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P****R 发帖数: 22479 | 1 这已不再是北美淘金潮时期,中国南部沿海劳工蜂拥而至的19世纪中叶。百多年荏苒,
大量的中国有钱阶层千方百计把钱送来美洲大陆,以期永久地保有财富。王先生算是在
中国轰轰烈烈的房地产造富运动中,占到了先机,俨然时下风云的"高净值人群"一员。
然而他也忧心忡忡地加入了这一波"藏金潮"。用他的话说:"千万富翁在中国遍地走,
手里只有人民币,‘水分’太大。"先换了一部分美元到手上,他便开始寻思下一步。
购持外币 锁定收益
"中国人在过去这一二十年迅速积累起财富,尤其靠房产,的确很容易发家。"硅谷一站
式投资服务平台"YOUnPRO优普集团"合伙人Catherine对王先生的例子并不陌生。
Catherine曾在中国金融系统工作。拥有1000万至3000万元人民币可投资资产的中国人
,"这个人群体量非常庞大"。毕竟在大城市拥有一套自住房、一套投资房,身家超千万
几乎不在话下。
针对高净值人群的私人银行业务—准入门槛通常在1000万元个人可投资资产—短短十年
其客户增加十倍。
然而,像王先生这样的炒房客们,现也来到了一个十字路口:从十来年房价暴涨中获利
,同时也很难再找下一个价值洼地。人民币超发、购买力下降,在中国最昂贵的这件商
品—房子—上,表现再明显不过。
投资客面对房市怯场,其他行业的景气度优差互见,人民币理财收益亦下降。外币和境
外配置的理念此时深入人心,不无巧合。
"全球配置,首要是币种选择。美元资产往往是中国投资人的首选。" Catherine表示。
对王先生来说,增持美元,不仅是看中其成长性,更是加紧锁定到手的利益。他不怀疑
中国政府"货币维稳"的决心,而又认为人民币确有贬值预期。换一部分美元,是不把鸡
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境外投资 需求疯涨
然而他很快发现:躺在帐户里的美元,蠢蠢欲动,可境内的美元投向又是那么少。积累
两三年的个人购汇额度,总要找一个出路,把眼光放到海外,似乎是顺理成章的。
王先生这一个远眺,眺望着中国人向来的海外投资重地-北美洲。2012年至2016年,人
民币相对加币较强,不少人借势向加国转移一部分资产。多伦多地产、寿险经纪Jade表
示,一直到2016年上半年,中国投资客受加国房价吸引,又在汇率神助攻下,在当地房
市可谓如鱼得水。
"中国现阶段一些领域投资回报还不错,但有的行业确实不好做了。"Jade以先生在大陆
做工程的经历解释:政府整风,批款变少变难。工程开工既少,工程款又很难回收。她
和先生也成为近年加拿大移民、投资热潮的参与者和见证人。从房产、寿险、基金等理
财产品帮助客户打理资产。
而美国藉着税改东风,更是极易点燃投资人的热情。
去年起,优普集团投资谘询服务的需求量飙升,Catherine指出,不仅是中国一线大城
市居民,二三线城市高净值人群也"燃"了。
面对热潮,Catherine冷静表示,她依然看好中国经济前景,但为了提高资产安全性,
全球配置也不可或缺。"当然,在美国投资一样有风险。"她打比方说,如同好的教育资
源在中国是稀缺品,在美国也是稀缺品。一窝蜂把孩子送来留学,不根据孩子的兴趣、
志向与学校和专业来匹配,结果未必如意。投资是同样道理。所以他们会根据客户资金
量的大小、风险承受能力偏好、不同税务身分的考虑,以及投资目的等因素,为他们量
体裁衣,在地产、税务、股票、基金、保险、教育等领域做出利益最大化的整体规画建
议。
蚂蚁搬家 绕过监管
得知王先生的资金量和投资意向后,住休士顿的朋友为其物色了中西部一处度假屋。买
房,自是王先生的习惯性选择。钱?动点小脑筋,已经到位了。
他不讳言也有通过"蚂蚁搬家"汇钱。现在这算灰色渠道,没遇到麻烦?万一资金断供,
尾款跟不上,不曾害怕吗?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政府规定不能向多于五个人拆借结售汇
额度,他就不多用;还有境外朋友的中间帐户来"掩护"最终收款帐户。滴水不漏。
这已不是中国政府大举鼓励资金出海的前些年,却又是全球配置理念已下行到中产殷实
户的年代。用Catherine的话说,"全球资产配置已经成为了一种刚性需求。"
2016年起,中国外汇管理局确实是收紧了政策。"大陆的钱要出来,不像2013到2015年
那么容易。"优普集团有一期活动涉及资金进出的问题,也探讨了外管局为何开始监管
蚂蚁搬家行为。Catherine表示,从宏观层面来讲,中国实体经济正在转型升级,过去
二三十年来的经济快速发展成果需要时间和空间来消化。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反
