会见识更多的“打骂学术”、“拳头学术”。”
我们也静待武汉大学对自己虚假报导应有的处理回馈,真正做到:“学术不端就是学术
不端,有质疑就应该调查”。牢记:请别借国内外信息不对称等优势、乘国内风气不正
之虚打着“回国效力”的旗号浮夸造假,招摇撞骗。 (程义)
附:
2009年3月26日,国际著名期刊Science刊登了一篇题为:Structure of P-
Glycoprotein Reveals a Molecular Basis for Poly-Specific Drug Binding的文章
,我院2008级博士生翁玥(雷爱文教授的博士生)为第四作者,化学部分的第一作者,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为第四作者单位。
这篇文章是张庆海教授教授课题组完成的工作,他们展示了膜转运蛋白的X线晶体结构
图,第一次使人们看见了它的真实面貌。这个发现对癌症的治疗和对付抗生素耐药细菌
有极大的用处。抗生素耐药性在全世界都是个严重的卫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估计60%
的全世界医源性感染患者是由于抗生素耐药细菌引起的,年治疗费用达100亿美元。细
菌耐药的一种方式就是利用膜转运分子使抗生素无法进入细胞内发挥作用,某些癌症也
具有这些作用使化疗药物失效。而化疗作为癌症治疗中的重要环节,它的失败直接导致
了癌症治疗的失败。 转运分子是细胞膜上的大蛋白,它们能够将分子转运进入或转运
出细胞。在人体中,它们的作用就是将有害的物质转运出细胞。了解膜蛋白结构一直是
一个难题,因为它们不能形成好的晶状体结构,而晶状体结构是了解这个结构的第一步
。由于现代分析技术的局限,很难得到清晰的高分辨谱图,因此该课题组采用了将环肽
分子与蛋白质共同结晶的方法,以Se分子来定位蛋白质的结构。在这个课题中翁玥首次
成功合成了一系列以Se为核心的环肽,为这个课题的顺利进行和完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
用,为生物和医学的研究应用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医治癌症,提高生命质量带来了光明
前景。这一课题得到了美国卫生署(NIH)和多家癌症医治中心的联合资助。
翁玥同学是武汉大学在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下的第一批海外联合培养博士生,于2007年
8月前往世界著名的The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美国),并在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