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TheStrait版 - 三個不同點兼談李敖龍應台信懷南的區別
相关主题
龙应台:为什么我们的中国梦如此不同?
ZZ 李敖严厉批判龙应台不懂历史:“大江大海骗了你” (转载)
國台辦:海角七號正辦理大陸公映手續
弯弯舔伦敦 (转载)
【龙应台】请用文明来说服我─给胡锦涛先生的公开信(应求重贴)
听说民主台湾人又耍了一把文明?
谁去跟龙应台约稿让她写个文明台湾人续篇?
龙应台有email吗
其实我觉得大陆更可悲
云林赴台,扁欲何为?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李敖话题: 龙应台话题: 信怀南话题: 有情话题: 平行线
进入TheStrait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i****o
发帖数: 149
1
《三条平行线》是我2004 年2月29 写的一篇文章,一位大陆来美的学者写信给我,
信中提到文革时被下放的经历,和下班回家,看我的书《旁观者的旅程》太入神而
忘了下车的事。我那时正想写《两条平行线》,谈和我同年的施明德因出生的背景
不同,结果像两条平行线一样,人生遭遇完全不一样。
由于这位读者也和我同年,于是我把《两条平行线》改成《三条平行线》来写。六
年过去了,前阵施明德为了他年轻的太太大闹法庭。人到了我们这个年纪,退场的
背影要力求漂亮。施明德是个浪漫的革命家(或革命的浪漫家),大概不像我那样在
乎退场的背影。但我本来计划好的退场背影被别人莫名其妙的搞砸了,这是为什么
我要从头来起的原因。至于那位大陆来的学者,按理已到退休年龄。不知道他是落
叶归根回了大陆?还是留在美国终老余年?三条平行线本来就是各自追随不同的鼓
声而行的。
龙应台在北大的演讲,不少人寄给我看。也许他们希望我看后也发表点意见。我喜
欢对人和事发表看法,但很少对某一篇文章发表评论。唯一的例外是我曾针对李敖
在北大的演讲写了三篇总标题为《李先生上北京》(借用 Mr. Smith Goes To
Washington
的典故),副标题分别为《商业之旅》,《报喜的乌鸦》,《三声有信》的评论。不
过那三篇评论只在我的网站发表,相信不是很多人看过。基于论人不论文的习惯,
《三个不同点》不是评论龙应台北大演讲的内容,是用另外一个角度去分析龙应台,
李敖和信怀南三个人对所谓「中国梦」和「民族情」看法不同的原因。
我为什么要把李敖扯进来呢?他带着老婆小孩最近到大陆参观世博受到高规格的接
待。在接受凤凰电视台访问时他称台湾为「国民党伪政权」。李兄,李兄,话不能
这么说。当年要不是你家老太爷跟着「伪政权」到了台湾,今天阁下会是什么光景?
想过吗?对此我倒有一个看法:凡是被国民党关过或整过的人,对共产党特别有好
感,李敖,陈映真是例子。但如果被共产党关过或整过的人,同样也对另外一边 (in
this case, 国民党)的印象特别好,刘晓波,魏京生是例子。龙应台和我两边都没
被关过整过,所以我们对两边都没什么好感或恶感。
龙小姐来湾区找《大江大海--1949》写作的资料时,我的朋友邀了我和另外一位朋
友和她吃午饭。龙的目的是想在三个所谓当年国民党的高干子弟口中,看能否获得
一些资料供其写书之用。我去吃那顿饭,一方面是看在主人是老朋友的面上,另一
方面也是仰慕龙的文名。在此之前,当她做台北市文化局长被议员修理的时候,我
曾在「商业周刊」的专栏上拔刀相助。后来「红衫军」上街头,她和李家同站在一
边,张系国和我站在另一边。对台湾式民主的评价,我和龙的看法显然不同,但她
对「大国崛起」和「血浓于水」的观点,我可以理解,并相当认同。
那顿饭没吃多久,因为龙饭后还要赶去演讲。在她的心目中,主人和两个陪客的父
亲,都是她书中所谓的「失败者」。但在我的心目中, 他们那辈人只不过跟错了老
板吧。那天我唯一的「贡献」是向龙和她的助手介绍了 Tom Brokow 写的《最伟大
的一代》(The Greatest Generation) ,她也很用功地把书名记下来了。
李敖去台湾的时候14 岁,对大陆也许会有故国情结,我那时 9 岁,没什么故国情
结。龙应台是台湾出生的,她的父亲15 岁那年,用一根扁担,挑了两个竹篓到湖南
衡山火车站前买蔬菜,准备挑回山上。刚巧国民党在招宪兵学生队,这个少年当下
就做了决定:他放下扁担就跟着军队走了。在台湾南部乡下,中下级公务人员家长
大的龙应台,和父亲是北大毕业生的李敖,和国民党特权家庭中长大的信怀南,因
成长的环境不同,和对西方文化接触时间的长短有别,在「中国梦」和「民族情」
的认知上,自然会有很大的差异。李敖对中国「有梦也有情」。龙应台是「没梦也
没情」。信怀南正好夹在中间,「没梦但有情」。我们写评论文章是基于这三个不
同点而写的。
怀南补记:我上一篇《奇怪的和平奖》,这一篇《三个不同点》,和下星期的那篇,
三篇正经文章加比正文还长的补记,写得我元气大伤,11 月开始该来点鬼扯蛋的了。
