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f****7 发帖数: 1 | 1 从20世纪80年代轰动一时的“奶油小生和硬汉之争”,上世纪90年代初那篇《夏令营中
的较量》的轰动效应,到近年来的“拯救男孩”的呼声,以及最近的“娘炮”批判,关
于“男性气质”话题的讨论在学术界和舆论场由来已久,往往引发公众强烈关注,甚至
成为不同审美观、性别观激烈碰撞的“交锋点”。
9月1日,2018央视开学第一课成了娘炮第一课,舆论哗然。“娘炮之争”愈演愈烈,众
多央媒就势发声,国家主流媒体也加入了论战。
娘炮化的危害已讲得相当透彻,如何防止社会娘炮化则有待探讨。
在说到娘炮话题时,有一点必须明确,就是必须尊重娘炮个体的选择。反对“娘炮”之
风,不能伤害个人,这是起码的底线。这不是多元审美观问题,而是关系到个人的权力
和自由。
男孩个人怎么穿衣打扮,怎么擦胭抹粉,怎么搔首弄姿,怎么忸怩作态,这都是他的权
力和自由。社会和他人都必须宽容、尊重、友好,绝不能讥笑、歧视、孤立。台湾叶永
志事件的悲剧,不能再一次上演了。
“男孩危机”愈演愈烈的趋势,阳刚之气成了稀缺资源。
有人怪罪于资本的热情。说“娘炮”明星,是包装的产物,是资本流水线生产出来的。
看似有理,其实不然。人们一说到嗅觉灵敏,就会提到狗狗。殊不知这个世界上,有一
种东西的嗅觉比狗狗还灵敏,那就是资本。
资本把持的娱乐圈、影视圈过度热捧“小鲜肉”、渲染“娘风”,影视作品、综艺节目
刻意迎合,只因资本发现了其中的商机,感觉有利可图。资本正是看到了粉丝群体蕴含
的巨大经济潜力,才强化这种喜好,捧出一群过分阴柔的男星,在影视剧、舞台上尽情
展现男人女性式的美。
“娘炮”之风盛行,娘炮文化愈浓,社会娘炮化愈深,娘炮社会愈近,皆因中国男孩面
临着父亲危机、学业危机、男教师危机这三大危机:
父亲危机
男孩危机首先是一场父亲的危机,摆脱男孩危机就要先“拯救父亲”。
中国饱受诟病的“丧偶式育儿”,父亲在孩子教育中缺位,导致男孩阳刚之气欠缺。
不少专家指出,男孩子身上的阴柔之气跟孩子的成长环境有很大关系。有人曾给当今的
中国家庭画像:焦虑的母亲+缺失的父亲+失控的孩子=中国式家庭。
“孩子性别意识的形成是从出生就开始的。出生之后他在观察父母的言行举止中,就形
成了对男性和女性的认知。”儿童性心理发展与性教育专家胡萍说,当孩子知道性别后
,就会寻找与自己性别相同的榜样,男孩会把爸爸作为榜样,女孩则会把妈妈作为榜样
。“而男人在家庭中至少应该示范出四种角色:第一个是爸爸,要明确爸爸是怎么带着
孩子玩的。第二个是丈夫,孩子会学习爸爸怎么与妈妈相处的。第三个是男人,是硬汉
,既表现在外形打扮上,也表现在内在担当上。第四个是儿子,儿子要向爸爸学习他是
如何对待自己父母的”。
父亲只要在家庭中不缺席、不退缩,男孩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学习如何做一个男人。
父亲的缺失确实在男孩的培养上引发了很多问题,中国式父亲却无法无力背负起这个责
任。没有一个爸爸愿意放弃自己的孩子,没有一个爸爸甘心推卸自己的责任,只因社会
的无奈,人生的艰难,现实的残酷。
湖南沅江12岁男孩杀死母亲,父亲匆匆而回,又急急而去。他要赚钱生存,他得活下去。
一篇《人到中年,命贱如狗!》,多少中年男人的眼泪淹没了键盘,中年人的崩溃成了
网上的热门话题。
面对住房、教育、医疗、养老四座大山,中国式父亲生存压力之大,举世罕见。父亲们
疲于奔命赚钱,疲于社交应酬,已到心理、生理、身体承受的极限,根本没有时间、没
有精力、没有心情教育孩子,也根本没有时间、没有精力、没有心情维护自己的男人形
象。
