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n 发帖数: 1 | 1 1. 引言
在生活中,我们常听人说:“某某某三观很正”。听众就会下意识地把这句话理解
为:这个某某某是个好人。如此一来,言者和听众就都迅速而默契地完成了交
流。言者表达了他想要表达的意思,听众也准确完整地理解了这个意思。
但是,如果我们细想一下的话, 这里有很多信息都省略了:什么是三观?怎么
地就叫三观很正呢? 下面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什么是三观呢?很多人都知道,三观就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要是再接着
问:什么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呢?不去查资料,很多人一下子还不一定能
答上来。
实际上,这三者不是并列关系,而是因果关系,也就是说价值观取决于人生观,
而人生观又取决于世界观。所以,首先应该搞明白的是世界观。
可是世界观还没有到顶,它又取决于信仰,而信仰多数来源于宗教。现在我们到
顶了,这是一连串的因果关系。因此,为了搞明白这一切,我们得从源头说起,
这就是宗教。
说到这里,很多听众就没什么兴趣了。因为中国是一个宗教不发达的国家。也正
因为宗教不发达,才使得儒家思想居于正统地位,因此也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发展
和大一统的形成,并没有像欧洲一样出现频繁的宗教战争以及四分五裂。因此,
很多人对宗教其实没多少兴趣。
但是,人的行为大多受理性支配,很多时候是潜意识在起作用。例如,人际间交
往,我们常常困惑:他为什么这么对我?是什么驱使他这么做的?
再如国际间,我们勤劳致富,搞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可是为什么有
人骂我们?他们的思想根源是什么?
凡此种种,我们必须有所了解,才能知己知彼,从容应对。所以,我们还是要回
到问题的源头:什么是宗教?
2. 宗教
宗教这个词来源于拉丁语和古法语,是结合、敬畏、誓言下的生活的意思。
牛津词典把宗教定义为:信仰和崇拜超人的控制力量,尤其是一个或多个人性化
的神。具体的表现形式有:特定的信仰和崇拜体系和对至高无上的追求或兴趣。
根据汉语词典:宗教是基于对超自然支配力、宇宙创造者和控制者存在,它给人
以灵魂并延续至死后的信仰体系。
牛津语言中文词典则解释为: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虚
幻反映。相信主宰自然和社会的是超自然、超人间的神秘境界和力量,因而无限
敬畏和崇拜。
按照上面这些定义,那么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道教属于宗教,这个大家不
会有异议。同时,希腊神话体系和中国神话体系也应该属于宗教。它们同样是一
种社会意识形态,同样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虚幻反映。同样相信主宰自然和社会
的是超自然、超人间的神秘境界和力量,因而无限敬畏和崇拜。那为什么我们更
倾向于接受它们为神话,而非宗教呢?这里面似乎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
据考证,早在宋代, “宗教”一词已经成为固定词组,最早出现于一些汉译佛典
中,如 华严五教章 卷一有“分教开宗”之说。但在今天,“宗教”一词已经有了
新的涵义。
其实,宗教二字本身就已经明明白白地表达了它的含义:宗教宗教,就是关于
“宗” 的 “教”。根据说文解字, “宗” 字是祭祀祖先,“教”字是指导、训诲。
对祖先的祭祀源于人们对自我认知的思考: “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 “我
要到哪里去?”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苏格拉底的哲学三大终极问题。法国画家高更
有幅名画《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什么?我们到哪里去?》跟这三大终极问题不
谋而合。
这里给大家增加一个饭桌上的吹点。其实,这三大问题由谁提出,又被谁称为哲
学三大终极问题均不可考。对于三大终极问题是苏格拉底提出的说法也同样不可
考,但苏格拉底提更广为人知的是他的 “三重过滤” 问题。
在古希腊(公元前 469 - 399 年),苏格拉底因其智慧而广受赞誉。 有一
天,这位伟大的哲学家遇到一位熟人,后者兴奋地跑到他面前说:“苏格拉底,
你知道我刚刚听说你的一个学生吗?”