每月第一篇,照例是信门《老年守则》第 X 条。信门秘笈,向来是有病医病,没病
补身,娱人愚己(绝不敢愚人娱己)。
如果阁下认为我把信怀南和李敖,龙应台并列是 name dropping ,是往自己脸上贴
金,那就不用再往下看啦。就像有次在网站上看到有人批评我写《历史会怎么看李
远哲》是「酸葡萄」。Man, 我只负责我写文章的水准,可不能负责阁下看文章的水
准。评论李远哲的文章你能找到可以和我那篇平起平坐的,Go for it。 牛皮吹过
了,容我再各提一件我和李龙两君之间的相同和相异点给各位余兴余兴。
先谈相同点:要成为第一流的评论员,散文一定要写得好,散文写不好,评论文章
一定不能打动人的心。李敖,龙应台,和信怀南,在外省人的第二代中,散文算是
写得好的。
我和他们不同是我没有他们两人的压力。我相信很多从《文星》时代就是李敖粉丝
的朋友,对老李这些年来的所作所为一定不敢恭维,认为此兄已经到了走火入魔的
地步。
如果阁下和我一样有机会看老李上台湾的综艺电视节目,听他如何推销他的近作
《阳萎美国》,听他和那些水准奇差,年龄比他小几十岁的后辈主持人装疯卖傻,
胡扯一通,重覆讲他在其他节目讲过的话,大谈特谈他开刀前还有 17 岁的小情人
等等,你也许会为他惋惜,觉得「李大师」怎么沦落到如此情何以堪的地步?我的
看法是:阁下也不必太惋惜,老李这个人,讲得好听是「杰出的表演者」(a great
performer) .讲得不好听是但求目的不择手段 (the end justifies the means) 。
他之所以愿意上《康熙来了》和像小S 这样水准的主持人胡说八道,因为他知道他
的观众是什么水准的观众。你知道杨澜是谁吗?你看过杨澜访问李敖的节目吗?你
觉得杨澜问的问题和张小燕问的问题水准是一样的吗?
我的结论是:我猜李敖有很大的经济压力。这个压力一方面来自他年轻时候曾经穷
过,造成穷害怕了的心理。另外一方面是他儿女还小 (大女儿李文是不是还要靠老
爸接济我不知道),为人慷慨,仗义疏财,要维持现在的局面不是件简单的事。
李敖的近作摆明了是冲着老美来的,想在大陆大捞一票。但什么书名不好取,偏要
语不惊人死不休,取《阳萎美国》这样的怪名字。这下玩过头了,听说大陆不让此
书在大陆上市,如果真是这样,你猜老李会「一书两名」在大陆发行吗?我常觉得
老李是柿子拣软的吃,只会欺负台湾,不够意思。总之一句话,我猜老李有骑虎难
下的经济压力。
我对龙应台的了解不深,她的(政论)文章坦白说,没有李敖的和我的(政论)文章
「好看」。在感觉上,我认为她把「文以载道」的压力背在身上,写起文章来,有
点沉重,这是我和她另一个不同的地方。龙像一个「传道人」,我不像。她似乎有
振聋发聩的使命感,我没有。
我说她「没有梦也没有情」,当然是 figuratively and comparatively speaking
。 如果有人在这上面有「宝贵意见」的话,容我补充三点:
「有梦有情」,「无梦无情」,「无梦有情」三者没有对错之分,优劣之别。
如果李敖和龙应台认为我的归类不准,欢迎更正,李要自称「无梦无情」,「无梦
有情」甚至「有梦无情」,龙认为自己是「有梦有情」,「无梦有情」或是「有梦
无情」,都行!至于其他人认为他们应该怎么归类,全属「我的宝贵意见」,「你
的不宝贵意见」「他的&^%$#(*& 意见」。你们和我一样,是在玩猜谜游戏。
我是根据我们三人对「大国崛起」和「血浓于水」的态度来定「中国梦」和「民族
情」的分类。 我的感觉是:李敖认为中国已经「大国崛起」了,龙和我认为只有社
会文明提高后才算大国崛起。讲白了,李对「大国崛起」的要求比较低,对老共的
容忍度比较大。所以我说李有梦,龙和我没梦。但龙小姐对「血浓于水」的感受没
李和我的感受那么深,讲白了,如果龙应台在美国填人口普查表,她可能选「台湾
人」而我选的是「中国人」。这是为什么我说龙无(民族)情,李和我有(民族)情。
我也许结论下得不精准,但绝无贬他们的意思。李龙俩人仗笔江湖那么多年,开山
立寨,能有今天的成就,岂是浪得虚名?但他们两个也的确有我没有的盛名之累。
2010年10月24日星島日報《信懷南專欄》﹐
1 (共1页)
进入TheStrait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云林赴台,扁欲何为?
龙应台: 胡锦涛国庆致辞该说“对不起”
台邀达赖为灾民祈福,犹如“请鬼看病”
Re: 〔奶燕演唱〕我爱中华(歌词内容刺激,愤青勿入) (转载)
大江大海一九四九摘抄
在看大江大海一九四九
台湾拿什么来要求大陆撤除飞弹?
(回应龙应台)石之瑜:中国人为什么愿意爱国?
周六有没有人去听龙应台的演讲? (转载)
同样是被日本侵略的土地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李敖话题: 龙应台话题: 信怀南话题: 有情话题: 平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