映了中国的货币、外汇和金融体系改革取得进程。与此同时,人民币的"入篮",又将倒
逼中国资本帐户开放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因此,她认为外汇政策的收紧只是暂时的,
人民币逐渐成为可自由兑换、可自由使用的货币势在必行。
而无数个王先生,在各种有利不利的形势下把钱送到海外,也可见到中上产阶层防备资
产缩水的决心和能力,已成为推动货币自由行的一股股强大力量了。
房价已炒高?保值就好
身处资金出海的汪洋大潮,王先生所要面对的不太愉快的现实只是:先行一步的中国投
资客已把一些地区房价炒高。而他很快也便接受了这一事实,并深信朋友的判断:美国
房市应该没泡沫。
即便在湾区这等房价高地,市场似乎仍然稳健。硅谷地区前1%金牌经纪人Alexandra
Zhou指出,有科技业坐镇,当地工程师收入普遍高,以典型的双码农家庭为例,"父母
再支持一点首付,贷款可以买到200万元的房子。"听起来天价?她表示,对照北京的房
价收入比,硅谷房价不离谱。支撑市场的是刚需。
而硅谷,也令在中国见惯了花花娱乐世界的新移民容易适应。"中餐馆、卡拉Ok、足疗
店…,有些开到深夜或通宵。虽然比不上国内,也算有了一些夜生活。"中国人喜欢的
运动设施也在变多。1999年底,Alexandra Zhou刚到此地时,几乎找不到打羽毛球的场
子,现在从桑尼维尔(Sunnyvale)她的住处开出去车程20分钟内,有五家羽毛球馆。
王先生出于投资本能,选择的虽不是具有文化归属感的新移民社区,却也是追随先行投
资客的脚步。中国汇管收紧,资金出境成本变高,他看准中低端房产已受热捧而必有后
劲,对朋友的推荐二话不说。尽管美国房价处于上扬区间,幸亏仍有价廉物美的潜力屋。
税改?美加魅力难挡
他有考虑过新税案的影响。可享利息抵扣的自住房贷额从100万降到75万美元,对他那
个非高房价高州税地区应无碍。企业税大降,地方上扩投资和增聘的预期,也未必能令
他那个旅游区段的楼市沾光。看起来可能没大影响。没影响就是好影响。
一个藏金人的心愿,本就跟掘宝而归的淘金客不同。"再不济,就当把钱存在房子里。
不升值,也能保值。"
像中国房价短期翻五六番的"奇迹",在北美的确很难复制。而中国投资客所到之处,房
价涨脱控制倒也不是新鲜事。在加拿大,Jade回忆2013到2016那三四年投资客涌入的时
候,"萨省、曼省的房子,一年涨5%左右。多伦多、温哥华一年平均涨20-30%,2016年
下半年,甚至涨了50%!"那时贷款利率2%出头,她碰到最低才1.9%;加之首付只需20-
25%,海外客约在35%—当房价被捧到天际,政府不得已出手。前年8月、去年4月,卑诗
省和安省相继开征15%的海外买家税。"也就是买100万的房子,有额外15万元海外投资
成本。"大温和大多地区房价应声而落。多伦多一栋120万加元的独立屋,到了去年年底
,市场价才97、98万。然而,温哥华房市在海外买家税推出一年后的去年初,又已回温
。在加拿大银监会推出B20贷款新政,全面收紧住房贷款审批,贷款利息也升高的不利
情势下,海外买家又抖擞精神进场了。
藏富 新的自由天堂
王先生的下一步?托朋友帮忙出租。美国相较于中国房产的租金令人垂涎。
朋友比他还急,赶紧用租金抵消维持成本是上策。听说王先生在国内有一套房子空置一
年,他简直想骂人。真是国情不同。
拥屋成本高,加州注册会计师Alice Ren指出,这是投资美国房产要考虑到的局限性所
在。就说地产税、租金收入所得税、遗产税…这些美国式税务,常令老外一时难"消化"
。更别提外国人只有6万美元遗产税免税额。自然也有解法。Alice建议,在美国买房子
不妨搭配人寿保险,可变现支付遗产税。另外,考虑通货膨胀率,美国人寿保险的投资
回报率比中国的高。
Jade也会向房地产买家介绍寿险,以便于客户家族房产顺利传承以外,兼顾理财投资。
"加拿大的人寿保险业已发展了将近两个世纪,比较成熟,诚信度高。寿险成本也比较
低,因为是按加拿大人的人均寿命来计算。分红类寿险,可以有6.5-8%的保证分红。"
外国人到加拿大旅游至少十天以上,便可以在当地体检和购买,可购保额因保险公司不
同,约在10-25万加元。
对于资产十百倍于王先生的富豪,藏富性的投资标的、比如巨额保单,就更是他们的心
头好了。
而美国因没有加入去年生效的CRS共同申报准则,Alice表示,比之加入这一金融资讯交
换机制的中国、香港、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101个国家和地区,恐怕更已成为追
求资产保密性的豪富阶层的天堂了。此前因肥咖条款(FATCA)吓褪不少富人移民梦,现
在以"非美国税务居民"的身分,大可放心在美国持有资产。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