“等一下,”苏格拉底打断他。 “在你告诉我之前,我希望你回答三个问题来过
滤一下你要说的话。第一个问题是 “你确定你要告诉我的事情是真实的吗?”
“不是” 那人说,“其实我只是听说过”。
“好吧,”苏格拉底说。 “所以你不知道是真是假。第二个问题是 “你要告诉我
的是好事吗?”
“不,正好相反……”。
“所以”,苏格拉底说 “你想告诉我一些关于他的坏事,即使你不确定这是不是
真的?”。 那人耸耸肩,有些尴尬。
苏格拉底继续说道。 “不过,我们还有第三个问题:你想告诉我的事情对我有
用吗? ”
“呃……没用”。
“好吧”,苏格拉底总结道,“如果你想告诉我的既不真实、也不好、甚至还没
用,那你为什么还要告诉我呢?” 于是这个人就羞愧难当、哑口无言了。
这就是苏格拉底为什么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并受到高度尊重的原因。不过这也
解释了为什么他从来没有发现他的学生柏拉图和他的妻子上床。
扯远了,我们还是回到宗教上来。所以,
宗教从本质上讲就是关于三大终极问题的学说,并由此产生而的教导与崇拜。
这个定义含有几个要素,把握好这几个要素可以帮助我们区分什么是宗教,什么
不是。
宗教的第一个要素是 “对三大终极问题的回应”。它试图解释 “我们从何而
来?”, “我们是谁?”,以及 “们我最终要到哪里去?” 从这个要素看,前
面提到的六个例子都符合条件。
例如基督教认为:神创造了人、人生就一场是否选择并坚持与神同行的试炼、在
末日到来时神要对每个人作出审判;
伊斯兰教在这些问题上也持相似的观点,但具体的形式和方法有所不同。
佛教相信:宇宙形态的变化,生命过程的流转,是由于众生所造的“业力”,因而
感召的结果。众生就在业报中周旋轮回,永无止尽。
道教认为:宇宙本源是“道”,由“道”而生“气”,“气”由聚散变化而产生生命,
进而生成万物。人由生而死,就如同四季交替一般,是天道规律。
希腊神话也解释了世界的起源:世界开始于卡俄斯 (Chaos,即“混沌”);然
后空虚中产生了盖娅(Gaia,大地)和其他的主要原始神。然后就开始了诸神
以及他们与人类之间爱恨情仇的狗血剧情。
中国神话则解释为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以及天庭和各路神仙鬼怪。
除此之外,思维敏捷的朋友发现进化论也符合条件:进化论认为我们由单细胞生
物演变而来,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的高级动物,人死后被微生物分解回归
自然。
宗教的第二个要素是 “用于教导的学说”。既然是学说,就必然有经典。
基督教有《圣经》,伊斯兰教有《古兰经》,佛教经典比较多,唐僧都给我们取
回来了。道教经典也有一批,以《道德经》最为人知。这些经典的作用不仅在于
记载宗教学说,还用于教导信徒,供他们诵读和遵行。
相比之下,希腊神话则以文学著作的形式出现,例如《书库》和《荷马史诗》,
人们读它们大多出于猎奇和欣赏,但绝非诵读和遵行。
中国神话的经典则不仅杂,它还大量借用儒、释、道的经典,也可以说没有自己
专属的经典。对于这个神话体系人们更多的是从神话小说如《封神演义》、《西
游记》中了解。人们读这些作品同样是出于好奇和欣赏,绝非诵读和遵行。
进化论确实有自己的经典,即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同样,人们读这本书是出
于了解和研究,况且它也只是表达了观察和研究的结果,并不是用于说教。
因此,根据这个要素,我们将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道教 和 希腊神话、中
国神话、进化论区分开来,前者是宗教,而后者不是。
宗教的第三个要素是 “由此产生而的崇拜”。
