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Thoughts版 - 再辨九一八蒋介石、张学良丢失东北之责
相关主题
发现NADAL太疯狂了啊实际上是张学良自己想不抵抗, 给蒋介石扣了屎盆子
如果当年东北军没有怂,历史会怎样呢?全面抗战前蒋的战略问题再讨论
蒋介石抗日的两个重大战略失误所谓攘外比先安内的说法
“千古罪人”张学良老蒋攘外必先安内是个伪命题
蒋介石向张学良下过不抵抗命令吗?蒋公的“攘外必先安内”对吗?
张学良、蒋介石,到底是谁不抵抗?真要是张学良自作主张的话问题就大了
张学良在东北不抵抗,和蒋介石有直接的关系九一八这事儿
确实无法理解蒋的不抵抗九一八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抵抗话题: 张学良话题: 蒋介石话题: 日本话题: 东北
进入Thoughts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p********i
发帖数: 719
1
九一八事变中国丢失东北,作为封疆大吏的张学良,当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
追根究底的话,身为南京国民政府主席的蒋介石,更负有不可推脱的领导责任,这个责
任不是一般的领导连带责任,而是直接的决策、决定和指导的统领责任。
历史事实清楚的表明,在1931年918事变前后,做为中国最有权势的最高领导蒋介
石,一直在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有学者指出,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始于
1929年10月28日的讨冯通电:冯逆玉祥所部宋哲元、石敬亭等,当暴俄入寇之时,竟敢
悍然作乱于西北,自古未有国贼在内不先去之,而能外御其侮者~~而正式形成于1931
年7月23日的《告全国同胞书》:唯攘外应先安内,去腐乃能防蠹,故不先消灭赤匪,
恢复民族之元气,则不能御侮……。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前期攘外的对象是苏
俄,安内的对象是地方军阀,随着国际国内局势的发展变化,后来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攘
外的对象指向日本,安内的对象则是工农红军。还有研究者认为,918事变前,蒋介石
提出攘外安内的说法主要是一种剿共、消灭异己的理论,是为当时的具体政策服务的,
并未上升到处理内外关系的基本原则这个总体战略的高度。而在918事变后,在内忧外
患的逼迫下,蒋介石才确立为处理国内外关系的基本准则,形成一套比较完备的理论。
是蒋介石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决策,导致了东北沦陷的主因。张学良不过是这项政策的
具体执行者,也是当时放弃东北抵抗的发号施令者。
蒋介石为什么要攘外必先安内?第一,为避免重蹈历代内外夹击的覆辙。在蒋介石
看来,剿匪之事需急不需缓。红军有30万人马,武器不精,兵马有限,国军完全可以集
中精力,在三、五年内围剿灭掉。如果松懈下来,让红军缓过劲发展壮大的话就后患无
穷,极可能危及自己的统治。但日本侵略之事就不同了,可缓不可急。尽管他们国力雄
厚,兵强马壮,比中国强盛得多,但中国人多势众,国土辽阔,小日本一时半会的吞并
不了,拖个十年八年的大有可能,只要忍气吞声,励精图治,等国力发展强大了,再说
较量的事。所以,蒋介石在1933年4月对围剿红军的国军将领训话说:外寇不足为虑,
内匪实为心腹之患,如不肃清内匪,则决不能御外侮……后来又说:日本人侵略是外来
的,好像是从皮肤上渐渐溃烂的疮毒,土匪捣乱是内发的,如同内脏有了毛病,这实在
是心腹之患;因为这个内疾不除,外来的毛病就不能医好,而且即算医好,也还是无济
于事,到了最后,病人还是要断送在这个心腹内疾。无论日本人怎样凶险,我确信日本
帝国主义终归一定会失败在我们面前,一定可以由我们一般革命军将士的手里来将他们
消灭。我们应当坚确认定革命军当前的责任,第一个乃是剿匪来安内,第二个才是抗日
来攘外。要晓得剿匪的工作,实是抗日的前提,要抗日就要先剿匪,能剿匪就一定能够
抗日。第二,蒋介石有弱国怯日的情结。他最典型的说法是:枪不如人,炮不如人,教
育训练不如人,机器不如人,工厂不如人,拿什么和日本打仗呢?若抵抗日本,顶多三
天就亡国了。1933七月,蒋介石在庐山军官训练团讲演《抵御外侮与复兴民族》时说:
我们有什么方法来抵抗敌人复兴民族呢?是否现在这时候竭全力来准备国防,拼命的来
制造飞机大炮,就可以和他来作战呢?各位将领一定也知道,不仅是我们现在临时添置
武器,整顿国防,已来不及,不能和他抵抗,就是从现在起,大家同心一致专在这一方
面再努力三十年还是不够。如此我们有什么方法可以来整顿国防?可以来和他真正作战
?没有这个时候!没有这个可能!我们不要梦想!现在我们整个国家的生命,民族的生
命,可以说都在日本人的掌握之中,没有方法可以自由活动一点。蒋介石不仅在语言上
有所怯日,在行动上也顾虑犹豫,畏首畏尾。自九一八事变至七七事变,国民政府竟然
不敢抗日言战,东北华北抗日军民只能冠以义勇军之名;甚至在中日签定《何梅协定》
后说:奢言抗日者,杀无赦!抗战已经打了四年多,蒋介石不敢宣战,直到美英宣战,
才敢对日宣战。而且几次与日寇秘密接触谈判,想妥协求和。在蒋介石的内心里一直认
为,中国国弱民贫,对于外来强敌不宜征战、不宜绝交、不宜抵抗,只能靠自强自立和
外交解决。以不惜委曲求全、百折不回、卧薪尝胆的决心,求得自己也说不清的含糊结
果。在这种私心怯日的领导决策下,在这种弱势心态的指挥之下,东北岂有不丢之理?!