据调查,因为男人工作压力大,应酬多,超过三分之一的夫妻是无性婚姻。生活重压之
下,中国男人嘿咻的兴趣都没有了,更不用说管教孩子,担负父亲的角色,树立男人的
榜样。
不搬走住房、教育、医疗、养老四座大山,解放不堪重负的父亲,解除父亲的危机,丧
偶式育儿现状就无法改变,男孩就无法学习如何做一个男人。
学业危机
男孩危机也是学业危机,“救救孩子”成了当务之急。
中国乃至世界有两大苦逼群体,第一是生活重压下的中国中年男人,第二是学习重压下
的中国中小学生乃至幼儿园小朋友。
分数指挥棒下,中国中小学生乃至幼儿园小朋友学习压力之大,举世瞩目。长期忍受学
习压力,过多过重的学习任务,中小学生忍无可忍,也到了心理、生理、身体承受的极
限。男孩好动、探索的天性早就被挤压得无影无踪。
网上搜索“学习压力大跳楼”、“学习压力大离家出走”,就可以发现这类悲剧比比皆
是:
2017年7月3日,河北邯郸十五、六岁女孩欲跳楼轻生;
2017年11月16日,安徽郎溪县十五岁女生欲跳楼被成功救回;
2017年11月27日,江西万载县十四岁女孩欲跳楼被成功救回;
2017年12月22日,江苏无锡一名初中男生18楼跳下轻生;
2018年1月2日,辽宁大连一名十五岁初中女生跳楼身亡;
2018年2月3日,湖北云梦县一名高一女生跳楼身亡;
到了深夜十一、二点,还写不完作业而哭泣抹泪,已成了中国中小学生的定时专场表演。
一说到中国梦,广大学生的梦想是:有一个白天,可以不要看书,而是懒洋洋的晒太阳
;有一个晚上,可以不做作业,美美地睡个好觉;有一个双休日,可以不要补课培训,
来一场体育健身运动。但这些,在中国中小学生世界里,都是最奢侈的梦。
我国以升学为导向的学校教育,形成应试为主的教育模式。
在这种情况下,从校内到校外、从家里到家外都是学习,都是为学习而拼命。
在这般残酷的环境下,男孩女孩都是一个标准,安静、乖巧、听话、成绩好,就是好学
生,就是好孩子。
听话、认真、仔细等有利于女孩的评价模式,无形中强迫着男生向这样的标准看齐,束
缚着他们的天性。
不把中小学生从学业大山解救出来,不尊重儿童的个性发展,不释放男生天性的外部空
间,血性就难以张扬,阳刚就无法显现。
男教师危机
男孩危机还是男教师的危机,“拯救男教师”迫在眉睫。
孩子在家庭中面临着父亲角色的缺失,到了学校之后,这种局面依然没有改观。
在私塾时代,老师是清一色男人。在80年代以前,学校男老师都要多于女老师,农村学
校更是以男老师为主。
之后,随着教师待遇越来越低,越来越满足不了生活需要,男教师靠工资已经不能养家
糊口,从事教育工作的男性越来越少。小学特别是幼儿园,几乎是女老师的天下。中学
女老师也是后来居上,越来越多。
教育部发布的2017年教育统计数据,全国女性教师所占比重情况表明,高中女性教师所
占比例为53.07%,初中为55.64%,普通小学为67.19%。
这还是全国的平均数据,专家们指出,女性教师比例过高的现象在大城市更加明显,女
性教师所占比例能达到八成。
以至于许多有识之士担忧:未来的教育,会不会不再有男老师?
学校教育,幼儿园到小学到中学,女教师远多于男教师,带来的恶果就是,男孩女性化
倾向越来越重。男生越来越“娘炮”,女生越来越“爷们”。
不大幅度提高教师待遇,不大力度拯救男教师,不从学校扭转男生“娘化”趋势,社会
娘炮化必然越来越明显,娘炮社会只会越来越近。
防止中国娘炮化,要先拯救父亲。有阳刚家庭,才有阳刚男孩。
防止中国娘炮化,要从娃娃抓起。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娘则中国娘。
防止中国娘炮化,要从吸引男教师开始。有阳刚老师,才有阳刚学生。教师娘则学生娘
,教师强则学生强。 |
|
|
|
|
|