基督教崇拜上帝和耶稣,伊斯兰教崇拜真主,佛教崇拜佛祖,道教崇拜三清。这
些被崇拜的对象都是各宗教的创世之神。
相比之下,希腊神话中老的主神不断被新的主神干掉,而且大小诸神更像法力通
天的人,其行为之猥琐、品行之低下让人尊敬不起来。
而中国神话中的各位神仙则更像朝廷中的各级官僚,从上到下也曾被孙悟空吊
打。
进化论就不必说了,这里没有神,只有科研人员。
3. 信仰
聊完了宗教,我们来聊聊信仰。信仰这个词既可以作动词,例如我信仰佛教,也
可以作名词。他的信仰是伊斯兰教。
作动词来讲,信仰的涵义是无条件的相信。相信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有条
件的相信,这种相信通常表达为信任。例如,你的老师对你很好,处处为你着
想,你对他 / 她有很深的信任,因此遇到困难时你愿意听他 / 她的建议。又
比如在美华人爱去抠死抠 (Costco) 买东西,因为经过无数次对比,抠死抠的
货性价比是最好的。但是,如果有一次你发现自己被信任的对象骗了,你大概率
会收回信任,并重新开启听其言观其行的过程。
当信任上升到另一种境界,即无条件的相信,那就是信仰了。和宗教一样,信仰
这两个字也准确地表达了它的涵义:“信” 就是要无条件地相信,“仰” 就是要
仰望,尤其是在苦难中依靠仰望的主体施行拯救。
信任是人的一种本能的精神需求,对任何人和事都不信任的人是不存在的,所不
同的只是信任的范围和程度而已。例如你谁都不信,但不会不相信你爹妈吧?就
算你连爹妈都不信,你不会怀疑走在路上会摔死、喝水会呛死吧?
信仰则是对单个主体或群体给予极度的信任。因此,信仰的主体就非常重要了。
许多人信仰崩塌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信仰的主体出了问题,从而导致由极度相信
转变为什么都不信。
作为名词的信仰表达的其实是信仰的主体,也就是你信的是什么。
例如,有些基督徒说 “我信基督教”,但是对待信仰更严肃认真的基督徒会说
“我信耶稣”。有的人说了,这没什么区别呀,耶稣是基督教的神,信耶稣就是信
基督教。
不对,这里面区别大了。基督教作为一个有组织、有系统的宗教,它具体的形式
(也就是主体)是教义和教会。教义就是《圣经》所包含的教导,教会由神职人
员如主教、牧师等和信徒构成,是组织活动(如崇拜)和解释、传播教义的机
构。
如果你信的是基督教,你就会把这些具体的形式放在首位,例如读《圣经》,听
教会、牧师的话等。但是,按照《圣经》,信徒真正应该信的是耶稣 – 因着相
信他才能在神面前称义。因此,耶稣才应该是信仰的主体。至于《圣经》和教会
有可能是导致信的原因,也有可能是信了之后的结果。
因此,我们说信仰来源于宗教。但问题是:宗教是不是信仰的唯一来源呢?
不是的,虽然宗教容易导致信仰,但人有选择信什么和不信什么的自由。有人就
是信观音,有人信妈祖,还有的人信财神。大体而言,这些信的人中有的人得了
好处,没得好处的人也希望得好处。
另外还有各种主义也可以进入信仰的范畴,如自由主义、进化论、市场经济等。
有的人就是相信它有用,例如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实行 “休克疗法”。至于之后
的失败,那是后话,这并不妨碍它当初无条件的相信。
所以,信仰有可能来源于宗教,也有可能直接产生。所不同的是来源于宗教的信
仰比直接产生的信仰扎根可能更深一些,因此前者相对来说可能会比后者更坚定
一些。就好像由理想武装起来的战士比一般的士兵更坚韧一些。当然,我们这里
是泛泛而论,人和人千差万别,有一些反例很正常。
4. 世界观
信仰之后就是世界观,也就是你如何看待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是如何运行的?