再说张学良的问题。面对日本人的侵略,握有重权的张学良当时为何放弃抵抗?有
人斥责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你张学良完全可以奋起抵抗啊!这个问题问得好!难
道是东北军兵力不足,武器不精,害怕打不过敌人吗?但事实是,在918事变前,东北
军拥有30万人马,140多架作战飞机,战车26辆,3000多门大炮,5800多挺机枪,
118000多支步枪;而日本关东军才有10000余人,两门重炮,无飞机坦克,双方兵力兵
器对比悬殊。难道是张学良没有血性,不想替父亲报仇雪恨?事实也非如此。据顾维钧
说,张学良非常渴望全国共同抵抗日本的侵略。1931年他代表东北集团向国民政府提出
建议:应“对日本采取强硬态度”,并“直接抵抗日本侵略”。(《顾维钧回忆录》中
译本,北京版第1册,第425页)。正在江西忙于第三次剿共的蒋介石特意召开会议,讨
论张学良的建议,结果,决定通过外交谈判来解决。7月12日蒋介石在复电中说:日本
诚狡猾阴险,但现非我国抗日之时,除另电外交王部长外,希兄督饬所部,切勿使民众
发生轨外行动。8月下旬,驻沈阳北大营第七旅旅长王以哲在研究了日方一连串的军事
活动后,发觉关东军即将发动战争,即写成报告,赴北平面呈张学良,请求回师御敌。
张学良一方面难以忍受日本的种种挑衅和污辱,另一方面也感到和平方式难以制止战争
,再次密电蒋介石:东北之安全,非藉武力无以确保,日本既一意对外,我方亦应有所
自省。现共匪歼灭期近,广东力薄,似无用兵之意,吾公似宜值此外患煎迫之机,务期
在政治范围解决西南问题,则党国幸甚。但蒋认为张学良在“安内”大军已发之时,请
求一致抗日,无异于动摇军心,因而颇为不快,复电只强调说“剿共”和解决广东皆为
必要,余则只字未提。张学良放弃抵抗日军侵略,究其原因,受如下几个因素:
第一,受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严重影响。有人说张学良桀骜不驯,不服从蒋
介石,这是变相贬低蒋介石驾驭部下无能,也是对张学良的歪曲。事实是,1930年张学
良通电拥蒋入关后,蒋张结盟,关系日深,亲如兄弟。蒋介石甚至在日记里记载,曾暗
示要把领导权交给张学良,做他的接班人。张学良也说,我张学良没有统一中国的能力
,但我诚心服从能统一中国的人。所以,说张学良不服蒋介石,那是瞎说。其实,中国
史学界已有论述,在九一八事变发生之前的7、8月份,张学良与蒋介石早已达成了不予
抵抗的基本共识。既然决定要避免与日本开战,面对日方咄咄逼人的挑衅,张认为退避
和不抵抗是上策。9月5日他对应召抵北平的荣臻指示中村事件处理办法时,命令“沉着
应付,勿使扩大,敌果挑畔,退避为上”。9月6日又自北京致电辽宁省主席臧式毅、荣
臻:对于日人无论其如何寻事,我方务须万方容忍,不可与之反抗,致酿事端。
第二,受中东路事件教训和保存实力的需要。1929年张学良在蒋介石承诺出兵10万
相助的忽悠下,莽撞行动,制造了中东路事件,结果蒋介石根本不出一兵一卒,事后只
奖给了一枚青天白日勋章。东北军战败张学良自知不妙,迅速结束战争。此战让张学良
深刻认识到双方实力的差距,无论对苏还是日,仅以东北一隅之力是绝对不行的。让东
北军和关东军PK的话,关东军再增加10倍人员,东北军尚能敌对;但东北军和日军PK,
10个东北军也敌不过日军。所以,以张学良之见,要说抗日,必须是全国军队一起参战
,无论是东北军、西北军、晋绥军、桂军、滇军、共军还是国军,都要共同抗日,这样
才能和日本死拼到底。但蒋介石只打内战打共军,不打外战不打日军,此议肯定通不了
。没有国家最高领袖的支持,仅让东北军一家出战日军,重蹈中东路事件的覆辙,那是
自找死路的傻瓜!既然非常渴望全国共同抵抗日本侵略的想法做不到,张学良出于保护
东北军的私心,出于不想再上蒋介石玩借刀杀人的当,只有退而求其次,与蒋介石达成