支配我们如何看待这个世界的是我们的信仰,而这信仰很大程度来源于宗教。例
如信奉道教的人认为道法自然,讲究天人合一。也就是说,这个世界有其内在的
运行规律,万物相生相克,我们所要做的就是顺其自然,不要人为地去干扰它。
正如老子《道德经》第六十章:“治大国,若烹小鲜” 。煎鱼的时候别没事老去
翻动它,不然的话,鱼容易被翻烂了。治理国家也应该这样,劳民伤财的事情少
干。 这个观点在西汉初年极受追捧,文、景两代皇帝奉行黄老之术,讲究萧规
曹随、无为而治。结果效果很好,国力逐渐强盛。到了汉武帝,为了顺应形势和
反击匈奴的需要,才改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再例如佛教,它认为的世界运行规则是因果轮回,一切存在都是因缘和合的表
现,缘起时则生存,缘尽时则消亡。众生无止息地造业,有因就有果,善业必有
善报,恶业必有恶报,谓之业力和因果。因众生共同的业力(共业),形成了世
间,因为众生各自造业情况不同(个业),受报和感受到的样子又各有不同。换
成我们民间通俗的说法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时辰
一到,一定要报。因此,世界的发展是环形的,众生和万事互为因果,循环往
复。
基督教认为世界是神创造的,世上的一切都在神的掌控之中。创世之初,一切都
是美好的。然而,始祖亚当受了撒旦的引诱,悖逆了神,从此人类被罪污染,因
此与神隔绝。“人所行的, 在自己眼中都看为正”。欲望、贪婪、纷争、杀戮随
之而来。然而,神为世人预备了救赎,派他的独生子耶稣降临,为承担世人的
罪,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将自己一次献上,成就了永远有效的赎罪祭。“叫一切
信他的, 不至灭亡, 反得永生”。末世的时候,耶稣将再次降临,施行审判。
因此,在基督教看来,世界的发展是线性的,有始有终,神说 “我是‘阿尔
法’(alpha),也是‘欧米伽’(omega);是首先的,也是末后的;是开始,
也是终结”。
进化论认则为世界的运行规则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因此,大鱼吃小鱼,小
鱼吃毛虾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捕食者不必内疚,猎物难过也没用,一切皆是自然
法则。要想不被吃掉,猎物必须更高更快更强;而要吃到猎物,捕食者也必须更
高更快更强。因此,世界就是在这两股力量的相互作用下不断进化、演变,成就
了今天这个样子。
曾经有个笑话,说的是各国实力大比拼。美国最牛叉,它想打谁,就打谁;英
国:美国打谁,我打谁;俄罗斯:谁骂我,我打谁;法国:谁打我,我打谁;中
国:谁打我,我骂谁;日本:谁打我,我让美国打谁;朝鲜:谁打我,我就打韩
国。
5. 人生观
接下来,我们聊人生观。基于对这个世界是如何运行的认知,我们每个人就会思
考:我应该如何应对。由此而产生的对自己人生意义、目标的看法就是我们的人
生观。直白地说就是:我这一辈子要图个啥、我要怎么做?
说到这儿,上了年纪的人头脑里可能立刻就会回响起这样一段话:“人,最宝贵
的是生命,这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
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以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
他可以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全
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没错,这是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名言。这段话
就是人生观的一个典型的例子。小说通过大量的篇幅描述了保尔的成长道路,他
的经历导致了他的信仰,他的信仰改变了他的世界观,他的世界观塑造了他的人
生观。例如他从小悲惨的经历让他认识到阶级的压迫,进而意识到爱情不能跨越
阶级,因此只能和冬妮娅分手。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后,是他的人生观支撑着他
以写作的方式继续战斗。
基督徒认为,人和整个世界都是神创造的,人本来可以有永生,和神一起快乐地
居住在伊甸园。只是罪的污染使得人和神分离,最终走向死亡。要想回归到最初
美好的状态,就必须除罪。而人由于自身的软弱又不能给自己除罪,因此,神道
成肉身,来到人间,就是耶稣。凡相信耶稣的,神必赦免其罪。因此,基督徒的
人生观可以概括为与神同在。也就是说,基督徒图的就是与神和好,能永远和他
在一起。那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就四个字:因信称义。
道教讲究人天合一,追求长生不老。道教不认同基督教的原罪之说,认为人的命
运可以自己把握。《西升经》云 “我命在我不在天”,或曰“命不可改,但可改
运”。人只要善于修道养生,就可以长生不老,得道成仙。因而道教着重今生,
将改运发挥到世俗则是延寿增福,发挥到出世间则是羽化登仙。不同于其它宗教
的是,道教并不认为人死后才能到达仙境,而是认为人的形体通过一些形式的锻
炼可以长生不死,成仙以后也可以一样生活在普通人的世界里,作“活神仙”,也
可以到仙境中去生活。《八仙过海》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简单地说道士们图的
是長生不老、得道成仙。那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呢?通过本身的修炼及行善积德
来功德成仙。
佛教认为人生在世,谁也免不了生老病死。这些苦难不会因为人死亡结束,因为
人死之后不是彻底消失,仍然会轮回不息,不论在地狱、人间还是天堂,苦总是
存在的,只是程度不同罢了。此为苦谛。世上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之因。
有情众生之所以会受苦,在于因无明而于六根触受起爱执,而导致后有生死的纯
大苦聚集,这个过程称为十二缘起。此为集谛。只要是轮回,就无法避免受苦。
有情众生要想从苦中真正地、彻底地解脱出来,只有脱离轮回这一个办法。此为
灭谛。为了脱离轮回,就必须修行。佛陀给出的方法主要为戒、定、慧三学。依
八圣道、三十七道品,便可以达到涅槃,永远从轮回中解脱出来,证得阿罗汉
果。此为道谛。因此,佛教带给信徒的人生观便可概括为四圣谛:即苦、集、
灭、道。总结一下,佛教徒图的是涅槃,即脱离苦海、不堕轮回。那怎么才能做
到这一点呢?按照佛陀给出的方法修行,便可以达到涅槃。
进化论认为在这弱肉强食的社会里,实力为王。只有自身强大了才是硬道理。因
此,持进化论者的人生目标就是要做 “人上人”,那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呢?这
就需要 “吃得苦中苦”,通过努力使自身强大,才能保护自己以及所爱的人不被
别人欺负。
说起奋斗,现在网络上流行的词是 “内卷”、“躺平”。说一个父亲,看见儿子成
天在电脑前打游戏,很是头疼,就劝儿子说:“孩子,你得好好学习。像你这样
成天打游戏,你将来怎么考得上大学啊?”
儿子头也不抬地回到: “我为什么要考大学?”
父亲说: “不考大学,你将来怎么找工作啊?”
儿子:“我为什么要找工作?”
父亲:“不找工作,你将来怎么赚钱啊?”
儿子:“我为什么要赚钱?”
父亲:“不赚钱,你将来怎么享受生活啊?”
儿子不解地问道:“那你以为我现在在干什么呢?”
6. 价值观
人生观一旦确定了,价值观随之而来。为了达到我的人生的目标,所有于此有助
的东西都是有价值的,而与此无益的东西都是没价值的。价值观就是我们看待事
物,判断它是否有价值以及价值多少的标准。
在进化论者的眼中,自身强大、出人头地是奋斗目标,达到目标的动力是为了确
保自己在竞争中不被淘汰掉,以及成功之后的享受。因此,有人追求当官,就像
俗话说的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又说 “当官不带长,放屁都不响”。也
有人梦想发财:俗话说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我们知道,教育给普通人提供了改变自身处境的晋升通道。因此,中国人都有重
视教育的传统,这是我们的价值观所致,海外华人亦是如此。例如海外华人都有
藤校情结。下面是美国版的拼爹故事,它折射了社会各方的价值观。
父亲问儿子:“你将来想上哪所大学?”
儿子说:“我想上藤校”。
父亲说:“好啊,藤校名人辈出,对你将来的发展很有帮助。进入藤校有多种途
径,一种是照顾政界要人的后代。请问你的爸爸是总统或议员吗?”