不予抵抗的共识,选择退避和不抵抗,确保自己的实力不受损失,其他的事情交由中央
来办。
第三,战备松懈且临机判断失误。晚年张学良对采访的日本记者说:我认为日本利
用军事行动向我们挑衅,所以我下令不抵抗命令。我希望这个事件能和平解决。我对九
一八事变判断错了。是我自己不想扩大事件,采取了不抵抗政策。当时没想到日本人会
大规模地进攻,所以判断,不可乘日本军部的挑衅而扩大事件。到现在有很多学者认为
是中央政府下达过不抵抗指示。所以,我不能把九一八事变中不抵抗的责任推卸给中央
政府。在另一次采访他中又说:我要郑重地声明,就是关于不抵抗的事情,九一八事变
不抵抗,不但书里这样说,现在很多人都在说,这是中央的命令,来替我洗刷。不是这
样的,那个不抵抗的命令是我下的。说不抵抗是中央的命令,绝对不是的。张学良说:
那个不抵抗命令是我下的。我下的所谓不抵抗命令,是指你不要跟他冲突,他来挑衅,
你离开他,躲开他。他解释当时他为什么下令不抵抗:因为过去对日本的挑衅,一直都
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我当时也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东北那么大的事情,我没把
日本人的情形看明白……我就没想到日本敢那么样来(指用武力侵占整个东北——引者
注),我对这件事情,事前未料到,情报也不够,我作为一个封疆大吏,我要负这个责
任。张学良说明:这就是我给你的解释。不抵抗,不能把这个诿过于中央。
通过张学良的解释,我们完全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1、是他判断失误。以为日本
军队只是挑衅,为避免冲突,保存自己的实力,所以没有下达抵抗命令。2、为什么判
断失误?实际上是执行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避免和日本冲突所导致的后果。3
、听候和等待中央指令的结果。蒋介石当时没说不抵抗,但也没说抵抗。而且从事后的
情况表明,蒋介石就是明明白白的选择了不抵抗,和平解决的做法。如果说张学良因判
断失误,一时选择了不抵抗的做法,那么做为最高领导的蒋介石,无论是从事前还是事
后,并且一直延续到七七事变,他始终选择的是不抵抗政策!张学良在执行蒋介石的政
策中,错误地估计了日军的侵略意图,仅仅理解为“挑衅”,下令东北军不准抵抗,退
入关内,致使东三省陷入敌手。这使张学良背上了“不抵抗将军”的骂名,也由此对蒋
介石的对外不抵抗、对内打内仗的政策极为不满和忿恨,最后激出了西安事变。
有人诡辩说,这是大陆教科书的说法!言下之意是大陆的一面之词,不可信。然而
,台湾2000年的教科书明确写着:由于蒋介石的不准抵抗,十余万东北军不战而退,使
东北大片土地迅速沦陷。两岸说法高度一致,这又怎么解释?史实就是史实,谁也不能
歪曲。
1 (共1页)
进入Thoughts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九一八蒋介石向张学良下过不抵抗命令吗?
弃守锦州 -- 张学良在东北问题上最大的失误张学良、蒋介石,到底是谁不抵抗?
萨苏:弃守锦州-张学良在东北问题上最大的失误张学良在东北不抵抗,和蒋介石有直接的关系
东北军的情况确实无法理解蒋的不抵抗
发现NADAL太疯狂了啊实际上是张学良自己想不抵抗, 给蒋介石扣了屎盆子
如果当年东北军没有怂,历史会怎样呢?全面抗战前蒋的战略问题再讨论
蒋介石抗日的两个重大战略失误所谓攘外比先安内的说法
“千古罪人”张学良老蒋攘外必先安内是个伪命题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抵抗话题: 张学良话题: 蒋介石话题: 日本话题: 东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