儿子说:不是”。
父亲说:“哦,别灰心。藤校也照顾富豪的后代。你爸爸有比尔・盖兹那么有钱
吗?”
儿子说:没有”。
父亲说:“哦,那也没关系。藤校还照顾特别体育明星。你比菲尔普斯游得快
吗?”
儿子说:我比不上”。
父亲说:“哦,还有办法。你家里是不是特别穷,穷得只能睡马路?而你是不是
特别烂,烂得从小吸毒、打架?”
儿子说:我没那么掉价吧?”。
父亲说:“那样的话,孩子,我们就只有自古华山一条路了。你必须努力学习,
要在学业上打败 99% 像你这样的亚裔孩子,才有可能被藤校考虑,但是否被录
取还得看它的心情。”
对待人生,基督徒是轻今世,重永生。因此,他们可以看轻很多世人贪恋的东
西,如地位、金钱、享受、外表、甚至生命。他们认为这些都是短暂的、没有价
值,世间的一切终将过去。唯有永生(也就是与神同在)值得追求。为着这个追
求,基督徒不仅要作出选择相信耶稣,还要讨神的喜悦。在众多讨神喜悦的事情
当中,最大的莫过于大使命。
“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凡我所
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
耶稣在升入天堂前不久把这个诫命交给使徒,这就是使徒和那些跟随他们的人在
他再次降临之前所要做的事。因此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基督徒对待金银财宝可以抱
着 “拿走拿走别客气”的态度,却对传福音有着执着的追求。
在价值观上,佛教和基督教的看法类似,也是轻今生,重来世。今生所做的一
切,都是为了来世能投个好胎,少吃些苦,最好能够涅盘,从此跳出三界外,不
在五行中。因此,对佛教徒而言,个人的修行是有价值的,至于身外之物,生不
带来死不带去,都是没有价值的。甚至身体、容貌,只是皮囊而已。这也是为什
么我们作为凡夫俗子,看到《西游记》中的女儿国国王都惊为天人,而唐僧却依
然选择去西天取经。
在价值观上,道教的看法和基督教与佛教相反,道教是重今生,不求来世。道士
们讲究修炼仙道,张三丰认为修人道为炼仙道的基础,如《大道论》就说: “人
能修正身心,则真精真神聚其中,大才大德出其中” 。因此,他强调只要素行阴
德,仁慈悲悯,忠孝信诚,全於人道,离仙道也就自然不远了。这句话就代表了
道士们的价值观。这也印证了道士们不为世俗富贵所动,忘乎尘世而游于名山福
地的行为,也体现了其逍遥自在、无拘无束、悬壶济世、行善积功的追求。
7. 总结
前面我们聊了从宗教到价值观这一系列层次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我们前面的描
述和例证都是从理想的角度出发的。考虑到个体的人千差万别,在不同的个性、
经历、欲望等因素的影响下,每个人对各个层次理解、领悟各不相同。这种差异
随着层次的推进不断放大。因此,在现实世界中,我们就看见形形色色的个体、
群体、民族乃至国家。这就是学术界所说的牛鞭效应。
另外,并非每个人的思想都有这么多层次,低级层次的存在也并不一定要依赖于
高级层次。例如价值观几乎人人都有,因为每天我们都需要有所取舍,孰取孰舍
是受价值观决定的。只是有的人能明确表达自己的价值观,而有的人只是潜意识
存在而已。但是,有价值观的人未必就有人生观,因为他的思考还没有到达那个
层次,就更别说更高级别的层次了。然而,如果一个人有人生观,那么他/她的
价值观大概率是受人生观决定的。其它层次之间的关系也依此类推。
前面我们聊了思想的各个层次,用大白话解释了它们是什么,以及它们之间的关
系。虽不能说能够为听众提供一系列具有普适性的规则来理解这个世界,但至少
我们得到了有益的启发,懂得应该从什么角度来看待一些问题。最后,我们举两
个生活中大家熟悉的例子来印证前面所说的内容。
婚姻是人生的必修课,一桩良缘将两个人带入童话世界,而所托非人却令人如坠
噩梦。影响婚姻质量的因素有很多,但其中大部分都与价值观有关。夫妻相处、
子女教育、赡养父母、工作同事等等都有可能成为婚姻的杀手。取舍的背后,都
是价值观在起作用,例如我认为加个班把工作做完比回家给妻子做饭更有价值,
我就不回家了。我觉得一个名牌包对我很重要,剋扣丈夫一点没关系,我就把包
买了。男方几年没回家和父母团聚了,今年想回家过年,可女方坚持还是回自己
家好,于是只好各回各家、各见各妈了。
所以,对失败的婚姻,我们常说这是因为双方三观不合。这是很有道理的。如果
男女双方都认为良好的夫妻关系是首位的,那么前面提到的这些问题就都不是问
题。然而,茫茫人海,寻找价值观相同的人有撞大运的成分,况且人的价值观会
变。今天喜欢包包,可能明天又可能喜欢旅游了。如此,还不如把着眼点放在人
生观上,因为人生观相对稳定一些。如果两个人的人生观一致,那么他们的价值
观大概率也相仿,因此有了矛盾也比较容易调和。当然,再往上走,世界观就更
稳定了,除非遭受重大变故,例如突然之间倾家荡产、变得一无所有,从此改变
了对世界的看法,人生观也作出重大调整,最终价值观完全改变。
说这么多,其实就是为了印证三观一致对婚姻来说很重要,尤其是对即将踏入婚
姻的人。你花几天的时间,就可以大致了解对方的价值观;你花几个月的时间,
就可以大致了解对方的人生观;你也许需要花几年的时间,才能了解对方的世界
观甚至信仰。因此,婚前多花些时间了解对方,婚后可以少些失望。对于一见钟
情的朋友,我们只能祝你好运了。
我们常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不会天上掉馅饼。真的是这样吗?你有没有遇到
过这样的陌生人,他/她热心地开车接/送你、请你吃饭、为你排忧解难而不求任
何回报?很多人,尤其是海外华人都遇到过这样的场景。初次遇到这种情况的人
都很困惑。都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这咋就出现了呢?不 “科学” 啊。
事实上,这很 “科学”。你不理解是因为你没有明白双方都价值观的不同。对于
你来讲,也许你是个现实的人,看重的是物质上的利益。因此,当对方为你开
车,请你吃饭,帮你解决困难,你认为你得了 “利”,而对方付出了 “利”。可
是如果对方是基督徒,他/她看重的是传福音。通过帮助你,让你有机会了解他/
她的信仰,进而接受耶稣为救主,这件事的价值远大于为你付出的物质利益。因
此,你眼中 “无缘无故的爱” 是完全有可能的,对方也可以是佛教徒(他的价
值观是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也可以是雷锋(他的价值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
服务),甚至可以是任何一个与你价值观不同的人。
价值观错位导致的可以是惊喜,也可以是惊吓。1971年,法国有个叫玛丽的女
孩16 岁时被同学强奸并怀孕。然后她堕了胎,这在当时的法国是非法的,除非
她的生命处于危险之中。 她的同学后来因不相关的汽车盗窃罪名被逮捕。为了
避免被起诉,他向当局透露了玛丽的堕胎情况。然后这位同学被释放,而玛丽被
捕入狱。这件事在我们看来简直匪夷所思,作为害人者,那个同学有很多个理由
进监狱;而作为受害者,玛丽没有任何理由被抓,可事情就这么发生了。令人欣
慰的是这件事成为导火索,最终导致法国于1975年废除堕胎法。
无独有偶,最近一份泄露的文件显示,美国最高法院可能即将推翻1973 年具有
里程碑意义的“罗伊诉韦德案” (Roe v. Wade)关于堕胎合法的裁决,允许
各州自行决定堕胎是否非法。大家有没有从这一系列事件中看到价值观的激烈碰
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